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12-15215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12-152155
論文名稱
Title
夏宇詩的修辭意象與其後現代風格
The Rhetoric Image and Postmodern Style in Hsia-Yu’s Poe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7-23
關鍵字
Keywords
解構主義、後現代詩、意象、修辭、夏宇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9 次,被下載 28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822 times.
中文摘要
夏宇是台灣自80年代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後現代詩人之一,她以充滿創造力的後設語言、即興機智的嬉戲性、不拘形式的詩風,被譽為後現代詩派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作品備受當代詩評家研究、討論,夏宇不僅打破同時代女詩人的抒情藩籬,創作力豐沛的她現今仍不斷地影響著新生代詩人與華文世界廣大的讀者。除了詩領域,夏宇跨界的表現亦相當亮眼:她寫過不計其數的流行歌詞、為舞台劇跨刀、翻譯、策劃行動藝術、出版詩刊與音樂專輯等,儼然已是全方位創作者。
本文羅列夏宇歷年來的出版著作與生命軌跡,進而分析其詩集作品的特色與演變,兼論夏宇跨領域的廝混成果(歌詞、舞台劇、翻譯),並將夏宇詩中奇詭廣闊的修辭策略、別具一格的意象呈現作詳盡的析論,試圖以其諧擬、拼貼、聲音、圖像形式等充滿後現代解構特色的詩作為例,逐漸歸結出夏宇詩的核心精神與其後現代風格。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第二章 夏宇與其創作 9
第一節 夏宇:詩與生命的旅途 9
一、《備忘錄》 9
二、《腹語術》 11
三、《摩擦.無以名狀》 12
四、《Salsa》 14
五、《PINK NOISE粉紅色噪音》 17
六、《PoetryNow現在詩》及其他 19
七、《詩六十首》 23
第二節 愈混愈對:跨界的夏宇 25
一、 歌詞與舞台劇 25
二、 翻譯與改寫 33
第三章 夏宇詩中的修辭與意象 41
第一節 奇詭廣闊的修辭策略 41
一、 譬喻 42
二、 轉化 45
三、 雙關 48
四、 示現 50
五、 排比 56
六、 引用 59
七、 感嘆 62
八、 層遞 63
九、 拈連 64
第二節 別具一格的意象呈現 65
一、 日常生活的意象 66
二、 流動的意象 68
三、 音樂與舞蹈 74
四、 書寫的意象 83
第四章 夏宇詩的後現代風格 87
第一節 台灣後現代詩的發展概況 87
一、 後現代詩的發展緣起 87
二、 後現代詩的風格特徵 90
第二節 夏宇詩的後現代風格 94
一、 諧擬形式 95
二、 拼貼形式 102
三、 聲音形式 108
四、 圖像形式 112
第五章 結論 119
參考書目 121
一、 夏宇作品 121
二、 專書 122
三、 學位論文 124
四、 期刊論文 125
五、 報紙資料 127
六、 網路資料 12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夏宇作品
夏宇:《備忘錄》,台北:夏宇出版,1984年9月。
夏宇:《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1年3月。
夏宇:《摩擦.無以名狀》,台北:夏宇出版,1995年5月。
夏宇:《Sslsa》,台北:夏宇出版,唐山出版社發行,1999年9月。
夏宇:《Pink Noise粉紅色噪音》,台北:夏宇出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發行,2007年7月。
夏宇:《詩六十首》,台北:夏宇出版,歐氏兄弟有限公司發行,2011年10月。
夏宇:《這隻斑馬This Zebra》,台北:夏宇出版,歐氏兄弟有限公司發行,2010年10月。
夏宇著,柏艾格(Stven Bradbury)譯:《Fusion Kitsch:Poems from the Chinese of Hsia Yu》,(美國麻州:ZEPHYR PRESS出版社,2001年)。
夏宇主編:《現在詩01:沼澤狀態、現在文本、詩與音樂、翻來翻 去》,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2年1月。
夏宇主編:《現在詩出版社02:來稿必登》,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3年9月。
夏宇主編:《現在詩05大字報》,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6年11月。
夏宇主編:《現在詩06:2008日曆》,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7年10月。
夏宇主編:《現在詩08:妖怪純情詩》,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 2010年1月。
夏宇主編:《現在詩09:劃掉劃掉劃掉》,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12年1月。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丁旭輝:《左岸詩話》,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阿根廷] 切•瓦格拉(Ernesto Che Guevara)著,梁永安、傅凌、白承裕譯:《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5年9月)。
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下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頁1。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
白靈:《新詩二十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
