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07-1731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07-173138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全民國防動員與教育法制研究
A Study of Legislation of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21
關鍵字
Keywords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全民國防教育、全民國防、全民國防教育法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Act, all-out defens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ct,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3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3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現代的戰爭與現代的國防,已不是單純的軍事行為,而是牽動整個國力、軍力、民力與精神力的綜合行為;而國家的安全威脅亦不僅限於外部的軍事威脅,且應包括來自內部的天然與人為的威脅,所以建立全面的綜合性安全觀念是國家邁入二十一世紀後,全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概念與共識。依據歷史經驗得知,國防和國防觀念的強弱,往往關涉國家與民族的興衰,而全民的國防觀來自於國防教育是否徹底落實。要建構全民的防衛力量,首先必須建立全民的國防知識及國家意識,而國家共識的建立,必須透過「教育」的手段及方式,才能見到功效。
我國於民國九十年通過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可以看出政府企圖以精神動員的方式,凝聚全民的國防共識。為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以增進全民的國防知識及全民防衛的國防意識,健全國防發展確保國家安全,所以制定全民國防教育法,並於九十五年二月二日正式實施,其所代表的意義為全民國防教育得以依法行政。由此可知,全民國防教育為建構全民國防的基礎工作,全民防衛動員則為全民國防的具體手段。
本研究著重在從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來探討國防教育的變革及實施現況,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動員的意涵,以及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兩者之間的連帶關係以及相互影響的程度。兩岸在推行全民國防教育上均不遺餘力,無論是民主國家或是共產極權國家,均強調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而當中的差異為何?藉由本研究,對我國推行全民國防教育的單位及實施方式,提出適當的建議,以供參考。
Abstract
The wars and national defense nowadays are not simple military actions but comprehensive ones involving national power, military strength,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pirit of people. And both outer military and inner natural and man-made threats are likely to threaten our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establishing concepts of comprehensive security has become a basic notion and common sense that all citizen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s our nation steps into the 21st century. According to history,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 n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concepts of all-out defense which depend on whether the defense education is thoroughly implemented. To construct all-out defense,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of all-out defense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consensus should be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its effectiveness.
The ROC's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Act," which was legislated in 2001,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attempts to solidify the national consensus of all citizens through spirit mobilization.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of all-out defense, intensify the concepts of defense mobil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defense for national security, th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ct was legislated to enforce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nd has been brought into effect since February 2, 2006, which means that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can be enforced by law. Thus,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ll-out defense, while all-out defense mobilization is the means to achieve all-out defense.
The study probes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defens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ct and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all-out defense and all-out mobiliz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 and extent of mutual effects. The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spare no efforts to implement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Whether a democratic country or a communist one, it puts grea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Yet, what is their difference? Focusing on the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the study hopes to offer prope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feren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我國全民國防動員與教育法制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 7
第五節 文獻探討 13
第二章 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論述 29
第一節 全民國防的意涵與重要性及相關法規 29
一、全民國防的意義 29
二、全民國防的內涵 31
三、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32
四、與全民國防有關之法規 36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法制化過程 37
一、立法過程 37
二、立法依據 38
三、全民國防教育法 39
四、全民國防教育日 39
第三節 全民國防教育之沿革 40
一、學校國防教育課程之變革 42
二、國防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之作為 52
三、政府其他單位之作為 55
第四節 本章結論 59
一、有關國防通識課程設科方面 60
