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5114-15074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5114-150741
論文名稱
Title
《青瑣高議》神異志怪故事及其文化內涵研究
The Research of Mythical and Supernatural Stories and its Culture Content from “Qing Suo Gao Yi”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7-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25
關鍵字
Keywords
異類婚戀、神異果報、神異感知、神異志怪、青瑣高議、文化研究
Qing Suo Gao Yi, cultural study, mythical and supernatural, marriage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mythical perce, mythical karm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0 次,被下載 37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76 times.
中文摘要
本篇論文以【《青瑣高議》神異志怪故事及其文化內涵研究】為主題,探討《青瑣高議》神異志怪故事所創發的人文心理意涵,包含異類婚戀、神異果報與神異感知等述奇撰異題材,探析宋人所要表述的生命樣態以及如何建構一套觀看世界的宇宙觀與文化體系。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及研究範圍方法,並將前人研究成果稍作回顧。第二章為《青瑣高議》考辨釋疑,介紹本書的命名源由與成書年代,次論本書的編撰者與內容體例。第三章探討人與異類婚戀故事中的文化觀,藉由人神、人鬼、人妖婚戀類型傳達故事中的主題思想,並透過異類婚戀故事描寫性別情欲闡釋與文化場域媒合等深層心理意涵。第四章為神異果報故事,分析善因得善果的報恩故事與惡業種惡報的復仇故事兩種理型,反映倫理道德與果報禍福間直接關聯,並寄寓勸善懲惡與規勸教化的諷諫之音。第五章描寫神異感知故事中的文化觀,以夢境、詩讖、占卜、相學等感知方式,反映定命思想與心靈寄託的想望,藉此顯示中國人集體思維及深厚底蘊的夢文化與感知文化。第六章結論,總結全文的研究成果。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Research of Mythical and Supernatural Stories and its Culture Content from “Qing Suo Gao Yi””. It discussed humanistic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created from mythical and supernatural stories from “Qing Suo Goa Yi” which included topics that narrated unusual and wrote weird stories such as marriage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mythical karma and mythical perception, etc. It analyzed life modality and how to construct world view and cultural system to view the world that the people of Song Dynasty wanted to formulated.

There are total 6 chapters in this research.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explained research motive, purpose, scope and method, and it also reviewed former research results. Chapter Two, observation and resolving doubts of “Qing Suo Goa Yi”, introduced naming resource, publication year of this book, and then discusses writers and styles of contents of this book. Chapter Three explored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in the stories. It conveyed central idea in the stories through marriage between human and deity, human and ghost and human and demon. It also described depth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such as interpretations of gender and sexual desire and matchmaking on cultural field through stories of marriage between human and non-human. Chapter Four is story of mythical karma. It analyzed two types of stories which are gratitude stories about good karma for penny and revenge stories about evil with evil recompense which reflected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ethics, disaster and happiness and expected sarcasm and admonition for promoting virtues and punishing evils and exhortations enlightenment. Chapter Five described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the story of mythical perception. It used perception such as dream world, oracles, divination and physiognomy, etc. to reflect destiny thought and desire of spiritual commitment to reveal Chinese collective thinking and deep-rooted culture of dreams and culture of percep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concluded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whole research.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4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6

第二章 《青瑣高議》考辨釋疑----------------------------------10
第一節 《青瑣高議》命名源由與時代背景---------------------10
第二節 《青瑣高議》編撰者---------------------------------14
第三節 《青瑣高議》內容與體例 ----------------------------15

