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15-15263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15-152637
論文名稱
Title
日治時期臺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The Female Images in the Novels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7-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8-26
關鍵字
Keywords
女性形象、小說、日治時期、女性書寫、後殖民論述
feminine writing, female images,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novels, post-colonalism discour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13 次,被下載 259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1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595 times.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是臺灣新文學發展的開端,現代小說的發展也是由此開始。同時日治時期也是臺灣在國族、階級、傳統、現代互相交集衝突的階段,性別議題也在這時候成為焦點之一。在這個時期的文學書寫中女性形象表現上會如何展現,是此論文探討的主題。論文首先探討當時代女性的實際處境與女性主題的形成原因,再進行不同時期小說女性形象的解析,並探討男性作家與女性作家書寫女性的特色。
臺灣具有批判性質的寫實小說,可說是在非武力抗日、社會蓬勃的啟蒙運動背景下開展過來的,其中帶有改革與批判目的的工具性質不容忽視。在眾多小說中,作家對女子處境的描繪往往帶有對殖民帝國的批判,為反殖民反資本主義壓迫等意識服務的目的。同時女性形象作為一種寫作素材,與作家自身的生命歷程、時代處境和書寫風格等不同層面之間交互成形。
從對時代環境、作家特質、女性視野各方面的討論,使日治時期小說中整體的女性形象能夠以較清晰、全面的方式顯現。而這些女性形象與創作構成,既是一種現實的反映、理念與批判的展示素材與符號,也是想像的乘載體、自我主體的建構憑據;是國家、社會、個人意識,各力量交織作用下的成果。
Abstract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the beginning of Taiwan New Literature and the modern novel. At the conflict of nations, classes, traditions and modernity, gender issue became one of the focuses. How the female images were unfolded in literature writing during the period is the subject of the essay. The thesis first discusses the females’ real situation and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hat made female a subject in writings at that time, then analysis the female images in novel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explores the features of male and female writers in writing females.
Critical realism in Taiwan novels were spread in the background of nonviolence resistance to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enlightenment flourishing in society, so the instrumentality of novels for reform and critique cannot be ignored. In many novels, writers often describe females’ situation for the purpose to criticize the colonial empire and for the thought of opposing colonial and capitalism oppress. Simultaneously, the applications of female subject were also connected and formed with various perspectives involving the writers’ life tracks, situations during the times and their writing styles.
By observing the background of tim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ers, and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he whole female images could be viewed more clearly and completely. The composing of female images is a reflection of reality, a material and symbol for concepts, also a carrier of imagination and the ground for subjective self construction, is a result interwoven with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1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 先行研究回顧…………………………………………………………7
第四節 論文架構……………………….………………………….…….…11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女性的處境與地位…………………………………14-25
第一節 父系社會與國家體制掌控下的女性………………………..…..…14
一、日治以前的父權壓力………………………………………………...…14
二、日治時期的國家掌控………………………………………………..….17
第二節 附屬於民族與階級抗爭的婦女解放運動………………………….20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小說中的女性………………………………………26-64
第一節 1920~1930年代小說中的女性….……….…………………………26
一、國族象徵…………………………………………………………………26
二、啟蒙與批判的憑藉………………………………………………………30
三、人道關懷…………………………………………………………………35
第二節 1931~1937年代小說中的女性.………….……………………...…39
一、經濟壓迫下的女性……………………………………………….…..…40
二、傳統束縛下的女性…………………………………………………......45
第三節 1937~1945年代小說中的女性………………………………...….50
一、代表本土風俗信仰習慣的女性…………………………………………51
二、結合勞動堅毅健康的女性……………………………….……………..58
第四章 男性作家筆下女性角色的塑造………………………..………..…65-102
第一節 外向式批判──楊守愚……………………………………..…….…65
一、平板與典型化的形象……………………………………….…….…….66
二、正負面分明的對立形象………………………………………….……..68
第二節 封閉式檢討──呂赫若……………………………………………...70
一、隨小說焦點演變的女性…………..……………………………….……70
二、堅固權力結構下的女性………….…………………………………..…73
三、無聲的女人………………………………….………………..….……..77
第三節 開放式對照──張文環……………………………………....……..82
一、強烈自主的女性…………………………………………………………83
二、墨守規範的女性………………………………………..……………….86
三、傳統與反傳統的雙向性….……………………………………………...89
第四節 個人式探索──龍瑛宗……………………………….…….………..92
一、小說中女性形象演變………………………………………….…………92
二、浪漫夢幻的女性形象…………………………….……………..……….93
三、樸素堅強的慈母形象……….......…………………….………………..97

