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8102-1748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8102-174806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實施社區警政策略與犯罪偵防績效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18
關鍵字
Keywords
社區警政、警勤區、犯罪預防、警察勤務
Police Bea, Crime Prevention, Community Polic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9 次,被下載 451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517 times.
中文摘要
維護治安是警察的天職。自英國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創設現代警察起,如何有效防制犯罪,一直是各國警察長久努力的目標。警政學者之研究顯示,警政策略百年來歷經了多次變革,當警察機關無法獨力改善日益惡化的治安問題時,鼓勵民眾的參與,並結合公、私資源共同來經營社區、改善社區治安,遂成為防制犯罪的一個思考方向,也促使了社區警政理念之崛起。

民國八十年代初期,隨著這股社區警政風潮,台北市、台北縣、嘉義縣、花蓮縣等警察機關亦陸續推展社區警政相關措施。有鑑於高雄市社區意識之逐漸提昇,市民對社區生活品質日受重視,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亦在八十九年十月起,結合市府各有關機關,推展「我愛家園」方案, 本研究即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主軸,透過實證之分析,探討高雄市社區警政措施在犯罪預防之成效,並從研究發現中歸納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高雄市及其他縣市警察機關未來在推行社區警政時之參考。

本研究經由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及訪談,提出一些結論與建議,希望提供警政機關未來之參考。本研究歸納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 由問卷調查分析,對於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十五項執行中或規劃執行之措施,警察與民眾均認為:裝置「監錄系統」和提高破案獎金等二項,對治安成效非常有效,大致上民眾認為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中大部份之項目,均屬非常有效或尚有效,值得持續推展。
二、 高雄市之犯罪偵防績效上,在「民眾住家附近治安」、「民眾住家附近治安好」、「夜歸婦女安全」、「高雄市近三年治安變化」等四項,民眾和警察均認為尚可,而在「警察服務的印象或經驗」和「對警察維護治安的信心」等二項,則認為不錯,但在「警察預防犯罪宣傳的情形」乙項上,民眾與警察認知不同,差異原因,仍有待後續研究探討。
三、 調查發現,高雄市民眾與警察均認為彼此間之接觸不密切,至於民眾與警察接觸疏離之情形,可能與現行保守之勤務策略有關。
四、 民眾與警察對於民眾住家附近最嚴重的治安問題分析,分別為「竊盜」、「交通」和「暴力犯罪」,應是高雄市警方亟須考量及強化之治安重點。
五、 就相關問題之交叉列關分析,民眾部分,其基本屬性對於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方面,以所居住轄區分局之不同,對民眾在認為發揮治安成效之程度上,所造成之顯著差異情形最多,此外,受訪民眾本身之家庭情形,和居進本市時間之長短,對於高雄市推行之社區警政措施亦會形成認知上之差異,至於民眾年齡、職業、家庭總收入和居住地區等影響較小,而性別方面則無影響。
六、 再者,民眾之基本屬性,對於高雄市犯罪偵防績效方面,亦以所居住轄區分局之不同,對民眾在住家、夜間治安、夜歸婦女安全等各項治安成效之認知上,所造成之顯著差異情形最多,另外民眾有無犯罪被害經驗、和職業次之,再其次為教育程度和家庭情形、家庭總收入等,對於民眾有深遠之影響;受訪警察方面,其家庭情形,對高雄市犯罪偵防績效之認知上,影響十分顯著,尤其在各個問題填答上,均有非常顯著或極顯著之差異,其原因殊值探究,另員警擔任之職務不同,亦對許多答項造成顯著差異,其餘屬性之影響面則較少。
七、 改善高雄市治安,應優先執行何項措施部分,依據受測警察問卷之統計,認為目前高雄市推行「我愛家園」等社區警政工作,應優先執行之前三項目,分別為大幅增加警政預算(27.1%)、充實外勤警力(17.3%)、增加巡邏警組(13.6%),而認為最困難之處之前三項,其依序為警力不足(21.5%)、欠缺辦理經費(21.0%)和增加員警工作負荷(16.4%)。
八、 至於深度訪談方面,獲致結論如下:受訪者大體認為高雄市推展「我愛家園」方案,值得嘉許,但仍有許多執行細節有待克服,如:預算、宣導、內部管理等均是,又擔任部分專責警勤區員警認為勤區範圍擴大,有無力負荷之感,不願續任,但實施試辦「我愛家園」方案之派出所,轄區民眾對治安滿意度均有提昇,但不能據以認定係試辦專責警勤區緣故,如遽予全面擴大辦理專責勤區工作,其成效如何及有無不良後果,仍有疑慮。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目錄


