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7108-18405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7108-184059
論文名稱
Title
軍事事務革命與中國海軍的現代化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nd Modernization of P.R.C. Nav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17
關鍵字
Keywords
中國海軍、新軍事革命、軍事現代化、軍事事務革命、海軍戰略
Naval Strategy,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Chinese Navy,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Military Moderniz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波斯灣戰爭使世人見識到現代軍隊的強大戰鬥能力,之後引發了一場由美國 領導的「軍事事務革命」(RMA)。「軍事事務革命」是因科技的改變而連帶啟動 武裝部隊在準則、訓練、組織與作戰方式上的一系列巨變,中國人民解放軍亦難 免於這一波軍事變革運動之衝擊,深刻感受到以量取勝的「人民戰爭」戰略思維 已無法應付未來戰爭,以質取勝的高科技戰爭將成為未來戰爭主要型態。因此, 解放軍提出「具中國特色軍事事務革命」口號,積極地從事軍改造工程,以達其
「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之目標。解放軍期盼能在加強軍隊機械化建設 的同時,更加快軍隊資訊化的建設,藉以取得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俾能於
2050 年與美國並駕齊驅,擠身世界軍事超強國家。

再者,自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逐年成長,挾其日漸繁榮之經濟優勢,大 肆挹注國防預算,進行現代化軍力組建與架構轉型,由中國海軍由過去的「近岸 防禦」戰略轉變為「近海防禦」戰略及其國防白皮書中強調:「強化贏得制海、 制空及執行戰略反擊戰力。」來看,中國顯然正努力擴張海軍戰力,積極實施海 軍現代化計畫,俾能在 2050 年時使中國海軍成為全球性的強權。但解放軍海軍 也瞭解,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之間能力存有巨大差距,中國海軍深信此等差距可 以藉由「軍事事務革命」的推動得到彌補,本論文即以科技武器、體制編制、作 戰理論、教育訓練等四個面向來探討「軍事事務革命」對人民解放軍海軍現代化 影響,同時也分析中國海軍現代化對區域及台海安全之關係。
Abstract
The Gulf War showed the world how powerful the modern military forces are, and it cause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led by U.S. government. Due to the advance of technology, RMA is a chain reaction of changes, on the doctrines, training, organizing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Both PLA and its traditional strategic thought of ”People War” are not able to keep out of impacts brought by RMA, to against High Tech War in the future. Thus, PLA brings this slogan” RMA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nd devotes itself into military reform, in order to reach the goal of” Winning High Tech Local War”. PLA hopes to accelerate its step for constructing military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inforce army mechanization. In the end, PLA wants to be as strong as U.S. troops in the year of 2050.

In the age of Chinese Reform, Chinese economy is growing incredibly fast, and this economic power turns and pours into its military budget, for constructing modern army forces and transforming military structure. It is obvious to observe, especially taking Chinese Navy’s strategy which changed from” coastal defense” to” offshore defense” and the pinpoint” consolidating naval and air supremacy and executing strategic counter attack” in China’s White Paper on National Defense for two examples, China is seeking to expand its naval capability and to realize its plan for 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reach the goal of 2050. PLA Navy (PLAN) understands that 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Chinese Navy and U.S. Navy, however, but they believe that they can make it up through RMA.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n modernization for PLAN from 4 aspects, which are: technology and weapon, regime, operational theory, and training, and also analysis relations between PLAN’s modernization and cross-strait securi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ii
圖 次 v
表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軍事事務革命:觀念架構的建立 15
第一節 前言 15
第二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定義及其階段劃分 17
第三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沿革 25
第四節 軍事事務革命產生的要件 34
第五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發展模式與特點 44
第六節 小結 46
第三章 中國「軍事事務革命」之發展 49
第一節 前言 49
第二節 中國「軍事事務革命」理論發展 50
第三節 中國對「軍事事務革命」之認知 54
第四節 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事務革命」 58
第五節 小結 64
第四章 中國海軍發展與戰略演變 67
第一節 前言 67
第二節 創建歷史 67
第三節 中國海軍建軍思想 72
第四節 中國海軍戰略發展 78
第四節 兵力結構 89
第五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中國海軍的現代化 103
第一節 前言 103
第二節 科技武器革新 104
第三節 體制編制之調整 110
第四節 作戰理論革命 116
第五節 教育訓練的轉變 123
第六節 小結 136
第六章 結論 139
參考書目 147
中文參考書籍 147
英文參考書目 15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參考書籍