第五章 女性作家小說中的女性…………………………....………………103-123
第一節 大時代環境下女性作家的書寫…………………………………….104
一、成熟期……………………………………………………………………104
二、戰爭期……………………………………………………………………107
第二節 女性自我意識的表現……………………………………………….111
一、自主的女性角色形象……………………………………………………112
二、女性主體的建構……………………………………….……..…………113
第三節 隱身於男性的言說………………………………………..………..114
第四節 感情的重視與書寫…………………………………………..……..119

第六章 結論……………………………….…………………………………124

參考書目………………………………………………………………………126

附表
附表1: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女性主題相關文論列表…………………...…..133-147
附表2:日治時期女性主題小說女性角色列表……………………....…….148-179
附表3:楊守愚小說女性角色列表……………………………….………….180-183
附表4:呂赫若小說女性角色列表…………………………………………..184-188
附表5:張文環小說女性角色列表……..……………………………………189-193
附表6:龍瑛宗小說女性角色列表…………..………………………………194-200
附表7:女性作家小說女性角色列表………………………….……………..201-203
附表8:辜顏碧霞《流》人物關係圖…………………………………………20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作家作品集(依出版時間)

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1:日文作品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6。
葉笛等譯,陳萬益主編:《龍瑛宗全集中文卷》,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張恆豪編:《台灣作家全集 短篇小說卷 日據時代》10冊,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02。
1《賴和集》
2《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
3《楊守愚集》
4《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
5《王詩琅、朱點人合集》
6《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
7《楊逵集》
8《呂赫若集》
9《龍瑛宗集》
10《張文環集》
施懿琳編:《楊守愚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06。
沈萌華主編:《巫永福全集》,臺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05。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小說集8冊(台灣文學叢書13~20),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07三版。
1《一桿秤子》
2《一群失業的人》
3《豚》
4《薄命》
5《牛車》
6《送報伕》
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8《閹雞》
王曉波編:《蔣渭水全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8.10。
許俊雅編:《楊守愚作品選集(補遺)》,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8.12。
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2:日文作品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02。
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0.12。
邱貴芬主編:《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07.09。
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03。
周金波著,中島利郎、周振英編:《周金波集》,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10。
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上、下冊,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6.03。
林瑞明、許雪姬主編:《楊雲萍全集》,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02。

二、報刊、雜誌、史料文獻(依出版時間)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臺灣青年》,東京:臺灣雜誌社發行,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
《臺灣民報》,東京:臺灣雜誌社發行,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
《臺灣新民報》,東京:臺灣雜誌社發行,臺北:東方文化書局複刊,1973-1974。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清﹞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池田敏雄、莊楊林合編:《臺灣新文學雜誌叢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
﹝清﹞高拱乾等修:《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
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大通書局,1984。
王乃信等譯:《臺灣社會運動史:一九一三至一九三六年》,臺北:創造出版社,1989。
《台灣大眾時報》,東京:台灣大眾時報社發行,臺北:南天書局複刊,1995。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清﹞董天工:《臺海見聞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呂赫若著,鍾瑞芳譯:《呂赫若日記(1942─1944)中譯本》,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三、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著作

王建國:《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1.12。
王德威編著:《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台南:台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11。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08.10。
朱雙一:《台灣文學創作思潮簡史》,臺北:人間出版社,2011.04。
江一鯉主編:《呂赫若作品研究──臺灣第一才子》,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
江自得主編:《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02.01。
呂明純:《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7.09。
卓意雯:《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文化社出版部,1993.05。
林佩蓉主編:《從閨秀到摩登──臺灣女性書寫》,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09。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邱旭伶:《台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04。
柯虹岑著:《楊逵小說中的社會圖像》,高雄:春輝出版社,2012.03。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0。
孫希旦著,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崔末順:《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09。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02。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新北市:東村出版社,2012.11。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02。
許俊雅:《臺灣文學散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11。
許俊雅:《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10。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10初版,2012.10二版二刷。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1988.12。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0─一九三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05.15。
葉石濤:《作家的條件》,臺北:遠景出版社,1981.06。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08。
趙勳達:《《臺灣新文學》〈1935-1937〉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2006.12。
蔡培火等著:《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1987五版。
盧治:《否定的日本:日本想像在兩岸當代文學/文化中的知識考掘學》,臺北:威秀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02。

