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6102-10013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6102-100133
論文名稱
Title
李喬長篇小說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16
關鍵字
Keywords
長篇小說、李喬、敘事學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11 次,被下載 696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968 times.
中文摘要
論 文 摘 要
李喬被喻為台灣鄉土文學的重要作家,他在台灣文學上的地位不容忽視。李喬已有兩百多篇短篇小說,十部長篇小說,小說之多實非個人能力可以處理。有鑑於李喬長篇小說研究仍屬處女地,本論文抱持探勘心情走入三百萬言小說叢林,管窺小說之祕。
本論文首先探討李喬長篇小說的主題思想,十部小說雖各自獨立,其主題思想之間卻存在著承繼關係,呈現:發現痛苦、尋求新解決方式、邁向新局三階段。第一節「發現痛苦」探討痛苦的來源,人的痛苦、土地的痛苦、台灣人的痛苦構成李喬小說的「痛苦論」。痛苦層層遞進,在痛苦的本質下,人必然為生存土地痛苦,最後扣合人與土地的痛苦,直指台灣歷史政治上的敏感問題。人生的挫折並不能使人屈服,第二節「尋求解決的方式」中探討李喬賦予小說積極的精神,從覺醒、批判到反抗、解救,為苦難生民找尋新天地。最後一節試圖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台灣中心」的思想,此是小說的終極目的。
釐清主題思想之後,本論文以敘事學方式探討小說的敘事模式與故事。敘事模式部分,探討小說的聚焦方式、敘述者、敘述時間、非敘事話語,試圖分析出長篇小說的寫作形式。李喬長篇小說中敘事模式具有規則,非聚焦與外敘述者在小說中起框架,小說運作時各種聚焦方式、敘述者、敘述時間的「交錯」成為推動故事的主力。非敘事話語是李喬小說的一大特色,表達出作者強烈的思想。故事部分,以敘事學方式探討情節、人物、環境。從形式和語義分析情節,歸納出小說二元對立的基本結構。人物部分以「行動元」理論進行討論,探索二元對立結構中的小說人物。環境部分,李喬長篇小說多為「象徵型」環境,與主題思想相互呼應。
本論文最後歸結李喬長篇小說的創作發展與風格特色,分析七0年代到九0年代創作上的改變,探討小說之間承繼與突破的關係。整體觀照李喬小說,本論文提出李喬長篇小說的特色為:深刻的思想、創新的寫作手法、二元對立的語義、人物形象單一化、先行概念強烈。末章,回顧「李喬長篇小說研究」,做為本論文的總結。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前人研究回顧…………………………… 1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方法步驟…………………… 3
第二章、李喬長篇小說的主題思想………………………. 4
第一節、發現痛苦………………………………… 4
第二節、尋找解決方式…………………………… 23
第三節、邁向新局:建立台灣中心………………. 43
第三章、李喬長篇小說的敘事模式………………………. 47
第一節、聚焦……………………………………… 47
第二節、敘述者…………………………………… 60
第三節、敘述時間………………………………… 65
第四節、非敘事話語……………………………… 94
第四章、李喬長篇小說的故事……………………………. 102
第一節、情節……………………………………… 102
第二節、人物……………………………………… 116
第三節、環境……………………………………… 141
第五章、李喬長篇小說的創作發展與風格特色..………… 144
第一節、長篇小說的創作發展…………………… 144
第二節、長篇小說的風格特色…………………… 150
第六章、結論………………………. ………………………. 154
附錄一、李喬長篇小說聚焦分析表………………………. 156
附錄二、李喬長篇小說敘述者分析表……………………. 157
附錄三、李喬長篇小說時序分析表………………………. 158
附錄四、李喬長篇小說情節分析表………………………. 159
附錄五、李喬長篇小說主要人物總表……………………. 160
附錄六、《寒夜三部曲》人物世系表……………………… 161
附錄七、李喬生平寫作年表………………………………. 163
重要參考書目………………………………………………. 17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重要參考書目
李喬作品集
1965 《飄然曠野》 初版 台北 幼獅
1968 《戀歌》 初版 台北 水牛
1968 《晚晴》 初版 台北 商務
1969 《人的極限》 初版 台北 現代潮
1970 《山女》 初版 台北 晚蟬
1971 《山園戀》 初版 台中 省新聞處
1974 《痛苦的符號》 初版 高雄 三信
1974 《恍惚的世界》 初版 高雄 三信
1975 《李喬自選集》 初版 台北 黎明
1978 《青青校樹》 初版 台中 省新聞處
1980 《心酸記》 初版 台北 東大
1985 《共舞》 初版 台北 學英
