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04-1631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04-163151
論文名稱
Title
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研究-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7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7-21
關鍵字
Keywords
明末清初、性靈、情性、性情、陳子龍、錢謙益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2 次,被下載 575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755 times.
中文摘要
本篇論文主要思索的問題如下:陳子龍和錢謙益性情詩論的淵源、為何提倡性情詩論、其特殊理論為何,並想以「性情」來看其整體詩學架構和效用。也就是說,必須思索:性情詩論是什麼?性情在詩中的作用和價價?陳子龍和錢謙益為什麼提倡性情詩論,及如何提倡性情詩論。
  基於上述思索方向,和研究範圍,本篇論文在章節架構方面,先以「性情」詩論的發展為基礎,分述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四大階段發展,其中明代由於關係到七子和公安派、竟陵派兩大主線,故各列一節,以讓陳子龍、錢謙益的詩論得以沿續下去。這當中,不採用他書的說法,於各期只列盛行的性情詩觀,而採用並列方式敘述。因為任何一個階段,其一盛行,並不代表另一隱晦消失,而是重整消化中。所以,大致上,在明末清初之前的性情詩觀,最主要是「情之正」與「情之真」的消長關係。明代是兩者的對抗消融,明末清初的亦是。陳子龍、錢謙益可以說是各代表復古派與公安派的傳人,這當中當然不是先前理論的再現,再匯入時代因素及個人思想。在這一章節中,主要想探討陳子龍、錢謙益性情詩論的淵源,找尋其性情詩論的淵源。
  在第三章中,主要探討陳子龍的性情詩論本身,看他為何提出在亂世的激發和時代學術的刺激之下,提出性情詩論。接著,談到陳子龍對於明代復古派性情詩論的繼承和修正,也就是「文以範古為美」、「情以獨至為真」。進而提到其性情詩觀對其整體詩論的影響,他的主要目的為「復古」,在於推崇古代的性情,力圖回復詩教傳統;並繼而提出「憂時託志」之說,以「憂時託志」為他「性情」的主要內容;而在修養性情方面,陳子龍則想藉著「博學」、「閱歷」來增實性情的內在。最後一節則探討陳子龍的性情詩學在整個詩學上的價值,分別是調融真與雅的突,以及「慨時託志」的深化。
  第四章的架構和第三節相似,藉以相互比較其異同。首先,錢謙益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掃蕩明代詩學弊端,他的批判性比陳子龍大,時代不同,錢謙益也較能開展出「總結有明一代詩學」的氣勢,因此首節先探詩他如何批判復古理論和性靈詩論。接著,談到他如何師承明代性靈說,及如何修正之。主要的介紹脈絡,適為錢謙益自己曾經論及的「靈心」、「世運」和「學問」。至於性情詩觀如何影響錢謙益整個詩學架構,則從「別裁偽體以求真性情」、「世運、學問以啟長真性情」、「香觀、望氣以鑑賞真性情」來談。最後,錢謙益在整個性情詩論的價值,則從「詩之本的探討」和「宋詩路線的開拓」來敘述。
  第五章主要探討陳子龍、錢謙益在整個性情詩論的價值,統結地來談兩人在詩學本體、性情與格調、修養性情三方面的理論。每一節恰恰分成兩部分,先談兩人的相同點,再談兩人的相異點,譬如先談兩人均講究儒家詩教的再興、「憤」與「刺」的精神,再論述兩人一重「群性」,一重「個性」;兩人均反對俗化均求雅,也同時強調比興,但對於性情在詩中的地位有不同看法,一是認為格調優於性情的考量,一是認為性情優於格調考量;兩人均重視經書,均推崇詩經,但在重史上,一認為直鋪敘述的詩史筆法有其不妥,一是主張「詩史」說,從而也開展了宋詩路線。在這一章裡,也引用較多同期詩人的相關論述,想藉以彰顯出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的路線,並進行比較工作。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研究—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

