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8107-2122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8107-212214
論文名稱
Title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研究—以行政法五大架構為分析途徑
A Study on the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of the Police Officers –– Taking Five Main Structures of the Administration Act as the Means of Analysi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35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18
關鍵字
Keywords
行政法5大架構、警察職權行使法、行政監察、行政救濟、行政權限、行政組織、程序正義7原則、依法行政3原則、路檢、盤查、臨檢、警察
administrative relief, road patro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urveillance, limit of administrative rights, seven principles of procedural justice, police officers, interrogation and examination, Act of Exercise of the Police Powers, three administrative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laws, stop and frisk, five main structures of Administration Ac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警察臨檢勤務之實施,與人民之行動自由、隱私、人格權的干預極為密切,而警察機關以往執行臨檢工作所憑藉之法律依據,僅為「警察勤務條例」,惟該條例對臨檢之發動要件、執行程序及救濟途徑均付之闕如,僅有臨檢之名,而無臨檢之靈魂及身體,警察往往憑藉臨檢一詞,便可合法化甚多取締工作,如深夜以戶口臨檢為名,遂行搜索之實,屢見不鮮,但亦迭遭民怨。
司法院大法官作出釋字535號解釋後,對警察而言,無異颳起一陣強風,但對我國而言,則是向法治國邁進了一大步,它使警察機關正視到行政程序之重要,並催生了「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誕生,在新法中用「身分查證」一詞取代了「臨檢」態樣,國內學者吳庚曾言「臨檢」已遭廢棄不用,惟事實上是否如此,本文將做一探討;另該法之制定,是否代表臨檢法制已臻完善?殊值本文研究。
行政法學因其浩瀚無窮,迄今無任何國家有一完整之行政法典,惟從行政法之其原理、原則觀之,可概分為基本原理、行政組織、行政權限、行政救濟、行政監察五大架構,一個行政法制若應禁得起行政法五大架構各項之檢視,方能稱為一個完善之行政法制。
我國學者李震山認為由於刑法與行政法的分殊化,致使警察維護治安之任務區分為防止行政危害之「危害防止」與防止刑事危害之「犯行追緝」兩部分,其分跨了行政與刑事兩大區域,而臨檢係屬行政行為,其屬性係屬「危害防止」,應受行政法之原理、原則所規範,故本文係以警察人員臨檢法制為研究主體,用行政法學的角度,以上述行政法基本理論─行政原理、行政組織、行政權限、行政救濟、行政監察之「五大架構」作為本文之研究方法,來檢視我國警察人員臨檢制度。
於此思考模式下,本文研究共分為七個章節,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先舉出當前警察機關執行臨檢之實務疑義,說明本文的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等。第二章臨檢法制之基本原則,首先探討警察及臨檢二大基本概念;次再探討臨檢法制之建制背景,從實然現象之社會面、最適調整之經濟面、協商折衝之政治面及法令規章之法制面提出實際資料,使吾人對臨檢法制之實然現象有所瞭解;再由德、日、美等3國臨檢制度提出國際面向的分析比較,以收他山之石之效;接續探討臨檢法制之法治主義,從依法行政3原則及程序正義7原則之角度,探究臨檢之本質;最後探討臨檢法制與民眾參與關係,希能藉由全民參與之方式,使臨檢法制更臻完備。第三章臨檢法制之行政組織,從現行警察組織之組織結構出發,探討警察機關組織架構、人員(含協勤人員)及經費編列等問題,期能構建完整之組織架構,有利警察臨檢實務之運作。第四章臨檢法制之權限設計與運用,從「行政程序法」所規定之行政計畫、行政立法、行政處分、行政調查、行政契約、行政指導及行政義務履行的確保手段等,逐項提出探討,冀能對臨檢權限做一全面的探討;第5章為臨檢法制之救濟與善後,「有權利即有救濟」為古之法諺,本文從臨檢之異議權提起,次再論及訴願、行政訴訟、國家賠償、損失補償及國民公決等議題,希能鉅細靡遺地涵括人民之權利;第6章為臨檢法制之行政監察,探討警察機關本身內部監督機制及公正第3者之外控監督機制,希能由監督機制,使臨檢法制不論從法制面或實務面均能符合國家及人民之要求;第7章為結論與建議,綜合以上吾人對行政法5大架構之論述,對目前警察臨檢法制之現行應興應革事項,逐一提出較具體研究建議,提供警察機關行使職權之參考,以建立我國依法行政水準,提昇國家法治形象。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op-and-frisk duty of the police is extreme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vention of people’s freedom of action, privacy and moral integrity right. In the past, the basis of law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e stop-and-frisk duty by the police authorities was only the “Regulations of the Police Duties.” Nevertheless, the Regulations contained no content of the objective for initiating the stop-and-frisk duty, the stop-and-frisk procedures and the means of relief. The Regulations only mention the term of stop and frisk, but lack the soul and body of stop and frisk. Based on the term of stop and frisk, the police always legitimized the enforcement of many banning acts, such as searching the house of a citizen in the midnight in the name of fulfilling the stop-and-frisk duty of the household. Similar behaviors were frequently found, thus creating many complaints from the citizens.

After the chancellor of Judicial Yuan made an explanation of Shih No. 535, a lot of feedbacks from the police were undoubtedly created. To Taiwan, this is a great leap in marching towards a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t has made the police authoritie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urged the birth of “Act of Exercise of the Police Powers.” In the new Act, the behavior of stop and frisk is replaced by the term “checking of identity.” A local scholar, Wu Keng once mentioned that “stop and frisk” had been abolished and not been used. However, is it the fac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Besides, does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Act mean that the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is sound enough? This is another issue worthy of studying.