1985 《強力膠的故事》 初版 台北 文鏡
1986 《告密者: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 初版 台北 自立晚報
1988 《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版1刷 台北 前衛
1989 《台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 初版 台北 前衛
1992 《台灣文化造型》 初版1刷 台北 前衛
1996 《情天無恨》 修訂版1刷 台北 草根
1996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 再版 基隆 海洋台灣
1997 《藍彩霞的春天》 初版 台北 遠景
1997 《台灣文學造型》 初版 高雄 派色
2000 《結義西來庵》 初版 台南 南縣文化局
2000 《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 初版 台北 聯經
2001 《寒夜》 6版 台北 遠景
2001 《荒村》 5版 台北 遠景
2001 《孤燈》 6版 台北 遠景

李喬文學專論
何欣 1979 三十年來的台灣小說 《中國現代小說的主潮》 初版 台北 遠景
吳錦發 1989 聖潔的與卑劣的──評李喬的〈死胎與我〉 《一九八八台灣小說選》 初版 台北 前衛
吳錦發 1989 做一個新台灣人──訪李喬談《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 初版 台北 前衛
李永熾 1995 序──台灣古拉格的囚禁與脫出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上) 再版 基隆 海洋台灣
李喬 1974 《痛苦的符號》序 《痛苦的符號》 初版 高雄 三信
李喬 1977 《結義西來庵》序 《結義西來庵》 初版 台南 台南縣文化局
李喬 1980 《寒夜三部曲》序 《寒夜》 6版 台北 遠景
李喬 1988 自大的福佬人、自卑的客家人、自棄的原住民 《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版1刷 台北 前衛
李喬 1997 當代台灣小說的「解救」表現 《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學與社會》 初版 台北 學生
李喬 1998 「二二八」在台灣人精神史的意義 《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 1版2刷 台北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周寧 1983 〈小說〉附註 《七十一年短篇小說選》 初版 台北 爾雅
林梵 1983 台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從迷惘到自主──第一代到第四代的文學旅程 《小說入門》 1版 台北 大安
林濁水 1992 族類、律法與悲劇──試論李喬《白蛇新傳》 《情天無恨》 修訂版1刷 台北 前衛
林衡哲 1989 漫談李喬的《寒夜三部曲》 《雕出台灣文化之夢》 1版 台北 前衛
松永正義著、鍾肇政譯 1986 八O 年代的台灣文學 《終戰的賠償》 初版 台北 名流
胡萬川 1983 一番隨喜──序《情天無恨》 《情天無恨》 修訂版1刷 台北 前衛
若林正丈著、葉石濤譯 1986 歷史與文學 《三腳馬》 初版 台北 名流
張炎憲 1988 《台灣人的醜陋面》序 《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版1刷 台北 前衛
張素貞 1986 李喬短篇小說集《共舞》 《細讀現代小說》 初版 台北 東大
許石竹 1989 李喬──從「荒村」來的作家 《台灣文學入門文選》 初版 台北 前衛
許素蘭 1993 打開「認識李喬」的門窗 《認識李喬》 苗栗 縣立文化中心
陳萬益 1989 母親的形象和象徵──《寒夜三部曲》初探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壹》 初版 台北 九歌
彭瑞金 1978 悲苦大地泉甘土香──李喬的「蕃仔林故事」 《認識李喬》 苗栗 縣立文化中心
彭瑞金 1980 讀《結義西來庵》 《泥土的香味》 初版 台北 東大
彭瑞金 1983 荒謬的人生舞台──李喬〈小說〉簡介 《一九八二年台灣小說選》 4版 台北 前衛
黃武忠 1990 李喬的小說寫作觀 《小說經驗》 初版 台北 富春
葉石濤 1978 論李喬小說裡的「佛教意識」 《認識李喬》 苗栗 縣立文化中心
葉石濤 1979 評李喬的兩本書:《飄然曠野》、《戀歌》 《葉石濤作家論集》 初版 高雄 三信
廖偉竣 1982 走出「寒夜」的作家——李喬訪問記 《認識李喬》 苗栗 縣立文化中心
齊邦媛 1990 人性尊嚴與天地不仁──李喬《寒夜三部曲》 《千年之淚》 初版 台北 爾雅
謝理法 1988 從大戰後日本「戰爭文學」看李喬的《孤燈》 《重塑台灣的心靈》 初版 台北 自由時代
鍾肇政 1968 《戀歌》序 《戀歌》 初版 台北 水牛
鍾肇政 1968 苦學苦思的李喬 《作家群像》 初版 台北 大江

李喬文學期刊論文
王德威 1986 錯亂的人生舞步──評李喬《共舞》 《聯合文學》16期 一九八六年二月
