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0114-1652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0114-165229
論文名稱
Title
一個中國架構下中共對台政策
China's Taiwan Policy under the “one China framework”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2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20
關鍵字
Keywords
一個中國、中共對台政策、一個中國原則
One-China policy, Cross strait relations, China’s Taiwan polic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針對「一個中國」焦點,分析在民進黨執政後期2004-2008中共對臺灣政策,探討的重點如下:
(一)「一個中國」的歷史背景、起源、內容、演變。特別是政策執行上,北京方面一直貫徹「國際一中」、「政治一中」、「經濟一中」、「民族一中」。
(二)外國對於「一個中國」認識以及看法,包括美國、日本。
(三)兩岸政策的演變過程。
(四)中共對臺的政策內容、演變。
(五)找出現階段影響中共對臺政策的內、外環境因素。
中共對台政策影響因素有三個,國際因素,臺灣因素及大陸因素。中共對台政策機制方面的因素,決策者的因素和決策單位的因素很重要。考慮這樣的因素以後,中共產出對台政策,則法律層次「反分裂國家法」,一個中國原則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中共試圖用「國際一中」、「政治一中」、「經濟一中」、「民族一中」實現其目的。(一)輸入項方面:國際因素特別是由於國際體系結構包括美國與日本因素、大陸因素以及臺灣因素。(二)中共對台政策機制方面: 決策者中共對台政策決策單位。(三)政策產出方面: 在「反分裂國家法(連、宋兩報)」框架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四)政策執行:軟硬兩手策略,胡錦濤時期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臺灣不能脫離北京所設定的「國際一中、政治一中、經濟一中、民族一中」。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One China”, analysis China's Taiwan policy during the ruling of DPP party during 2004 – 2008. The discussion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1)One-China’s historical background, origin, content, evolution. Especiall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Beijing has consistently stressed on “International One -China”, “Political One -China”, “Economic One -China”, and “National One-China ” 2) One-China’s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to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3)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 policy. Policy cont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Finally, 5)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CCP 's policy on Taiwan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present stage .
The effect of CCP to Taiwan policy has many factors, i. e. , international factors and Taiwan,China factors. Policy makers and decision-making un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tudies. After considering such factors, the CCP’s policies to Taiwan in the legal level are “Anti-Secession Law” and “Peaceful Unification and One-China Two Systems” under the One-China principle. With this end of view, the CCP made an attempt at “ International One-China", “Political One-China ", “Economic One-China ", and “National One-China ”. In contrast, Democratic Progress Party’s policy contradicted the CCP’s claims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The DPP would like to have had a “ One-China, One-Taiwan” dire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U.S. of the cross-strait policy is based on ”three Communique and Taiwan relation Act”. U.S. officially supports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but the U.S. and Taiwan have maintained close relationship as in the Taiwan relation Act. Therefore, during the second term of the DPP, the CCP would like to expand mutual intersec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In the One-China principle, the CCP stressed on “International One-China”, “Political One-China”, “Economic One-China”, and “National One-China”. In the contrast, the DPP has tried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i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space. Taiwan had tried to attempt to join United Nations under a name of Taiwan of itself. To oppose strongly the “Political One-China”, Taiwan emphasized“92-spirit", “siyaoyimeiyou”, and “normal country resolution ”. To against the “Economical One-China ”, Taiwan has tried to go through the WTO in order to connect to the world. To contradict the “National One-China”, Taiwan has pushed ahead with de-Siniciz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兩岸交流的回顧--------------------------14
第二節:研究目的------------------------------------------21
第三節:檢討兩岸關係的諸理論------------------------------28
第四節:研究理論------------------------------------------37
第五節: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42
第六節: 第六節本論文的研究架構----------------------------46
第二章 兩岸之間的歧見的原因與回顧中共對台政策-----------48
第一節: 兩岸的分歧源由 -----------------------------------48
第二節:1987年以後的兩岸歧見------------------------------57
第三節:「台獨」的精神的根源以及產生背景------------------60
第四節: 兩岸分歧的紅、藍、綠的立場 -----------------------76
