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8107-2018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8107-201811
論文名稱
Title
應用整合性模式於牡丹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評估之研究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odeling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for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18
關鍵字
Keywords
IWMM、GIS、非點源污染、水質模式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 BMP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2 次,被下載 280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802 times.
中文摘要
牡丹水庫為供應牡丹、枋寮、枋山、車城、恆春、滿州等六鄉鎮之一般用水,及核(電)三廠、墾丁國家公園、五里亭機場等公共用水,並提供灌溉面積達500公頃農業用地之水源,為恆春半島賴以依靠之水資源命脈。因此對於集水區水資源管理不容小歔,其集水區範圍內大都為非點源污染。而非點源污染之來源為晴天農業活動及其他開發使地表累積大量的營養鹽及污染物,經暴雨沖刷後進入水體,並非僅僅由單純的點污染源進入水體,而是由污染頻率不規則之分散性污染源所造成,在污染傳輸期間所牽涉到的範圍相當廣,若要推估其污染負荷需考慮到相當多層面,因此可由水質模式推估,進而有效輔助決策者進行水資源管理。
本研究採用整合性之水質模式(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IWMM)模擬牡丹水庫之氨氮(Ammonia-nitrogen)及硝酸鹽氮(Nitrate-nitrogen),利用2003年水質資料進行率定,並用2006年資料驗證,冀望能有效針對牡丹水庫進行污染負荷評估,並進一步提出非點源污染控制之管理及整治策略建議。
本研究依IWMM模式推估後污染負荷量之結果,針對當地特性提出非點源污染控制之管理及整治策略建議有: 設置人工濕地並定期在附近社區舉辦非點源污染之行為防治宣導會或活動,使用透水性鋪面,補助及鼓勵農民改種其他非檳榔、非淺根之經濟作物或設置濕式滯留池並搭配草溝,且對農民進行正確之施肥宣導,鼓勵使用綠肥,採取作物輪作或輪休,補助檳榔與其他作物帶狀以等高方式相互交錯,進行社區規劃避免在水源涵養敏感區附近開發,冀望能輔助相關當局對於牡丹水庫集水區水質進行改善。
關鍵字:非點源污染,水質模式,集水區管理,地理資訊系統,IWMM
Abstract
In Taiwan increasing importance has recently been attached to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deteriorated water quality and eutrophication of reservoir watershed that it can result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resulting from a large rain storm event in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Most of the upper catchment of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is used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database for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by using IWMM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 delineated for sub-watershed, and investigate the serious NPS pollution in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Mu-dan Creek watershed and Ru-Reng Creek watershed, two the major sub-watersheds of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watershed to (monitor OR gather) geographic parameter data was used IWMM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NPS pollution on river water quality in the Mu-dan Creek and Ru-Reng Creek watersheds in 2003 and 2006.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IWMM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NPS pollution management plans in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Mu-dan Reservoir watershed during 2003 were as follows: the total pollutant load of ammonia-nitrogen (NH3-N) nearly 65699.4 kg/year, and the total pollutant load of nitrate –nitrogen (NO3-N) nearly 91100.5 kg/year. Meanwhile, the results for 2006 were as follows: the total pollutant load of ammonia-nitrogen (NH3-N) nearly 48168.1 kg/year, and the total pollutant load of nitrate –nitrogen (NO3-N) nearly43962.7kg/yea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ddressed remedial strategies adopte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NPS pollution on water quality, apply natural treatment systems for stormwater runoff treatment, and apply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to control NPS pollutants. Finally, this study hopes make progress towards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watersheds.

