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0107-1600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0107-160057
論文名稱
Title
《古春風樓瑣記》及文人風範探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20
關鍵字
Keywords
數量分析、心理分析、作者意圖、讀者權利、文人、氣節、《古春風樓瑣記》、《新生報》、高拜石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2 次,被下載 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 times.
中文摘要
黨國作家兼金石畫家高拜石於民國47年至58年在《新生報》上刊載《古春風樓瑣記》,當時造成熱烈迴響,12年間高拜石筆耕不輟,從未間斷,直至謝世為止。

當他羽化後,後人集結成書,2003年由正中書局重新付梓,後經由《聯合文學》介紹及指導教授推薦下,本人展開有系統的研究工作,希望由《古春風樓瑣記》了解當代的時空背景及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否高拜石創作純粹為副刊娛樂消遣?或另有他圖,如教化功能?或讀者反應為何,讀者可否從中得到滿足?本書面世,是否會重掀波瀾,再造風雲,還是曇花一現、隨即而逝?以上這些問題,皆待一一廓清、還原,本文先採數量分析,以便了解《古春風樓瑣記》人物的分佈重心,再以心理角度探究作者意圖。

若作者是時代的觀察者,那作品便為時代的縮影,儘管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虛構杜撰,但作者意圖皆可在書中人物找到蛛絲馬跡,如隱藏的圖塊,待有心人拼湊,一塊一片連接而成,自然可以了解作者創作目的。本套書32冊,300餘萬字,份量匪輕,但對本人而言,這些資料豐富有趣,看完32冊非但不累,更發現書中人物多樣卻雜而不亂,經作者巧妙的安排和匠心獨具的設計,而且重心都擺在文人上。

個人和時代是不能獨立而分的,因為人受限於時空中,不是自己可以插手干涉即能改變,本人認為要還原作者創意圖,不只是用數量分析,或以心理角度處理就可完整解答,還須配合當時背景,將本書內容從篩子般的時空網中垂落下來,所篩剩的就是作者理念及價值觀,讀者將可清楚作者內在動機。

讀者有閱讀權利,不管政府再極權專制,如秦始皇焚書坑儒、紅衛兵文革時期,總有讀者將書視為身家寶留下,可按自己喜惡選擇當時制式書籍。民國47年至58年正是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所有讀物皆受到監督及控制,換句話說,能出現在讀者手上的刊物或創作,是經由政府過濾再三的讀物,即便如此,讀者仍可經由自我認知選擇作品,對作品產生解讀及共鳴,這是讀者權利,他人無法剝奪。

高拜石的作品是否對現今政治局勢產生另一影響,尤其台灣正值紛亂時代,其實台灣自從清朝之後,很難享受一刻平靜,內憂外患紛至沓來,至今雖已不是日本殖民地,但大陸中共仍虎視眈眈,視台為俎上肉,內部政局又因政客有心操弄,民心也無法安定下來,真期待《古春風樓瑣記》中的文人可以做為現今政客的借鏡,以茲反省檢討,正因為上行可以下效,風行可以草偃,如果政治舞台可以回歸文人傳統──崇尚氣節,那台灣一定可以再造風雲。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言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本文架構 10
第二章 《古春風樓瑣記》內容(上) 13
第一節 《古春風樓瑣記》時代背景 13
一、 時代產物 13
二、 黨國公器 15
第二節 文人主流 19
一、 清朝任官、民國不任官 21
(一)受慈禧排擠 21
(二)受慈禧重用 23
(三)以名節著作傳世 26
二、 清朝任官、民國也任官 30
(一)親袁派 30
(二)反袁派 34
三、 清朝不任官、民國任官 36
(一)黨國大老 37
(二)抗戰份子 42
(三)喪節份子 44
四、 致力藝術文學 47
(一)抒己志懷 48
(二)藝術成就 51
(三)27冊人物 53
(四)28冊人物 60
小結 67
第三章 《古春風樓瑣記》內容(下) 70
第一節 軍人 70
一、 崇尚氣節 70
二、 氣節淪喪 73
第二節 女人 76
一、 才德兼備 76
二、 見利忘義 79
第三節 商人 81
一、 大節忠商 83
二、 忘義奸商 85
第四節 其他 86
一、 奇事制度 86
二、 奇人老外 93
小結 100
第四章 文人風範探析 103
第一節 民眾對文人期待 103
一、 讀者滿足的期待 105
二、 現代文人新氣象 106
第二節 再現儒家精神 108
一、 重塑高尚人格,詮釋儒家精神 110
二、 君臣倫理再提升 112
第三節 黨國意識 114
一、 執著的黨國意識 115
二、 期盼的新血脈意識 116
第四節 三不朽 119
一、 立德到立言 120
二、 立功到立言 122
小結 125
第五章 結論 129
第一節 文人與時代 129
一、 變動時代,不變文人 129
二、 變動時代,變動文人 132
第二節 黨政、大陸、文人的三角情結 134
一、 大陸意識的根 135
二、 黨政意識的根 136
第三節 新格局 137
一、 變中求同,同中求變 138
二、 文人未死,只是凋零 140






參考書目 143

附表篇 14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文獻資料

《文訊》第九期,1984年3月
《新生報》(1948-1963)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
《儒學在戰後臺灣的存在形式》,(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R.C赫魯伯(Robert C.Holub)著;董之林翻譯,《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王立、王琳:《中國典籍與文化》,(大陸:中華書局2003年4月)
布丁:《文人的情趣智慧》,(台北:國際村,1995年)
朱熹:《四書讀本》,(台北:啟明書局)
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瓊.艾瑞克森(Joan M. Erikson)、 海倫.凱文尼克(Helen Q. Kivnick),譯者周怜利,《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Living Psychology Publishers,2000年5月)
李敏勇:《台灣戰後文學反思》,(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6月)
李筱峰、林呈蓉:《台灣史》,(台北:華立圖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沈駿主編:《當代臺灣》,(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九月一版)
周天固:《台灣光復三十年》,(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 民國46年10月25日)
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洪金珠、許佩賢中譯,(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1月)
徐復觀、林同濟、李樹青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0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8月)
國史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十五輯》,(台北:國史館,民85年12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張灝:《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0年)
陳山:《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92年)
陳健夫:《新儒學典》,(台北:新儒,1987年)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3年1月 第五版)
喬以剛:《中國的風流才女》,(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5年)
潘乃德著,黃道琳譯,《文化模式》(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
賴光臨:《七十年中國報業史》,(台北:中央報社,民國70年)
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年四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5月)

二、高拜石專著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3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4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5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6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7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8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9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0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1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2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3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4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5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6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7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8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19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0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1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2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3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4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5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6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7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8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29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30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31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高拜石:《古春風樓瑣記》第32冊,(台北:正中出版社2003年4月)

三、論文、期刊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叢書之五──中國國民黨與文化教育》,(台北:臺北市正中書局印行,1984年)
王德權:<「士人」合理性的重構──以柳宗元的政治社會批判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2期,2004年11月)
張大春:<科名還是要的好-考熟了的讀書人是甚麼嘴臉?>,《歷史月刊197
張玉法:《近代中國歷史人物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
陶敏、劉再華:《文學遺產》,(大陸期刊:2002第二期)
曾聖文:<清末「立憲運動」的發展與影響-以立憲派與清廷間互動為中心的觀察>,(台北:育達人文學報,2004年)
蔣中正:《蔣總統政黨政治講詞集》卷三,(臺北:蔣總統七興講詞總集編輯委員會編,1971年10月初版)
龍崑陽: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4.102.23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4.102.23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