第三章中共對台政策的環境因素---------------------------92
第一節:兩岸關係的特殊性----------------------------------92
第二節: 國際體系(外部環境)--------------------------------97
第三節:美國因素(三報一法)-----------------------------108
第四節:中共因素-----------------------------------------120
第五節:臺灣因素-----------------------------------------135
第四章 中共對台政策決策機制---------------------------143
第一節對台組織的結構-------------------------------------145
第二節中共對台組織的功能與運作---------------------------150
第三節中共對台工作的專責執行機構------------------------155
第四節中共對台工作的協調機構----------------------------174
第五節 中共對台工作的研究體系---------------------------191
第六節中共對台工作的主要宣傳系統------------------------203
第五章 「一個中國」---------------------------------213
第一節 複雜的「中國」一詞---------------------------213
第二節「一個中國」論的形成------------------------------223
第三節「一個中國」原則的基本內涵------------------------231
第四節 「一個中國」的調整-------------------------------238
第六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2004-2008):中共對台政策------------247
第一節胡錦濤對台政策:「一法兩公報」--------------------250
第二節「國際一中」--------------------------------------272
第三節「政治一中」--------------------------------------289
第四節「經濟一中」--------------------------------------325
第五節「民族一中」--------------------------------------338
第七章 結論------------------------------------------------367
徵引書目----------------------------------------------------383
表目次
表一: 兩岸關係研究理論一覽表-----------------------------------41
表二: 民進黨台獨政策的轉變-------------------------------------90
表三: 中共16大 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158
表四:中共16大以後及17大以後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比較-----159
表五:中共17大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名單------------------------160
表六:反分裂法以及連胡、宋胡公報比較---------------------------268
表七:中共夥伴關係一欄表---------------------------------------276
表八:施正鋒的「民族與國家的關係」-----------------------------341
表九:不同關係論述所建構的兩岸差異性論述-----------------------353

圖目次
圖一:民進黨第二任時期的整體環境--------------------------------46
圖二:研究架構--------------------------------------------------47
圖三 :名分秩序論概念架構圖-------------------------------------288
圖四:政治結合的光譜-------------------------------------------36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參考書目
一、史料彙編
《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臺北:草根文化,1998年。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1993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行政院大陆委员会,2003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台海兩岸關系說明書》,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 年 。
陳明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政策檔資料》,2005年。
陳第,《東番記》,台北:臺灣文獻叢刊/五六閩海贈言/卷之二,1958年。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辦公室,《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 ,2000年。
連橫,《臺灣通史第一卷》,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1985年。
陳豐祥,《普通高級中學「歷史」》,台北:泰宇出版,2006年。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993年。
《臺灣事務辦公室「反分裂法」及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頁14-5。
顏師古,《漢書註》卷96。

二、專書
王玉玲,《由兩岸關係探討台灣的統獨問題:以博弈理論析之》,臺北:桂冠, 1996年。
王央城主編,《前膽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200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檔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
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臺北:揚智叢刊,1998年。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1999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工作簡報》,2007年1月10日。
李正中,《論兩岸關係與中國之未來》,臺北:正中書局印行,1997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臺灣和兩岸關係》,臺北:生智,2001年。
李登輝,《臺灣的主張》,臺北:源流,1999年 。
沈建中,《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之研究》,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沈建德,《臺灣血統》,台北: 前衛,2003年 。
吳恆宇,《現階段中共對台文武嚇的研究(1995-2001)》,台北:大屯出版社,20012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2006 年 。
邵宗海,《中國和平崛起與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互動》,臺北:韋伯出版社,2009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若林正仗,《蔣經國與李登輝》,臺北:源流出版公社,1998年。
和泉台郎,李毓昭譯,《日美台三國同盟》,台北:晨星出版,1999年 。
林文程,《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2000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施正鋒,《臺灣政治建構》,臺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
姚嘉文,《句話影響臺灣》,台北:史哲圖志,2003年。
徐宗懋,《臺灣人論》,台北:臺灣民眾史,1993年。
徐博東,《大國格局變動中的兩岸關係》,臺北:海峽學術,2008年 。
浦興祖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陳一新,〈李登輝兩國論與民進黨的崛起〉,《北京臺灣論壇》,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社,2006。
陳慶,《中 陳明向,《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
共對台政策之研究》,臺北:吳南,1990年。
郭瑞華編者,《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臺北:法務部調查局,修訂一版,2004年。
