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08-0944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08-094427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的環保運動:以廈門PX事件為例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China: The Case Study of Xiamen PX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21
關鍵字
Keywords
廈門PX、國家與社會關係、公民社會、環保運動、社會運動、群體性事件
Civil society, Environmental Movement, Xiamen PX, Social Move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4 次,被下載 4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4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不斷創造出耀眼的經濟成長,但因為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僅污染空氣和水源,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健康問題。如今,這些問題更可能反過來影響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危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近來無錫太湖爆發大規模的藍藻,即引發供水危機,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飲用水。因此,儘管對二甲苯投資專案能為廈門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貢獻,但當地居民為了自己與後代子孫的生存權,決意不再為了追求高經濟成長率,而犧牲自我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環境。
本研究將運用文獻分析法探討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互動以及演變,此外並運用個案探討法探討廈門PX事件,此外,並針對目前中國對其國內民間組織以及資訊控制等國家控制社會的作法做一探討。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架構........................................................................................................9
第三節 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理論架構
第一節 前言...............................................................................................................15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關係.........................................................................................17
第三節 社會運動相關理論.....................................................................................22
第四節 小結...............................................................................................................33
第三章 中國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演變與發展
第一節 前言...............................................................................................................34
第二節 中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36
第三節 中國市民社會的發展.................................................................................47
第四節 中國民間組織發展與環保團體概況.......................................................51
第五節 中國對資訊流動的控制.............................................................................58
第六節 小結...............................................................................................................64
第四章 環保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 前言...............................................................................................................65
第二節 中國大型社會運動.....................................................................................66
第三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74
第四節 群體性事件導因.........................................................................................83
第五節 小結...............................................................................................................91
第五章 中國環保運動個案分析:以廈門PX事件為例-從動員到抵抗
第一節 前言...............................................................................................................92
第二節 潛伏期:集體行為的出現.........................................................................93
第三節 爆發期:從資源動員到結構緊張..............................................................97
第四節 衝突期:抗爭與回應.................................................................................102
第五節 社會變遷....................................................................................................107
第六節 小結.............................................................................................................110
第六章 結論.................................................................................................................111
參考文獻.........................................................................................................................117
表次
1-1廈門PX事件時間表.......................................................................................................4
3-1中國大陸歷年非政府組織(NGO)數目.....................................................................52
圖次
3-1中國網民上網設備使用比例......................................................................................58
5-1 J曲線理論.....................................................................................................................9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西文書目
Alain, Touraine. Return of the actor : social theory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y.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8.
Charles, Tilly. Social Movements 1786-2004. Boulder,CO: Paradigm, 2004.
Cheng, Xiaonong. Breaking the Social Contract in Dilemmas of Reform in Jiang Zemin’s China, edited by Adrew J. Nathan, Zhaohui Hong and Steven R. Smith.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9.
James, C. Scott. Weapons of the Weak: 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5.
Jean, L. Cohen and Andrew, Arato.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1992.
Joel S. Migdal.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John, D. McCarthy、Mayer, N. Zald, Social Movements in an Organizational Society. Collected Essays. London, New Brunswick Press, 1987.
Jurgen, Habermas. Jurgen Habermas on society and politics : a reader. Boston : Beacon Press,1989.
Lin, Teh-chang.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 A Societal Perspective,” in Remaking the Chinese State: Strategies, Society and Security, edited by Chien-min Chao and Bruce J. Dickson. London: Routledge, 2001.
Louis, Maheu. Social movements and social classes : the future of collective action.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1995.
Ma, Qiusha.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ving the Way to Civil Socie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Naughton, Barry. The Chinese economy : transitions and growth.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2007.
Shue, Vivienne. The reach of stat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Tarrow, Power in Movement : Social Movement: Collective Action an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二、西文期刊
Davies C. James,“Toward A Theory of Revolu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7(1962):5-19.
Ho Peter .“Greening Without Conflict ? Environmentalism , NGOs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Change ,Vol.32 (2001):893-921.
