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8111-2022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8111-202251
論文名稱
Title
雇傭關係對派遣勞動決策與勞動均衡的影響
The Expection of Employer-employee Relationship on the Decision-making of Dispatched Workers and Its Equilibriu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5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7-18
關鍵字
Keywords
人力派遣、人際關係
dispatched work,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2 次,被下載 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參考成之約與張家春(2006) 一文, 將⌈人際關係⌋置入要派企業和派遣勞動者之決策函數, 同時修改該文對派遣勞動者之限制式, 使模型設定更為合理, 消除該文推論與事實間的衝突。本文進一步從派遣勞動供給面和需求面分析其均衡決策, 對迅速發展的人力派遣做一完整探討。
Abstract
This paper refers to Chen and Zhang (2006), placing th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function of user enterprise and dispatched workers. Simultaneously, we revise the dispatched workers’ restrictions and eliminate the shortcomings which contrary to the facts, in order to let the setting of the model much more reasonable. Furthermore, we provide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a decision-mak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completely analyze the dispatched work which is rapidly expansiv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1 緒論 1
1.1 國內派遣業發展概況 2
1.1.1 人力派遣的定義 2
1.1.2 人力派遣興起原因 3
1.2 文獻回顧 8
1.3 ⌈人際關係⌋與派遣業 10
2 成之約與張家春模型之介紹 13
2.1 一般勞動投入下的勞動供給模型 14
2.2 考慮⌈配適關係⌋之派遣勞動供給模型 14
2.3 要派公司的生產與投入 18
2.4 考慮⌈配適關係⌋下的勞動需求 18
2.5 結論 19
3 人際關係和派遣決策與市場均衡之分析 21
3.1 派遣勞動(勞動供給面) 22
3.1.1 變數間的關係 23
3.1.2 派遣勞動均衡效用之變動 27
3.1.3 人際關係能力之差異的影響 28
3.2 要派企業(勞動需求面) 31
3.3 派遣勞動之市場均衡 32
3.4 結論 39
4 結論 41
參考文獻 4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王莉(2006), 《經濟參考報》, 2006年11月2日。
2. 成之約(1998), 「淺談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 就業與訓練, 16卷6期, 3-11。
3. 成之約(1999), 「淺談非典型聘僱關係工作型態的發展與影響」, 勞工行政, 139期, 11-18。
4. 成之約、張家春(2006), 「派遣勞動及要派公司角色與功能之探討」, 勞動派遣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 台灣師範大學, 2006年9月21日。
5. 李來希(1995), 「談派遣勞動之立法規範」, 勞工行政, 87 期, 52-56。
6. 李來希(2006), 「為勞動派遣勞工保護立法催生」, 台灣勞工雙月刊, 2期, 38-49。
7. 李元隆(2000), 「台灣人才派遣制度現況之研究-以日本人才派遣為比較基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李誠、辛炳隆、成之約(2000), 「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酌研究計畫。
9. 吳婕(2009), 「人力派遣產業之派遣服務費經濟分析」,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邱駿彥(1998a), 「日本勞工派遣法之現狀」, 就業與訓練, 16 卷6 期, 17-21。
11. 邱駿彥(1998b), 「淺談勞工派遣法律問題」, 萬國法律, 98期, 11-26。
12. 邱駿彥(1999), 「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 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1-43。
13. 邱駿彥(2004), 「勞動派遣之法律關係探討」, 萬國法律, 138期, 50-66。
14. 周信旗(2000), 「我國人力派遣業運作實務與法律問題之研究-以A 企業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暑期研究專案報告。
15. 周信旗(2002), 「人力資源彈性化任用管理之研究-以我國派遣勞動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翁玉珍(2000), 「派遣勞動對派遣員工的功能評估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高珮萱(2009), 「員工對派遣工作的認知與其職業生涯發展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郭玫君(2008), 《經濟日報》, 2008年3月19日。
19. 郭芊彤(2007), http://tw.myblog.yahoo.com/joyce0125-mei.。
20. 許妙穗(2001), 「我國人力派遣制度安排之探討」,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陳正良(1994), 「派遣業勞工之雇用關係與勞動條件」, 勞資關係月刊, 12卷12期, 6-15。
22. 陳柔均(2008), 「派遣員工教育訓練費用分攤方式之探討」,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黃程貫(1998), 「德國勞工派遣關係之法律結構」, 政大法學評論, 60 期, 274-300。
24. 黃仕儀(2001), 「我國勞動派遣法制化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黃炳翰(2010), 「派遣員工與正式員工的替代性與互補性之研究」,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所碩士論文。
26. 楊通軒(1998), 「勞動派遣立法必要性之研究」, 全國律師, 2 卷7 期, 34-41。
27. 蔡博全(2000), 「國內人力派遣業制度運作及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之探討-以美國相關產業為對比」,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蔡存菁(2004), 「消費金融業勞動派遣實務之研究-要派公司觀點」,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鄭津津(1998), 「派遣勞動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 就業與訓練, 16 卷6 期, 12-16。
30. 鄭津津(1999), 「美國派遣法制之研究」, 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78-92。
31. 藍家祺(2005), 「派遣員工個人特性與派遣機構訓練投入之關係探討」,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
32. 簡建忠(1999), 「台灣派遣勞工對派遣工作看法之研究」, 勞資關係論叢, 9期, 99-124。
33. 羅嘉薇(2006), 《聯合報》, 2006年6月19日。
34. 蕭西君(2007), 《就業情報雜誌》, 379期, 2007年11月1日。
35. Chiang, A.C. (2005), Fundamental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36. Autor, D.H. (2001), “Why do temporary help firms provide free general skills train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4), 1409-1448.
37. Samuel, B. and S.-P. Gilles (1994), “A model of labor demand with linear adjustment costs,” Labor Economics, 1, 303-326.
38. Segal, L. M. and D. G. Sullivan, (1997), “The growth of temporary services work,”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2), 117-136.
39. Dabbs, J. and C. Lovatt (2002), “ Temporary contracts in employ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 British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31, 32-33.
40. Feldman, D.C., H.I. Doerpinghaus and W.H. Turnley (1994), “ Managing temporary workers: A permanent HRM challen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3(2), 49-63.
41. Forrier, A. and L. Sels (2003), “Temporary 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efforts of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employees in Belgiu,”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17(4), 641-666.
42. Kalleberg, A.L. (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341-365.
43. Melchionno, R. (1999), “The changing temporary work force: Manageria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workers in the personnel supply services
industry,”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43(1), 24-32。
44. Nollen, S.D. (1996), “Negative aspects of temporary employment,”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7(4), 567-582.
45. O’Connell, J. P. (1993), The Temp Track: Make One of the Hottest Job Trends for the 90s Work for You, Princeton, N.J. :Peterson’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7.170.18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7.170.18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