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4109-1428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4109-142835
論文名稱
Title
有線電視公用頻道對新移民生活適應的影響 ——以屏東觀昇有線電視臺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14
關鍵字
Keywords
媒介近用權、數位落差、生活適應、公用頻道
Public Channel, Media Access Right, Digital Divide, Life Adjust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3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公用03頻道在提升社區意識、鼓勵社區參與方面,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政府於2004 年12 月13 日發布的有線電視頻道規劃與管理規則中,明白指定各有線電視的第三頻道為公用頻道,其積極目的在保障言論自由,落實民眾擁有表達意見之管道,促進社會多元發展。
晚近,新移民議題已成為社會討論的重點,過去學者針對新移民議題研究,都以社會學科理論為主,結合有線電視公用頻道互動之研究較少。本研究從公用頻道的理念出發,以媒介近用權與新移民生活適應理論為基礎,以屏東觀昇有線電視公用頻道為研究個案,探究新移民的問題除了社工單位外,有線電視03公用頻道可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藉以提昇新移民的媒介近用權,降低其數位落差、文化隔閡及生活適應。
在資料分析方面,依據研究目的及問題設計問卷,並進一步就問卷不足部分進行深度訪談。研究對象在問卷調查部份,係採現場發放及電子郵件二種方式進行,計發放問卷323份,回收有效問卷176份。本研究採用SPSS13.0、AMOS4.O這兩個統計分析軟體對所蒐集的樣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收視公用頻道對新移民適應性有積極影響,其中,又以公用頻道節目編製和政府政策支持是公用頻道影響新移民收視的關鍵,更是適應臺灣新生活的主要因素。
Abstract
Third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Channel 3)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enhancing sense of community and encouraging involvement in community. The Cable Television Channe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which was promulgated on December 13 in 2004, indicate clearly that each cable station s third channel is the public channel to practice community people s media access rights. Its major purposes are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speech, to ensure citizens having channel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to facilitate the diverse social developments.
Recently, the issue of new immigrants has become the main issue discussed in the society. In the past, scholars apply the theories of society science to the research of the issue of new immigrants. The number of study regarding the interaction of cable station’s public channel is much fewer. This paper aims to use the media access rights and theory of life adjustment of new immigrants from the concept of public channel. Taking KuanSheng CATV Co., Ltd. in Pingtung as the example, we aim to explore if cable station’s third public channel can play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the right to access to the media of new immigrants to reduce digital divide, cultural gap, and life adjustment in addition to the social work unit.
For the aspect of data analysis,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goals and questions, and further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cover the insufficient parts of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either giving away the text of questionnaire or sending email. A total of 323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leaving 176 valid questionnaires. This research has adopted statistical package software for social science including SPSS13.0 and AMOS 4.0 as the tool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 of research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public channel has brough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immigrants. Among them, programming of public channel and support of government’s policies are not only crucial to public channel’s impacts on the viewing of new immigrants but also the key factors of new immigrants’ adjustment to new life in Taiw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Ⅰ
第一章 緒論………………………………………………………………… 1
前 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1
結 語………………………………………………………………………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前 言……………………………………………………………………… 14
第一節 公用頻道規範的內容與精神…………………………………… 14
第二節 新移民現狀及政策……………………………………………… 15
第三節 公用頻道與新移民傳播權益…………………………………… 24
第四節 新移民公用頻道之功能………………………………………… 39
第五節 公用頻道社區實踐分析………………………………………… 45
結 語…………………………………………………………………… 47
第三章 公益頻道適應角色研究方法與研究假設………………………… 49
