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3118-1625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3118-162514
論文名稱
Title
從哺乳動物到海神傳說-鯨魚文化與鯨書寫的向度
From the Mammals to legends of the China Poseidon — Dimension of Whale Culture and Whale Writi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8-07-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8-08-23
關鍵字
Keywords
傳說、鄭成功、原住民、文化、鯨魚
aborigines, legend, Zheng ChengGong, Whale, cul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8 次,被下載 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由漢籍文獻中,探討關於鯨魚之紀錄,按其史料內容,加以分類。並運用文化研究之「文化迴路」方法,開展整體鯨文化研究。其一,先著眼於鯨魚外貌、出沒和經濟價值,接著透過古人對於鯨魚的形象描述,歸納鯨魚在文學中的詮釋涵義,和傳說形成之因。其二,檢視臺灣東部原住民,何以也蘊含鯨魚傳說,並有諸多版本傳衍;其三,析論有「東海長鯨」之稱的鄭成功,以及清朝、日治文人,以「詩」論其之觀點。最後,探討臺灣現代「鯨」文化書寫,並區分為「寫實觀察」、「謬思的意識流」及「回溯側寫」三類型進行論述。
Abstract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records of whales from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lassify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historical materials. Conducting a study of the whale culture using the " Circuit of Culture " approach of cultural studies. First, focus on the whale appearance, haunting and economic value. Then, through the image description of the whales by the ancients, sum up the interpretation meaning of the whal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end. Second, examine the aborigines in eastern Taiwan,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whale legends, and there are many versions of the biography. Thirdly, the research of Zheng ChengGong, who is known as the " Whale of East Sea ", and the literati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commented on the viewpoint of "poetry". Finally, I will discuss the modern "whale" culture writing in Taiwan, and divide it into three types: "realistic observation",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backtracking and profiling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次 viii
表次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文化迴路圖 1
一、生產迴路:原型模式 4
二、消費迴路:化身模式 4
三、再現迴路:洄游模式 5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6
一、鯨魚文獻史料 6
二、鯨魚傳說整理 7
第四節 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鯨魚的生與死 10
第一節 鯨魚的名目與敘述 11
第二節 鯨魚的形影與海上述異 15
第三節 鯨魚的擱淺與演化述奇 19
第四節 鯨魚的價值與商業傳播 26
一、鯨骨、鯨油 26
二、龍涎香 28
1. 龍涎香的由來:是「精液」?抑或「唾沫」? 28
2. 魚目混珠:龍涎香的特徵和鑑定方法 29
3. 龍涎香的用途:是香料也是藥材 32
4. 黃金香料:供不應求和高額售價 36
第五節 小結 39
第三章 中國和臺灣東部原住民的鯨魚傳說 43
第一節 中國地區的鯨魚傳說 44
一、自然現象 44
1. 雷公和鯨魚 45
2. 巨魚守珊瑚 45
3. 鯨魚死,彗星出 46
4. 潮水有期 46
二、器物和建築 47
1. 蒲牢畏鯨 47
2. 石鯨傳說 48
3. 屋頂上的鴟魚 49
三、變身傳說:《山海經》中的「禺強」形象 51
第二節 臺灣東部原住民的鯨魚傳說 54
一、 阿美族:〈女人島〉與海祭由來 54
1. 阿美族男子前往女人島之因 57
2. 阿美族男子逃出女人島 60
3. 阿美族男子和鯨魚道別 62
4. 阿美族男子報恩於鯨魚(準備祭品)及後續發展 64
二、撒奇萊雅族:「海龍王」與海神祭 66
三、卑南族:贈與粟的鯨魚 71
四、雅美族:「似湧泉噴出」的鯨魚 75
第三節 小結 77
第四章 鄭成功傳說與鯨魚神話 80
第一節 幼年時期的鄭成功 81
第二節 擊退荷蘭人至逝世 85
第三節 詩人筆下的鄭成功和鯨魚 91
一、清朝時期 91
1. 前期:雍正–乾隆時期(1723—1795) 92
(1)范咸(1696—1771) 92
(2)張湄(生卒年待考) 93
2. 中期:道光–咸豐時期(1820—1861) 94
(1)劉家謀(1814—1853) 94
(2)陳肇興(1831—1866) 95
3. 後期:同治–光緒時期(1861—1908) 96
蔡德輝(?—1891) 96
二、日治時期 98
1. 連橫(1878—1936) 98
2. 蔡國琳(1843—1909) 98
第四節 實地考察-臺南鹿耳門之「鎮門宮」 99
第五節 小結 103
第五章 當代鯨書寫與鯨文創再現 105
第一節 浮潛於文學的鯨魚 105
