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5107-1056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5107-105603
論文名稱
Title
中共軍事戰略轉變(1989-2007)
The changing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7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25
關鍵字
Keywords
軍事戰略、中共軍事、戰略轉變
strategy changing, military strategy, china's militar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一國的軍事戰略絕非恆久不變,必須因應不同時期的整體環境變化,包括國際環境、國家綜合實力與戰爭型態在內等,進行相適應的軍事戰略轉變。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蘇俄與東歐共產集團的瓦解,國際體系由冷戰時期的兩極對峙向後冷戰時期的一超多強轉變,而1991年的波灣戰爭則宣告戰爭型態由機械化戰爭開始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因應此一變局,中共自1993年初將其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從「應付一般條件下局部戰爭」轉變為「準備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又於1995年12月的軍委擴大會議,通過《九五期間軍隊建設計畫綱要》,提出在軍隊建設上要逐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由此開始新一波的軍事戰略轉變。之後,又於2004年與2006年所公布的《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宣示其軍事戰略由1990年代的「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向「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階段轉變。

本論文即以此為主題,首先分析中共在後冷戰時期所面對的軍事戰略環境變化(包括國際環境、戰爭型態與外軍軍事變革、經濟、科技與資訊化);其次探討中共戰略文化與國家安全戰略的變化;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是就其軍事戰略目標與概念的轉變(包括戰略方針與軍事方針、軍事戰略指導與軍種戰略規劃、作戰形式想定等),以及軍事戰略資源的發展(包括軍隊體制編制、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軍事訓練、後勤與預算等),透過相關資料的蒐整與分析,進行全面的分析,並對其未來發展趨勢與制約因素做出預測。
Abstract
A nation’s military strategy is changes with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s transformation in different time which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national power and types of war. Two things had happen in the phase from later of 1980’s to early of 1990’s:
1. The collapse of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an Communist Group that cause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ecame multi-pole system (or one super power and several great power system );
2. The Gulf War in 1991 that means the type of war started to transform from mechanical war to informational war.

In the such conditions. China decided to change it’s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from “prepare to handle the local war in the normal conditions” to “prepare to win the local war in the high technical conditions” in 1993. Then, China declared it’s military strategy transformed from “prepare to win the local war in the high technical conditions” to “prepare to win the local war in the inform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 2004 and 2006.

The paper focus o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changing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 that including four main parts:
1. A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s changing of military strategy, such a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ypes of war, military affairs changes, developments of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al;
2.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s strategy culture and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3.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s of military strategy source that including military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national defense technology and weapon system,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ilitary logistics and expense;
4. A forecast of the trend and limitations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研究變項與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3
第五節 文獻回顧…………………………………………18
第六節 研究架構…………………………………………34
第二章 中共軍事戰略轉變的歷史(1927-1988)
第一節 戰略環境的變化…………………………………37
第二節 軍事戰略目標與概念的變遷……………………54
第三節 軍事戰略資源的發展……………………………67
第三章 中共戰略環境的轉變
第一節 國際環境的變遷…………………………………83
第二節 外軍軍事事務革命與戰爭型態發展趨勢…… 101
第三節 中共經濟科技與資訊化發展………………… 111
第四章 中共戰略文化與國家安全戰略的變遷
第一節 中共戰略文化的承襲與變遷………………… 135
第二節 中共國家安全觀與安全利益………………… 155
第三節 中共國家安全戰略的轉變…………………… 165
第五章 中共軍事戰略目標與概念的轉變
第一節 中共戰略方針與軍事方針的轉變…………… 192
第二節 中共軍事戰略指導與軍種戰略的轉變……… 207
第三節 中共作戰形式構想的轉變…………………… 233
第六章 中共軍事戰略資源的發展
第一節 中共軍隊體制編制的調整…………………… 251
第二節 中共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 272
第三節 中共軍事訓練與軍事教育發展……………… 309
第四節 中共部隊訓練的轉變………………………… 336
第五節 中共軍事後勤與軍事費用分析………… 376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397
第二節 中共軍事戰略轉變之展望與限制…………… 412
參考書目
中文參考資料……………………………………………421
英文參考資料……………………………………………45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參考資料
(一)中文書籍
丁抒,人禍—大躍進與大飢荒。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于化民、胡哲峰,當代中國軍事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0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0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1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1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2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2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3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3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4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4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5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5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6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6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7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7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8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8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1999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9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0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0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1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2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3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4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5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2006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6年。