二、有關教官轉為一般合格教師方面 61
第三章 全民防衛動員與全民國防教育之關聯 63
第一節 全民防衛動員的意涵與實施現況 65
一、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 65
二、我國全民防衛動員之歷史沿革及法源依據 68
三、我國全民防衛動員與民防體系 71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之關聯 76
一、全民國防教育對國防之重要性 76
二、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 78
三、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之關聯 78
第三節 外國相關法規之啟示 79
一、新加坡的全民國防與動員機制 80
二、以色列的全民國防與動員制度 88
第四節 本章結論 93
第四章 中共實施國防教育之論述 95
第一節 制定國防教育法 95
一、國防教育法立法過程及立法目的 95
二、立法依據 97
三、國防教育法 99
四、全民國防教育日 100
第二節 國防教育之沿革 101
一、軍訓教育制度 101
二、全民國防教育 107
第三節 兩岸國防教育 111
一、兩岸國防教育法之比較 111
二、兩岸國防教育課程之比較 115
第四節 本章結論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4
參考書目 129
附錄 137
附錄一 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 137
附錄二 中華民國國防法 140
附錄三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145
附錄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56
附錄五 軍訓課程綱要 163
附錄六 國防通識課程綱要(必修課程 ) 169
附錄七 國防通識課程綱要(選修課程 ) 171
附錄八 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 174
附錄九 教育部推動全民國防教育社會教育課程
及教學活動實施計劃 176
附錄十 國民中小學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 178
附錄十一 政府機關(構)全民國防教育實施辦法 181
附錄十二 高雄市政府執行全民國防教育法實施計劃 182


圖錄次
圖3-1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體系架構圖 73

表錄次
表1- 1傳統安全與綜合性安全概念之比較 12
表3- 1新加坡與我國後備動員機制比較表 86
表3- 2以色列與我國動員制度比較表 92
表4 -1中共近六年全民國防教育日宣傳主題 10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1999。中華民國國防法。臺北︰行政院。
後備司令部編。2002。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業務手冊。臺北:後備司令部。
軍事譯粹社譯。1980年。戰爭論。臺北:軍事譯粹社。
國防部編。1992年。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1994年。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1996年。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1998年。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2000年。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2002年。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2004年。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2006年。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
國防部編。2000年。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史編局譯。1996年。當代戰略與軍事問題。臺北:國防部史編局。
國立編譯館。1997年。教育概論。臺北:正中書局。
陳清茂。2000年。『試論「全民國防」觀念及其有效實施關鍵』。中央全民 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臺北:行政院。
(二)書籍
毛文成。1988年。國防教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沈傑、萬彤主編。2006年。孫子兵法。臺北:漢宇國際文化。
沈偉光。1997年。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志誠等編著。2005年。國防研究概論。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英明主編。2006年。國防通識。臺北:育達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惠宗。2004年。憲法要義。臺北:元熙出版社。
李登科。1995年。冷戰後中共對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臺北:正中書局。
胡祖慶譯。1997年。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臺北:五南出版社。
俞大維。1989年。國防論。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
徐為中等編著。2006年。國防通識。臺北:泰宇出版社。
孫敏華、許如亨。2001。軍事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孫小英主編。2004年。高中第一冊軍訓課本(女生)。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孫紹蔚。1981年。民防體制概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許如亨。2000年。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上)。臺北:麥田出版社。
許如亨。2000年。解構另類戰爭—心理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下)。臺北:麥田出版社。
許承璽。1986年。光復大陸憲政重建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陳紀雲。1988。國防教育通俗講話。北京:解放軍國防大學。
張虎。1986年。剖析中共對外戰爭。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張芙美。1999年。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軍訓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黃光雄、簡茂發。2003年。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莫大華。2002年。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臺北:前衛出版社。
喬金鷗主編。2006年。全民國防。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曾章瑞等。2005年。新世紀國家安全與國防思維 。臺北:空中大學。
曾章瑞。2006年。全民國防概論。臺北:空中大學。
蔣緯國。1980年。柔性攻勢。臺北:遠流出版社。
謝豐安譯;巴特涅(Roger W.Barnett)作。2005。不對稱作戰。臺北:史政編譯室。
譚傳毅。1998年。戰爭與國防。臺北:時英出版社。
羅慶生、許競任著。2004年。國防安全概論。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羅慶生。2005年。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羅慶生、安天祥。2006年。國防通識教師手冊。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三)期刊
王文元。2003年。『大家一起來實踐「全民國防」』。吾愛吾家,元月號,289期,頁13。
李和竹。2006年。「迎接全民國防教育時代的來臨」。吾愛吾家,二月號,326 期,頁60–61。
王德利。2006年。「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相互配合推展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3期,頁34–47。
黃進賢。2001年。「中共訂頒施行國防教育法」。中共研究,415期,頁56–59。
陳津萍。2006年。『我國「全民國防」之探討』。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3期,頁19–33。
陳子平。2006年。『「全民國防」的法制建構與實踐』。國防雜誌,第21卷第4 期,頁5–26。
鄧定秩。2000年。「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秋季號,頁79–82。
鄭夙娟。2005年。「如何強化兵役與動員作為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2期,頁32–43。
劉慶祥、陳資強。2006年。「本軍如何落實全民國防教育」。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3期,頁4–18。
劉慶祥。2006年。「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4期,頁56–70。