“2002年中國海軍建設,”2003中國年報。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國中央軍委會擴充編組之意涵,”中國研究雜誌社編,2005中國年報。台北:中國雜誌社,2005年。
“中國海軍遠航編隊返國,”尖端科技,第219期(2002年):頁108。
“共軍現代化建設與發展,”中國年報。台北:中國雜誌研究社,1999年。
“新軍事革命與作戰理論創新,”現代軍事(北京),第2期(2004年):頁17-19。
“解放軍將設9個軍事訓練協作區,”尖端科技,第266期(2006年):頁107。
“解放軍現代化建設與發展,”中國研究雜誌社編,1999中國年報。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1999年。
“電子戰詭譎,台海風雲急,”亞洲週刊(1999年):頁28。
“寰宇軍聞:中國大陸,”全球防衛雜誌,第256 期(2005年12 ):頁22。
Clive Ponting著,曾祥穎譯,世紀大決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David Shambaugh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現代化中共軍力(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J. Arquilla & D. Ronfeldt著,楊永生譯,網路及網路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3年。
J. F. C. Fuller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I。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76年。
J. F. C. Fuller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II。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76年。
J. F. C. Fuller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III。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76年。
Jeffery B. Goldmam著,林敏譯,”西方眼中的中共馬漢-劉華清,”亞太安全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
Jeffery R. Barnett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未來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Larry M. Wortzl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先進軍事科技與中共人民解放軍,”二十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Larry M. Worzel著,吳奇達譯,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M. Davidson & A Levy著,曾祥穎譯,決定性武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Marc Cerasini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戰爭的未來(The Face of 21st Century Warfa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Mary A. Sommerville編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結合商業技術-維持技術優勢之戰略,”戰略論文選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年。
Michael O. Hanlon著,楊紫函譯,科技變革與戰爭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Prasun K. Sengupta著,葉仕臻譯,”亞太地區國家之戰艦設計與製造能力,”亞太安全譯文彙輯(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Richard O. Hundley著,吳福生、余忠勇譯,軍事事務革命與美軍轉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Stephen J. Flanagan、Michael E. Marti編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Susan M. Puska編,李憲榮、陳國雄譯,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People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台北:玉山社,2001年。
W.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Zahmay M. Khaluzad等著,吳福生譯,美國與崛起的中國: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一九九六年中國年報。台北:1996年。
丁樹範,”波斯灣戰爭對中共解放軍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34卷第12期(1991年):頁31-34。
丁樹範,”軍事事務革命:中共的認知與實踐,”陸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415期(2000年):頁26-27。
中共編,中國軍事史─兵器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中共編,李一平等譯,東方的文明(上)。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戈良,”積極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推進我國國防經濟跨越式發展,”軍事經濟研究,總第204期(2003年):頁9。
王兆春,中國火器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王保存,”新軍事變革-戰爭型態正在改變,”李維亮編,誰與爭鋒。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普豐,信息戰爭與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王華,”從科索沃戰爭看現役裝備的高技術改造,”現代軍事(北京),第24卷第10期(2000年):頁39。
以理,”從1997-2007年中國國防經費支出評估其軍力發展的真象,”中國研究,第41卷第7期(2007年):頁96-97。
平可夫,僵局-兩岸情勢。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甘棠,”共軍加強演訓活動,”中國大陸(1996年):頁62。
伊邦躍編著,奈米時代。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曲令泉、郭放,衛海強軍:新軍事革命與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
朱小莉,軍事革命問題的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朱小莉、趙小卓,美俄新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
朱幼文、馮毅、徐德池,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朱延智,台灣安全。台北:幼獅出版社,2000年。
朱松山、鄧生鵬,”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與國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思考,”軍事經濟研究,總第205期(2004年):頁6-7。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江澤民,”二十年來軍隊建設的歷史經驗,”,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1998年。