國務院台辦新聞局編,《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及問答,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
張曙光、周建明編譯,《中美解凍與臺灣問題:尼克森外交文獻選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費孝通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吉林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黃天中,張吾岳主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 臺北:五南圖書,1993 年。
喜安辛夫,《臺灣抗日秘史》,台北:武陵,1997年。
黃昭堂,侯榮邦譯,《台灣新生國家理論:脫出繼承國家理論、分裂國家理論來促成新生國家的誕生》,台北:現代文化基金會 ,2003年。
黃昭堂,《臺灣新生國家理論》,臺北:現代文化, 2003年。
黄俊傑,〈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杜維運、黃俊傑編,《思想方法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0年。
黃國昌,《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台北:五南圖書,1992年。
楊開煌 ,《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臺北:海峽學術,2005年。
趙建民主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臺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臺北:三民,再版印刷,2000年。
潘華昇,《後冷戰時期中國戰略夥伴外交關係之研究》,臺灣: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5 年。
羅致政、宋允文,《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臺北:台灣智庫,2007年。
蘇起,鄭安國主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事實》,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2002年。
三、期刊論文
王飛令,〈海峽兩岸的民族主義及其前景〉, 《台北:戰略與管理 》,第四期,2000年,頁93-104。
王高成,〈『廢統論』風波與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中國評論》,總第100期,2006年4月號 ,http://hk.crntt.com/doc/1002/4/4/3/100244320.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0244320&mdate=0911123624。
王高成,〈廢統論」風波與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中國評論》,總第100期,2006年4月號 ,http://hk.crntt.com/doc/1002/4/4/3/100244320.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0244320&mdate=0911123624。
〈中國開啟對台水果大門另有政治企圖?〉,《新臺灣2004》,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20333。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紀念中國共產黨28周年時毛澤東講話,1949年6月20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66618/4488978.html。
朱真一,〈台灣族群的血緣〉,EAST ASIA International Forum,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Edwardward 2000年,http://www.siue.edu/EASTASIA, http://cult.nc.hcc.edu.tw/but23.htm。
朱真一,〈從葡萄糖六燐酸去氫酵素看臺灣族群的血緣〉,《台灣醫界雜誌》 ,1999 年, 頁 252-256。
汪世錦,〈重慶模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北京:馬克思主義研究》,第7期,2001年,http://big5.home.news.cn/gate/big5/xinhuashe2007.home.news.cn/blog/a/0101000029400BA3B428F59F.html。
杜永吉,徐長安,〈天下觀與中國文化的歷史建構〉,《河北學刊》,第22卷第6期,2002年,頁140-144。
李明俊,〈臺灣外交困境的原因與聯合國2758決議的內涵〉, 《共和國雜誌》 ,第51期,2006年09月,http://www.wufi.org.tw/wufisource/republic51/。
李中邦,〈從日本戰略來看日媒為何“助謝打馬”〉,《海峽評論》,207期,2008年3月號, http://www.haixiainfo.com.tw/207-7123.html。
辛旗,〈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及臺灣問題〉,《北京:战略与管理》,第4期,1996年, http://blog.boxun.com/sixiang/taiwan.htm 。
李慶平,〈解析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障礙:「一個中國」問題〉,《海峽評論》140期,2002年8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140-2734.html。
吳曉林,〈小組政治”研究:內涵、功能與研究展望〉,《求是》,2008年3月, 頁64-69。
李鴻典,〈扁下馬上中國熱台語主流恢復隱性〉,《台灣:新臺灣》,第635期,2008年5月22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9744。
林文程,〈美台關係的誤區與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七卷第三期,2010年9月,頁187-202。
林文程,林正義,〈美國與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衝突與合作〉,未發刊原稿。
林文程,〈美、中國際政治領域的機遇與挑戰(一)〉,台北:新世記知庫論壇,第53期,頁 27-39。
林文程、林正義,〈臺灣修憲與台美中三角關係〉,《臺灣民主季刊》(台北),第3卷第4期,2006 年 ,頁125-164。
林正義、林文程,〈台灣為何與如何參與國際組織〉,《國際事務季刊》,第3期,2002年1月,頁81-105。
林文程,〈從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看北京對台政策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創刊號,2005年1月,頁22-25。
林江義,〈臺灣原住民族官方認定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平埔族》,施正鋒、劉益昌、潘朝成編,臺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 頁165-190。
周恩來,〈關于我國外交政策和解放台灣問題〉,《北京: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篇第八冊》,1956年6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62/4493079.html。
〈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關於目前國際情勢、我國外交政策和解放臺灣問題的發言〉,《湖南:湖南政報》, 10期,1956年 ,http://xuewen.cnki.net/CJFD-SXBA195613000.html。
周婉窈,〈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年4 ,頁22-45。
林媽利,〈從DNA的研究看臺灣原住民的來源〉,《語言與語言學》,2001 年 , 頁241-246。
施正鋒 ,〈台灣人的認同〉,《台灣獨立建國兩盟網》,http://www.wufi.org.tw/台灣人的國家認同/。
施正鋒,〈台灣民主化的挑戰-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收錄于《從歐洲反思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頁225-87。
若林正丈,〈「中華民國臺灣化」與「七二年體制」以臺灣民族主義的抬頭為焦點〉,收錄于《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交流雜誌社編》,台灣:岸開放交流2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2007年 。