朱光潛:《詩論新編》,台北:洪範出版社,1984年8月。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2年。
古繼堂:《台灣青年詩人論》,台北:人間出版社,1996年。
向明:《詩來詩往》,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6月。
[法]亨利•皮耶•侯歇(Henri- Pierne Roche)著,夏宇譯:《夏日之戀—居樂和雋》,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阿翁主編:《現在詩04:行動詩學文件大展》,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6年2月。
李若鶯:《現代詩修辭運用探析》,台南:火鳥出版社,2002年2月。
李癸雲:《結構與符號之間: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
吳燕娜:《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5月。
林耀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12月。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5年6月。
孟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1月)。
[美] 韋克勒(Rene Wellek)、華倫(Austin Warren)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年10月。
封德屏主編:《異同、影響與轉換:文學越界學術研討會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2005》,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2月。
胡蘭成:《今生今世》,台北:三三書坊出版,遠流出版社發行,1990 年9月。
席慕蓉:《時光九篇》,台北:爾雅出版社,1987年1月。
馬世芳:《昨日書》,台北:新經典出版社,2010年6月。
翁嘉銘:《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台北:時報文化事業,1992年7月。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初版社,1989年1月。
陳義芝:《聲納》,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綺貞:《不厭其煩》,台北:時報文化事業,2001年11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75年1月。
幾米:《地下鐵》,(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曾琮琇:《臺灣當代遊戲詩論》,台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1月。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12月。
張默:《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6月。
張默、蕭蕭:《新詩三百首(1917~1995)》,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張惠菁主編:《詩戀Pi》,台北:網路與書Net and Book出版社,2001年12月。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鄭愁予:《鄭愁予詩集I:1951-1968》,台北:洪範書店,1979年9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87年12月
鍾玲:《現代中國繆司:臺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9年。
焦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台北:時報文化事業,1998年。
楊小濱主編:《現在詩10:無情詩》,台北:唐山出版社,2011年3月。
黎煥雄:《地下鐵:一個音樂旅程》,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4年。
鴻鴻主編:《現在詩03:詩的亂世與盛世》,台北:現在詩出版社,2005年 2月。
蕭蕭:《當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2006年7月。
蕭蕭:《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
蕭蕭:《優遊意象世界》,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鯨向海:《沿海岸線徵友》,台北:木馬文化事業,2005年5月。
羅門:《在詩中飛行──羅門詩選半世紀》,文史哲出版社, 1999年12月

三、學位論文(按發表年份排序)
陳柏伶:《據我們所不知的--夏宇詩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許麗燕:《論夏宇詩中的離散美學--以《Salsa》為評析對象兼及其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李淑君:《低現馬戲--夏宇詩的遊戲策略》,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 月。
林苡霖:《夏宇詩的歧路花園》,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9年7月。
黃文鉅:《記憶的技藝:以夏宇、零雨、鴻鴻為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蔡林縉:《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宋淑婷:《後現代詩之互文性:以夏宇為對象》,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碩士,2011年7月。
戴貝羽:《書與非書之間:論夏宇詩集設計》,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石曉楓:〈古調自愛—談台灣現代詩人對《上邪》的繼承與發展〉,《台灣人文》第3號,1999年,6月,頁27-55。
