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0109-11275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0109-112750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居民對街道監視器裝設需求與其生活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8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0
關鍵字
Keywords
幸福感、隱私權、監視器、防衛空間理論
sense of happiness, Monitor, privacy, Defense Space Theor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5 次,被下載 238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381 times.
中文摘要
近年的研究顯示,治安已是影響民眾幸福感的一項重要指標,伴隨著科技的進歩,監視器應用到犯罪偵防領域,愈受到重視。監視器的設置,牽渉到人身暴露及權益保障,此二者,何者較能解釋幸福感,此有必要以實證證明之。
本研究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為基礎,探討高雄市居民對街道監視器裝設需求與裝設後幸福感之關聯,採用量化研究方法。在自變項裝設需求構面上,擷取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安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及認知需求,並自編問卷,經效度因子分析後,認知需求分析出正向、侵害隱私及洩漏行蹤三個因子,全部自變項有七個分量表,信度均在.7以上。依變項監視器裝設後幸福感量表則改編自胡家欣(2000)之中文翻譯版本。本研究以SPSS 12.0版統計軟體作統計分析,採李克特4點量表統計分數,分數愈高,代表需求愈高、幸福感愈高。
經實證分析之後,發現民眾在監視器裝設的安全及正向認知需求上有高度的感受,對監視器裝設後之幸福感,除「覺得自己只是活在被保護中、生命很有目標、讓我有成就感」三項外,餘均在中等以上。市民對幸福感在年齡、工作、婚姻、正向認知及居住環境方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但暴露在監視器之下與幸福感則無顯著差異。研究假設,在安全、社會、尊重及自我實現需求均有中度以上的顯著正相關,表示街道監視器之裝設有其必要性。但在侵害隱私及洩漏行蹤方面則呈顯著低度正相關,顯示市民對監視器之裝設是有疑慮的,推論是對其個人隱私造成影響,此有必要訂定嚴謹的管理辦法,限制使用範圍,規範調閱所得資料之保存、銷毀,以減輕人民的疑慮,俾免調閱\\人員因侵害人權而觸法。本研究對幸福感之整體解釋力達72.1%。馬斯洛理論用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這是一項實務上的應用,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繼續深入探討,監視器在預防犯罪方面之成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issue of security is an essential indicator for public well-being.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onitor, which includes the field of crim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Furthermore, the location of monitor is also involved with personal privacy.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prove which one is better for explanation of sense of happiness.
Based on the Maslow theory of need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ohsiung resident needs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monitor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variable of installation demand, it adopts the way of self-questionnaire mining dimensions including security, social, respect, self-actualization and cognitive needs. After validity analysis, the positive cognitive demand had three factors along with sev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eliability above 0.7. Dependent variable of the installation of monitor was adapted from Chinese version of Hu Yan (2000). In this study, the version of SPSS 12.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long with Likert scale scores. The higher score of scale is, the more sense of happiness does.

After practic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ople with installed monitor will have higher degree of feeling and safety, not to mention the sense of happiness. They feel that they live in the protection of life and hav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more than the other events of middle level. In terms of age, work, marriage, positive cognitiv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nitor alliance and happiness. The study assumed that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aspects of safety, community, respect and self-actualization, and it sh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stall the street monitor. However, for the aspects of privacy violation as well as stalk information leakage,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degre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indicating the doubtful attitude of public for installation monitor. Therefore, the study infers there might be some impact on personal privacy, so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stric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 alleviate people’s concerns and to prevent people from human rights with law. Within this study, it explains the overall sense of happiness for 72.1%. Maslow's theory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public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in life, and it i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As a result, it proposed the follow-up researchers to delve into the effect of monitor, especially on crime preven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 3
第三節研究目的………………………………………………………………… 3
第四節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五節研究流程與研究結構…………………………………………………… 5
第六節名詞釋義………………………………………………………………… 7
第貳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相關犯罪理論探討…………………………………………………… 11
第二節隱私權…………………………………………………………………… 21
第三節需求理論………………………………………………………………… 29
第四節幸福感…………………………………………………………………… 33
第五節監視器…………………………………………………………………… 42
第參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研究假設………………………………………………………………… 59
第三節研究對象………………………………………………………………… 60
第四節研究實施………………………………………………………………… 60
第肆章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樣本資料之描述分析…………………………………………………… 77