侯榮邦,〈典型的封建、反動、權謀的中國人政客的本質與真面目〉,《共和國雜志》,第22期,2001年,11月號,http://www.wufi.org.tw/。
洪健昭,〈九二共識、九二諒解、九二精神〉,國安(評)092-140號,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九。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折〉,《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頁89-91。
修春萍、劉佳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現狀與國際多邊領域的反分裂鬥爭〉,《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its.cn/ztk/news_0014.html。
徐博東,「中共對台方針政策發展脈絡」,《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10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0824256。
徐博東,〈陳水扁何去何從人們正拭目以待〉,《海峽評論》,112期,2000年4月號, http://www.haixiainfo.com.tw/112-3529.html。
陳一新,〈李登輝兩國論與民進黨的崛起〉,《北京臺灣論壇》,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社,2006年, 頁211-231。
許世銓,〈衝突還是和平?〉,《臺灣研究 》,1期,2008 年,頁1-6。
許巧靜,〈臺灣政治轉型與國家定位之演變〉, 《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十四卷第一期,2006 年 , 頁 65-95頁。
張亞中,〈連簽ECFA都反對台灣要好好想想〉,《中國評論》,2009年3月5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張亞中,〈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中國評論》,2008年10月7日,http://hk.crntt.com/doc/1007/6/6/2/100766286.html?coluid=33&kindid=4372&docid=100766286&mdate=0217093820。
陳芳富,〈求同存異,以和為貴:228事件60周年的反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期,2007年,http://www.21cnlunwen.com/issuep_10996-107141.html。
郭奕伶,〈一個台灣‧兩個世界〉,《e商業週刊》,第800期,2003年3月 ,頁 96-105。
童振源,〈『一個中國』原則的戰略性思考〉,《遠景季刊》,第2卷第1期,2001年1月 ,頁127-140。

陳順勝,〈臺灣與西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之健康關係〉,《臺灣原住民健康問題與展望論文集》,1996年,頁265-301。
張登及,<國內兩岸關係理論研究取向發展試析>,《台北:共黨問題研究》,卷27,期3,2002 年 ,頁 7-16。
陳錫蕃,〈中華民國與台灣〉,國安(評)093-105號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廿九日。
陳躍雪,〈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大後大陸對臺灣經政策調整分析〉,《台灣東北亞研究季刊》 ,2008年, 頁163-202。
喬兆紅,〈朝鮮戰爭與中國的臺灣問題〉,《當代中國研究》,第12卷第5期, 2005年, http://www.chinastudies.org.cn/c/905.htm。
雲程,《佔領與流亡──台灣主權地位之兩面性》,臺北,2005年, http://www.oceantaiwan.com/society/20050805.htm。
黃嘉樹,〈兩岸和平問題研究〉,《北京:教學與研究》,2007年七月號, 23-28 頁。
黃嘉樹,〈中國新領導核心對台政策的調整與新意〉,《中國評論》,2005年5月號,http://bj.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33&kindid=543&docid=100114873&mdate=0911123624。
黃嘉樹,<一個中國的內涵與兩岸關係〉,《臺灣研究》, 4期12月號,2002年 ,http://bj.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48022&secid=49161。
黃爾璇,〈未來台灣政局的分析〉,《台灣e廣場》,2008年7月8日,http://www.taiwannation.org.tw/dbsql/showmsgb.php?id=1491。
楊開煌,〈對六個「胡四點」之分析〉,《海峽評論》186期,2006年6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186-1047.html。
楊開煌,〈當前中共對台政策〉,http://www.peaceforum.org.tw/filectrl/CSR0107004.htm。
趙永春,〈關於中國歷史上的疆域問題的幾點認識〉,《中國邊疆實地研究》,第12卷第3期,2002年,頁1-10。
〈臺灣漢人的“漢皮蕃骨”〉,《臺灣原住民月刊》,2007年,http://redmedia034.so-buy.com/front/bin/home.phtml。
〈臺灣問題與中日關係〉,《中國評論》,2002年5月號,http://hk.crntt.com/doc/1000/5/2/8/100052823.html?coluid=33&kindid=541&docid=100052823&mdate=0911123624。
〈論主權共享與特殊關係〉,《香港:中國評論月刊》,總第146期,2010年2月號, http://hk.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48615&secid=49206。
蔡宏明,〈中共十七大經濟政策走向與影響〉,《兩岸經貿月刊》,2007年11號, http://mag.chinayes.com/MagazineBase/M14/742/20080626115245369.shtml。
熊玠,〈蛻變中的中美關係〉,《中國評論》,2006年4月號,http://hk.crntt.com/doc/1001/2/4/2/100124278.html?coluid=33&kindid=544&docid=100124278&mdate=0911123624。
劉國深,〈論"台獨運動"的階段性及其變化〉,《台灣研究集刊》,2000年第4期,頁1-15。
劉墨,〈三談兩岸政治對話一寫在辜振甫先生訪問大陸之後〉,《兩岸關係》,總第17期,1998年11月,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839&ctNode=5611&mp=1#004。
鄭欽仁,〈國家定位與十五年來的台中交涉 -「一中原則」、「一中各表」和「九二共識」〉,《台湾安保通讯》,第9期,2009年2月, http://www.wufi.org.tw/wufisource/tjsf09/。
〈「憲法一中」與「本土化」〉,《海峽評論》,221期,2009年5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21.html。
譚中,〈評美國霸權衰落與台灣前途〉,《海峽評論》,220期,2009年4月號, http://www.haixiainfo.com.tw/220-7559.html。
蘇起,〈“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意義與貢獻〉,《海峽評論》, 143期11號,2002年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B-091-023.htm。
蘇起,〈美國與中華民國:如何促進亞洲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研討會,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陸委會主任委員演講。
蘇起,〈兩岸關係的三個特殊性〉,國安(評)090-284號,中華民國90年11月19日。
蘇起,〈建構新世紀的兩岸關係:回顧與前瞻」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指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專題報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0年。
〈讓台灣參加美利堅合眾國〉,《海峽評論》,48期,1994年,12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48-5408.html。


三、英文資料
Blair Dennis C. and John T. Hanley Jr. “ From Wheels to Webs: Reconstructing Asia-Pacific Security Arrangement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 24, No. 1( Winter 2001), pp. 7-17.
