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14-11400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14-114001
論文名稱
Title
偏鄉地區新移民女性之社區排除經驗-以屏東縣內埔鄉為例
The Experiences of Community Exclusion of Female Migrants in Neipu, Pingtung Coun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7-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27
關鍵字
Keywords
汙名化、互動適應、偏鄉地區、社區排除、新移民女性
mutual interaction, rural community, Community Exclusion, Female Migrants, negative stereotyp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6 次,被下載 8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8 times.
中文摘要
近年來,在台灣的新移民女性的家庭數量有著明顯成長,由於遠渡重洋加上多項文化需要調整適應,使得新移民女性家庭必須面對及承受比我們更多的壓力,其生活適應及減少被社區排除乃是重要挑戰。本研究呈現在偏鄉地區的社區中,居民對於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的觀感及實際互動經驗,希望瞭解在人人大喊接納多元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現今,會否在實際的互動經驗中是有落差的?本研究從新移民女性的角度出發,瞭解其對於城鄉間資源的差異是否影響其適應上的感受,本研究目的可歸納為下列三點:
一、探討社區居民對社區內新移民女性的觀點及互動經驗。
二、探討鄉村地區新移民女性社區排除情形,且對新移民女性家庭所面臨的多重問題加以深入剖析,進而分析及提出建議。
三、提出福利服務之建議,以期減少新移民女性被社區排除的狀況。
和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最常互動的不外乎是社區及社區中的居民,所以社會大眾對其負面、汙名化的印象下,社區居民是否對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存在汙名化印象?是否影響她們被社區排除的程度?本研究的研究發現首先呈現了內埔鄉地區新移民女性實際與居民互動的情形—受訪居民幾乎與新移民家庭零互動或是僅有點頭之交。接著是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被「社區排除」的現況,同時由新移民女性的角度出發,了解她們實際社區生活與互動適應上的感受,最後則是分析偏鄉地區新移民女性的資源需求。
Abstract
The number of foreign spouses (new migrants) in Taiwan is grow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Due to geographic distance and culture difference, they are under a lot of stress to adjust to the new surroundings. It is a real challenge for them to be included by their immigrant community.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ttitudes of residents in a rural community, Neipu, toward female migrants, and the mutual interaction among them, so as to explore the extent of multi-cultural inclusiveness in rural area. The research begins with the female migrants’ point of view and assesses the impact of urban-rural gap.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ways.
1. To explore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community’s new female migrants.
2. To explore community exclusion of female migrants in rural areas and to analyse the multiple problems they faced, and then make recommendations.
3. To make suggestions to welfare servic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xclusion that new female migrants encountered in their community.
The people who interact mostly with new female migrant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community residents. In a society full of negative stereotypes and stigma against foreign spouses, how will the community people view and interact with their neighboring new immigrants and their families? Will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stigmatize and exclude them? This study answers the abovementioned question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in Neipu, Pingtong Country, and reveals that the residents had little interaction or just a nodding acquaintance with foreign spouse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different ways of exclusion and discrimination that the foreign spouses faced, and suggests required resource and policy support for female migrants in rural area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跨國婚姻的遷移現象 11
第二節 對新移民女性汙名化的印象 15
第三節 新移民女性的社區排除問題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6
一、深入訪談法 26
二、觀察法 26
三、文獻蒐集 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7
一、社區中不同族群及年齡的居民 27
二、客家村內新女性移民 28
第四節 研究過程 28
第五節 訪談大網 31
第四章 研究發現 36
第一節 社區互動現況:零互動或點頭之交 36
一、零互動經驗 36
二、點頭之交的互動經驗 38
第二節 社區居民對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的排除 38
一、刻板印象依舊存在 39
二、對新移民子女學母語的歧視 42
三、將新移民女性受到的夫家控制視為合理 44
四、怪罪新移民女性的「自成一國」 46
第三節 新移民女性的社區融合困境 50
一、來台初期文化與適應的調適困難 51
二、語言隔閡導致「自成一國」與融合障礙 54
三、愛傳話的習性造成新移民寧願孤立 57
四、閩客族群政治影響新移民女性社區網絡 60
第四節 偏鄉地區新移民女性的資源需求 63
一、福利服務資訊應透明即時 64
二、簡化申請身分證流程和障礙 66
三、期待就業權益被重視 67
四、「加強語言能力」、「社區活動」的需求 69
(一)加強語言能力需求 69
(二)期待家庭支持及多辦理社區活動之需求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3
一、同化主義的思維依舊存在 73
二、新移民女性自成一國不應為被社區排除的主因 74
三、減少「愛傳話的習性」提昇社區融合 76
第二節 政策建議 77
一、「進行多元文化之宣導」以社區為輔導單位 77
二、建議重新思考台灣的母語政策方向 78
三、對新移民女性福利資源需求之建議 79
(一)積極連結偏鄉社區資源改善「福利訊息的提供不足」現況 79
(二)簡化申請國民身份證的流程 80
(三)滿足偏鄉地區新移民女性學習及工作需求 8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建議 83
一、研究樣本數限制 83
二、研究結果應用之限制 84
三、未來研究方向 84
參考文獻 85
表目錄
表 1 1各縣市新移民女性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統計 7
表 1 2 內埔鄉新移民女性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統計 9
表 3 1 社區中具代表性居民配額性抽樣矩陣 27
表 3 2 新移民女性訪談情形整理摘要表 29
表 3 3 居民訪談情形整理摘要表 30
表 3 4 社區中具代表性的居民訪綱 32
表 3 5 社區中的新移民女性訪綱 33