一、「寫實觀察」型 106
二、「謬思的意識流」型 109
三、「回溯側寫」型 110
第二節 鯨文創再現 112
一、創作動機與目的 112
二、作品故事 113
1. 「沫鯨龍涎香手工皂」 113
2. 「沫香鯨」畫作 115
三、作品設計 116
第三節 小結 118
第六章 結論 119
參考文獻 12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古籍文獻 (以朝代先後為序)
1. 周.列禦寇撰、北宋.陳景元補遺:《列子》,北京市:中華,1985年。
2. 周.左丘明、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市:新文豐,2001年。
3. 漢.鄭玄撰、宋.王應麟輯:《周易鄭康成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3月。
4. 漢.楊孚撰、清.曾釗輯:《異物志》,臺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68年。
5. 漢.班固:《新校本漢書並附編二種二》,北京市:中華書局,1997年。
6. 漢.劉安:《淮南子》,侯迺慧校閱,熊禮匯注譯:《新譯淮南子》,臺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
7.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8. 晉.郭璞:《山海經箋疏》,臺北市:1966年珍倣宋版印,《四部備要》,中華書局據郝氏遺書本校刊。
9. 晉.崔豹:《古今註》,台北縣版橋市:藝文印書館,1970年。
10. 晉.郭璞:《藝文類聚》,臺北市:中文,1980年。
11. 晉.干寶:《搜神記》,見黃鈞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搜神記》,臺北市:三民,2009年。
12. 晉.張華撰:《博物志》(外七種),上海:上海古籍,2012年8月。
13. 晉.郭璞:《山海經》,見楊錫彭注譯:《新譯山海經》,臺北市:三民書局,2013年。
14. 南北朝.梁元帝:《金樓子》,臺北縣版橋市:藝文印書館,1966年。
15. 南北朝.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附考異》,臺北市:五南圖書,1991年10月。
16. 唐.魏徵:《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0年。
17. 唐.令狐德棻:《周書》,北京:中華,1971年。
18. 唐.元稹:《元稹集》,臺北縣樹林鎮:漢京文化,1983年。
19. 唐.劉恂:《嶺表錄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0.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市:世界書局,1988年。
21. 唐.玄奘、辯機:《大唐西域記》,見季羨林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北京市:中華,2000年。
22. 後晉.劉昫撰、王雲五主編:《舊唐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23. 宋.范曄撰,李賢等注,陳明卿先生輯校:《後漢書》,雲林:雲林積秀堂梓行,1627年。
24.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臺北縣版橋市:藝文印書館,1966年。
25. 宋.李昉著:《太平御覽》,臺北市:臺灣商務,1967年。
26. 宋.李昉:《太平廣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0年。
27.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1975年。
28.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29.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30. 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31.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32.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北京:中國書店。
33. 明.顧山介:《海槎餘錄》,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1966 年。
34. 明.楊慎:《升庵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1971 年。
35.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縣:鼎文書局,1973 年。
36. 明.張燮:《東西洋考》,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5 年。
37. 明.陳士元:《夢占逸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38. 明.王圻、王思義編集:《三才圖會》,上海:上海古籍,1985 年。
39. 明.周嘉胄:《香乘》,北京市:中國書店,2014 年1 月1 日。
40. 明:《明實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1. 清.蔣鏞:《澎湖續編》,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年。
42. 清.厲鶚:《樊榭山房集.集外詞》,新北市:臺灣商務書局,1965 年。
43. 清.陳康祺:《郎潜紀聞》,臺北市:成文,1968 年。
44. 清.陳衍:《元詩紀事》,臺北縣:鼎文書局,1971 年9 月。
45.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臺北市:鼎文書局,1973 年。
46.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47. 清.昭槤:《嘯亭雜錄》,臺北市:新興,1979 年。
48. 清.周凱:《內自訟齋文選》,臺北縣永和市:文海,1983 年。
49. 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二編》,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 年。
50. 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51. 清.朱仕玠:《小琉球漫誌》,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年9 月30 日。
