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09-1119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09-111920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二次金融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1
關鍵字
Keywords
金融改革、二次金改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financial reform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二次金改政策的推動,標示著台灣新政經體制的又一次轉變。回想台灣過去多次的金融改革,都代表經濟發展的里程碑並且都有其背後的結構問題,也產生新的金融結構。因此,本文的動機在於從學術的觀點,對二次金改背後的結構因素進行深入的理解。
其中,第二章「二次金改前台灣金融產業環境」希望能對研究之重點做全盤性的了解與掌握以作為比較分析的基礎,將台灣金融產業發展過程,自1945到2002年間做一歷史性的政經關係回顧;第三章「二次金改政策形成之背景」則是對過去金融產業的權力互動關係之歷史有一了解後,再檢視二次金改政策形成之背景,以理解政府為何推動二次金改的理由;第四章「二次金改的權力結構與特殊性」探究二次金改在本質上與歷年金融改革的特殊性,並討論二次金改政策推動後,台灣金融產業權力結構發生的改變,也與前面的金融資本發展階段作比較,以了解進入金融全球化期因應而生的二次金改在權力結構上的特殊性。最後則是「結論」,歸納研究的結果,並提出個人研究的心得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Abstract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marked a new change of Taiwan politician and economic regime. Every financial reformation signified that the government had to resolve some hiding problems of interaction structure between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financial sector (hereafter GEF). Therefore, this study tries to analysis the interactive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In this study, the Chap. 2 builds up a bas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F interaction structure of financial regime transformation after 1945 to 2002. Then, the Chap. 3 is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policy setting in the first financial reformation. And the Chap.4 goes on discussing about the difference of intera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and the other financial reformations.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will also points out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is study in three points. The first point refers to the GEF interaction structure of every main financial reformation in Taiwan after 1945 but earlier than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And the second point refers to what the reasons were to motivate the second financial reformation. The last point indicates to the change of GEF interaction structure after the second reform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二次金融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四節 章節安排..................................................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0
第二章 金改前金融產業發展...............................23
第一節 金融資本形成期 1945-1962................23
第二節 金融資本主導期 1962-1990................34
第三節 金融資本自由化期1990-2002..............43

第三章 一次金改和金融政策形成背景(2002-2004)......49
第一節 國際環境.................................................49
第二節 國內環境.................................................58
第三節 部門互動分析..........................................70

第四章 二次金改的權力結構與特殊性(2004-2006)......76
第一節 國際環境.................................................76
第二節 國內環境.................................................87
第三節 部門互動分析.........................................95

