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4103-10324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4103-103242
論文名稱
Title
大陸農村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family status of China countryside wome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14
關鍵字
Keywords
大陸女性、父權體制、女性主義
feminism, patriarchy, China wome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5 次,被下載 3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0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的儒家思想強調婦女地位的低下,婦女必須遵行「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且婚姻沒有自主權,婦女的主要角色是男人的私人財產,其必須順從她們的先生,和去養育小孩。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改變傳統中國農村婦女給予人之印象,且認為佔中國半數的婦女必需得到解放。中國建政後頒布一系列的法律與政策,藉以控制被保護的婦女。在1950年的中國憲法體制下,很明顯地,中國大陸婦女享有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家庭生活,皆與男性享有相同權利。國家對婦女工作的訓練與提升,採取保護政策。中國大陸的婚姻法反對被安排的婚姻,規定男女皆有擇偶的自由,且喪偶者允許再婚。在繼承法中承認婦女家庭財產繼承權。在土地改革時期農村婦女平均分配土地,並藉此保護農村婦女的經濟獨立。
本研究主要採取女性主義的觀點,分析大陸婦女族群內部的性別分工與勞動,研究發現,正如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所指稱,女性勞動力受到父權體制及資本主義雙重的壓迫,展現在大陸女性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處境中。包括大陸女性在經歷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性別分工的影響,必須承擔較多的勞動和不平等的待遇。這些勞動往往被視為是女人天職,諸如生兒育女、家務勞動等照顧工作,均非是一件件可供她們自由選擇,也不是可依她們個人的能力與狀況,可決定要不要擔負的工作。女性出外就業更受到教育程度、職業區隔、照顧工作的牽絆,而使得她們淪為廉價的勞動力。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大陸女性所處的社會位置,也持續影響著客家女性的勞動經驗。因此,本研究透過以批判的角度,來看待大陸女性的勞動經驗及美德,從中瞭解父權體制及意識型態的運作方式,並期待大陸女性能夠不再受制虛幻的美名和擺脫靜態的客體形象。



Abstract
Confucian philosophy preached women's inferiority to men. Women were to remain ignorant and to obey--first, their fathers; after marriage, their husbands; during widowhood, their sons. Marriages were arranged, and a woman's responsibility was to remain married, no matter how undesirable the match. Divorce was not allowed or remarriage by widows. The major role of women, considered the private property of men, was to please their husbands and to bear childre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amily status of rural women in China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people's government recognized that the liberation of rural women, who constituted half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was necessary for the country to realize complete emancipation.
The new government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law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at protected wome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of the early 1950s stated clearly that Chinese rural women enjoyed equal rights with men i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family life. The state protected rural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practiced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and provided equal opportunity for women's training and promotion. China's Marriage Law eliminated arranged marriages, stipulating that both women and men were free to choose their marriage partners, and widows were allowed to remarry. The Inheritance Law recognized the equal right of women to inherit family property. The Land Reform Law of the early 1950s provided rural women with an equal share of land under their own name, thereby protecting their economic independence.
. With the enlightening of Feminist discourse, I analyze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china’s women ethnic group, and find china’s women to be both oppressed by patriarchy and capitalism in their family lives and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as the Socialist Feminists has found in their earlier research. As a china’s woman, no matter she be a daughter, be a wife, or be a mother, she has to carry more unequal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traditional gender norm.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do all the caring works, such as bearing children, doing housework, which were thought to be women’s obligation. China’s women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farm. Yet, china’s women have been cheap labor because of their low education, few choices of jobs, and their heavy load of housework. Although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has changed,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china’s women keep influenced by their traditional ethnic/gender norm. In sum, the research tries to make the points on the china women’s labor and virtues,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patriarchal ideology and structure works on the china wome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題目:大陸農村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