(二)外文譯著

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社,2009。
Elleke Boehmr著、盛寧、韓敏中譯:《殖民與後殖民文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11。
M. H. Abrams‧Geoffrey Galt Harpham著,蔡佳瑾審譯:《文學術語手冊》,臺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12.04。
Robert J. C. Young著、周素鳳、陳巨擘譯:《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與國立編譯館合作翻譯發行,2006.01。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02。
吳佩珍主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中、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李奭學主編:《異地繁花:海外臺灣文論選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阮斐娜(Faye Yuan Kleeman)著、吳佩珍譯:《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2010.09。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0。
河原功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03。
垂水千惠著、涂翠花譯:《台灣的日本語文學》,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02。
荊子馨(Leo T.S. Ching)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01。
黃英哲編、涂翠花譯:《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葉石濤著、中島利郎、澤井律之日譯本註解、彭萱譯:《台灣文學史綱(日譯註解版)》,高雄:春輝出版社,2010.09。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江寶釵:〈張文環「閹雞」中的民俗與性別意識〉,《中國學術年刊》第21期, 2000.03,p.447~464、551。
吳笛:〈日據時期臺灣女性作家自覺意識管窺〉,《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48期,2004.03,p.14~17。
呂明純:〈反客為主的日據女性小說──張碧淵〈羅曼史〉初探〉,《文學台灣》第45期,2003.01,p.260~278。
宋承錫:〈抵抗和協助之間的寫作──以殖民時期臺灣日文作家為中心〉,《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南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三期臺灣號,2007.04,p.197~210。
杜昀玶:〈「談戀愛」?或是「談」戀愛?--以張文環〈山茶花〉為例〉,《臺灣文學評論》第12卷第1期,2012.01,p.25-40。
沈乃慧:〈日據時代臺灣小說中的女性議題(上、下)〉,《文學臺灣》,第15、16期,1995.07、12,p.284~304、167~203。
林承治:〈呂赫若小說的社會關懷〉,《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2007.07,p.49-66。
林長昇:〈呂赫若短篇小說研究〉,《臺灣文學評論》第11卷第2期,2011,p.7-27。
林姵吟:〈沉默的她者──重探呂赫若,龍瑛宗與翁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第10卷第2期,2011.12,p.60~73。
邱雅芳:〈以母親之名──皇民化時期臺灣男性作家作品的女性呈現(1937~1945)〉,《臺文學學報》第3期,2002.12,p.229~269。
柳書琴:〈從部落到都會:進退失據的殖民地青年男女--從<山茶花> 論張文環故鄉書寫的脈絡〉,《臺灣文學學報》第3期,2002.12,p.81~108。
津留信代作、陳千武譯:〈張文環作品裡的女性觀--日本舊殖民地下的臺灣(上、下)〉,《文學臺灣》第13期、第14期,1995.01、04,p.171~210、194~218。
洪珊慧:〈女人與婚姻的糾葛噩夢--論呂赫若的女性主題小說〉,《南亞學報》第22 期,2002.08,p.161~177。
洪錦淳:〈論張文環「閹雞」中的月里〉,《臺灣文學評論》第2卷第3期,2002.11,p.82~95。
范博淳:〈論呂赫若的女性小說〉,《臺南師院學生學刊》第23期,2002.03,p.43~60。
翁聖峰:〈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臺灣學誌》創刊號,2010.4,p.1-31。
翁燕玲:〈楊守愚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表現及其相關書寫〉,《中正大學研究生集刊》第2期,2000.09,p.178~190。
張文薰:〈由「現代」觀想「故鄉」--張文環〈山茶花〉作為文本的可能〉,《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期,2006.04,p.5-28。
張文薰:〈評論家/小說家的雙面張文環──以藝旦.媳婦仔問題為中心〉,《臺灣文學學報》第3期,2002.12,p.209~228。
張秀君:〈呂赫若及其筆下的臺灣女性初探〉,《史學》第16卷第17期, 1991.06,p.165~190。
張金墻:〈臺灣文學中的女性空間──以呂赫若、李喬、李昂的小說為主〉,《臺灣新文學》第8期,1997.08,p.305~323。
