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5108-1244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5108-124427
論文名稱
Title
元代俠義雜劇的意義:以水滸俠義雜劇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25
關鍵字
Keywords
水滸、俠義、元雜劇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2 次,被下載 180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03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摘要
第一章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論文以元代俠義雜劇為題,試圖為中國俠義文學補足缺漏的一角。
首先從俠的形象、俠義概念的形成及俠義文學的發展歷程來觀察元代俠義雜劇中,俠義精神的繼承與影響,可做為了解元代俠義文學發展的風貌。
第二節 文獻探討
壹、俠義文學的研究;貳、各時代的俠義文學研究;叄、關於水滸的研究;肆、
其他有關之元雜劇研究。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元代水滸劇為主要範圍,以探討其在當代的意義。現存的元代水滸雜劇包括:〈黑旋風雙獻功〉、〈梁山泊李逵負荊〉、〈同樂院燕青博魚〉、〈爭報恩三虎下山〉、〈魯智深喜賞黃花峪〉、〈都孔目風雨還牢末〉,共六本劇本為範圍。
本研究所討論的元代俠義雜劇,共六個篇目,以下分別依照劇作者、本事、角色與人物做初步介紹。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形式批評法為主,根據 姚一葦曾提到廣義的批評只是分析,而不加以論斷,更不予評價。
第二章
第一節試就各劇每一折的排場結構來分析各劇在情節上正、反力量的衝突,剖析其情節發展,從而歸納出元俠義雜劇的情節發展模式。探討情節結構的佈局與技巧,特別是推動情節的衝突與高潮,以及善惡對立的兩股勢力進行探討。
第二節 主題討論
壹、正義─俠義行為的支撐點;貳、天道思想─人民心中的律法;叄、因緣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第三節 人物特色
壹、俠義英雄人物;貳、惡的人物;叄、善的人物。
第四節 語言藝術
壹、口語化的特色;貳、諧趣的特色;叄、雅俗兼具的特色。
第三章探討元代俠義雜劇所反映的社會,分成二小節:
第一節為「社會現象」:壹、政治上的迫害;貳、冤獄事件頻繁;叄、特權勢要目無法紀。
第二節為「社會心理」:壹、反抗對現實的不滿;貳、抒發積壓內心的鬱悶;叄、民間對正義力量的渴望。
預期的研究目標,一、透過元代俠義雜劇文本的分析瞭解元代文學所展現的俠義精神與特色;二、其次從劇情內涵中探討作者要表達的訴求與觀眾心理渴求;三、從元代歷史的社會現況,進一步分析戲劇內容與社會現象可能的關聯性;四、回到元代俠義雜劇所彰顯的俠義文學內涵對當時以及後來的影響為何,並做結論。以上大致為本研究預期的目標與方向。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元代俠義雜劇的意義:以水滸俠義雜劇為例
目錄 1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壹、俠的形象 3
貳、俠義概念的討論 4
叄、俠義文學的發展 6
第二節 文獻探討 9
壹、俠義文學的研究 9
貳、各時代的俠義文學 10
叄、水滸戲曲的研究 14
肆、其他有元雜劇的研究 17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元代的俠義雜劇 34
第一節 情節發展模式 34
壹、元代俠義雜劇的排場分析與情節探討 35
貳、情節發展模式探討 56
第二節 主題(theme)討論 61
  壹、正義─俠義行為的支撐點 61
貳、天道思想─人民心中的律法 65
叄、因緣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68
第三節 人物特色 70
壹、俠義英雄人物 71
貳、惡的人物 85
叄、善的人物 89
第四節 語言藝術 92
壹、口語化的特色 93
貳、諧趣的特色 96
叄、雅俗兼具的特色 100
第三章 元代俠義雜劇所反映的社會 104
第一節 社會現象 104
壹、政治上的迫害 104
貳、冤獄事件頻繁 107
叄、特權勢要目無法紀 110
第二節 社會心理 112
壹、反抗對現實的不滿 113
貳、抒發積壓內心的鬱悶 115
叄、民間對正義力量的渴望 119
第四章 結論 124
參考書目 13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古籍