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與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二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與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與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與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1944年8月15日。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周恩來軍事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鄧小平軍事文集,第一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鄧小平軍事文選,第三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四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四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的重大決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編,新時期重要會議通覽。1978-199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朱德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葉劍英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斯、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軍事文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中共中央軍委法制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法選編:1949-199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研究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文獻資料匯編1949-1990。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宣傳部編,軍史集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第二編研室編,徐向前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彭德懷軍事文選編輯組,彭德懷軍事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黃克誠軍事文選編輯組,黃克誠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張震軍事文選編輯組,張震軍事文選,上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張震軍事文選編輯組,張震軍事文選,下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科研部與戰役教研室主編,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陸軍戰役學參考資料。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軍事教研室,199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學綱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光碟版。。北京: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北京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社,1997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軍事(五)。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當代第三世界透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合成軍隊師戰鬥條令。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孔令豐、范嘉賓,計算機模擬戰役對抗演習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丘宏達、許倬雲編,抗戰勝利的代價。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王少嵐,中共核子科學的發展。台北:光陸出版社,1983年。
王保存,世界新軍事變革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王文榮主編,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王文榮主編,中國軍隊第三次現代化論綱。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王健英,中國紅軍史考評。湛江: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淇編,砥柱中流—抗戰中的解放區戰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王奇編著,二戰後中蘇。中俄。關係的演變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生榮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逸舟主編,單極世界的陰霾—科索沃危機的警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王崑義,全球化與台灣—陳水扁時代的主權、人權與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王美權主編,為了誰的安全—北約軍事戰略大透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王昉等,北約新戰略。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王泰平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
王長存,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輔導講話。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王憲志主編,毛澤東軍事思想。北京:海潮出版社,1992年。
王德炎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登陸作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
王克海、王兵、曹正榮,一體化聯合作戰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王進發,中國軍事後勤變革大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
巴忠惔主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石仲泉等主編,中共八大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石鳳軍、柴永忠,新世紀的陰雲:科索沃危機透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李德生編,從郭興福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我軍軍事訓練改革與發展訪談錄。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際鈞,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李效東主編,比較軍事思想。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夢鶴,新軍事變革中的戰術理論創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占才編,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李占才,當代中國經濟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李志寧,大工業與中國—至20世紀50年代。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李安平,百年科技之光。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
李寶俊,當代中國外交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李一戈編著,人民軍隊戰爭全景紀實,第三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五一等,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五一等,世紀工程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李連慶,冷暖歲月—一波三折的中蘇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李大光,太空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李志忠、孫強銀與李宗昆,高技術條件下非對稱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巨泰主編,中國核武器試驗追蹤。北京:長江出版社,2000年。
