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02-1223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02-122334
論文名稱
Title
鄭文焯詞研究
A Study of Cheng Wen-cho's Tz'u Poe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9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23
關鍵字
Keywords
蘇珊•朗格、形式、詞、鄭文焯、情感
Tz'u Poetry, Susanne K. Langer, Cheng Wen-cho, Form, Feel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6 次,被下載 492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928 times.
中文摘要
鄭文焯(1856-1918)為清末之重要詞人,與王鵬運、況周頤、朱祖謀並稱為清末四大家。他在詞學方面的貢獻,主要為詞樂的研究與詞籍的批校;然其在創作方面亦頗為豐富,刊行的詞集有《瘦碧詞》、《冷紅詞》、《比竹餘音》、《樵風樂府》(刪存本)和《苕雅餘集》等。
本論文的研究除概述鄭氏的生平、著作與詞學觀外,最主要的部分則是作品的探討,因此本文將依各詞集的創作時間為標準,將《瘦碧詞》(1881-1888)、《冷紅詞》(1889-1896)、《比竹餘音》(1897-1901)、《苕雅舊稿》(收入《樵風樂府》中)與《苕雅餘集》(1902-1911)等不同時段的創作區分為四個部分,並運用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符號學美學的概念,分別探討各個時期作品的情感表現與藝術形式。
在情感表現方面,蘇珊•朗格所認為的「情感」是客觀的情感,是人類為了獲得關於客觀情感的知識,掌握一般情感的概念才從事藝術活動的。藝術符號的創造,主要的素材的是人的生活經驗,但又與現實世界存在某些距離,因此她認為作品是「生活的幻象」、「經驗的幻象」,是構築的「世界」。這個「世界」除了能夠抽繹出作者某種生活及經驗,也可呈現多樣的情感型態。所以,在「情感表現」這個部分,將作品所體現的經驗模式,分為「自然的觀照」、「一己境遇」、「人我交際」和「歷史與家國」四個層次,進而探討在這些經驗中,構築出何種情感的型態。此外,在藝術形式方面,朗格認為情感必須依憑於藝術形式方能呈現,而「形式」的概念為有機的、有表現力和生命力的。因此,在這個部分將援引此一概念,探討形式中的要項「結構」與「措辭」。在「結構」方面,將藉由「情景鋪排」、「時空設計」及「節奏」三項,探討各詞集作品結構的創作傾向。至於在「措辭」方面,則探討意象、情感和色彩語詞的使用情形,並經由統計的方法,呈現出使用次數、比例,並分析其表現方式及詞性。最後,在結論中,首先探討詞學觀與創作的關係,而後觀察各詞集作品的情感表現與藝術形式的概況,並歸結出鄭氏創作歷程中作品的情感與形式之變化情形。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鄭文焯詞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近人研究成果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撰寫方式 3
第三節 鄭文焯及其著作 8
第二章 鄭文焯的詞學觀 23
第一節 基本觀點 23
第二節 創作觀 34
第三節 實際批評 43
第三章 《瘦碧詞》 61
第一節 情感表現 61
第二節 藝術形式 77
第四章 《冷紅詞》 107
第一節 情感表現 107
第二節 藝術形式 123
第五章 《比竹餘音》 154
第一節 情感表現 154
第二節 藝術形式 172
第六章 《苕雅舊稿》與《苕雅餘集》 205
第一節 情感表現 205
第二節 藝術形式 228
第七章 結論 271
第一節 詞學觀與創作的關係 271
第二節 綜論作品的情感與形式 274
參考書目 28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編排方式以朝代先後為序,同朝代者以姓氏筆劃為序。書籍未標示版次者,皆為初版。
一、專著:
(一)鄭文焯著作:
〔宋〕吳文英著,〔清〕鄭文焯批校,林玫儀編《鄭文焯手批夢窗詞》,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印,1996年 6月,據杭州大學藏本景印
〔宋〕吳文英著,〔清〕鄭文焯校《夢窗詞校議》,《四明叢書》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77年4月
〔宋〕周邦彥著,〔清〕鄭文焯批校《清真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據清光緒二十六年吳興劉氏嘉業堂刊本景印
〔宋〕柳永著,鄭文焯批校《樂章集》,台北:廣文書局,民79年9月再版,據吳重熹石蓮盦刻本景印
〔清〕吳大澂著,〔清〕鄭文焯補正《古玉圖考補正》,《叢書集成續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清〕鄭文焯《大鶴山房全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說文引群說故》,版本不詳,冊1
《高麗永樂好大王碑釋纂攷》,光緒二十六年朱氏刊本,冊1
《詞源斠律》,光緒十六年書帶草堂叢書本,冊1~2
《醫故》,光緒十七年刊本,冊2~3
《冷紅詞》,清光緒二十二年耦園校刊本,冊4
《樵風樂府》,民國二年仁和吳氏雙照樓刊本,冊5~6
《比竹餘音》,光緒二十八年吳興沈氏刊本,冊7
《苕雅餘集》,民國四年吳興朱氏刊本,冊8
《絕妙好詞校錄》,版本不詳,冊8
《瘦碧詞》,民國六年重刊本,冊8
〔清〕鄭文焯《大鶴山房詩集》,民國十二年蘇州振興書社刊本
〔清〕鄭文焯《樵風樂府》,台北:世界書局,民70年4月三版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詞話叢編》本,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77年2月
〔清〕鄭文焯編,范希曾箋《南獻遺徵箋》,台北:文景書局,民79年7月
〔清〕鄭文焯著,〔日〕橋川時雄輯《陶集鄭批錄》,《文字同盟》第三卷,東京:汲古書院,平成3年(1991)11月,頁23~52
陳思著,〔清〕鄭文焯校記《清真居士年譜•附校記》,《遼海叢書》本,瀋陽:遼瀋書社,1985年
(二)史料、筆記:
〔漢〕司馬遷《史記》,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宋〕沈括《夢溪筆談》,《四部叢刊續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12月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一版二刷
黃濬《花隨人聖盦摭憶》,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8月
汪兆鏞《碑傳集三編》,《清代傳記叢刊》本,台北:明文書局,民74年5月
閔爾昌《碑傳集補》,《清代傳記叢刊》本,台北:明文書局,民74年5月
蔡冠洛《清七百名人傳•補編》,《清代傳記叢刊》本,台北:明文書局,民74年5月
(三)詩文集: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11月
〔宋〕劉辰翁《須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年9月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11月
〔清〕陳維崧《陳迦陵文集》,《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11月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全集》,《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15輯,台北縣:文海出版社,民64年4月
