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5111-17592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5111-175924
論文名稱
Title
國家安全與基本人權保障-情報工作法制與實踐之研究
National Security and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 Law and Practic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7-25
關鍵字
Keywords
反情報、情報工作、監督、情報、資訊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Counter-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Operation, Oversigh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3 次,被下載 1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 times.
中文摘要
近代立憲主義的終極目標在於保障人權,其具體實現就是建立一個「有限政府」,而維護國家安全、防止社會及人民遭到任何危害,是擁有國家行政權-政府責無旁貸之任務。確保國家安全的大前提下,國防、外交與情報遂成為執政者最重要工作,亦發展成為受到立法權監督最少的行政特權。
其中,國家情報工作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防和外交工作成敗,為使國家安全能獲得最多的「預警時空」,情報工作遂成確保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角色。依據現代立憲主義的法治國原則,具有行政權屬性的情報機關必須服膺「依法行政」原則,而積極依法行政尚須遵守法律保留(Vorbehalt des Gesetzes)原則。另外,基於行政必須向立法負責的制衡原理,情報工作也必須接受最高民意機關的監督。然而,情報工作有其「隱密性事務本質」之法理,情報工作應該在絕對必要的範圍內,方接受立法機關的審查,以避免危及情報工作人員的安全及工作進行。
本論文探討分析美、德及我國情報機關組織法制之建制、發展歷史過程、實踐情形以及「情治合一」、「情治分立」制度形成及發展原因;同時透過分析比較美、德及我國情報工作制度、任務、以秘密方式蒐集資訊之法規範權限及情報機關如何在「分權制衡」原則下受到「立法」(國會)監督,從而論證、評估我國國家情報工作相關法制與實踐之問題。
本論文發現,我國情報法規對於「情資」、「情報」之法律意義界定不清,有待與「資訊」釐清。秘密方式蒐集資訊係採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列舉規定,涉及人民隱私權及秘密通訊自由之限制,人民欠缺資訊自決及事後救濟機制。立法監督情報工作並不存在國會監督之實質權力,僅有法律授權命令之行政監督,並以此「督察制度」對「情治合一機關」執行內部監督。在立法院另設置類似美國或德國參、眾兩院之「情報監督委員會」,似無必要性。
Abstract
The ultimate goal of modern constitutionalism is to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and its realizat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imited government."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protect our society and people from all hazard, is the obligation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owning the national executive power. In order to secure the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defense, diplomacy and intelligenc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ffairs of the government, and also with less oversight from the legislative power.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will influenc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diplomacy. To acquiring more early warning time, intelligence services are the indispensable work to secure the national security. Depending 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of modern constitutionalism, the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s sha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ule by law. Also, the positive rule by law must abide by the “Vorbehalt des Gesetzes.” Basing on the check and balance, intelligence services should be over-sighted by the legislative branch. However,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secrecy, intelligence services should be only over-sighted in essential and limited sphere to avoid endangering agents’ security and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laws, histor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intelligence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ROC, as well as intelligence-and-administration-in-one or separation. We also compare the tasks, missions and laws of intelligence oper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ROC. This paper also studies on how intelligence agencies are supervised by Congress i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and check.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Intelligence Service Law of ROC is equivocalness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rough secret way is adopted by indefinite law concept, therefore, people lack the right of informati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post-relief system. Legislative oversight lacks the substantial meaning, and merely has the work of administrative oversight by law. To establish the Intelligence Oversight Board seems to be not necessar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1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6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27