謝誌
目錄…………………………………………………………..I
圖表錄……………………………………………………….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內容及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傳統犯罪預防理論………………………. 9
第二節 警察治安政策之演進…………………… 17
第三節 社區警政理論之發展與意涵…………… 19
第四節 我國近年來推行社區警政概況與檢討…. 26

第三章 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及犯罪偵防現況分析
…………………………………………………..32
第一節 高雄市治安現況分析……………………… 32
第二節 「我愛家園」方案規劃緣起、內容與執行概況
……………………………………………… 42
第三節 「我愛家園」方案對犯罪預防成效之影響. 48
第四節 「我愛家園」方案推行面臨之問題與困境.50

第四章 研究設計………………………………………52
第一節 研究架構……………………………………5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53
第三節 研究樣本……………………………………55
第四節 資料處理方法………………………………57

第五章 調查結果分析…………………………………58
第一節 基本資料概述………………………………58
第二節 民眾與警察對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與犯罪
偵防績效之分析……………………………67
第三節 受測者基本屬性與推行社區警政策略間之關係
………………………………………………76
第四節 受測者基本屬性與犯罪偵防績效間之關係.85
第五節 訪談分析…………………………………….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6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102

參考書目 ……………………………………………….104

附錄
一、 「高雄市實施社區警政策略與犯罪偵防績效」調查問卷(A)-民眾部分…………………………………………112
二、 「高雄市實施社區警政策略與犯罪偵防績效」調查問卷(B)-警察部分…………………………………………116
三、 訪談題目表格式………………………………………120
四、 問卷編碼表……………………………………………122