目次

第一章 前言----------------------------------1~15
第一節 研究命題------------------------------1~10
一、明末清初的時代意義---------------------------1
二、性情詩論的定義-------------------------------3
三、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的意義-------------8
第二節 研究方法-----------------------------10~15
一、近人研究成果--------------------------------10
二、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性情詩論的流變------------------------17~88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的性情詩論----------------17~26
一、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儒家詩教-------------------18
二、貴真、為我的性情濫觴-------------------------23
第二節 六朝時期的性情詩論--------------------27~38
一、詩緣情而綺靡---------------------------------27
二、詩者,持也,持人情性-------------------------32
第三節 唐宋元時期的性情詩論------------------39~50
一、性情之正-------------------------------------39
二、性情之真-------------------------------------44
第四節 明代復古派的性情詩論------------------50~70
一、恢復詩教性情---------------------------------51
二、以格統情-------------------------------------56
三、關注性情本身的真-----------------------------62
第五節 明代公安派、竟陵派的性情詩論----------70~88
一、任性而發的真性情-----------------------------70
二、以情統格-------------------------------------76
三、性情之真的極致-------------------------------82


第三章 陳子龍的性情詩論---------------------89~150
第一節 儒家詩學的復興------------------------90~99
一、再度復古之因---------------------------------90
二、經世精神與尊經復古----------------------- ---94
第二節 對明代復古派性情詩論的繼承與修-------99~116
一、文以範古為美---------------------------------99
二、情以獨至為真--------------------------------110
第三節 性情詩觀對其整體詩論的影響----------116~135
一、辨體乃因尊古之性情--------------------------117
二、憂時託志以寄寓詩旨--------------------------123
三、徵材、審境以修養性情------------------------131
第四節 陳子龍性情詩論在中國詩學上----------135~149
一、調融真與雅的衝突----------------------------135
二、慨時託志的深化------------------------------141


第四章 錢謙益的性情詩論--------------------151~218
第一節 有明詩學的總結----------------------151~163
一、批判復古詩論--------------------------------152
二、批判性靈詩論--------------------------------157
第二節 對明代性靈說的繼承與修正------------163~185
一、靈心----------------------------------------163
二、世運----------------------------------------170
三、學問----------------------------------------178
第三節 性情詩觀對其整體詩論的影響----------185~204
一、別裁偽體以求真性----------------------------186
二、世運、學問以啟長真性情----------------------192
三、香觀、望氣以鑑賞真性情----------------------198
第四節 錢謙益性情詩論在中國詩學上的--------204~218
一、詩之本的探究--------------------------------205
二、宋詩路線的開拓------------------------------211


第五章 陳子龍、錢謙益性情詩論的時代--------219~246
 第一節 詩學本體的探討--------------------219~229
一、詩之本在於言志的性情------------------------220
二、群性與個性----------------------------------225
 第二節 性情形諸格調的探討----------------229~239
一、反對俗化以求雅------------------------------229
二、格調優先或性情優先--------------------------234
 第三節 修養性情的探討--------------------239~246
一、重經----------------------------------------239
二、反對詩史或贊成詩史--------------------------243

  
第六章 結論--------------------------------247~254
 第一節 研究成果------------------------------247
 第二節 研究展望------------------------------251


附錄一:近人論「性靈」與「性情」的意義------255~257
參考書目------------------------------------259~27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依筆劃排列   

