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02-16540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02-165405
論文名稱
Title
產業融合與創業模式之探討
The study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mode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7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7-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23
關鍵字
Keywords
產業融合、創業模式
entrepreneurial model, industry converge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9 次,被下載 1001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010 times.
中文摘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環境快速變遷。資訊科技的突破性進展,以及結合網際網路之後的蓬勃發展,對於許多產業的整體環境及產業結構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造成革命性的變革,形成了所謂的資訊產業聚合現象。過去所熟悉的遊戲規則以及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經營模式,今天都面臨過時與破產的危機。原來產業中的呈線性平行價值鏈被打破,重新聚合成新的價值鏈,而這些新的價值鏈將跨越原本各自獨立的產業界線,形成盤根錯節的價值網,並可經由不同的連接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展現出新的面貌。

面對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時代,加上產業融合環境的衝擊下,而形成新的產業形態,重新聚合成新的價值鏈。此時,新創事業必須打破框框,做新領域的定義者、開拓者,創業模式也必定將產生變革,展現出新的風貌。本研究乃基於國內有關創業之相關研究甚少,加上創業活動無疑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故選擇此一議題進行研究。

本研究在2001年七月到2002年三月間,對四個不同的產業-人人建設(建築產業)、嘉惠集團(網路學習產業)、台糖高雄物流園區(物流產業)、南台灣智慧卡票證中心(智慧卡產業),進行深度田野調查,做了一系列的訪談。經由田野調查四個創業個案,詳細敘述在產業融合的環境下三大動力-新技術的革新、政府撤銷管制、管理的創新的趨使下,從實際創業機會的發現,到開發創業機會的創業過程,提供實證。

研究結果發現,創業家早先重要的知識-工作經驗、教育、產業知識、人際關係,會影響創業家對機會環境的認知。創業家不認為所有的機會都有價值,因此,當創業家發現機會是有價值時,才能夠得從機會中得到利潤。此外,四個不同的產業,在產業融合動力來源不同力量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的機會環境。

而在此產業融合的機會環境下,促進企業擴展的創業因素,有三個演進過程。

一、創造新價值:提供顧客真正有價值東西。
二、增加協同能力:建立供應鏈,開發輔助產品與服務,
並培養顧客及優先供應商能力。
三、建立創新軌線(Innovation trajectory):結合許
多專業的技能和人與組織的協調,達成深遠且獨特的
實用能力。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6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進行架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產業融合的趨勢與內涵 13
第二節 創業理論 18
第三節 創業管理的觀念性模式 24
第四節 產業融合新創業模式的概念性架構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4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8

第四章 個案研究結果

第一節 人人建設 39
第二節 嘉惠集團 43
第五節 台糖高雄物流園區 54
第六節 南台灣智慧卡票證中心(豫立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69

參考文獻 70


圖 表 目 錄


表次

表一 台灣不同時代創業基本模式比較 9
表二 創業投資業務發展概況 11
表三 不同學派創業理論的含義 20
表四 創業管理的觀念性模式一覽 29
表五 創業家對機會環境的認知不同 62
表六 產業融合動力來源不同力量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同
的機會環境 64
表七 對機會環境的認知不同,將會影響創業過程66


圖次

圖一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及研究架構 12
圖二 Gartner提的創設過程的架構 24
圖三 Timmons 提出的創業管理觀念性模式 26
圖四 Christian 提出的創業管理觀念性模式27
圖五 創業的類型 28
圖六 產業融合之創業的概念性模式 3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論文:

1、 林晉寬 (1999),創業家素描與 創業模式 分析---
定性研究,一九九九年中華民國創新/興業管理研討


2、 張庭庭(1999),知識經濟帶動下創業模式之變革,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中華民國居家急小型企業
協會執行研究

3、 許常祿(2000),新經濟時代機電業創業與經營模式
之探討-以全球華人機電採購網為例,國立中山大學
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4、 楊維鈞(2000),技術創業型態與經營策略之實證研
究與賽局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5、 劉穎潔(2000),入口與群網站之創業模式比較與動
態策略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


6、 鄭祥麟(2000),從產業生態學觀點分析中小企業國
際化行為--以越南台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

7、 謝清佳(1999),資訊科技驅動的資訊產業聚合與組
織轉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
中心

中文書籍:

1、 阿瑪•拜爾(Amar Bhide)等著,李田樹譯,「創
業」,天下遠見,台北市,2000

2、 丹娜•左哈爾(Danah Zohar)著,謝綺蓉 譯,「第
三智慧」,大塊文化,台北市,2001

3、 姆士•摩爾(James F.Moore)著,蘇怡仲 譯,「競
爭加倍速 創新致勝」,智庫文化,台北市,2001

4、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著,王美音、楊子
江譯,「再創企業生機-彼得•杜拉克談創新與創
業」,卓越文化,台北市,1985

5、 吉福•賓區特 著,尉謄蛟 譯,「內部創業-革命性
的新創模式•你不必離開公司就能成為企業家」,長
盒出版社,台北市,1985

6、 凱薩琳•艾倫 、 威廉•巴爾,陳曉開 、張世敏
譯,「智慧e卡」,麥格羅•希爾,台北市,2000

中文雜誌:

1、 吳怡靜 譯,「創新來自地方特色」-波特最新力作
(史隆管理評論),天下雜誌, 2001年9月1日

2、 李明軒、游常山、李雪莉,「新產業群聚 傳統企業
大翻身」-「自行車產業群 聚-快捷敏銳 跑在世界
最前端」、「紡織產業群聚-用創新位台灣賺外
匯」、「花卉產業群聚-綻放台灣農業希望」,天下
雜誌,2001年9月1日

3、 李桂芝,「徹底整合的娛樂新經濟」,廣電人,2001

6、 陳慧婷,「航空業告別單飛 共創商機」,天下雜
誌,2000年8月1日

7、 陳慧婷,「國際物流群聚成形」,天下雜誌,2000年
10月1 日

8、 游常山、陳慧婷,「運籌台灣優勢 從高雄開始」,
天下雜誌,2000年10月1 日

9、 游常山 譯,「巨變的時代 企業如何演化改變」,天
下雜誌,2002年3月1日

10、 蔡玉真,「神秘富豪」,今周刊,2001年12月2 日

11、 蔡玉真,「蕭火綿傳奇」,今周刊,2001年12月2


12、 蔡玉真,「台灣經濟沒變壞 只是人心改變了」,今
周刊,2001年12月2 日

13、 蔡玉真,「軟化對抗硬化」,今周刊,2001年12月
2 日

14、 蔡玉真,「蕭萬長談忘年之交蕭火錦」,今周刊,
2001年12月2 日

15、 蔡玉真,「周丹薇找到新舞台」,今周刊,2001年
12月2 日

16、 蔡玉真,「蕭家第二代各有千秋」,今周刊,2001
年12月2 日

17、 新系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亞太地區最大自動化
倉儲中心-台糖高雄物流園區」,物流技術與戰
略,1998年 7月

18、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台灣 KEEP
WALKING 講座:「台灣該如何走出困境提昇競爭
力?」專題演講,天下雜誌,2001年9月1日

中文新聞:

1、 中時電子報,2002/04/08 07: 01周慧如�專題報
導,「50萬失業大軍扁政府大考驗」, http://tw.news.yahoo.com/2002/04/08/polity/ctnews/3168247.html

2、 中國時報,2001/05/03,邱仁旭、林秀麗�高雄專
訪,加工區擬更名產業加值園區,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wto/pp905031.htm

3、 中央社, 2000/08/18,陳朝福,加工區持續規劃小
港倉儲轉運專區案, http://192.192.148.27/news/2000/08/19/2000-0819cna07.htm

4、 明日報,2000/11/24,{全球運籌管理研討會}劉憶
如:兩岸和諧將是台灣能否為全球運籌中心關鍵前
題, http://news.pchome.com.tw/ttimes/politics/20001124/index-20001124194722060627.html

中文網站:

1、 蔡敦浩 (2001) ,「渾沌時時代談管理」第一講:新
合夥關係、第二講「數位融合」,蔡敦浩博士.com
- http://www.herefrom.com/蔡敦浩.com

2、 劉常勇(2001),「新創公司之創設與發展」,劉常
勇管理學習知識庫-
http://cm.nsysu.edu.tw/%7Ecyliu/

3、 劉常勇(2001),創業管理數位網,創業研究:「創
業管理的基本概念」、創業專欄:創業管理專題
(三) 「創業點子何處來」、(廿一)「建構台灣成為
創業型的社會」(廿二)「二次創業的挑戰」、(廿
三)「二次創業讚造新台灣」,劉常勇管理學習知
識庫-http://cm.nsysu.edu.tw/%7Ecyliu/

4、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tvca.org.tw/

5、中華民國物流協會 http://www.talm.org.tw/default.asp

英文論文:

1、 Christian,B. & P-A. Julien(2000),“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ournal of Business
Review,16, p.165-180

2、 David B.Yoffie(1997),“ CHESS and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vergence”,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p.1-35,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 David J. Collis,P. William Bane,Stephen P.
Bradley(1997),“ Winners and Losers :
industry structure in the converging world
telecommunication,computing,and
entertainment”,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p.159-200,,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4、 Gartner, W.B.(1985),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4), p.696-706

5、 Ghosh , B.C. & W. Kwan, An analysis of key
success factors of SM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apore/Malaysia and
Australia/New Zealand, unpublished.

6、 Greenberg, D.B. & D.L. Sexton(1988),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new venture
initiatio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6(3), p.1-7

7、 P.W.Bane,S.P.Bradly & D.J.Collis (1998),
“The Converging Worlds of
Telecommunication ,Computing and
Entertainment”,Sense and Respond:
Capturing Value in the Intetnet Er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

8、 Shane Scott(2000),“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Organization Science,
Vol.11,No.4,July-August 2000,p448-
469

9、 Shane Greenstein & Tarun Khanna(1995),
“What Does Industry Covergence
Mean?”,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p.201- 226,,
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0、 Tapscott,D.(1996),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 ,intelligence.McGraw-Hill Inc.New
York

11、 Timmons, J.A.(1999), New Venture
Creation, 5 ed. , Singapore: McGraw-
Hill, p. 37-40

英文網站:

1、 「Survial Is Not Enough」,Seth Godin,2002,
illustration by Mark Matcho form Fc issue
54,page 90,FAST COMPANY.com(高速企業雜誌網
站)- http://www.fastcompany.com/online/54/survival.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