(四)詞叢刻、總集:
〔明〕毛晉輯《宋六十名家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
〔清〕王鵬運輯《四印齋所刻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楊家駱主編《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台北:鼎文書局,民65年8月
嚴迪昌《近代詞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
(五)詞別集、箋注:
〔宋〕李清照著,王仲聞校《李清照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民72年10月
〔宋〕柳永著,薛瑞生注《樂章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二刷
〔宋〕姜夔著,夏承燾箋校《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二刷
〔宋〕詹效之《燕喜詞》,《續金華叢書》本,江蘇: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
〔宋〕蘇軾著,石聲淮、唐玲玲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台北:華正書局,民82年8月
〔宋〕蘇軾著,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台北:華正書局,民79年3月
〔清〕曹亮武《南耕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南縣: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6月
吳戰壘《吳文英詞欣賞》,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8月
夏承燾校輯《白石詩詞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3月
(六)詞選:
〔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11月
〔宋〕黃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四部叢刊正編》本,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年11月
〔清〕戈載選,杜文瀾注《宋七家詞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67年5月
〔清〕朱彝尊等編《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
〔清〕陳廷焯《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清〕譚獻《篋中詞》,楊家駱編《歷代詩史長編》,第21種,北縣:鼎文書局,60年9月
上彊村民重編,唐圭璋箋注《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5月
王步高《元明清詞三百首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宋平生《晚清四大詞人詞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6月
汪泰陵《清詞選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張德鴻等《近代詞選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張夢機等《唐宋詞選注》,台北:華正書局,1996年10月十六版
葉恭綽《廣篋中詞》,楊家駱編《歷代詩史長編》,第22種,台北:鼎文書局,民60年9月
鄭騫《續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71年5月
錢仲聯《清詞三百首》,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2月一版三刷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四刷
嚴迪昌《金元明清詞精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年9月三刷
(七)詞史及詞學史:
王 易《中國詞曲史》,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月25日
方智範等《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7月
胡雲翼《中國詞史略》,上海:大陸書局,民22年6月,收入《民國叢書》第五編,上海:上海書局,1996年12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八)詞學論著:
J. Z.愛門森《清空的渾厚──姜白石文藝思想縱橫》,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9月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
中研院文哲所編委會《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印,民83年11月
中研院文哲所編委會《詞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印,民85年6月
朱崇才《詞話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4年1月
汪中《清詞金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60年11再版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一版二刷
吳丈蜀《詞學概說》,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林玫儀《詞學考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5月初版二刷
施議對《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夏承燾等《讀詞常識》,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
夏承燾《夏承燾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徐珂《清代詞學概論》,台北:廣文書局,民68年5月
徐信義《詞學發微》,台北:華正書局,民74年7月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4年2月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室編《詞學論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9月
賀光中《論清詞》,楊家駱編《歷代詩史長編》,第23種,臺北:鼎文書局,民60年9月
葉嘉瑩《清詞散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2月
葉嘉瑩等《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81年10月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95年8月第三次印行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葉嘉瑩《清詞選講》,台北:三民書局,民85年8月
趙為民等《詞學論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78年7月