Lu, Feng. “The Origins and Formation of the Unit (Danei) System,”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vol.25, no.3, (1993) :1-14.
Strand David, “Protest in Beijing: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in China,”Problems of Communism (1990):1-19.
Tony Saich ,“ Negotiating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 No.161.(2000):124-141.
Yang Guobin, “Environmental NGOs and Institutional Dynamics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 no. 181 ( 2005): 46-66.

三、中文書籍
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政治學新論。臺北:韋伯文化,2002年。
Flemming Christiansen、 Shirin M. Rai原著,黃烈修、潘兆民譯,中國政治與社會。臺北:韋伯文化,2005年。
Joan Ferrante著,李茂興、徐偉傑譯,社會學 : 全球性的觀點。臺北:宏智文化,1998年。
John L. Seitz著,陳素秋、黃冠文譯,全球議題。臺北:韋伯文化,2005年。
Jonathan H. Turner(喬納森.唐納)著,吳曲輝譯,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Kenneth Lieberthal(李侃如),治理中國 : 從革命到改革(Governing China)。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Peter Navarro著,褚耐安、端木林、郭思妤、李靜瑤譯,中國戰爭即將到來(The Coming China Wars:Where They Will Be Fought And How They Can Be Won )。臺北:培生教育集團,2007年。
Richard T. Schaefer著,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社會學。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2002年。
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 : 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中國互聯網絡訊息中心(CNNICE),《第2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北京:中國互聯網絡訊息中心,2007年。
中國互聯網絡訊息中心(CNNICE),《第2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北京:中國互聯網絡訊息中心,200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國訊息產業部,《2007年全國通信業發展統計公報》,北京:中國訊息產業部,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6年)》,北京: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年。
王芳著,環境社會學新視野-行動者、公共空間與城市環境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信賢,爭辯中的中國社會組織硏究:「國家-社會」關係的視角。臺北:韋伯出版社,2006年。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
王業立主編,最新各國政府與政治:比較的觀點。臺北:韋伯出版社,2003年。
世界銀行,中國污染代價。華盛頓:世界銀行,2007年。
卡遜(Rachel Carson)原著,溫繼榮,李文蓉合譯,寂靜的春天。臺北市:大中國, 1989年。
史蒂文.瓦戈(Steven Vago)著,王曉黎等譯,社會變遷(Social Chang)。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台灣民主基金會,2006中國人權觀察報告。臺北: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2006年。
尼爾.史美舍著,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合譯,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1991年。
布隆(Leonard Broom)、龐珍(Charles M. Bonjean)、布隆(Dorthy H. Broom)著,張承漢譯,社會學。臺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多納特拉.德拉.波塔(Donatella della Porta)、馬里奧.狄尼(Mario Diani)著,苗延威譯,社會運動槪論。臺北:巨流出版社,2002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中國研究導論《下輯》。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
何明修,社會運動槪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克雷卡宏(Craig Calhoun)、多諾萊特(Donald Light)、蘇珊凱勒(Suzanne Keller)作,林瑞穗譯,社會學。臺北:麥格羅希爾:2002年。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祕密(China economic reform)。臺北:麥格羅希爾,2005年。
呂亞力,政治學。臺北:五南書局,1999年。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卷二: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李珍剛,當代中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巨流出版社,2007年。
李英明主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林長盛,大陸農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
林瑞穗,社會學。臺北:麥格羅希爾,2002年。
林嘉誠,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臺北:黎明文化,1992年。
林德昌,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臺北:成文出版,2001年。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 : 西方化還是中國化。北京:社科文獻,2002年。
俞可平等著,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洪大用,中國民間環保力量的成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范珍輝、江亮演、江林英基、黃維憲合著,社會運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1999年。
范麗珠編,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NGO)。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紐曼(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涂肇慶、林益民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西方社會文獻述評。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良,《中國「六四」真相》。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年。
張茂桂、鄭永年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2003年。
張茂桂著,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硏究資料中心,1989年。
張桂茂、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2003年。
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