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商務印書館,1974年。
韓非:《韓非子集釋.五蠹篇》台北:莊嚴出版社,1984年。
司馬遷:《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全元雜劇》初編七,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
印刷,1985年3月3版。
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全元雜劇》初編八,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
局印刷,1985年3月3版。
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全元雜劇》初編三,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
局印刷,1985年3月3版。
無名氏:〈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全元雜劇》三編六,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
書局印刷,1973年3月再版。
無名氏:〈爭報恩三虎下山〉,《全元雜劇》三編四,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
局印刷,1973年3月再版。
李致遠:〈都孔目風雨還牢末〉,《全元雜劇》初編七,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
書局印刷,1985年3月3版。

二、 近代

任訥:《散曲概論》,台北:復華圖書出版,民國52年。
羅錦堂:《元雜劇本事考》臺北市:順先,民國65年。
周貽白:《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國68年。
胡萬川:《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三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台北市:純文學出版社,1983年。
張敬:《明傳奇導論》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5年。
胡適:《胡適作品集5--水滸傳與紅樓夢》臺北:遠流,1986年4月。
龔鵬程:《大俠》臺北:錦冠出版社,1987年。
耿湘沅:《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臺北:文史哲,1987年。
日.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
伊格爾頓:《文學原理引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事業出版,1988年。
葉長海:《戲劇-發生與生態》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79年12月。
劉若愚著,周清霖、唐發饒譯:《中國之俠》,上海市:三聯書局,1991年。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臺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82年2月。
張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2年。
布羅凱特:《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年。
譚達先:《民間文學與元雜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3年。
蕭啟慶:《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文化出版,民國83年。
衛姆賽特、布魯克斯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年。
傅謹:《戲曲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4年。
陶希聖:《辯士與游俠》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顏天佑:《元雜劇八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5年。
姚一葦:《戲劇原理》臺北:書林出版社,1996年。
王齊:《中國古代的游俠》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鄭明萱譯:《盜匪: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王永炳:《中國古典戲劇語言運用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諾思洛普.弗萊:《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
鄭春元:《俠客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王立:《偉大的同情──俠文學的主題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孫惠柱:《戲劇的結構》臺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
許子漢:《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9
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月。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民國
89年7月。
李惠綿:《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汪涌豪、陳廣宏:《游俠錄:中國歷史上的遊俠》台南市:笙易,2002年。
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許子漢:《元雜劇的聲情與劇情》台北:里仁書局,民國92年。

三、 博、碩士論文

謝碧霞:《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6年。
顏天佑:《元雜劇所反映的元代社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2年。
陳兆南:《水滸傳故事之源流演變及其影響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2年。
范長華:《元代報冤類雜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1994年。
張錦瑤:《關公與李逵──以元、明(初)雜劇中人物形象研究為論》,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
葉三銘:《元雜劇中復仇之情節與人物》,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1999年。
劉鈺芳:《明代話本小說「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
唐婉玲:《唐代俠義文學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2003年。
黃琬瑜:《元雜劇命題材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2003年。
麥震清:《《忠義水滸全傳》與《羅賓漢傳奇》中「俠義」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2004年。
吳采蓓:《魏晉南北朝詠俠詩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
汪詩珮:《從元刊本重探元雜劇──以版本、體製、劇場三個面向為範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霍建國:《從公案到俠義──《施公案》《三俠五義》《彭公案》小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年。
曾秀雲:《唐代俠義小說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2007年。

四、 期刊論文

羅書華:〈中國傳奇喜劇英雄生成考論──張飛、李逵〉,收錄《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第4期。
徐朔方:〈從開封府到梁山泊──論金、元雜劇的公案戲和水滸戲〉,收錄《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第4期。
徐雁平:〈近代中日學術交流考論──以胡適與青木正兒為中心〉,收錄《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

五、單篇論文

周慶華:〈俠的神話性與社會功能──兼論俠的「出路」問題〉,收錄於淡江大學中文學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

六、網路資料
游宗蓉:〈論元雜劇的黑臉英雄〉,http://www.nchu.edu.tw/~chinese/eo07.html (2008/5/1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