52.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縣永和市:大通書局,1977 年。
53. 清.楊英:《從征實錄》,臺北市:臺灣大通書局印行,1987 年10 月。
54. 清.李元春:《臺灣志略》,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 年9 月30 日。
55. 清.吳子光:《臺灣紀事》,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年9 月30 日。
56. 清.林豪:《澎湖廳志》,臺北市:宗青,1996 年。
57. 清.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市:宗青,1996 年。
58. 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宗青,1996 年。
59. 清.胡建偉:《澎湖紀略》,臺北市:宗青,1996 年。
60. 清.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北市:宗青,1996 年。
61. 清.董天工:《臺海見聞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年9 月30 日。
62. 清.劉家謀:《觀海集》,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6 月30 日。
63. 清.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6 月30
日。
64. 清.屠繼善:《恆春縣志》,臺北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7 年。
65. 清.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市:臺灣大通書局印行,未註明年份。
66. 民國.岑學呂編,虛雲老和尚鑑定:《雲居山志》,臺北:明文書局印行,1980
年。
67.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志》,北京市:中華書局,1998 年。
68. 日治.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市:宗青圖書,1996 年。
69. 佚名:《三輔黃圖》,臺北市:臺灣學生,1974 年。
 近代著作 (以出版時間為序)
1. 蘇同炳:《臺灣今古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年5 月15 日。
2. 李獻璋編撰:《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市:牧童,1978 年8 月31 日。
3. 陳銘磻編:《現實的探索》,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0 年4 月1 日。
4. 袁珂注:《山海經校注》,臺北市:里仁書局,1981 年。
5. 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市:木鐸,1982 年6 月。
6. 金春峰:《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東方,1986 年。
7. 劉克襄:《自然旅情》,臺中市:晨星,1992 年12 月15 日。
8.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92 年。
9. 譚達先:《中國描敘性傳說概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3 年。
10. 何星亮:《龍的圖騰》,臺北市:中華書局,1993 年8 月。
11. 劉克襄:《座頭鯨赫連麼麼》,臺北市:遠流,1993 年9 月16 日。
12.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著:《鄭成功傳》,南投市:省文獻會,1995 年8 月31
日。
13. 明立國:《臺灣原住民族的祭禮》,臺北:臺原,1996 年12 月。
14. 王家祥:《倒風內海》,臺北市:玉山社,1997 年10 月。
15. 樓慶西:《中國建築形態與文化》,臺北市:藝術家,1997 年。
16. B.Riftin(漢名: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臺中市:晨星,1998 年。
17. 宋龍生編著:《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6 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年1 月。
18. 龔顯宗:《臺灣文學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1998 年12 月。
19. 子敏:《小方舟》,臺北市:麥田,1998 月3 月15 日。
20.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臺北市:臺原,1999
年6 月。
21. 何世忠、謝進炎編著:《鄭成功傳奇性的一生》,臺南市:世峰,2000 年3 月。
22. 陳原:〈語言與社會〉,《語言與語言學論叢:應用社會語言學》,臺北市:臺
灣商務印書館,2001 年2 月。
23. 作者不詳,江建俊校注、國立編譯館主編:《新編劉子新論》,臺北市:五南
圖書,2001 年3 月1 日。
24. 張詠聖:《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市:聯合文學,2001 年6 月1 日。
25. 孫大川總策劃:《巨人阿里嘎該》,臺北:新自然主義,2002 年12 月。
26. 吳慶洲:《中國建築.脊飾》第21 期,臺北縣:錦繡,2003 年8 月15 日。
27. 程里堯:《中國建築.皇家苑囿》第14 期,臺北縣:錦繡,2003 年8 月15 日。
28. 達西烏拉灣.畢馬(漢名:田哲益):《卑南族神話與傳說》,臺中市:晨星,
2003 年9 月30 日。
29. 吳明益:《臺灣自然寫作選》,臺北市:二魚文化,2003 年。
30. 施懿琳主編:《全臺詩》,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4—2011 年。
31. 陳久金:《中國星座神話》,臺灣古籍,臺北市,2005 年。
32. 顧敏耀:《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2005 年
1 月31 日。
33. 學習委員主編:《考古探謎》,長春市:吉林電子,2006 年8 月1 日。