Due to the vastness and un-limitedness of Administration Act, there is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having a sound and complete Administration Act. Nevertheless, viewing at the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on Act, it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five main structures: basic principle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limit of administrative rights, administrative relief and administrative surveillance. If an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is fearless to receive the examination based on each item of the five main structur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t can be called a sound and complete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

Another local scholar, Li Chen-Shan thinks that the separation of criminal law from Administration Act has led to the division of the police’s mission of maintaining public security into two parts: “prevention of harm” and “criminal arrest,” which prevents the administrative harm and the criminal harm respectively. While they cross over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and the criminal area, stop-and-frisk duty belongs to an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Since it just belongs to the “prevention of harm,” it should be regulated by the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on Act.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of police officer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tud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cience of law, this paper employs the abovementioned basic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on Act, i.e. the “five major structures” of administrative principle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limit of administrative rights, administrative relief and administrative surveillance,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of the study to examine the stop-and-frisk system of the police officers of Taiwan.

Under this mode of thinking, 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which firstly raises queries over the practice of fulfilling stop-and-frisk duty by the police authoritie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motives, objectives, research approaches, research area and research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hapter 2 is Basic Principles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which firstly review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two terms, the police and stop and frisk, and then investigates the background for the constitution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In this chapter, substan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social aspect of the practical phenomena, the economic aspect of the optimal adjustment, the political aspect of negotiation and compromising, and the legal aspect of acts and regulations, is presented, enabling u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al phenomena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After that, the chapt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the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of three countries,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 as to take them as th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legal system. Then, the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concepts of the rule of law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stop