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5103-11573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5103-115731
論文名稱
Title
國民小學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32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15
關鍵字
Keywords
知識管理、教學創新、知識社群、網路學習社群
Web-bosed learning Community, Innovative Teaching, knowledge commun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2 次,被下載 174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745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
學校所別: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摘 要 別: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研 究 生:呂淑屏
指導教授;羅文基博士
內容摘要:

教育是引導學習、傳遞流通與開發知識,並運用知識開創價值的過程。運用知識管理帶動教育革新是國內學者積極呼籲的維持組織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尤其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與實施,課程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學生之基本能力及身心靈充分發展的健全國民為目的。這樣的課程改革,帶給學校和教師很大的衝突和轉變。本研究是想了解國小教師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的質變學習歷程,並建構出學校營造知識管理環境、帶動知識管理機制的運作和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自信,順利達成「教學創新」的「九年一貫」課程目標,改變組織的學習文化,以知識管理活絡教學機制,激勵教師不斷教學創新,帶好每位學生。其目的有四:
一、營造新新國小教師推動知識管理的有利環境。
二、探討新新國小教師推動知識管理的運作機制。
三、分析新新國小教師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教學創新的影響。
四、根據研究發現、歸納研究結果,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他校運用之參考。
研究參予者是六位知識設群的成員,四位正式老師,一位實習老師、另外一位是代課老師,採取詮釋性質行動研究方法,研究者以「知識長和領導者」的立場,擔任知識管理促動者和教師教學的觀察者,進行研究。教學過程以書面記錄和錄音方式,網路的分享依據電腦的分類記錄,詳細記錄教學觀察手札和教學觀察省思手札,課程討論會、教學觀摩檢討會、晤談、經驗分享等內容,最後用三角檢定法校正資料,以提高分析之信賴度。
從本研究中研究者獲得以下結論:
在知識管理環境之營造方面
一、充分的溝通觀念,凝聚營造知識管理環境的共識
二、遴選知識管理幕後的得力助手
三、營造合作分享的文化,前提是要經營開放信任的組織氣氛。
四、安排週三進修加強學校同仁對知識管理的認知
五、掌握組織的優勢,整合資源,建置網路的有利環境
六、在經費的許可上,充分支援資訊科技的更新。
在知識管理機制運作方面
一、建立知識地圖的入口
二、引進外部資源,作為蓄積知識的資料庫。
三、培育人才,組織資訊種子團隊
四、制定激勵與獎勵措施,積極推動知識管理工作。
五、任命合適的知識長,協助推動教學知識分享的催化。
六、組織知識社群宜作深入的調查和訪談再決定人選
教師參與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的心路歷程方面
一、教師參與組織學習社群,充滿向上提昇的動力。
二、教學經驗的分享是隱性知識外顯化的結果。
三、運用知識管理活絡教師創意教學的機制。
四、組成知識社群分享主題設計、統整課程、創造教學新典範
五、教師創意教學的表現可以從教學觀察指標發現。
六、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創新是一質變的過程。
從知識管理到教學創新影響老師的因素
一、教師參與網路學習的積極度
二、教師隱性知識的外顯化
三、知識長的領導與推力
四、個人與組織知識創造的螺旋
五、資料庫蓄積的知識與能量
六、老師資訊的能力與專業的覺知
七、知識管理促動要素對教學創新產生的成效
建議
一、研究者和教學者協同行動研究,對於提昇個人知識管理和教學創新有實質助益
二、每位教師都要學習成為知識管理者
三、組織營造知識管理的環境和機制,型塑知識學習的文化,蓄積知識庫能量
四、知識管理之運作,充實組織課程與教學的內涵,以利分享和創新
五、進行協同行動研究時,尋求志同道合且對教學創新動機強烈的合作夥伴,有助於過程的順遂和研究目標的達成
六、透過校務會議,制定知識管理的相關辦法,延請專家諮詢和輔導,以利提昇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創新
七、發展一套自己學校的知識管理衡量指標,以鑑別本身的優劣
八、用知識管理機制推動教師教學創新是學校可嘗試的做法

Abstract
Action research—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Lu-shu Ping
Abstuact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guiding learning, communication,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ing knowledge to increase values. Experts have been calling for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crucial factor to innovate teaching and to maintain excellence in an educational institute. Especially the prevailing trend of Grade 1-9 Curriculum,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center of a classroom, and daily-life experience has been the focus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is innovative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schools and teacher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find out how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promote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o construct a Knowledg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to implement the functioning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increase teachers’ expertise and teaching confidence, to fulfill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n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to alter the learning culture in an educational institute, to clarify teaching methodology,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innovate teaching, and to bring out the best of every student.
