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1118-2203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1118-220306
論文名稱
Title
《抱朴子》研究-藥物
A Study on Baopuzi in Terms of Medic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6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8-05-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8-08-29
關鍵字
Keywords
中草藥、《抱朴子》、藥物、道學、葛洪
Herbs, Ge Hong, Baopuzi, Medication, Taois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8 次,被下載 5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22 times.
中文摘要
葛洪,東晉人,於醫學、數理、天文以及陰陽五行等學問無所不包,尤能將醫學與宗教理論巧妙的融合,造就獨具特色的葛洪之學。他將一生四處行醫的經驗,著成《抱朴子》、《肘後備急方》等醫書,書中的疾病預防概念與仙藥的效果訴求,不論是在當時或是現代,都至為重要。由於葛洪於書中特別強調仙藥,本文研究動機是延續他的精神,製作現代仙藥,發揚葛洪的精神。本篇以《抱朴子》的藥物作研究,結合「神仙方藥」與「養生延年」的論述,參考文中金丹和仙藥的製作方法,結合現代食療醫學,使每一種仙藥既能發揮它的效果,又能承襲古今文學理論與故事,讓古人的智慧也能得以延續。
Abstract
Ge Hong was an Eastern Jin dynasty scholar specializing in medicine, mathematics, astronomy, and yin-yang study. In particular, he adequately incorporated medical and religious theories to create the unique Ge Hong School. He wrote his experience of treating patients at various places in China into medical compilations, such as Baopuzi (抱朴子) and Zhouhou beijifang (肘後備急方). The concept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 efficacies and appeals of “immortality medicines” (仙藥 xianyao) recorded in his works are crucial then and now. Because Ge Hong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mmortality medicin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motivated to extend Ge Hong’s will to produce modern immortality medicines. Medicines described in Baopuzi were used as research targets. This study incorporated the discourses regarding “immortality herbs” and “health and longevity promotion” into modern diet therapy theo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methods of “golden elixirs” and immortality medicines. Consequently, each type of immortality medicine could exert its expected effects on the human body and ancient wisdom could be passed down to the present time and to the future through inheritance of historic records and stori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ii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5
第三節 研究文獻之回顧…………………………………27
第 二 章 《抱朴子》之丹藥理論與礦物藥……… 34
第一節 《抱朴子》之煉丹術手法………………… 35
第二節 《抱朴子》 之煉丹工序…………………… 39
第三節 《抱朴子》之仙丹…………………………… 58
第四節 《抱朴子》之礦物藥………………………… 79
第 三 章 《抱朴子》諸芝與動物仙藥…………………114
第一節 仙芝入山證………………………………………… 114
第二節 仙藥諸芝………………………………………………119
第三節 石芝………………………………………………………124
第四節 肉芝………………………………………………………137
第五節 內芝、玉芝………………………………………… 168
第六節 仙藥諸芝………………………………………………175
第 四 章 《抱朴子》植物仙藥………………………………177
第一節 辟穀養生術………………………………………… 178
第二節 仙藥木芝 …………………………………………… 183
第三節 仙藥草芝…………………………………………… 198
第四節 菌芝…………………………………………………… 207
第五節 其他仙藥…………………………………………… 214
第 五 章 結論………………………………………………………… 246
參考文獻………………………………………………………………… 24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淮南子注》,(《諸子集成》本),漢 劉安著 漢 高誘注 上海書店。
《神農本草經》,漢朝吳普等述,清朝孫星衍、孫馮翼輯錄五洲出版社重印。
《周易參同契真義》,五代彭曉撰,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珍本初編。
《古本參同契集註》,東漢魏伯陽原著,清仇兆鰲集註,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珍本。
《道藏輯要》,賀龍驤校勘,彭文勤纂輯,考正書局影印本。
《本草綱目》,明朝李時珍,文光圖書公司重印。
《千金翼方》,唐朝孫思邈,宏業書局重印。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明刊本。

二、 專書(依年代順序排序)

