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8103-09575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8103-095758
論文名稱
Title
唐太宗政治思想之探析
唐太宗政治思想之探析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28
關鍵字
Keywords
貞觀、唐太宗
唐太宗, 貞觀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1 次,被下載 1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 times.
中文摘要
在正文的寫作上:第二章、李世民的家世背景,是以陳寅恪先生、李樹桐先生的考證為基礎,對李唐先世作一溯源,再論其對李世民之影響。第三章、由起兵到統一,筆者主要探討李世民之軍事領導思想,帶兵打仗,除了磨練其領導能力,同時累積戰功,奠定日後統治的基礎。此章多引用周聲夏先生與李則芬先生的說法。第四章、玄武門之變,筆者以為是此篇論文的樞紐。在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世民已是位高權重,也累積了許多戰功與歷練,招攬了許多人才,雖然尚未登上帝位,但實際上應已有成熟的政治思想。筆者以為,欲真正窺見一個人的人格與思想,最好的方式,便是分析其面對危機時的態度與處理方式。玄武門之變可說是李世民登臨帝位前最艱困之一役,從整個事件發生的始末,應可見其真正的思想與人格。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把李世民的能力逼到極致,對其心理、思想與日後之施政,也應有極大的影響,所以筆者非常重視。在引用史料的選擇上,作了一番辯證與思考,希望盡可能客觀、公正。第五章、唐太宗的施政方針,筆者欲探討唐太宗之施政基礎,究竟為儒家思想或法家思想,舉出數位專家的說法,以為佐證。第六章、思想探析,筆者以為唐太宗之思想以「務實」為始,以「博達」終。以「以史為鑑」──唐太宗對待歷史的態度及實際的措施,來說明其「務實」的思想;以「善用賢才」,來探討其「博達」的思想,徵引古籍,以為佐証。第七章、結語。
Abstract
在正文的寫作上:第二章、李世民的家世背景,是以陳寅恪先生、李樹桐先生的考證為基礎,對李唐先世作一溯源,再論其對李世民之影響。第三章、由起兵到統一,筆者主要探討李世民之軍事領導思想,帶兵打仗,除了磨練其領導能力,同時累積戰功,奠定日後統治的基礎。此章多引用周聲夏先生與李則芬先生的說法。第四章、玄武門之變,筆者以為是此篇論文的樞紐。在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世民已是位高權重,也累積了許多戰功與歷練,招攬了許多人才,雖然尚未登上帝位,但實際上應已有成熟的政治思想。筆者以為,欲真正窺見一個人的人格與思想,最好的方式,便是分析其面對危機時的態度與處理方式。玄武門之變可說是李世民登臨帝位前最艱困之一役,從整個事件發生的始末,應可見其真正的思想與人格。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把李世民的能力逼到極致,對其心理、思想與日後之施政,也應有極大的影響,所以筆者非常重視。在引用史料的選擇上,作了一番辯證與思考,希望盡可能客觀、公正。第五章、唐太宗的施政方針,筆者欲探討唐太宗之施政基礎,究竟為儒家思想或法家思想,舉出數位專家的說法,以為佐證。第六章、思想探析,筆者以為唐太宗之思想以「務實」為始,以「博達」終。以「以史為鑑」──唐太宗對待歷史的態度及實際的措施,來說明其「務實」的思想;以「善用賢才」,來探討其「博達」的思想,徵引古籍,以為佐証。第七章、結語。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唐太宗政治思想之探析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
第二章 家世背景
第一節 李唐先祖 ………………………………………………..3
第二節 高祖李淵 ……………………………………………….11
第三章 從起兵到統一
第一節 群雄並起 ……………………………………………….24
第二節 初展將才 ……………………………………………….28
第三節 掃滅群雄 ……………………………………………….35
第四章 從秦王到登基
第一節 玄武門之變始末……………………………………….48
第二節 事變評析……………………………………………….52
第三節 事變功過……………………………………………….58
第五章 施政方針
第一節 用儒術以致治………………………………………….63
第二節 用賞罰以御下………………………………………….68
第三節 倡儒學以施教………………………………………….70
第六章 思想探析
第一節 務實的思想──以史為鑑……………………………….77
第二節 博達的思想──善用賢才……………………………….87
第七章 結語 ……………………………………………………….9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古籍:(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明】王夫之:《讀通鑑論》(臺北:里仁書局,1985)
2、【唐】王定保:《唐摭言》,《增補中國筆記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75)
3、【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4、【宋】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5、【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臺北:大化出版社,1984)
6、【宋】王應麟:《玉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7、【宋】王應麟:《困學記聞》,蕭天石主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臺北:中國子學名著編印基金會,1978
8、【宋】王讜:《唐語林》,《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9、【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啟明書局,1960)
10、【元】朱禮:《漢唐事箋》,《筆記五編》(臺北:廣文書局,1976)
11、【唐】杜佑:《通典》,《國學基本叢書》(臺北:新興書局,1959)
12、【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87)
13、【宋】范祖禹:《唐鑑》,《景印 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第150冊,史評類(臺北:世界書局,1988)
14、【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臺北:大化出版社,1985)
15、【唐】李肇:《唐國史補》,楊家駱主編:《增補中國筆記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68)
16、【唐】吳兢:《貞觀政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17、【唐】唐太宗:《帝範》,《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18、【清】徐松:《登科記考》(北京:中華書局,1984)
19、【宋】姚鉉:《唐文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20、【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21、【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9)
22、【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1972)
23、【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錄》,《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24、【清】董誥等撰:《全唐文》(臺北:大通出版社,1979)
25、【周】孫武:《孫子兵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
26、【唐】張九齡等撰:《唐六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
27、【宋】孫甫:《唐史論斷》,《百部叢書集成》初編,第64輯,粵雅堂叢書,第三函(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28、【清】趙翼:《二十二史 記》,《增補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74)
29、【清】趙翼:《陔餘叢考》(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5)
30、【唐】虞世南:《北堂書鈔》,《類書薈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31、【後晉】劉 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
32、劉肅:《大唐新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33、【唐】劉餗:《隋唐嘉話》,《筆記小說大觀》第十四編(臺北:新興書局,1977)
