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0111-1110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0111-111057
論文名稱
Title
海岸地形變遷之探討-以福隆海岸為例
Study on the change of coastal topography-A case study of Fu-Long coas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3-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7-20
關鍵字
Keywords
雙溪、海岸變遷、漂砂、福隆
Typhoon, Spit, Shuang-si River, Fu-Long Resort are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8 次,被下載 219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193 times.
中文摘要
福隆蔚藍海岸位在貢寮鄉三貂灣的雙溪河口,是一座天然灣澳式的淺灘浴場,河口堆積成內河與外海兩種不同景緻,內河河面寬廣,水流平穩,海浪平靜,可從事風帆、獨木舟等海上活動;外海則沙灘綿延,風浪強勁,適宜海泳、衝浪及海灘活動,內河與外海間有長橋銜接,如長虹橫跨,別具特色。
雙溪河口為本島最負盛名之福隆海水浴場所在,主要休閒遊憩場所為該河口海域之優美海灘,惟近年發現河口主深槽流路改變並導致河口砂洲流失,其改變機制眾說紛紜;基於此,本研究主要探討此一河口沙洲與附近海岸地形變遷因素分析,分別考慮自然及人為營力影響下所引致之狀況,並提出穩定對策之探討。
海岸漂砂的供給失調,是造成海岸線侵蝕後退、海岸土地資源損失之主因,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及人為因素兩方面。海岸地形變遷原因之自然因素如斜向波浪的持續侵蝕作用、颱風侵襲、地形阻隔漂砂平衡、以及海水面上升等等。人為因素則包括海岸結構開發與興建、河川水文開發與整治等等,複雜多端。
整合以上因素,造成海岸地形變遷者概因波浪長期襲擊海岸、河川輸沙減少、海岸結構物之影響、地盤下陷、地形阻隔、海水面上升及波浪與潮流作用等。
綜觀此段海岸變遷,主要原因有:(1)沿岸漂沙沙源減少(2)特殊地形變遷(3)人工結構物影響(4)人為不當使用破壞海岸平衡(5)海域湧浪直衝等因素所造成。
然而近年來因福隆附近海域地形變遷有較特殊之現象,本研究亦將蒐集相關資料及該區現場結果、模擬結果加以探討,亦可提供作為福隆附近海灘育工作規劃之酌。
Abstract
The reasons to cause the variation of the Fu-Long resort are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The resort area is the spit extended from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Shung-si River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 part of
Taiwan.
Historical coastlines and the bathymetry surveyed in the last 15 years have been used to interpret the cause of the coastline vari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wave and flow field is performed to assist the interpret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pit may be eroded during typhoon season by the flood from Shung-si River and recovered in the next year if the typhoon occurred in monsoon season in which the eroded sediment carried by northward monsoon waves will be merged to the coastline by the following southward northeast season waves. On the contrary, if the typhoon occurred during northeast wind season, the accompanying southward will carry the eroded sediment further south and the spit may not recover in the next year.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source of the sediment from the river has been decreased in the last decade and the coastline retreated in responding the source decrease. Man-made fishery port close to the spit also deposited some sediment and may cause the variation of the coastli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致謝 I
中文摘要 摘1
英文摘要 摘2
目錄 Ⅱ
表目錄 Ⅲ
圖目錄 Ⅳ
附錄目錄 Ⅵ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及目的 2
1-3 文獻回顧 4
1-4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環境背景資料蒐集與分析 7
2-1 氣象資料 7
2-2 海象資料 13
2-3 河川水文 21
2-4 海域漂砂 24
第三章 福隆海域地形變遷成因探討 27
3-1 自然造成的地形變遷 30
3-2 人為造成的地形變遷 35
3-3 海岸線侵淤變化探討 52
3-4 數值模式分析探討 58
第四章 海岸防護變遷案例與防護工法探討 71
4-1 日本海岸保全工法 71
4-2 美國海岸防護工法 76