34. 娟芷:《鯨魚的兇殘與可愛》,右灰文化傳播,2006 年。
35. 徐敏主編:《周公解夢》,北京市:中國物資(現為「中國財富」),2007 年2
月1 日。
36. 黃宣衛:《阿美族》,臺北市:三民書局,2008 年1 月。
37. 廖鴻基:《後山鯨書》,臺北市:聯合文學,2008 年2 月。
38. 思想編輯委員會:《後解嚴的台灣文學.思想8》,臺北市:聯經,2008 年。
39. 李迎龍:《香水入門:打造自我品味的香水》,臺北市:秀威資訊,2009 年6
月。
40. 廖鴻基:《南方以南》,臺北市:聯合文學,2009 年9 月。
41.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市:書林,2009 年
10 月。
42.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明中後期》,第1 卷,廣東人民,
2009 年12 月。
43.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1 年3 月。
44. 林仙龍:《河洛話一千零一頁》,臺北市:釀出版,2011 年8 月。
45. 曾高潮:《世界傳世童話寶庫:阿拉伯童話16 篇》,成都市:天地,2012 年1
月。
46. 劉秀美:《火神眷顧的光明未來—撒奇萊雅族口傳故事》,臺北市:中國口傳
文學學會,2012 年3 月。
47. 吳毓琪:《離散與落地生根—明鄭時期臺灣漢文學的發展面貌》,臺南市:國
立臺灣文學館,2012 年11 月。
48. 王其鈞:《中國傳統建築屋頂》,北京:中國電力,2009 年3 月。
49. 樓慶西:《中國古代建築裝飾》,臺北市:龍圖騰,2013 年1 月。
50. 白晝夜行工作坊:《東方異繪本山海繪:大荒經篇(上)》,臺北市:尖端,2013
年2 月。
51. 顧敏耀:《海國詩志—清領時期古典詩中的社會與文化》,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南市,2013 年8 月。
52. 南懷瑾:《老子他說》,臺北市:南懷瑾文化,2014 年10 月1 日。
53. 揚之水:《香識》,收入《揚之水談名物》卷3,香港:香港中和,2014 年1
月。
54. 劉亮雅:《遲來的後殖民: 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
版中心,,2014 年1 月13 日。
55. 李育霖:《擬造新地球: 當代臺灣自然書寫》,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5 年1 月6 日。
56. 陳正治:《修辭學》,臺灣:五南,2015 年7 月11 日。
57. 楊利慧,張霞,徐芳,李紅武,仝雲麗:《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誌研究:以四
個漢族社區為個案》,臺灣:秀威資訊,2016 年1 月30 日。
58. 尹全海:《清代廵臺御史廵臺文獻》,九州社:崧博,2017 年12 月5 日。
59. 彭瑞金:《臺南市文學小百科》,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未標出版時間。
 翻譯著作(以出版時間為序)
英文專書
1. Chris Barker 著,羅世宏主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2004
年。
2. 唐納.波瑟羅(Donald R. Prothero)、鍾沛君譯:《25 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
化石獵人與35 億年的演化奇蹟》,臺北市:臉譜,2016 年11 月10 日。
3. 戴維.方坦納(David Fontana)著,何盼盼譯:《象徵的名詞》,臺北市:知書房
發行,2003 年。
4. 蕎.李奇(Jo Ritchie)著,林潔盈譯,周蓮香審校:〈紐西蘭海洋哺乳動物之
擱淺—奧克蘭經驗〉, 1997 年12 月。
5. Yves Cohat 原著,蔡鴻濱譯:《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的生命之歌》,臺北市:
時報文化,1994 年5 月31 日。
日文專書
1. 大隅清治(文),村瀨泰央(圖),張麗瓊譯:《鯨豚博物學》,臺北市:大樹文化,2000 年3 月20 日。
2. 川口長孺:《臺灣鄭氏紀事》,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1995 年8 月31 日。
3.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主編,陳千武譯述:《臺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臺北市:
臺原,1991 年2 月。
4.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市:南天書局, 1994 年10 月。
5. 佐山融吉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蕃族調查報告書:阿美族南勢
蕃、阿美族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第1 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2007 年6 月。
6. 佐山融吉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蕃族調查報告書:阿美族奇密
社、太巴塱社、馬太鞍社、海岸蕃》第2 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2009 年6 月。
7. 河野喜六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阿美族、
卑南社》第2 卷,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0 年11 月。
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高砂族調查
書:蕃社概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1 年12 月。
 單篇論文(以刊載先後為序)
1. 王崧興:〈馬太安阿美族的故事〉,收入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第14 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2 年秋季。
2. 陳久金:〈華夏族群的圖騰崇拜與四象概念的形成〉,《自然科學史研究》第11
卷,北京市: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92 年1 期,頁9-22。
