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08-23501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08-235017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東亞區域整合政策之研究-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Studies on China’s Policy in East Asia: a case study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23
關鍵字
Keywords
東南亞國家國協、區域整合、中國外交政策、新功能主義、大湄公河次經濟區域的開發合作、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Neo-functionalism, China’s policy, Regional integration, ASEAN, Great Mekong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冷戰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整合的浪潮興起,中國自力行改革開放以後,便致力於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外交關係,東亞為中國最鄰近的區域,在東亞地區,過去的被中國視為「反共集團」的東南亞國家國協成為中國目前最重要合作夥伴,雙方並預定在2010年達成「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目標,本文嘗試檢視這些轉變的原由與過程,分析中國的外交政策與中國對於東南亞國家國協所進行的區域整合政策,以了解中國如何破除過去外交的困境,並應用新功能主義的理論,探討「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的合作關係、現況與未來發展。
Abstract
After Cold war, the trend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has led the region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As China is going to focus on economic growing, its good neighborhood policy is most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East Asia.In 2002, ASEAN and China decide to build up a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each other.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economic area in 2010.
The study is using Neo-functionalism to analyze China’s policy in East Asia.To explore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its circumstance and develop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理論、方法與限制............................................................................ 5
一、研究理論 ........................................................................................................ 5
二、研究範圍 ........................................................................................................ 8
三、研究方法、限制 ............................................................................................ 9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 中國的外交戰略 .................................................................... 13
第一節 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戰略...................................................................... 13
第二節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16
一、中國威脅論與和平發展 .............................................................................. 18
二、新安全觀與和諧世界 .................................................................................. 20
第三章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 ................................................................. 26
第一節 東南亞國家國協與中國的關係轉變...................................................... 27
一、冷戰前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 .......................................................... 27
二、冷戰後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發展 .................................................. 29
第二節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 .................................................................................. 38
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之形成原由 .................................................... 38
二、中國與「東協」在《框架協議》下的合作 .............................................. 39
三、中國與「東協」的農業合作 ...................................................................... 45
四、中國與「東協」的資訊產業合作 .............................................................. 48
五、 中國與「東協」的大湄公河次經濟區域開發合作.................................. 54
第四章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啟動後的效應 ......................... 67
第一節 成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 67
一、關稅降低的經濟效應 .................................................................................. 67
二、中國與「東協」合作後的經濟成長與相互經貿關係加深 ...................... 72
第二節 負面效應、競爭與未解之問題.............................................................. 76
第三節 安全合作與政治合作.............................................................................. 85
一、安全合作 ...................................................................................................... 85
二、政治合作 ...................................................................................................... 92
第五章 結論 ...................................................................................... 95
參考書目 ............................................................................................ 101
中文部份 .......................................................................................................... 101