一、古籍 

《安雅堂稿》,(明)陳子龍著,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
《皇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等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皇明詩選》,(明)陳子龍等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1年
《陳子龍詩集》,(明)陳子龍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陳子龍文集》,(明)陳子龍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忠裕全集》,(明)陳子龍著,(清)王昶輯,嘉慶八年簳山草堂刊本。(《乾坤正氣集》本,(清)潘錫恩輯:台北:環球出版社,1966年。)
《詩問略》,(明)陳子龍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有學外集補遺》,(清)錢謙益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列朝詩集小傳》,(清)錢謙益著: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
《杜詩錢注》,(唐)杜甫著,(清)錢謙益箋注,台北:世界書局,1998年
《牧齋有學集》,(清)錢謙益著,四部叢刊初編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牧齋初學集》,(清)錢謙益著,四部叢刊初編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牧齋外集》,(清)錢謙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錢牧齋文鈔》,(清)錢謙益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2年
《錢牧齋先生尺牘》,(清)錢謙益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人物志》,(漢)劉劭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二十七松堂文集》,(清)廖燕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王氏家藏集》,(明)王廷相著,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
《王廷相集》,(明)王廷相著,台北:中華書局,1989年
《毛詩正義》,(漢)鄭玄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文心雕龍校注》,(梁)劉勰著,(民國)黃淑琳注,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文憲集》,(明)宋濂著,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文賦譯注》,(晉)陸機著,(民國)張懷瑾譯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
《升庵詩話箋證》,(明)楊慎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日知錄》,(清)顧炎武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世說新語》,(劉宋)劉義慶著,(梁)劉孝標注,台北:台灣印書館,1979年
《史記會注考證》,(漢)司馬遷著,(民國)瀧川龜太郎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1986年
《白氏長慶集》,(唐)白居易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紀昀等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四書章句集註》,(宋)朱熹點校,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四溟詩話》,(明)謝榛著,北京:人民人文出版社,1985年
《古詩評選》,(清)王夫之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司空表聖詩文集箋校》,(唐)司空圖著,(民國)祖保泉、陶禮天箋校,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全唐文》,(清)董誥等著,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老子道德經》:(周)老子著,(晉)王弼注,(清)紀昀校訂,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列子》,(周)列子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杜詩詳註》,(唐)杜甫著,(清)仇兆鰲註,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空同集》,(明)李夢陽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何大復先生全集》,(明)何景明著,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
《尚書正義》,收入(清)阮元審定《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周易評註》,(民國)唐明邦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坷雪齋集》,(明)袁中道著,(民國)錢伯城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冷齋夜話》,(宋)惠洪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東坡禪喜集》,(明)徐長孺輯,台北: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明詩綜》,(清)朱彝尊著,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明詩紀事》,(清)陳田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明詩別裁》,(清)沈德潛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明儒學案》,(清)黃宗羲著,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後漢書》,(劉宋)范曄著,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弇州山人四部稿》,(明)王世貞著,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
《南雷文定》,(清)黃宗羲著: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荀子》,(周)荀子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徐渭集》,(明)徐渭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帶經堂詩話》,(清)王士禎著,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
《袁中郎全集》,(明)袁宏道著,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
《莊子》,(周)莊子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梁書》,(唐)姚思廉著,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晚晴簃詩匯》,(清)徐世昌著,北京:中國書店,1993年
《船山全書》,(清)王夫之著,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湯顯祖詩文集》,(明)湯顯祖著,(民國)徐朔方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黃宗羲詩文選》,(清)黃宗羲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
《圍爐詩話》,(清)吳喬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梅村詩話》,(清)吳偉業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焦氏澹園集》,(明)焦竑著,台北:偉文圖書有限公司,1977年
《鈍吟雜錄》,(清)馮班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9年
《焚書�續焚書》,(明)李贄著,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滄浪詩話》,(宋)嚴羽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虞山詩約》,(清)陸貽典編,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縮影室,1985年。(據國立中央國書館館藏善本圖書翻印,現存於中山大學圖書館縮影區)
《詩品》,(梁)鍾嶸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詩集傳》,(宋)朱熹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2年
《詩藪》,(明)胡應麟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明)張溥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誠齋詩集》,(宋)楊誠齋著,(《四部備要》本,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睹棋山莊筆記》,(清)謝章鋌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論語張宣公解》,(宋)張栻著,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賭棋山莊筆記》,(清)謝章鋌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
《歐陽脩全集》,(宋)歐陽脩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龍性堂詩話》,(清)葉矯然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豫章黃先生文集》,(宋)黃庭堅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隨園詩話精選》,(清)袁枚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隨園詩話》,(清)袁枚著,台北:宏業書局,1987年
《談藝錄》,(明)徐楨卿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獨漉堂集》,(清)陳恭尹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
《學餘堂文集》,(清)施潤章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韓昌黎全集》,(唐)韓愈著,台北:新興書局,1967年
《薑齋詩話》,(清)王夫之著,收錄在(民國)丁福保編:《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薑齋詩話箋注》,(清)王夫之著,(民國)戴鴻森點校,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禮記正義》,收入(清)阮元審定《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聰山集》,(清)申涵光著,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擊壤集》,(宋)邵康節著,台北:廣文書局,1988年
《曝書亭集》,(清)朱彝尊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譚友夏合集》,(明)譚元春著,台北:偉民圖書有限公司,1976年
《藏書》,(明)李贄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
《歸震川集》,(明)歸有光著,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隱秀軒集》,(明)鍾惺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蘇東坡全集》,(宋)蘇軾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2年
《讀四書大全說》:(清)王夫之,北京:中華出版社,1989年
《欒城集》,(宋)蘇轍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二、專著