第二節高雄市居民對街頭監視器裝設需求現況分析………………………… 82
第三節高雄市居民對街道監視器裝設後幸福感現況分析…………………… 91
第四節高雄市居民對街道監視器裝設需求及幸福感之差異分析…………… 93
第五節街道監視器裝設需求與裝設後幸福之相關分析……………………… 136
第六節高雄市居民對街道監視器裝設需求與裝設後幸福感之迴歸預測分析 14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145
第二節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1
附錄一預試問卷………………………………………………………………… 159
附錄二正式問卷………………………………………………………………… 16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1. 天下雜誌(2008),「2008年幸福城市排榜-96打造值宜居城」,天下雜誌406期,pp96-129。
2. 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台北,五南。
3. 王旭正、柯永瀚(2007),「電腦鑑識與數位證據」,台北:博碩文化公司。
4. 王志嫻(不詳),「人權的發展與內涵」,2008年11月3日取自人權教育基金會人權資訊,http://dns1.chshs.tpc.edu.tw。
5. 王俊斌(2007),「個體自由、體權利與全球公民-論人權理念的發展與教育實踐」,取自師大學報52卷第1期p25-p44 http://140.122.100.145。
6. 內政部警政署(2008),「警察實用法」,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7. 中國時報(2009/04/13),A9版,拼治安5年打造全台電子城牆。
8. 中國經濟網(2008),「全国31个城市幸福感调查 南京人治安幸福感第一」,2008年11月9日取自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
9. 台中市治安肇因及因應對策研究報告(蔡德輝、楊士隆等,2006),(2009年5月11日取自http//www.tccg.gov.tw)。
10. 丘宏昌(1998),「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所建立之服務品質衡量」,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11. 丘宏昌(2001),「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所建立之服務品質衡量及其適用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13. Donald R.Cooper,Pamela S.SCHINDLER著,古永嘉譯(2003),「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14. 卡維波(2008),「公共場所有隱私權嗎?街頭照相與公然裸體」,2008年11 月3日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
15. 台灣led論壇(2007/8/16),「光學術語的解釋以及換算關係」,(2008年11月14日取自http://bbs.led.com.tw)。
16. 任文瑗、范錚強、許通安(2006),「資訊隱私侵害行為意圖之研究」,97年11月3日取自http://jitas.im.cpu.tw。
17. 江佳芳(2003),「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所建立之顧客價值衡量需求轉換之行為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
18. 朱珊玉(2004),「臺灣二手書籍市場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和高雄市為例」,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李小建等(2006),「經濟地理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 何名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分有限公司。
22. 汪明生(2005),「公民文化與公共事務」,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尚未出版)。
23. Mark H.Moore著,汪明生譯(2005),「創造公共價值---政府的策略管理」,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24. 李坤崇(1996),「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25. 李美枝(1981),「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中華心理學刊:23卷1期。
26. 李素菁(2001),「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27. 李國屏(2008),「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監視系統設置路口選擇之研究---以台中市何安派出所轄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8. 李湧清、徐芃、黃啟賓、艾鵬(2006),「以SWOT分析法論監視錄影系統設置之依據」,中央警察大學執法新知論衡第二卷第一期p55-p85。
29. 呂碧宗(2005),「台灣地區治安之人文區位分析」,台北市,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士論文。
30. 李萬益(2006),「閉路監視系統運用於犯罪偵查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1. 吳月霞(2004),「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親子互動、社會支持與其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林正雄(2005),「隱私權之保障」,2008年11冃日取自司法新趨勢第十九期http://www.exam.point.com。
33. 吳吉裕、陳慈幸(2005),「自動提款機(ATM)轉帳詐欺案件之多因被害理論與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三十六卷第二期,pp142-172。
34. 林育丞(2004),「鄉村社區居民幸福感與休閒行為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5. 林宜隆(1999),「網路使用的犯罪與防範對策之研討」,桃園縣,中央警察大學。
36. 林振煌(2005),「我國隱私權與新聞自由衝突之實證法分析」,2008年11月3日取自隱私權數位網路報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
37.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閑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吳英明、張其祿(2006),「組織變革:論述與實踐」,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39. 吳英明,張其祿(2005),「全球化下的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40. 周國忠(2002),「消費者用餐需求與餐\\館選擇之研究」,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學刊,20期pp119-140。
42. 林順家(2005),「環境設計理論在竊盜犯罪預防之應用以台北市基隆河二期國宅為例」,台北市,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43. 吳統雄(1984),「電話調查:理論方法,初版」,台北,連秋出版有限公司。
44.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45. 吳濟華、何柏正(2008),「組織效率與生產力評」,台北:前程文化事業公司。
46. 艾鵬(2005),「監視錄影系統在犯罪防制效果之研究---以警察人員、鄰里長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施建彬,路洛(1997),「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Daniel K.Benjamin,Douglass C.North著,徐仁輝、彭渰雯譯(2005),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0. 唐浩明(2002),「曾國蕃」,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1. 高雄市議會(民95年),「高雄市警政治安的缺口---治安專案報告」,2008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kcc.gov.tw。
52. 高凱聲(2007),「電腦網路犯罪的防制」,2008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myhome.net.tw。
53. 曼威.柯司特Manuel Casteiis(1996),「認同的力量---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第二卷」,夏鑄久等譯(2002),台灣:唐山出版社。
54. 曼威.柯司特Manuel Casteiis(1996),「千禧年的終結---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第三卷」,夏鑄久等譯,台灣:唐山出版社。
55. 陳文哲(2005),「天網恢恢-監視器的功用」,2008年11月3日取自刑事雙月刊第七期http://www.cib.gov.tw。
56. 張世賢,陳恆鈞(2001),「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57. 張平吾等(2000),「犯罪學與刑事政策」,桃園:警察百科全書(四)。
58.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與社會科學,8卷1期,pp.115-137。