and frisk from the angles of the three administrative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laws and the seven principles of procedural justice. Finally, the chapt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method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the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can become more sound and complete. Chapter 3 introduces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by starting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police organization, and then investigat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olice authorities, staff on duty (including the assistants on duty), the budget and other problems. It is expected that a comple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can be formed to achieve a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stop-and-frisk practices of police officers. Chapter 4 discusses about the design and use of the limit of the rights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The chapter investigates each item stipulated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including the administrative plan,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legislative punishment,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administrative agreement,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and the fulfillment of administrative obligations, hoping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mit of the stop-and-frisk rights. Chapter 5 introduces the relief and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There is an ancient saying about law, “Where there is right, there is relief.” This chapter firstly mentions the right of dissent, and then discusses about the issues of pleading, administrative lawsuit, national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of loss and referendum, intending to cover every detail of the rights of citizens. Chapter 6 talks about the administrative surveillance of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and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surveillance mechanism of the police authorities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fair surveillance mechanism of the third parties. It is hoped that the surveillance mechanisms can meet the national and public requirements, no matter from the legal facet or the practical facet. Chapter 7 is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hich synthesize the researcher’s discussion of the five main structures of Administration Act. Over some specific items of the existing stop-and-frisk legal system of the police officers that need to be revised or deleted, the chapter proposes concrete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police authorities in exercising their powers, and working on the goals of building the administrative standards of Taiwan according to law, and improving the legal image of Taiwan under the rule of law.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一項 研究動機 3
第二項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一項 研究範圍 6
第二項 研究限制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11
第一項 研究架構 11
第二項 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相關名詞解釋 15
第二章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基本原理 18
第一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建制背景 18
第一項 警察人員臨檢之基本概念 18
第二項 實然現象之社會面 23
第三項 最適調整之經濟面 35
第四項 協商折衝之政治面 38
第五項 法令規章之法制面 47
第二節 警察臨檢法制之國際面 60
第一項 德國警察臨檢法制 60
第二項 日本警察臨檢法制 67
第三項 美國警察臨檢法制 75
第四項 各國與我國警察臨檢法制之比較 81
第三節 警察臨檢法制之法治主義 86
第一項 依法行政3原則 87
第二項 程序正義7原則 91
第三項 本節小結 107
第四節 警察臨檢法制與民眾參與 109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14
第三章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行政組織 116
第一節 行政組織之基本概念 116
第一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組織之概念 116
第二項 臨檢法制行政組織之範圍與原則 117
第三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機關 118
第二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組織架構 123