前 言………………………………………………………………………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9
第二節 調查問卷設計…………………………………………………… 53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研究分析方法……………………………………… 59
第四節 受訪者資料分析………………………………………………… 60
結 語……………………………………………………………………… 64
第四章 資料分析…………………………………………………………… 65
第一節 公用頻道節目編製與內容分析………………………………… 65
第二節 模型實證檢驗…………………………………………………… 70
第三節 模型變項關係探討-公用頻道各因素對新移民適應之分析…… 78
第五章 公用頻道對新移民適應性的影響研究結論及相關建議………… 100
前 言……………………………………………………………………… 100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100
第二節 研究模型對有線電視業者經營發展借鏡……………………… 10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0
結 語………………………………………………………………………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正式問卷調查量表……………………………………………… 118
附錄二 學者專家訪談彙整……………………………………………… 127
附錄三 外配深度訪談彙整……………………………………………… 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6)。94年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台北:作者。
內政部統計處(2008)。96年第47週內政統計通報。台北:作者。
王宏仁(2000)。階層化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在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台北:台大社會學系。
行政院新聞局(1994)。申設有線電視系統問答輯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6)。新移民與多元文化計畫。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新聞局(1990)。有線電視法草案第一次立法咨詢會議(公聽會)紀錄。台北:作者。
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2005)。行政院產業科技策略(SRB)會議。智慧居住空間發展策略。台北:作者。
行政院新聞局(1999)。有線電視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等節目使用頻道規劃要點。臺北: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
宋金燕(2006)。地方有線電視臺公用頻道參與公共事務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國誠(2005)。後殖民論述。媒體與文化研究的關鍵辯論研討會。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李文欽(2003)。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珠(2005)。嵌入、扭曲、覺知與行動-善用社會網絡的越南籍跨國婚姻女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玫蓁(2002)。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民雄鄉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康、李猛(譯)(2002)。Anthony Giddens 原著。社會構成。臺北:左岸文化。
李健銘(2007)。新移民子女的心理認同。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181)。臺北:心理
李瑛(2006)。邁向『他者』與『賦權』新移民女性的學習與教學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刋,(141),25-36
李瑞金、李明政、陳琇惠、王秀燕(2006)。社會政策與立法。台北:松惠。
吳宜蓁 (1996)。「媒介接近使用權」的實踐--初探我國有線電視公益頻道的規範與問題。輔仁大學傳播文化,4。
吳宜蓁 (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昇。臺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吳宜蓁(1996)。「另類頻道」解析我國有線電視公用頻道之意涵與問題。「媒介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
吳金鳯(2004)。澎湖地區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措施相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輝煌(2003)。高雄市北區有線電視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恬予(2000)。旅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宿意願關系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春 (1996)。有線電視在社區營造中的角色之探討。「臺北國際社區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師範大學。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2)。邁向全球風險時代之社區媒體與公民文化教育。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教育理論與實踐(頁90-91)。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台北:陽昇教育基金會
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薑馨彥(譯)(2005)。Earl Babbie 著。林佳瑩、徐富珍校訂。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雙葉書廊。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臺北:五南。
洪毓琄(2007)。新移民子女的師生關係。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121)。臺北:心理
柯宜君(2000)。消費者認知之產品品質、服務品質及價格對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於三種有形性比重不同服務業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淑慧(2007)。新移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141)。臺北:心理
屏東縣政府社會局(2007)。屏東縣設置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服務成果報告。屏東:作者。
徐易男(2006)。外籍配偶相關教育措施之現況與未來─以高雄縣推動之實務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
徐震(1978)。社區一詞的用法及其演進。東吳大學政治社會學報,78-79。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97),6-27。
張亞中(2004)。移民與基本權利:移民「政治參與權」的提出。政治科學論叢
張宏源(2001)。如何推動我國媒體教育。載於張宏源(主編)。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160-170 頁)。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莊文忠(2006)。SPSS 在社會科學的應用。臺北:五南。