王德威 1986 尋找女主角的男作家──矛盾、朱西寧、黃春明、李喬 《中外文學》14卷10期 一九八六年六月
白冷 1971 大家談──評李喬《飄然曠野》 《文藝月刊》24期 一九七一年六月
白冷 1971 我讀〈婚禮與葬禮〉 《青溪》49期 一九七一年七月
吳金娥 1996 與小說家李喬的對話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54期 一九九六年四月
吳錦發 1983 略談台灣三位作家小說中的性 《自立晚報》 一九八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三日
吳錦發 1989 聖潔的與卑劣的──評李喬的〈死胎與我〉 《自立晚報》 一九八九年三月十日
宋澤萊 1983 李喬宗教思想摸象──序白素貞逸傳 《台灣時報》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日
宋澤萊 1998 戰後第二波鄉土文學(1980~1988)介紹──忍向屍山血海求教訓:試介鍾逸人、李喬的二二八長篇小說 《台灣新文學》11期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李永熾 1995 台灣古拉格的囚禁與脫出──「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序 《台灣文藝》新生版10期,總號150期 一九九五年八月
李喬 1983 「寒夜」心曲 《文訊》6期,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沈明進 1979 評李喬的《結義西來庵》 《中央日報》 一九七九年三月四日
兩峰 1968 從丁令威談到李喬〈那棵鹿仔樹〉 《台灣文藝》20期 一九六八年七月
易安 1972 評《山園戀》 《文壇》146期 一九七二年八月
林柏燕 1974 評〈孟婆湯〉 《書評書目》10期 一九七四年二月
林柏燕 1976 評《李喬自選集》 《書評書目》33期 一九七六年一月
林禾 1982 不滅之燈──讀李喬的《孤燈》 《美麗島》8期 一九八二年七月
林芳玫、許銘義、林深靖、向陽等 1984 《情天無恨》討論會 《新書月刊》15期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林濁水 1992 族類、律法與悲劇──試論李喬《白蛇新傳》 《自立晚報》 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
松尾直太 1996 略論「埋冤一九四七埋冤」裡的漢音日語與其日語對照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54期 一九九六年四月
花村 1976 李喬〈山女〉與〈蕃仔林的故事〉的比較 《中華文藝》11卷4期 一九七六年六月
花村 1978 試評《痛苦的符號》──兼及李喬的寫作意向 《台灣文藝》57期 一九七八年一月
花村 1979 談李喬《結義西來庵》一書裡調子的運用 《中外文學》8卷5期 一九七九年十月
花村 1984 大地人生──試析李喬的《寒夜三部曲》 《文學界》9期 一九八四年二月
邵僩 1967 多餘之癢──評〈多餘的下午〉 《自由青年》37卷11期 一九六七年六月
邱秀芷 1978 結義西來庵──礁吧哖事件 《中央日報》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洪醒夫 1974 偉大的同情與大地的鄉愁 《書評書目》18期 一九七四年十月
徐進榮 1993 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燈妹」的涵意 《文學台灣》7期 一九九三年七月
徐碧霞 2000 李喬「情天無恨」之新意探討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70期 二000年十二月
高天生 1982 從大地走進歷史──論李喬的小說 《暖流》1卷4期 一九八二年四月
高天生 1987 詛咒與夢魘──台灣小說中的告密者 《自立晚報》 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
張恆豪 1972 我讀李喬〈我不要〉 《台灣文藝》35期 一九七二年四月
張恆豪 1997 二二八的文學觀點──比較「泰姆山記」與「月印」的主題意識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59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
張良澤等 1975 李喬作品簡析 《文心》3期 一九七五年五月
張素貞 1986 現代的浮世繪──評李喬的《共舞》 《文訊》22期 一九八六年二月
張素貞 1986 小說人現身說法──李喬《小說入門》 《文訊》24期 一九八六年六月
張金?? 1997 台灣文學中的女性空間——以呂赫若、李喬、李昂的小說為主 《台灣新文藝》8期 一九九七年八月
莊園 1978 作家的起點──評李喬短篇小說集《山女》 《台灣文藝》57期 一九七八年一月
莊園 1989 文學作品的社會性與藝術性 《首都早報》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
