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4101-1133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4101-113335
論文名稱
Title
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之管理策略分析--以屏東平原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7-24
關鍵字
Keywords
永續利用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1 次,被下載 826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266 times.
中文摘要
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之管理策略分析
--以屏東平原為例
摘 要
水為地球環境中,維繫所有生態體系運作生存所必需之物質,自古以來,人類聚落與都市發展之區位皆與水離不開關連,水資源泛指一切用於人類生產活動或生活所需之地表與地下水源,長期以來在水資源有限地區,水資源一直為地區發展之重要環境決定因子,此在我國未來即將面臨之水荒時代,尤其如此。
依據水文循環之自然環境運作機制,地下水資源應為一種可循環再利用之環境資源,但早期在政府以經濟成長掛帥的政策導向思考下,以臺灣地區地下水資源各種開發利用方式或產業發展之既定方向分析,並無法看出任何的永續發展理念存在其中,在此發展趨勢下,面對產業與都市發展進程無止境的需求導向的開發方式,地下水資源已逐步的消失當中。面對臺灣未來整體環境的永續發展,實應以地下水資源之環境供給限制面作為基礎,重行檢討整體產業需求與地下水資源之開發、利用以及規劃管理方式,使地下水資源得以配合區域發展特性,合理的依循生態原則永續經營發展。
由於環境之特殊性及其發展型態之代表性,本研究以屏東平原為研究範圍,期對於地下水資源之管理特性及其所產生之議題之研究分析,配合國內、外相關規劃管理模式,探討屏東平原地下水資源之經營管理之發展政策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地下水資源經營管理之考量應以區域整體發展為基礎出發,並依據地方環境特性採取由下而上的經營模式,且多數的民眾已經意識到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性,故應由傳統中央政府之水資源經營管理模式,研究水權下放,適度強化地方政府之管理角色,確實檢討區域產業發展與土地利用型態,並加強以集水區為單位進行地下水資源之經營管理。
關鍵字:永續發展、地下水資源、決策分析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摘要……………………………………………………………….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相關課題探討
第一節 水資源永續發展之指標與相關論述……………..7
第二節 臺灣地區水資源之環境背景與管理體系…………11
第三節 臺灣永續水資源經營管理的考慮面向……………16
第四節 臺灣地區地下水資源管理之課題探討……………18

第三章 臺灣地區水資源管理決策與政策變遷
第一節 臺灣地區水資源管理決策與組織之變遷…………20
第二節 臺灣地區水資源管理之決策因素…………………21
第三節 南臺灣民間護水運動對區域水資源政策之衝擊…24
第四節 新政府水資源決策之基本理念……………………29
第五節 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水資源決策互動模式
之轉變……………………………………………..31
第六節 水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地方政府角色探討…………35

第四章 永續地下水資源管理決策模式與考慮因子
第一節 水資源經營管理之決策過程與模式………….37
第二節 決策考慮因子………………………………….41
第三節 建立永續地下水資源管理體系之努力方向….43

第五章 屏東平原地下水資源調查分析與管理策略之研議
第一節 研究區界定……………………….……………44
第二節 屏東平原之環境特性………………………….46
第三節 屏東平原地下水利用調查與問題分析……….48
第四節 專家學者座談會…………………………….....50
第五節 問卷調查………………………………………..51
第六節 實證調查分析…………………………………..52
第七節 屏東平原地下水資源管理策略之研議………..6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5
第二節 建議……………………………………………..6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68

參考文獻……………………………………………………………….69

附錄一、高高屏三縣市首長會議水資源之相關提案暨辦理情形
一覽表…………………………………………………….....74
附錄二、高高屏三縣市水資源籌畫小組組織架構…………………..81
附錄三、高高屏三縣市首長及有關主管第二次會議提案…………..84
附錄四、高高屏水資源籌劃小組第二次幕僚會議會議紀錄………..87
附錄五、問卷調查資料………………………………………………..99
附錄六、專家學者座談會會議實錄…………………………………100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6
圖2-1、環境水文圖………………………………………..…………..7
圖2-2、臺灣地區水資源結構圖………..………………..………….14
圖2-2、地下水體圖………………………..……………..………….18
圖4-1、地下水資源規劃管理政策與決策制訂之一般模式……..…40
圖4-2、整合管理模式圖…….……….……………………..………..42
圖5-1、屏東縣之地形分區圖……………………………..…………45
圖5-2、屏東平原之主要河川圖……………………………..………47


