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2110-11232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2110-112326
論文名稱
Title
唐代佛寺中的茶文化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7-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7-22
關鍵字
Keywords
唐代、茶禪、茶、佛寺、茶文化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5 次,被下載 298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981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是茶的故鄉,而飲茶之風從唐代開始盛行起,就與佛教有密不可分的淵源。入唐之後,自佛寺中培植出許多有名的名茶,寺院飲茶更趨普及。後人對唐代茶文化的論述頗多,然而從佛寺中的飲茶文化方面去探討者,可謂甚少。因此本文擬對此問題做一初步討論。
首章言明研究背景和目的、範圍。本章主要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做全面性的說明。
第二章則以有關唐代佛寺茶文化相關研究之文獻探討,包含期刊論文、茶學專書及學位論文三部分來探討。
第三章以《全唐詩》、《景德傳燈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研究文本,探討唐代寺院生活中的茶。透過茶園植栽情形,僧人種茶的蹤跡;採茶、摘茶的情形以及寺院中的製茶,可以了解有許多名茶都出自於佛寺僧人手中;由僧人飲茶方式,如實記錄當年在寺院碾茶、煮茶、煎茶的真實情況;在好山好水中,泉水和煮茶的搭配關係;另外,從茶詩中看出佛寺生活的淡泊,佛寺僧人在生活中的飲食,及齋後飲茶的習慣。對於自行栽種的茶,除了自給自足還可以用以待客、餽贈、禮佛,甚至也成為寺院經濟的來源之ㄧ。由以上來探討屬於物質生活層面的佛寺茶文化。
第四章以《全唐詩》、《景德傳燈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研究文本,探討唐代寺院修行中的茶。透過以茶破睡意、以茶蕩憂慄,可瞭解茶的這些功用,對修行有幫助。透過以茶助詩情、以茶助修行來藉茶境說心境;甚至透過以茶待客、寺院舉辦茶會,來和芸芸眾生廣結善緣;最後再透過圓仁眼中的茶及《敕修百丈清規》,窺探唐代佛寺中以茶供佛的佛門茶禮。由以上來探討屬於修行生活層面的佛寺茶文化。
第五章為本論文之總結。本章旨在將前四章所探討的問題進行歸納。總而言之,無論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寺院茶會、佛門茶禮及茶文化對外傳播方面,唐代佛寺僧人都有巨大的貢獻。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唐代佛寺中的茶文化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三節 章節架構安排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茶學專書 7
第二節 學位論文11
第三節 期刊論文 15
第三章 佛寺生活中的茶 18
第一節 寺院中的茶園植栽情形 19
一、僧人種茶蹤跡 20
二、僧人採茶身影 23
第二節 寺院中的製茶 31
一、僧人製茶 31
(一)蒸 33
(二)擣 35
(三)拍 35
(四)烘 36
(五)焙 36
(六)封 40
二、寺院中的飲茶方式 43
(一)碾茶 43
(二)煮茶 46
(三)煎茶 55
三、寺院中的泉水 60
(一)泉水與茶 61
(二)在寺院飲茶情形 64
1、在寺院飲茶 64
2、拜訪僧人時飲茶 72
3、僧人來訪時飲茶 73
第三節 從茶詩中看出佛寺生活的淡泊 74
一、充滿茶香的樸實生活 74
二、茶葉成為寺院經濟的來源之一 77
第四章 佛寺修行中的茶 82
第一節 茶的功用82
一、以茶破睡意 82
二、以茶蕩憂慄 85
第二節 藉茶境說心境 85
一、以茶助詩情 86
(一)遊寺寫詩 87
(二)寫給僧人 89
二、以茶助修行 92
三、茶禪一味 98
第三節 以茶結善緣 108
一、以茶待客 108
二、寺院茶會 112
第四節 以茶供佛 116
一、圓仁眼中的茶 117
二、佛門茶禮 122
第五章 結論 126
參考書目 128
附錄一:《全唐詩》137
附錄二:《景德傳燈錄》148
附錄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16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古籍(按作者朝代排列)