江澤民,”十年來軍委工作的回顧與總結,”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1999年。
江澤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軍事發展的挑戰,”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中國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6年。
江澤民,”關於軍事方針和國防科技問題,”中國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何平,毛澤東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年。
何頻,”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中國解放軍現役將領錄。香港:明鏡,1996年。
何頻,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將領錄。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余愛水,軍事與經濟互動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
吳宜澄、盧姵綺,論文寫作格式手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7年。
吳恩浩,”中國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國研究,第41卷第11期(2007年):頁89-90。
吳瑞林,”2003中國軍事,”中國研究,第38卷第1期(2004年):頁100。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李文志,”中國的亞太戰略-海洋戰略的開展與挑戰,”劇變中的亞太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李長浩,中國之海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年。
李春,”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思想挑戰,”現代軍事,5期(1997年):頁22-23。
李海坤,中國軍事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年。
李乾元,”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架的防禦-國防戰略的省思,”學術研究(1988年):頁7-9。
李鼎文,”論海軍兵力在聯合渡海進攻戰役中的地位和運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科研部與戰役教研室主編,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慶山,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李繼耐,”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開拓創新的行動指南,”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2003年):頁3-10。
李鐵民,鄧小平海軍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沈偉光主編,”突進狂飆從天落-風雲未定的新軍事革命,”21世紀戰爭趨勢。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雪哉,”新軍事革命與軍事組織架構之改變,”中國軍事科學(1998年):頁122-130。
周林、魏俊歧、徐利劍、韓玉敏、盧曉莉,未來戰爭的致勝之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周碧松、于巧華,”新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現代軍事,10期(1998年):頁28-29。
孟飛著,”中共「新軍事事務革命」的意涵和形成背景,”中共研究(台北),第33卷第11期(1999年):頁86。
林中斌,”共軍研發下世紀戰略武力:點穴戰,”廖文中編,中共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林中斌,2010中國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林中斌、陳孟豪譯,”紅拳出擊-轉型中的共軍,”國防譯粹,第22卷第8期(1995年):頁59。
林吉郎,”軍事事務革命的理論思考與政策選擇—以美國陸軍為例,”第二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99年5月27日,頁1-25。
林宗達,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台北:經典文化出版社,2005年。
林宗達,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台北:經典文化出版社,2005年。
林宗達,全民皆兵-中共信息戰之人民戰爭。台北:經典文化出版社,2005年。
林宗達,赤龍之爪。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2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林湧偉,”中共「新軍事革命」的理論與實踐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0年。
姜上洲,”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廣角鏡(1998年):頁71。
姚祖德,變革與玄機:跨越式的中國軍備發展。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封長虹主編,外軍高技術與現代軍事講座。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 年。
胡清暉,”中國海軍現代化及其海權戰略的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7期(2002年):頁49。
徐家輝,”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國防雜誌(桃園三軍大學),第14卷第7期(1999年):頁15。
徐起,”21世紀初海上地緣戰略與中國海軍的發展,”中國軍事科學,第17卷第4期(2004年):頁81。
柴宇球主編,轉型中的軍事教育與訓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海軍學術月刊社,海軍作戰研究專輯(上)。台北:海軍學術月刊,2000年。
海隆、張峰,”中國軍方研究信息戰,廣角鏡(1996年):頁23。
翁明賢,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荊濤,”海軍武器裝備體系對抗的建模與仿真方法研究,”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第27卷第10 期(2005年):頁167-170 。
袁仲一、翟文中,”中國海軍潛艦部隊的專業能力與未來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4期(2001年):頁42。
高一中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高艾蘇、孫兆秋、許森,”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潛艇駛入資訊化戰場—海軍某
高春翔主編,新軍事革命論。北京:軍事科學版社,1996年。
逄錦麟,”中共軍事事務革命的觀念與發展,”第八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台北國防管理學院,2000年6月20日。
國防大學科研部與戰役教研室編,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國防大學圖書館編,”關於建立我軍空軍戰略、海軍戰略理論的討論情況概述,”國防大學教學研究資料(軍事版),第22期(1987年):頁9。
國防部,中國軍事情況研析選輯第10輯。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編印,1992年。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軍事革命。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2001年。
國防部譯,中共研究彙編。台北:國防部長辦公室,2006年。
