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7110-17300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7110-173001
論文名稱
Title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研究
The Study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s in Shanghai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7-27
關鍵字
Keywords
田子坊、八號橋、紅坊、莫干山路50號、群聚效應、創意城市、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Tianzifa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s, Creative Cities, M50,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Effect, Bridge 8, Red Tow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全球化分工之後,產業上游與下游部分成為附加價值較高的兩端。文化創意產業恰好就是著重上游設計和下游廣告、行銷的產業。加上,經濟發展伴隨而來的環境破壞,讓中國不得不思考產業轉型的問題,開始考慮到環保的因素,並藉由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契機,提升其獲利率,確保中國經濟永續發展。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立對於提升上海文創業發展有何幫助?並以「田子坊」、「M50」、「紅坊」和「8號橋」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探討其如何「創新」與提升上海的「文化生產力」,幫助文化創意產業在上海持續且穩定的發展。
研究發現,上海做為中國門戶及租界的歷史,讓上海中西文化兼備,擁有開放、多元及包容的獨特性格。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立,創造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結構中「文化面」、「產業面」與「消費者」交流及互動的平台,並具備,振興上海文化特色、創造就業機會與培育及擴大文創市場等多方面的功能。
目前的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明顯偏重消費者面的經營,強調硬體資源建設與園區相關附屬消費場所的建立,造成文化創意工作者期望上的落差。然而,畢竟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核心還是在文化創作的部分,未來如何改善園區內創作環境,並提升企業、機構和文創工作者的滿意度將會是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未來發展可以好好思考與加強的方向。
Abstract
After glob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 industry have become more valued. Designing,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are exactly the focu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that come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forces Chinese government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and transformation in industries: developi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profit, which en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conomy.
This study focus on how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s help the expansion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Shanghai. “Tianzifang,” “M50,” “Red Town,” and "Bridge 8" are for example in terms of how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s “innovate” and improve 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Shanghai, helping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With the history of concession, Shanghai is the gateway to China. Researches show that this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s open, diverse and tolerant.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s builds the platform for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among culture, industry, and consumers. The parks are also capable of revitalizing the uniqueness in Shanghai culture, creating employment, and cultivating the cultural creative markets.
The parks are customer-oriented at present, highlighting the hardware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which disappoints the cultural creative workers. As the cor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s in creative work, 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meet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and workers will be the matter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理論架構 15
第一節 前言 15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分析 16
第三節 都市再造與創意城市之形成 28
第四節 產業鏈與產業群聚 34
第五節 小結 41

第三章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發展 43
第一節 前言 43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概念 44
第三節 歐、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57
第四節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61
第五節 小結 72

第四章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與園區發展模式 75
第一節 前言 75
第二節 歷史文化特色 77
第三節 文化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 83
第四節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 92
第五節 小結 108

第五章 個案分析 109
第一節 前言 109
第二節 田子坊 110
第三節 M50 114
第四節 紅坊(新十鋼) 119
第五節 8號橋 123
第六節 小結 129