英文部份 ..........................................................................................................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份

期刊論文
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課題組,「新形勢下的中國-東協區域金融合作:背景、現狀及展望廣西金融研究」,第442期,2008,頁3~7。
中國資訊產業部政策法規外事司2003年工作要點摘要,當代通訊,第九期。
文博英,「中國和平發展與睦鄰外交政策」,吉林大學學報,2007年4月,頁22~24。
方長平、熊冰由頁,「東亞非傳統安全合作探究」,教學與研究,第9 期,2007,頁58~59。
方軍祥,「中國與東協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現況與意義」,南洋問題研究,第124期,2005,頁27~28。
王 玨「東亞地區中國國家形象解析兼論東亞金融合作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五期,2007年10月,頁72。
王 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效應分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年,頁58。
王國平,「東協與東亞新地區主義」,當代亞太,2007年7月,頁18~29。
石士鈞,「中國東協經濟一體化初探」,亞太經濟,2002年4月,頁10。
石建國,「從和平發展到和平崛起」,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2004,頁49-53
何豐倫,「越來越多中國傳統農業技術輸出東協國家」,農村實用技術,2007年1 月。
吳春岩、吳寶善,「東亞一體化過程中的日本」,渤海大學學報,第28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61~62。
吳榮義,「東亞共同體之倡議與展望─兼談台灣因應之道」,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2003 年度國際事務檢討會,2004年2月19日。
吳福成,「亞洲的新震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2,頁47-53。
呂玲麗,「中國與東盟國家農業合作的模式選擇」,改革與戰略,2006。
宋德星,「世紀之交中國與東協關係的再定位及其重要特徵」,中國外交,第2期,2002,頁29。
宋鎮照,「東方與西方價值保衛戰-吉隆玻東協高峰會之政治經濟意涵」,海峽評論,第85期,1998年1月,頁21-22。
李 煒,「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淺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4月,頁172~173。
李金明,「南海波濤(東南亞國家與南海問題)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頁32~35。
李金明,「從東協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東南亞學報,2004,第3期31-35。
李國選,「南海問題與中國經濟安全」,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20卷,第3期,2007年6月,頁291~296。
李榮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當代亞太,2005年8月,頁20。
李曉敏,「中國的新安全觀」,和平與發展,第2 期, 2002,頁44-47
李勵圖,「東協、中國與東亞共同體」,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2007年10月,頁260~263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期,頁12-27。
杜文宏,「對建設中國—東協區域性資訊交流中心的思考」,改革與戰略,第10期第23卷,2007年10月,頁84~86。
邵亞樓,「新安全觀的主要特徵及其形成背景」,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9 卷第6 期,2004年12月,頁59。
胡聯合,「新中國外交戰略的歷史變革」,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頁66。
范愛軍、王建,「東協諸國資訊產業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以新加坡為例」,當代亞大,2005,頁27~33。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協外交政策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 第12期,2001年12月,頁3~7。
孫雨嘉,「中國與東亞各方資訊產業合作展望」,亞太經濟,2003年2月,頁40~43
孫雨嘉,「中國與東南亞農業合作展望」,經濟研究導刊,2007。
馬麗紅、蔡東宏,「中國—東協熱帶農業合作研究」,中國熱帶農業,2008年1月,頁21~22。
高 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2004,頁19-48。
張兮維、陳暢,「擱置爭議、共同開發—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南海政策評估」,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9卷第10期,2007年,頁84;
張神勇、謝麗娟,「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提出的原因及前景分析」,市場週刊,第11 期,2004年,頁41~43。
張國雲,「亞洲金融危機警示錄」,金融管理與研究,2007年12月,頁1~3。
張鑫煒,「東協國家在華投資現狀及前景展望」,國際經濟合作,第12 期,2003。
曹宏苓,「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國際關係理論解讀」,國際觀察,第6期,2006,頁71-73。
曹雲華,「21世紀初的東盟對華政策探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期,2007。
莫光政,「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需要的國際型人才培養的戰略構想」,東南亞縱橫,2007
陸建人,「中國東協建立對話夥伴關係15年回顧與展望」,廣西大學學報,第29卷第2期,2007年4月,頁1~3。
喬林生,「東亞共同體的建構與中國的作用」,外交評論,第92期,2006年12月,頁30~31。
華吉耀,「東亞經濟一體化與合作:朝向共同體」,開放導報,總第125期,2006,頁41-43。
楚樹龍,「冷戰後中國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國際政治與安全,第九期,1999年9月,頁45。
楊 欣,「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相關問題探討及對中國影響研究」,時代經貿,第5卷第54期2007年1月,頁67。
楊曉輝,「中、老、緬、泰四角經濟合作計劃探析」,東南亞研究,第2期,1999,頁25-35。
葉輔靖,「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和應對策略」,改革學報,第五期,2003,頁10。
鄔佩琳,「創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審計與理財,2005年8月,頁16~17。
廖希林,「中國—東協電子商務的現狀與協調發展」,INNOVATION,第二期,2008年4月,頁53~56。
劉小龍、劉傑豪、李慶雷,「大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合作的進展」,當代亞太,2007年7月,頁35~42。
劉建飛,「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宗旨」,國際政治研究,1期,2006,頁16-17。
劉 航 ,「中國威脅論美國對華外交轉變的文化線索」,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第五卷第一期,頁36~37。
劉 稚,「泛亞鐵路與昆明—河內—海防經濟走廊建設」,東南亞學報,第2期,2002,頁44-47。
劉興華,「東亞共同體:構想與進程」,東南亞研究,第1期,2006,頁92-96
歐 斌,「權力、制度、認同-東亞安全合作的多維視角分析」,太平洋學報,第3期,2006,頁47-53。
潘金娥,「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分析」,江淮學報,2004年第6 期,頁1。
蔡抒音,「東亞經濟的合作之路—論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戰略選擇」,東南學術,第2期,2003,頁164-168
蔡鵬鴻,「試析南海地區海上安全合作機制」,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6,頁7~8。
盧 漪、賀友華、湯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域探討」,經濟問題探索,第1期,2004,頁75-77。
駱 莉、袁術林,「中國國家安全中的南海問題初探」,暨南學報,第144期,2005,頁7-10。
戴 冰、孫建,「中國與國際體系」,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12月,頁29-33
龐中英,「東亞峰會與東亞共同體-東亞共同體面對的真正問題」,世界知識,21期,2005,頁67。
嚴賀祥,「泛亞鐵路建設方案研究」,鐵道運輸與經濟,第25卷,第8期,2003,頁1-4。