KEYWORDS: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mode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MP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頁次
謝誌 Ⅰ
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Ⅴ
目錄 Ⅶ
圖目錄 XI
表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1
1-1 前言 1-1
1-2 研究源起 1-2
1-3 研究目的與方法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2-1 非點源污染 2-1
2-1-1 非點源污染介紹 2-1
2-1-2 非點源污染主要來源 2-2
2-1-3 非點源污染研究 2-3
2-2 非點源污染負荷推估 2-4
2-3 非點源污染模式 2-10
頁次
2-4 牡丹水庫集水區背景介紹 2-18
2-4-1 地理位置與研究區域 2-18
2-4-2 氣候條件 2-20
2-4-3 環境地質 2-23
2-4-4集水區土地利用 2-24
2-5 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作業控制技術 2-26
第三章 非點源污染模式IWMM介紹 3-1
3-1 IWMM模式簡介 3-1
3-2 模式基本原理 3-4
3-2-1 水量模擬解析 3-4
3-2-1.1 大氣與植物單元 3-5
3-2-1.2 雪單元 3-8
3-2-1.3 土壤單元 3-10
3-2-1.4 河川單元 3-15
3-2-2 水質模擬解析 3-17
3-2-2.1 大氣與植物單元 3-17
3-2-2.2 雪單元 3-21
3-2-2.3 土壤單元 3-24
頁次
3-2-2.4 河川單元 3-31
3-3 輸入資料及模擬項目 3-3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4-1 GIS之建置 4-1
4-2 模式相關資料收集 4-2
4-3 模式參數率定與驗證 4-2
4-3-1 水文參數率定與驗證 4-3
4-3-2 氨氮參數率定與驗證 4-5
4-3-3 硝酸鹽參數率定與驗證 4-7
4-4 降雨量與污染負荷量之關係 4-10
4-5 流量與污染負荷量之關係 4-11
4-6 全年污染輸出總量分析 4-12
4-7 非點源污染最佳管制措施建議 4-14
4-7-1 結構性BMPs之建議 4-15
4-7-2 非點源非結構性管理作業建議 4-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5-1 結論 5-1
5-2 建議 5-2
頁次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 附-1

圖目錄
頁次
圖1-1、研究方法與步驟流程圖 1-4
圖2-1、AGNPS模式演算方式 2-12
圖2-2、牡丹水庫集水區水系分布圖 2-19
圖2-3、牡丹水庫集水區行政區域圖 2-20
圖2-4、2002~2006年月平均氣溫 2-21
圖2-5、2002~2006年月平均降雨 2-22
圖2-6、2002~2006年月平均氣壓 2-23
圖2-7、牡丹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型態圖 2-25
圖3-1、IWMM操作介面 3-3
圖3-2、IWMM 單元架構 3-3
圖3-3、IWMM 模擬水文路徑傳遞因子示意圖 3-4
圖4-1、 IWMM集水區劃分圖 4-2
圖4-2、2003年牡丹水庫進流口流量率定 4-4
圖4-3、2006年牡丹水庫進流口流量驗證 4-4
圖4-4、2003年汝仍溪氨氮之率定 4-5
圖4-5、2006年汝仍溪氨氮之驗證 4-6
圖4-6、2003年牡丹溪氨氮之率定 4-6
頁次
圖4-7、2006年牡丹溪氨氮之驗證 4-7
圖4-8、2003年汝仍溪硝酸鹽之率定 4-8
圖4-9、2006年汝仍溪硝酸鹽之驗證 4-8
圖4-10、2003年牡丹溪硝酸鹽之率定 4-9
圖4-11、2006年牡丹溪硝酸鹽之驗證 4-9

表目錄
頁次
表2-1、非點源污染模式比較 2-15
表2-2、非點源污染模式國內外相關研究 2-16
表2-3、非點源污染模式國內外相關研究(續) 2-17
表2-4、牡丹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型態統計表 2-26
表2-5、結構性BMPs典型污染物去除效率 2-29
表4-1、牡丹水庫集水區全年污染平均負荷 4-10
表4-2、牡丹水庫集水區豐水期平均污染負荷 4-11
表4-3、牡丹水庫集水區之單位面積污染輸出係數 4-13
表4-4、牡丹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面積污染輸出總量 4-14
表4-5、建議之結構性BMPs比較 4-16
表4-6、建議之非結構性BMPs比較 4-18
表5-1、方案之比較 5-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英文文獻
1. U.S.EPA.(1994). EPA's Polluted brochure. U.S.EPA-841-F-94-005, http://www.epa.gov/owow/nps/qa.html.
2. Rast, W. & Lee, G.F. (1983). Nutrient Loading Estimates for Lak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ivision., Proc. ASCE, Vol.109.
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GNPS Web site.
http://www.ars.usda.gov/Research/docs.htm?docid=5199.
4. USEPA,United Stat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WMM Web site. http://www.epa.gov/ednnrmrl/models/swmm/.
5. USEPA, United Stat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BASINS Web site. http://www.epa.gov/ost/basins/.
6. Mohammeda H., Yohannesa F., Zelekeb G. (2004). Valid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AGNPS) pollution model in Kori watershed, South Wollo, Ethiop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Geoinformation 6.
7. Eisele, M., Kiese, R., Kramer, A., and Leibundgut, C. (2001). Application of a Catchment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Nitrogen Budgets. Phys.Chem. Earth(B)., Vol. 26, No. 547-551.
8. Albek M., Qgutveren U.B., Albek E. (2004). 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Seydi Suyu watershed (Turkey) with HSPF. Journal of Hydrology.
9. USEPA,2005, National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Urban Areas, EPA-841-B-05-004.
10. Watershed Management Institute (WMI).(1997b).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Stormwater Management. Watershed Management Institute, Ingleside, MD.