第六章 結論 131

參考文獻 13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牛維麟、彭翊,2009。《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研究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海鷹,2007。《消費者文化心理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王緝慈,2001。《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庭逸,2004。《創意空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朱效梅,2003。《大眾文化硏究 : 一個文化與經濟互動發展的視角》。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朱榮林,2009。《解讀田子坊》。上海:文匯出版社。
江小娟,1996。《經濟接軌時期的產業政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吳福輝,1995。《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李天剛,1998。《文化上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卓吾、朱揚善,1929。《上海商埠交通圖》。上海:中國城市製圖社。
李洪華,2008。《上海文化與現代派文學》。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汪輝、余國良,1998。《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周作人,1989。《談龍集》。長沙:岳麓書社。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祁述裕,2008。《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花建,2008。《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施振榮(林文玲採訪整理),1996。《再造宏?痋n。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施振榮(林文玲採訪整理),2004。《再造宏?痋]全新增訂版):開創、成長與挑戰》。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夏學理,2003。《藝術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學理,2005。《文化機構與藝術組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學理,2008。《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徐中孟,2009。《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達光,2003。《消費者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
張曉明等,2006。《文化藍皮書: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曹聚仁,1994。《曹聚仁雜文集》。北京:三聯書店。
脫脫,1977。《宋史•地理志》。北京:中華書局。
許道明,1999。《海派文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郭輝勤,2008。《創意經濟學》。台北:我識出版社有限公司。
陳旭東,2008。《二手摩登:M50/莫干山路50號的城市營造》。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陳伯海,2001。《上海文化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陸祖鶴,2006。《文化產業發展方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陸揚,2008。《文化研究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黃薈林主編,1998。《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大。
楊國樞,1992。《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觀點》。台北:桂冠公司。
楊敏芝,2009。《創意空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葉孝忠,2009。《創意上海》。台北:商周出版。
賈植芳,1997。《海派文化長廊•小說卷》。上海:學林出版社。
鄒侑如,2004。《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鄒廣文,2004。《社會發展的文化訴求》。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褚勁風,2009。《創意產業集聚空間組織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玉珠、柳士法,2002。《文化市場學-中國當代文化市場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劉惠吾,1985。《上海近代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厲無畏,2009。《創意改變中國》。北京:新華出版社。
樓靜波等,1993。《中國青年大透視-關於下一代人的價值觀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鐘明德,1996。《繼續前衛—尋找整體藝術和當代台北文化》。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二) 專書譯著:
Alexander, Victoria D. 著,張正霖,陳巨擘譯,2006。《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台北:巨流圖書。
Benjamin, Walter著,許綺玲、林志明譯,2004。《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Caves, Richard著,仲曉玲、徐子超譯,2003。《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Florida, Richard著,鄒應媛譯,2003。《創意新貴:啟動新新經濟的菁英勢力》。台北:寶鼎出版社。
Landry, Charles著,楊幼蘭譯,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台北:馬可孛羅文化。
Malinowski, B.著,費通等譯,1987。《文化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Murphey, Rhoads著,章克生等譯,1986。《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Shanghai: Key to Modern Chin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orter, Michael E.著,李明軒、邱如美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Porter, Michael E.著,李明軒、高登第譯,2001。《競爭論》(On Competition)。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Porter, Michael E.著,李明軒、高登第譯,2010。《競爭論(全球增訂版)》(On Competition(Updated and Expanded Edition))。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Porter, Michael E.著,周旭華譯,1997。《競爭策略:產業環境與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文化。
Throsby, David著,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星野克美等,黃恆正譯,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三) 期刊論文:
上海內外房產信息諮詢事務所,2007/10。〈上海創意產業需要集群創新〉,《上海商業》。
朱子龍,2006。〈Loft改造模式探析〉,《規劃評論》,第20期。
杜衡,1933/12。〈文人在上海〉,《現代》。
林文程,2005/11。〈方法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第5期,頁25-26。
林義夫,1999。〈比較優勢與發展戰略〉,《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
施振榮,1996/4。〈再造宏?痋r,《遠見雜誌》,第119期。
唐韻,2006/7。〈京滬創意產業園生存堪憂〉,《中國經濟週刊》,第25期。
張戌誼、黃牧慈,2003/11。〈以前「搞文化」是贊助,現在是投資〉,《e天下雜誌》,第035期,頁150-151。
張戌誼、黃牧慈,2003/11。〈創造倫敦「蘇活」新勢力〉,《e天下雜誌》,第34期。
張翔一,2010/4。〈躍升聯合國「設計之都」上海拚文創 搶當東方巴黎〉,《天下雜誌》,第445期,頁128-133。
陳致中,2004/2。〈宏?痋u微笑曲線」〉,《遠見雜誌》,第212期。
舒陽,2005/5。〈北京大山子藝術區:下一個蘇荷?〉,《藝術評論》,第18期,頁42-44。
賀俊,2001。〈論開放條件下的產業發展戰略選擇〉,《經濟評論》,第52期。
黃昌勇, 2006/8。〈上海,工業遺產與創意文化─臺灣著名建築師登琨豔訪談〉,《城市規劃學刊》,第165期,頁68-72。
劉維公,2003/6。〈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區是強心劑?還是打錯針?〉,《典藏今藝術》,第129期,頁102-105。
魯育宗,2005/3。〈上海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上海經濟》,第3期,頁55-63。
韓淩、齊瑞文,2009/6。〈蘇荷區的保護對中國舊工業建築改造的啟示〉,《科技廣場》(Science Mosaic),第6期,頁246-247。

(四) 學位論文:
吳盈瑩,2009。《以鑽石理論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群聚的關鍵因素》。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文勝,2004。《目標管理於中小企業之探討-以育華興業公司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EMBA)碩士論文。
林煜盛,2008。《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蕙,2003。《文化創意產業體驗式行銷之探討-以表演藝術產業為例》。台北:淡江大學企業管理所。
曾子承,2009。《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締結策略聯盟之成功因素》。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晶,2005。《「創意文化園區」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從加拿大溫哥華葛蘭湖島園區看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 研討會論文:
曾旭正,2003/8/26。〈區域文化產業振興的策略與政策〉,「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頁70。

(六) 官方文件: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2006/1/20。《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上海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創意文化園區總結報告》。
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2009年大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考察計畫報告書》。
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2009。《2008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
財團法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發行),2003。《全球化趨勢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策略之研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UNESCO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三十一屆會議上通過。

(七) 報紙:
沈從文,1933/10。〈文學者的態度〉,《大公報》,文藝版。
沈從文,1934/1/10。〈論海派〉,《大公報》,文藝版。
夏幼文,2009/8/9。〈廢棄工廠 變身藝術園區〉,《工商時報》。
陳宛茜,2008/1/2。〈上海先發 廢工廠變文化園區〉,《聯合報》。
鄭秋霜,2009/1/2。〈上海創意園區 全球最多〉,《經濟日報》。
鄭秋霜,2009/1/2。〈創意產業中心 重要推手〉,《經濟日報》。
魯迅,1934/2/3。〈「京派」與「海派」〉,《申報•自由談》。