Brown, Melissa J., “Is Taiwan Chinese? The impact of culture, power, and migration on changing identiti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66-130.
Brzezinski, Zbigniew Kazimierz,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New York: Basic Books,1997).
Bush Richard,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 D.C.: 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 2005).
Deng Xiaoping,“speech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mmission of the CCP”, 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 (Be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4), Vol.3(1982-1992).
Doyle, Michael W., Ways of War and Peace(NewYork: W.Norton Co. 1997).
Fukuyama Francis,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2). Friedrick Carl, Man and His Government:An Empirical Theory of Politics(Mc Graw Hill, 1993).
Harding Harry, A Fragile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2).
Harding Harry, “ Think Again: China,” Foreign Policy, Vol. 25, No. 2 (March/April 2007), pp.26-32.
Holst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n America and the World(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2).
John F. Copper, Playing with Fire: The Looming War with China over Taiwan (Westport: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6).
Kaplan, Morton A., System and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 Krieger, 1976).
Lampton,David, M.,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 1989~2000 (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Lipset, S. M.,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53, No. 1. (march 1959), pp. 69-105.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NewYork: Alfred A. Knodf. 1960).
Nye, Joseph S., “The New Rome Meets the New Barbarians”, Economist, 3/23/2002, Vol. 362, Issue 8265.
Ross,Robert S., “Taiwan’s Fading Independence Movement”,Foreign affairs , March/April 2006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61516/robert-s-ross/taiwans-fading-independence-movement.
Roy Denny , “U.S.-Taiwan Arms Sales: The Perils of Doing Business with Friends,”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April 2004, http://www.apcss.org/Publications/APSSS/Roy-TawainArms.pdf.

Susan L.Shirk,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Oxford,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Taiwan doucument project,“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Signed at San Francisco, 8 September 1951, Initial entry into force: 28 April 1952,
http://www.taiwandocuments.org/sanfrancisco01.htm.
Truman's Korean War Statement(June 27, 1950).
United Nations Treaty Series 1952 (reg. no. 1832), vol. 136, pp. 145 – 164.
Vioti Paul R. and Kauppi, k V.,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y (New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Wong, Timoth Ka-Ying and Milan Tung-Wen Sun, “Dynamic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0(2000), pp. 339-62.
四、報刊雜志
〈中央對台工作三大新動向〉,《北京:半月談》,2005年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5-01/09/content_2434499_2.htm。
〈王永慶:大陸有可能超越日本〉,《工商時報》,2002年11月6日。
〈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獨制中〉,《海峽評論》,186期 2006年6月號的社論。
〈毛澤東答覆美國記者史諾的話〉,《紅星照中國》,1936年7月1日。
〈“中國”一詞來龍去脈〉,《北京:解放日報》,2009年10月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國家情報網/總參謀部第三部〉,《今日新聞》,2000年12月02日。
〈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兩岸關系的誠意與努力〉,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年7月,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645&CtUnit=3943&BaseDSD=7&mp=1&xq_xCat=1996。
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 ,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0年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7542&rmid=514&sd=2000/05/20&ed=2000/05/21。
〈中華臺北與中國臺北有“異”之後〉,《聯合早報網》,2008年07月28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tw080728a.shtml。
〈中國失業問題與財政政策研究〉,http://www.gov.cn/ztzl/2005-12/30/content_143237.htm。
文磬,〈從藍綠均打經濟牌看“台獨”的不可行性〉 ,《光明網-光明觀察》 ,2007年11月19日,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19/content_699409.htm。