學生 :蔡慧珍 中山大學大陸所碩士在職專班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理論架構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分析 16
第一節 前言 16
第二節 女性主義的概念化 17
第三節 對傳統家庭的批判 21
第四節 婚姻制度的觀點 24
第五節 生育的探討 28
第六節 勞動分工的辯論 30
第七節 小結 35
第三章中國大陸女性主義思想的建構 37
第一節前言 37
第二節中國女性主義的萌芽 38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與大陸農村「婦女解放 」 43
第四節改革開放後大陸女性主義的發展 49
第五節小結 53
第四章 經濟改革與家庭變化 55
第一節 前言 55
第二節 傳統的農村社會結構 56
第三節 經改後的農村變革 61
第四節 家庭功能的變遷 64
第五節 轉型期的家庭文化 69
第六節 小結 72


第五章 農村婦女的婚姻狀況 74
第一節 前言 74
第二節 封建體制下的婚姻制度 75
第三節 婚姻自主權 79
第四節 婦女自主性離婚 85
第五節 婦女家庭暴力 88
第六節 小結 92
第六章農村婦女的生育行為 93
第一節 前言 93
第二節 傳統生育觀 94
第三節 經濟改革與生育觀 98
第四節 婦女生育意願 103
第五節 生育性別偏好 106
第六節 小結 112
第七章 農村家庭的勞動分工 114
第一節 前言 114
第二節 農村的兩性生產關係 115
第三節 農村性別分工的現狀 120
第四節 家務勞動:價值的探索 126
第五節 小結 130
第八章結論
第一節研究發現 132
第二節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144
中文參考書 147
中文期刊 156
西文參考書 16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 。臺北市:時報文化,一九九六年。
2. 上野千鶴子著;劉靜貞、 洪金珠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臺北市:時報文化,一九九七年。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九三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5. 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概觀。北京:中國婦女出版,一九九三年。
6.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性別統計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一九九八年。
7.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近代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北京:中國婦女出版,一九九一年。
8. 尹寶珊、熊景明編,中國大陸婦女文獻目錄:1949-1994。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一九九五年。
9. 天兒慧著,劉靜貞譯,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台北市:月旦出版,一九九四年。
10. 天津師範大學婦女研究中心,當代農村婦女發展與對策。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11. 王政、杜芳琴主編,社會性別研究選擇。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八年。
12. 王春光,中國農村社會變遷。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13. 王紅旗主編,中國女性文化。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二○○一年。
14. 王國敏著,從傳統到現代:中國家庭走向。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15. 王逢振著,女性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一九九五年。
16. 王雅格主編,性屬關係(上)(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17. 白曉紅譯,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市:桂冠出版,一九九四年。
18. 石之瑜,女性主義的政治批判。臺北市:正中出版,一九九四年。
19. 石巧蘭,中國當代農村婦女問題概觀。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20. 全國婦聯城鄉工作部編,農村婦女參與發展論文集。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21.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編,中國婦女研究年鑑:1991-1995。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22.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書局出版,一九九九年。
23. 江沛著,二十世紀的中國農村社會。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24. 吳小英著,科學、文化與性別:女性主義的詮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二○○○年。
25. 巫昌禎,走向21世紀的中國婚姻家庭。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26. 李小江,平等與發展。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七年。
27. 李小江,解讀女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28. 李小江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一九九七年。
29. 李小江等著,女性?主義:/文化衝突與身份認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發行,二○○○年。
30. 李小江編,婦女研究運動:中國個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31. 李小雲,婦女與農村發展研究。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32. 李江濤編,中國社會分層。台北市:商務書局出版,一九九四年。
33. 李英明主編,閔琦等著,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 大陸民間社會的報告。台北:時報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34. 李銀河,女性權力的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35. 李銀河,中國女性的情感與性。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一九九九八年。
36. 李銀河,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一九九三年。
37. 李銀河主編,婦女:最漫長的革命。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七年。
38. 李靜之等著,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39. 杜芳琴主編,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
40. 杜鷹著,走出鄉村: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實證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41. 沙吉才主編,中國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中國人口出版,一九九八年。
42. 沙吉才主編,當代中國婦女地位。北京:北京大學出版,一九九五年。