4-3 歐美近代海岸防護工法 83
4-4 天然安定海岸與防護工法探討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8
5-1 結論 98
5-2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附錄 105

表目錄
表2-1 鹽寮氣象站月平均風速及風向 9
表2-2 雙溪觀測站各月份雨量資料 10
表2-3 全國個測站個月份雨量資料及統計表 12
表2-4 鼻頭角海域各月平均示性波高及週期 14
表2-5 鼻頭角海域季風波浪統計表 14
表2-6 龍洞海域各年度波高及週期 15
表2-7 龍門海域季風波浪統計表 17
表2-8 龍門海域颱風波浪統計表 17
表2-9 鹽寮海域潮位統計表 18
表2-10 梗枋海域潮位統計表 18
表2-11 龍門海域潮流統計表 20
表2-12 鹽寮海域浮標調查資料表 20
表3-1 模式計算之波浪輸入條件 59
表4-1 美國各州因應平均海水面上升的策略 78

圖目錄
圖1-1 研究區域相關位置圖 3
圖2-1 中央氣象局雙溪測站位置圖 7
圖2-2 風力與風向測站位置圖 8
圖2-3 海象觀測站位置圖 13
圖2-4 颱風侵襲台灣路徑分類圖 16
圖2-5 鹽寮福隆地區各水系相關位置圖 21
圖2-6 雙溪流域河川護岸及攔砂壩相關位置標示圖 22
圖2-7 澳底福隆海域漂砂採集砂樣監測位置圖 25
圖2-8 澳底福隆海域漂砂採樣站中值粒徑資料等值線曲線圖 26
圖3-1 福隆附近海域地理位置圖 29
圖3-2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5年4-6月~86年4-6月)30
圖3-3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6年4-6月~86年7-9月) 31
圖3-4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6年7-9月~86年10-12月) 32
圖3-5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7年4-6月~87年10-12月) 33
圖3-6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7年10-12月~88年4-6月) 34
圖3-7 民國76年福隆漁港空照圖 35
圖3-8 民國91年福隆漁港空照圖 35
圖3-9 核能四廠重件碼頭防波堤興建歷程 37
圖3-10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8年4-6月~88年10-12月) 38
圖3-11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8年10-12月~89年4-6月) 39
圖3-12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89年4-6月~90年1-3月) 40
圖3-13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0年1-3月~90年10-12月) 41
圖3-14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0年10-12月~91年1-3月) 42
圖3-15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1年1-3月~91年10-12月) 43
圖3-16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1年10-12月~92年4-6月) 44
圖3-17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2年4-6月~92年10-12月) 45
圖3-18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2年10-12月~93年4-6月) 46
圖3-19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3年4-6月~93年10-12月) 47
圖3-20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3年10-12月~94年4-6月) 48
圖3-21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4年4-6月~94年10-12月) 49
圖3-22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4年10-12月~95年4-6月) 50
圖3-23 福隆海域地形侵淤變化圖 (95年4-6月~95年10-12月) 51
圖3-24 鹽寮濱海公園歷年海岸線比較圖 (85年夏季至92年夏季) 53
圖3-25 鹽寮濱海公園歷年海岸線比較圖 (88年夏季至96年春季) 54
圖3-26 雙溪河口沙嘴變遷示意圖(A) 55
圖3-27 雙溪河口沙嘴變遷示意圖(B) 56
圖3-28 雙溪河口沙嘴變遷示意圖(C) 57
圖3-29 夏季波浪波高計算結果 (H=1.0M, T=5.8SEC, ENE) 63
圖3-30 夏季波浪流場計算結果 (H=1.0M, T=5.8SEC, ENE) 63
圖3-31 冬季波浪波高計算結果 (H=2.0M, T=7.2SEC, NE) 64
圖3-32 冬季波浪流場計算結果 (H=2.0M, T=7.2SEC, NE) 64
圖3-33 颱風波浪A波高計算結果(H=3.3M, T=10.0SEC, E) 65
圖3-34 颱風波浪A流場計算結果(H=3.3M, T=10.0SEC, E) 65
圖3-35 颱風波浪B波高計算結果(H=5.4M, T=13.0SEC, NE) 66
圖3-36 颱風波浪B流場計算結果(H=5.4M, T=13.0SEC, NE) 66
圖3-37 颱風波浪B地形變化計算結果(H=5.4M, T=13.0SEC, NE) 67
圖3-38 颱風波浪C流場計算結果(H=7.6M, T=14.0SEC, NNE) 67
圖3-39夏季波浪地形變化計算結果(H=1.0M, T=5.8SEC, ENE) 68
圖3-40冬季波浪地形變化計算結果 (H=2.0M, T=7.2SEC, NE) 69
圖3-41颱風波浪A地形變化計算結果 (H=3.3M, T=10.0SEC, E) 69
圖3-42颱風波浪B地形變化計算結果(H=5.4M, T=13.0SEC, NE) 70
圖3-43颱風波浪C地形變化計算結果(H=7.6M, T=14.0SEC,NNE) 70
