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02-16041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02-160419
論文名稱
Title
喻四的上古來源、聲值及其演變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7-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26
關鍵字
Keywords
喻四、聲母、上古音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26 次,被下載 657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2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575 times.
中文摘要
喻四的上古聲值李方桂擬作*r-,但是加拿大的蒲立本從對音材料發現喻四主要對譯l-,例如Alexandria=烏弋山離,來母對*r-,喻四對*l-,這跟李方桂的主張剛好相反。
除了蒲立本之外,國外學者如舒斯勒(Schuessler,1974)、包擬古(1980),國內學者如俞敏(1985)、鄭張尚芳(1984)、潘悟云(1987)、龔煌城(1990)等,根據漢藏語的比較、古今越南語的漢語借音、漢語方音等材料,進一步探索來、喻等聲母的上古面貌,並且都獲得一定的成果。不過就上古來、喻二母的聲值這一點而言,他們的研究結果與蒲立本的設想是一致的,即來母是*r-,喻四是*l-。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喻四的上古來源到底有幾個?它們的聲值又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本文擬先統計出上古喻四共有幾類,然後針對他們的聲值一一進行擬測。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1-10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方法………3
第二節 對上古喻四認識的遞變………4
(一)第一階段:從聲類到聲值(1940以前)………4
(二)第二階段:從塞音到流音(1940-1971)………7
(三)第三階段:來、喻的上古聲值互換(1973以後)………9
第二章 喻母四等字的聲韻地位………11-25
第一節 喻母四等字的聲值………11
(一)喻四、喻三與匣母三分………11
(二)喻三與喻四的聲值………13
第二節 喻四在韻母結構中的地位………16
(一)喻母四等字屬於三等韻………16
(二)三、四等韻的介音問題………17
1.三等韻的介音………17
2.四等韻的介音………18
(三)喻四的聲韻搭配問題………23
第三章 喻四的上古通轉………26-39
第一節 喻四的通轉情況………26
(一)從《說文》形聲字看喻四的通轉………26
(二)從金文、竹帛文字看喻四的通轉………28
(三)郭店楚簡中喻四的通假情況………29
第二節 綜合統計與分析………31
(一)喻四上古通轉的次數及百分比………31
(二)幾遇統計法的運用………34
(三)幾遇統計法的缺點………36
第四章 上古喻四的聲值問題………40-61
第一節 「喻四」的上古聲值………40
(一)從來母的上古聲值說起………40
1.藏緬語同源詞的比較………40
2.古代的譯音與借詞………42
3.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42
4.日語借音所提供的訊息………43
(二)喻四的上古聲值是舌尖邊音………44
1.藏緬語同源詞的比較………44
2.古代的譯音與借詞………46
3.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46
4.現代漢語方言………47
第二節 喻四*l->j-的年代與過程………48
(一)*l->j-必須比*r->l-早………48
(二)*l->j-必須經過′-階段………48
第三節 喻母四等字的上古介音問題………50
(一)三等韻上古沒有j�i介音………50
(二)中古三等介音的來源………53
第四節 與喻四通轉的定、書、邪、透………55
(一)「定母」的上古聲值………55
(二)「書母」的上古聲值………57
(三)「邪母」的上古聲值………58
(四)「透母」的上古聲值………60
第五章 上古喻四與其他聲母的接觸………62-84
第一節 與喻四通轉的舌根音聲母………62
(一)董同龢的「複聲母」嘗試與余迺永的否定………62
1.從董同龢的*gd-到陳新雄的*gr-………62
2.余迺永的單聲母*g-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64
(二)包擬古的「兩類複聲母」與龔煌城的「詞頭」………66
1.包擬古的「兩類複聲母」………66
2.龔煌城的「詞頭」………68
(三)本文的質疑與修定………69
第二節 與齒音聲母通轉的喻四………72
(一)與喻四密切通轉的心母………72
(二)複聲母*sl-的分化問題………74
1.發音強度較弱的聲母先消失………74
2.對例外現象的解釋………76
第三節 與喻四通轉的「徹」、「澄」………78
第四節 與唇音聲母通轉的喻四………79
(一)李方桂:喻四有唇音來源………79
(二)本文的論證:以「々」組字為例………81
第六章 結 論………85-87
第一節 喻四的上古來源………85
第二節 喻四的上古面貌………86
參考書目………88
後 記………98
附錄Ⅰ:郭店楚簡中喻四的通假情況………1
附錄Ⅱ:喻四諧聲表………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專 著
《藏緬語語音和詞匯》編寫組
1991 《藏緬語語音和詞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 力
1957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1)。
1985 《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包擬古著,潘悟云、馮蒸譯
1980 《原始漢語與漢藏語》,北京:中華書局(199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1989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全廣鎮
1989 《兩周金文通假字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6 《漢藏語同源詞綜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江 永
1759 《音學辨微》,台北:廣文書局(1993)。
何大安
1987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
1988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中央研究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
沈兼士
1985 《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余迺永
1985 《上古音系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 玉
1994 《秦漢簡牘帛書音韻研究》,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李 榮
1956 《切韻音系》,台北:鼎文書局(1973)。
李方桂
1971 《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李孝定
1974 《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葆嘉
1996 《清代上古聲紐研究史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沈兼士
1985 《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竺家寧