朱小莉、越小卓,美俄新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朱小莉,軍事革命問題的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朱元石主編,共和國要事口述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朱松山,依托國民教育培養的軍隊生長幹部能力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曲愛國、鮑明榮與肖祖躍編,援越抗美—中國支援部隊在越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
向旭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手冊:陸軍分冊。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
伍仁和,信息化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安得烈•平可夫,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宋國濤、金歌,中國國際形勢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2月。
杜攻主編,轉換中的世界格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
吳春秋,大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吳遠平、越新力與越俊杰,新中國國防科技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研究。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吳傳國,國軍軍官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認知態度之研究。台北:中華戰略學會,2004年。
吳東林編,軍事國防。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2003年。
吳銓敘主編,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吳銓敘,跨越世紀的變革—親歷軍事訓練領域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十二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年。
何耀東、郭家慶與林孝誠編,後勤管理史通論。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
沙力、愛伊編,中國海軍征戰紀實。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
沙力、夢妮與金重編,中國陸軍軍威。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沈志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沈偉烈、陸俊元主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沈亞軍、肖允華主編,信息化戰爭與信息化作戰理論精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邱坤玄主編,四年期國家安全情勢評估。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
呂敬正等主編,當代戰略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
呂登明主編,信息化戰爭與信息化軍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何為榮,空軍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邱蜀林,軍隊院校體制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余高達、高文遠主編,高技術戰爭後勤。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第八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林建超主編,世界新軍事變革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林毅夫、蔡昉與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林哲夫編,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邵宗海,美國介入國共和談的角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近代中美關係史研討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十。。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1年。
周柏林、余陽,山姆警長—美國軍事戰略發展與現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尚偉,冷戰後俄羅斯軍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尚金鎖、吳子欣與陳立旭編,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尚金鎖,略論以劣勝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
武國友,十一屆三中全會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范承斌,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癱瘓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姚延進主編,跨世紀的治軍之道—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軍隊建設的論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段家鋒、孫正豐與張世賢編,論文寫作研究,增訂新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胡哲豐、于化民,當代中國軍事思想史。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胡禮忠、金光耀與沈濟時,從尼布楚條約到葉利欽訪華—中俄中蘇關係300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倪建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俞世福、韓曉林與李元奎主編,列寧斯大林軍事思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姜放然主編,高技術條件下合同作戰指揮。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郭沫若,文史選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年12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一。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78年。
秦孝儀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四)。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年。
秦華孫、王順柱與古源洋主編,亞洲區域合作路線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孫健,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孫科佳,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北京:長征出版社,2003年。
孫士海主編,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孫秀德主編,戰略後勤新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晉夫,文革前十年的中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徐焰,金門之戰。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徐小岩主編,信息作戰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徐根初,跨越—從機械化戰爭走向信息化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徐根初主編,聯合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徐元鴻,聯合作戰指揮員培養制度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徐向前,徐向前元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馬晉強主編,當代東南亞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華盛,中共最新王牌武器。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2000年。
葉汝賢,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葉衛平主編,避險求強:中國軍工「入世」對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唐功諾、崔榮主編,軍事後勤理論熱點問題聚焦。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宮玉振,中國戰略文化解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庫桂生、蔣一國主編,邁向新世紀的經濟綱領—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經濟建設的論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庫桂生,軍費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柴宇球主編,轉型中的軍事教育與訓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高建國,21世紀中國軍事人才發展戰略構想。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梁必駸,軍事革命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梁敬錞,史迪威事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11):大戰前之華北『治安』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26):東條內閣之最後掙扎。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