34、【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
35、【周】韓非:《韓非子》(臺北:商務印書館,1969)
36、【宋】蘇洵:《權書》,南懷謹主編:《正統謀略學彙編初輯》(臺北:老古文化,1987)
37、【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
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山本七平著,周君銓譯:《帝王學──貞觀政要的領導藝術》(臺北:天下文化,1993)
2、王仲犖:《 華山館叢稿》(臺北:商務印書館,1990)
3、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代戰爭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
5、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
6、王漢昌主編:《中國古代人事制度》(北京:勞動人事出版社,1987)
7、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
8、王曉波:《先秦法家思想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
9、孔建民:《古代用人方略》(北京:中國政治大學出版社,1989)
10、甘鵬雲:《經學源流考》(臺北:維新書局,1983)
11、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12、岑仲勉:《隋唐史》,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
13、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
14、呂思勉:《隋唐五代史》(臺北:里仁書局,1977)
15、呂思勉:《讀史札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
16、谷霽光:《府兵制度考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
17、林天蔚:《隋唐史新論》(臺北:東華書局,1980)
18、李宗桐:《史學概要》(臺北:正中書局,1977)
19、李則芬:《中外戰爭全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20、李則芬:《隋唐五代歷史論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89)
21、李宗侗:《中國史學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9)
22、李樹桐:《唐史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79)
23、李樹桐:《唐史新論》(臺北:中華書局,1972)
24、李樹桐:《唐史考辨》(臺北:中華書局,1979)
25、李樹桐:《唐史索引》(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
26、李樹桐:《隋唐史別裁》(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
27、周聲夏:《中國古戰史研究》(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3)
28、徐文珊:《中國史學概論》(臺北:維新書局,1973)
29、馬宗霍:《中國經學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0、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
31、章群:《唐史》(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8)
32、鈕先鐘:《中國戰略思想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
33、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34、《陳寅恪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
35、陳飛:《唐太宗》(臺北:知書房,1995)
36、張晉藩:《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89)
37、張純、王曉波:《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
38、傅樂成:《隋唐五代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
39、萬繩南:《魏晉南北朝史論稿》(臺北:昭明文史,1999)
40、郭建、姚榮濤、王志強:《中國法制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1、楊樹藩:《唐代政制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委員會,1967)
42、趙克堯、許道勛:《唐太宗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3、褚伯思:《中國軍事史話》(臺北:黎明,1981)
44、趙國華:《王位更迭》(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45、魯弓長:《弓長先生文史散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46、鄭良樹:《韓非之著述及思想》(臺北:學生書局,1993)
47、劉節:《中國史學史》(臺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48、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1983)
49、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
50、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51、錢穆:《國史大綱》(臺北:商務印書館,1982)
52、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
53、編輯部:《隋唐史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54、編輯部:《中國學術名著題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55、鄺士元:《國史論衡》(臺北:里仁書局,1981)
56、藍文徵:《隋唐五代史》(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
57、瞿林東:《中國史學散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58、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
59、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1989)
60、魏汝林、劉仲平:《中國軍事思想史》(臺北:黎明,1979)
61、嚴耕望:《治史經驗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3)
62、羅聯添等撰:《國學導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西方專書:(按作者姓名英文字母排序)
1、Andrew Heywood著,楊晴等譯:《政治學新論》(臺北:韋伯文化,1999)
2、Arthur F. Wright等著,陶晉生等譯:《唐史論文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3、Niccolo B. Machiavelli著,閻克文譯:《君王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8)
4、Plato著,侯健譯:《柏拉圖理想國》(臺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1980)
5、Sabioe George H.著,李少軍、尚新建譯:《西方政治思想史》(臺北:桂冠,1991)
6、Weber M著:《支配的類型》(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
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柯金木:《唐人史鑑意識之探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2、施義勝:《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政治研究所研究生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九年。
3、劉醇鑫:《貞觀政要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五月。
4、羅彤華:《儒家思想與貞觀之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9.234.11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9.234.11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