〔美〕劉若愚著,王貴苓譯《北宋六大詞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75年6月
蔡楨《詞源疏證》,台北:學海出版社,民77年1月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
饒宗頤《詞集考》,北京:中華書局,1992月10月
(九)詞話、序跋匯編:
〔宋〕張炎著,夏承燾校注;〔宋〕沈義父著,蔡嵩雲箋釋《詞源注、樂府指迷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清〕徐釚著,王百里校箋《詞苑叢談校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8年6月
金啟華等編《唐宋詞集序跋匯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2年2月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77年2月
本文參考諸家如下:
〔宋〕張炎《詞源》,冊1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冊1
〔宋〕王灼《碧雞漫志》,冊1
〔元〕陸行直《詞旨》,冊1
〔明〕楊慎《詞品》,冊1
〔清〕張惠言《張惠言論詞》,冊2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冊2
〔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冊2
〔清〕馮金伯輯《詞苑萃編》,冊3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冊4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冊4
〔清〕譚獻《復堂詞話》,冊4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冊5
〔清〕陳銳《袌碧齋詞話》,冊5
張爾田《近代詞人軼事》,冊5
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冊5
蔡嵩雲《柯亭詞論》,冊5
孫克強《唐宋人詞話》,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8月
劉慶雲《詞話十論》,台北:祺齡出版社 民84年1月
施蟄存《詞集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12月
嚴迪昌《近代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龔兆吉《歷代詞論新編》,台北:祺齡出版社,民83年12月
(十)詞譜、詞律:
〔清〕康熙《御制詞譜》,台北:洪氏出版社,民69年11月1日
〔清〕萬樹原著,王瓊珊索引《索引本詞律》,台北:廣文書局,民78年10月再版
楊易霖《周詞訂律》,台北:學海出版社,民64年2月
龍榆生《唐宋詞定律》,台北:華正書局,民77年9月
(十一)文學史、批評史及文學論著: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89年2月
〔義〕史華羅(Paolo Santangelo)著,莊國土等譯《明清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詞語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3月
〔美〕孫康宜《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民90年9月
郭延禮《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一版二刷
張松如《中國近代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黃 霖《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近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出版社,民82年9月一版十一印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出版社,民85年5月一版十一印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民74年5月三版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11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9年2月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日〕松浦友久著,孫昌武等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5月
〔日〕松浦友久著,陳植鍔等譯《唐詩語匯意象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5月
袁行霈等《中國詩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一版二刷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1月一版二刷
梁啟超《中國韻文裡頭所表現的情感》,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81年12月五版二刷
楊松年《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7月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台北:台灣書店,1999年11月
蔡英俊主編《抒情的境界》,收入劉岱《中國文化新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72年4月一版二刷
蔡英俊《愛恨生死──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生命》,台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一刷
蔡英俊《興亡千古事──中國古典詩歌的歷史世界》,台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一刷
〔美〕劉若愚《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10四版
〔日〕橋川時雄《滿州文學興廢考》,壬申(1933)正月刊行
蕭水順《青紅皂白──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色彩》,台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一刷
龔鵬程《春夏秋冬──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季節》,台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2000年5月二版一刷
(十二)西方文論、美學與心理學論著:
Susanne K. Langer, Feeling and for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3
Susanne K. Langer, Problems of Art,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7
朱立元《現代西方美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1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店,民85年7月五版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二版二十七刷