張召忠,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 年。
張聿法,”局部戰爭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中國軍事科學,第3期(1998年):頁55-62。
張志國,爭奪21世紀的制高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張亞中,”中國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頁2。
張明睿,中國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張振華,高科技與軍隊建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
張敬孝,”後冷戰時期中國海軍現代化及其影響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3年。
張蜀誠,”中國海軍戰略變遷,”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7年。
張煒,”終將走向藍水-中國海防戰略追蹤,”艦船知識,總第208期(1997年):頁9。
張聯中、石云生編,中國海軍百科全書(下)。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
梁必駸、趙魯杰,高技術戰爭哲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梁必駸主編,軍事革命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莫大華,”中共「軍事事務革命」之分析-資訊戰爭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1期(1998年):頁51。
莫大華,”當前「軍事事務革命」的探討與省思,”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頁70。
許和震,新軍事變革與訓練創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郭向星,”向現代化進軍的中國海軍-訪中國海軍司令員張連忠中將,”現代軍事,第15卷第3期(1991年):頁8。
郭崇武,”中國向俄羅斯購得現代級二型驅逐艦及其對台海情勢可能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0期(1997年):頁107。
郭梅初,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水扁、柯承亨,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1992年。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現代化對亞太安全之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7期(1999年):頁10。
陳永康、翟文中,”兵力結構相關議題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1 卷12 期(1997年):頁17。
陳永康、翟文中,”軍事革命概論,”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1期(1999年):頁15。
陳卓慶,”中國海軍陸戰旅戰力剖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5期:頁32。
陳明知,”中國海軍的聯合編隊遠航訓練,”中國研究,第23卷第7期(1989年):頁107。
陳梓龍,”江澤民時期共軍現代化建設重點及影響評估,”中國大陸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2002年。
陸易,”中國海軍基地與造船所,”世界船艦,通卷第499期(1995年):頁77。
傅立群,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認識方法論。北京:軍事科學院,1997年。
傅應川,”中共軍事變革及其影響(上),”中共研究,第39卷第7期(2007年):頁108。
單秀法主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曾章瑞,”兩岸電子資訊作戰發展比較,”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官校,1999年4月27日,頁13。
黃宏、洪保秀,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黃宏、洪保秀,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國防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仕樂,”評判解放軍眼中的「軍事事務革命」:一個比較性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4期(2005年),頁34。
楊志恆,”中國軍事擴張戰略之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5期(1997年):頁5。
楊志恆、郭臨伍,”RMA與未來戰爭,”軍事事務革命(RMA)與國防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1999年3月,頁1-15。
當代中國叢書編委會,當代中國海軍。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87年。
萬水獻,”20世紀軍種結構的發展變化及其基本規律初探,”軍事歷史,第1期(1999年):頁14。
葉白成,”中國海軍戰略演變的研究,”中華戰略學刊(春季刊)(1995年):頁156-157。
葉暉南,”建國以來我國國防戰略的四次重大調整,”新華文摘(1999年):頁65。
董子峰,信息化戰爭形態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賈致中,”新軍事變革下共軍後勤戰略之探究,”中共研究,第42卷第4期(2008年):頁91-94。
廖文中,”中國21世紀遠洋海軍戰略,”中俄亞太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1995年。
廖文中,”中國躍向遠洋海軍戰略,”中國研究,第28卷第12期:頁58。
廖文中,”共軍現代化建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中國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國研究雜誌社,2001年。
翟文中,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翟文中,蘇紫雲,二○一○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翟文中、陳永康,”中國海軍戰略演進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9期(1997年):頁15-16。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趙文華、劉有水、孟培培等著,科學技術與未來戰役戰術。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劉一健,”制海權理論及其發展趨勢,”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2005年):頁44-45。
劉忠衛,”論江澤民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思想的本質特徵,”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20卷總114期(2004年):頁16-17。
劉華清,”有關海軍戰略問題的探討,”海軍雜誌,第7期(北京:1986年):頁5。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劉義昌主編,高技術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劉達材,”從馬漢海權思想看中國歷史的影響,”21世紀中國海權研討會專集。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1991年。
劉龍光編,高技術軍事世界。北京:新華書店,1993年。
潘傳康編著,高技術世界的中國。南昌:江西科學出版社,1991年。
蔡仁照,信息化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年。
