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09-12161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09-121615
論文名稱
Title
瑜伽行派轉識成智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to wisdom in Yogacara schoo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1
關鍵字
Keywords
識、智慧、遍計所執相、緣起正見、依他起相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5 次,被下載 223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232 times.
中文摘要
智與識都是一種認識作用,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染污識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行使其認識作用,然而智就與染識不同,智是以無我為中心來行使其作用,所以智的認識作用就不像識有其限制性與不完美性,智的認識作用就如去掉我執的無分別智,或者進一步達到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大圓鏡智、超越人我對立的平等性智、觀察一切事物都沒障礙的妙觀察智、成就一切佛事的成所作智。
染污識是一連串的因果系列的遍計所執相的演變系統,這錯誤認知系統的穩固性牢不可破,唯有加入由識的遍計所執相與識的依他起相這兩組概念,所共構而成的緣起正見認知的實踐這組動態的概念之後,才有可能打破這牢不可破的染污識認知系統。


關鍵字:識、智慧、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緣起正見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4

第二章 識的種類…………………………………6

第一節 感官意識…………………………………………7
一、感官意識的名義……………………………………………………………7
二、感官意識的特性……………………………………………………………10
第二節 第六意識…………………………………………11
一、意識的名義………………………………………………………………11
二、煩惱心所…………………………………………………………………15
第三節 末那識……………………………………………18
一、末那識的名義 ……………………………………………………………19
二、慾望的根源…………………………………………………………………21
第四節 阿賴耶識………………………………………25
一、阿賴耶識的異名………………………………………………………26
二、阿賴耶識的特性…………………………………………………………30

第三章 智的種類…………………………………38

第一節 有漏慧…………………………………………39
第二節 無分別智………………………………………41
第三節 四智……………………………………………46
一、大圓鏡智………………………………………………………………46
二、平等性智………………………………………………………………48
三、妙觀察智………………………………………………………………49
四、成所作智………………………………………………………………50

第四章 轉識成智的理論……………………………53

第一節、遍計所執相……………………………………54
一、遍計所執相的名義………………………………………………………54
二、遍計所執相的生起程序…………………………………………………58
三、遍計所執相的體性………………………………………………………60
四、染識與淨智的遍計所執相………………………………………………61
第二節、依他起相………………………………………62
ㄧ、依他起相的名義…………………………………………………………62
二、正確的認知識的依他起相………………………………………………73

第五章 結論…………………………………………77

參考文獻……………………………8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大藏經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54,《南海寄歸內法傳》,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雜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1,《中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1,《長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攝大乘論釋》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大乘百法明門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1,《俱舍論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成唯識論》卷五,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4,《大乘起信論裂網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54,《翻譯名義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1,《俱舍論頌疏論本》,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大乘百法明門論本事分中略錄名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9,《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攝大乘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16,《解深密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7,《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1,《俱舍論頌疏論本》,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攝大乘論釋》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8,《阿毘曇毘婆沙論》卷23,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0,《瑜伽師地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43,《瑜伽師地論略纂》,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唯識三十論頌》,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大乘莊嚴經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唯識三十論頌》,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25,《大智度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辯中邊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1,《長阿含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 年。
《大正新修大藏經》冊31,《攝大乘論釋》,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
吳汝鈞著,《唯識哲學-關於轉識成智理論問題之研究》,台北:佛光出版社,
民國67年。
釋演培,《解深密經語體釋》,天華出版社,民國78年。
釋印順,《攝大乘論講記》,正聞出版社,民國87年。
釋演培,《成唯識論講記》,天華出版社,民國78年。
張曼濤主編,《唯識典籍研究(二)》,現代佛教學術叢刊30,大乘出版社,民國70年。
高崎直道等著,李世傑譯,《唯識思想》,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7,華宇出版社,民國74年。
釋印順,《學佛三要》,正聞出版社,民國79年。
釋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中編:修證篇》,法界出版社,民國92年。
傅偉勲著,《西洋哲學史》,台灣:三民書局,民國77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