陳世敏(1992)。新聞自由與接近使用媒介權。大眾傳播法手冊(頁219~248)。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志柔、於德林(2005)。臺灣民眾對外來配偶移民政策的態度。臺灣社會學,(10),95-148。
陳東升(2007)。台灣推展審議民主的歷程。載於廖錦桂、王興中(主編),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頁Ⅸ)。台北:台灣智庫。
陳彥義、洪永泰、盛杏湲、遊清鑫、鄭夙芬、陳陸輝(2004)。民意調查。臺北:五南。
陳冠蓉(2007)。新移民女性的角色。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27)。臺北:心理
陳雪雲(2004)。邁向全球風險時代之社區媒體與公民文化教育。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教育與全球化(頁19-20)。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馨(2007)。從國家、婚姻與夫妻關係談性別正義。「超國界與科際整合的家庭法個案正義」第四屆家庭法律社會研討會。中正大學法律e化研究中心。
陳倉鉦(2007)。新移民子女的學習適應。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75)。臺北:心理
許瑞弘(2004)。社區報紙的社區公共事務功能-以美濃菸農自救運動為實例的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芸(2006)。95年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書。臺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彭芸(2008)。21世紀新聞學與新聞學研究。台北:雙葉書廊
黃亦君(2005)。新臺灣之子跨越外界的眼光。天下雜誌,(334),144-151。
黃惠英( 2007 )。地方專題報導與在地的對話:檢視優質新聞作品的地方性與公共性。「拆除魔咒召喚公民:公共新聞學的下一步公民意識的實踐與社群自主」研討會。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黃毅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臺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臺北:巨流
黃毅志(1998)。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臺灣社會學刋,(21),171-210。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詹天性(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升。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鄧榮坤、張令慧(1993)。解讀有線電視。台北:月旦
廖錦桂(2007)。民主之必要,審議之必要。載於廖錦桂、王興中(主編),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頁3-13)。台北:台灣智庫
楊志彬(2007)。公民會議的社區實踐。載於廖錦桂、王興中(主編),審議民主的理論與實踐(頁73-77)。台北:台灣智庫
管中祥、洪貞玲(2007)。社區媒體素養推廣工作之評估與研究:以社區大學為例研究報告。台北: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趙怡(2005)。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之困境與未來。載於劉幼琍(主編),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頁21)。台北:正中。
劉金山(2004)。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外籍配偶暨成人識字師資培訓」研討會。新竹市社會局。
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台北:正中
蔡瑞芳(2007)。新移民子女的文化認同。載於張芳全等著,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202)。臺北:心理
蔡珮(2003)。符號互動、媒介、家鄉與離散認同:布里斯本澳籍台裔族裔邊界的形成與流動。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國洲(1996)。有線電視公益頻道規劃與社區意識的提升。台北:文化總會電研會
戴東雄、尤美女(2007)。市民社會與人權運動。「超國界與科際整合的家庭法個案正義」第四屆家庭法律社會研討會。中正大學法律e化研究中心。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秋季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觀昇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97年評鑑報告書。第一冊『頻道』項目。
石之瑜(2005年,8月31日)。開放外勞參政權。國際邊緣。2009年3月17日,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Forum/2004/identity/id07.htm
廖元豪(2006年,11月8日)。沒有公民權的公民。國際邊緣。2009年3月17日,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Column/19.htm

貳、英文部分
Aufderheide, P.(1992).Cable televis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1), 52-65.
Castles, S. , Miller, M., 1993, The Age of Migration, London: MacMillan.
Doty, P.(1975).Public access Cable TV:Who Care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5,no. 3(Summer):33-41.
Eastman, S. T., Head, S. W., & Klein, L.(1985). Broadcast/Cable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2nd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Fuller, L. K.(1984).Public access cable television: A case tudy on source, content, audience, producers, and rules--Theoretical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No. 84- 10,285).
Fuller,L.K.(1994).Community Tele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Mrvica, A. R.(1992). Community Evaluation of Public Access Cable Television: 5 Case Stud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No. 92-33,117).
Ryan, W. J. (1986).Public Access: A Component of Cable Televis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atation.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173.214.7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173.214.7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