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06-1046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06-104612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屏東縣國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比較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The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of Kaohsiung City and Pingtung Coun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8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7-26
關鍵字
Keywords
多元文化、社會正義、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優先區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social justice, multiculturalism, equ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7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之現況,並分析「理念內涵」認知對「計劃執行」成效的影響,俾能提供教育行政機關以及所有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們作為參考,以提高教育優先區計畫之執行效能。本研究首先參酌相關理論論述及實徵性研究編製成測量工具—「高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調查問卷」,並進行專家建構內容效度。第二階段進行預試,以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之統計方法,以建立正式問卷之信、效度。本研究問卷中,「理念內涵」認知部份之整體Cronbach α值為.9128,其累積變異解釋量為48.42%;「計劃執行」成效部份之整體Cronbach α值為.9673,其累積變異解釋量為67.27%。第三階段針對高、屏兩縣市教育人員進行正式問卷施測,共計發出45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可用率為85.43%,並採用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多元迴歸、獨立樣本二因子分析來進行研究所提假設之統計分析。
研究者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歸納整理成以下之重要結論:
一、整體樣本對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有正面肯定的知覺。
二、「年齡」越大與教學「年資」越長之教育人員對「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持較正面的看法
三、不同「職務」教育人員對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相當,而教師兼任主任或組長「計畫執行」成效高於未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師。。
四、高、屏兩地教育人員對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相當,而高雄市教師「計畫執行」成效知覺高於屏東縣。
五、教師有越高度的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則對「計畫執行」成效知覺也越高。
六、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有高度相關。
七、「理念內涵」認知能有效預測「計畫執行」成效,其中又以「教育機會均等」最具有預測力。
八、「計畫執行」成效會因為教師在不同的「地區」及教學「年資」或不同的「地區」及「學歷」而有所差異。
根據以上結論,研究者將在本論文中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學校單位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具體之建議,並作為提昇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依據。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ward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gnition on the program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So that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would proffer referenti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nd hence helps to promot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firstly , based on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lated subjects, an assessment tool is developed : Questionnaire-“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of the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in Kaohsiung city and Pingtung county” and content validity is constructed by professionals. Pilot test is conducted at Stage 2 to construc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questionnaire via statistical measurements such as item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In the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he Item “Conceptual Cognition”, the overall Cronbach α value obtained is .9128, the total explained variances are 48.42%;regarding the Item “Program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the overall Cronbach α value is .9673, the total explained variances are 67.27%. Then, formal test is proceeded on education staff members at Stage 3.Among a total of 453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issued, 387 copies are collected, the usability is 85.4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variances analysi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wo-ways analysis of variance are applied for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assumption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1. The result of overall sampling indicates a positive recogn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2. Senior educators have a more positive viewpoint towards the “Conceptual cognition” and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3. Educators, who hold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similar “Conceptual cognition” on the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but teachers with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4. Educators between Kaohsiung city and Pindung county, who have similar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but those in Kaohsiung city have better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5. Educators, who have higher “Conceptual cognition” on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achieve the higher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6.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and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7. 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through the “Conceptual 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Among the predications, “Equ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s most predicable.