第一項 概說 123
第二項 警察臨檢法制中央之行政組織架構 123
第三項 臨檢法制之地方行政組織層級 127
第三節 臨檢法制之人員體制 131
第一項 臨檢法制警察人員之進用招募及培訓 132
第二項 臨檢法制協勤人員之招募運用 134
第四節 臨檢法制之經費預算 143
第一項 臨檢法制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144
第二項 臨檢法制之地方財政權 148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52
第四章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權限設計與運用 154
第一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計畫 155
第一項 行政計畫意義 155
第二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計畫機能 157
第二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立法 165
第一項 行政立法概說 165
第二項 臨檢法制之法規命令 168
第三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規則 175
第三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處分 185
第一項 行政處分之概念 185
第二項 臨檢行為究為行政處分抑或事實行為 186
第三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處分類型與特性 190
第四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調查 197
第五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契約 204
第一項 行政契約概念 204
第二項 行政契約之法理與運用 206
第六節 臨檢法制之行政指導 211
第一項 行政指導概述 211
第二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指導作為 212
第七節 臨檢法制義務履行之確保手段 216
第一項 臨檢法制之即時強制 216
第二項 臨檢法制行政上之強制執行 220
第三項 臨檢法制之行政罰 222
第四項 臨檢法制之其他確保方式 223
第八節 本章小結 226
第五章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救濟與善後 228
第一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行政救濟意義及途徑 228
第一項 行政救濟之意義 228
第二項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行政救濟途徑 229
第二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異議權行使 233
第一項 異議權概述 233
第二項 異議權之行使 235
第三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訴願 239
第一項 訴願概說 239
第二項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訴願實例與評析 240
第四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行政訴訟 246
第五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國家賠償與損失補償 252
第一項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國家賠償 252
第二項 警察人員臨檢之損失補償 256
第六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與國民公決 262
第七節 本章小結 267
第六章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行政監察 271
第一節 行政監察概說 271
第二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內控監督機制 273
第三節 警察人員臨檢法制之外控監督機制 27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8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286
第一節 結論 287
第二節 建議 293
參考文獻 300
附錄 309
附錄一 警察職權行使法 309
附錄二 德國聯邦與各邦統一警察法標準草案 317
附錄三 日本警察官職務執行法 33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書籍(以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1.王兆鵬,「警察盤查之權限」,路檢、盤查與人權,台北:翰蘆出版社,2001 年6 月。
2.朱金池、洪文玲、章光明、鄭善印、蔡庭榕、蔡震榮、簡建章,各國警察臨檢制度比較,臺北:五南書局,2002年8月。
3.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10月。
4.吳麗琪譯,Claus Roxin著,德國「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月。
5.李建良、李惠宗、林三欽、林合民、陳春生、陳愛娥、黃啟禎等合著,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2月。
6.李建良、蔡茂寅、林明鏘、田志宏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學林出版社,2版,2001年10月。
7.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10月。
8.李惠宗,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書局,2000年7月。
9.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1月。
10.李震山,警察任務法論,臺北:登文,1998年3月。
11.林石猛,行政訴訟類型之選定與人權保障,台北:學林出版社,2004年3月。
12.林明鏘、蔡茂寅合著,「行政契約」,「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2001年10月。
13.法治斌、董保城、劉宗德、洪文玲等,行政檢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年6月。
14.邱華君,警察學,台北:千華出版社,1997年3月。
15.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8月。
16.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7月。
17.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8月。
18.翁岳生,行政法(上冊),台北:翰蘆出版社,2000年3月。
19.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1993年12月。
20.梁添盛,警察權限法,台北:自印,1998年8月。
21.梅可望,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八版,1978年12月。
22.郭介恆,「修正後訴願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關係」,收錄於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3月。
23.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12月。
24.陳立中,警察行政法,臺北:文化大學城區部市政學系出版,1987年。
25.陳慈陽,行政法總論,台北:神州書局,2001年10月。