《陳子龍及其時代》,朱東潤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孫康宜著,李奭學譯: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2年
《復社及其人物》,胡秋原著:台北:學術出版社,1968年


《清初虞山派詩論》,胡幼峰著,台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
《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孫之梅著,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錢謙益與明末清初學術演變〉,王俊義、黃愛平著,收錄在《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錢牧齋吳梅村研究論文集》,周法高等著: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明代文學研究》,汪龍麟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清代文學研究》汪龍麟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文學理論資料匯編》,華諾文學編譯組編著,台北:丹青出版社,1988年
《文藝心理學》,朱光潛著,台北:開明書店,1999年
《文學欣賞與批評》,徐進夫著,台北:幼獅出版社,1975年
《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周質平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王士禎與清初詩歌思想》,黃河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解》,陳榮捷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1991年
《王漁洋詩論之研究》黃景進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唐君毅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中國文學批評》,呂正惠、蔡英俊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著,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郭紹虞著,台北:開明,1960年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柯慶明、曾水義主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清代卷》,鄔國平、王鎮遠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明代卷,袁震宇、劉明今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張雙英,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中國文學批評》,方孝岳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書店,1986年
《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楊松年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中國文學家列傳》楊蔭深著,台北:中華書局,1984年
《中國文學理論》,劉若愚著,杜國清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黃保真、蔡鐘翔、成復旺著,台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4年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敏澤著,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國文學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晚明至盛清詩論之考察》,楊松年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中國文學論集》,徐復觀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中國文藝心理學史》,劉偉林著,廣東:三環出版社,1989年
《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童慶炳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王運熙著,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張少康著,北京:北京大出版社,1983年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曾祖蔭著,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毛正夫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吳中杰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中國古代藝術思想史》,劉道廣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葉維廉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劉懷榮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中國近代詩歌史》,馬亞中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中國思想史》,錢穆著:台灣: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中國詩的神韻、格調與性靈說》,郭紹虞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中國詩話史》,蔡鎮楚著,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
《中國詩歌原理》,松浦良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台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中國詩歌流變史》,李曰剛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袁行霈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中國詩學》,葉維廉著,台北:幼獅出版社,1983年
《中國詩學思想史》,蕭華榮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中國詩學研究》,張伯偉著,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
《中國詩學通論》,袁行霈、孟三冬、丁放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中國詩學縱橫論》,黃維樑著,台北:洪範書局,1986年
《中國詩學批評史》,陳良運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國詩學體系論》,陳良運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著,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
《中國美學論集》,漢寶德等著,台北:南天書局,1989年
《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吳兆路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大綱》,林尹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6、7、8冊,錢穆著,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78~1980年
《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明清變遷時期社會與文化的轉變》余英時: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中國歷代文論選》第2冊,郭紹虞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
《古典文學》第8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張少康著,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古典美學傳統與詩論》,王英志著,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年
《元明清詩歌批評史》,丁放、朱欣欣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5年
《宋詩的新變與代雄》張高評著,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宋詩派別論》,梁昆著,台北:東昇出版社,1980年
《沖決名教的羈絡-陽明心學與明清文藝思潮》,潘運告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張淑香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呂正惠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李贄》,敏澤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性靈派研究》,王英志著,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年
《近代文學的世界化──從龔自珍到王國維》:蔣英豪著,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近代宋詩派詩論研究》,吳淑鈿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美的邏輯哲學論》,孟憲堂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