3. 周蓮香:〈鯨豚擱淺處理手冊〉,《鯨豚擱淺處理研習營》,臺北市:行政院農
業委員會,1997 年12 月3 日。
4. 洪順隆:〈《文選》雜體詩歌文體性質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 期(2000 年9 月),頁1-68。
5. 金國平、吳志良:〈葡人入據澳門開埠歷史淵源新探〉,《文化雜誌》中文版第
43 期,2002 年夏季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頁47-68。
6. 陳德勤:〈鯨魚海豚擱淺今古談〉,《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6 期,2002 年
12 月,頁51-53。
7. 劉嘉欣、盧普梁:〈感生神話之帝王之尊〉,收入於《神話與文學論文選輯
2006-2007》,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2007 年,頁12-25。
8. 王桂清:〈魚名及其文化意義〉,收入於鄭漢文主編:《海浪.記憶.敘事:魚
與雅美社會文化論文集專刊》(臺東市:臺東縣政府,2007 年4 月),頁116-165。
9. 劉靜敏:〈宋代《香譜》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2007 年7 月。
10. 黃宗潔:〈當代臺灣動物書寫中的動保意識〉,《後解嚴的台灣文學.思想8》,
臺北市:聯經,2008 年,頁71-106。
11. 李宜靜:〈阿美族海祭神話與祭儀之流變〉,《康寧學報》第10 期,2008 年6
月,頁233-260。
12. 鍾麗儀、潘曉文:〈從契、后稷的感生神話看背後的男性思想〉,收入於《神
話與文學論文選輯2008-2009》,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2009 年,頁71-82。
13. 陳德勤:〈清代臺灣鯨目動物史料初探〉,《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5 期, 2010
年12 月,頁38-45。
14. 彭壽貴:〈杏林隨筆.鯨魚故事〉,收入於《臺灣醫界雜誌》第54:1 期(中
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1 年1 月,頁65。
15. 許建崑:〈「郢書燕說」也是一種讀法—閱讀沈石溪動物小說所引發的聯想〉,
《移情、借景與越位—當代作家作品論集》,臺北市:萬卷樓圖書,2012 年4
月),頁77-96。
16. 編輯部(文)、鄭玉蘭(圖):〈原教前線:卑南族的’amiyan〉,收入於《原教
界》第44 期,新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12 年4 月,頁52-55。
17. 李宜靜:〈清代臺灣文獻中的鯨魚傳說〉,《康寧學報》第14 期,2012 年6 月,頁67-80。
18. 鄧郁生:〈日治時期阿美族女人島傳說的異域論述〉,收入於《臺灣文學研究
學報》第15 期,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 年10 月。
19. 黃鴻釗:〈汪柏私許葡人通市〉,《―一國兩制‖研究》第2 期(總第24 期),2015
年,頁187-192。
20. 陳旻志、李鈺瀅:〈「鯤鯓」意象與「鯤島」神話地景之探勘〉,《通識教育與
跨域研究》第16 期,2017 年12 月。
 學位論文(以通過先後為序)
1. 江仁傑:〈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桃園市:國
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6 月。
2. 李宜靜:〈明清文獻中的臺灣印象〉,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 年7 月。
3. 金善惠:〈鄭成功文化再現研究:從文史論述到日常意象〉,基隆市:國立臺
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7 月。
 網路資料
1. 【臺北市關渡宮官方網站】,(http://t.cn/Rer2Y6f),檢索日期:2017 年9 月10
日。
2. 【一千石糧食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斤?在古代小農社會的家庭裡面能有一千石
的糧食吗?】(http://t.cn/RerLTbx),檢索日期:2017 年9 月16 日。
3.【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鯨魚油的用處】,網址:http://t.cn/ReryLA1,檢索日
期:2017 年9 月16 日。
4. 【秦始皇的古墓中,真的有長明燈,它的工作原理大解密!】(http://t.cn/Rery4Fy),
檢索日期:2017 年9 月16 日。
5. 〈有趣的龍涎香故事〉,摘錄自文匯出版社《驚世奇聞:當代世界奇異是間揭密》
(http://t.cn/Re3WtvM),檢索日期:2017 年9 月19 日。
6. 丁春梅:〈隱元禪師與福建文化在日本的傳播〉,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2016
年6 月2 日。(http://t.cn/RDhcQKp),檢索日期:2018 年8 月5 日。
7.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花蓮縣阿美族奇美部落】(http://t.cn/ReD0YT7),
檢索日期:2017 年12 月16 日。
8. 瑭芯:【迷人的大翅鯨 模型雕塑宛如藝品】,「臺灣動物新聞網」
(http://www.tanews.org.tw/info/9720),檢索日期:2017 年11 月30 日。
9. 【台灣古典作家精選集 15 陳肇興集】(http://t.cn/RDhMtDe),閱覽日期:2018
年4 月11 日。
10. 【國立臺灣文學館】(http://t.cn/RDhcDV6),閱覽日期:2018 年3 月27 日。
11. 〈《海槎餘錄》中的從前瓊州〉,【海南周刊.講譚】第292 期,B07 版,林冠
群,2015 年1 月26 日。(http://t.cn/RZncHo8),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0 日
12. 【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劉家謀】(http://t.cn/RDhVmhH),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14 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