袁珂,《山海經校注》,台北 里仁書局,1982年。
李約瑟著,胡懋麟、余傳韜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十五冊〈煉丹術與化學〉(下)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1983年。
李潤海,《中國醫藥史話》,明文書局,1983年7月。
金師圃,《道德經淺釋》,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年。
《搜神後記》,晉 干寶撰,汪紹楹校本,台北 木鐸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1985。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卷上,《道藏》第十八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王冰次注、(宋)林億等校正: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三九醫家類《黃帝內經》,第七三三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陳攖寧,《道教與養生》,北京:華文出版社,1989年7月。
傅維康主編,《中國醫學史》,上海 中醫學院出版社 1990年1月。
葛洪:《神仙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馬王堆漢墓醫書校釋》,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年。
《古今醫統》《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十二冊,北京:人民衛生社,1991年。
李學勤,《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整理本第 40-41 卷,高雄:五南圖書出版,2001年。

三、 學術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大淵忍爾:《道教史研究》,岡山大學共濟會,1964年。
王慶餘、曠文楠的《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利器:《葛洪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王慶憲、梁曉珍:《醫學聖典-黃帝內經與中國文化》,河南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王慶元、楊端志等譯注:《抱朴子譯注》,台北市:建安出版社,1999年2月版。王慶餘、曠文楠:《道醫窺秘-道教醫學康復術》,台北市:大展出版社,2000年。
王家葵、張瑞賢:《神農本草經研究》,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尤信雄:《葛洪評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77年。
吉元昭治著、陳昱安審訂:《道教醫方與民間療術-臺灣寺廟藥籤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
吉元昭志:《道教與長壽不老醫學》,四川:成都出版社,1992年。
杜而未:《崑崙文化與不死觀念》,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台北:中時出版社,1982年版。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李良松:《甲骨文化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李中華:《新譯抱朴子》,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版。
林麗雪:《抱朴子內外篇思想析論》,台北:學生書局,1980年。
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朴子內篇》,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邱鳳俠:《抱朴子內篇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周一謀等:《馬王堆醫學文化》,上海:文匯出版社,1994年。
施杞主編:《實用中國養生全書》,北京:學林出版社,1990年。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胡孚琛:《葛洪年譜略述》,上海:道教,1991年。
胡孚琛:《道教與仙學》,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維新書局,1981年。
高大鵬:《神仙傳-造化的鑰匙》,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版。
范行准:《中國醫學史略》,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86年。
馬林諾夫斯基:《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
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約翰生著、黃素封譯:《中國煉丹術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陳國符:〈《道藏經》中外丹黃白法經訣出世朝代考〉《中國古代化學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陳飛龍:《葛洪之文論及其生平》,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版。
陳九如編著:《黃帝內經今義》,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陳飛龍:《抱朴子內篇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
徐儀明、冷天吉:《人仙之間-〈抱朴子〉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張覺人:《中國古代煉丹術-中醫丹藥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張紫晨:《中國巫術》,上海:三聯書局,1990年。
張鐵忠:《飲食文化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張檉:〈淺說道教〉《我們對道教應有的認識》,台中:台灣省道教會,1996年。張乙尹:《仙家修煉之理論與實證》,台北:武陵出版社,1998年3月。
張欽:《道教煉養心理學導論》,四川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卿希泰:《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福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卿希泰、詹石窗主編:《道教文化新典》,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一卷,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年。
孫毅編譯:《中國古代房中養生釋意》,青海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梁榮茂:《抱朴子研究》,台北:台灣牧童出版社,1977年版。
符國棟主編、李豐楙著:《不死的探求-抱朴子》,海南:中國三環出版社,1992年10月。
萬建中:《飲食與中國文化》,江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
曾坤生:《中醫與養生》,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
鄒學熹、戴斯玉、鄒成永:《象數與中醫學》,福建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馮漢鏞、李殿元:《靈丹、妙藥、仙方-醫學與長壽》,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楊醫業主編:《中國醫學史》,河北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楊力:《中醫運氣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楊玉輝:《道教人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鵬舉:《神農本草經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楊世華主編:《葛洪研究二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蓋建民:《道教醫學導論》,台北:中華大道文化公司,1999年。
蓋建民:《道教醫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窪德忠:《道教史》,東京:山川出版社,1997年。
潭定波、寧澤璞主編:《道教養生》,湖南長沙:岳麓書社,1993年。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3月。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松來:《養生與中國文化》,江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
劉仲宇:《道教的內秘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劉鋒、臧知非:《中國道教發展史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劉固盛、劉玲娣編:《葛洪研究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
蕭登福:〈道教及上清派「守一」修持法門之源起及其演變〉《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11月。
藍秀隆:《抱朴子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版。
韓廷傑、韓建斌著:《道教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蘇華仁總主編:〈葛洪《抱朴子》道醫丹道修真學〉,台北市:大展出版社,2013年7月。
顧久譯:《抱朴子內篇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四、 期刊論文