吳曉《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4月二刷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81年5月五版
〔英〕威恩迪•崔恩(Windy Dryden)著,武自珍譯《理性情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3月
〔德〕恩斯特•波佩爾(Ernst poppel)著,李百涵等譯《意識的限度──關於時間與意識的新見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二版一刷
〔奧〕馬赫(Ernst Mach)著,洪謙等譯《感覺的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一版四刷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滕守堯等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錢谷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9月
檀明山《象徵學全書》,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年4月
〔美〕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出版社,1991年10月
〔美〕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著,滕守堯等譯《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6月
(十三)工具書: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台北:世界書局,民77年2月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8年12月五版
丁祖春等《中國名勝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2月一版二刷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本),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12月
田軍等《金元明清詩詞曲鑒賞辭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4年10月一版二刷
司有倫《當代西方美學新範疇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一版二刷
幼獅編輯部主編《觀念史大辭典•文學藝術卷》,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77年7月
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
李復波《詞話叢編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9月
李靈年《清人別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吳文治《中國文學大事年表》,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12月
吳相州等《歷代詞人品鑒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印,民84年6月
孫文光《中國近代文學大辭典》,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唐圭璋《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民81年9月
馬興榮等《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三版十八刷
張葆全《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二版一刷
梁淑安《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近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2
賀新輝《全清詞鑒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年12月
葛成民等《唐宋詞典故大辭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劉揚忠等《詞學研究年鑒(1995-1996)》,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3月
(十四)其他:
〔漢〕劉向《列仙傳》,《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晉〕陸機著,張懷瑾譯注《文賦譯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1月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北:藝文印書館,民57年2月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8月一版二刷
〔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2年6月四版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82年3月初版二刷
王稼句《蘇州山水》,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民84年10月三版
二、論文及相關資料:
(一)學位論文:
Sun, Celile Chu-Chin(孫筑瑾), A Sense of Scene: Depictions of Sense as Expressions Offeel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 Ph.D Diss., Indiana University, 1982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金鮮《清末民初宋詞學析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林玫儀《晚清詞論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徐信義《張炎詞源探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
劉瑩《清末四家詞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二)詞學資料:
〔清〕鄭文焯〈鶴道人論詞書〉,《國粹學報》文篇,第66期,1910年4月20,頁4~7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遺札〉,《同聲月刊》,第2卷第8號,1942年8月15日,頁114~118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遺著〉(一)~(十),《青鶴》,第2卷第1期至第2卷第23期,1933年11月16日至1934年10月16日
〔清〕鄭文焯〈半雨樓雜鈔〉(一)~(九),《青鶴》,第3卷第8期至第3卷第24期,1935年3月1日至1935年11月1日
〔清〕鄭文焯〈鶴翁異撰〉(一)~(六),《青鶴》,第4卷第2期至第5卷第14期,1935年12月1日至1937年5月16日
〔清〕鄭文焯〈樵風雜纂〉(一)~(四),《青鶴》,第5卷第2期至第5卷第10期,1936年12月1日至1937年4月1日
〔清〕鄭文焯〈雙鐵堪札記〉(一)~(七),《青鶴》,第4卷第11期至第4卷第23期,1936年4月16日至1936年10月16日