圖4-1 日本海岸保護工法由「線的保護」轉型為以潛堤配合人工養灘及緩坡海堤的「面的保護」 72
圖4-2 日本建設省在鹿島灘大野海岸的「岬頭控制」工法,使用突堤式的半圓船錨頭。 74
圖4-3 日本本州和歌山縣白浜的人工灣岸與其T型突堤式岬頭 74
圖4-4 日本四國香川縣土田港海岸改善計畫前、後比較 75
圖4-5 西班牙LAS VISTAS 海濱的重建 84
圖4-6 西班牙RIBES ROTGES海濱的重建 85
圖4-7 西班牙ALMAZORA海濱的重建 86
圖4-8 西班牙RIHUETE海濱的重建 87
圖4-9 西班牙CASTELL DE FERRO海濱的重建 88
圖4-10 西班牙LOS URRUTIAS海濱的重建 89
圖4-11 西班牙GUIMAR海濱的重建區 90
圖4-12 西班牙PEDREGALEJO海濱的重建 91
圖4-13 西班牙EL PALO海濱的重建 92
圖4-14 西班牙CALA MILLOR海濱臨海廣場步道的重建 93
附錄目錄
附錄圖1 85年賀伯颱風路徑圖 105
附錄圖2 85年薩恩颱風路徑圖 106
附錄圖3 86年溫妮颱風路徑圖 107
附錄圖4 86年安珀颱風路徑圖 108
附錄圖5 91年雷馬遜颱風路徑圖 109
附錄圖6 91年辛樂克颱風路徑圖 110
附錄圖7 93年蘭寧颱風路徑圖 111
附錄圖8 93年艾莉颱風路徑圖 112
附錄圖9 94年海棠颱風路徑圖 113
附錄圖10 94年泰利颱風路徑圖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王松濱,(1984);內政部營建署編印,海岸與海岸資源管理指導原則(1988)。
2. 黃煌煇、溫清光、林素貞、蔡瓊林、劉景毅、李皇章、傅新義,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四廠附近海域之水文及其物理性質與核四廠五十公里內地表水之水質編輯研究報告,研究試驗報告第八十號,台南水工試驗所,1985。
3. 澤本正樹、首藤伸夫、谷口哲也(1987)阿武隈川河口沙洲的變形過程,土木學會論文集,日本仙台:東北大學工學研究科,387(II-8):179-188。
4. 簡仲璟,「台灣四周海氣象調查研究 (八)-台灣四周波浪特性」,台灣省交通處港灣技術研究所報告,82研(四),第3-1~3-9頁 (1993)。
5. 湯麟武(1994)港灣及海域工程,台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6. 李忠潘,薛憲文,「近岸沙洲模擬地形繪製誤差之研究」,跨世紀海岸工程規劃設計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95)。
7. 石再添,張瑞津、林雪美(1996)台灣北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地理研究報告,26:57-115。
8. 長林久夫、山崎雅洋、木村喜代治、.茂樹、平山健一(1998)東北地方中小河川河口變動特性,日本河口,平成7-9年度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A)(1)研究成果報告書,日本仙台:東北大學工學研究科,64-75。
9. 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1998)。「核四進出水口結構對漂砂影響之研究」,台灣電力公司委託。
10. 郭金棟等 (1999),「海岸地區永續發展之研究」,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委託研究報告。
11.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海岸水文氣象年報 (88年)」(2000)。
12. 郭一羽等(2001)海岸工程學
13. 台灣地區既有海堤功能檢討(2001)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4. 經濟部水利處。(2001a)。「台灣地區既有海堤功能檢討」報告。民國九十年六月,共173頁。
15. 經濟部水利處。(2001b)。「海岸防護策略研討會」實錄。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共75頁。
16. 郭金棟(2001)。「台灣海岸防護現況」。經濟部水利處【海防護策略研討會】-引言輯,第1-1頁1-20頁。
17. 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海岸防護對策研究」(2002),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辦理。
18.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學系,「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歷年海岸地形調查成果報告」,台灣電力公司 (2003)。
19. 台灣電力公司:『鹽寮福隆沙灘變遷因應措施評估報告』,中興工程顧問(2003)。
20. 薛憲文、李忠潘、陳陽益、王兆璋、李賢華、劉黃宗隆,澳底福隆地區海岸地形變遷,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東北角海域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論文集,pp. 59-75,2003
21. 許榮中,台灣東北角海岸防護策略芻議,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東北角海域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論文集,pp. 81-89,2003。
22. 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美商傑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3)。
23. 黃國書、陳信宏、黃煌煇,龍門計畫循環冷卻水出水道工程設計增訂排水頭水工模型試驗--四噴口排水頭受力與保護工安定試驗,研究試驗報告第二八一號,台南水工試驗所,2002。
24. 許泰文、周東瑾(2003)東北角海域海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第25 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輯。