書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統計年鑑2006。
王 柯,東亞共同體與共同文化認知︰中日韓三國學者對話,人民出版社,2007。
朱立群、王帆編,東亞地區合作與中美關系,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臺北:聯邦出版社,2000,頁390、668。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二版,1997,頁184。
宮占奎等,中國與東協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003,頁228。
馬樹洪,東方多瑙河-瀾凔江、湄公河流域探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頁224~242。
張亞中,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志文化,2003。
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臺北:楊智文化,初版,1998,頁19。
陳啟懋,中國對外關係,臺北:吉虹資訊,1990,頁32~35。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渤海堂,1992,頁5。
賈慶國,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市:五南,2007年10月,頁3~22。
蔡東傑,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五南出版社,200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臺北:地球,1994,頁57、97、127、281、353。
韓念龍,當代中國外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頁161、278。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1995。

網路
Project Syndicate,「中國的和平崛起」,蘋果日報,2005年3月19日,http://0rz.tw/9b4ox。
人民網,「國防白皮書:堅持互信 互利 平等 協作的新安全觀」,2004年12月27日,http://english1.peopledaily.com.cn/BIG5/shizheng/1027/3082005.html。
人民網,「國防白皮書:堅持互信 互利 平等 協作的新安全觀」,2004年12月27日,http://english1.peopledaily.com.cn/BIG5/shizheng/1027/3082005.html。
大紀元,「WTO服務貿易總協定」,http://news.epochtimes.com/b5/6/5/30/n1333724.htm。
大紀元,「中國大陸資訊產業規模躍居工業部門首位」,2001年4月1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1/n75430.htm。
中國人民共和國政府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成果顯著前景日顯廣闊」,2008年3月2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8-03/26/content_929724.htm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第九個五年計劃」,http://www.china.com.cn/ch-15/15/c.htm。
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69年4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61/4429445.html。
中國共產黨新聞,「備戰、備荒、為人民」,2008年1月5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0/4467215.html。
中國-東協博覽會官方網站,「中國-東協資訊高速公路工作組會議召開」,2007年7月19日,http://big5.caexpo.org/gate/big5/www.caexpo.org/gb/cafta/t20070719_73076.html。
中國軍網,「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站在時代高度審視國家安全利益」,2006年,http://item.chinamil.com.cn/site1/ztpd/2005-05/20/content_481046.htm。
中國新聞網,「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會議公報」,2005年10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10-11/8/636475.shtml。
中國網,第五次中國與東協領導人會議,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kuaixun/7302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與資訊化部,「王旭東部長出席第二次中國-東協電信周並順訪緬甸」,2006年4月30日,http://www.miit.gov.cn/art/2006/04/30/art_4831_43352.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8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2008年3月,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36/1138/t455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方關於第五次10+3 和10+1 領導人會議以來後續行動的非文件」,2002年10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zgcydyhz/dlcdmzrh/t2554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與東協關係」,2006年9月15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40/t4595.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平、發展、合作─李肇星外長談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旗幟」,2005年8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dt/wjzc/t208030.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書,2008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與東協關係,2006年9月15日,http://big5.fmprc.gov.cn:89/gate/big5/www1.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40/t4595.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截止2004年底亞洲國家對華直接投資累計資料計資料」,http://yzs.mofcom.gov.cn/aarticle/g/date/a/200504/20050400034635.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2006年1-12月對亞洲地區貿易統計」,http://yzs.mofcom.gov.cn/aarticle/g/date/j/200701/20070104313110.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2008年1-5月對亞洲地區貿易統計」,http://yzs.mofcom.gov.cn/aarticle/g/date/i/200807/20080705642461.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商務統計,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tongjiziliao.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世界電視機、有線電視用戶及電腦普及率」,2005,http://210.72.32.6/cgi-bin/bigate.cgi/b/g/g/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5/t20060816_402410150.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http://www.stat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資訊中心,「中國農業多雙邊合作和區域合作成效顯著」,2007年10月17日,http://www.tianshannet.com.cn/big5/special/content/2007-10/17/content_2233926.htm。
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2006統計資料」,2007年10月,http://www.jeita.or.jp/japanese/。
李偉,「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帶來的機遇」,2003年2月13日,http://business.sohu.com/69/76/article206337669.shtml。
