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5109-2112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5109-211211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變遷之探討-以公教人員福利變革為例
The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Social Welfare Distribution A Case Study of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15
關鍵字
Keywords
社會福利資源分配、公教人員、威權統治、民主化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Democratization, Authoritarian Rul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解嚴後的台灣,經歷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轉型過程。2000年的首次政黨輪替更大幅改變了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政策環境,特別是公教福利造成的影響,值得我們進一步更新研究民主化之後臺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實況。以公教人員為例,筆者綜合整理並比較分析威權時期與民主轉型時期,政體轉型對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變遷,並提出民主化後公教福利資源分配的政策與建議。
本研究藉由文獻檢索與評析,檢視公教福利資源分配的邏輯,在研究方法上,結合政黨意識型態、福利政策輸送面的分析,以及政府福利支出的供給面解析,並且置於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環境脈絡之中進行分析,提出一個整合性研究架構。其次,在研究個案上,選擇臺灣民主轉型前後八年比較分析;民進黨執政時期(2000-2008)與國民黨統治時期(1994-1999)公教福利資源分配。
研究發現,威權統治時期社會福利資源偏重公教人員,具有恩給制色彩;其次,民主轉型時期中公教福利改革政策雖然充滿變數與不確定因素,惟福利資源分配仍不免淪為換取政治效忠與鞏固政權的工具。再者,整體觀察民主轉型前後,公教福利支出項目並無顯著差異,惟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與受益對象卻有普遍化之趨勢。本研究建議臺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應依循民主法治之原則,儘速建立福利法制化觀念,亦即應受民意的規範、監督與控制;因此公教福利的改革合理化才能逐步實現。

關鍵字:社會福利資源分配, 公教人員, 威權統治, 民主化
Abstract
Abstract

After the martial law was repealed, Taiwan has been embarked on the transformativ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As the first party turn-over in 2000 election changed radically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impacted the welfare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it is worthy of our reexploration furtherly on the status quo of Taiwan’s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after democratization. Taking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for example,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worked up,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llocational transi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s respectively in the period of authoritarian rule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eriod of democratization, then presented policy and sugges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after democratization.
The study surveyed the approaches of allocating social welfare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b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 ideology of each party and the aspect of benefit transference by welfare policy, as well as expounding the supply side of government’s welfare expenditure, then putting all the data above analyzed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veins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so as to present an integrated skeleton of research. Moreover, the author chose 8 years before and after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as research cases to engage in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i.e. the periods of DPP ruling (2000~2008) and KMT ruling (1994~1999).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s laid particular stress on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in the period of authoritarian rule which possessed a savor of favor and grace. Secondly, there were full of variables and uncertainty in reformative policy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during transformational period of democratization, but it would only turn the issue of welfare-alloctation to become an instrument among parties for exchanging political loyalty and consolidating their regime. Futhermore, while observing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formative period of democratiz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enditure items of welfares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but the allocation and beneficiary of social welfare tended to be generalized. The thesis suggested that th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build up the concepts of legalized welfare as swift as possible, i.e. such issue should be regulated, supervised and controlled by public opinions, then would the reasonable reform of welfares for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would be fulfilled gradually.