(八) 網際網路:
Lion,2009/6/15。〈上海創意產業園區:“先驅”無奈變“先烈”〉,《創網》,<http://research.021ci.com/html/200906/15/101135330.htm>。
李佳佳,2009/2/26。〈上海躋身聯合國「創意城市網路」 獲頒「設計之都」〉,《中國新聞社》,<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culture.china.com.cn/2010-02/27/content_19484115.htm>。
搜狐上海-上海訪談間,2009/1/14。〈金偉東:M50是多年品牌的堆積〉,《搜狐上海》,<http://sh.sohu.com/20090114/n261743170.shtml>。
新華社,2007/11/28。〈德國魯爾工業區變身“歐洲文化首都〉,《國際日報》,<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30233>。

(九) 中文網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index.html。
八號橋,http://www.bridge8.com/website/htmlcn/where.htm。
上海市創意產業展示與服務平台,http://www.creativecity.sh.cn/。
上海國際傳媒產業園,http://www.simi.net.cn。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http://www.scic.gov.cn/index.htm。
上海創意產業集聚區風采-八號橋,http://www.scic.gov.cn/creative_industry_cluster/luwan_2.htm。
中國上海,http://218.242.144.41:82/gate/big5/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index.html。
中國文化市場網,http://www.ccm.gov.cn/。
中國文化產業網,http://www.cnci.gov.cn/。
中國文化網,http://www.culturalink.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http://www.ccnt.gov.cn/。
中華文化資訊網,http://www.ccnt.com.cn/。
中華民國文建會,創意台灣•世界發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網站,http://cci.cca.gov.tw/。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http://www.mac.gov.tw/welcome02/welcome02.htm。
北京798藝術區,http://www.798art.org/。
田子坊,http://www.tianzifang.cn/。
吾靈網- M50網上創意園,http://2009.m50.cn/index.html。
紅坊,http://www.redtown570.com。
國家文化總會-創藝台灣,http://www.ncatw.org.tw。
莫干山路50號,http://www.m50.com.cn。
創網,http://www.021ci.co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E9%A6%96%E9%A1%B5。
數碼港,http://www.cyberport.com.hk/cyberport/tw/home/home_flash.html。

二、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Ashworth, Gregory John and Voogd, Henk, 1990. Selling the City: M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Planning. New York: Belhaven Press.
Bianchini, Franco and Parkinson, Michael, 1993. Cultural Policy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he West European Experience.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Featherstone, Mike,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Florida, Richard L.,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Florida, Richard L., 2004.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 New York: Routledge.
Frost-Kumpf, Hilary, 1998. Cultural Districts: The Art as a Strategy for Revitalizing Our Cities. Americans for the Arts.
Hill, Liz and O'Sullivan, Catherine and O'Sullivan, Terry, 2006. Creative Arts Marketing. Amsterdam;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Landry, Charles, 2000. The Creative City :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ull, James, 1995.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a Global Approach.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Porter, Michael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Porter, Michael E., 1998. On Competition.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ower, Dominic and Scott, 2004. Allen J.,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Solvell, Orjan, and Lindqvist, Goran and Ketels, Christian, 2003. The Cluster Initiative Greenbook. Stockholm: Bromma Tryck AB.
Storey, John, 1999.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 London: Arno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orper, Michael, 1997. The Regional World: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United States: Guilford Publications.
Throsby, David,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on, O.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二) 期刊論文:
Granovetter, Mark, 1973/5.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Vol. 78, No. 6, pp. 1360–1380.
Porter, Michael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6, No. 6, pp. 77-90.
Porter, Michael E., 1990/3-4.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73-91.
Hopkins, Terence K. and Wallerstein, Immanuel, 1986 “Commodity Chains in the World-Economy Prior to 1800,” Review, Vol. 10, No. 1, pp. 157-170.

(三) 官方文件:
European Commission, Regional Clusters in Europe.
NESTA (London), Creating Growth: How the UK Can Develop World Class Creative Businesses, 2006.
UNCTAD, 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08: The Challenge of Assessing the Creative Economy towards Informed Policy-Making, 2008.
UNCTA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ources Worldwide.

(四) 報紙:
Higgins, Andrew, 2004/1/30. “As China Surges, It Also Proves A Buttress to American Strength,”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 A1.

(五) 英文網站:
ConRuhr,http://conruhr.org/.
QUT 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http://www.ciprecinct.qut.edu.au/.
RUHR.2010,http://www.essen-fuer-das-ruhrgebiet.ruhr2010.de/en/home.html.
UNCTA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Startpage.asp?intItemID=2068&lang=1。
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2900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UNESCO,” Shanghai and Chengdu nominated UNESCO Creative Cities,” UNESCO,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40622&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UNESCO,” What is the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UNESCO,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36746&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6.63.17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6.63.17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