作者簡歷


圖表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問卷……………………………………… 5

表2.1 警政思想之發展分期………………………………19
表2.2 全美警察機關實施社區警政曾經採用的活動項目23
表2.3 各警察機關推行社區警政彙整表…………………27
表3.1台灣地區80年-90年全般刑案情形………………34
表3.2 高雄市87-90年刑案統計…………………………35
表3.3 高雄市89年及90年各類刑案發生數之比較……36
表3.4 台北市與高雄市治安比較…………………………38
表3.5 「民眾對目前生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調查……40
表3.6 「民眾對政府一年來整體施政表現滿意度」調查41
表3.7 「我愛家園」方案實施前後各類刑案發生比較…48
表3.8 高雄市各警察分局八十九及九十年度各類刑案發生統計…………………………………………………49
表4.1 調查問卷回收概況…………………………………56
表5.1 民眾基本樣本屬性分析……………………………61
表5.2 警察樣本基本屬性分析……………………………65
表5.3 民眾對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成效之分析……68
表5.4 警察對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成效之分析……71
表5.5 民眾及警察對於高雄市犯罪偵防績效之分析……73
表5.6民眾及警察對於高雄市安全意識之分析………….75
表5.7 民眾與警察對三年來民眾與警察接觸情形之分析75
表5.8 民眾與警察對於民眾住家附近最嚴重的治安問題之分析…………………………………………………75
表5.9 民眾基本屬性與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之交叉分析摘要……………………………………………82
表5.10 警察基本屬性與高雄市推行「社區警政策略」之交叉分析摘要…………………………………………84
表5.11 民眾基本屬性與高雄市犯罪偵防績效之交叉分析彙整表…………………………………………………90
表5.12 警察基本屬性與與高雄市犯罪偵防績效之交叉分析彙整表………………………………………………91
表5.13 訪談人員名單………………………………………94
表5.14 訪談意見彙整表……………………………………9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王豐榮,從我國社區警政之發展探討嘉義縣社區警政之實施,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九十學年度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慧娟,新竹市湳雅社區巡守隊個案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九十學年度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貴閔,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安全知覺.對社區巡守隊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仁德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忠,社區巡守隊犯罪預防成效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盧慶隆,社區安全聯防運作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黃富村,犯罪預防績效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實施社區警政預防犯罪措施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林永勝,警察與社區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張淵菘, 社區守望相助之研究-我國鄰保制度之啟示,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黃富生,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之研究—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林勝議,鄰里守望相助組織的推動-檢討與建議,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八十九學年度碩士論文
張文川,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之實證研究-以南投縣推行社區守望相助工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
林炯棋,台北市社區警政政策執行之研究--組織文化的觀點,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
林仕宜,從公共政策理論看我國警政策略的形成-以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社區警政方案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
張舜南,台北市社區警政宣導成效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
李佳雄,「警政企業化」之理論與實務-「警勤區制度」轉型「社區警政」之個案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八十八學年度碩士論文
毛昆益,社區問題導向警政策略與犯罪預防之實證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興隆派出所轄內社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論文
李政峰, 警民共治的新警政─社區改善治安的策略聯盟模式,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論文
黃啟賓,社區警政警民合作效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論文
王本正,社區警察因應民眾對治安需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八十八年。
葉毓蘭,警政新取向—談社區警政的理論與實際,警學叢刊,第二十七卷第三期,民八十五年。
葉毓蘭,二十一世紀之社區警政,第六屆警察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警政管理論文集,民八十八年
葉毓蘭,臺北市「警政社區聯防體系」的建構與落實─「公共經理人」的啟示,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市政專題研究報告第295輯,民八十九年
葉毓蘭,臺北市執行社區警政預防犯罪成效研究期末報告,民九十年
陳明傳(民82),論社區警察的發展,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民八十二年。
陳明傳(民89),警察行政專題(二),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民八十九年。
陳明傳、孟洛、廖福村(民89),警政基礎理論~警政哲學與倫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民八十九年。
陳祖輝 ,論「社區警政」與「環境預防」觀點,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二期,第49-57頁,民八十七年。
章光明,警察業務分析,台北,五南書局出版,民八十九年。
章光明,我國警政發展策略芻議—兩極化警察策略的提出,內政部警政署「社區警政研討會」,民九十年。
蕭季慧,犯罪偵查與蒐集證據,台北:中央警察大學,民八十二年。
汪銘生、環境決策與管理,台北:復文書局,民八十一年。
汪銘生、朱斌妤,衝突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八十八年。
蔡德輝等,台灣省推展社區警政工作之調查研究,台灣省政府警政廳委託研究報告,民八十八年。
傅宗懋等,台北市社區守望相助對犯罪預防之影響,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民八十一年。
Bayley, D. H.1. (1994a).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Policing, In Rosenbaum D. P.(ed.), The Challenge of Community of Polic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 (1994b). Police for the Futur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Buerger, M. E. & Green, L. A. (1994). Deviant Persons, Deviant Places, and Third-Party Polici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Carnevale, A. P. & Carnevale, D. G. (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volving World of 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XVI (1).
Carter, N. (1991). Learning to Measure Performance: The Use of Indicators in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69, Spring.
Dubow, Mccabe & Kaplan. (1979). Reactions to Crime: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Law Enforcement and Assistance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Institution of Law Enforcement and Criminal Justice.
Hirschi, T. (1969). Causes of Delinqueny, Be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acobs, J.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Vintage.
Kast, F. E. & Rosenzweing, J. E. (1979).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 and Contigency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Laverakas & Herz. (1982).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Neighborhood Crime Preven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Lab, S. P. (2000).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es, Practices and Evaluations, Fourth Edition OH: Anderson.
Moffatt, R. E. (1983).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Management Perspective. Canad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Vol.25(1).
Martin, J. M. (1968). Three Approaches to Delinquency Prevention, in Prevention of Delinquency: Problems and Programs. New York: Macmillan.
Moore, M. H., Trajanowicz, R. C. & Kelling, G. L. (1988). Crime and Policing, Perspective on Policing Program in Crinimal Just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John F. Kenn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June, No.2.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stitute. (1986). Understanding Crime Prevention, MA: Butterworth.
Naude, C. M. (1986). Crime Prevention in Criminology, Conrades et al. (ed.) Pretoria:Ul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
Newman, O. (1972). Defensible Space: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 New York: Macmillian Publishing Company.
Block, R. L. (1981). Security and Crime Prevention, Torento: Mosby.
Peak, J. K. & Glensor, W. R. (1996). Community Polic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NJ: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Reckless, W. C. (1973). The Crime Problem, NJ: Prentice-Hall.
Sherman, Lawrance W. (1992), Attacking Crime, Policing and Control, in Tonry, M. and Morris, N.(eds.), Modern Policing,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herman, L. W., Gottfredson, D., MacKenzie, D., Eck, J., Reuter, P., & Bushway, S. (1997). Preventing Crime: What Works, What Doesn’t, What’s Promising, a Repor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iegel, G. B. (1976). The Enlarged concept of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n government A review of some strategies,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Vol.2.
Stephens, D. W. (1996). Community Problem-Oriented Policing: Measuring Impacts, inLarry T. Hoover (ed.), Quantifying Quality in Policing, Washington D.C.: Police Executive Research Forum.
Szilagyi, A. D. & Wallace, M. M. (198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and Performance,2nd., Santa Moniica: Goodyear Publishing Co., Inc.
Trojanowicz, R. & Bucquerourx, B. (1990). Community policing: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Cincinnati, OH: Anderson Publishing Co.
Vaughn, M. S. (1992). Problem-Oriented Policing: A Philosophy of Polic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 Vol.19(3).
Vignola, H. P. (1982). Crime Prevention a Necessity,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Review Vol.37(354).
Wilson, J. Q. (1985). Thinking About Crime, New York: Basic Books(e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