25. 許泰文、董東璟,東北角海域海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東北角海域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論文集,pp. 25-31,2003。
26. 劉景毅、黃煌煇、許榮庭、馮秋霞、洪逸銘,核四進出水口結構對漂砂影響之研究,研究試驗報告第二二O號,台南水工試驗所,1998。
27. 陳梅岡、蔡財興、蘇萬福、蕭松山,雙溪河河口地形變遷之研究,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東北角海域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論文集,pp. 49-58,2003。
28. 楊文衡、李昭平 (2004)。「鹽寮福隆海岸地形變遷數值模擬研究」,第26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第707~715頁。
29. 蘇萬福 (2004) 「雙溪河河口地形變遷之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第6-26頁。
30. 許榮中(2004) 「鹽寮福隆海岸地貌變遷過程及保育方案研究評估」, 第3-22頁,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委託。
31. 台灣地區既有海堤功能檢討(2001)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32. 楊文衡、王鑫、林意楨、林銘崇、邱文彥、高家俊、許泰文、張金機、楊肇岳、蔡清標、簡仲和,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東北角海域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論文集,pp. 77-79,2003。
33. 楊文衡、許泰文,核能四廠鹽寮海岸漂砂數值模擬計畫,國立台灣海洋大學,2004。
34.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鹽寮福隆沙灘變遷因應措施評估報告 (附錄三-四)」,台灣電力公司 (2003)。
35.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學系,「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歷年海岸地形調查成果報告」,台灣電力公司 (2003)。
36. 蕭松山、蔡政翰、方惠民(2005) 「鹽寮海岸短期性養灘監督工作」,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第42-50頁。
37. 鹽寮福隆海灘變遷因應措施評估設計海洋物理現場調查,中興工程顧問公司,2005。
38. 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龍洞遊艇港九十年度海域安全資訊建置管理作業」,第一冊 (2001)。
39.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近海防災科技研究中心 (2004~2007) 「鹽寮海岸短期性養灘之監督工作」,台灣電力公司。
40. 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工作(91-93年度) ,台灣電力公司。
41. 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工作(93-95年度) ,台灣電力公司。
42. 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計畫(95-97年度) ,台灣電力公司。
43. 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計畫(97-99年度) ,台灣電力公司。
44. MOPU. (1988). Coastal Actions. Department of Port and Coasts (MOPU), Spain. 143pp.
45. Hsu, J.R.C., Silvester, R. and Xia, Y.M. (1989). Generalities on static equilibrium bays. Coastal Eng., 12: 353-369.
46. Fleming, C.A.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engineering. In M.G. Barrett (ed.), Coastal Zon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omas Telford, London, 5-20.
47. Cooper, J. A. G. (1994) Sedimentary process in the river-dominated Mvoti estuary, Geomorphology, 9:271-300.
48. National budgets for coastal preservation works in Japan from 1950 to 1969 and 1970 to 1996. (Data source: MOC 1997)
49. Katoh, K. and Tanagishima, S.: "Field experiment on the gravity drainage system on beach stabilization," Proc. 25th Intl. Conf. Coastal Eng., ASCE, Vol. 3, 2654-2665, (1996).
50. Silvester, R. and Hsu, J.R.C.: Coastal Stabilization: Innovative concepts.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Inc. 578p (1993) (also Coastal Stabilization, World Scientific Publ. Co., Singapore, 578p, 1997)
51. Wooddroffe, C. D.(2002) Coasts: Form, Process and Evolution, London: Cambridge Press,123-125,442-46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