There are four goals for thi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hin-Shin Elementary School:
1. To create a beneficial and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hin-shin elementary school;
2. To discuss the functioning factor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hin-shin Elementary School;
3. To analyze the process, reflections, and influences of apply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hin-shin Elementary School;
4. To make 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opos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other schools to apply;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team, there are 6 teachers from the Knowledge Group, 4 formal teachers, one student teacher, and one substitute teacher. They used interpretive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ers played the roles of “group leader” and “knowledge chief.” Also, they are promoter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bserver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teaching. They jotted down and recorded all the teaching process, categorized the records and shared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Furthermore, they discreetly recorded the observing journals and reflection journals, held curriculum conference and teaching demonstration meeting, communicated and shared information with one another, and finally used Triangular Examination to proofread those data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in analysis.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 have from this research.

Construc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1.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to create a common sens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school.
2. Choose assistants to deal with details and filing.
3. Create a cooperative and sharing culture, and the premise for this is to cultivate an open and trusting atmosphere.
4. Use every Wednesday to enhance teachers’ inform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5.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in the organization,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set up network environment.
6. Use the budget well to renew appli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r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1. Build up the entrance to Knowledge Map.
2. Use outside resources as knowledge data.
3. Cultivate prospects as Information-Seed-Group.
4. Set up encouragement and bonus strategies to execute Knowledge Management.
5. Assign appropriate Knowledge Chief to assist with teaching information sharing.
6. Do research and interview carefully before choosing candidates for Knowledge Group.

Process and Reflection
1.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with knowledge learning group should be full of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grow.
2. Sharing teaching experience is the result of making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3. Us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enhance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4. Organize Knowledge Group to share thematic instruction design,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new model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5. Us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dicators to find out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6. It is a qualitative change for teachers to better develop expertise and innovative idea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to enga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1. Teachers’ positive attitude to engage in cyber-learning.
2. To make teachers’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3. The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of the Knowledge Chief.
4. The spiral system created by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5. The knowledge and power stored in the database system
6. Teachers’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awareness
7.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Suggestions
1. It is beneficial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when both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cooperate in Action Research.
2. Every teacher should be a Knowledge Manager.
3. Organize the environment and mindset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cultivate the knowledge learning culture, and store sufficient power for knowledge database.
4. Operate Knowledge Management, fulfil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s in order to share and innovate.
5. Find out like-minded members who are strongly motivated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it will be smoother and easier to achieve the goal.
6. Use school meeting to design related procedure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vite experts for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xpertise in teaching innovation.
7. Develop a system of indicator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one’s own school, so that we can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8. It is feasible for schools to us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promote teaching innov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管理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教學創新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42
第三節 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 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場境 89
第二節 研究者的經歷與角色 97
第三節 研究實施的歷程 99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方法 11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學校組織型塑知識管理環境的歷程 118
第二節 知識管理機制的營造與運作 134
第三節 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的心路歷程 167
第四節 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成果的檢討與評估 221
第五節 綜合檢討與省思 2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66
第二節 建議 279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283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288
貳、英文部分 297附錄
附錄一 高雄市新新國民小學九十一學年度校內教學觀摩教學設計 300
附錄二 教學觀察手札 305
附錄三 課程設計研究會 311
附錄四 教學觀摩檢討會 314
附錄五 朗讀評分表 316
附錄六 前進海生館 319
附錄七之一 老師一番省思 324
附錄七之二 教學省思 326
附錄八 訪談學生、教師、家長內容大綱 327


表 目 次
表2-1-1 知識管理的兩種策略 30
表2-2-1 創新的新義 53
表2-2-2 統整化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 63