周恩來,「我們的外交方針和任務」,周恩來選集下卷,1952年4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21/content_2362511.htm。
周恩來,「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73年8月2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6751.htm。
尚國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試驗田:早期收穫計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5年9月,頁1~2,http://gjs.mofcom.gov.cn/accessory/200509/1127371793253.doc。
南沙群島在線網,「中國捍衛美濟礁紀實」。http://www.nansha.org.cn/history/1/nanhai_zhudao_chronology_1989_present.html。
南博網,「大湄公河流域次區域經濟合作」,http://big5.caexpo.org/gate/big5/www.caexpo.org/gb/news/special/GMS/index.html。
胡錦濤,「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2008年1月20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971778.htm。
唐家璿,「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歷程」,2002年12月10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js/2157/t8737.htm。
徐海濱,「中國與東協關係原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004年11月25日,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821/2004/11/25/1062@371129_2.htm。
珠江三角合作信息網,東協十國地理位置圖,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pprd.org.cn/quyu/dongmeng/background/200604/t20060430_6393.htm。
專家:非傳統安全威脅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提出新挑戰,2007年08月1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13/content_6524020.htm。
許婷,「中國-東協電信周:王旭東強調縮小數字鴻溝」,2005年5月16日,http://www.chinamobile.gov.cn/200505/45228.shtml。
華能瀾滄江水電信息網,「資源大省雲南電力產業漸成投資熱點」。http://www.ylc.com.cn/shownews.asp?newsid=1647。
雲南日報網,「大湄公河次區域六國遊客劇增」,2005年7月8日,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3187900581216256/20050708/500304.html。
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概況,2005年12月,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6844876255199232/20050623/378830.html。
新華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3月4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wmgh/t419061.htm。
新華網,「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部長聯合聲明」,2007年4月10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4/10/content_5959306.htm
新華網,「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1997年4月1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30/content_581524.htm。
新華網,「中國和東協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4/29/content_853192.htm。
新華網,「中國和東協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4/29/content_853192.htm
新華網,「中國東盟關係」,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7/20/content_4861242.htm。
新華網,「中國與東協的經貿關係」,2006年10月2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29/content_5262797.htm。
新華網,「世界"命運之輪"緩緩駛向多極化」,2007年2月28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28/content_5781447.htm。
新華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4年6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09/content_1515866.htm。
新華網,「和諧世界」,2008年2月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8/24/content_5000866.htm。
新華網,「泛亞鐵路提速:未來黃金走廊計畫2015年建成」,2006年09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9/23/content_5127094.htm。
新華網,「泛亞鐵路提速:未來黃金走廊計畫2015年建成」,2006年09月23日。
新華網,「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2007年10月2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0.htm。
新華網,「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0.htm。
新華網,「傳統友誼與區域合作的紐帶」,2008年03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8/content_7875202.htm。
新華網,「數字與事實: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2006年10月11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11/content_5187945.htm。
新華網,「數字與事實: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2006年10月11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11/content_5187945.htm。
維基百科,「911事件」,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9%9D%E4%B8%80%E4%B8%80%E8%A2%AD%E5%87%BB%E4%BA%8B%E4%BB%B6&variant=zh-hant。
維基百科,「SARS事件」,http://zh.wikipedia.org/wiki/SARS%E4%BA%8B%E4%BB%B6。
維基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
維基百科,「泛亞鐵路」,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B%E4%BA%9E%E9%90%B5%E8%B7%AF&variant=zh-tw
維基百科,「磁吸效應」,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3%81%E5%90%B8%E6%95%88%E6%87%89。
維基百科,南海問題,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B5%B7
鄧小平,「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79年11月26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69113/69684/69695/4949700.html。
鄧小平,「關於世界大戰的兩種可能性」,2005年11月16日,http://www.mzdthought.com/html/mxzz/mzdwg/13/8013.html。

英文部份

書籍與期刊論文
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5。
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6。
ASEAN Statistics, “ASEAN Statistical Pocketbook 2006”。
Bin Hassan, Mohamed Jawhar, “Southeast Asia and the Major Powers”, Pacific Review, Vol. 8, No. 3, 1995, pp. 508-517.