國防部整合評估室編,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研究報告。台北:國防部整合評估室,2005年。
許和震,信息化軍事變革與訓練創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許和震,作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陳國權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簡史。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年。
陳小功主編,軍備控制與國際安全手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陳勇、姚有志編,面向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理論創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陳雪薇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大事件和決策調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陳士富,中國國家安全若干問題透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立等編,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陳舟,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勇、徐國成與耿衛東,高技術條件下陸軍戰役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勇、楊業利主編,試論一體化訓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陳佳貴主編,2007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郭偉濤,人民戰爭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郭榮趙,美國、雅爾達密約與中國。台北:水牛出版社,1978年。
郭梅初,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郭安華主編,合同戰鬥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郭春鷹主編,鄧小平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許倬雲、丘宏達編,抗戰勝利的代價。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許江瑞與方寧,國防法概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董志凱主編,1949-1952年中國經濟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盛欣等,富士軍刀:日本軍事戰略發展與現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黃建偉、李忠慶與趙小松,散不盡的硝煙—伊拉克戰爭迷霧中的思考。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黃金元,全球化時代大國的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黃克誠,黃克誠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彬主編,陸海空軍高技術條件下作戰指揮。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黃宏主編,正確把握和處理軍隊建設若干重大關係—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二十年來軍隊建設歷史經驗》的重要講話。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張玉良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戰略規劃—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國際戰略的論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張玉良主編,戰役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虎,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張建邦總策劃,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張培高,南聯盟民防實踐與啟示。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張學明,冷戰後國家安全觀的變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伊寧主編,鄧小平軍事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張建華編,十六大之後關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
張建昌,走進信息化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召忠,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張立標,廿一世紀陸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健志,爭奪制天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張振華主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關於軍隊建設的理論貢獻。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張寶書主編,陸軍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張永義主編,海軍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張禮軍、李蒙,後勤信息化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年。
閏韻、丁信成與高鳴主編,江澤民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上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
程常志,中共如何談判。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程廣中,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五冊(1937∼1945),下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彭光謙、姚有志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越常慶主編,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
越錫君主編,懾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董良慶,戰略地理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董會瑜,軍校教育「熱點」問題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游五洋、陶青,信息化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葛東升,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單秀法主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閔增富主編,空軍軍事思想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曾華鋒主編,鑄劍為犁—中國軍工高科技二次創業。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年。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楊春貴,黨的思想路線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
楊育才主編,大國夢—俄羅斯的軍事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楊宏山,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楊明杰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楊旭華主編,精兵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楊作成,今日陸戰之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虞寶棠編著,國民政府與民國經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賈俊明、董學斌,倚天—共和國導彈核武器發展紀實。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年。
賈俊明,太空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賈曉煒主編,一體化作戰知識讀本。北京:長征出版社,2005年。
賈憲文、金國華主編,聯勤理論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甄言主編,三個代表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雍濤,毛澤東哲學思想與馬克斯主義哲學中國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鄧禮峰編,新中國軍事活動紀實1949-1959。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