1981 《古漢語複聲母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1995 《音韻探索》,台北:學生書局。
邵榮芬
1982 《切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金鐘讚
1989 《高本漢複聲母擬音法之商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玉裁
1815 《說文解字注》,經韻閣藏版,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徐通鏘
1991 《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荊門市博物館編
1998 《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高 亨
1989 《古字通假會典》,北京:齊魯書社。
高本漢著,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合譯
1926 《中國音韻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高本漢著,潘悟云、楊劍橋等譯
1940 《漢文典》(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高本漢著,聶鴻音譯
1954 《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濟南:齊魯出版社(1987)。(台灣譯本:《中國聲韻學大綱》,張洪年譯,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2。)
陳志清
1996 《切韻聲母韻母及其音值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彭年、丘雍
1008 《宋本廣韻》,澤存堂藏版,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陳新雄
1972 《古音學發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1978 《音略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999 《古音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陸志韋
1947 《古音說略》,《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
黃布凡主編
1992 《藏緬語族語言詞匯》,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楊劍橋
1996 《現代漢語音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董同龢
1944 《上古音韻表稿》,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
1968 《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蒲立本著,潘悟云、徐文堪譯
1962 《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北京:中華書局(1999)。
潘悟云
2000 《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龍宇純
1992 《韻鏡校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魏建功
1935 《古音系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6)。
羅常培
1949 《漢語音韻學導論》,台北:里仁書局(1994)。(原名《中國音韻學導論》)
二、期刊論文
丁邦新
1978 〈論上古音中帶l的複聲母〉,《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頁601-617。
1979 〈上古漢語的音節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2月,頁717-739。
王 力
1948 〈漢越語研究〉,《王力文集》第十八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頁460-587。
1984 〈經典釋文反切考〉,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音韻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頁23-77。
王吉堯、石定果
1986 〈漢語中古音系與日語吳音漢音音系對照〉,《音韻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頁187-219。
包擬古著,竺家寧譯
1979 〈釋名複聲母研究〉,《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98),頁90-113。(原載《中國學術年刊》,3期)
史存直
1986 〈日譯漢音、吳音的還原問題〉,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音韻學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頁172-186。
何大安
1992 〈上古音中的*hlj-及相關問題〉,《漢學研究》,6月10卷1期,頁343-348。
李方桂
1984 〈上古音〉,《中國語文》,2期,頁136-144。
李如龍
1984 〈自閩方言證四等韻無-i-說〉,《音韻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頁414-422。
李新魁
1963 〈上古音「曉匣」歸「見溪群」說〉,《李新魁自選集》,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頁1-20。(原載《學術研究》,2期)
1988 〈論《廣韻》音系的三等韻〉,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頁23-45。(原載《煙台大學學報》,1期)
周法高
1968 〈論切韻音〉,《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頁1-24。(原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卷)
1969 〈論上古音〉,《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頁25-94。(原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卷1期)
1970 〈論上古音和切韻音〉,《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頁95-229。(原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3卷2期,)
1972 〈上古漢語和漢藏語〉,《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頁231-315。(原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卷1期)
周祖謨
1966a 〈切韻的性質和它的音系基礎〉,《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頁251-289。
1966b 〈萬象名義中之原本玉篇音系〉,《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1979),頁271-404。
竺家寧
1987 〈談齊國的一次洩密事件─上古音知識的應用〉,《古音之旅》,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頁189-195。