〈加大對台招商力度促進懷台經貿合作〉,《懷集新聞》,2006年6月29日。
〈台“外交部”擬成立“臺灣民主基金會”〉,《中國臺灣網》,http://jczs.sina.com.cn 2002年6月10日。
〈四要一沒有扁宣示台灣要獨立〉,《自由時報社論》,2007年3月5日。
〈台軍方追隨“去中國化”元旦起總機刪大陸地名〉,《中國臺灣網》,2004年12月24日。
〈“台獨”逆流的來龍去脈〉,《北京:解放軍報》,2000年5月29日。
〈台獨活動及組織〉,《北京: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zl/tw/td.html。
〈“台獨”逆流的來龍去脈〉,《北京:解放軍報》,2000年5月29日。
〈“台獨”逆流的來龍去脈〉,《解放軍報》,2000年5月29日。
〈台獨活動概述〉,《人民網》,2007年11月12日,http://tw.people.com.cn/BIG5/83207/83217/6516101.htm。
〈“台獨”逆流的來龍去脈〉,《解放軍報》,2000年5月29日。
〈“台獨”活動概述〉,《人民網》,2007年11月12日,http://tw.people.com.cn/BIG5/83207/83217/6516101.htm。
〈台灣中華民國?藍綠兩黨皆陷路線困〉,《大紀元》,2004年8月21日。
〈台灣前途決議文〉,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9日, 第八屆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制定 ,http://www.dpp.org.tw/upload/history/20100604120114_link.pdf。
〈台灣中華民國?藍綠兩黨皆陷路線困境〉,《大紀元》,2006年8月21日。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立法院第6屆3會期上報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3月6日。
朱鎔基,〈大陸與 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人民網》,2002年,3月5日,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7501/7645/20020305/679707.html。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重要講話,所謂江八點,1995年1月30日。
〈有關「國家統一委員會」終止運作及 「國家統一綱領」終止實用政策說帖〉,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203&ctNode=5645&mp=1&xq_xCat=2006。
〈呂秀蓮:台灣已獨立十四年〉,《台灣:聯合報》,2010年03月27日。
沈建德,〈台灣人對中國400年的厭惡綜合分析〉,2005年4月12日,http://www.southnews.com.tw。
李家泉,〈一國兩制本質是要和平不要戰爭〉,《中國評論》, 2010年5月2日。
李家泉,〈政治春風吹拂兩岸,賈慶林對台講話釋善意〉,《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02月22日。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入列服役〉 ,《新華網 》,2012年09月2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9/25/c_113201683.htm。
李筱峰,〈中華民國還存在著嗎?〉,請見,2010年4月10日,http://www.wufi.org.tw/republic/rep1-10/no07_13.htm。
李筱峰,〈阿K正傳素材續錄〉,《自由時報》,2007年10月28日。
〈阻止馬政府借中華民國之屍還中國之魂〉,《自由時報》,2010年4月1日。
〈法治改變中國依法治國十年見證•歷程〉,《人民日報》,2007年9月12日。
〈周恩來的「 一綱四目 」〉, 《新華網》。http://www.gwytb.gov.cn/zlzx/jhzl/201101/t20110123_1725585.htm。
〈兩岸談判如何邁過主權關 石齊平提“融合新思維”〉,香港:鳳凰衛視,2008年04月25日,http://news.ifeng.com/taiwan/4/200804/0425_354_508922_2.shtml。
林媽利,〈非原住民臺灣人的基因結構〉,《自由時報》,2007年8月11日。
林媽利,〈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臺灣人”的來源〉,《建國聯盟網站》,http://www.wufi.org。
林濁水,〈中華民國和台灣百年恩怨情仇〉,《台湾:聯合報》,2010年1月4日。
林毅夫,〈中國發展和亞洲的未來〉,《新華社》,2003年2月21日。
林毅夫, 〈台經濟要練好內外功〉,《大公通訊》,2009年4月1日,http://202.55.1.83/news/09/04/01/_IN-1058615.htm。
〈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檔〉、〈陳總統就職演說〉,大陸委員會,2000年5月20日。
〈扁馬會面激辯九二共識〉,《自由時報》,2008年4月2日。
〈胡錦濤誓言打擊中共黨內腐敗〉,《BBC中文網站》,2006年,6月30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130000/newsid_5132600/5132664.stm。
〈為永續台灣奠基〉,《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4年05月20日 。
〈為馬英九的「賣台」正名-論台灣人民的主體性 〉,《海峽評論社論》,2007年,276期12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276.html。
南方朔,〈謝謝齋藤又提“台灣地位未定論”〉,《中國時報》,2009年5月5日。
徐克禮,〈評民進党「正常國家決議文」〉,《解放軍報》,2007年10月4日,第4版。
徐克禮,〈評民進党“正常國家決議文”〉,《解放軍報》,2007年10月4日,第4版,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12/17/content_2346414.htm 。
〈馬英九搞“B型台獨”,把大陸當傻瓜〉,《中國評論網》,2010年,1月14日,
http://hk.crntt.com/doc/1011/9/8/3/101198387.html。
〈馬政府遇到中國就把台灣主權閹割了〉,《自由時報社論》,2010年3月31日。
〈神秘的解放軍總參二部都幹些什麼?〉,《大紀元》,2001年1月19日。
〈唐家璇宣示“一中” 具特殊意義〉,《 聯合報》,2002年9月15日。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社》,10月24日。
許世楷,〈新生國家理論概要〉,《臺灣獨立建國聯盟》,2009年8月29日,http://www.wufi.org.tw/dbsql/showmsgb.php?id=1626。
〈陳水扁先生本(95)年3月3日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國際部部長原野喜一郎〉,《總統部新聞稿》,2006年3月3日。
〈陳水扁當局操弄「入聯公投」目的何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9月25日。
〈陳水扁“世台會”言論表明他想鋌而走險〉,《自由時報》,2005年3月5日。
〈國台辦新聞發布會的內容〉《中國長陽》,2004年5月17日,http://www.changyang.gov.cn/gtb/index.jsp?url=http://www.changyang.gov.cn/art/2004/5/31/art_52_19854.html。
〈國家正常化:台灣人民需上下一心追求新憲法〉,《自由時報社論》,2005年6月27日。
郭際,〈佐利克高盛又走出一個白宮寵兒〉,《北京晚報》,2007年06月30日,第一版。
〈族群撕裂,是台灣民主發展過程的大痛〉,《台灣:中央日報》,2010年1月31日。
〈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新華網》,2005年03月04日,http://www.sina.com.cn。
〈陳總統2004年五二0就職演說:為永續台灣奠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9781629971.pdf。