11. Lawrence, A.I.,Marrsaleh J.,Ellis J.B. and Urbonas B. (1996).Stormwater detention and BMPs. Journu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2. Sui D.Z. & Maggio R.C. (1999). Integrating GIS with Hydrological Modeling:Practice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Computers, Environmental and UrbanSystems 23.

中文文獻
1. 余嘯雷、駱尚廉、郭振泰等,1993,臺灣地區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及策略之研究,臺大環工所研究報告第354 號,NSC-82-041-E002-332。
2. 郭振泰、余嘯雷、林鎮洋,1997,「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控制手冊及分級分區管理措施之研訂」,經濟部水資源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執行。
3. 黃鈺真,2000, HSPF模式應用於曾文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負荷之推估,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 張玉姍, 2004 ,翡翠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整治區域優先順序之評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小島貞男,1984,翡翠水庫之水質預測與污染防治對策,臺北翡管局委託。
6. 溫清光、郭振泰、張穗蘋、李志賢、莊淑滿,2003,「曾文水庫水質調查及改善後計劃」,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委託,成功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
7. 余嘯雷、溫清光、范正成、高正忠、林鎮洋、胡憲倫、李志賢,1998,「非點源污染防治示範計畫」,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執行。
8. 蔣本基、郭振泰、顏有利等,1987,非點源之都市及農業區逕流對河川污染負荷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大環工所研究報告第145 號。
9. 陳彥甫,2002,「茶園及林地非點源單位污染負荷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郭振泰、余嘯雷、林鎮洋,1997,「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控制手冊及分級分區管理措施之研訂」,經濟部水資源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執行。
11. 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2003,「高屏溪流域非點源污染防治具體措施規劃」,行政院環保署委託。
12. 美商傑明公司,2000,「非點源污染負荷之調查與估計方法」,流域集水區非點源最佳管理措施之研究,行政院環保署委託
13. 廖述良、許中杰、吳瑞賢,1994,非點源污染對河川影響及改善研究,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國立中央大學環工所執行。
14. 李錦育,2004,集水區應用AnnAGNPS 模式之可行性評估,第八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
15. 經濟部水利署,2002,德基水庫水質管理決策支援系統使用手冊(DSS-TC)。
16. 余嘯雷、駱尚廉、郭振泰等,1993,臺灣地區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及策略之研究,臺大環工所研究報告第354 號,NSC-82-041-E002-332。
17. 林鎮洋、余嘯雷、黃丕陵,2000,翡翠水庫集水區管理規劃之研究,臺北翡管局委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執行。
18. 胡毓解 ,2005, AGNPS農業非點源污染模式之應用-以萬安溪集水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碩士論文。
19. 陳朝圳,1999,「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農業非點源污染模式探討臺灣地區南化水庫集水區之水資源保育」,21 世紀中國水文科學研究的新問題新技術及新方法學術研討會。
20. 陳光政,2002,「大埔水庫集水區濱水區植生緩衝帶配置效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21. 林雍富,2002,「應用BASINS 模式於非點源污染傳輸之模擬-以霧社水庫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張乃斌、蕭代基、溫清光、楊磊、許牧彥,2000,事業廢水管理制度研究-流域污染源削減最佳化策略與管理制度之研究,EPA-88-U1G1-03-117,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國立成功大學發展基金會執行。
23. 張智華,1997,工業區非點源污染初期沖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陳秋楊、王廷哲、洪惠祥、簡俊傑、陳唯心,2000,「水庫集水區整體治理非點污染源控制及改善水質之研究」。
25. 唐志銘,2005,應用多介質模式評估高屏溪流域之非點源污染,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沈維霖, 2006,應用整合式流域管理模式評估隘寮溪流域非點源污染,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劉柏廷,2004,牡丹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模擬及風險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郭振泰等,2003,「牡丹水庫水質調查及改善計畫」,南區水資源局委託,新環境基金會執行。
29. 屏東縣牡丹鄉公所,2004,牡丹水庫簡介。
30. 林杰棟,2005,牡丹水庫非點源污染調查與改善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
31.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2000,牡丹水庫集水區航測調查報告。
32. 余嘯雷、駱尚廉、郭振泰等,1993,台灣地區水庫集水區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及策略之研究,台大環工所研究報告第354 號,NSC-82-041-E002-332。
33. 吳小慧,2000,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作業去除效率功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7,德基水庫集水區第三期整體治理規劃水質監測及管理模式研究第五年工作報告。
35. 經濟部水利署,2002,德基水庫集水區第四期整體治理計畫第五年水質監測及管理計畫。
36. 周天穎、周學政,2005,ArcView透視3.X,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37. 樓基中等,2006,屏東縣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重點稽查暨水質改善計畫,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委託,國立中山大學執行。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