現存唐代(含五代)的茶書總共有八部,均引自朱自振、鄭培凱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第2次印刷)。
1. 〔唐〕 陸羽《茶經》
2. 〔唐〕 陸羽《顧渚山記》
3. 〔唐〕 陸羽《水品》
4. 〔唐〕 斐汶《茶述》
5. 〔唐〕 張又新《煎茶水記》
6. 〔唐〕 溫庭筠《採茶錄》
7. 〔唐〕 蘇廙《十六湯品》
8. 〔五代蜀〕 毛文錫《茶譜》
9. 〔唐〕李肇《唐國史補》(臺北:世界書 局,1978年)。
10.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校注》(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11. 〔唐〕王敷〈茶酒論〉,黃永武主編《敦煌叢刊初集15》,瑣一四 二七一八(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4月)。
12. 〔日〕僧圓仁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
13. 〔宋〕王溥、楊家駱主編《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
14. 〔宋〕釋道原《佛光大藏經 禪藏.史傳部 景德傳燈錄一∼四》(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15. 〔宋〕普濟《五燈會元》(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4月初版)。
16. 〔清〕董誥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7.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第2次印刷)。


二、 近代書目(按出版年代排列)

1. 楊家駱主編《唐國史補等八種》(臺北:世界書局, 1968年11月)。
2. 喻味庵輯《新續高僧傳》(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3. 孫昌武《唐代文學與佛教》(臺北:穀風出版社,1987年5月)。
4. ﹝元﹞辛文房,周本淳校正《唐才子傳校正》(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3月)。
5. 吳智和著《中國茶藝》(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
6. 黃敏枝《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9年5月初版)。
7. 范增平《茶藝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1990年6月)。
8. 謝重光《漢唐佛教社會史論》(臺北:國際文化,1990年)。
9. 許賢瑤《中國茶書提要》(臺北:博遠出版,1990年)。
10. 許賢瑤《中國古代喫茶史》(臺北:博遠出版,1991年)。
11. 劉昭瑞《中國古代飲茶藝術》(臺北:博遠出版,1992年)。
12. 柏 明、張天杰、田旭東《法門寺與佛教文化》(臺北:水牛圖書,1992年)。
13.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14. 郭紹林《唐代士大夫與佛教》(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15.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 陳宗懋《中國茶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17. 朱自振、沈漢《中國茶酒文化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18. 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19. 廖寶秀《宋代喫茶法與茶器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6年)。
20. 石韶華《宋代詠茶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21. 葛兆光釋譯《祖堂集》(高雄:佛光文化事業,1996年8月)。
22.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敕修百丈清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23. 成耆仁〈中國茶史與茶具的演變〉《茶的文化》(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7月)。
24. 任繼愈《中國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25. 張 弓《漢唐佛寺文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26. 蕭麗華《唐代詩歌與禪學》(臺北:東大發行,1997年)。
27. 陳全方、柏 明、韓金科《法門寺與佛教》(臺北:水牛圖書,1997年)。
28.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商務,1998年)。
29. 董 群《祖師禪》(臺北:圓明出版社,1999年4月)。
30. 賴功歐《茶哲睿智-中國茶文化與儒釋道》(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
31. 施偉達、褚贛生主編《中國古代十大聖人》(臺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9月)。
32. 范增平《喝杯好茶》(臺北:月善書房文化, 2001年)。
33. 關劍平《茶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34. 王旭烽《瑞草之國-中國茶文化隨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35. 朱世英等主編《中國茶文化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年)。
36. 吳言生《禪宗詩歌境界》(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37. 鄭臨川紀錄,徐希平整理《笳吹弦誦傳薪錄-聞一多、羅庸講中國古典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8. 陶 敏、陶紅雨《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長沙:嶽麓書社,2003年)。
39. 印 順《中國禪宗史》(新竹:正聞,2003年)。
40. 姚國坤、姜堉發、陳佩珍著《中國茶文化遺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41. 王旭烽《茶的滋味-中國茶文化隨筆》(臺北:未來書城,2004年2月)。
42. 于觀亭《認識中國喝茶文化的第一本書》(臺北:宇河文化出版, 2004年)。
43. 韓 生、王樂慶《法門寺地宮茶具與唐人飲茶藝術》(北京:長城,2004年)。
44. 蔡鎮楚、龐宿莽《唐宋詩詞文化解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
45. 吳言生主編《中國禪學》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第1版)。
46. 姜青青《一品茶趣》(臺北:實學社出版,2005年1月)。
47. 楊曾文《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
48. 龔國強《隋唐長安成佛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10月)。
49. 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輯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50. 丁以壽主編;關劍平、阮逸明副主編《中華茶道》(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51. 朱自振、鄭培凱主編《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第2次印刷)。
52. 簡錦松《唐詩現地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53. 張忠良、毛先頡編著《中國世界茶文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008年10月第4次印刷)。
54. 查明昊《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5. 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56. 謝重光《中古佛教僧官制度和社會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6月)。
57. 王 玲《中國茶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58. 黃 奎《中國禪宗清規》(北京:宗教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2009年6月第2次印刷)。
59. 陸羽原著,沈冬梅校注《茶經校注》(臺北:宇河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
60. 林木連等編著《臺灣的茶葉》(臺北:遠足文化,2009年11月)。
61. ﹝宋﹞道原著,顧宏義譯注《景德傳燈錄譯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1月)。