8. 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will be different due to location, seniority, degree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I would propos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educators as the referential foundations to promote the executive effectiveness in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高雄市、屏東縣國小教育優先區
執行成效之比較研究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I
目錄………………………………………………………………………………… V
表目次………………………………………………………………………………VII
圖目次……………………………………………………………………………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教育優先區的理念內涵…………………………………………… 9
第二節 教育優先區理論基礎 …………………………………………… 22
第三節 教育優先區之實徵研究 …………………………………………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6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項 ………………………………………………… 46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60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4
第一節 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之現況分析… 64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上的差異分析 68
第三節 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關係之分析… 96
第四節 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與「計畫執行」成效關係之分析… 108
第五節 高、屏教育人員執行教育優先區「計畫執行」成效分析………… 115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37
第二節 建議 …………………………………………………………… 141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45
二、英文部分……………………………………………………………… 151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問卷之請託信函………………………………………………… 152
附錄二「高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調查問卷」專家學者審查問卷………… 153
附錄三 「高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意見分析表 166
附錄四 專家建構內容效度修正前後對照表…………………………………… 168
附錄五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調查」預試問卷…… 163
附錄六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調查」正式問卷…… 167
附錄七 中、美、英、法教育優先區之比較表………………………………… 171
表目次
表2-1-1 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增加弱勢族群教育機會之討論結果摘錄表…… 9
表2-2-1 教育政策評估分類表…………………………………………………… 31
表2-3-1 我國實徵研究彙整表…………………………………………………… 40
表2-3-2 學校老師對教育優先區計畫之認知情形……………………………… 42
表2-3-3 學校對教育優先區指標界定之實行與認知情形……………………… 42
表2-3-4 學校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 …………………………………………… 42
表2-3-5 學校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之執行績效 ……………………………… 43
表3-3-1 預試國小樣本分配及回收情形……………………………………… 50
表3-3-2 研究樣本學校………………………………………………………… 51
表3-3-3 正式樣本分配及回收情形 …………………………………………… 51
表3-3-4 本研究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 52
表3-4-1 專家學者委員名單 …………………………………………………… 55
表3-4-2 理念內涵知覺預試試題題號一覽表 ………………………………… 56
表3-4-3「計畫執行」成效預試試題題號一覽表 ……………………………… 58
表4-1-1 「理念內涵認知」整體現況之平均數、標準差之摘要表 ……… 65
表4-1-2 「理念內涵認知」分層面成對樣本檢定之顯著性考驗 …………… 66
表4-1-3 「教育優先區計畫執行情形」整體現況之平均數、標準差摘要表… 67
表4-1-4「計畫執行」現況分層面成對樣本檢定之顯著性考驗……………… 67
表4-2-1不同「年齡」之教師在「理念內涵」認知各層面的統計表 ……… 69
表4-2-2 不同「職務」之教師在理念內涵認知的各層面的統計表 ………… 71
表4-2-3不同「年資」之教師在「理念內涵」認知各層面的統計表 ……… 73
表4-2-4不同「學歷」之教師在「理念內涵」認知各層面的統計表 ……… 75
表4-2-5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理念內涵」認知各層面F檢定………… 77
表4-2-6不同「地區」教師在「理念認知」認知各層面的統計結果……… 79
表4-2-7 背景變項在「理念內涵」認知上的差異情形 …………………… 80
表4-2-8 不同「年齡」之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表現統計表…… 83
表4-2-9 不同「職務」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表現統計表……… 85
表4-2-10 不同「年資」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表現統計表 ……… 87
表4-2-11 不同「學歷」之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表現的統計表 … 89
表4-2-12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統計表 …… 91
表4-2-13 不同「地區」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表現統計表 ……… 93
表4-2-14 背景變項在「計畫執行」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94
表4-3-1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整體「計畫執行」成效上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統計表………… 97
表4-3-2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整體「計畫執行」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3-3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整體「計畫執行」成效事後多重比較表……………………………… 97