26.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書局,1994 年3 月。
27.陳新民,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3月。
28.曾和俊文,「警職法上的檢查攜帶物品」,行政法判例百選1,有斐閣,1987年3月。
29.黃柏農,經濟學(上),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8月。
30.黃默夫,行政法:新體系與問題研析,臺北:自印,1999年2月。
31.廖義銘,行政法基本理論之改革,台北:翰蘆,2002 年10 月。
32.管歐,行政法論文選輯,台北:五南書局,1994年6月。
33.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合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臺北:五南書局,2005年2月。
34.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12月。
35.鄭逸哲,刑事法學及其方法(一)法學三段論下的刑法與行法基本句型,臺北:瑞興書局,2002年8月。
36.鄧學良,兩岸行政法研究,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5年9月。
37.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五南書局,2001年10月。
38.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台北:五南書局,2001年8月。
39.警察公論第54卷4號,日本:立花書房,1999年4月。

二、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1.丁水復,「新興詐欺犯罪問題防治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王志民,「論警察臨檢權與司法強制處分權之界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3.王珍珠,「警察約談、盤查、同行問題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4.吳逸夫,「警察臨檢權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
5.宋孔慨,「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從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535號談起」,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6.李春紅,「我國警察機關運用民力之研究」,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7月。
7.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以警察臨檢法規範為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8.林國樑,「警械使用法制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9.林博雄,「從法律的觀點探討我國警察臨檢措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0.林漢禎,「警察盤查權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11.洪有用,「警察機關防制青少年飆車勤務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2.唐念舜,「警察臨檢職權行使制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3.高坤輝,「陸女假結婚賣淫防治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4.張國維,「地方自治警衛事權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3年6月。
15.郭耀文,「警察臨檢與正當法律程序」,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7 月。
16.陳柏年,「警察臨檢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7.陳顯宗,「警察機關志願參與-協勤民力運用之研究以新竹縣警察局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18.黃俊華,「警察行政調查權之研究----以臨檢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9.黃錫安,「警察行政裁量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20.黃繼岳,「論行政法上之『個案法律禁止原則』─從行政立法及地方立法之角度觀察」,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1.劉思祖,「從依法行政觀點檢證管制藥品管理條例之稽核問題」,陽明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22.薛清蓮,「從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35號釋憲文探討警察臨檢權之運作」,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3.顏榮泰,「日本警察盤查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現行警察盤查法制之整建」,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6月。

三、期刊(以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1.內政部警政署,「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義」,自印, 2003年8月。
2.朱金池,「警察裁量的意涵與類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系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12月。
3.李震山主持,「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警政署委託研究案,1999年。
4.官政哲,「新世紀之警察職權法制─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立法經過與規範重點」,警光雜誌第564期,臺北:內政部警政署,2003年7月。
5.林明昕,「警察臨檢與行政救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5期,2006年8月。
6.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2003年7月。
7.林明鏘,「法治國家與警察職權行使」,警察法學第4期,2005年12月。
8.侯友宜,「積極性的臨檢盤查是最佳的預防犯罪措施」,警光雜誌第546期,2002年1月。
9.洪文玲,「論警察臨檢與營業檢查」, 警察職權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
10.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警察法學第4期,2005年12月。
11.梁添盛,1997年4月,「警察任務與警察權限」,警大法學論集第2期。
12.許文義,「警察臨檢勤務之研究─從法律觀點以論」,警學叢刊,第20卷第2期,1989年。
13.陳正根,「論警察行政處分之概念與特性」,警察法學第4期,2005年12月。
14.陳立中,「警察職權行使法評析」研討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 2004年3月。