三、 學位論文(按發表通過時間排列)

1. 戴月芳《明代茶之研究-以內茶與邊茶為主》(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2. 陳欽育《唐代茶業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3. 李書群《唐代飲食風氣及其對文學影響之研究》(臺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4. 蔣作貞《唐人飲茶風尚-兼論茶的產銷、茶法、製造》(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5. 蔡秀敏《唐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6. 林珍瑩《唐代茶詩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7. 余玥貞《唐宋時期的茶知識與飲茶文化》(臺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 廖建智《明代茶文化藝術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顏鸝慧《唐代茶文化與茶詩》(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5年)。
10. 傅及光《唐代茶文化之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11. 雲惠遠《唐代茶道文化及其思想之研究-以江東茶文化圈為中心》(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2. 顏靜如《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唐代飲茶文化之探討》(臺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四、 期刊論文(按出版年代排列)

1. 謝重光〈晉—唐寺院園圃的種植業〉《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3期。
2. 張 弓〈唐代的寺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4期。
3. 廖寶秀 〈從考古出土飲器論唐代的飲茶文化〉《故宮學術季刊》第8卷第3期,1991年。
4. 暨遠志 〈唐代茶文化的階段性――敦煌寫本《茶酒論》研究之二〉《敦煌研究》,1991年2月。
5. 何明棟〈茶與佛教〉《農業考古》,1991年02期。
6. 廖寶秀 〈陸羽《茶經》中之茶器與現代茶器之比較〉《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2期,1991年5月。
7. 廖寶秀〈圭璧相壓疊,積芳莫能加-試論唐代圭璧形餅茶與茶碾〉《故宮文物月刊》第9卷第6期,1991年9月。
8. 張高舉〈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茶具看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文博》,1993年第4期。
9. 呂維新〈陜西法門寺唐代宮廷茶具綜述〉《中國茶葉加工》,1994年03期。
10. 呂維新〈唐代佛教和茶文化〉《杭州茶葉機械雜誌》,1994年03期。
11. 羅宗濤〈貫休與唐五代詩人交往詩淺談〉《論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文集下輯》,1995年07月。
12. 呂維新〈佛教和茶道〉《福建茶葉》,1995年02期。
13. 朱自振、陸鈞、張子華、徐征野、梁子〈法門寺唐代茶文化的理論思考〉《農業考古》,1995年02期。
14. 張子華〈試從飲茶歷史發展看法門寺出土茶具的地位〉《農業考古》,1995年02期。
15. 張高舉、王竸香〈從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一套茶具,看唐代茶與茶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農業考古》,1995年02期。
16. 韓金科〈法門寺唐代茶具與中國茶文化〉《農業考古》,1995年02期。
17. 王倉西、田生華〈法門寺塔地宮出土茶具與《茶經•四之器》對比研究〉《農業考古》,1995年02期。
18. 呂維新〈唐代茶業經濟史略〉《中國茶葉加工》,1996年03期。
19. 〔日〕高橋忠彥著,陳星橋翻譯〈從唐詩看唐代茶與佛教的關係〉《法音》,1996年6月。
20. 滕 軍〈茶道與禪〉《農業考古》,1997年04期。
21. 余 悅〈禪悅之風-佛教茶俗幾個問題考辨〉《農業考古》,1997年04期。
22. 童啓慶〈唐宋時期浙江茶文化的發展〉《農業考古》,1997年04期。