荻宜 1997 李喬《藍彩霞春天》──八0年代前葉查禁又解禁的名著 《中央月刊文訊別冊》6卷146期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許素蘭 1997 愛在失落中蔓延──李喬「情天無恨」裡愛情的追尋、幻滅與轉化 《文學台灣》21期 一九九七年一月
陳克環 1975 李喬世界裡的山水 《中華日報》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
彭斯 1976 從心性狀貌透視李喬的小說〈人的極限〉兼談現代小說 《中華文藝》12卷4期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彭瑞金 1978 悲苦大地泉甘土香──李喬的「蕃仔林故事」 《台灣文藝》57期 一九七八年一月
彭瑞金 1978 讀《結義西來安》 《民眾日報》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彭瑞金 1982 荒謬的人生舞台──李喬〈小說〉簡介 《自立晚報》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彭瑞金 1983 大地的悲愴樂章──李喬的《寒夜三部曲》 《文訊》6期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彭瑞金 1986 依舊陰霾的春天 《台灣文藝》98期 一九八六年一月
彭瑞金 1986 打開天窗說亮話──為《藍彩霞的春天》作註 《自立晚報》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八日
彭瑞金 1996 歷史文學的掙扎與蛻變──拒絕在虛構、真實間擺盪的「埋冤一九四七埋冤」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57期 一九九六年十月
彭瑞金 2000 回頭看李喬的短篇創作 《文學台灣》33期 二000年一月
覃思 1973 析李喬〈遠山含笑〉 《新夏》63期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
黃武忠 1978 李喬的小說寫作觀 《中華日報》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日
黃娟 1991 從蕃仔林看歷史──試論李喬《寒夜三部曲》 《自立晚報》 一九九一年四月十四日~二十一日
葉石濤 1968 評李喬的兩本書:《飄然曠野》、《戀歌》 《幼獅文藝》29卷6期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
葉石濤 1978 論李喬小說裡的「佛教意識」 《台灣文藝》57期 一九七八年一月
葉石濤 1985 大河小說的種子──短評《告密者》 《聯合文學》13期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路人 1978 寒夜孤燈話李喬 《民眾日報》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廖偉竣 1982 走出「寒夜」的作家──李喬訪問記 《暖流》1卷4期 一九八二年四月
齊邦媛 1989 人性尊嚴與天地不仁──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的抒情詩境界 《台灣春秋》1卷11期 一九八九年八月
劉立化 1974 李喬的《恍惚的世界》 《青年戰士報》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劉觴 1986 被禁的春天──訪李喬談《藍彩霞的春天》 《自立晚報》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劉至瑜 2000 台灣作家筆下的妓女形象──以呂赫若「冬夜」、黃春明「莎喲娜啦.再見」、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和李喬「藍彩霞的春天」為例 《台灣人文(師大)》4期 二000年六月
歐宗智 2000 傳統客家女性的堅忍形象 《明道文藝》287期 二000年一月
歐宗智 2000 天災人禍的沉痛控訴──《寒夜三部曲》的吃與餓 《書評》46期 二000年六月
歐宗智 2001 複雜多面的人性思考──《寒夜三部曲》的漢奸文化與異國友誼 《台灣文學評論》1卷1期 二00一年七月
歐宗智 2001 複雜多面的人性思考──《寒夜三部曲》的漢奸文化與異國友誼 《書評》54期 二00一年十月
潘亞暾 1989 台灣人民反殖民的悲壯戰歌──讀李喬的《寒夜三部曲》 《台灣春秋》1卷12期 一九八九年九月
鄭清文 1970 讀李喬的〈人球〉 《台灣文藝》29期 一九七0年十月
鄭清文 1974 李喬的《恍惚的世界》 《書評書目》19期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
鄭清文 1978 「高山鱒」的故事 《民眾日報》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鄭清文 1980 《孤燈》 《民眾日報》 一九八O年一月二十一日
鄭清文、李篤恭等 1978 生命的追求與關懷──李喬作品討論會 《台灣文藝》57期 一九七八年一月