59. 陳怡如(不詳),「當前我國憲法之基本人權問題探討」,2008年11月3日引自 http://jyfd0916.googlepages.com。
60. 陳佐瑲、林淑英、張慧英(2005),「以空間分析方法探討都市中心潛在犯罪場所」,台北市,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61. 張芳全(2007),「論文勍是要這樣寫」,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6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8),「民進黨八年施政總檢討座談會」,2008年11月9日恥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63. Cynthia Crossen著,張美惠譯(1996),「真實的謊言---揭開民調與統計的黑盒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4. 陸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65. 陸洛(1997),「文化與幸福感:一項中英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66. 黃郁婷(1995),「親子溝通、因應方式與老年人幸福感之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張國松(2007),「空中派出所時間–監視器畫面佐證還原犯罪現場原貌」,2008年11月3日取自警廣通訊339期http://www.prs.gov.tw。
68. 黃英春(1997),「老人的社會關係模式與社會適應:男女樣本的比較」,私立東悔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9. 黃富源、范國勇和張平吾,(2002),犯罪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70. 黃智慧(1991),「般若菩提心」,台北:耀文圖書。
71. 黃資惠(2001),「國小兒童幸福感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2. 陳慧珍(2003),「治安與隱私的平衡---探討台中市公共空間中錄影監視系統之設置」,台中市,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論文。
73. 黃錦鈜(1988),「新譯孟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黃英春(1997),「老人的社會關係模式與社會適應:男女樣本的比較」,私立東悔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4.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75. 雅虎部落格(2007/7/27),「警勤區警員如何與里長博感情-成功經營社區治安」(98/11/28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
76. Annalee Saxenian/著,彭蕙仙、常雲鳳/譯(不詳),「區域優勢矽谷與一二八公路的文化與競爭」,台北:天下文化。
77. 莊于瑩(2003),保險與生命實踐∼以南方澳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8. 楊士隆(1997),竊盜犯罪---竊盜犯罪與犯罪預防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9. 楊怡寧(2007),「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探索休閒多樣性的影響」,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0. 楊國區(1980),「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台北:中華心理學刊。
81. 楊雅筠(2002),「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2. 楊澤波(1997),「孟子幸福觀與後女去欲主義的產生(上)」,孔孟月刊,32期:p2-p10。
83. 楊澤波(1997),「孟子幸福觀與後女去欲主義的產生(下)」,孔孟月刊,33期:p9-p24。
84. Alan R. Matchett 原著,詹志文譯(2004), CCTV系統規劃及技術應用大全,台北,紐奧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5. 維基百科,2008年11月9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86. 維基百科,(流明、照度)2008年11 月13日取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87.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88. 網路社會學通訊61(2007)(2009.2.17取自http://nhu.edu.tw)。
89. 鄭政宗,林育丞(2007),「鄉村社區居民幸福感之研究---以東勢鎮為例」,(農民組織學刊第9期p41-p73。
90. 潘昱萱(2000),「理性選擇對竊盜行為解釋力之考驗」,桃園: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91. David S.Moore原著,鄭厚譯(2005),「統計,讓數字說話」,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2.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3. 聯合國(1948),「世界人權宣言」,2008年11月9日取自http://wildmic.npust.edu.tw。
94. 聯合報(2003/12/18),「處處監視器 英國堪稱老大哥之最」,2008年11月14日取自http://intermargins.net。
95. 簡晉龍(2002),「自我建構與主觀幸福感:自尊與相融和諧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6. 簡榮宗(2006),「隱私權的歷史」,司改雜誌第062期,12008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jrf.org.tw。
97. 蔡德輝、楊士隆(2001),「犯罪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98. 蔡德輝、楊士隆(2001),「犯罪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99. 顏秀芳(2007),「兒童樂觀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薛文惠(2008),「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老人休閒參、休閒滿意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101. 羅凱南(2000),「社會支持、人格特質、個人屬性對老年人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
1. Argyle, Martin,& Crossland(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dge.
2. Argyle, M.,& Lu L.(1990),The happiness of extraver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1,pp.1011-1017.
3. Armstrong, T.(1994).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4. Barschak,E(1951),A study of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in th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of girls in different culture. Journal of Psychoiogy,32,p173-p175.
5. Bammel, & Bammel, G.(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ur(2nd ed.). USA, William C. Brown Publishers.
6. Clarke,R.V.dnd R Homel(1997),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Techniques by,In S.P.Lab(ed):Crime Prevention at crossrads.Anderson.
7. Diener,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95(3),p542-p575.
8. Doyal, L. and I. Gough(1991),”A Theory of Human Need”,Hampshire:Macmillan。
9. Headey, B., Holmstrom, E. & Wearing, A.J. (1984). Well-being and ill-being: Different dimension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4, 115-139.
10. Mark H.Moore(1995),「Creating Public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11. Newman,O.(1972),Defensible Space: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New YORK:Macblishing Company;Juffer,C.R.(1997)Crime 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Beverly Hills,CA:Sage( Edition).
12. Russell,R.V.(1996),Pastimes: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leiure.Dubuque,IA:Benchmark and Brown.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