鄧鋒,轉型中的軍事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繼賢,論毛澤東軍事思想。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
劉靜波主編,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劉鴻基、范震江與羅海曦,鄧小平國防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進軍、陳伯江,陸空協同作戰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劉書升、張亞才與劉軍,信息化條件下非線式、非對稱、非接觸作戰指揮探要。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粵軍、張利明、辛錫祿,非接觸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劉彥軍等,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雷波主編,信息化戰爭與高素質參謀人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劉洋,軍事戰略與軍費管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劉先廷,毛澤東軍事辯證法論綱。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
熊向暉,歷史的注腳—回憶毛澤東、周恩來及四老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鄭文翰主編,軍事科學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鄭伊雍著,冷戰一頁—建國初期西方對我封鎖禁運揭秘,。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
鄭惠、林蘊輝、趙焱森編,五十年國事紀要—軍事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
鄭義編著,中共建國以來十大戰爭真相。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鄭義編著,中共會否核擊台灣。香港: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鄭必堅,鄭必堅論集,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鄭必堅,鄭必堅論集,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鄭申俠、劉源主編,國防和軍隊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提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潘日軒主編,戰略轉變的歷史和歷史性戰略轉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廖國良、李士順與徐焰,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第六版。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蔣順學主編,論無產階級軍事科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黎東方,細說抗戰。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樂志強,實踐唯物主義體系探索。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樊恭嵩、張忠義,跨世紀的利益與國防。濟南:黃河出版社,1991年。
潘友木,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錢其琛,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薛國安,駕馭信息化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
薛彥緒、范嘉賓主編,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指揮與協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關永豪、朱金才主編,外(台)軍作戰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霍小勇主編,軍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謝益顯,當代中國外交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1995。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韓華泰主編,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五大,上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韓華泰主編,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五大,下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韓曉林編,高技術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
聶榮臻,聶榮臻元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曜祈主編,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發展。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叢鵬主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叢文勝,戰爭法:原理與實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聶榮臻傳編寫組,聶榮臻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藍黃明等編著,後勤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龐松、陳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懷鐵錚,信息化—中國的出路與對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
蘇彥榮主編,軍界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藍黃明、祁長松編著,後勤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顧德欣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黨崇民,非線式作戰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二)翻譯著作
艾文•托佛勒夫婦(Alvin and Heidi Toffler)著,傅凌譯,新戰爭論(War and Anti-War)。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9年。
毛思迪(Steven W. Mosher)著,李威儀譯,中國—新霸權,中國的企圖:支配亞洲與世界(Hegemony, China’s Plan to Dominate Asia and the World)。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弗•伊•斯里普琴科(俄)著,張鐵華譯,第六代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平松茂雄(日)著,楊鴻儒譯,江澤民與中國軍。台北:凱侖出版社,1999年。
李德哈特(B.H. 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 The Indirect Approach)。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安東尼•寇茲曼(Anthony H. Cordesman)著,曾祥穎譯,伊拉克戰爭經驗教訓—大戰略之課題(The Lessons of The Iraq War: Issue Relating to Grand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彼得˙佛拉基米洛夫(俄)著,呂文鏡等譯,延安日記。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柯林斯(John M. Collins)著,鈕先鍾譯,大戰略(The Great Strateg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5年。
馬爾孔•瓦特斯(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麥克奎格•納克斯(MacGregor Knox)、威廉森•莫瑞(Williamson Murray)著,李育慈譯,1300—2050之軍事革命(The Dynamics of Military Revolution 1300-2050)。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理查德•N•哈斯(Richard N. Haass)著,殷雄、徐靜譯,新干涉主義(Intervention: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編,章建剛等譯,劍橋中華民國史,第二部(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13,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Part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劉馥(Fu, Liu)著,梅寅生譯,中國現代軍事史(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924-194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黎友安與陸伯彬(Andrew J. Nathan & 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默•艾•加列耶夫(俄)著,中共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假如明天戰爭來臨—論未來20~25年武裝鬥爭性質的變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濱下武志(日)著,朱蔭貴、歐陽菲譯,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韓素音著,王弄笙等譯,周恩來與他的世紀。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
