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8104-1749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8104-174902
論文名稱
Title
美國與中國在中亞地區反恐議題的競逐關係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bout Anti-terrorism Issues in Central Asi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7-1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7-28
關鍵字
Keywords
上海合作組織、競爭與合作、反恐戰爭、恐怖份子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ti-terrorism war, competition & cooperation, terrorist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美國和中國在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不僅是一種雙邊或鄰近國家之間的睦鄰合作,同時也是在國際局勢不斷變化當中的一種合作,離不開國際背景,互動中除了雙方的共同利益,並且涉及到中亞地區國家的利益,不論中國能否接受現實環境,都需面對美國進駐中亞後的地緣政治角力與挑戰。
中亞的安全可以為中國營造更加良好的周邊環境,可以幫助中國與歐洲、西亞建立穩定通暢的陸上聯繫,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以提高中國的國際他位和影響力。由於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永久利益是來自於與其他強權在此的權力相互依賴與尋求合作,中國仍需要加強與美國、俄羅斯之合作,以便於穩定中亞區域安全。再者,中亞地區對中國的經濟安全與軍事安全相當重要,為了維持中亞地區的穩定發展與權力平衡,未來美中關係在中亞地區的反恐合作仍將維持競爭與合作關係。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central Asia is not only a kind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they concern their mutual interests and also refer to the interests of central Asia. No matter China could accept the international reality or not, China must face the challenges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enters central Asia. A safe central Asia will help China, Europe and west Asia to establish a stable connection; it will also cause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China.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China in central Asia will depen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other superpowers, so China must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Russia in order to stable the safety of central Asia. Besides, central As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economic and military safety of China.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and power balance in central A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ust keep the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範圍……………………………..………14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限制…………………………….……….17
.

第二章 九一一事件後在中亞地區之美中關係………………..24

第一節 九一一事件前後的世界格局與美國……………………..25

第二節 九一一事件後小布希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 37

第三節 中國國家安全戰略………………………………………..41

第四節 九一一事件後在美中與中亞各國互動關係.……….……45


第三章 美國在中亞外交、軍事戰略取向……………….…….…76

第一節 美國的新中亞戰略.……………………….…..………….76

第二節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在中亞地區駐軍動機及目的.……....82

第三節 美國與中亞各國的雙邊軍事合作關係.…….…….......88


第四章 美中在中亞地區反恐議題之競逐關係…………….…….99

第一節 九一一事件後中國對外部環境威脅之回應….………….99

第二節 反恐戰爭對「上海合作組織」之衝擊及影響..........102

第三節 美中兩國在中亞地區權力競逐與勢力消長.…..….……106


第五章 結論…………………………………………………………110
   
註釋...……………………………………….………………………113

參考書目…………………………………………….……………….122

附錄一:上海合作組織中哈吉俄塔五國國防部長會晤《聯合公報》...131

附錄二:上海合作組織簽署《關於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133

附錄三:上海五國元首簽署《杜尚別聲明》...…………………134

附錄四: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138

附錄五: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141
表圖目次

表3-1、軍事領域的合作表:A. 哈薩克…………………..………92

表3-2、軍事領域的合作表:B. 烏茲別克…………………..……94

表3-3、軍事領域的合作表:C. 吉爾吉斯…………………..……96



圖1-1 研究架構圖…………………………………….…………….23

圖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中亞國家形勢圖.…………..…………49

圖2-2中亞五國形勢圖………………………….…………………..54

圖3-1美軍進駐中亞機場示意圖….……………………….……….8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 考 書 目

中文書目:
(一)、中文書籍
1. 王瑋,《美國對亞太政策的演變:1776-1995》(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冷戰後世界地緣戰略形勢的變化輪廓〉,《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頁5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編輯室編。《中國外交概覽1991》(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 年)。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中共中央黨校編輯委員會編。《中共中央文件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7.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中共年報-1993 年》(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8年)。
8.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中共年報-1998 年》(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8年)。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編。《中國的國防》,公報21,1998 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2》(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頁57-62)。
10. 王緝思,《高處不勝寒-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9年12月)
11.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2. 王逸舟著,《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3.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14.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頁278。
15. 牛軍主編,《柯林頓治下的美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8年),118-120頁。
16. 朱成虎,《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出版公司,1997年)。
18. 李文志,《劇變中的亞太關係-中共的亞太戰略:海洋戰略的開展與挑戰》(台北:國策中心,1996年10月)。
19. 肖偉,《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1月)。
20.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2月)。
21. 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1998年)。
22. 朱成虎主編,《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 江振昌主編,《國際新秩序的探索與中共》(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3 年)。
24.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25.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26. 徐小杰,《新世界旳油氣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27. 徐逢賢,《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8. 翁杰明、張西明,《中國發展狀況與趨勢1996-1997》(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
29. 史坦普漢.布朗(Stephen J. Blank),《擴張後的北約》,馮國震、楊紫函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30.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e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31. 江澤民,《在外交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
32.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廿一世紀-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33. 西原正,《美日聯盟的新挑戰》(THE Japan-U.S Alliance New Challenges The 21st Centurty),楊連仲等譯。(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34. 麥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摩利森(Charles E. Morrison)編。《2001年亞太安全觀》(Asia Pacific Outlook 2001),楊紫函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35. 李忠誠,《跨世紀的世界政治》(北京:時事出版社,1998年)。
36. 李登科,《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
37. 李靖宇,《中國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作戰對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38.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7年)。
39.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年7月)。
40. 柏森(Frederick S. Pe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
41.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42.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43. 徐小杰,《新世界旳油氣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44. 徐逢賢,《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45. 翁杰明、張西明,《中國發展狀況與趨勢1996-1997》(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
46. 張亞中,《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1998年)。
47. 張坤、任勇、夏光、高彤等,《欠發達地區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機制研究》(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99年)。
48. 許濤、季志業,《上海合作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49. 陳其華,《俄羅斯和歐洲安全》(北京:中央編譯社,2001年)。
50. 陳啟懋,《跨世紀的世界格局大轉換》(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51. 陳耀,《西部開發大戰略與新思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
52. 葛瑞.史義德(Craing A. Snyder) ,《當代安全與戰略》,徐緯地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53.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時英,1998 年2月),頁19。