(一) 學術期刊:(依姓氏筆畫排序)

丁貽庄:〈試論葛洪的醫學成就及其醫學思想〉《宗教學研究論集》,2008年2月。
王麗英、吳學宗:〈從葛洪著述管窺葛洪的道教醫學思想〉《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王慧勇:〈道教養生體系中煉丹術的哲學意蘊〉《體育研究與教育》,第26卷2011年12月。
尤信雄:〈抱朴子的道教思想〉《國文學報》,1978年6月。
李軍:〈中國宗教教史上的一座豐碑─葛洪《抱朴子》道教教育理論探析〉《哲學與文化》24卷,1997年2月。
李宗定:〈葛洪《抱朴子內篇》與魏晉玄學─「神仙是否可學致」與「聖人是否可學致」的受命觀〉《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2008年3月。
岑孝清:〈讀《抱朴子》的生與命〉《中國道教》,2006年1月。
武鋒:〈葛洪卒年再考證〉《宗教學研究》,1006卷2期,2006年6月。
郭起華的〈從葛洪和陶弘景看到教對古代醫學的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1期。
段致成:〈《抱朴子‧內篇》中論「儒道關係」初探〉,《鵝湖月刊》315期,2001年9月。
陳飛龍:〈葛洪年譜〉《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41期,1980年。
陳飛龍:〈《抱朴子》修撰過程考論〉,《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第1期,1994年5月。許抗生:〈葛洪道敎思想硏究〉《北京大學學報》,1981年3月。
孫亦平:〈葛洪與魏晉玄學〉《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1期,頁56。
2011年10月。
陸豔、陳懷松:〈《抱朴子‧內篇》養生思想與方術探討《黃山學院學報》,第11卷2期,2009年4月。
強昱:〈葛洪的內修理論及價值〉參見楊世華主編:《葛洪研究二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曹劍波:〈《抱朴子內篇》養生智慧管窺〉《中國道教》,2003年2月。
張煒玲著、丁煌校改:〈抱朴子內篇養生學之探討〉《道教學探索》,1991年4月。黃霏莉的〈葛洪的美學思想及其對中醫美容學的貢獻〉《中華醫學美容雜誌》,1999年第3期。
黃忠慎:〈葛洪《抱朴子•內篇》之形上理論與神仙思想〉《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第七期,2003年12月。
曾春海:〈玄學及《抱朴子外篇》中的理想人格〉《哲學與文化》,26卷7期,1999年。
曾勇:〈葛洪的生命觀及其現代沉思〉《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3期。
廖育群:〈中國古代咒禁療法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12卷4期,1993年。
廖育群:〈關於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傳統觀念-醫者意也〉《大陸雜誌》一0一卷一期, 2000年。
熊鐵基:〈人皆可以為神仙-葛洪神仙論的現代詮釋〉《中國道教》,2003年6月。劉君:〈試探魏晉神仙道教之變化思想-以葛洪「抱朴子•內篇」觀之〉《中國文化月刊》233,1999年8月。
薛公忱:〈《抱樸子內篇》長生思想辨析〉《中醫文獻雜誌》,1996年2期。
韓建斌:〈葛洪的養生術〉《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3期。
戴建平:〈六朝煉丹術及其化學成就〉《科技與經濟》,2001年3期。
龔鵬程:〈道、道家、道教──道教史上幾個基本名詞的考察〉《漢學研究》,11:2,1993年。

(二) 論文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丁婉莉:《葛洪養生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
李宗定:〈葛洪成仙之道與金丹理論〉《第三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師範大學,民100年3月。
葉論啟:《葛洪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1979年。
錢穆:〈葛洪年譜〉收入錢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
賴錫三:《道教內丹的先天學與後天學之發展和結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劉仲宇:〈葛玄、葛洪與抱朴子內篇〉,收入牟鍾鑒等編《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山東:齊魯書社,1993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