《明末清初的學風》,謝國楨著,台北:仲信出版社,1980年
《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孫立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何冠彪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簡錦松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
《明代文學「復古與革新」研討會論文集》,張偉保主編,香港九龍:文星書局,
2001年
《明代詩文的演變》,陳書錄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林聰舜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明清文學史》明代卷,吳志達、唐富齡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
《明清文學史》清代卷,吳志達、唐富齡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
《明清文學史》,戚世雋、董上德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明清文學批評》,張健著,台北:國家書局,1983年
《明清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詞語研究》,(義)史華羅著:北京:中國百科大全書,2000年
《明清文學研究論集》,龔顯宗著,台北:華正書局,1996年
《明清文學概論》金玉田著,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年
《明清史》,陳捷先著,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明清詩文研究叢刊》第1、2、3輯,錢仲聯主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明清詩歌史論》,周偉民著: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神話與詩》,聞一多著,台中: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神韻詩史研究》,王小舒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柳如是別集》,陳寅恪著: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春墨寫性靈-明清性靈派》,李煜昆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
《唐宋詩風詩歌的傳統與新變》鄧仕樑著,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陳國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袁枚研究》,簡有儀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袁枚與隨園詩話》,王英志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袁枚暨性靈派詩傳》,王英志著,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竟陵派與晚明革新思潮》,竟陵派文學研究會著: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
《現代美學體系》,葉朗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清人詩論研究》,王英志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代文化與浙派詩》,張仲謀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吳宏一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清代文學評論史》,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台北:開明書店,1991年
《清代思想史》,陸寶千著,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陳水雲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清代詩話研究》,張健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清代詩話知見錄》,吳宏一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清代詩歌與王學》,陳居淵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清代詩歌發展史》,霍有明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清代詩學》,李世英、陳水雲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代詩學研究》,張健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清代詩學初探》,吳宏一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馬積高著,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
《清代學術論集》,羅炳錦著,台北:食貨書局,1978年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初學術論文集》,詹海雲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清詩話》:丁福保編訂,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清詩話續編》,郭紹虞著,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清詩流派史》,劉世南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清詩史》,嚴迪昌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清詩史》,朱則杰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清詩紀事》,錢仲聯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詩紀事初編》,鄧之誠著,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陳世驤文存》,陳世驤著,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年
《晚明思想史論》,嵇文甫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晚明思潮》,龔鵬程著,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晚明性靈文論的心性基礎》,曹淑娟著,台北:弘化書局,
1987年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周明初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晚明文學新探》,馬美信著,台北:聖環書局,1994年
《晚明文學革新派公安三袁研究》,張國光、黃清泉主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76年
《晚明世風與文學》,夏咸淳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晚明思潮》著,龔鵬程著,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情感與理性》,蒙培元著,北京:新華書店,2002年
《現象學與文學批評》,鄭樹森著,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筆記小說大觀》,張讀等著,台北:新興書局,1960年
《詩史本色與妙悟》,龔鵬程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詩話學》,蔡鎮楚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詩與詩學》,杜松伯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詩經》,收入清阮元審定《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詩歌文學纂要》,蔣祖怡著,台北:正中書局,1975年
《詩緣情辨》,裴斐著,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詩學.詩觀.詩美》,陳良運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
《復古派與文學思潮》,廖可斌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復古與新變:明代文人心態史》,史小軍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郭紹虞著,台北,丹青出版社,1985年
《隨園詩話的研究》,顧遠薌著,北京:中國書店,1988年
《隨園及其性靈詩說之研究》,司仲敖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899年
《論唐詩繁榮與清詩演變》,霍有明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緣情文學觀》,陳昌明著,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
《儒家思想�性情之教》,程兆熊著:台北:明文書局,1986年
《歷代詩話》,何文煥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歷代詩話續編》,丁福保輯,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三、學位論文