鄭文翰主編,軍事科學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 年。
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國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盧如春等著,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蕭朝琴,”中共發展高技術「信息戰爭」對台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6期(1999年):頁56。
霍小勇主編,軍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戴祟倫,”中國海軍:潛艇篇,”全球防衛雜誌,第93期(1992年):頁29。
糜振玉,甲午戰爭一百周年與現代海洋觀。北京:1994年。
薛福文、張泰,戰場數字化與未來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鍾堅,”中國邁向區域霸權國防費持續增長,”中國研究,第37卷第4期:頁23。
魏言雯,”中國核派潛艇實力透視,”廣角鏡月刊(1998年):頁41。
譚傅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蘇恆宗,”析評共軍「軍事事務革命」發展概況與能力,”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2期(2000年):頁59。
顧立民,中國軍事戰略轉變(1989-2007),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

英文參考書目
Alexander,,John B., Future War. New York : Thomas Dunne Books, 1999.
Alvin and Toffler, Heidi, War and Anti-War:Survival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 Brown and Company,1993.
Andrew F., Krepinevich, “Ccavalry to Computer: The Pattern of Military Revolu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no.37(Fall 1994):30-42.
Baylis, John, Strategic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ic Stud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Bodnar, Captain John W., “The 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 From Hardware to Information,”Naval War College Review(Summer 1993):7-21.
Breemer, Jan S., “Naval Strategy Is Dead,” U.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February 1994.
Cheung, Tai Ming, Growth of Chinese Naval Power: Priorities, Goals, Missions, and Regional Implication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0.
Cole, Bernard D., Godwin, Paul H., “Advanced Military Technology and the PLA: Priorit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Larry Wortzel, ed., The Chinese Arms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Carlisle: SSI, 1999.
Cole, Bernard D.,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Navy Ent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1.
Cooper, Cortez A., “Future PLA Ground Forces: Role, Doctrines, Capabilities, and impact,” The China Strategic Review, Vol. III Issue 1(Spring 1998),55.
Cooper, Jeffery R., “Another View of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 ”John Arquilla and David Ronfeldt(ed),In Athena’s Camp: Preparing for Confli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Santa Monica:RAND,1997),99-140.
Creveld, Martin van, Technology and Wa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2002.
Dalton, John H., The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6 Posture Statement: The Navy-Marine Corps Teams.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6.
Davis, Elizabeth Van Wie, China and the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Follow the Sea. Lewston: The Edwin Mellen Press, 1995.
Department of the Navy, Soviet Naval Development. Annapolis, Maryland:The Nautical and Aviation Publishing Co.of America, 1981.
Downing, John, “China’s Evolving Maritime Strategy,”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vol.8, No.3( Mar. 1996),56-61.
Fitzgerald, Mary C., The Russian Military’s Strategy for Six Generation Warfare. Orbits ,Summer 1994.
Fitzgerald, Mary C., The Russian Military's Strategy For Sixth Generation Warfare. Orbits, Summer 1994.
Fitzsmond, James R., Van Tol,Jan M.,“Revolutions in Military Affairs,”Joint Force Quarterly(Spring 1994),25-26.
Gill ,Bates, “Chi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ssessing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 ,” Strategic Study Report(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 U.S.A. Army War College , 20 May 1996)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ssa/ssipubs/pubs96/chinarml/chnrmapz.htr.
Gill, Bates, Henley, Lonnie, Chi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Carlisle Barracks, PA.: U.S. Army War College, 1996.
Hashim, Ahmed S.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outside the Wes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51,no.2(Spring 1987):434.