羅伯特•李昂哈得(Robert R. Leonhard)著,王振西等譯,信息時代的戰爭法則(The Principles of War for The Information Age)。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三)中文論文、期刊
于海、陳文敏,”信息化戰爭淺議,”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第15卷,第5期(2005年):頁269-270。
王逸舟,”國家利益再思考,”瞭望新聞週刊,第7期,2001年2月12日:頁8-11。
王真,”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文化解讀,”中國軍事科學,第19卷,第2期(2006年):頁74-82。
王桂芳,”國家利益和中國安全戰略選擇,”中國軍事科學,第19卷,第1期(2006年):頁76-83。
王詩成,”財富取自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21世紀中國海洋戰略研究,”海洋世紀展望,第4期(2001年):頁8-16。
王保存,”一場現代高度信息化戰爭的啟示,”軍事經濟學院學報,第11卷,第1期(2004年1月):頁48-51。
石鳳軍,”非對稱作戰的提出及其啟示,”軍事歷史,第1期(1999年):頁42-43。
李際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思考,”中國軍事科學,第17卷,第2期(2004年):頁39-42。
邱榮舉,” 論社會科學中的歷史解釋,”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7期(1987年12月):頁106-107。
何家棟,”21世紀的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兼駁國家主義意識型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春季號(2000年):頁103-109。
李曉國,”人民戰爭:永不過時的制勝法寶,”西安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2005年):頁96-97。
李長根、陳大理,”論鄧小平的國家安全觀,”黨的文獻,第4期(2000年):頁31-35。
李繼耐,”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開拓創新的行動指南,”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2003年):頁3-10。
邢世忠,”大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黨建研究,第8期(2000年):頁14-16。
沙正心,中共小型衛星發展之探討,陸軍月刊,第40卷,第465期(2004年5月):頁48-60。
周建明、王海良,”國家大戰略、國家安全戰略與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2002年):頁19-24。
杭宇、莊振華與李保軍,”當代中國戰略文化追求的價值重心,”軍事歷史研究,第4期(2005年):頁160-163。
季建林,”新世紀我國國家安全的若干問題研析,”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5月:頁71-74。
林文程,”伊拉克戰爭對中共之衝擊—兼論對台灣及日本之影響,”中共研究,第38卷,第6期(2004年6月):頁47-68。
卿文輝、孫輝,”後冷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與管理,2001年1月:頁1-9。
南方朔,”北京威懾美軍天眼,台海風雲驟變,”亞洲週刊,2007年2月4日:頁12-15。
徐炳杰,”毛澤東人民戰爭軍事思想探論,”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2001年7月):頁1。
徐起,”21世紀初海上地緣戰略與中國海軍的發展,”中國軍事科學,第17卷,第4期(2004年):頁75-81。
葉自成、王文英,”冷戰後世界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地緣戰略選擇,”中國軍事科學,第13卷,第4期(2000年):頁40-49。
高潤浩,”以儒統兵:儒學對傳統兵學的整合,”中國軍事科學,第16卷,第1期(2003年):頁122-129。
馬平,”國家利益與軍事安全,”中國軍事科學,第18卷,第6期(2005年):頁65、66。
馬維野,”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新國家安全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第6期(2001年):頁14-18。
梁曉秋,”空間安全戰略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國軍事科學,第18卷,第1期,(2005年):頁27-33。
時殷弘,”中國的外部困難和新領導集團集體面對的挑戰—國際政治、對外政策、台灣問題,”戰略與管理,2003年3月:頁34-39。
孫萬國、畢忠安與韓戰寧,”對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思考,”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6年):頁24-27。
孫來燕,”中國航天的發展戰略和重點領域,”中國航天,第1期(2007年):頁3-8。
陳伙成,”黨的七次軍事戰略轉變和人民軍隊的發展變革,”中共黨史研究,第4期(1997年):頁6-19。
陳波,”論戰略資源與國家安全,”中國軍事科學,第18卷,第1期(2005年):頁7-15。
陳牧民,”當和平崛起遇上台灣問題:菁英認知下的中國安全戰略,”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21。
陳勇,”對陸軍機械化和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國軍事科學,第16卷,第5期(2003年):頁101-109。
陳炳隆,”推進軍隊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的經濟思考,”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2001年):頁54-59。
梁必駸、王保存、陳伯江,”透視歷史上發生的軍事革命,”國防科技,第2期(2002年):頁23-26
梁曉秋,”空間安全戰略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國軍事科學,第18卷,第1期(2005年):頁27-33。
許志嘉,” 中共外交決策要素研究:一邊倒政策時期的論證與評估,”東亞季刊,第27卷,第3期(1995年):頁24-27
章沁生、李大光,”世界秩序與中國國家安全利益,”瞭望新聞週刊,第22期(2002年5月27日):頁11。
曹秉晉、李德才與朱自力,”我國國家安全戰略走向,”國防科技參考,2000年2月:頁30-33。
郭學堂、陳劍峰,”加入WTO與中國的對外戰略,”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4期(2002年):頁75-80。
郭梅初,”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途徑與方法,”高等教育研究學報,第23卷,第2期(2000年6月):頁24-28。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0年1月:頁24-32。
張文木,”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2002年):頁4-9。
張學良,”中國的經濟外交,”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4年8月):頁77-82,96。
喬金鷗,”中國大陸能源安全戰略問題探討,”中華戰略學刊,冬季刊(2006年):頁29-66。
湯曉華、劉斯宇,”對一體化聯合作戰問題的幾點認識,”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22卷,總第129期(2006年):頁87-89。
楚樹龍、彭春豔,”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頁28-33。
楊斌、于淼、越榮,”一體化聯合作戰發展的歷史躍進,”國防科技,第1期(2005年):頁64-67。
楊錫銘,”中共『九五期間』武警部隊變遷之研究,”警專學報,第3卷,第3期(2003年6月):頁34-42。
劉志青,”我黨軍事戰略上的三次轉變,”黨史縱橫,第1期(1998年):頁25-27。
劉正斌、越碧波,”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大力抵制西方意識型態滲透,”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2001年):頁64。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21-37。
劉一健,”制海權理論及其發展趨勢,”中國軍事科學,第18卷,第1期(2005年):頁42-46。
廖錫龍,”開創新世紀人民防空建設新局面,”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2001年):頁53-61。
蔣建忠,”論鄧小平國家安全戰略的特徵,”前沿,,第4期(2005年):頁6-8。
薛小榮,”十年來關於蘇聯劇變原因研究綜述,”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3期(2002年):頁126。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1997年):頁28-32。
應天行,”中共與美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的可能性探討,”中共研究,第38卷,第9期(2004年9月):頁86-101
離子魚,”殲-10能上艦嗎?,”現代艦船,第286期(2007年3月):頁6-11。
顧立民,” 淺析現代局部戰爭理論,”中華戰略學刊,秋季刊(2002年):頁95-126。
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42卷,第3期(2003年5-6月):頁57-78。
欒恩傑,”中國航天第三個里程碑—中國的探月工程,”中國航天,第2期(2007年):頁3-7。

(四)報紙
”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6月12日,版2。
”95深化訓練改革新進展,”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4月23日,版1。
”中共今年軍費1.5兆,增長17.8%,”中國時報,2007年3月5日,版A13。
”中共獵殺衛星,不須高深科技,”中國時報,2007年5月3日,版A13。
”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試行),”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1月23日,版3。
”中國打噴嚏,全世界感冒,”、許玉君,”美元為王時代將提早結束,”聯合報,2007年3月1日,版A3。
”日防衛大臣質疑,共軍能否受文人領導控制,”中國時報,2007年5月17日,版A13。