表4-3-4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計畫執行」各分層面成效上之統計表……………………………… 100
表4-3-5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計畫執行」各分層面成效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4-3-6 國民小學教育優先區「理念內涵」認知低、中、高三組
在整體「計畫執行」成效事後多重比較表……………………………… 102
表4-3-7「理念內涵」認知各層面與「計畫執行」成效各層面相關分析摘要表104
表4-4-1 「理念內涵」認知對「計畫認知」預測表……………………………108
表4-4-2 「理念內涵」認知對「計畫認知」迴歸分析檢定表 ………………… 109
表4-4-3 「理念內涵」認知對「指標界定」成效的預測表 ………………… 109
表4-4-4 「理念內涵」認知對「指標界定」迴歸分析檢定表 ……………… 109
表4-4-5 「理念內涵」認知對「項目執行」成效的預測表……………………110
表4-4-6 「理念內涵」認知對「項目執行」迴歸分析檢定表 …………………110
表4-4-7 「理念內涵」認知對「執行評估」成效的檢定表…………………… 111
表4-4-8 「理念內涵」認知對「執行評估」迴歸分析檢定表 ………………… 111
表4-4-9 「理念內涵」認知對「計畫執行」成效的預測表…………………… 111
表4-4-10 「理念內涵」認知對「計畫執行」成效迴歸分析檢定表………… 112
表4-4-11 「理念內涵」認知對「計畫執行」成效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2
表4-4-12 「理念內涵」認知在「計畫執行」成效整體層面及各分層面
之多元迴歸分析歸納表………………………………………………… 114
表4-5-1 不同「地區」、「年齡」在「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 116
表4-5-2 不同「地區」教育優先區「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 117
表4-5-3 受試者間效應檢定表 ………………………………………………… 117
表4-5-4 不同「地區」「職務」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 118
表4-5-5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表 ………………………………………………… 119
表4-5-6 受試者間效應檢定表 ………………………………………………… 119
表4-5-7 不同「地區」「年資」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121
表4-5-8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表 ………………………………………………… 121
表4-5-9 受試者間效應檢定表 ………………………………………………… 122
表4-5-10 不同「地區」「學歷」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123
表4-5-11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表 ……………………………………………… 124
表4-5-12 受試者間效應檢定表 ……………………………………………… 124
表4-5-13 不同「地區」「學校規模」教師在「計畫執行」成效比較表…… 125
表4-5-14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表………………………………………………… 126
表4-5-15 受試者間效應檢定表………………………………………………… 126
表4-5-16 高、屏兩縣市教師在不同「地區」、「背景變項」對
「計畫執行」成效上的差異表 ……………………………………… 126

圖目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 46
圖3-2 研究流程圖 ……………………………………………………………… 60
圖4-2-1 「理念內涵」認知-「年齡」的平均數分布圖……………………… 70
圖4-2-2 「理念內涵」認知-「職務」的平均數分布圖……………………… 72
圖4-2-3 「理念內涵」認知-「年資」的平均數分布圖……………………… 74
圖4-2-4 「理念內涵」認知-「學歷」的平均數分布圖……………………… 76
圖4-2-5 「理念內涵」認知-「學校規模」的平均數分布圖………………… 78
圖4-2-6 「理念認知」-「地區」的平均數分布圖…………………………… 79
圖4-2-7 「計畫執行」成效-「年齡」的平均數分布圖……………………… 83
圖4-2-8 「計畫執行」成效-「職務」的平均數分布圖……………………… 86
圖4-2-9 「計畫執行」成效-「年資」的平均數分布圖……………………… 88
圖4-2-10 「計劃執行」成效-「學歷」的平均數分布圖…………………… 90
圖4-2-11 「計畫執行」成效-「學校規模」的平均數分布圖……………… 92
圖4-2-12 「計畫執行」成效-「地區」的平均數分布圖 …………………… 9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丁志權(2004)。弱勢學生教育經費編列的現況與展望。台灣教育,626,2-9。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一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2,118-132。
沈 六(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台北,台灣書局。
余桂霖(1995)。論羅爾斯的正義論。復興崗學報,55,1-21。
吳武典(1976)。文化貧乏對於學習的影響。教育論叢,2,395-417。
何金香(2000)。教育優先區的省思-以高市鳳林國中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勁甫(2003)。教育機會均等-概念分析與研究取向的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6,35-53。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體系之發展:民族學院的規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吳政達(1994)。教育優先區之研究-以台灣省初等教育發展為例。教育研究, 39,14-24。
吳清山、林天佑(2002)。補償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45,127。
吳清山、林天祐 (2003)。教育正義。教育資料與研究,54,152-153。
李勝富(2002)。美國教育優先區新措施。國外教育訊息全文資料庫,1,60-61。
吳 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
吳明隆(2004)。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李伯佳(2000)。教育基本法對我國學校行政的影響一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32,22-26。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明村(2004)。高雄縣國民中小學執行教育優先區計畫現況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義男(1971)。我國國中學生智能分配與學業成就。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一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
林清江譯(1986)。現代化。台北:臺灣商務。
林清江 (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五南。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4 8 。
林文達(1991)。教育經濟學。臺北市:三民。.