Key words: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Distribution, Civil Service and teachers, Authoritarian Rule, Democratiz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評析  7
第一節 概念闡釋  7
第二節 文獻評析  14
一、文獻探討  14
二、其他相關文獻探討  20
三、小結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範圍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5
一、研究方法  25
二、研究架構  25
三、研究流程  2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0
一、研究範圍  30
二、研究限制  31
第四章 威權體制下的社會福利資源分配  33
第一節 公教福利發展的環境脈絡(1950-1996) 33
第二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1994-1999年)個案分析 40
一、國民黨的社會福利意識型態  40
二、社福支出供給面  44
三、政策方案輸送面  55
第三節 公教福利國之探討  70
一、分配不均的社會福利資源  70
二、分歧的台灣社會  72
三、小結  73
第五章 民主化後的公教福利資源分配  77
第一節 公教福利發展環境脈絡(1996-2008)  77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2000-2008)個案分析  82
二、社福支出供給面  86
三、政策方案輸送面  95
第三節 福利資源分配合理化之探討  114
一、公教人員福利分配的合理化  114
二、邁向社會團結  116
第六章 理論檢討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9
第二節 公教福利合理化分配政策與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3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政府文件
台灣省政府公報。民國58年秋字第18期。頁12。
台灣省政府公報。民國63年春字第21期。頁15。
台灣省政府公報。民國78年夏字第72期。頁10。
(二)書籍
丁仁芳。1999。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
王振寰。1998。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江大樹。1999。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頁 588。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歷史與現實。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林國明。1999。在威權統治的歷史陰影下—全民健保與道德共同體的民主建構。載於自由、平等與社會正義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2000。民主化與社與政策的公共參與:全民建保的政策形成。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頁135-176。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1980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蕭新煌與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頁71-134。
----。1995。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1-36。
----。1999。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6。台灣的社會福利 :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頁38-51。
郭正亮。1998.05。民進黨轉型之痛。天下文化出版社,台北。
張人傑。1995。社會福利或國家福利?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看我國社會安全制度。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37-66。
傅立葉。1995。我國政府支出的政治經濟分析。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161-206。
----。1999。我國政府支出的政治經濟分析。林萬億等著。台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台北:五南,頁 161-206。
----。2000。政黨競爭與選舉,蕭新煌與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頁231-256。
楊孝濚。2000。透視社會福利。台北:五南,頁337。
蔡宏昭。1990。社會福利政策—福利與經濟的整合。台北市:桂冠圖書。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分配-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頁207-262。
----。1999。再版
詹火生、古允文。1999。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整合-超越魚與熊掌之爭。收錄於詹火生、古允文編。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厚生基金會,頁32。
民主黨。1993。公平正義的福利國-民主進步黨的社會福利政策。政策白皮書。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民進黨。1993。公平正義的福利國-民主進步黨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
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收錄於蕭新煌等著。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三)期刊
王正。2000。「保險救助及津貼」。經社法則論叢。頁26:1-29。
丘昌泰。1985。「我國社會福利預算合法化過程之研究-漸進主義的觀點」。社區發展。第三十一期。
古允文。1996。「政治、政策過程與社會利發展」。社會建設。93 期,頁23-29。
石素梅。1998。「社會福利與政府財政」。國策專刊,頁6:5-7。
江大樹。1999。「我國文官政策價值觀的演進趨向」。收錄於考銓精選輯,第1期,頁585-606。
朱雲漢。2004。「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灣民主季刊。第1 期,頁143-164。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雜誌第二期,台北:聯經。
林萬億。1992。「從社會安全預算看我國社會政策」。理想雜誌。第1 期,頁5-12。
林本炫。1999。「社會福利預算與政策分析」。國策專刊。第10 期,頁5-7。
林佳龍。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春季號,頁117-143。
----。1989。「誰支持國民黨?誰支持民進黨?台灣階級選民的政黨支持」。中國論壇。第333 期,頁10-14。
林國明。2003。「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建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5期,頁 1-73。
孫建忠。1997。「社會津貼實施經驗的反省」。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頁1:73-98。
陳敦源。2001。「政黨輪替與公共管理:從新制度論觀點看台灣」。考銓季刊。第26 期,頁17。
黃正杰。2003。「唐斯模式與台灣加入聯合國」。政大法學評論。第20 期,頁2。
黃世鑫。1995。「財政危機vs.社會安全體系-超越市場&政府」。社區發展季刊。第70 期,頁57-97。
----。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22 期,頁91~113。
張秀蓮。1998。「各級政府財政收支、財政赤字與未來展望」。國策專刊。第6 期,頁2-4。
傅恆德。1998。「建構政治暴力與革命行動的簡約模型」。問題與研究。第三七卷第八期,頁1-17。
傅立葉。1993。「台灣社會保險制度的社會控制本質」。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五期,頁39-64。
----。1994。「台灣社會福利體系的階層化效果初探」。收錄於伊慶春(編),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995。「檢視八十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專輯3,八十五年度社會福利預算評析。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13 期,頁7-8。
詹火生。1989。「讓社會福利預算還原社會福利的真正意義」。刊於國家政策季刊,第二期。
----。2005。「都市化、工業化、政治民主化與台灣福利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9期。
楊以彬。2006。「南韓民主化過程之簡析」。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九期,頁301-331。