43. 沈崇麟、楊善華,當代中國城市家庭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44. 沈崇麟、楊善華、李東山主編,世紀之交的城鄉家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45. 肖巍,女性主義倫理學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二○○○年。
46. 阮新邦、羅沛霖與賀玉英著,婚姻、性別與性:一個當代中國農村的考察。台北市:八方文化企業公司,一九九八年。
47. 阮增媛琪,中國就業婦女社會支持網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二年。
48. 周華山,閱讀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49.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臺北市:麥田出版,一九九五年。
50. 孟憲範,改革大潮中的中國女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51. 林吉玲,二十世紀中國女性發展史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二○○一年。
52. 林愛冰主編,社會變革與婦女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一年。
53. 林麗珊著,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市:五南出版,二○○一年。
54. 武漢大學婦女研究中心編,女性與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55. 邱仁宗等編,中國婦女和女性主義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發行,一九九八年。
56. 金一虹、劉伯紅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婦女與發展。南京:南京大學,一九九八年。
57. 俞智敏、陳光達等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出版,一九九五年。
58. 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出版,一九九六年。
59. 胡運芳主編,1995年中國婦女問題調查報告與論文選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發行,一九九六年。
60. 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臺北市:巨流出版,一九九八年。
61. 馬元曦主編,社會性別與發展譯文集。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二○○○年。
62. 高世瑜著,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
6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編,中國農村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64.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65. 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編,95北京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國外論文選 。北京:中國婦女,一九九八年。
66. 莊英章主編,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一九九八年。
67. 陸學藝主編,沉默的女性-性別透鏡中的家庭暴力。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二○○一年。
68. 陶春芳,二十世紀中華婦女。北京:改革出版發行,一九九五年。
69. 陶春芳、蔣永萍,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概觀。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70. 陶春芳主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概論。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71. 喬健主編,中國家庭及其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科院與香港亞太研究所,一九九一年。
72. 彭懷真,婚姻與家庭。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一九九八年。
73. 費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商務書局出版,一九九九年。
74. 費孝通,江村農民生活及其變遷。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75. 馮立天,北京婚姻家庭與婦女地位。北京:北京經濟學院,一九九四年。
76. 黃宗智著,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 一九九四年。
77. 農業部人事勞動司編,農村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78. 道格拉斯.C.諾斯著,陳郁,羅華平等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The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五年。
79. 雷潔瓊主編,改革以來中國農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轉型期中國農村婚姻家庭的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80. 熊郁,面對21世紀的選擇─當代女性研究最新理論概覽。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一九九三年。
81.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著、王蓁譯,女權辯護。北京市:商務書局出版,一九九五年。
82. 趙曙光著,勞動價值學說新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83. 劉達臨等著,社會學家的觀點:中國婚姻家庭變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84. 樑中堂,中國農村婦女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問題研究.。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85. 鄭杭生、李強、李路路等著,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86. 鄭曉瑛主編,中國女性人口問題與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87. 諾斯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時報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88. 鮑家麟等著,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二○○○年。
89.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縣:稻鄉出版,一九八八年。
90. 鮑曉蘭主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三聯出版發行,一九九五年。
91. 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變遷的探索:兩岸文化思想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市:聯合報系出版,一九九七年。
92. 魏國英主編,女性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二○○○年。
93. 羅沛霖、阮新邦著,當代中國農村研究(上)(下)理論探索。台北市:八方出版,二○○○年。
94. 羅瓊,改革開放與婦女解放。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95. 邊燕杰主編,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美國社會學者分析中國。北京:三聯書局出版,二○○二年。
96. 麗貝卡.J.庫克編、黃列譯,婦女的人權-國家和國際的視角。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一年。
97. 嚴韻譯,寫給年輕女性主義者的信。臺北市:女書出版,一九九九年。
98. 顧燕翎, 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臺北市:女書文化出版 ,一九九九年。
99.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臺北市:女書文化出版,一九九六年。