〈陳總統2000年五二0就職演說〉,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年,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8009&ctNode=5645&mp=1&xq_xCat=2000。
〈陳總統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越洋視訊會議〉,《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7月26日。
〈陳總統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11月10日。
〈陳總統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越洋視訊會議〉,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7月26日。
〈陳總統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11月10日。
〈陳總統元旦談話與兩岸關係發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6年1月。
陳議深,〈臺灣地位論述總整理〉,《自由時報》,2007年8月7日。
湯紹成,〈國民黨的政策與觀點〉,《 中央日報》,2010年3月29日,
http://www.cdnews.com.tw。
〈溫家寶闡述中國和平崛起五要義重申中國永遠不會稱霸〉,《中國新網》,2005年2月16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hpdl/1125363.htm。
〈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的談話(葉九條)〉,《人民日報》,1981年10月1日。
董曉,〈美『地雷說』引爆島內地震輿論:扁玩火必自焚〉,《新華網》,2004年12月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12/23/content_2371092.htm。
〈廖文毅 〉,《華夏經緯網站》,2012年7月25日,
http://hk.huaxia.com/lasd/hxrwk/ddrw/tw/2012/07/2936889.html。
〈構建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中國能源外交方略〉,《國際能源網》,2006年12月12日。
《福建東南新聞網》,2008年12月4日,http://big5.fjsen.com/misc/2008-12/04/content_616137.htm。
趙聲 ,〈台獨“兩國論”出台始末〉,《環球時報》 ,2000年12月26日,第5版,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2296/363219.html。
〈蔣介石銅像從台軍營消失 "去中國化"伎倆引爭議〉,《環球時報》,2007年02月08日。
蔡宏澤,〈台灣正名加入聯合國之迫切需要〉,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2list-5.htm。
蔡逸儒,〈柯慶生談話給陳水扁開了綠燈信號?〉,《中國評論網站》,2007年12月10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2/3/100512370.html?coluid=33&kindid=1671&docid=100512370&mdate=1210095748。
樂為良,〈濁水溪,把臺灣分兩半〉,《環球時報》,2004年03月29日,版19。
鄭堅,〈請問陳鳥是外國人嗎?-談祖宗認同問題〉,《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06日12日。
劉愛成,〈阿米蒂奇:台灣是顆地雷美沒義務防衛台灣〉,《人民網》,2004年12月24日,http://人民網.cn/BIG5/guoji/1030/3081188.html。
〈調整 大陸政策“拖以待變”〉,《華夏經緯網》,2003年,7月22日,
http://big5.huaxia.com/zk/jpwk/zplz/ldhzmm033.html。
鄧鴻源,〈流亡政府百年祭?〉,《自由時報》,2010年1月9日。
樓繼偉,〈中國收入分配相當不均起點不公平更為嚴重〉,《中國政府新聞》,2006年06月20日。
〈臺灣 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自立晚報社評》,2001年8月11日,2版。
〈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至2008)〉,《中國政府網站》,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2009lh/content_1239779.htm。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1年11 月7 日 。
閻學通,〈 兩岸經貿交流無法遏阻台獨〉,《中國時報》,2008年4月26日。
《環球時報》,2004年12月24日,第十一版。
藍天,〈台海瞭望:詆毀反分裂國家法居心何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3月12日。
〈謝長廷推“憲法一中”的三玄機〉,《中國評論網》,2007年7月23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總統出席「台灣人公共事會」(FAPA)25周年慶祝晚宴〉,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7年4日。
〈總統直選台灣法理獨立日〉,《台湾:玉山周報》,第39期,2010年。
〈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1999年7月9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6423&rmid=514&sd=1999/07/01&ed=1999/08/31。
〈總統發表九十年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0年0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3378&rmid=514&sd=2001/01/01&ed=2001/01/02。
〈總統發表九十年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0年0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3378&rmid=514&sd=2001/01/01&ed=2001/01/02。
〈總統以視訊直播方式於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年會中致詞〉,《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2年8月3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
〈總統會晤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 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6年4月3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1492&rmid=514&sd=2006/04/03&ed=2006/04/04。
〈總統出席「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25週年慶祝晚宴〉,《中華民國總統俯新聞稿》,2007年3月4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2424&rmid=514&sd=2007/03/04&ed=2007/03/05。
〈關於進一步發展海峽兩岸經濟關係若干問題的決定〉,國發〔1994〕44號1994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33473/8537921.html。
蘇起,〈自創“九二共識”包裝“一中各表”李登輝事後知〉,《今日新聞》,2006年2月21日。
五、網站
《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海峽兩岸,http://tw.people.com.cn/BIG5/。