賴復霄 1988 台灣小說與台灣精神──以李喬《寒夜三部曲》為例 《台灣文化》9期 一九八八年六月
謝松山 1982 簡介《寒夜三部曲》 《文學界》4期 一九八二年十月
謝里法 1984 從大戰後日本「戰爭文學」看李喬的《孤燈》 《台灣文藝》88期 一九八四年五月
鍾肇政 1968 中國文學往何處去──李喬作〈故鄉故鄉〉讀後 《中國時報》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五~十六日
鍾肇政、林梵、吳錦發等 1982 李喬《寒夜三部曲》討論會 《文學界》4期 一九八二年十月
鍾肇政、林鍾隆、文心等 1986 第三屆「台灣文學獎」選後感──關於李喬〈那棵鹿仔樹〉 《台灣文藝》18期 一九六八年一月
簡素琤 1996 愛爾蘭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與李喬「寒夜三部曲」女性形象再建國神話的寓意 《明倫學報》1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顏元叔 1973 台灣小說裡的日本經驗 《中外文學》2卷2期 一九七三年七月
羅秀菊 1998 大河小說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文藝》新生版,總號163�164期 一九九八年八月

海外期刊
1987 台灣長篇小說《寒夜三部曲》在大陸出版 《團結報》8期 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
丁寸葉 1983 李喬《寒夜三部曲》 《公論報(美國)》 一九八三年
山根伸一 1983 鱒の夢見ゐもの──李喬の《寒夜三部曲》 《台灣文學研究會會報(日本)》3──4期合併號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朱家宏 1985 寫自己熟悉的生活──《破曉的山野》人物談 《昭通師專學報》1985期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岡崎郁子 1987 台灣鄉土文學の香──李喬 《日本津田塾大學紀要》19期 一九八七年三月
馬曠源 1985 形象的歷史感與鮮明的民族性──李喬《破曉的山野》讀後 《雲南社會科學》1985期 一九八五年二月
張默蕓 1982 生活中,誰沒有愛呢?──讀台灣作家李喬短篇小說集《戀歌》 《福建文學》1982卷12期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樂融融、汪義生 1986 台灣鄉土文學巨擘──李喬 《羊城晚報(港粵海外版)》4期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二日
潘亞暾、汪義生 1987 台灣長河小說中兩座相互輝映的豐碑──比較《台灣人》和《寒夜》兩個三部曲 《當代文壇》1987卷4期 一九八七年
潘亞暾 1988 台灣人民反殖民愛國的悲壯戰歌──讀李喬的《寒夜三部曲》 《海峽》1988卷4期 一九八八年

西方文學批評類(含文化評論與詮釋學)
西方
Frank Lentricchia、Thomas McLaughlin 張京媛等譯 1994 《文學批評術語》 香港 牛津大學
R.C.赫魯伯 董之林譯 1994 《接受美學理論》 1版1刷 台北 駱駝
W.C.布斯 華明等譯 1961版,1989譯 《小說修辭學》 1版2刷 北京 北京大學
巴爾 譚君強譯 1995 《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讀》 初版 北京 社科院
比爾.阿希克洛夫特、格里菲斯.嘉雷斯、凱倫.蒂芬 劉自荃譯 1998 《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 初版1刷 台北 駱駝
史蒂文.科恩、琳達.夏爾斯 張方 1997 《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 1版1刷 台北 駱駝
弗蘭西斯.巴克等 陳引馳譯 1996 《文學、政治與理論》 1版1刷 台北 駱駝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 陳燕谷譯 1994 《讀者反應理論批評》 1版1刷 台北 駱駝
米克.巴爾 譚君強 1995 《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讀》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西蒙.波娃 歐陽子譯 1998 《第二性》 再版 台北 志文
佛斯特 李文彬譯 1998 《小說面面觀》 新版2刷 台北 志文
亞里斯多德 陳中梅譯注 2001 《詩學》 初版1刷 台北 商務
帕瑪 嚴平譯 1997 《詮釋學》 初版3刷 台北 桂冠
施洛米絲.雷蒙──凱南 賴干堅譯 1991 《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 福建 廈門大學
韋勒克等 王夢鷗譯 1996 《文學論》 再版 台北 志文
格瑞柏斯坦 李宗慬譯 1994 《現代文學批評面面觀》 重排初版 台北 正中