碩博士論文
1. 水沈湘湘,中國大陸婦女教育與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86/碩士/86NCCU0189028
2. 李竹君,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90/碩士/90NHLTC645003
3. 李京兒,中國就業女性地位的變化:廈門經濟特區台資企業已婚女性勞工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91/博士/91NTU00011009
4. 郭秋馨,先秦到兩漢之際女性特質的建構與事實。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班/90/碩士/90NCKU5493008
5. 鄧修倫,聯合國體系下「女性議題」發展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90/碩士/90NTU02227005
6. 鍾嘉琳,大陸婦女的社會地位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85/碩士/85NDHU0025005
研究網站
1. 二十一世http://www.cuhk.edu.hk/
2. 三農數據網http://www.sannong.gov.cn/ztjc/lwjj/default.htm
3. 中國婦女報http://www.china-woman.com/
4. 中國婦女網http://www.women.org.cn/index.jsp
5. 中國農村研究網 http://www.ccrs.org.cn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210.72.32.6/cgi-bin/bigate.cgi/b/g/g/http@www.stats.gov.cn/sjzb/index.htm
7. 中評網http://www.china-review.com/
8. 社會學人類學中國網http://www.sachina.edu.cn/sachina
9. 華夏網 http://www.huaxia.org.cn/

1. 中國婦女研究所,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報告,” 婦女研究論叢,總第四二期(二○○一年第五期):頁四至十二。
2. 方山,”大陸中國婦女教育程度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6期(一九九七年):頁七四至八五。
3. 方山,”中國大陸的就業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三九卷,第三期(一九九六年):頁三九至四七。
4. 方舟,”中國大陸生育變遷──七○年代至九○年代,”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第八卷第一期(二○○○年六月):頁三五至五○。
5. 牛建林,”農村婦女孩子數量與質量偏好轉化現狀研究,” 市場與人口分析(二○○二年三月):頁十九至二五。
6. 王如松,” 村社:九十年代中國農村社會剪影,”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二○○○年秋季):頁一九七至二○一。
7. 王金玲,”社會學視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來的建構與發展,”社會學研究,第八五期(二○○○年):頁五一至六四。
8. 王金玲,”非農化與農民家庭觀念的變遷─浙江省芝村鄉調查,”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四期):頁九八至一○五。
9. 王金玲,”非農化與農村婦女家庭地位變遷的性別考察,”浙江社會科學(一九九七年三月):頁八九至九四。
10. 王思平、莊英章,婦女家庭決策地位及性別分工:南中國區域性的比較,” 發表於「二十一世紀亞太發展與中國研討會」。南華管理學院亞太研究所主辦,一九九九年 五月二一至二二日,嘉義大林。
11. 王政,” 國外學者對中國婦女和社會性別研究的現狀,”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四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十月):頁四七至五一。
12. 王國敏,” 中國農村家庭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 四川大學學報(一九九八年第四期):頁二六至三十。
13. 王躍華、張國勝,”當代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 國外社會科學(一九九七年第二期):頁三五至三七。
14. 卡 悟,”二十世紀末中國的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二十一世紀(二○○二年九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5055.htm
15. 甘肅工業大學《農業產業化中農村婦女作用問題研究》課題組,” 農業產業化中農村婦女地位及作用分析研究,”開發研究(二○○一年二月):頁四三至四六。
16. 田曉文,“高家村:現代中國農村生活的縮影,”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二○○○年秋季):頁二○一至二○五。
17. 伊慶春、呂玉瑕,”社會變遷中婦女就業與家庭地位:以家務分工為例,”漢學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一九九九年) :頁三二一至三四四。
18. 成令方,”女性主義歷史的挑戰:概念和理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頁二一七至二四○。
19. 成令方、 吳嘉苓主講、黃暄整理,”女性主義理論、性別研究的本土化:回顧與前瞻(社會研究版),”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二○○○年三月):頁二○至二五。
20. 朱蘇力,”「跨文化研究中的『社會控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第十期(一九九五年,春季卷):頁112至133 。
21. 江振昌,” 村落家族與大陸農村社區權威結構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一九九八年十月):頁二五至三九。
22. 江振昌,”村落家族與大陸農村社區權威結構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四一卷第十期(一九九八年十月):頁二五至三九。
23. 何清漣,” 當前中國婦女地位變化的社會環境分析,”當代中國研究(二○○一年六月):頁七七至八八。
24. 何清漣、程曉農,” 已走到盡頭的小農經濟--關於中國農村、農民與農業的對話,”當代中國研究(二○○一年九月):頁二至三九。
25. 吳小英,”女性主義社會研究述評,”國外社會科學(二○○○年第二期):頁四四至四九。
26. 吳業苗,” 轉型期農村社會結構的分化和整合模式的變遷,” 淮南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卷第一期(二○○二年三月):頁三八至四一。
27. 呂玉瑕,”社會學與性別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頁一七七至一九二。
28. 呂玉瑕,”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際理論試探,”人口轉型中的家庭與家戶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一九九二年):頁二二一至二五○。
29. 呂玉瑕,”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緣化理論試探,”人口學刊,第十六期(一九九四年七月):頁一○七至一三三。
30. 呂玉瑕,”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研院民族所集刊(一九八四年第五六期):頁一一一至一四二。
31. 呂玉瑕,”經濟發展中婦女的工作及其家庭地位:華南農村的比較研究,”婦女與兩性學刊(一九九九年第十期):頁一至三九。
32. 呂玉瑕,”經濟發展與婦女工作:以華南農村為例,”莊英章主編,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民族所,一九九七年):頁三三五至三六七。
33. 呂玉瑕、伊慶春,”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以家庭決策模式為例,”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四期(二○○○年十二月):頁一至五八。
34. 呂青,”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性別分化狀況研究,”江南大學學報,第一卷,第二期(二○○二年四月):頁二二至二五。
35. 宋林飛,” 從鄉土社會走向鄉鎮社會--論轉型中的中國農村社會,”新亞學術集刊(一九九八年):頁四一三至四三八。
36. 李小江,” 50年 ,我們走到了哪里?———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歷程回顧,” 浙江學刊(二○○○年第一期):頁五九至六五.