1990 〈上古漢語帶舌尖流音的複聲母〉,《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98),頁368-394。(原載《中正大學學報》,1卷1期)
1997 〈重紐為古音殘留說〉,《聲韻論叢》第六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頁258-302。
2000 〈論上古的流音聲母〉,《第十八屆中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頁115-123。
金鐘讚
1997 〈從音、義關係論「聿」字的上古聲母〉,《訓詁論叢》第二輯,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59-275。
1997 〈論喻母字「聿」的上古聲母〉,《聲韻論叢》第六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頁559-571。
俞 敏
1984 〈後漢三國梵漢對音譜〉,《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頁1-62。(原收入《中國語文學論文選》,日本光生館)
1989 〈漢藏同源字譜稿〉,《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頁63-120。(原載《民族語文》,2期、3期。)
殷寄明
1995 〈上古喻紐字淺議〉,《杭州大學學報》,9月25卷3期,頁59-64、81。
尉遲治平
1982 〈周隋長安方音初探〉,王云路、方一新編《中古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頁255-280。(原載《語言研究》,2期)
張屏生
2001 〈從閩客方言的接觸談語音的變化─以台北縣石門鄉的武平客家話為例〉,《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月26-27,頁327-341。
陳新雄
1980 〈廣韻聲類諸說述評〉,《鍥不捨齋論學集》,台北:學生書局(1990),頁197-247。(原載《華岡文科學報》,3月12期)
1992 〈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的幾點質疑〉,《文字聲韻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頁47-61。(原載《中國語文》,231期)
尋仲臣、張文敏
1996 〈中古邪母的上古來源〉,《古漢語研究》,4期(總33期),頁33-35。
曾運乾
1927 〈喻母古讀考〉,楊樹達編《古聲韻討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9),頁39-78。(原載《東北大學季刊》,2期)
雅洪托夫
1960 〈上古漢語的複輔音聲母〉,《漢語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頁42-52。
1976 〈上古漢語的開頭輔音L和R〉,《漢語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頁156-165。
馮 蒸
1989 〈漢語音韻研究方法論〉,《漢語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頁13-33。(原載《語言教學與研究》,3期)
黃 侃
1964 〈音略〉,《黃侃論學雜著》,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頁62-92。
楊春霖、李懷墉
1984 〈現代漢語聲母和日語音讀(吳音、漢音)對應關係的研究〉,《音韻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頁485-511。
楊劍橋
1986 〈論端、知、照三系聲母的上古來源〉,《語言研究》,1期,頁109-113。
葛毅卿
1939 〈喻三入匣再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本1分,頁91。
劉 賾
1957 〈“喻”“邪”兩紐古讀試探〉,武漢大學人文科學學報,2期,頁117-135。
劉廣和
1984 〈唐代八世紀長安音聲紐〉,《漢語論集》,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頁1-11。
潘悟云
1987 〈漢、藏語比較中的幾個聲母問題〉,趙秉璇、竺家寧編《古漢語複聲母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98),頁307-334。(原載《語言研究集刊(一)》,復旦大學出版社)
鄭張尚芳
1984 〈上古音構擬小議〉,《語言學論叢》第14輯,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6-49。
1996 〈漢語介音的來源分析〉,《語言研究》增刊,福州:華中理工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頁175-179。
1998 〈緩氣急氣為元音長短解〉,《語言研究》增刊,華中理工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頁487-493。
羅常培
1931 〈知徹澄娘音值考〉,《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頁22-53。(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本1分)
1937 〈經典釋文和原本玉篇反切中的匣于兩紐〉,《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頁117-121。(原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本1分,1937年4月作於北京,1938年1月重訂於長沙)
龔煌城
1989 〈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若干聲母的擬測〉,《聲韻論叢》第一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頁73-96。(原載《第七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靜宜大學)
1995 〈從漢藏語的比較看重紐問題〉,《聲韻論叢》第六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頁195-243。
2000 〈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的詞頭問題〉,《聲韻論叢》第九輯,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頁323-351。
三、外文資料
Marjorie K. M.Chan
1984 Initial Consonant Clusters In Old Chinese: Evidence From Sesquisyllabic Words In The Yue Dialects. p.300-313.(陳潔雯〈上古音複聲母:粵方言一個半音節的字所提供的佐證〉,《方言》4期。)
Paul Fu-mien Yang
1991 Proto-Chinese Prefixes As Reflected In Archaic Polyphonous Characters. p133-144.(楊福綿〈反映在上古漢語多音字中的原始漢語前綴〉,《語言研究》1期。)
Pulleyblank, E. G.
1973 Some new hypothesis concerning word familie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1, p.111-125.
Schuessler, A.
1974 R and L in Archaic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 p.186-19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