23. 劉彥波〈論佛教與中國茶文化〉《荊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24. 鄭培凱〈人間相約事春茶〉《當代》134期,1998年。
25. 丁以壽〈中國飲茶法源流考〉《農業考古》,1999年02期。
26. 廖寶秀〈中日茶道器用文化之比較─唐宋明三代與日本〉《故宮文物月刊》第16卷第12期,1999年。
27. 韓士奇〈茶與寺院〉《中國宗教》,2000年2期。
28. 石 山〈佛教與茶文化〉《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19》,2000年第2期。
29. 吳立民〈中國的茶禪文化與中國佛教的茶道〉《法音》,2000年第9期。
30. 鮮於煌〈日本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對中國歷史記載的重要貢獻〉《重慶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31. 邢湘臣〈名茶與佛教〉《農業考古》,2001年 02期 。
32. 唐 傑〈佛教與中國茶文化〉《食品與生活》,2001年03期。
33. 蔡鎮楚〈茶禪論〉《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2年1月。
34. 黃純豔 〈再論唐代茶法〉《思想戰線》,2002年2期。
35. 唐黎標〈唐代茶葉產地與名品〉《茶葉機械雜誌》,2002年第4期。
36. 儲仲君〈陸羽其人其事〉《常州工學院學報》第1卷第15期,2002年5月。
37. 賴功歐〈茶道與禪宗的“平常心”〉《農業考古》,2003年02期。
38. 戴 軍〈唐代寺院題詩與寺院學習之風〉《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2期。
39. 牛致功〈圓仁筆下的「茶」〉《農業考古》,2004年02期。
40. 呂維新〈唐代禪宗對茶文化的傑出貢獻〉《茶葉通訊》第2期,2004年2月。
41. 廖寶秀 〈山水巡禮—名山、名泉與名茶〉《故宮文物月刊》第23卷第3期,2005年。
42. 吳靜宜〈天臺宗與茶禪的關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2006年。
43. 王維貴〈茶與佛教〉《審計月刊》,2006年第9期。
44. 廖寶秀 〈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述略〉《故宮文物月刊》第26卷第1期,2008年。
45. 蔡定益〈論《茶經》的儒、釋、道美學思想〉《滄桑》,2009年1月。
46. 任新來〈佛、道、儒三教對唐代茶文化發展的影響〉《文博》,2009年2期。
47. 劉賀民〈茶禪一味的寺院茶道〉《茶.健康天地》,2009年9期。
48. 見 慧〈茶道中的佛典與禪語〉《協商論壇》,2010年1月。


五、 工具書:(按出版年代排列)

1. 釋慈怡《佛光大辭典》(臺北:佛光,1989年)。
2. 朱世英等編《中國茶文化辭典》(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3. 王 洪、方廣錩主編《中國禪詩鑑賞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4. 《辭海》共4冊(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5月9版。)
5. 《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2003年)。

六、 電子資源:

1. 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2.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全唐詩檢索系統」,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3.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 NO. 2012A《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http://www.cbeta.org/result/T48/T48n2012a.htm
4.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 NO. 2025《敕修百丈清規》,http://www.cbeta.org/result/T48/T48n2025.htm
5.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NO.2076《景德傳燈錄》,
http://www.cbeta.org/result/T51/T51n2076.htm
6. 「佛光大辭典網路版」http://www.fgs.org.tw/fgs_book/ fgs_drser.aspx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