37. 李冬莉,”儒家文化和性別偏好:一個分析框架,”婦女研究論叢(二○○○年第四期):頁二九至三三。
38. 李周,” 中國農村的起飛--經濟改革的制度基礎,”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二○○○年秋季):頁一九二至一九七。
39. 李東山,” 城鄉婚姻比較,” 社會科學研究(二○○○年三月):頁一○三至一○八。
40. 李常井,”生態女性主義論西方文化傳統中的女性與自然,”鵝湖學誌(二○○一年十二月):頁一三七至一七六。
41. 李新然、方子節、普雁翔,”試論女性農業化對農村婦女發展的影響,” 農村經濟(二○○○年第五期):頁三至五。
42. 李實,”中國農村女勞動力流動行為的經驗分析,”上海經濟研究(二○○一年第一期):頁三八至四六。
43. 李實,”農村婦女的就業與收入———基於山西若干樣本村的實証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二○○一年第三期):頁五六至六九。
44. 李銀河,”北京市婚姻質量的調查與分析,”現代化研究(一九九六年四月):頁二五至三一。
45. 李銀河、陳俊杰,”個人本位、家本位與生育觀念,”二十一世紀(一九九三年):頁一四八至一五七。
46. 李慧英,”中國社會經濟轉型對婦女就業的沖擊,”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七卷第一期(二○○○年一月):頁三六至四○。
47. 李慧英,”農村集體經濟發達地區的性別狀況及性別結構分析,”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九年第三期):頁十○至十三。
48. 李樹茁、朱楚珠,”中國農村婦女就業與生育行為比較研究,” 人口與經濟(一九九八年第一期):頁三至十四。
49. 杜芳琴,” 婦女研究的歷史語境:父權制、現代性與性別關系,” 浙江學刊(二○○一年第一期):頁一○六至一一一。
50. 杜芳琴,”現代化與父權制:性別視角的審視《父權的式微﹕江南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性別研究》評介,”婦女研究論叢,總第四二期(二○○一年第五期):頁十三至十七。
51. 杜芳琴、蔡一平,” 中國婦女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九六年六月):頁一五四至一七六。
52. 杜素豪,”農家婦女勞動力的新詮釋─理論的回顧與概念的澄清,”婦女與兩性學刊(一九九七年四月):頁二六五至二八六。
53. 杜潔,” 論西方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理論建構,”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一卷第一期(二○○一年一月):頁五一至五六。
54. 杜潔,”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四月):頁四五至三十。
55. 肖平,九○年代中國大陸地區家庭觀念及關係變化狀況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四期(一九九九年):頁一七五至二○三。
56. 周以光,” 從反家庭暴力看法國婦女運動的發展,”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二月):頁五四至五九。
57. 周敏、李萍,” 從《家庭、私人制和國家的起源》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 大連大學學報(一九九九年十月):頁六三至六五。
58. 周運清,” 中國農耕經濟變革與鄉土社會結構轉型的推進——中國社會結構的原型與演化,”社會科學(一九九年第九期):頁五四至五八。
59. 孟秋麗,”中國的離婚率與社會結構變化分析,” 人口學刊(二○○○年第四期):頁五二至五八。
60. 孟鑫,” 對西方女性從屬地位問題的新認識———威爾•克米利卡《當代政治哲學》中的女權主義觀述評,” 學術界(雙月刊 ),總第八七期(二○○一年二月):頁一七七至一八一。
61. 直夫,”大陸農村存在不穩定因,”中共研究(二○○一年四月):頁一○○至一一一。
62. 金一虹,”非農化過程中的農村婦女,” 社會學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五期):頁一○六至一一四。
63. 侯小伏,” 試論現代化與中國婦女經濟地位的變遷,” 東嶽論叢(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四九至五三。
64. 侯曉虹,”我國婦女就業制度的歷史回顧與改革設想,”經濟經緯(二○○一年第一期):頁七二至七五。
65. 段紀憲、趙小華,”當代中國婦女地位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一九九三年):頁三五至五八。
66. 孫戎,”婦女地位變遷研究的理論思路,” 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四月):頁五十至五六。
67. 徐安琪,”婚姻質量︰中國兩農村的實証研究,”應用心理研究(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一○九至一二九。
68. 徐安琪,”婚姻關係評價:性別差異及其原因探討,”中國社會學刊(二○○○年):頁一七五至一八八。
69. 徐安琪,”婚姻權力模式--城鄉差異及其影響因素,”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二○○一年二月):頁二五一至二八一。
70. 徐安琪,”擇偶標准:五十年變遷及其原因分析,” 社會學研究(二○○○年第六期):頁十八至三十。
71. 徐勝萍,” 五四時期中國婦女地位的變遷,” 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總第一八八期(二○○○年第六期):頁二七至三○。