第三章 人與異類婚戀故事中的文化觀----------------------------17
第一節 類型探討----------------------------------------18
一、 人神婚戀---------------------------------------18
(一) 召入仙界-----------------------------------19
(二) 神仙降世-----------------------------------21
二、 人鬼婚戀---------------------------------------22
(一) 情緣再續-----------------------------------23
(二) 陌路姻緣-----------------------------------23
三、 人妖婚戀---------------------------------------25
(一) 人狐婚戀-----------------------------------26
(二) 人燕婚戀-----------------------------------27
第二節 人與異類婚戀故事傳達主題思想--------------------29
一、 人神婚戀 ── 對美好理想與長生修道的追求-------29
二、 人鬼婚戀 ── 反映社會現實---------------------30
三、 人妖婚戀 ── 情欲傷身-------------------------31
第三節 人與異類婚戀故事文化心理意涵--------------------33
一、 性別情欲的闡釋---------------------------------33
(一) 人類男子與異類女子的性別問題---------------33
1、 異類女子性別角色定位-----------------------34
2、 失落的女性主體-----------------------------35
(二) 身體、欲望、性之間的關連-------------------36
1、 男人眼中的女性 ── 女性是「被觀看者」-----36
2、 食色性也-----------------------------------39
二、 文化場域的媒合---------------------------------41
(一) 婚姻觀與喪葬觀的結合 ── 冥婚-------------41
(二) 越界觀的探索-------------------------------43
本章小結---------------------------------------------46
第四章 神異果報故事中的文化觀 ------------------------------48
第一節 類型探討----------------------------------------49
一、 善因得善果的報恩故事---------------------------49
(一) 放生戒殺,安康保泰-------------------------49
(二) 遷骨安葬,厚積陰德-------------------------53
(三) 安民除患,自助天助-------------------------54
(四) 樂善好施,延壽添歲-------------------------54
二、 惡業種惡報的復仇故事---------------------------55
(一) 殘害生靈,奪壽損紀-------------------------55
(二) 謀財害命,暴卒償命-------------------------57
(三) 讒言惡口,墮畜牲道-------------------------58
第二節 神異果報故事反映的主題思想----------------------59
一、 發乎道德,應乎禍福-----------------------------60
二、 勸善懲惡,宣揚教化-----------------------------62
第三節 神異果報故事傳達的文化意涵----------------------63
一、 果報觀----------------------------------------64
二、 倫理觀----------------------------------------66
(一) 政治理則 ── 仁愛治國--------------------67
(二) 社會規範 ── 忠實誠信--------------------69
(三) 家庭倫常 ── 恭敬孝悌--------------------69
本章小結-----------------------------------------72
第五章 神異感知故事中的文化觀------------------------------73
第一節 類型探討-----------------------------------------73
一、 以夢警世,詩讖預示----------------------------73
(一) 徵驗夢 ─ 夢為魂行,前兆後驗--------------74
(二) 預言詩 ─ 以詩為讖,預知禍福--------------75
二、 魂入他界,夢遊異域----------------------------76
(一) 登仙鄉,悟人世----------------------------76
(二) 入冥府,斷訟案----------------------------77
三、 善相占卜,方士異術----------------------------78
第二節 神異感知故事反映的主題思想----------------------82
一、 定命論----------------------------------------82
(一) 夭壽不貳,死生有命------------------------83
(二) 人際離合,命定夙緣------------------------84
(三) 富貴窮達,命中定數------------------------85
(四) 君權神授,天命所歸------------------------86
二、 現實脫離與心靈寄託----------------------------88
第三節 神異感知故事傳達的文化意涵----------------------90 
一、 夢文化-----------------------------------------90
(一) 夢的定義-----------------------------------91
(二) 夢在中國的淵源與發展-----------------------92
(三) 夢文化與蘊含意義---------------------------93
二、 感知文化---------------------------------------94
(一) 占卜---------------------------------------94
(二) 詩讖---------------------------------------96
本章小結-----------------------------------------99
第六章 結論------------------------------------------------100