表目錄

表2-1、世界各國降水量之比較…………………………..…………11
表2-2、臺灣地區水資源之管理體系………………………………..15
表5-1、訪談分析之受訪者基本資料………………………………..45
表5-2、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一)…………………………………..53
表5-3、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二)…………………………………..54
表5-4、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三)…………………………………..55
表5-5、問卷統計結果分析(四)…………………………………..56
表5-6、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五)…………………………………..57
表5-7、問卷統計結果分析(六)…………………………………..58
表5-8、問卷統計結果分析(七)…………………………………..5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中興工程顧問公司(1999),《臺灣地區南部區域水資源綜合發展計畫》。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環境、資源與經濟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環保署。
3.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8),《全國國土及水資源會議實錄》。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4. 林新沛、周乃昉、張學文(1998),《未來南部地區水資源永續利用的策略及計畫》。高雄:高雄市政府建設局。
5. 林照真(1998),《水的政治學》。臺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6. 於幼華(1995),〈論水資源永續經營之國際現況與趨勢〉,刊於時報文教基金會編《水世紀—水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7. 屏東縣政府(2001a),《南部地區水權管理制度建立與水產業發展研討會》。屏東:屏東縣政府。
8. 屏東縣政府(2001b),《南部地區地層下陷防治與水資源管理應用研討會》。屏東:屏東縣政府。
9. 美濃愛鄉協進會(2000),《美濃反水庫論述文集》。高雄:美濃愛鄉協進會。
10. 美國衛司敦國際環保顧問公司(1998),《地表水與地下水最佳聯合運用模式之研究-屏東平原》。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11. 姜善鑫 (1988),〈水資源的規劃與管理〉,刊於杜政榮等編《環境規劃與管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頁67~83。
12. 馮鍾豫 (1989),《水資源規劃》。臺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13. 高雄市綠色協會(2000),《水的故鄉----國際「人工湖與地下水補注」研討會》。高雄:高雄市綠色協會。
14. 陳永森、陳章波(2000),《臺灣水資源永續明智使用》。臺北:永續臺灣行動計劃-邁向永續臺灣∼環境空間之2030研討會。
15.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1999),《推動屏東縣地層下陷防治工作計畫----專題報告一:地下水補注計畫》。屏東:屏東縣政府。
16. 徐年盛 、葉文工 (1996),《臺灣地區水資源供需情勢分析(I) 》。臺北: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TLIDF)。
17. 曾貴海(2000),《九0年代高屏溪再生運動紀實----被喚醒的河流》。臺中:晨星出版社。
18.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7),《臺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第一期計畫八十四及八十五年度-屏東平原水文地質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經濟部。
19.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7),《臺灣地區南部區域瑪家水庫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0. 經濟部水資源局 (1998a),《地表水與地下水最佳聯合運用模式之研究—屏東平原》。。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1. 經濟部水資源局 (1998b),《臺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網整體計畫—屏東平原之地下水水文概況》。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2.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c),《水資源政策白皮書》。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3. 經濟部水資源局(2001),《臺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說明書》。臺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24.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2),《臺灣地區地下水資源》。臺北: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
25. 臺灣省政府水利處(1989),《改善臺灣地區地下水文基本資料收集系統之規劃研究執行報告,第一期:屏東平原》。臺中: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26. 臺灣省政府水利處(1997),《隘寮溪對屏東平原地下水補注研究報告》。臺中: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27. 臺灣省政府水利處(1998),《高屏溪整治計畫規劃報告》。臺中: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外文部分
1. Bagwell, T. & Personett, M.(1997), State and regional water planning in Texas,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 89 (11) , pp 65-72 .
2. Clark, A. N. (1990),Dictionary of Geography . London : Penguin Books.
3. Dror, Y. (1968),Public Policymaking Reexamined. San Francisco : Chandler.
4. Firth, P. L. (1998), Fresh water: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educ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8 (3) , pp. 601-609.
5. Gardner (1977), Physical Geography. New York : Harper’s College Press.
6. Greenland, D. (1983),Guidelines for Modern Resource Management. Ohio : Bell & Howell Company .
7. Klee (1980),World Systems of Tradi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 U. K.: Winston & Sons .
8. Mackenzie (1996), 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9. Marsh (1998), Landscape Planning.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10. McHarg, I. L. (1969), Design with Nature. New York : Doubleday.
11. Merritt, D.H. (1997), Aesthetics in the Constructed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24th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p.812, New York : ASCE.
12. Mitchell, B. (1978),Geography and Resource Analysis , London : Longman.
13. O'Connor, Robert E. ; Bord, Richard J. & Fisher, Ann (1996), Environmental worldviews and water resources, risk-based decision making in water resources,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pp. 10-18 . New York : ASCE .
14. O’Riordan, T. (1971), Perspectives on Resource Management . London : Pion.
15. Penk (1996), Managing & protecting our water resources.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90(1-2) , pp. 11-20. Dordrecht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6. Pettyjohn (1987), Protection of Public Water Supplies From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 New Jersey : Noyes Data Corporation.
17. Savory & Butterfield (1999), Holistic management – A New Framework for Decision Making . Covelo, CA : Island Press.
18. Spapens & Vervoordeldonk (1995), Towards Sustainable Europe: A Summary . Belgium: Friends of the Earth Europe .
19. Timothy, D.(2000), Shaping the Sierra: Nature, Culture and Conflict in the Changing West . C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 Ting, C.-S. (丁澈士)(1997),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tion and Management for Ping-tung Plain.: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Free University, Amsterdam.
21. Vanderklein (1996), Water Quality – Management of a Natural Resource .New York : Blackwell Science ,Inc.
22. White (1969),Strategies for American Water Management. Michigan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3. Zimmermann (1933), World Resources and Industries. New York : Harper and Brother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