簡照欣。2002。「國民黨與民進黨社會福利觀」。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5 期2002年12 月,頁149-170。
民主進步黨。1993。社會政策白皮書。政策研究中心,頁41。
(四)學位論文
王正勤。1994。「台灣威權體制下的福利政策」。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璁。1996。「國家機器、政治轉型與社會福利」:以「老人年金」議題之發展1992-1995 為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惠美。1995。「工作倫理與社會正義的取捨」:論我國的所得維持政策。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私立中國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芳。2004。「我國教師退休制度之變革」。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鄭鳳珠。1993。「我國老年退休所得維持體系之階層化分析」。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育廷。2001。「民主化與社會福利支出關連之實證研究以臺灣1981-2000 年之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蘇威郎。2008。「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政策政經分析」。臺灣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王方。2000。「年金支持與福利階層化社會學分析」。21 世紀社會福利願景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2000 年3 月31 日-4 月1 日。
----。1999。「福利階層化動態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南華大學,2000 年3 月31 日-4 月1 日。
王仕圖。1999。「政黨輪替下的社會福利政策』。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嘉義: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2 年4 月。
孫一信。2004。「社會福利服務從無酬家務勞動轉型為市場經濟的觀察—以未立案身心障礙教養機構為例」。世新大學主辦,2004 年5 月11 日,台北。
張嘉仁。2001。「政治社會結構對社會福利支出的影響」。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詹火生、吳明儒。1993。「西歐社會安全制度發展之分析」。王國羽主編。「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
蕭全政。1999.4。「台灣威權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中央研究院主辦,「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國際研討會,民國88 年4 月1-3 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藍於琛。2005。「台灣福利體制的政治:追趕發展、民主轉型、後工業化與福利國家的新政治」。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 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政治系,2005 年 12 月 24 日。
----。2008。「轉型正義的資源分配與道德共同體的建構-民主化後的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之研究架構」。中華民國政治學會發表。
(六)研究報告
孫克難。1999。「1980 年代以來的財政收支與財政改革」。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許濱淞。1998。「公務人員福利制度法制化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
題研究報告。頁515∼649,台北市:考試院。
黃煌雄、趙昌平、呂溪木。2002。「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監察院,51-63。
監察院。2002。「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報告」。
歐育誠。1992。「中日兩國文官制度之重點比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
鄭文輝。1990。「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93。「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
(七)其他
江宜樺。2004。「族群正義與國家認同」。取自。
http://homepage.ntu.edu.tw/~jiang/PDF/D1.pdf.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
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2118&CtUnit=1049&BaseDSD=34-2009/06.
行政院人事局資訊公開區。
http://www.cpa.gov.tw/ct.asp?xItem=1938&ctNode=284&mp=1.
行政院主計處政府預算政事別。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374&CtNode=1690.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asp.
教育部資訊公開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2.asp?no=H015.
英文部份
Bachrach and Baratz. 1962. “Two Faces of Power.”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LVI, no. 4(Dec.): 947-952.
Calder, Kent E. 1988. Crisis and Compensation: Public Polic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Japan, 1949-1986. Princetion: University Press.
Downs, A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Cambridge, UK.: University Press.
Gurr, Ted. 1970. Why Men Rebel.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urevitch, Peter, 1986. Politics in Hard Tim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Jenson, Jane. 2004. “Changing the Paradigm: Family Responsibility or Investing in Children.”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9:2, 169-192。
Ku, Y. 1997. Welfare Capitalism in Taiwa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Lasswell, Harold D. 1958.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With Postscrip. Mountain View, Calif: The World Pub. Co.
Lipsky, Michael. 1980. “Poverty and Administration: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in Covello,Vincent T.(ed.)Poverty and Public Policy: An Evaluation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164-186, Mas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iven, Frances Fox and Richard A. Cloward. 1971. Rcgulating the Poor: The
Functions of Public Welfare. New York: Vintage Book.
Steinmetz, George. 1993. Regulating the Social .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ang, Fang. 1997.“Support for a New Welfare State in Taiwan: Social Change.
Political Dynamics and Public Opinion.” Ph. D.Dissert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Wong, J. 2005. Healthy Democracies: Welfare Politics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8.206.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8.206.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