格蕾.格林、考比里亞.庫恩合編 陳引馳譯 1995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1版1刷 台北 駱駝
泰瑞.伊果頓 吳新發譯 1999 《文學理論導讀》 1版5刷 台北 書林
國立編譯館主編 張平南譯 1980 《模擬──西洋文學中現實的呈現》 台北 幼獅
張寅德編選 1989 《敘述學研究──法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刊》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華萊士.馬丁 伍曉明譯 1986版,1991譯 《當代敘事學》 1版2刷 北京 北京大學
愛德華.薩伊德 單德興譯 1997 《知識份子論》 初版6刷 台北 麥田
愛德華.薩伊德 王志宏、郭苑玲等譯 1999 《東方主義》 初版1刷 台北 立緒文化
熱拉爾.熱奈特 王文融譯 1990 《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盧卡奇 楊恆達譯 1997 《小說理論》 初版1刷 台北 唐山
羅蘭.巴爾特 李幼蒸譯 1998 《寫作的零度》 初版8刷 台北 時報

本國

方珊 1999 《形式主義文論》 1版1刷 濟南 山東教育
王泰來 1987 《敘事美學》 1版1刷 重慶 重慶
王建元 1992 《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 再版 台北 東大
王先霈、王又平 1999 《文學批評術語詞典》 1版1刷 上海 上海文藝
申丹 1998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 1版1刷 北京 北京大學
安延明 1999 《狄爾泰的歷史解釋理論》 初版1刷 台北 遠流
何金蘭 1989 《文學社會學》 1版1刷 台北 桂冠
李喬 1996 《小說入門》 1版1刷 大安
沈清松 2000 《呂格爾》 初版1刷 台北 東大
宗白華 1999 《美學散步》 1版8刷 上海 人民
金元浦 1998 《接受反應文論》 1版1刷 濟南 山東教育
姚一葦 1997 《美的範疇論》 6版 台北 台灣開明
胡亞敏 1998 《敘事學》 1版2刷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
馬振方 1999 《小說藝術論》 2版1刷 北京 北京大學
陳俊輝 1989 《邁向詮釋學論爭的途徑──從祁克果到黎柯爾》 台北 唐山
傅騰霄 1996 《小說技巧》 初版1刷 台北 洪葉
項退結 1989 《海德格》 初版 台北 東大
葉維廉 1988 《歷史、傳釋與美學》 初版 台北 東大
廖炳惠 1993 《里柯》 初版 台北 東大
廖炳惠 1998 《海德格》 初版2刷 台北 生智文化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1997 《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 初版1刷 台北 立緒文化
鄭樹森 1991 《現象學與文學批評》 再版 台北 東大
鄧安慶 1999 《施萊爾馬赫》 初版 台北 東大
嚴平 1997 《高達美》 初版 台北 東大
顧燕翎、鄭至慧 1999 《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 初版1刷 台北 女書文化

文學評論專文
A.J.格雷馬 王國卿譯 1983 行動元、角色和形象 《敘述學研究》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韋勒克等 王夢鷗譯 1948 意象、隱喻、象徵、神話 《文學論》 再版 台北 志文
茲維坦.托多羅夫 黃曉敏譯 1989 文學作品分析 《敘述學研究》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熱拉爾.熱奈特 王文融譯 1972 敘事話語 《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熱拉爾.熱奈特 王文融譯 1983 新敘事話語 《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羅蘭.巴特 張寅德譯 1966 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 《敘述學研究》 1版1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
宗白華 1936 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 《美學散步》 1版8刷 上海 人民

台灣史專著
王曉波 1997 《台灣抗日五十年》 初版 台北 正中
史明 1980 《台灣人四百年史》 初版 台北 蓬島文化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 《台灣史》 1版5刷 台北 眾文
台灣歷史學會編 1999 《史學與國民意識論文集》 初版 台北 稻香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87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再版 台北 帕米爾
