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8104-15211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8104-152119
論文名稱
Title
兩岸直航對高雄港貨櫃樞紐港地位影響之研究
The influence of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on Kaohsiung container Hub posi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5-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7-28
關鍵字
Keywords
情境、競爭優勢、港埠競爭、兩岸直航、樞紐港
Hub, Port Competi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Scenario,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1 次,被下載 652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520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地區近年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龐大貨運量,為區域內主要樞紐港香港、釜山、高雄港以及新興競爭港埠深圳、上海所爭相競逐,成為區域內港埠迅速發展的重要支持,也引致港埠間的激烈競爭。
各競爭港埠目前所擁有的區位位置、港埠設施、裝卸效率、密集航線網的優勢條件,並非是恆久不變的,在環境未來變化及競爭者的挑戰時,可能將失去其優勢,而於競逐不同的利基市場時,原有區位位置的優勢,更可能反為弱勢,並影響其原有的港埠地位,因此為有效因應變化,港埠經營者應深入洞悉航運市場未來的變化趨勢,探討所可能面對的情境,察覺環境中潛存的危機與機會,掌握時機運用其現有優勢,建構起未來的競爭優勢。
上海、深圳等大陸港埠與高雄港相較下,為大陸主要經濟貿易區域進出門戶,擁有廣大本地貨源腹地的競爭優勢,已漸具區域性樞紐港型態,在兩岸未能直航的市場障礙下,國內部分人士認為高雄港將有邊陲化之憂,但未來兩岸直航後,大陸競爭港埠發展亦可能產生替代威脅,甚至對原有轉口貨源產生掠劫效應,導致未來高雄貨櫃樞紐港地位的變化。
本研究針對於高雄港從事海運活動之航港業界,以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兩岸直航與否及大陸競爭港埠發展狀況對高雄港貨櫃量、航線規劃、航運業者投資意願等項之可能影響,並建構未來短期(2004∼2006)中期(2007∼2010)長期(2011∼2020)之可能情境;高雄港於兩岸未能直航的情境下,隨區域經濟之快速成長,仍將持續維持成長的狀態。如兩岸能直航或大陸開放境外航運港埠,華南福建及珠江三角洲區域將為主要貨源區域,但成長量可能未如社會一般預期的樂觀,而於長期(2011∼2020)時期時,因大陸貨櫃量高成長及大陸港埠具備轉口功能之取代效果等因素,使高雄港航線結構及航運業者港埠投資情形受到較明顯的負面影響。
Abstrac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led to increasing freight transport, as well as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he hubs in the region, such as Hong Kong, Busan, Kaohsiung Harbor, and new harbors in Shenzhen and Shanghai. The transport not only suppor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arbors in the region but also result in intense port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such as location, facility, efficiency, and highly concentrated ship routes, possessed by the harbors are not everlasting. In the face of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may be lost. When competing in a different niche market, the location advantage may turn into disadvantage, even damaging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worse case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harbor administrators should probe into the future trend in changes of the freight transport market, discuss all possible scenarios, sense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utilize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to build up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the future.
Compared to Kaohsiung Harbor, harbors in China, such as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 the entry gates to the main economic and trade zone in China and the central region in terms of sources of goods, have developed into regional pivot harbors. Due to the barrier of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some scholars in Taiwan believe that Kaohsiung Harbor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becoming periphery. However, even after the direct route comes into practice, the competition from harbors in China may be a threat to Kaohsiung Harbor, even occur haidding effects to take over its existing transit goods. The position of Kaohsiung Harbor may be challeng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and the competition from China on the quantity of containers, route planning, and shipping business investment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ea transportation businesses, and constructs possible scenarios in short-term (2004-206), medium term (2007-2010), long-term (2011-2020). Before the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into practice, Kaohsiung Harbor will continue to grow due to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If the Cross-Strait direct shipping comes into practice 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ermits more direct shipping harbor, Southern China, Fukien, and Zhujiang Delta will become the main regions in terms of sources of goods. However, the rate of growth may not meet the expectation. In the long-term (2011-2020), due to the rapid of the quantity of containers in China and the transit ability of harbors in China, the route structure and the shipping business investment in Kaohsiung Harbor will suffer more obvious disadvantageous impa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審定書 ii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iii
論文提要 iv
摘 要 v
誌謝詞 viii
目 錄 ix
表 目 錄 xi
圖 目 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港埠策略管理 5
第二節 競爭力評估與趨勢研判 5
第三節 港埠經營策略 8
第四節 貨櫃航運發展與港埠型態 9
第五節 航商選擇港口主要因素 22