”向『嚴』和『實』要戰鬥力,”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2月17日,版2。
”我指揮官培訓形成初中高三級體系,”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9月2日,版1
”武器劣質,中俄軍購藏變數,”中國時報,2007年5月13日,A13版。
”建立正規的訓練秩序,”解放軍報(北京),1990年2月15日,版1。
”軍隊生產經營立足搞實業,不允許從事純商業性活動,”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4月11日,版1。
”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9月8日,版1。
”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下半年升空,”中國時報,2007年5月19日,版A14。
”深入學習慣持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10月15日,版1。
”無人駕駛飛機模擬系統研製成功,”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3月26日,版1。
”發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3月20日,版1。
”發現大油田,溫家寶HIGH到失眠,”中國時報,2007年5月5日,版A16。
”開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育,”解放軍報(北京),1990年2月10日,版1。
”解放軍非對稱戰術,阻航母援台,”中國時報,2007年5月17日,版A13。
”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編制管理條例,”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6月24日,版1。
”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政工條例》,”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2月23日,版1。
”編制就是法律,”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6月24日,版1。
”賣衛星帶發射,中共服務全方位,”中國時報,2007年5月15日,版A13
”學習參謀體制,中共軍官赴德取經,”中國時報,2007年5月7日,版A13。
”總政頒發團級以上指揮軍官通用能力基本標準,”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6月10日,版1。
84810部隊司令部,”平面線式作戰的歷史終結,”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5月27日,版3。
丁海明、廖偉文,”全軍首批十三名軍師指導員執教國防大學,兩年一舉多得,”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4月23日,版1。
丁德喜、陳國華,”火箭砲觀砲訓練模擬系統問世,”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1月13日,版2。
丁豔麗,”大型運輸機成功實施夜間遠海空投訓練,”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4月16日,版1。
人民日報社,”為全部實現第一個五年計畫而奮鬥,”人民日報(北京),1955年7月8日。
尹武平、王權德與張寧,”城市反空襲作戰工程偽裝,”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4月16日,版11。
亢亨禎,”作戰方式的重大變革,”解放軍報(北京),1992年7月10日,版3。
亢亨禎,”制電磁權與戰爭主動權,”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4月26日,版4。
孔令銅,”中低技術仍有可為,”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1月1日,版2。
孔令銅,”機械化部隊依然是戰場主角,”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2月1日,版3。
孔見,”戰略研究需尋求新的突破,”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2月17日,版3。
方北群,”確立信息化條件下防空作戰新觀念,”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6月21日,版6。
方良清,”堅持軍事訓練的戰略目標不動搖,”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1月22日,版3。
牛俊峰,”中國陸軍轉型加快步伐,”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1月27日,版3。
王乃成,”新戰略概念的失敗亮相,”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5月22日,版4。
王元,”撐開陸軍機械化信息化的翅膀,”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0月7日,版3。
王文杰,”堅決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努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3月14日,版1。
王文杰、薛仁,”堅持把科學發展觀做為重要指導方針,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3月12日,版1。
王永軍、陳名琳,”老裝備新知識融為點穴術,”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1月4日,版2。
王亦軍、潘衛科,”裝甲兵成為登陸作戰鐵拳頭,”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12月7日,版1。
王宇,”我軍首創三飛行器仿真系統,”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1月27日,版1。
王安,”全面推進軍隊三化建設,”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1月20日,版3。
王志國,”話說信息時代的火力戰,”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3月1日,版2。
王金元、金志福,”戰鷹起降高速公路,”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5月8日,版1。
王金元、金志福,”濟空某師大機群遠程機動演練蔚為壯觀,”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1月20日,版2。
王建、劉興安,”我海軍火砲型護衛艦全部退出現役,”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3月16日,版1。
王美權、孫曉波與唐保東,”打贏信息化戰爭探索一體化訓練,”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4月6日,版6。
王紹波、肖福?琚A”陸空同訓聯合作戰能力大增,”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1月3日,版1。
王雅雄、張彥中,”我陸航部隊成為一支重要空中打擊力量,”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1月28日,版1。
王聖良,”新軍事變革的目標設定:地區性與全球性,”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9月27日,版6。
王增銓,”當今國際軍事戰略形式的發展動因,”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1月3日,版4。
王曉軍、何天進,”二砲某旅展開長距離機動演練,”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1月11日,版2。
王聰明、田增軍,”把握未來作戰的主動權,”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2月22日,版2。
左全顛,”軍隊質量與數量的互補性,”解放軍報(北京),19907年2月7日,版3。
田洪彥、任燕軍,”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初步建成,”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2月2日,版1。
田寶賢,”談非接觸性作戰,”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2月18日,版3。
石志遠,”積極應對非傳統安全的挑戰,”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0月19日,版6。
石啟明、黃玉亮,”堅持人民戰爭基礎上的信息化戰爭,”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4月15日,版6。
石斌欣、崔鐵良,”瀋陽軍區某師鐵騎疾馳擣敵陣,”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1月11日,版2。
伍旭東、越波,”地二砲兵合成訓練向高層次邁進,”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11月28日,版1。
任燕軍,”一手抓改革深化,一手抓成果普及,”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1月10日,版1。
任燕軍,”大力深化訓練改革,努力提高訓練質量,”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1月17日,版1。
任燕軍,”普及深化改革成果,努力提高訓練質量,”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2月3日,版1。
任燕軍、顧伯良,”訓練抓改革,改革抓戰法,”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2月8日,版1。
冰岩,”軍事訓練十年改革啟示錄,”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2月24日,版3。
危顏、宋方,”空地一體練對抗互為對手演攻防,”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7月30日,版2。
成強,”關注民為軍用偵察手段,”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1月15日,版6。
朱小寧、王東林,”網絡:人民戰爭新空間,”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3月4日,版6。
朱文前,”需要進行超他研究,”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2月10日,版3。