林麗月(2002)。台東縣國民中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炳彰(2001)。教育優先區計劃實施情況之探討--以逍遙國小執行人員之觀點為例。東海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彼得•杜拉克(2003)。杜拉克談未來管理。臺北,時報文化。
周武昌(1996)。兩種自由概念及其對國民教育的啟示。竹縣文教,12,55-62。
周武昌(2003)。羅爾斯正義理論及其對學校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26,99-107。
周維萱(2004)紐西蘭毛利教育政策之歷史發展與現況。原住民教育季刊,33,45-76。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
姜旭岡(1998)。教育優先區政策在教育機會均等概念上的涵義與實踐-英美國的經驗與啟示。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
胡夢鯨(1993)。臺灣地區城鄉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差異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殷堂欽(1995)。英國初等教育教育優先區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明堂和羅瑞玉(1995)。教育機會均等與城鄉差異問題之探討—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城鄉差異之比較。教育學刊,11,245-277。
高雄市(2005)。總務工作檢討會。高雄:高雄市教育局第三科。
許添明、廖鳴鳳(1998)。我國教育優先區計畫問題與對策----以花蓮縣為第一年實踐經驗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 卷6 期,100-120。
許添明(2003)。教育財政制度新論。臺北,高等教育。
許倬雲(1996)。問題的提出與省思,載於許倬雲策劃主講,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3-15。
孫清山(1993)。社會資源、文化資本與地位取得過程之變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孫志麟(1995)。教師素質優先改善地區劃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卷1期,75-89。
孫志麟(2000)。國民教育資源問題的觀察與省思。載於http://www.sdps-sl.cyc.edu.tw。
翁榮銅(1997)。我國教育優先區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勛(1991)。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之分析。台北:正中。
張玉茹(1997)。台灣省各縣市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教育研究,5,249-259。
張鈿富(199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鈿富(1998)。台灣教育優先區選擇之研究。暨南大學學報,2(1),273-297。
張煌熙(1995)。為平等而設計:美國補償教育方案之經驗與啟示。初等教育學刊,4,111-122。
張茂桂(2002)。台灣是多元文化國家?!。文化月報-三角公園,13期。載於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13/journal_park86.htm 。visited 2005/01/19
許嘉猷(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台北,三民。
莊勝義(1989)。臺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義(2000)。機會均等與多元文化兩教育運動的基本訴求及其正當性之比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6月15-17日。
莊勝義(2001a)。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新書評介。課程與教學季刊,4(1):155 -163。
莊勝義(2001b)。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學校本位原住民教育—文化回應的學校教育實踐之個案研究。
莊勝義(2002)。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發展(主題演講稿)。國立屏東科技大學(2002 年12 月6 日)九十一學年度南區教地方教育輔導「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1-17。
陳俊哲(1986)。中美三級政府間財政關係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珠(1993)。我國中小學教育財政公平之研究。高雄,復文。
陳麗珠(1999a)。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計畫與實施之評估研究: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實踐。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陳麗珠(1999b)。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15,35-64。。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圖書。
陳寶山(1999)。批判性思考對學校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1,12-20。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孟哲(2001)。近三十年國教經費補助項目與國小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8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育部新聞稿。,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ejedata/kying visited2003/10/9
教育部(2004a)。教育部九十三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b)。教育部九十三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實施情形訪視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c)。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台北:教育部。
黃富順(1973)。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英(1993)。行政績效評估專論選輯(一)。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
黃森泉(1996)。從教育優先區論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號,1-32。
黃毅志(1997)。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8 (1),5- 28。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楊振昇(1998)。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期,29-30。
楊 瑩(1983)。我國大學院校學雜費徵收標準及助學貸款等措施之研究—兼論我國大專院校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國立編譯館,1 2 (1),275-340。
楊 瑩(1991)。轉型社會中的教育。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
楊 瑩 (1992)。從教育機會均等談高級中等教育之改革。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 臺北:臺灣書店。
楊 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 瑩(1995)。英國的教育優先區方案之實施與檢討。載於:教育優先區的理念與規劃研討會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楊國賜(1996)。邁向現代化的教育建設。台北:台灣教育。