張惠琪:〈在底層的覺醒──淺析楊逵〈送報伕〉及高爾基《母親》之典型人物〉,《臺灣文學評論》第7卷第2期,2007.04,p.33~45。
張雄潮:〈臺灣省的養女問題〉,《臺灣文獻》第14卷第3期,1963.9.27,p.97~127。
莊淑芝:〈宿命的女性--論龍瑛宗的「一個女人的記錄」和「不知道的幸福」〉,《國文天地》第7卷第5期,1991.10,p.29~34。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中的愛情與婚姻〉,《文學臺灣》第7期,1993.07,p.98~114。
許惠玟:〈張文環小說的女性形象分析〉,《臺灣文藝》第166卷第167期, 1999.02,p.11~39。
陳兆珍:〈試論楊守愚小說中的女性關懷〉,《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15期,2007.10,p.169~190。
陳姿妃:〈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受害因素析論〉,《臺灣文學評論》第4卷第4期,2004.10,p.47~83。
陳貞吟:〈赫若筆下的婦女樣貌及其對婚姻的積極思維〉,《高雄師大學報》第15卷第2期,2003.12,p.353~367。
陳慧文:〈〈可憐她死了〉──從賴和作品看日據時代的臺灣女性(1-6)〉,《民眾日報》2000.03.29-31、04.01-03,17版。
游勝冠:〈啟蒙、人道主義與前現代我族的凝視--呂赫若作為左翼作家歷史定位的再商榷〉,《臺灣文學學報》第16期,2010.06,p.1~32。
黃儀冠:〈日據時代呂赫若小說中之性別權力結構〉,《中華學苑》第51期, 1998.02,p.167~186。
楊雅慧:〈日據末期的臺灣女性與皇民化運動〉,《臺灣風物》43卷2期,1993.06,p.69~84。
溫文龍:〈受難女性的代言人--論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角色〉,《臺灣文藝》第154期,1996.04,p.85~95。
溫若含:〈「她者」為誰存在?--以龍瑛宗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轉變歷程為研究個案〉,《新竹文獻》第49期,2012.06,p.69~86。
劉紅林:〈論呂赫若小說中的“審父”意識〉,《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2,p.57~60。
蔡玫姿:〈閨娘、奶娘身體及再現──以1930s─1980s的女性小說文本為例〉,《第一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04.07,p.343~363。
蕭成:〈日據時臺灣女性小說創作風貌〉,《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49期,2004.04,p.31~34。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鳳珍:《台灣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
吳麗櫻:《張文環小說中女性題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一九三0─一九四五)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邱雅芳:《聖戰與聖女:以皇民化文學作品的女性形象為中心(1937∼1945)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張譯文:《呂赫若小說之社會思想與女性意識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3。
許芷若:《呂赫若書寫女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01。
陳怡君:《日治時期女性自我主體的實踐──論楊千鶴及其作品》,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姿妃:《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宿命觀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陳春梅:《日治時期臺灣養女習俗與小說研究(1895-1945)》,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2。
陳秋櫻:《民族主義的性別意涵─以日據時代的台灣島內民族主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溫若含:《從意識啟蒙到創作轉折:日治時期新文學小說中的「戀愛」敘事研究(1920~1937)》,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鄭鳳晴:《日據時期新女性的再現分析:以媒體記事與小說創作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鍾惠芬:《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小說主題意涵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六、網路資源

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 TaDELS,2008」,版權所有:國立臺灣大學。
http://tcsd.lib.ntu.edu.tw/
陳火泉著,王學玲整理:〈道〉,1999.02上網,「台灣文學比較研究網站,1995-2001」,版權所有:劉紀蕙。2015.02.20使用。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TaiwanLit/online_papers/ref1.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