72. 柴效武,” 社會化還是現代化———家務勞動演進的路徑抉擇與評價,” 浙江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三期):頁六六至六九。
73. 柴效武,社會化還是現代化——家務勞動演進的路徑抉擇與評價,” 浙江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三期):頁六六至六九。
74. 高小賢,” 農村婦女研究綜述 (1 991— 1 995年),” 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二月):頁十三至十八。
75. 高小賢,”農村婦女研究綜述(1991—1995年),” 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二月):頁十三至十八。
76. 寇征,”婦女研究在中國,”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卷第一期(一九九七年一月):頁一○一至一○四。
77. 崔效輝,“從農民與國家間的關係理解中國農村的內捲化,” 二十一世紀(二○○二年六月):頁一三二至一三九。
78. 崔鳳垣、程深,” 婦女地位研究方法新探,” 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一月):頁九至十三。
79. 張立平,” 當代美國女性主義思潮述評,” 美國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二期):頁一一三至一三三。
80. 張俊、丁士軍,”子女婚姻安排與農村老年人口保障,”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總 三九期(二○○一年一月):頁五六至五九。
81. 張俊、丁士軍,”子女婚姻安排與農村老年人口保障,”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總三九期(二○○一年一月):頁五六至五九。
82. 扈海鵬,” 女性主義:一種新的文化視角與文化語境———關於“女性主義”在中國存在方式的思考,”天津社會科學(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一○九至一一二。
83. 梁旭光,”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婦女發展狀況研究,” 理論學刊(一九九九年第二期):頁八五至九○。
84. 梁旭光,”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婦女發展狀況研究,” 理論學刊(一九九年第二期):頁八五至九十。
85. 許平,”婚姻流動與農村婦女的土地使用權益,” 婦女研究論叢(一九九七年一月):頁二九至三四。
86. 許敏敏,” 走出私人領域———從農村婦女在家庭工廠中的作用看婦女地位,” 社會學研究(二○○二年第一期):頁一○八至一一九。
87. 許敏敏,”走出私人領域———從農村婦女在家庭工廠中的作用看婦女地位,” 社會學研究(二○○二年第一期):頁一○八至一一九。
88. 許鴻翔、周敏,論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對西方女權主義的吸收與借鑒,” 大連大學學報,第二一卷第三期(二○○○年六月):頁五七至五九。
89. 許艷麗、譚琳,” 女性主義方法論:向男女不平等挑戰的方法論,” 浙江學刊(二○○○年第五期):頁六○至六三。
90. 陳文珊,”從女性主義看基督教離婚倫理,”玉山神學院學報(二○○一年五月):頁一○七至一三八。
91. 陳方,”中國女性價值觀念的變化,”青年研究(二○○○年第六期):頁十五至二○。
92. 陳惠娟,「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一九九八年七月):頁七三至一○一。
93. 陳華、朱中仕,” 從富陽實例看浙江富裕農村育齡婦女生育意願轉變,” 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一九九九年第一期):頁二八至三十。
94. 單藝斌,” 當前婦女婚姻家庭地位評價方法淺析,” 財經問題研究(二○○一年八月):頁七四至七九。
95. 舒小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家庭生產,”史學月刊(二○○○年第三期):頁七二至七八。
96. 黃嫣梨,”建國後婦女地位的提升,” 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四卷第三期(一九九年):頁二十至二七。
97. 楊國樞、葉明華,”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八三期(一九九七年):頁一六九至二二五。
98. 楊莉馨,”試論西方女權主義理論走向,”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二○○○年七月):頁一○一至一○六。
99. 楊善華、沈崇麟,”大陸城鄉居民家庭中夫妻的家務分工,”應用心理研究(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二五至三五。
100. 楊瑩、陳鳳至,”瑞典的婦女與家庭政策,”社會建設,第八十七期(一九九四年七月):頁七三至八二。 
101. 葉文心,“歷史圈套與文化困境--中西對話之下對「中國婦女」的建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二○○二年十二月):頁一○三至一一六。
102. 葉文振,”當代中國婚姻問題的經濟學思考,”人口研究,第二一卷第六期(一九九七年):頁十一至十七。
103. 榮維毅,”中國女性主義研究淺議,” 北京社會科學(一九九九年第三期):頁一四四至一五一。
104. 臧健,”中國大陸近年中國婦女史研究之概況,”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一九九五年):頁二三七至二四八。
105. 趙文琛,” 論生育文化,” 人口研究,第二五卷第六期(二○○一年十一月):頁七○至七四。