張靜,國家與社會。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新華經銷,1998年。
楊曉民、周翼虎著,中國單位制度。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
當代中國學會,中國的危機:四十年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運動。香港:曙光圖書,1990年。
葉至誠,蛻變的社會-社會變遷的理論與現況。臺北:洪葉文化,1997年。
赫德(David Held)、麥格魯(Anthony McGrew)合著,張明貴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臺北:宏智文化,2003年。
趙鼎新,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臺北:巨流出版社,2007年。
蔡文輝、李紹嶸編著,社會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蔡宏進,社會學。臺北:雙葉書廊,2005年。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鄭杭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和中國社會的轉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社會學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鄭杭生主編,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2007-走向更加有序的社會:快速轉型期社會矛盾及其治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鄭治編,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鄧正來、傑佛瑞 亞力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主編,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硏究路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薛曉源、李惠斌主編,中國現實問題研究前沿報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藍采風,社會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四、中文期刊
王信賢,”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八期(2000),頁23-45。
朱道亞,”中共國家與社會關係-近來的理論觀點與文獻分析,”東亞研究,第38卷第一期(2007),頁50-86。
何明修,”當本土社會運動遇到西方的新社會運動理論:以臺灣的反核運動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第七期(2004),頁69-97。
吳光芸,”社會資本:國家與社會良性互動的基礎,”南昌大學學報,第38卷第一期(2007),頁37-42。
林德昌,”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四期(2006),頁1-41。
洪大用,”轉變與延續:中國民間環保團體的轉型,”管理世界雙月刊,第六期(2001),頁57。
咼中校,”十七大前嚴管網路,網警VS網民鬥智,”亞洲週刊,第21卷第三十四期(2007),頁26。
徐斯儉,”大陸農村的基層民主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五期(1999),頁3-33。
袁方成,”政府與社會: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的一種繼替性表達,”社會主義研究,第三期(2007),頁62-65。
康曉光、韓?琚A”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社會學研究,第六期(2005),頁1-12。
曹愛蘭,”女性與社會運動,”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四十期(1996),頁1-3。
陳志柔,”中國大陸的不平等結構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十期(1999),頁1-15。
陳墇津,”人口在大陸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三期(1998),頁80-92。
陳墇津,”陸清除「白色污染」的政策、作法與問題,”大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二期(1999),頁51-61。
陳墇津,”環境政治學:入世與大陸因應之道,”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五期(2001),頁61-73。
齊凌云,”中國社會與政治的發展模式-國家與社會關系分析框架下的研究範式,”時事觀察,第六期(2006),頁28-30。
蔡鴻濱,”網路社會運動之語藝分析:以苦勞網中“香港反WTO”事件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第6卷第一期(2006),頁2-48。
顏文京,”調整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第三種模式-試論組合主義,”政治學研究,第二期(1999),頁85-93。
魏澤民,”中國大陸網路社會圖像:發展與侷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四期(2003),頁155-186。
五、學位論文
王怡文,”中國大陸婦女非政府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志彥,”長江三峽大壩的興建與中國大陸國家-社會關係之演變,”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范光描,” 網際網路與社會運動--以台灣人權促進會電子報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台瀅,”中國的扶貧政策:國家與社會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彭俊陽,”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城鄉社會運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碧月,”美濃反水庫運動的再思考 : 組織動員、認同建構與地方自主,”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丹齊,”經濟改革後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轉變─以社會團體的發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趙甦成,”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之研究:以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六、相關網站
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
大紀元時報http://news.epochtimes.com.tw/
中國NGO互動論壇http://218.249.33.14/ngo/
中國環境資源網http://www.ce65.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局http://www.zhb.gov.cn/dept/jgznjj/
世界日報http://www.worldjournal.com/
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main.cfm
政大國關中心http://iir.nccu.edu.tw/
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http://www.alliance.org.hk/publish/hkanews
華盛頓觀察週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dex.cfm?charid=2
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
聯合早報網(PRC)http://www.zaobao.com/special/pages/special.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237.5.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237.5.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