《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陳美朱著,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陳子龍詩學研究》,蔡勝德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1年
《陳子龍及其經世思想研究》,王坤地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大樽詞的研究》,涂茂齡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雲間詞派研究》,鄒秀蓉著,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錢、馮主導的虞山派詩論研究》,胡幼峰著,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年
《錢牧齋及其文學》,廖美玉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3年
《錢謙益文學評論研究》,李丙鎬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年
《錢謙益詩歌研究》,裴世俊著,蘇州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錢謙益史學研究》,楊晉龍著,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8年
《錢牧齋詩學觀念之反省:以《列朝詩集小傳》為探究中心》,范宜如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1991年


《六朝「緣情」觀念研究》,陳昌明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7年
《公安派文學思想及其背景研究》,朴鍾學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
《中國詩學「正變」觀念析論》,崔文娟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王夫之詩學研究》,柳亨奎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王士禎「神韻說」研究》,李致諭著,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船山美學研究》,傅正玲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王船山詩學理論新探》,翁慧宏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王陽明心學之發展及其影響》,林日盛著,台灣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1982年
《沈德潛及其弟子詩論之研究》,林秀蓉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年
《沈德潛及其格調說》,吳瑞泉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年
《李何詩論研究》,簡錦松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年
《李卓吾及其文學理論》,金惠經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
《李贄思想探微》,陳清輝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金聖嘆詩學研究》,廖淑慧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1991年
《東林學派與晚明經世思潮》,蕭敏如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龔顯宗著,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1978年
《明末在野知識份子經世致用精神之表現-以陳繼儒為討論中心》,陳欣怡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明末忠義詞人研究》,陳美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明末清初之經世學風與史學思想》,林煌崇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明末清初世情小說之研究》,喻緒琪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明末清初吳中詩學研究-以「分解說」為中心》,江仰婉著,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明末清初的畫派與黨爭》,程君顒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明末清初詩學復古與創新的思維體系-以詩藪、原詩為主》,金鍾吾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2年
《明末清初遺民逃禪之風研究》,廖肇亨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明末清初騷體賦研究》,李賢珠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明代性靈說研究》,王頌梅著,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年
《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史觀之研究》,陳成文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年
《明代復古詩論重探》,李欣潔著,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明代復古詩論「緣情比興說」》,楊英姿著,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明代復古詩論重探》,李欣潔著,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明代詩情觀研究-論「七子」與「公安」詩論之異同》,黃雅娟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7年
《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黃如焄著,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明清之際詠史詩研究》,黃俊傑著,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明清之際經世文論研究》,林保淳著,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明清格調詩研究》,吳瑞泉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吳瑞泉著,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7年
《性靈詩論研究》,朴承圭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神韻派詩論研究》,易新宙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神韻」詩學譜系研究──以王漁洋為基點的後設考察》,黃繼立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柳如是及其戊寅草研究》,高月娟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袁中郎的思想與文學研究》,林美秀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袁枚小品文研究》,張慧珍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袁枚詩論美學研究》,周佩芳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袁枚詩論研究》,王紘久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3年
《袁枚與性靈詩論研究》,張簡坤明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6年
《「唐詩」、「宋詩」之爭研究》,戴文和著,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泰州學派對晚明文學風氣的影響》周志文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7年
《夏完淳詩詞研究》,白芝蓮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清代宋詩運動研究》,吳文雄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清代宋詩學研究》,吳彩娥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3年
《清代前期詩歌創作論及其實踐研究》,陳明鎬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清初杜詩學研究》,簡恩定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清初浙派詞研究》,楊麗珠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清初唐宋詩之爭研究》,廖淑慧著,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2年
《清初詩歌研究》,趙永紀著,蘇州大學博士論文,1985年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葉高樹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1年
《陶望齡與晚明思想》,楊正顯著,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從「言志�言情」論《詩經》詩學》,簡良如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從劉勰「六觀」論張岱小品文》,陳忠和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晚明文人自覺意識及其實踐之研究》,盧玟楣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曹淑娟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7年
《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陳萬益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7年
《晚明清言研究》鄭幸雅著,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晚明理學思想之演變》,陳福濱著,文化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1983年
《晚明陸時雍詩學研究》,黃如焄著,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4年
《葉燮詩論「正變」觀之研究》,李興寧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黃宗羲「文道合一」思想的理論與實踐》,陳旻志著,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
《黃宗羲的詩文觀與明清之際的文學思潮》,黃齡瑤著,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馮班文學評論研究》,江仰婉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馮夢龍「情教說」之研究》,林玉珊著,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馮夢龍《情史類略》研究》,邱韶瑩著,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解讀與重建王士禎「神韻說」與王國維「境界說」——由內涵、圖像、心靈到「性情」、「情」的建構》,呂怡菁著,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論真:以明代詩論為考察中心》,邵曼珣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獨抒性靈的生命對話──論袁宏道的文學思想》,林怡宏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2001年