朱斌、李為民,”北海艦隊航空兵遠海合成訓練成果喜人,”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10月6日,版1。
朱學文、潘錫弟,”東航所有戰鬥團練出海上飛,”解放軍報(北京),1992年8月7日,版1。
江汝標,”我艦載機部隊誕生,”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1月8日,版1。
江宛柳、丁海明,”中俄聯合進行海上封鎖作戰演習和海上分列式,”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8月24日,版1。
江宛柳、丁海明,”中俄聯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8月25日,版1。
江澤民,”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版1。
江澤民,”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92年11月21日,版2。
江澤民,”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94年11月16日,版1。
江澤民,”在國防科技大學成立五十週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9月2日,版1。
江澤民,”在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和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聯合演講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95年7月14日,版1。
江澤民,”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經濟日報(北京),1991年8月8日,版2。
池勇波、汪光鑫,”我輕型艦艇編隊首次演練公海,”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1月17日,版2。
何宇、司彥文,”海軍某驅逐艦支隊海上演練實現信息互通聯動,”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12月17日,版2。
何兵,”不可忽視對稱作戰,”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3月1日,版6。
何德來,”搞好後勤工作需解決五個矛盾,”解放軍報(北京),1989年2月21日,版1。
余愛水,”軍事變革時期的軍事與經濟,”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月20日,版6。
吳玉金,”探索裝備建設跨越是發展的有效途徑,”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9月30日,版6。
吳建華、蘇若舟,”總參部署全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2月1日,版1。
吳寒月,”多種艦合成海上鐵拳,”解放軍報(北京),2001年3月30日,版2。
吳超、褚振江,”走進神秘的信息化藍軍,”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1月9日,版3。
吳福鴻、李延平,”立足戰場打真老虎,”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12月5日,版2。
呂俊杰、程寶根,”網上對抗不是集體遊戲,”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1月29日,版6。
呂登明、楊金山,”創建績效式戰鬥力評估體系,”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8月1日,版5。
呂豐、倪敏芝,”演練不設預案,對抗硝煙瀰漫,”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1月21日,版1。
宋方、榮慶祥,”瞄準高新技術練對抗,”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8月27日,版1。
宋任遠,”堅持我軍的政治委員制度,”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3月27日,版3。
李世明,”未來地面聯合作戰新探,”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10月8日,版6。
李平恩、南爭旗,”向一體聯勤要保障速度,”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3月11日,版3。
李永超,”空軍舉行戰役對抗演習,”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1月18日,版1。
李玉銀、孟斌與黃超,”大聯勤體制啟動第一天,”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7月2日,版1。
李生,”培訓軍官堅持訓用一致,”解放軍報(北京),1990年1月23日,版1。
李先芳,”我軍第一台潛艇操縱訓練模擬器問世,”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1月18日,版1。
李守俊,”二砲某部強化夜戰訓練,”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1月25日,版1。
李守俊、張家軍,”二砲某部初步具備長年作戰能力,”解放軍報(北京),1992年3月10日,版1。
李佑義、李賀春,”看高技術武器裝備攻防對抗,”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4月25日,版2。
李妮娜、景抒展,”國防大學培養出首批軍事學博士研究生,”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6月25日,版1。
李明信,”建構一體化後勤保障模式,”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3月19日,版6。
李明讓,”奪取制信息權的戰略意義,”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5月23日,版2;
李林,”依靠高新技術提高裝備質量,”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1月15日,版3。
李建軍、金志福,”能遂行夜間作戰任務,”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2月8日,版3。
李軍、伍旭東,”某新型戰略導彈訓練模擬系統問世,”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8月3日,版1。
李偉新,”全軍陸航部隊謀求新跨越,”解放軍報(北京),2006年1月8日,版1。
李彬、張農科,”空軍某基地潛心磨礪空中鐵拳,”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8月30日,版2。
李連韜,”美軍新型信息戰凸顯,”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4月10日,第12版。
李湘東、司彥文,”軍艦飛機直接對話,”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10月20日,版2。
李微、彭澤成,”我第一枚120公里探空火箭首發成功,”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1月23日,版1。
李維民、吳瑞虎,”超低空飛行訓練突破禁區,”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6月13日,版2。
李緒成,”國防大學首次組織學員指揮實兵對抗演習,”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1月6日,版1。
李緒成、王士彬,”拂曉,直昇機突降狼牙山,”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6月11日,版2。
李緒成、劉新穎,”某集團軍直昇機大隊形成全天候作戰能力,”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9月25日,版2。
李銀年,”謹防信息襲擾,”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5月17日,版3。
李銀祥,”應當看到高技術兵器另一面,”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7月22日,版3。
李學亮、朱斌,”戰艦海鷹結伴遠航太平洋,”解放軍報(北京),1991年5月28日,版2。
杜家雷、肖雷琦,”某坦克師新課題演習突出全程對抗,”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12月3日,版1。
汪光鑫,”探索艦艇修理新路子,”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1月5日,版2。
汪光鑫、沈陳,”作戰樣式漸趨多樣化,”解放軍報(北京),1995年7月5日,版2。
肖國明、黃永軍,”激光電子對抗模擬對抗訓練系統通過鑑定,”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1月13日,版2。
肖運洪、任燕軍,”全軍實行軍事訓練等級評定,”解放軍報(北京),1997年3月21日,版1。
肖運洪、任燕軍,”全面開展科技練兵活動,鍛造跨世紀雄師勁旅,”解放軍報(北京),1999年1月5日,版2。
貝驍、宋方,”雄鷹向麻雀學招數,”解放軍報(北京),1998年8月6日,版1。
貝驍、羅祝生,”千里眼有了新型順風耳,”解放軍報(北京),1996年1月16日,版1。
邢連杰,”預測戰爭形式五法,”解放軍報(北京),2002年3月19日,版6。
阮克庠、蘇慶誼,”高技術改變著空中戰場,”解放軍報(北京),1993年7月23日,版3。
周春政、陳飛,”論機動戰與後勤保障,”解放軍報(北京),1994年5月6日,版3。
周剛,”陸軍指揮學院用高技術改進訓練手段,”解放軍報(北京),1992年1月6日,版1。
周猛、唐勃,”突襲戰:敵後掏心初期招,”解放軍報(北京),2000年8月10日,版2。
周超凡等,”三軍聯合訓練上演活劇,”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月8日,版2。
周新紅,”空間力量: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3月15日,版6。
周禮奎、向前,”近戰依然有用武之地,”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11月29日,版6。
岳永瑞,”陸軍戰術導彈綜合檢測系統問世,”解放軍報(北京),1992年4月11日,版1。
岳忠強,”強化軍魂意識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2.67.25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2.67.25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