九洲文化傳播中心,http://www.jzav.com/Chinese/index.asp。
上海與臺灣,http://www.shanghai-taiwan.org。
天津市臺灣研究會,http://www.tjtyh.com/docc/haixialuantan.htm。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網站,http://www.zytzb.org.cn/zytzbwz/introduce/zhineng.htm。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辦公廳,http://www.cppcc.gov.cn/htm/jianjie/jianjie.htm。
中國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港澳臺辦公室),http://www.ccnt.gov.cn/whb/jgsz/t20050407_4766.htm。
中國公安部,http://www.mps.gov.cn/n16/index.html。
中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4114/75332/5230610.html。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http://www.cass.net.cn/y_03/y_03_50twyjs.html。
中國防新聞 中國社科院,http://www.cass.net.cn/。
中國通訊社網站,http://www.chinanews.com.cn/common/footer/intro.shtml。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http://www.cicir.ac.cn。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http://www.sport.gov.cn/n16/index.html。
中國商務部官方網站,http://www.mofcom.gov.cn/。
《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ta/43913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http://www.fmcoprc.gov.hk/chn/yglz/。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國際合作司,http://wss.mca.gov.cn/article/gatsw/。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官方網站,http://www.mofcom.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http://www.gapp.gov.cn/。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請見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92181714471.xls。
丘立才,〈中國國號的由來〉,http://www.chinathink.net/freetext/DisplayArticle.asp?BoardID=5&ArticleID=1373。
民主進步黨網址,http://www.dpp.org.tw/。
世界貿易組織,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anrep_e/world_trade_report07_e.pdf。
台灣關系法 ,美國在台協會,http://www.ait.org.tw/zh/home.html。
你好臺灣,http://www.nihaotw.com/。
吉林省檔資訊網站,http://www.jlsdanj.gov.cn/zhonghe03/show.asp?id=487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部門,http://www.npc.gov.cn/。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華民國憲法》,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A0000001。
全國臺灣研究會,http://tyh.chinataiwan.org/。
《告台灣同胞書》宣告的大政方針是我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決策,《鄧穎超文集》
,1980年1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86369/87105/87208/5952392.html。
《兩岸關係》雜誌社,http://www.gwytb.gov.cn/sydw/liangangx.htm。
〈波茨坦公告〉,www.taiwandocuments.org/。
美國國務院,2007年6月19日,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07/jun/86611.htm。
〈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四點意見〉,http://www.gwytb.gov.cn/seek/qft0.asp?gzyw_m_id=579&pge=gzyw。
原住民電視臺網站,http://www.titv.org.tw/。
馬克思主義網站。http://myy.cass.cn/file/2009102334783.html。
海峽之聲網,http://www.vos.com.cn。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9304.htm。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章程(1991年12月16日通過), http://www.gwytb.gov.cn。
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http://www.csesc.com.cn/。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請見http://www.sef.org.tw/。
〈馬關條約〉,可見,www.taiwandocuments.org/。
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tbjs/nsjg.htm。
張炎憲、 李筱峰校訂,《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網站》,http://www.hi-on.org.tw/ad/20100201.html。
國家旅遊局港澳臺旅遊事務司,http://www.cnta.gov.cn:8000/Forms/AboutUs/AboutUsWorkDynamic.aspx?imgOn=ghtlyswc_gzdt&menuType=AboutCNet。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fwxm.htm。
國務院臺灣辦公室,請見,http://www.gwytb.gov.cn/。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港澳臺辦公室),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08/08/07/20070909004206220509.html。
國僑辦,http://www.gqb.gov.cn/zwgk/index.shtml。
〈開羅宣言〉,www.taiwandocuments.org/。
新華網臺灣頻道,http://www.xinhuanet.com/taiwan。
《認識臺灣網站》,請見,http://tw-history.educities.edu.tw/。
〈臺灣的國際法地位說帖〉,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272&ctNode=1425&mp=1。
Taiwan document project 文件,http://www.taiwandocuments.org/。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2.197.21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2.197.21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