四、期刊論文


〈「文武並懋,忠義兼資」的明末詞人-陳子龍:論陳子龍的詩歌理論及其詞作〉陳美著,《嶺東學報》第7卷,1996年2月,頁223~237
〈男兒捐生苦不早-論陳子龍之死兼談明末士人對待死亡的心態〉,姚蓉著,《中山大學學報》第1期第43卷,2003年,頁20~24
〈孫著《晚明詩人陳子龍》評介〉,王璦玲著,《中外文學》第20卷第6期,頁86~94,
  1991年


〈20世紀錢謙益詩學研究〉,王順貴著,《廣西社會科學》第1期,2003年,頁129~132
〈清初虞山派及其詩文化圈〉,羅時進著,《蘇州大學學報》第3期,2002年7月,頁37~42
〈論錢謙益對明代文學的評價和總結〉,劉守安、張至璞著,《學習與探索》第3期,1997年,頁105~112
〈錢謙益文學批評之基本立場新論〉,簡錦松著,《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年6月,頁847~868
〈錢謙益文學觀轉變及其批評的意義〉,羅時進著,《寧波大學學報》第14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34~38
〈錢謙益反復古思想與《明史.文苑傳》〉,趙克生著,《六安師專學報》2000年2月,第16卷第1期,頁45~47
〈錢謙益的文學本質論〉,朴璟蘭著,《復旦學報》第4期,2001年,頁121~126
〈錢謙益的詩學理論〉,張連第著,《聊城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8年,頁73~79
〈錢謙益唐宋兼宗的祈向與清代詩風新變〉,羅時進著,《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 2001年,頁67~71
〈錢謙益與公安派關係簡論〉,王承丹著,《蘇州大學學報》第2期,,1998年,頁63~67
〈錢謙益詩論初探〉,王則遠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1999年,頁18~35