106. 趙文琛,”論生育文化,” 人口研究,第二五卷第六期(二○○一年十一月):頁七○至七四。
107. 趙蕙鈴,”初探『女人史』一書的性別分析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第七期(一九九四年四月):頁一四一至一六六。
108. 劉軍,” 美國婦女史學的若干理論問題,”世界歷史(一九九九年第一期):頁八七至九三。
109. 劉惠琴,”女性主義觀點看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 婦女與兩性研究(一九九年四月):頁四一至七七。
110. 劉夢、陳麗雲,”打工妹回鄉:地位與資源的剝奪──大陸農村暴力婚姻的個案研究,”婦女與兩性學刊(一九九九年第十一期):頁七九至九七。
111. 劉霓,” 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國外社會科學(二○○一年第六期):頁五二至五七。
112. 潘學方,”一個身份與產權的悖論──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農嫁居」問題分析,”二十一世紀(二○○二年九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6044.htm 
113. 蔣臻,” 轉型期的農村家庭文化變遷探析,”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二一卷第二期(二○○一年四月):頁六五至七○。
114. 鄭 欣,” 運動中鄉村道德與權力──毛澤東時代的陳村領導及其道德,”二十一世紀(二○○二年十二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9139.htm 
115. 鄭曉江,”論中國傳統生育文化,”中國文化月刊(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頁一至二六 。
116. 鄭瞱、王昕,”論農村婦女對傳統性別分工的挑戰”,”四川大學學報(二○○○年第四期):頁二二至二六。
117. 戴雪紅,” 性別與階級——當代西方女權主義詮釋女性解放的兩種角度,” 學術論壇(二○○一年第一期):頁八九至九二。
118. 薑振華,” 從生育看農村婦女自主策略的變化,” 浙江學刊(二○○二年第二期):頁二一二至二一五。
119. 薛紅,” 在個體化浪潮之中的性別身份和婚姻家庭———貝克的《風險社會》中的性別和婚姻家庭分析,” 國外社會科學(二○○一年第三期):頁八八至九二。
120. 韓嘉玲,” 國家在中國婦女發展中的作用,” 浙江學刊(一九九八年第六期):頁八三至八八。
121. 羅萍,” 略論女性主義諸流派的理論与實踐,”浙江學刊(二○○○年第六期):頁六九至七二。
122. 譚深,”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性別差異,” 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一期):頁四二至四七。
123. 譚深,”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性別差異,” 社會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一期):頁四二至四七。
124. 顧大男,” 生育文化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機制探討,” 西北人口(一九九九年第二期):頁二三至二六。
125. 顧大男,”生育文化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機制探討,” 西北人口(一九九二年第二期):頁二四至二七。

Chafe, William. The Paradox of Change: American Women in the 20th Century.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1991.
Cohen, Marcia. The Sisterhood: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8.
Davis, Flora. Moving the Mountain: The Women’s Movement in America Since 1960.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1.
Firestone, Shulamith. 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70.
Hays, Sharon.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otherhood.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Hennessee, Judith. Betty Friedan: Her Lif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9.
Hewlett, Sylvia Ann. A Lesser Life: The Myth of Women's Liberation in America. NewYork: Warner Books, 1986, 1987.
Woloch, Nancy. Women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ndedition, 199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6.34.13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6.34.13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