李癸雲:〈不可知的黑暗排列-以夏宇詩〈擁抱〉為例談現代詩的侷限與可能〉,《台灣詩學》,第6期,2005年11月,頁179-191。
李癸雲:〈「唯一可以抵抗噪音的就是靡靡之音」--從《這隻斑馬This Zebra》談「李格弟」的身分意義〉,《「話語的流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興大學中文系,2012年3月。
林燿德:〈在速度中崩析詩想的鋸齒--論夏宇的詩作〉,《文藝月刊》,第205期,1986年7月,頁44-54。
林芷琪:〈筆名、都市與性別:論寫詩的「夏宇」、寫詞的「李格弟」的雙聲變�辨位〉,《2005年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2006年2月,頁45-65。
[美]柏艾格(Stven Bradbury)著,葉德萱譯:〈序言〉,《中外文學》,第29卷第1期,2000年6 月,頁35。
[美]約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著,夏宇譯:〈At the Berlitz Accademy〉,《中外文學》第29卷第1期,2000年6 月,頁30。
洛夫:〈宇宙的新樣式〉,《聯合文學》,第2卷,第11期,1986年9月,頁217-218。
侯建州:〈詩與歌:台灣華文現代詩與歌詞的關係問題試析〉,玄奘人文學報,第9期,2009年7月,頁47-80。
奚密、許悔之:〈夏宇兩讀〉,《誠品閱讀》,第22期,1995年6月,頁72-77。
譚石:〈誘惑的腹語-評夏宇的《腹語術》〉,《聯合文學》,第88期(第8卷第4期),1992年2月,頁105-106。
陳學祈〈察言觀色:讀李志銘《裝幀時代:台灣絕版書衣風景》〉,《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43期,2010年11月,頁23。
陳柏伶:〈發笑的詩-論夏宇詩文本的快感美學〉,《雲漢學刊》, 第10期,2003年6月,81-103。
陳柏伶:〈雜音、走音或耳鳴-淺論夏宇詩中的聲音〉,《台灣詩學》,第3期,2004年6月,頁9-39。
陳俊榮:〈夏宇的後現代語言詩〉,《中外文學》,第38卷第2期,2009年6月,頁197-227。
陳素英:〈詩與樂〉,《台灣詩學》,第3期,2004年6月,頁41-47。
張貝雯:〈夏宇-穿牆而過的鍊字女巫〉,《誠品好讀》,第25期, 2002年9月,頁68-69。
張嘉惠:〈論夏宇詩中的修辭策略及女性書寫〉,《台灣詩學》,第3期,2004年6月,頁153-188。
孟樊:〈超前衛的聲音:評夏宇的詩〉,《台北評論》,第4期,1988年3月,頁130-144。
孟樊:〈詩集出版搞革命--從夏宇的《詩六十首》談起〉,《文訊》,第316期,2012年2月,頁120-121。
夏宇:〈600顆痱子〉,《中外文學》,第8卷第1期,2009年6月。
翁文嫻:〈《詩經》「興」義與現代詩「對應」美學的線索追探--以夏宇詩語言為例探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1期,2007年9月頁121-148。
黃文鉅:〈破壞到趨俗:從「以暴治暴」到「仿擬記憶�翻譯的態」-以《摩擦.無以名狀》、《粉紅色噪音》為例〉,《台灣詩學學刊》,第15號,2010年7月,頁199-233。
廖咸浩主持,汪長威整理:〈詩,如何過火?想詩、談詩、唸詩、玩詩-《中外文學》三十週年系列座談之二〉,《中外文學》第32卷第1期,2003年6月,頁169。
蕭蕭:〈備忘錄-以凡人的方向思考的詩集〉,《文訊》,第16期 1985年2月,頁115-118。
黃維樑:〈文學的音樂性〉,《台灣詩學》,第3期,2004年6月 頁49-61。
鴻鴻,〈與夏宇同代──讀夏宇《摩擦,無以名狀》〉,《聯合文學》第130期,1995年8月,頁153。
鴻鴻:〈沒有前戲•只有高潮-讀夏宇《粉紅色噪音》〉,《文訊》,264期,2007年10月,頁112-113。

五、報紙資料(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思涵:〈中央大學校園人物:柏艾格─台灣詩人的美國知音〉,2006年9月18日,《中國時報》,E2版。
方也力:〈流行豆芽菜:童大龍李格弟與夏宇〉,聯合晚報,1995年7月21日,15版。
席慕蓉:〈我愛夏宇-Salsa讀前感〉,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0年1月13日。
童大龍:〈超人〉,聯合報副刊,1984年3月26日,第8版。
夏宇:〈另眼相看歌贈張愛玲〉,聯合報副刊,2000年9月14日,第37版。

六、網路資料(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木焱:〈完全木焱夏宇詩集後記末段評論夏宇〉。
http://www.gotlmag.com/ben/01/beno.5.html
李元貞:〈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詩壇顯影〉,女性電子報第59期,發表於1999年。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57-2-1.htm
郭宏昇:〈雙面夏宇-解讀詩人的後現代發聲與流行表徵〉,《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8期,發表於2004年4月15日。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8/38-04.htm
夏宇: Flickr相簿《詩六十首》。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etry-sixty-hsiayu/
夏宇:《現在詩07期:小字報》說明。
http://poetrynownownow.blogspot.com/2010/02/09.html
須文蔚:〈從後現代詩中讀出抒情聲音〉。
http://dcc.ndhu.edu.tw/courses/poem_writing/postm.ppt
黃子翔:〈李格弟詩詞遊戲〉。
http://www.hkheadline.com/culture/culture_content.asp?contid=98720&srctype=g
滾石可樂電子報:夏宇《愈混樂隊》。
blog.roodo.com/socks13/e4dd3e62.do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