第五章 結論...........................................................100
第一節 研究結果.................................................100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5
參考書目................................................................107
表目錄
表1 日產接收表…………27
表2 台灣銀行放款餘額表,1947-1961……32
表3 外國私人資本對台直接投資,1953-1985……37
表4 台灣國內總生產不同產業部門結構變化表,1952-1990……38
表5 台灣國際收支金融帳,1991-2002……49
表6 外國銀行對民間企業放款餘額和證券投資……50
表7 本國銀行一般銀行家數及報酬率…59
表8 中小企銀對民營企業放款…………60
表9 一次金融改革體制修正表…………72
表10 金融機構逾放比率,2001-2006……74
表11 外資投資台灣股市統計表………78
表12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統計表………85
表13 公營銀行移轉為民營情況表……88
表14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資產規模表,2005......93
表15 各時期台灣金融體系差異比較表……103
圖目錄
圖1 中華民國政府、企業與銀行在金融風暴前之關係圖……13
圖2 中華民國政府、企業與銀行在金融風暴前之關係圖……13
圖3 南韓政經分析架構……15
圖4 研究架構……1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書本
(一)中文
于宗先、王金利(2005),《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鶴松(2007),《當前金融問題與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9),《台灣之金融史料》,台北:台灣銀行。
台灣銀行(1976),《台銀三十年》,台北:台灣銀行。
李榮謙(2001),《貨幣銀行學》,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沈中華(2007),《金融市場:全球化的觀點》,台北:新陸書局。
谷浦孝雄編著;雷慧櫻譯(1995),《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灣的工業化》,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林大侯等編著(2003),《金融機構合併對解決我國逾期放款問題可行性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令寧、黃仁德編著(2006),《風險基準資本指南─新巴塞爾資本協定》,金融研訓院。
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
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1995),《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蕭全政(2006),《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高雄:基礎文化創意公司。
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 Perraton;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玲譯(2007),《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市:韋伯文化。
Robert Gilpin;陳怡仲、張晉閣、許孝慈譯(2004),《全球政治經濟:掌握國際經濟秩序》,台北市:桂冠圖書。
Ronald I. McKinnon;林文琇、簡濟民、徐彩秋譯 (1986),《開發中國家之貨幣與資本》,台北:台灣銀行。
(二)英文
Evans, Peter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hap1. and Chap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C. 198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F. C. Deyo, (e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 Press.
Shaw, Edward S. 1973.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de, R. 2004. Governing the market: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Chap4.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eiss, L. 1998. The Myth of the Powerless Stat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Zysman, J. 1983. Governments, Markets and Growth: Financial systems and the Politics of Industrial Chang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左原(1997),〈中共加入WTO 的基本分析〉,美歐月刊,第十二卷第一期。
田慧琦(2001),〈資本帳管制對我國資本移動與股、匯市波動之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61-80。
李宗榮(2007),〈在國家權力與家族主義之間:企業控制與台灣大型企業間網絡再探〉,台灣社會學,第十三期,頁173-242。
李紀珠(2003),〈臺灣金融監理體系之改革與建制─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一元化〉,台灣銀行季刊,第五十四卷第四期,頁51-70。
李紀珠(2006),〈加入WTO後台灣金融業的發展〉,國政研究報告,財金(研)096-006號,http://www.npf.org.tw/post/2/1494。
李道榮(1999),〈從金融危機風暴探討銀行徵信問題〉,金融財務,第二期,頁135-144。
李勝彥(1999),〈我國金融自由化與紀律化〉,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三期,頁4-12。
李碧華(2001),〈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國家發展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27-61。
沈中華(2001),〈歐系綜合銀行與美系分業銀行何者較能增加銀行績效?—由46 國資料比較分析〉,台灣金融財物季刊,第二輯第二期,頁85-95。
沈中華(2006),〈銀行競爭-歐洲模式或美國模式〉,台灣金融業競爭力論壇。
周素卿和陳東升(2001),〈後進者的全球化:東南亞台灣企業地域生產網絡的建構與對外投資經驗〉,都市與計畫,第二十八卷第四期,頁421-459。
林鍾雄(1970),〈台灣經濟建設計畫與美援〉,「台灣經濟發展之研究」,第一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111-114。
施遵驊,李榮謙(2000),〈台灣在WTO下的金融開放措施及其影響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挑戰〉,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二卷第四期,頁21-43。
陳尚懋(2004),〈台灣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ACTA模型的檢驗〉,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一期,頁115-160。
陳達新、陳維寧、盧耀晟(2005),〈銀行民營化與金控公司成立對經營效率影響與併購企圖心之研究〉,東海管理評論,第七卷第一期,頁87-108。
許振明、邱玉(2001),〈金融六法與金融改革〉,國政研究報告,財金(研)090-060號,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60.htm。
彭慧鸞(1998),〈柯林頓政府的金融外交:多邊主義、多管道對話與民間角色〉,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七卷第五期,頁17-33。
彭淮南,1999,〈亞洲金融危機與因應措施〉,保險專刊,第57期月,頁1-10。
楊雅惠(2006),〈台灣金改之路徑與前景〉,經濟前瞻,2006年1月。
鄭濟世(2006),〈金融整合下的台灣保險市場發展方向〉,保險實務與制度,第5卷第2期,頁309-337。
潘雅慧(2004),〈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與我國因應知道〉,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二期,頁31-47。
盧志敏(2002),〈我國銀行逾放問題之因應對策〉,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四卷第四期,頁23-45。
謝中琮、李淑麗(2001),〈國際資金流動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經濟研究年刊,第三期。
嚴宗大(2001),〈GATS架構下金融服務貿易之規範與其政策涵義〉,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三卷第四期,頁31-50。
三、碩博士論文
(一)博士論文
林文斌(2005),《日本、韓國、台灣金融體制改革的比較政治經濟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二)碩士論文
姜渝生(2007)《由外國人直接投資現象分析台灣全球化經濟活動空間結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所。
姚瑞慶(2004),《商業銀行競爭策略形成分析-以台灣地區C銀行為例》,大葉大學經營管理所。
黃嘉珉(2004),《全球化經濟時代高雄港區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與計畫所。
葉志成(2006),《台灣地區金控公司購併問題之探討》,銘傳大學經濟所。
陳海鑫(1998),《國家機關與企業之政治經濟分析---以台灣發展經驗為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
鄒勳元(2001),《經濟全球化下政府治理轉型與社會問題之研究--以OECD國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
程世仁(2003),《國家建立與中央銀行之復業》,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水美(2006),《台灣地區銀行產業發展之政經分析:1945-2006》,國立台灣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所。
趙文志(1999),《亞洲金融危機對東亞國家政經衝擊之研究---以日本、南韓與中華民國之政府、企業與銀行三者互動關係為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揚銘(2004),《台灣金融自由化前史-1950-1990:從國家獨佔到金融自由化》,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鄭志昇(2005),《越南的經濟轉型與政治發展—國家論的觀點》,中山大學中山所。
鄭秋玉(1999),《後我國政府與中小企業的關係(1988~2000)—鑲嵌自主性觀點》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蕭毓瑞(2005),《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探討-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個案分析》,銘傳大學經濟所。
謝銘元(2002),《政府、企業及銀行之間的關係—亞洲金融風暴後的台灣與南韓》,成大政治經濟所。
龐中懿(2004),《巴賽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對銀行外部稽核之探討》,元智大學會計所。
四、報紙資料
經濟日報,2000/12/14,5版綜合新聞。
五、網路資料
台北市財政局金融管理科重要方案績效,搜尋時間2006/11/30上午11:24:25,〈二次金改論述〉,www.dof.taipei.gov.tw/dof/files/Policy/二次金改論述.pdf。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44.205.3.1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44.205.3.1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