第三章 兩岸間航運發展與港埠競爭 27
第一節 兩岸間經貿關係 27
第二節 兩岸間航運現況及政策探討 28
第三節 高雄港營運現況分析 41
第四節 兩岸直航後的可能情境與運量預測 50
第五節 區域內競爭港埠發展比較 54
第四章 兩岸直航可能影響之調查 7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2
第三節 問卷調查設計 72
第四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73
第五節 未來競爭的SWOT分析 98
第五章 高雄樞紐港地位未來變化的探討 101
第一節 高雄港未來可能情境的分析架構 101
第二節 短、中、長期可能情境的描述 102
第三節 因應兩岸港埠競爭的經營策略 10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6
第二節 管理意涵 107
第三節 建議事項 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調查問卷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方至民著,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高登第、李明軒譯,Michael E .Porter著,2001,競爭論,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建邦、林志鴻,1996,未來學,台北:書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歐崇敬,2001,未來學方法論,台北:新視野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垂彥,1998,兩岸海運直航貨運量預測與分佈之研究,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鴻仁,1998,以高雄港為中心之貨櫃轉運航線分析,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信,2003,高雄港務局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浩然,1999,貨櫃航商對台灣地區港埠選擇條件與靠泊港埠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國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斐茹,2000,軸幅路網在國際定期貨櫃航線之應用,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徐錫,2001,東亞地區主要貨櫃港SWOT分析量化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張義鑫,2003,韓國釜山港港埠競爭力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農用新,2003,港埠競爭力之研究-以高雄港與上海港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惠,2002,港埠經營策略之探討-以新加坡港務集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慶林,2002,海峽兩岸通航貨櫃運輸之研究與相關問題分析,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3,「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報告」
高雄港務局,2001,「高雄港整體規劃與未來發展計畫」(民國91至95年)
中華港埠技術顧問社,1998,兩岸未來直航貨物預測分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研究
林繼國、陳一平,1999,兩岸行政管理體制問題與因應對策之研究,交通物運輸研究所
林財源、李樑堅、張玉山,我國國際商港港埠未來競爭力分析與核心能力建立整體規劃之研究-高雄港部分,高雄港務局委託
高雄港務局研究發展組,2003,2003年1-6月大陸港口彙編,高雄港務局
許洪烈,2003,台灣海峽兩岸航運發展與港口保全,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
歐陽慶餘、邱佩諄、楊幼文、鄭俊彥、廖學瑞、張徐錫、劉宏道、張欽森、陳建中、黃文吉、鄧振源、黃敏捷、吳勝捷、洪高橋、2000,亞太地區國際港埠競爭力分析與趨勢研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工程司合作辦理。
冷秀斌、劉春成,2002,「加入WTO兩岸三地集裝箱樞紐港競爭態勢研究」,第一屆海峽兩岸航運科技學術研討會:535∼537
游振明,2003,「中國大陸航運及港埠經營競爭力之提升對基隆港港埠經營之衝擊與因應之道」,運籌研究集刊,2003年6月 :113∼13
蕭再安、徐振偉、曾幸敏,1996,「航商對區域營運中心選擇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一屆論文研討會:239∼248
戴輝煌,1997,「貨源掠劫效果對於兩岸樞紐港埠航線配置現況的影響」,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二屆學術論文研討會:431∼446
戴輝煌、黃承傳,2003,「台海兩岸港埠競爭態勢與通航航線配置分析」,2003年第二屆兩岸航運管理暨國際貿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46
高雄港務局,2003,「高雄港貨櫃運輸發展當前面臨之挑戰座談會專題報告」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從交通運輸探討發展台灣成為營運中心評析報告」。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開放三通的影響」(一)座談會記錄。
馮正民,2002,「加入WTO後兩岸通航之衝擊與效益」,國家政策論壇。
中華民國航運學會、高雄港務局,2003,「船舶巨型化之衝擊」,航港新知簡訊,第四十九期:1~4
王克尹,2004,「上海港邁向樞紐港之探討」,高雄港月刊,第211期:9-10
王鍾雄,2003,「台灣地區國際商港發展轉口櫃與海上轉運櫃之研究」,海運月刊,第211期:14-28。
朱金元,2001,「海運結構改變對於港埠間貨櫃營運之競爭」(下),高雄港月刊,第190期:23~26
吳偉銘,2002,「港埠競爭模型之理論建置」,運輸計畫季刊,第三十一卷第四期 :709-730。
胡英,2003,「世界主要船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掛港」,航貿週刊,2003、25期:64-68
游芳來,1998,「未來全球樞紐港發展趨勢」,海運月刊:第期:2-8。
黃清藤,2003,「國際港口營運功能之發展」,海運月刊,第211期:45-50。
黃俊源, 1999,「航運全球化發展趨勢之研究」, 高雄港月刊,第181期:23
張紋英,2001,「大陸航運市場與國輪發展關係」,高雄港月刊,第182期:9-18
張雅富,2001,「新世紀的港口角色及發展關鍵因素」,高雄港月刊,第183期:11~13
魯炳炎、農用新,2003,「高雄港未來發展情境之研議」,高雄港月刊,第207期:11-20。
盧華安,2002,「定期貨櫃航線設計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三十一卷第一期:121-142。
經濟日報,2003,2月27日,第九版
經濟日報,2004年3月25日,第A13版
經濟日報,2004年2月27日,第九版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陸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
大公報,http://www.takungpao.co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深圳市交通局,http://www.sztb.gov.tw
Ashar,A.1999,”The fourth revolution”,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U.K,December :57-59.
Ashar,A.1999,”Revolution now”,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U.K,
December :57-59.
Glueck,W.F.1976.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116.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Hitt,M.A.,R.D.Ireland and R.E. Hoskisson.2001.Strategy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4e,U.S.A: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Matthew Flynn,2003,”Clash of the titans”, LLOYD’S FTB ASIA March :P6~7
The Ministry of Maritime Affairs and Fisheries (MOMAF),Korea,2003,Trend and analysis of large container vessels,Paper for OECD conference ,Paris,January
UNCTAD,1992,”Port Marketing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Port”,Unite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rade and Development Boar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