〈王士禎詩學情感論的實質〉,崔元和著,《晉陽學刊》第2期,1992年,頁83~90
〈古老的詩學命題被寫活了──讀張健博士《清代詩學研究》〉,劉文忠著,《北京大學學報》總201期,2000年第5期,頁152~156
〈文學創作中的情性問題〉,周慶華著:《基督書院學報》第2期,頁111~142
〈中國古典詩學的性情闡釋〉,蘇桂寧著,《暨南學報》第23卷第3期, 2001年5月,頁98~102
〈先秦儒家性情觀之演進及其文化闡釋〉,馬育良著,《孔孟月刊》,第39第6期,2001 年2月,頁7~14
〈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論明末清初的精神狀態〉,胡發貴著,《船山學刊》第3期,2000年,頁86~106
〈李東陽的文學觀〉,龔顯宗著,《台南師院學報》第23期,1990年,頁189-196
〈明末殉節詩人研究〉,王玫珍著,《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56期,1998年2月,頁103~120
〈明清之際文學研究的新創獲〉,王小舒著,《文學遺產》第2期,1998年,頁118
〈明清之際文學觀念的思想內涵〉,許總著,《海南大學學報》第17卷第4期,1999年12月,頁31~36
〈明清之際的人性論及其啟蒙意義〉,陳延慶著,《聊城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2001年,頁15~18
〈明清之際:思想的沖突、批判與創新〉,王杰著,《理論學刊》第3期,第115期,2003年5月,頁147~151
〈明清易代後詩歌思想的繼續發展〉,黃河著,《華僑大學學報》第3期,2000年,頁84~91
〈性情論:文章必根乎性情〉,萬奇著:《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4卷第2期,1997年,頁67~71
〈袁宏道:從性情到文學的自適〉,易聞曉著,《齊魯學刊》第1期,2000年,頁71~76
〈袁枚性靈說的特色〉,松下忠著、盧永璘譯,《文藝理論研究》第2期,1981年,頁40~45
〈袁枚其人及其性靈說〉,余淑瑛著,《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總58期,1998年6
月,頁105~123
〈袁枚研究資料初編〉,連文萍著,《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6卷第2期,1993年12月,頁197~208
〈袁枚的性靈說〉,吳宏一著,《中外文學》第2卷第3期,1973年8月,頁24~37
〈袁枚的詩學理論〉,杜松柏著,《中國學術年刊》第3期,1979年6月,頁187~203
〈袁枚美學思想管窺〉,樊美筠著,《廣東社會科學》第3期,2000年,頁139~145
〈袁枚於乾嘉詩壇的影響〉,王英志著,《揚州大學學報》第4卷第3期,2000年5月,頁20~25
〈袁枚詩歌的美學特徵〉,石玲著,《蘭州大學學報》第28卷第5期,2000年,頁137~140
〈袁枚詩論美學研究〉,周佩芳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總44期,2000年6月,頁383~511
〈袁枚價觀述論:性靈說相關要素研究之二〉,沈金浩著,《廣州師院學報》第1期,1992年,頁20~26
〈袁枚《隨園詩話》述評〉,王英志著,《崗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年11月,頁9~15
〈清代重變的詩歌發展觀〉,廖宏昌著,《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6月,頁567~578
〈晚明清初戲曲審美意識中情理之轉化及其意義〉,王璦玲著,《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2001年9月,頁183~245
〈晚明新派文士貴真論的審美考察〉,王成著,《淮北煤師院報》第21卷第2期,2000  
年5月,頁27~30
〈晚明學術風氣之分析〉,程運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卷第6期,頁4
〈從王弼「性其情」說到程頤「性其情」說〉,王家泠著,《中國文學研究》第15期,2001年6月,頁47~74
〈從本色論到童心說──明代性靈文學思想的流變〉,左東嶺著,《社會科學戰線》第6期,2000年,頁108~114
〈評公安派之詩論〉,周質平著,《中外文學》第12卷第10期,1984年3月,頁71
〈湯顯祖的「至情說」和「靈氣說」再評價──兼與袁宏道的「性靈說」比較〉,徐國華著,《杭州師專學報》第19卷第3期,2000年9月,頁93~97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藝思潮與中國明清之際文藝思潮之比較〉,申利鋒著:《甘肅育學院學報》第18版第1期,2002年,頁37~39
〈論清初學術〉,陳祖武著,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11月,頁17~31
〈論清初遺民詩群創作的主題取向〉,張兵著,《西北師大學報》第37卷第2期,2000年3月,頁14~20
〈論南朝詩學對「吟詠情性」說的改造〉,歸青著,《齊魯學刊》第3期,2000年,頁35~40
〈論袁枚對袁宏道性靈說之沿革──從「情」、「才」、「學」三者觀之〉,張慧珍著,《大陸雜誌》第99卷第1期,1999年7月,頁31~37
〈論明清之際的經世實學思潮〉,王杰著,《文史哲出版社》第4期,2001年,頁44~50
〈論明清情欲美學思潮〉,胡健著,《西北師大學報》第37卷第5期,2000年,頁18~23
〈儒家價值思維的人文性與主體意向性-兼論明清之際儒家學顧、黃、王的價值思維之咯〉,陳遵沂著:《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3期,頁53~5,2001年
〈儒學變遷與明末清初的學術流變〉,章啟煇、莫秀珍著,《東方論壇》第1期,2001年,頁58~61
〈靈性的聚合和性靈的歌唱──評介王英志著《袁枚暨性靈派詩傳》〉,陳玉蘭著,《寧波大學學報》第13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121~12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