表3-1-1 知識社群成員 96
表3-4-1 資料來源的代號 114
表4-1-1 新新國小學校內在因素SWOT分析 120
表4-1-2 新新國小學校外在因素SWOT分析 122
表4-3-1 知識社群教學觀察記錄表 168
表4-4-1 高互動工作坊坊員互動情形 223



圖 目 次
圖2-1-1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的層級圖 12
圖2-1-2 知識管理架構圖 16
圖2-1-3 四種知識轉換方式 17
圖2-1-4 組織知識創造的螺旋 18
圖2-1-5 APQC 模式 26
圖2-1-6 IBM知識管理模式 27
圖2-1-7 知識管理文獻分類程式觀 28
圖2-1-8 Leavitt的Diamond Model 29
圖2-2-1 赫曼的全腦模型 64
圖2-2-2 創造性問題解決與全腦思考 65
圖3-3-1 研究架構圖 100
圖3-3-2 行動研究歷程 101
圖3-3-3 新新國小網頁版面 10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尤曉鈺(民90)。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方德隆等譯(民90)。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高雄:復文。
方炳林(民63)。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文物。
比爾.蓋茲(民1999)。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樂為良譯)。台北:商業周刊。
王如哲(民89)。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五南。
王淑華(民91)。結合綠色環保觀念與美術創作於國小美勞輔助教材之研究與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懿(民90)。知識管理在教師進修機構之初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勤(民89)。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章霞(民91)。九年一貫課程脈絡中教師教學實務改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瓊淑譯(民88)。笑傲第三波-駕馭知識經濟的管理法則(Hope原著)。台北:經典傳訊。
史蒂芬,夏睪格原著。戴至中譯(民91)。27/7創新。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石兆蓮(民91)。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則剛(民89)。教育傳播與科技。台北:師大書苑。
江福佑(民92)。國民小學高年級生死教育之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縕琪(民89)。國小教師主題統整教學歷程之分析暨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明烈(民90)。學習社會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國立中正大學。
吳青樺(民9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思華(民90)。知識資本在台灣。台北:遠流。
吳思華(民91)。從製造台灣到知識台灣。載於:哈佛商業評論精選24:創新。台北:天下遠見。
吳承芬譯(民89)。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小知堂文化。
吳政達(民91)。知識管理與學校行政。教育資料與研究,45,25-30。
吳清山(民91)。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
吳清山:(民90)。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國立中正大學。
吳永瑞(民92)。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菜霞(民91)。行政上如何推展創意教學。教師天地,121,29-35。
呂青蓉(民91)。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淑媛(民9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三民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俊湖(民8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取自:
http://140.111.1.12/primary/society/ks-ck/nine/n5.htm
李新民(民91)。學校本位經營推動多元智慧教學研究—以高雄市獅甲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守忠(民89)。知識管理在科技產業的應用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同立(民91)。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拉克等著,張玉文譯,(民89)。知識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周珮儀(民89)。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文化。
周珮儀(民90)。教學創新了嗎?權威的省思。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周珮儀(民91)。知識管理與課程革新-對科際整合課程的省思。國立中正大學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周進洋、陳雪瑜(民85):教師改變與自我評量:一位國中理化教師的詮釋性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
http://www.trd.org.tw/Dresource/NINE/8-2.htm
林偉文(民91)。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仁(民90)。從社會與科技觀點探討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教師專業網路社群的理論和實務。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國立中正大學。
林澄貴(民90)。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鋼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鶴貞(民92)。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芳如(民92)主題式學習繪本之另類評量設計對兒童自然科學習影響與家長接受度之探討。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周英等譯(民90)。知識經濟的創新策略。台北:知書房。
洪明洲(民88)。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商業周刊。
洪新春(民91)。教育改革vs創意教學。台灣教育。164,54-58
胡瑋珊譯(民88)。知識管理。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夏林清(民8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孫志麟(民91)。教育資料與研究。45,31-42。
徐作聖、邱亦嘉譯(民89)。創新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翁麗芳(民91)。行政上如何推展創意教學。教師天地。121,9-12。
馬曉雲(民89)。知識管理實務應用。台北:華彩軟體。
高博銓(民90)。反省思考與教學創新。師友,88,40-43。
高華強(民91)。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台灣教育,614,9-14。
高義展(民9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世忠(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志明(民90)。學校領導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國立中正大學。
張美玉(民8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簡天瑞(民89)。學習型組織發展對課程统整知識管理系統之影響--以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梁淑娟(民91)。教師自解決教學問題歷程中之行動研究---以九年一貫一年級生活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鳳嬌(民91)。知識管理在教育行政機關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姮良(民92)。知識管理融入教學組織之規劃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書梅(民91)。從知識創新談教育效能之提昇。教育資料與研究,45,62-65
陳靖(民92)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地球科學」創意教學之研究-以921大地震虛擬實境教學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彌(民86)。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接受創新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5),45-61。
陳儀澤(民90)。知識管理架構之建立與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詩芸(民92)多元評量模式對國小學童自然科認知能力之區辨性及預測性之研究-以「酸鹼」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華傑(民89)不同評量模式的評量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文經(民91)。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彭新維(民9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振興(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家政(民91)。課程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黃文俊(民90)。網路教學環境中群組互動對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旭廷(民91)。高級中學推動知識管理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瑜峰(民90)。科技框架理論於知識管理應用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慕萱(民91)。知識管理與教育效能之提昇。教育資料與研究。45,4-13。
黃芊綾(民91)。以合作學習在網路上進行有意義學習之歷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松源(民90)。國小自然科建構取向教學之行動研究∼教師自我成長與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子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賢、陳淑惠譯(民88)。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市:遠流。
塗文忠(民92)。開發培育兒童科學創造力教學模組之行動研究—以「神奇的力」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蕙菁(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明正(民91)。以知識管理行學校行政改革。教育資料與研究。45,45-47。
壽大衛(民90)。建構資訊教學創新之理念與行動。教師天地,112,14-19。
廖春文(民90)。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設計實例。台北:五南。
廖淑蘭(民91)。創造教學的研究與推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進安(民91)。國民中小學行政人員運用知識經濟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甄曉蘭(民92)。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62-94。
劉大和(民91)。創新和法國對教學創新之反省。網址:http://home.kimo.com.tw/liutaho/b29.htm.