〔清〕鄭文焯〈石芝西堪札記〉(一)~(五),《青鶴》,第4卷第1期至第4卷第9期,1935年11月16日至1936年3月16日
〔清〕鄭文焯〈瘦碧盦藏陶記〉,《青鶴》,第5卷第8期,1937年3月1日,頁1~4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未刊詞〉,《同聲月刊》,第1卷第5號,1941年4月20日,頁171~179
〔清〕鄭文焯〈大鶴山人未刊詞〉,《同聲月刊》,第1卷第6號,1941年5月20日,頁169~178
朱居易輯〈近賢論詞遺札──鄭文焯與張孟劬論詞書〉,《同聲月刊》,第1卷第4號,1941年3月20日,頁144~146
張爾田〈與龍榆生言鄭叔問遺札書〉,《詞學季刊》,第1卷第3號,1933年12月,頁186
黃墨谷輯〈詞林翰藻殘璧遺珠(一)──鄭文焯致朱祖謀書〉,《詞學》第七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2月,頁209~223
〔日〕橋川時雄鈔〈鄭叔問手批《唐五代詞選》〉,《文字同盟》第二卷,東京:汲古書院,平成二年(1990)七月,頁516~517
〔日〕橋川時雄〈鄭文焯專號〉,《文字同盟》第二卷,東京:汲古書院,平成二年(1990)七月,頁53~104
龍榆生輯〈近代名賢論詞遺札──高密鄭叔問文焯先生答吳伯宛書〉,《詞學季刊》,創刊號,1933年4月,頁166
龍榆生〈忍寒廬零拾(一)──鄭叔問自評所作詞(一)〉,《詞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33年8月,頁34
龍榆生〈忍寒廬零拾(二)──鄭叔問自評所作詞(二)〉,《詞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33年8月,頁86
龍榆生〈忍寒廬零拾(三)──鄭叔問石芝西堪宋十二家詞選目(一)〉,《詞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33年8月,頁130
龍榆生〈忍寒廬零拾(四)──鄭叔問石芝西堪宋十二家詞選目(二)〉,《詞學季刊》,第1卷第2號,1933年8月,頁198
戴正誠〈鄭叔問先生年譜〉(一)~(十五),《青鶴》,第1卷第5期至第1卷第19期,1933年1月16日至1933年8月16日
戴正誠輯、黃墨谷錄〈大鶴先生手札彙鈔〉(致朱古微十七函),《詞學》第六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7月,頁65~76
(三)詞學論文:
王達津〈張炎詞主「清空」說及其創作實踐〉,《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3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12月,頁95~107
任二北〈增訂《詞律》之商榷〉,《詞學論薈》,台北:五南出版社,民78年7月,頁395~430
任亮直〈椎心泣血的時代悲歌──略論清末四大詞人甲午前後的感時之作〉,《河南大學學報》,第34卷第5期,1994年9月,頁82~84
任銘善〈鄭大鶴《夢窗詞》手稿箋記〉,《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1輯(總第17輯),頁197~206
吳熊和〈鄭文焯手批《夢窗詞》〉,《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11月,頁435~454
吳則虞〈《清真集》版本考辨〉,《西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7年第1期,頁55~69
李德〈風流文采自一家──談鄭文焯詞的藝術特色〉,《滿族研究》,1988年第1期,頁25~34
李德〈現實主義詞人鄭文焯略論〉,《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第3期(總第86期),頁140~145
林玫儀〈鄭文焯的詞學理論〉,《中外文學》,第9卷第9期,1981年2月,頁72~92
林玫儀〈論晚清四大詞家在詞學上的貢獻〉,《詞學》第九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頁148~173
秋心〈鄭文焯及其歸鶴圖〉,《滿族研究》,1996年第3期,頁84~85
柳條〈鄭文焯與「鷗隱詞社」〉,《滿族研究》,1994年第4期,頁65
徐信義〈詠物詞的聲色──談詠物詞的表現方式〉,《中國學術年刊》,第11期,1990年3月,頁159~176
浣花(李德)〈哀時無地費仙才──談鄭文焯詞的思想內容〉,《滿族研究》,1987年,頁49~56
陳水雲〈清人對清真詞的解讀〉,《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27~30
陳曉芬〈張炎「清空」說的美學意義〉,《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1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9月,頁210~219
葉嘉瑩〈清代詞史觀念的形成與晚清的史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7卷第4期,總第28期,民86年12月,頁71~97
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之形成及詞學家對此種特質之反思與世變之關係〉,《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文學組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主辨,民89年6月29日~7月1日,頁1~21
聞文新〈文叔問與其作品〉,《晨報 副刊》,1927年9月6日~8日
劉崇德〈關於鄭文焯批校本《清真集》〉,《河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頁27~32
蔣禮鴻〈大鶴山人校本《清真詞》箋記〉,《懷任齋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頁283~290
龍榆生〈清季四大詞人〉,《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頁436~470
謝桃坊〈《夢窗詞》的版本與校勘述略〉,《四川圖書館學報》,1983年第3期,頁40~46
薛祥生〈鄭文焯及其《樵風樂府》〉,《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頁82~88
鵬南〈鄭叔問小傳〉,《中和月刊》,第4卷第6期,1943年6月,頁7~18
(四)其他:
克羅德•拉爾〈中國人思維中的時間經驗知覺和歷史觀〉,《文化與時間》,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1月,頁28~53
孫筑瑾〈中英抒情詩歌中情與景相關呈現模式的比較〉,《中外比較文學的里程碑》,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62~290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上)〉,《中外文學》,1卷10期,民62年3月,頁30~63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中外文學》,第1卷第11期,民62年4月,頁100~114
梅祖麟、高友工著,黃宣範譯〈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下)〉,《中外文學》,第1卷第12期,民62年5月,頁152~169
楊明麗〈中國人的顏色觀以及與顏色有關的詞彙〉,《中國文化月刊》,第8期,民69年6月,頁105~123
管倖生等〈色彩的情感距離之研究〉,《成功大學學報》,第26卷(科技、醫學篇),民80年11月,頁199~211
鄭樹森〈「具體性」與唐詩的自然意象〉,《文學評論》,第四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69年9月一版二印,頁69~10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