葉子超(2002)。談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優先區問題及建議。教師之友,40卷,5期,42-50。
萬曉芳(2001)。我國教育優先區資源分配準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棟樑(1993)。教育人類學理論。台北:五南。
程健教、黃森泉(1996)。由福利經濟觀點論教育優先區規劃與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台中師院學報,第十期。
溫明麗(1998)。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
詹寶菁、鍾鴻銘、張耀宗、陳儒晰(2002)。現代化、全球化與文化帝國主義-教育社會學的批判與實踐。
顏國樑(2004)。原住民教育現況、問題及發展趨向。弱勢族群教育。台灣教育,626,17-24。
鄔昆如(1991)。柏拉圖理想國的正義概念及其現代意義,載於鄭曉時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蔡淑鈴、瞿海源(1993)。臺灣教育階層化的變遷。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2 (1),98-118。
蔡清華(1986)。從法國初等及中學教育改革趨勢展望我國初等及中等教育之革新。台灣: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頁133-162 。
蔡清華(2003)。美國教育制度,輯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0)。教育優先區的理念與實施方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卷5期 。
蔡瑞明、莊致嘉(2004)。台灣分流教育的階層化機制:高中職學生的教育期望分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育階層化與家庭」小型研討會(2004 年11 月19 日)。
廖鳴鳳(1997)。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調查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敦華(1988)。勞斯的正義論解說。台北:遠流。
閻自安(1998)。教育優先區的基本精神與選擇指標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3卷6(2),71~86。
劉阿榮 (1996)。教育優惠與階層流動:臺灣原住民教育優惠政策析論。台灣:原住民教育季刊。
蓋浙生(1993)。教育投資與經濟發展。載於中國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編: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嘉義: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蓋浙生(1989)。教育財政學。臺北,東華。
薛伯英主譯(1991),[派斯凱勒波勒斯](George Psacharopoulosh),[莫林](Woodhall Maureen)原著。教育投資分析。台北:五南。
簡宏江(2005)。教育政策執行評估的內涵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118-138。
藍順德(1995)。我國設置教育優先區的規劃與展望。教育部八十五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資料。
謝敏玲(2002)。台灣偏遠地區教育發展—從基層教師的觀點談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德水(2004)。九年一貫,問題知多少。台灣立報,4 月19 日8 版。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DISPL/EDU1853001/business/92p1.htm?search教育部九十二年度施政績效報告。visited 2005/05/23。
http://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2_007_002 。2004年台灣年鑑-全國教育發展會議。visited 2005/01/23

二、英文部分:
Barnes, J. H. & Lucas, H. (1974). Positive discrimination in education: individual, group and institutions. In Leggatt, T.,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survey research ,pp. 43-108. London: Sage.
Burnett, G. (1994). Chapter 1 Schoolwide Projec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ERIC Digest No. 92.
Coleman, J. S. (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 1-22.
Hoterman, S. (1978).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priority area policies.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3-40
Jencks, C. (1972). Inequality . NY: Basic Books, Inc.
King, J.A., Morris,L.L.,&Fitz-Gibbon, C.T.(1987). How to assess program implementation. Newbury Park, CA:Sage .
Musgrave. R. A. & P. B. Musgrave.(1984). 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ECD (1974). Education Statistical Yearbook. Paris: OECD.
Poister, T.H.(1978). Public program analysis: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Maryland:University Park Press.
Provus, M.(1971). Discrepancy evaluation for educational program improvement and assessment. Berkeley, CA:McCutchan.
Raftery, Adrian E. and Michael Hout, 1993, “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xpansion, Reform, and Opportunity in Irish Education,1921-75.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6: 41-62.
Smith, G. (1977). Positive discrimimation by area in education:the EPA idea examined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3),269-281.
Scriven, M.(1991). Evaluation thesaurus. Newbury Park, CA: Sage.
Tawney, R. H. (1964). Equality. 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first published in 1931, 4th edition.
Webb. L. D.;M. M. McCarthy & S. B. Thomas (1988). Financ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Columbus: Merrill Publishing Co.
Weiss,C.H.(1998). Evaluation: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91.132.19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91.132.19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