Hattendorf , John B., Jordan, Robert S., Maritime Strategy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Britain and Americ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9.
Hui-Yeh, Tsen, “Shandong Faction Reportedly Controls Military,” FBIS-CHI-94-204 (Oct. 21,1994),34.
Hundley, Richard O., Past Revolution ,Future Transformation :What can the History in Military Affair can Tell Us about the Transforming the U.S. Military?Santa Monica:RAND,1999.
Jonathan Shimshoni,”Technology, Military Advantage, and World War I,”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3(1990/91):187-188.
Kipp, Jacob W., “Confronting the RMA in Russia,”Military Review(May/June 1997),50.
Lam, Willy Wo-Lap, “The PLA :Deng Xiaoping’s Great Wall of Steel,”China after Deng Xiaoping(Hong Kong: P A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 Ltd, 1995), 202.
Lewis, John Wilson, Li-Tai, Xue, China Strategic Sea Power, the Politics of Force Modernization In the Nuclear Age.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4.
Lind, Wil1iam S., Nightengale, Keith M., Chmitt, John S., “The Changing Face of War: Into the Fourth Generation,”Military Review, Vol.69, No.10 ( October 1989):2-II.
Mckitrick, Jeffrey,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Office of Net Assessment,“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http://sac.saic.com/Rmapaper.htm.
Metz, Steven, Kievit, James, Strategy an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From Theory to Policy. 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ege, 1995.
Metz, Steven, Kievit, James,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 and Conflict Short of War. Carlisle Barrac:U.S. Army War College, June 25 1994.
Mulle, David G., China As a Maritime Power, Westview Press,1983.
Mulvenon, James,“The PLA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in James Mulvenon and Richard H. Yang ed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anta Monica:RAND,1999.
Murray,Williamson,“May 1940:Contingency and fragility of the German RMA”,in MacGregor Knox&Williamson Murry, eds. ,The Dynamics of Military Revolution 1300-2050(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57.
Nye Jr., Joseph, Owens, Willian A.,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irs(March /April,1996),20-36.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China’s Navy 2007.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2007.
Owens, Mackubin Thomas, “Towards A Maritime Grand Strategy: Paradigm for A New Security Environment,” Strategic Review(Spring 1993):7-19.
Pillsbury, Michael, “PLA Capabil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How Does China Asses Its Future Security Needs ?” in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ed. by Larry M. Wortzel. Carlisle Barracks, PA.:U.S. Army War College, 1999,91-94.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2000.
Robinson, Thomas W.,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in the 1980s,”The China Quarterly,No.90(1982):233,235
Rosen, Stephen Peter, “New Way of War:Understanding Military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3, No.1(Summer 1988):134-168.
Rosen, Stephen Peter, “Winning the Next War;”Innovation and the Modern Military.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1.
Roy, Donny, “China’s Reaction to America Predominance,”Survival ,vol. 45, no. 3(September 2003): 62- 63.
Shalikashvili, John M.,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5.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5.
Shambaugh, Davi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at 50: Reform at Last,”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9 (1999):663
Shambaugh, David,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Snider, Don M.,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Documenting Strategy Vision. Carlisle Barracks:U.S. Army War College, 1995.
Szafranske, Richard, “Peer Competitors, the RAM, and New Concepts: SomeQuestion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Vol.49,No.2(Summer 1995):118.
Tlford Jr., Earl H.,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Prospects and Cautions. Carlisle Barracks:U.S.Army War College,1995.
Tomes, Robert,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 History ,Military Affairs Review,vol80,no.5(September/October 2000):100-101.
Townson, Duncan, Dictionary of Modern History 1789-1945.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Walsh, Edward J., “Surface Warriors Chart Course to 2050,”Sea Power(December 1995),21.
Whiting, Allen S., “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Percep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No.147(1996),596-598.
Wylie, J. C., Military Strategy: A General Theory of Power Control. Annapolis, Maryland: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Zhongchang ,Shen, Haiying, Zhang, Xinsheng, Zhou, “21st –Century Naval Warfare,” by Michael Pillsburry, in Chinese Views of Future Warfar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76-27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3.196.5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3.196.5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