15.陳瑞仁,「警察盤查之權源與界限」,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分院檢察署八十四年度研究發展報告,臺北: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分院檢察署,1995年11月。
16.劉宗德,2004年8月,「行政法講座(上),行政法學方法論」,日新半年刊第3期。
17.劉宗德,「行政法講座(下)----行政程序法」,日新半年刊第4期,2005年1月。
18.蔣基萍,「警察行政指導行為之初探」,中央警察大學學報創刊號,2002年4月。
19.蔡茂寅,「警察職權行使法上之即時強制」,日新半年刊第6期,2006年1月。
20.蔡庭榕,「論警察攔檢之法規範-以美國警察對行人及汽車攔檢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職權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12月。
21.蔡庭榕,「論警察職權規範」,社區警政與警察職權法制研究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1年11月。
22.蔡庭榕,「論警察之查證身分」,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刑事訴訟法」(交互詰問制)與「警察職權行使法」,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與中華警政研究學會合辦,2003年12月。
23.蔡達智,「警察臨檢之正當法律程序」,中央警察大學警政學報第36期,2000 年6月。
24.蔡震榮,「德國臨檢法制之探討」,社區警政與警察職權法制研究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1年10月。
25.蔡震榮,「有關花蓮路檢查賄問題之探討」,月旦法學第102期,民國2003年11月。
26.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之權利救濟」,收錄於「警察職權行使法實施週年之理論與實務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印行,2004年12月。
27.鄭文竹,「警察人員升職訓練之探討」,警學叢刊,第34卷第2期,2003年9月。
28.鄭善印,「實定法上警察的臨檢行為與市民的權利」,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7 期,2000年6月。
29.鄭善印,「警察與法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0年11月。
30.鄭善印,「日本法制上警察之行政質問權與司法偵查權之糾葛」,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 教授七十大壽祝壽論文集,臺北:五南書局,2000年10月。
31.鄭善印,「日本警察偵查犯罪職權法制之探討」,社區警政與警察職權法制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1年11月。
32.鄭善印,「警察職權行使法總論----以職權行使之法律性質為焦點」,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12月12日。

四、報紙(以年份日期編排):
1.「陷害教唆與誘捕之差異」,聯合報 ,2003年6月6日,第12版。
2.「臨檢理髮店查賣淫,迫阿嬤掀底」,自由時報,2006年8月26日,B2版。
3.「臨檢查獲脫衣女,禁止其穿褲」,自由時報,2006年8月27日,B3版。
4.「三線一星警官大醉佔廠房,竟謊稱臨檢,帶黑衣人滋事」,聯合報,2006年11月7日,A8版。
5.「騎贓車卸車牌,難逃警方臨檢」,民眾日報,2006年10月24日,14版。
6.「警察臨檢旅館,大陸妹裸奔」,中國少年晨報,2006年11月7日,第4版。
7.「恢愎隱藏性執法加強取締,並提高酒駕攔檢密度」,蘋果日報2006年12月15日,第A1版。
8.「取消隱藏性執法,車禍死亡件數昇高」,2006年12月15日,第A1版。
9.「DV拍警違停,遭5警拉傷,控警強行臨檢盤查,濫用公權」,蘋果日報,2007年3月4日,A4版。

五、網站(以上網日期編排):
1.法務部「行政程序法諮詢小組」第33次會議紀湯委員德宗發言紀錄,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6846&ctNode=11662&mp=001,上網日期:2006年12月6日。
2.李鴻禧,「公民投票之研究」,http://home.kimo.com.tw/chungtingchen
/plebis.htm,上網日期:2006年12月12日。
3.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認識公民投票」, http://www.gov.tw
/referendum/pamphlet.htm ,上網日期:2006年12月18日。
4.杜隨卿,「當前國內公民投票的爭議與辯證」,國家政策論壇,http://www.npf.org.tw/monthly/,上網日期:2006年12月20日。
5.黃爾璇,公民投票的意義及入憲立法問題,http://www.wufi.org.tw
/ng/page_d_05.htm,上網日期:2006年12月23日。
6.「警察法」,全國法規資料,http://law.moj.gov.tw,上網日期:2006年12月31日。
7.蕃薯藤新聞網,「總統府元旦升旗典禮插曲,憲兵粗暴執法,毛巾摀昏嗆扁女」,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politics/200701/200701027737
91.html,上網日期:2007年1月2日。
8.電信警察隊,http://www.npatpc.gov.tw/backdrop.htm,上網日期:2007年1月10日。
9.環境保護警察隊,http://www.eppt.gov.tw,上網日期:2007年1月10日。
10.森林暨自然保育警察隊,http://police.forest.gov.tw/ct.asp?xItem=48
&CtNode=3&mp=1,上網日期:2007年1月10日。
11.自由時報,「中華銀呆帳大戶 最快今公布」,http://tw.epochtimes.com/bt /7/1/23/n1599136p.htm,上網日期:2007年1月23日。
12.朱金池,「如何做好警察勤務規劃」,網址http://61.60.121.131/tm/
documents/,上網日期:2007年3月5日。
13.信賴保護三條件,朱谷力的甜密小窩,http://tw.myblog.yahoo.com/
fire168-1688/,上網日期:2007年3月5日。
14.陳瑞仁,個別盤查與集體盤查,http://www.mjib.org/essay/
listMSG2.asp?idno=113&area=&page=1,上網日期2007年3月5日。
15.「酒測器失準,國庫賺到了」,自由時報電子報,2007年2月6日刊載,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6/today-so11.htm,上網日期2007年3月24日。
16.「酒測器秀逗,滴酒未沾竟飆破2」,台視全球資訊網,2005年5月12日報導,http://www.ttv.com.tw/news/html/094/05/0940512/09405124
550003L.htm,上網日期2007年3月24日。
17.許振明,「財政收支劃分法之爭議」,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4期,2002年4月,網址:http://www.npf.org.tw/monthly/00204/theme-150.htm,上網日期:2007年4月5日。
18.預算法,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上網日期:2007年4月5日。
19.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解釋適用事項彙整表,http://dpa.mof.gov.tw
/public/Attachment/6112816161624.doc,上網日期2007年4月5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91.132.19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91.132.19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