參考文獻----------------------------------------------------104

附錄--------------------------------------------------------11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古籍
【漢】班固:《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4年。
【漢】劉熙:《釋名》,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出版,1987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朝梁】蕭繹,許德平注:《金樓子校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序》,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唐】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正義:《周易》,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宋】程顥、程頤著,宋朱熹編:《二程遺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程顥、程頤著,宋楊時編:《二程粹言》,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李昌齡:《太上感應篇圖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
【宋】劉斧:《青瑣高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宋】洪邁:《夷堅志》,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
【宋】吳自牧:《夢粱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羅貫中著,吳小林校注:《三國演義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二、近人著作(按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葉慶炳:《談小說鬼》,臺北:皇冠雜誌社,1976年。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出版社,1977年。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
周伯乃:《古典與現代》,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臺灣: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趙景深:《中國小說叢考》,山東:齊魯書社,1980年。
羅盤:《小說創作論》,臺灣: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
劉世德:《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 台灣香港論文選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新華發行,1984年。
中野美代子:《中國的妖怪》,東京:岩波書局,1984年。
龔鵬程、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薛洪、李實、牟青、馬蘭:《宋人傳奇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華出版:新華發行,1986年。
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臺灣:弘文館出版社,1986年。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1986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姚松:《宋代傳奇選譯》,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90年。
魯迅:《漢文學史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
孫遜、孫菊園:《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
馬振芳:《聊齋誌異評賞大成》,桂林:灘江出版社,1992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姚松:《宋代傳奇》,臺灣:錦繡出版事業,1993年。
張友鶴:《唐宋傳奇選》,臺灣:明文書局,1993年。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寧宗一:《中國小說學通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灣:正中書局,1995年。
(德)叔本華(Schopenhauer Arthur)著,陳曉南譯:《愛與生的苦惱》,臺北:志文出版社,1995年。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張振軍:《傳統小說與中國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蕭相恺:《宋元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97年。
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灣:允晨叢刊,1997年。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97年。
胡從經:《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劉炳澤、王春桂:《中國通俗小說概論》,臺灣:漢威出版社,1998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浙江: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吳組緗:《中國小說研究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周裕鍇:《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薛洪勣:《傳奇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灣:華正書局,1988年。
林辰:《神怪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卞孝萱、周群:《唐宋傳奇經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
馬昌儀:《中國靈魂信仰》,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趙明政:《文言小說:文人的釋懷與寫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臺北:昭明出版,1999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漫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李劍國輯校:《宋代傳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鄭志明:《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衍變》,臺北: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孟瑤:《中國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2002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臺灣:里仁書局,2003年。
王傳村:《太上感應篇釋錄》,臺南:和裕出版社,2003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央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全宋筆記》第二編,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年。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社會心理學》,臺北:雙葉書廊,2006年。
李軍均:《傳奇小說文體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李劍國、陳洪主編:《中國小說通史 ─ 唐宋元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
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馬幼垣:《實事與構思:中國小說史論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年。
凌郁之:《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說的變遷》,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美)韓明士(Robert Hymes)、皮慶生譯:《道與庶道:宋代以來的道教、民間信仰和神靈模式》,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蔡君逸:《宋人筆記中的汴京人民生活風尚》,臺灣: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
祈連休:《中國民間故事史 ─ 宋元篇》,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臺灣:里仁書局,2011年。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臺灣:中華書局,2010年。
林淑貞:《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凌郁之:《宋代雅俗文學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三、期刊論文(按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葉慶炳:〈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中外文學》第3卷第12期,1973年。
澎湃:〈兩宋時代的傳奇小說〉,《中華文藝》第10卷第2期,1979年。
小川環樹著、張桐生譯:〈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收錄於《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一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謝聰輝:〈女有所歸-臺灣冥婚儀式的文化意義〉,《台灣人文》第2期,1998年。
葉慶炳:〈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
李劍國:〈青瑣高議考疑〉,《南開學報》,1989年第6期。
劉雪真:〈記小說中狐妻故事的婚姻內涵與理想女性形象〉,《本土心理學研究》,1995年。
游秀雲:〈青瑣高議對剪燈新話的影響〉,《華岡研究學報》,1996年。
蔡美麗:〈女性主義哲學—人類文化新紀元之拓開〉,《當代》第5期,1996年。
劉守華:〈青瑣高議中的宋代民間故事〉,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五期,1997年。
薛克翹:〈讀青瑣高議雜談〉,南亞研究第二期,1998年。
劉耘:〈中國古典小說「人仙妖鬼婚戀」母題初探〉,《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第14卷第1期,2000年。
段庸生:〈勸懲與宋人傳奇〉,《重慶師院學報》2000年第4期。
洪鷺梅:〈人鬼婚戀故事的文化思考〉,《中國比較文學》2000年第4期。
趙維國:〈《永樂大典》所存宋人劉斧小說集佚文輯考〉,《書目季刊》,2001年。
秦川:〈論《青瑣高議》和《綠窗新話》在小說史上的地位〉,《江西社會科學》第12期,2002年。
趙章超:〈宋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百年綜述〉,《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5期。
翁銀陶:〈人神婚戀故事與人的自主意識〉,《廣西社會科學》第1期,2003年。
余丹:〈論宋代文言小說中的果報題材〉,《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4年。
劉惠萍:〈唐代冥婚習俗初探-從敦煌書儀談起〉,《敦煌學》第26輯,2005年。
王丹:〈精怪:亙古至今的信仰與敘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6年。
錢光勝:〈佛教地獄觀念與唐代的入冥小說〉,《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第26卷第4期,2006年7月。
黃東陽:〈誤入與遊歷──宋傳奇〈王榭〉仙鄉變型例探究〉,《興大人文學報》第39期,2007年。
智宇暉、段蓮:〈宋傳奇幻化女性形象中愛與欲的寄託〉,《漳州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2008年。
李軍均、曾垂超:〈論宋代小說的雅俗之變及其文化精神〉,《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2011年。
大塚秀高:〈宋代通俗類書──就《青瑣高議》的構成、內容而言〉,《東亞漢文文獻整理研究研討會》,2011年。

四、學位論文(按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王年雙:《洪邁生平及其夷堅志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蔡雅薰:《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劉雪真:《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康韻梅:《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陳美偵:【《青瑣高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劉惠華:《聊齋誌異女性人物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鄧鳳美:《唐代人鬼戀故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姜素芬:《中國傳統短篇小說中仙妻故事研究》,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林岱瑩:《唐代異類婚戀小說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玉萍:《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邱芳津:《宋代果報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恭億:《六朝志怪樂園意識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美玲:《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王湘雯:《六朝小說之女性形象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王怡斐:《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金周映:【《太平廣記》與《夷堅志》比較研究──以定命為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吳艷麗:【《青瑣高議》之研究】,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林溫芳:《宋傳奇「人鬼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世玫:【《青瑣高議》果報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何玉竹:【《青瑣高議》人物形象研究──以互動關係為中心】,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傅含章:【《太平廣記》唐人定命類故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