China-ASEAN Business Week,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ily”, 2005 .7.19.
David Mitrany, A Working Peace System, Chicago: Quadrangle Book, 1976, p.254.
David Mitrany,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Politics,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975, p.124.
Ernst B. Haas,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European and the Univers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 autumn, 1961, pp. 366-392.
Ernst B. Haas,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Palo Alto,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Ernst B. Haas, The Uniting of Europ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p.372.
Keohane, Robert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001, p.29~32.
Mansfield, Edward D. and Helen V. Milner,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Ng, Francis and Yeats, Alexander ,“Major Trade Trends in East Asi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084, the World Bank Group, 2003。
Nye, Joseph, Peace in Parts: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in Regional Organi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71.
Nye, Joseph,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History. New York: Longman, 2003.
Nye. Joseph, International Regionalism. Boston: Little,Brown & Company, 1968.
Nye. Joseph,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 edition, 2003, p.39.
Samuel Morley and Valeria Piñeiro,“The impact of CAFTA on growth and poverty in
four countries in Central America: Evidence from a CG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07.p1~44.
Wang, John and Sarah Chen, “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 Shaping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 Asian Survey, Vol. 43, No. 3, May/Jun., 2003, p. 507-526.
網路
ASEAN, The e-ASEAN Initiative, http://www.aseansec.org/7659.htm。
ASEAN,“ASEAN Statistics”,http://www.aseansec.org/13100.htm。
ASEA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atistics”,http://www.aseansec.org/18144.htm。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
http://www.adb.org/GMS/gmsprog20.asp。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s Role”, http://www.adb.org/GMS/gmsprog30.asp。
Asian Development Bank, “Second Meeting of the Subregional Investment Working
Group(SIWG-2)”,
http://www.adb.org/Documents/Events/Mekong/Proceedings/siwg2.asp。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Basic Framework of ASEAN-Mekong BasinDevelopment Cooperation ”, 1996.6.17, http://www.aseansec.org/6353.htm。
Bruce Kennedy, “Chinese-Soviet border clashes” ,CNN Interactive,
http://www.cnn.com/SPECIALS/cold.war/episodes/15/spotlight/。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8th ASEAN+3 Summit,”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2004.11.29, http://www.aseansec.org/16847.htm.
ComScore Networks, Networks Worldwide Internet Audience has Grown 10 Percent
in Last Year, 2007.3.6, http://www.comscore.com/press/release.asp?press=1242。
East Asia Study Group
Report,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asean/pmv0211/report.pdf。
Efthimios Mitropoulos, “Safety at Sea International”, 2005.9.7,
http://www.imo.org/about/mainframe.asp。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hnom Penh, 5 November 2002, article 6,
http://www.aseansec.org/13196.htm。
Mekong River Commission, “About the MRC”,
http://www.mrcmekong.org/about_mrc.htm#MRC。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1994,
http://www.unctad.org/en/docs/wir1994overview_en.pdf
WTO,”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36.23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36.23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