第二章 情報科學理論與實務 30
第一節 情報之定義 31
第二節 情報工作方法論 41
第三節 反情報與反間諜工作 52
第四節 我國情報之法律意涵 61
第五節 小結 67
第三章 情報工作與國家安全 68
第一節 國家安全與國際關係 68
第二節 情報工作與國家安全之關係 74
第三節 美、德、我三國的國家安全實務 78
第四節 小結 82
第四章 情報機關之組織法制 83
第一節 美國情報機關組織法制 83
第二節 德國情報機關組織法制 90
第三節 我國情報機關組織法制 102
第四節 小結 115
第五章 情報工作與基本人權 117
第一節 秘密蒐集資訊之法律規範 117
第二節 資訊權之保障領域 129
第三節 法律規範與人權保障 136
第四節 小結 155
第六章 情報工作之監督機制 158
第一節 情報工作監督概說 158
第二節 情報工作之國會監督 160
第三節 情報工作之行政監督 175
第四節 小結 182
第七章 結論 186
第一節 情報工作之法律保留 186
第二節 情報工作之立法監督 194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議題 19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990,大美百科全書,第十五冊。台北:光復書局。
Farago Ladislas著,法務部調查局幹部訓練所編譯,1987,智慧之戰(The war of wisdom)。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Paul M. Kennedy著,張春伯等譯,1995,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台北:五南圖書。
Robert Gilpin著,楊光宇等譯,1994,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桂冠出版社。
戈巴契夫(Mikhail Sergeevich Gorbachëv)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譯,2002,真相與自白─戈巴契夫回憶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光宇,2003,中立-國家調查員王光宇解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
王逸舟,1999,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
石之瑜,1993,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台北:三民書局。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吳庚,200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2006,中華民國憲法精義。台北:五南圖書。
宋筱元,1999,國家情報問題之研究:情報與國家關係之分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李復甸,2001,法學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李震山,1992,警察任務法論。台北:登文書局。
杜陵,1988,情報寫作藝術。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公共安全系。
法治斌,2003,「資訊公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台北:正典出版公司。
法務部調查局編譯,1995,德國國內安全情報工作介紹,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著,鈕先鍾譯,2001,戰爭藝術。台北:麥田出版社。
范立達,2004,阿達新聞檔案之調查局內幕。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馬爾賽文等著,陳云生譯,1990,成文憲法的比較與研究。台北:久大、桂冠出版公司。
高明輝,1995,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台北:商業週刊出版社。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1,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張中勇,1993,情報與國家安全之研究。台北:三峰出版社。
張式琦,1983,國家情報。台北:中華戰略學會大陸研究會編印。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許宗力,1999,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出版社。
陳新民,2005,憲法學釋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福成,1998,國家安全於情報機關的弔詭。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
富勒(J. F. C. Fuller)著,鈕先鍾譯,1996,戰爭指導(The Conduct of War 1789-1961)。台北:麥田出版社。
鈕先鍾,1998,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
黃紀譯,1979,「政治學的發展」,收錄於黃紀等譯,政治學名著精選。台北:洪流出版社。
黃錦堂,2005,行政機關法論。台北:翰蘆出版公司。
楊清海,1999,無法無天調查局。台北:自印。
裘兆琳,1992,「美國國會監督中央情報局之成效評估,1974─1990」,收錄於鄭哲民主編,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台北:中研院歐美所,頁231-263。
廖福特,2003,「歐洲聯盟監察使」,收錄於黃偉峰主編,歐洲聯盟的組織與運作。台北:五南圖書公司,頁495-538。
熊向暉,1994,中共地下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管歐,1997,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鄭介民,1958,軍事情報學。台北:武學印刷廠。
(二)論文
1. 中文期刊
李湧清,1998年,「情治機關的監督控制之道」,政策月刊,第 37 期,頁 26-27。
李震山,2000年,「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62期,頁35-46。
李震山,2003年,「人性尊嚴」,法學講座,第17期,頁8-12。
李震山,2005年,「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頁222-234。
林素鳳,2003年,「日本的資訊公開─制度與展開」,月旦法學雜誌,98期,頁187-192。
曹廷清,1998年,「蘇聯民族問題與蘇聯解體」,東亞季刊,第29卷,第2期,頁20-42。
陳起行,2000年,「資訊隠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頁297-341。
陳愛娥,2000年,「政府資訊公開的憲政基礎」,月旦法學雜誌,62期,頁24-35。
陳銘祥,1998年,「政策與法律」,經社法制論叢,第21期,頁41-61。
陸以正,2002年,「美國國會如何對情治機構行使監察權」,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5期,頁 85-87。
葉金鳳,2002年,「國會建立情報監督機制刻不容緩」,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5期,頁 88-89。
2. 學位論文
李育浩,2000,中美兩國情報體系之比較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少川,1997,後冷戰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角色與任務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日修,1994,美國國會監督中央情報局之研究:1974─1994。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研究報告
何子倫,2002年,「淺論國家情報監督法制化應有之方向 」,國政評論,憲政(評)091-244 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李震山計劃主持,1998年,「參酌國外立法完備國家安全法規之研究期末報告」(國家安全會議委託研究)。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2002年11月19日,美、英、法、德、日等國國家安全與情報監督機制,頁22-27。