江運貴 1996 《客家與台灣》 1版1刷 台北 常民文化
柯惠珠 1987 《日據初期台灣地區武裝抗日運動之研究》 初版 高雄 前程
徐正光 1991 《徘徊族群與現實之間》 初版2刷 台北 正中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 2001 《台灣史論文精選》 初版5刷 台北 玉山社
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 1998 《二二八事件論文集》 1版2刷 台北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 1996 《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 1版1刷 台北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戚嘉林 1998 《台灣史》 3版1刷 台北 戚嘉林
許極燉 1998 《台灣近代發展史》 初版3刷 台北 前衛
陳芳明 1998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 初版1刷 台北 麥田
曾秋美 1998 《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 初版2刷 台北 玉山社
黃宣範 1999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 新版2刷 台北 文鶴
黃榮洛 1992 《渡台悲歌──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 1版4刷 台北 臺原
葉榮鐘 2000 《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 初版 台北 晨星
劉還月 2000 《台灣的客家人》 1版1刷 台北 常民文化
戴國煇 1999 《台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返》 初版1刷 台北 南天
簡炯仁 1995 《台灣開發與族群》 初版1刷 台北 前衛
簡炯仁 1997 《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 1版1刷 台北 前衛

台灣文學類
王德威 1999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初版3刷 台北 麥田
古繼堂 1996 《台灣小說發展史》 初版3刷 台北 文史哲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1997 《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文學與社會》 初版 台北 學生
呂正惠 1992 《小說與社會》 初版4刷 台北 聯經
呂正惠 1995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1版2刷 台北 新地文學
周英雄、劉紀蕙等 2000 《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 初版1刷 台北 麥田
柳書琴等 2000 《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 初版 台北 遠流
張京媛 1995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 初版1刷 台北 麥田
許俊雅 1997 《台灣文學論叢──從現代到當代》 初版 台北 師大書苑
陳芳明 1998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 初版 台北 麥田
楊照 1995 《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 初版 台北 聯合文學


其他
印順法師 1998 《佛法概論》 新竹 正聞

學位論文
賴松輝 1991 《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雯 1994 《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台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分析》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芬 1998 《台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碧霞 2001 《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新意探論》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論文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