謝世強。2005年。「新加坡後備動員機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2期,頁120– 136。
戴孟書。2005年。「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之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2期,頁58–69。
蘇進強。1999年。『從「全民國防」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全民看國防,創刊號,頁64。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主編。2002年。「精進國防通識教育 推動全民精神動員」。軍訓通訊,第615期,第一版。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主編。2002年。「嚴肅教學紀律 正確教學程式」。軍訓通訊,第625期,第一版。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主編。2003年。「全動法施行二年來的回顧與展望」。軍訓 通訊,第655期,第一版。
教育部學生軍訓處主編。2007年。「本部修正師培法23條之1及軍訓制度改進相關規定說明」。軍訓通訊,第732期,第一版。
(四)學位論文
呂芳成。2002年。「台灣地緣戰略地位變遷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文華。2003年。「我國軍訓教育之研究—兼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軍訓教育制度」。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章豪。2006年。「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政經分析1949—2005」。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李文師、洪松輝、洪陸訓。2001年。「全民國防戰略中的軍訓教育」。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2001年9月13日至9月14日。
林文程。2001年。「全民國防的意義及其落實」。新世紀展望全民學術研討會,台南師管區司令部主辦,3月21日。
周泯垣。2006年。「從兩岸國防教育法談兩岸國防教育」。屏東教育大學第一 屆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屏東教育大學,5月24日。
張錫模。2001年。「全民防衛機制平時戰時功能探討」。新世紀展望全民學術研討會,台南師管區司令部主辦,3月21日。
張哲銘、謝奕旭。2004年。「國防通識教育的發展方向」。東吳大學第一屆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主辦,12月1日。
莫大華、陳國亮。2005年。「全民國防的意涵—概念、戰略、公民教育與決心」。東吳大學第二屆國防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主辦,12月1日。
彭堅汶。2001年。「國家精神總動員支援全民防衛動員準備之探討」。後備司令部九十年學術研討會,後備動員司令部主辦。
(六)研究報告
林正義等。1999年。「如何落實全民國防」。國防部委託研究報告,頁1。
(七)報紙
張原萱。「中共透過全民國防教育深化犯台意圖」。青年日報,2006年3月31日,第6版。
林文程。「國家認同混淆是問題的根源」。中央日報,91年6月21日,第3版。
劉慶祥。「國防二法施行為國防體制現代化樹立里程碑」。青年日報,91年2月27日,第3版。
劉慶祥。「國防部長湯曜明主持國防部91年3月份國父紀念月會講話全文」,青年日報,91年3月26日,第3版。
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法理及戰略意涵解析」。青年日報,95年7月30日,第3版。
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務期達成用而有備」。青年日報,90年2月13日,第3版。
包宗和。「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青年日報,91年4月5日,第3版。
新宇。「制定實施國防教育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解放軍報。90年4月27日,第4版。
周奔。「依法普及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解放軍報。90年5月11日,第1版。
(八)網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edu.cw ,2007年1月28日。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2006年8月20
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2006年8月26日。
全民國防教育網。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219&p=7731, 2006年9月3日。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2006年9月20。
中華民國國防部政策消息公告『落實「全民國防教育」凝聚「全民防衛」意識』。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7,2005年9月20。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document.jsp?directory=820,2006年9 月28日。
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law.mnd.gov.tw/ 2006年10月20。
教育部軍訓處。http://www.edu.tw/EDU_WEB/Web/MILITARY/index.php,2007 年4月20。
國防通識學科中心。http://defence.hgsh.hc.edu.tw/,2006年9月20。
軍訓通訊網站。http://140.111.1.169/mildata/articlesys/,2007年4月23。
軍事新聞網站。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5,2006年11月20日。
施子中。「美國國防部發布年度中共軍力報告之意義」。
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935,2004年7月10日。
康世人。「新加坡新年度國防預算成長百分之八點五」。
http://www.epochtimes.com/gb/6/3/7/n1246495.htm,2006年3月7日。
楊孟瑜。「台民調多數人反對大陸〝反分裂法〞」。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low/newsid_4120000/newsid_4123400/4123449.stm,2004年12月24日。
人事行政局網站。http://www.cpa.gov.tw/,2006年3月7日。
立法院立法多元資料庫。 http://lis.ly.gov.tw/lgcgi/ttsalldb?@0:0:1:/disk1/lg/alldbout@@0.774329233804671,2006年9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6/14/content_6310.htm,2005年6月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http://nd.cnnb.com.cn/article.html?id1=117,2007
年1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432.htm,2007年1月1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http://nd.cnnb.com.cn/article.html?id1=139,2007
年1月20日。
中國民兵雜誌。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zgmb/zgmb.htm,2007年1月23日。
(九)其他
94年全民國防教育師資研習研習手冊,中正理工學院,94年11月1日。
張紹華,「以阿戰爭」,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93年班,現代戰略學部講議,93年2月。

二、外文部分
Mitchell Donald W.1963.Civil Defsnse:Planning for Survival and Recovery. Washington,D.C.: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Armed Forces.
Mumford Lewis .1961.The City in History. London: Secker & Warburg.
Civil Defence: Figures, Facts, Data-83/84. Berne:OFCD.P.2. Vale Lawrence J.
(1987).The Limits of Civil Defence in the USA, Switzerland, Britain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Macmillan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9.255.16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9.255.16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