劉京偉譯,(民89)。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業周刊。
劉權瑩(民88)。資訊服務業知識管理之研究-以台灣HP 與台灣IBM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樂為良譯(民88)。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台北:商業周刊。
潘品昇(民89)。企業實施知識管理與電子商務關聯性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建光(民89)。促進教師互動與學習社群網站之建置—以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為例。大葉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英耀(民81)。國小教師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仁隆(民92)。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民90)。課程改革實驗:以研究發展為根據的課程改革。台北:五南。
蔡清田等合譯(民91)。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台北:五南。
蔡淑茹(民90)。企業創造因素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超(民92)。一位低年級教師促進全班數學討論活動之探討。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長(民89)。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
賴金寬(民91)。知識經濟時代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策略新趨勢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羿蓉(民87)。多元智慧與教學。
取自:http:www.ntnu.edu.tw/gise/journal/2/acad-rp5.htm
薛梨真(民88)。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謝傳崇(民9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欣男(民90)。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永進,(民91)。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膺修(民91)。應用網際網路於社會領域主題統整之行動研究-以新莊老街再造議題為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基(民90a)。運用知識管理帶動教育革新。翰林文教雜誌,21,4-5。
羅文基(民90b)。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展與省思。翰林文教雜誌,24,4-5。
羅文基(民90c)。知識、能力與素養。翰林文教雜誌,22,4-5。
羅文基(民90d)。培養全腦思考的創意教學。翰林文教雜誌,23,4-5。
羅文基(民90e)。創意思考與創新教學。翰林文教雜誌,25,4-5
羅文基(民90f)。知識管理在教育上的應用。翰林文教雜誌,19,4-5。
羅文基(民91)。再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廣。翰林文教雜誌,26,4-5。
譚大純(民88)。知識管理十八般武藝。會計研究月刊,169-21。
嚴秀芬(民90)。網路社群於知識分享平台應用之規劃與建置先期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永明(民89)。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
鐘玄惠(民91)。國小教師實施創造性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jeyalemi, D. A. (1993). “Teacher Strategies Used by Examplary STS Teachers.” The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Movement. Ed. Yager, R. 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APQC and Arthur Andersen. (1996). http://www.apqc.org.
Barghoff, U. M., and R. Pareschi, ed. (1998). Information Technlol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Berlin: Spirnger.
Bernstein, B.. (1975). “Class, Codes, and Control.” Toward a Theory of Educational Transmission, 3.
Betz, F. (1993). Managing Technology Competing through New Ventures,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Research. Prentice Hall.
Davenport, T.H., and L. Prusak. (1998). Working Knoe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rucker, P.F.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Eggleston, J.. (1977). The Sociolog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London: Routledge and Kagan Paul.
Feldhusen, J. and Treffinger, D.. (1980).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gifted education. Texas: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Y.: Basic Books.
Hasen, M. T., Nohria, N., and Tierney, T.. (1999). “What’s Your Stry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06-16.
Hendriks, P. H. J., and Vriens, D.J.. (1999). "Knowledge-Based System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Friends or Fo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5, 113-25.
Johonessen J.A., Olsin B., and Olaisen J. (1999). “A Spects of Innovation Theory Baes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 Manngemant, 19, 121-39.
Koenig, M. (1998). “The 1998 Conference Board Conference. ” Information Today, July/August, 13-51.
Koulopoulos, T. M., and Frappaolo, C.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Oxford: Capstone.
Lazear, D.. (1991). Seven Ways of Teaching the Artistry of 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rlington Heignts IL:IRI/SKY 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Leavitt Harold J.. (1964). Managerical Psyc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Levine,L. (2001).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es in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Winter, 21-33.
McDonnell,L.M. & Elmore,R.F. (1987). “Getting the job: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9(2), 133-152.
Nonaka, I.. (1994).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5(1), 14-37.
Nonaka, L., and H. Takeuchi..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uinn, J. B., Anderson, P., and F. Sydney. (1996). “Leveraging Intell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0(3), 7-27.
Spirnger, Davenport, T. H. and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Sternberg, R. J.. (1984). Toward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7, 269-87.
Sternberg, R. J.. (1985). Beyond IQ: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ty Press.
Stevenson, J. M.. (2001). “The Modern University Provost.” Education, 121(2), 347-49.
Stratigos. (2001). “A Knowledge Management Meets Future Information Users.” Online, January- February, 65-67.
Toffler, A.. (1980). The Third Wave. New York: Morrow.
Torraco, R.. (1999). “A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Knowledge Management (E D 431948).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1(3), 405-30.
Wood, K. E.. (1997). Inter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Upper Suddle Riven. N. J.: Merri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