陳新民,2000年,「建立情報中立與情報監督的法治」,國政專論,憲政(專)字第0004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陸以正,2002年,「美國國會如何對情治機關行使監察權」,國政研究報告。國安(析)091-044號。
黃怡靜、趙揚清,2001年,「平衡機密透明化與國家安全」,國政評論,財金(評)091-076 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 官方文件
中華民國國防部,2009年,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立法院,1999年,立法院公報,88卷,75期(下)。
立法院,2005年,立法院公報,94卷,4期。
(三)報紙
王文玲,「王令麟交保 傳聞當鐵證 法官糗大」。聯合報,2009年2月112日,A8版。
本報記者,「上週陳總統視察中大衛星接收站」,聯合報,2002年8月5日,9版。
呂昭隆,「國會監督情治機制宜速建立」。中國時報,1999年3月22日,版8。
高凌雲,「監控共軍 南北衛星接收站將完工」,聯合晚報,2003年2月2日,2版。
張宏業,「葉盛茂:洗錢公文給扁,案發後扁說找不到」。聯合報,2008年9月1日,A1版。
張宏業、何祥裕、盧德允,「對共監聽設備 參數也被賣」,聯合報,2005年5月12日,第A12版。
張宗智,「凱德磊判刑 無關間諜罪」,聯合報,2007年01月24日,A11版。
黃雅詩,「三一九情資 國安局未處置」,聯合報,2004年7月7日,A1版。
盧德允,「衛星監控飛彈 我爭取高解析度」,聯合報,2005年10月10日,A1版。
蕭白雪,「偷渡情資不足信 王令麟抗告成功」。Upaper,2009年2月10日,2版。
蘇位榮,「宋陳密會 扁無所本 判賠300萬元」。聯合報,2007年2月16日,A4版。
二、英文部分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1997. Sharing Secrets with Lawmakers: Congress as a User of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D. C.: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Claude, Inis L. 1988.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5th ed.
Clinton, David. 1994. The Two Faces of National Interest.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Collins, Randall, 1995, “Predictions in Marcosociology: The Case of the Soviet Collaps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100, No. 26, pp.1552-93.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Godson, Roy. 1995. Dirty Tricks or Trump Cards. Washington D.C.: Brassey’s.
Haines, Gerald K. 1998. “The Pike Committee Investigations and the CIA— Looking for a Rogue Elephant,” at https://www.cia.gov/library/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winter98_99/art07.html (read 2011/6/28)
Hulnick.Arthur S., 2006, “U.S. Intelligence Reform: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 Vol. 19, p. 313. pp. 302-315.
Jeffreys-Jones, Rhodri. 1998. The CIA and American Democracy. Binghamton: Vail-Ballou Press.
Johnson, Lock K. 1991. America’s Secret Power: The CIA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indleberger, Charles P. 1986.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rasner, Stephan, 1984,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6, pp. 223-246.
Lichbach, Mark I. and Alan S. Zuckerman, 1997.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UK: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arch, J. G. and J.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No. 3, pp. 734-749.
Marsh Jr., John O. 1992.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of National Security: A Mandate for Change. Washington D. 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Marsh, David. and Gerry Stoker. 1995.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Odom, William E. 2003. Fixing Intelligence: For a More Secure America.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app, Daniel S. 1997.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Boston: Allyb and B con.
Skocpol, Theda, 1979.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ench, Russia, and China.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B. L. 1976. et. Al (eds), Political Research Methods: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The White House, 2002.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The White House, 2010.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Washington D.C.: White House.
Thomas, Stafford T. 1977.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Troy, Thomas F. 1996. Wild Bill and Interpid: Donovan, Stephenson and Origin of CI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U.S. Marine Corps, 2007. Counterintelligence. New York: Cosimo.
Waltz, Kenneth N.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William B. Dickinson, William B. and Mercer Cross (eds), 1973. Watergate: Chronology of a Crisis. vol. 1. 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7.6.7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7.6.7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