圖目錄
圖 3 1 研究流程圖 2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內政部(2013)《在台新移民女性人數統計》。台北:內政部。
2. 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台北:內政部。
3. 王宏仁(2000)〈階層化的「生產力」移動:移民婚姻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
4.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5.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6:177-221。
6. 王良芬(2004)〈臺北縣新移民女性生活適應之探析-以板橋市中山社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46-257。
7.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95所碩士論文。
8. 何青蓉 (1995)〈我國成人識字教育的迷思與省思〉,《台灣教育》,5:23-26。
9. 何青蓉(2005)〈解構跨國婚姻移民問題化思維:性別、族群與階級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5:54-81。
10.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159-173。
11. 吳建興、何青蓉(200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杏陵天地》,34:4-6。
12.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未發表碩士論文。
13. 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4.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9。
15. 李美賢(2003)《離鄉․跨海․遠嫁․做「他」婦:由越南性別文化看「越南新娘」》。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
16. 沈倖如、王宏仁(2003)〈「融入」或 「逃離」?越南新娘的在地反抗策略〉,2003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討會。
17. 沈倖如 (2002)〈天堂之梯─台月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利與抵抗〉。台北: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周美珍 (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 ,《公共衛生》, 28(3): 255-264。
19. 林淑玲(2004)〈東亞十國金融改革之成效:亞洲金融風暴前後之跨國比較〉,文化大學2004年管理績效與策略學術研討會。
20.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 談現階段外籍與大富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
21. 邱秀雲(2005)〈跨國婚姻下的美麗與哀愁─社會壓力下的婚姻關係探討〉,《諮商與輔導》,233:26-30。
22. 施建彬(2003)〈由中國文化脈絡談臺灣外籍新娘現象與跨文化通婚適應問題〉,《研究與動態》,8:141-151。
23. 柯宇玲(2004)〈建構跨國婚姻的社會支持絡系統〉,《北縣成教》,23:20-24。
24.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4:72-83。
25.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4:10-21。
26.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39:45-92。
27.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7-196。
28.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29.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1-47。
30. 夏曉鵑(2005)《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31.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揚智文化。
32. 張平吾(2003)《社會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33. 張正(2003)〈解放還是同化?天足還是禁果?:初探台灣新女性移民(外籍新娘)識字教育的風險〉。台南: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論文。
35. 許榮卯(2010)〈新移民女性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桃園縣偏遠沿海地區: 大園、觀音、新屋鄉為例〉。桃園:桃園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陳佩瑜(2002)〈越南新娘的台灣想像與現實差異:以埔里鎮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碩士論文。
37. 陳建甫(2003)〈邁向多元族裔社會的教育願景與情節分析:外籍新娘與其下一代所面臨的同化迷失〉,《教育研究》,110:135-143。
38. 陳美玉(2009)〈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地位、社會支持對文化認同之影響〉。宜蘭: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39.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曾清泉 (2008)〈新移民女性的政治態度比較-以參加高雄市2007年新移民女性識字班為對象〉。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曾榆涵(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人際關係及其相關影響〉。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教育研究》,5:26-42。
43. 黃逸珊(2006)〈台灣地區大陸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44.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5. 廖正宏(1995)《人口遷移第二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6. 趙振華(2008)〈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教育問題-以屏東地區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劉淑微(2010)〈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的婚姻態度、家庭地位對生活適應之影響〉。宜蘭: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48. 劉惠萌(2010)〈「落地.生根」:客家新移民女性婚姻生活適應策略─以頭份鎮新移民女性識字班為例〉。嘉義:嘉義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0. 潘彥妃(2001)〈外籍新娘就診子女六成發展遲緩─高雄長庚臨床研究〉,《高雄長庚季刊》,8:21-28。
51.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婦女、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85-131。
52.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53. 鄧國雄(2004)〈台北地區漢人聚落拓墾與地形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40:67-90。
54.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55. 謝臥龍(2002)〈女性主義思潮下性別權力關係重構的省思〉,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的性別、知識與權力研討會。
56. 謝淑芳(2011)〈跨文化溝通與客家文化之再生產:以苗栗客家地區新住民女性配偶為例〉,《國立聯合大學》,5:1-6。
57. 謝淑敏、黃啟賓(2004)〈想要有個家—論跨國婚姻在臺之管理政策〉,《警學叢刊》,34:165-194。
58. 瞿海源、王振寰(2005)《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59. 顧忠華(2005) 《解讀社會力:台灣的學習社會與公民社會》。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60. 顧燕翎、尤詒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05:20-29。
61. Norman Goodman 著。陽琪、陽婉(譯)(1995)。《婚姻與家庭(Marriage and thefamily)》。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