(二)期刊論文部分
丁奎松,亞太大國關係對地區安全合作中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1-2期,頁88-90。
丁詩傳,關於911事件後國際局勢的幾點思考,《國際觀察》,2002年2期,頁1-4。
王傳劍,美國在中亞:政策、手段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
王正泉,上海合作組織的重大意義,《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5期,頁38-45。
王立新,試論普京務實外交與中俄合作,《東北亞論壇》,2002年2期,頁7-11。
王勇,論中國的新安全觀,《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1期,頁42-45。
王庭東,911事件與全球恐怖主義治理,《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4期,頁50-54。
王崑義,恐怖主義與轉變中的國際安全,《遠景季刊》,2002年3卷2期。2002年4月,頁137-141,179-184。
王章陵,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分離運動的分析,《共黨問題研究》, 23卷3期。1997年3月,頁5-8,13-16。
王新謙、吳鋒,阿富汗戰爭後的里海能源與中亞地區國際關係,《寧夏社會科學》,2002年3期,頁20-24。
文雲朝,《中亞地緣政治與新疆的開放開發》,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地質出版社,2002年2月。
石澤,世紀之交中亞,外高加索國家走勢區域形勢特點,《和平與發展》,1999年4期,頁38-41。
布里辛斯基著,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7、200頁。
史坦普漢.布朗(Stephen Blanic),中俄合作關係對美國的威脅,黃茂嘉譯。《國防譯粹》,28卷5期。2001年5月,頁65-71。
甘蘇慶,美國在阿富汗戰爭的收獲與教訓,《和平與發展》,2002年2期,頁15-17。
朱听昌,新世紀中國安全戰略構想,《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1期,頁11-15。
朱鋒,美俄關係新走向,《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11期,頁24-31。
宋偉,國際組織的結構主義分析,《東南亞研究》,2002年1期,頁 72-77。
俞正梁,上海合作組織-時代的召喚,《國際觀察》,2000年6月,頁13-14。
俞可平,「全球化研究的中國觀點」,《戰略與管理》,大陸北京,1999年第三期,頁96-102。
余學會、許濤,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3期,頁39-43。
李中海,俄羅斯外債:經濟增長背景下的隱憂,《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4期,頁 36-40。
何希泉,世紀之交的中亞形勢特點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1-2期,頁56-60。
辛本健,透視美國2002年度國防報告,《中國評論》,2002年10月,頁72-75。
袁鵬,911事件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第11期,頁19。
頤關福,美國對中亞的介入與中國安全,收錄於《國際形勢分析報告1997-1998》,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頁56-57。
杜正艾,未來幾年中亞地區形勢的發展走向分析,《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4期。
沈偉烈,中國未來的地緣戰略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9期,頁71-75。
邢廣程,中國與中亞各國的安全合作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9期,頁60- 69。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作法,《戰略與國研究》,2卷1期。2000年1月,頁83-129。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3期,頁26-31。
林曉光,亞太的大國關係與戰略格局,《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3期,頁25-28。
林麗香,中亞地區:中共、美國的新勢力範圍,《共產問題研究》,28卷1期,2002年1月,頁17-26。
邱宏輝,對中共西部大開發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35卷10期,2001年10月,頁51-53,63-65。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26卷11期,2000年11月,頁5-7。
東方曉,回望西域:地緣政治變化與中國的安全,《西亞非洲》,2001年1期,頁20- 27。
南菁,911與當前國際局勢的演變,《思想理論教育》,2001年12期,頁8-12。
施子中,911事件對中共推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4卷1期,2000年1月,頁129-131,169-175。
施祖輝,國外綜合國力研究,《外國經濟與管理》,第22期,2000年,頁13-19。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36卷4期,1997年4月,頁45-49,57-61。
許濤,論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6期,頁19-22。
陳朝政,強權在中亞地區與外高加索地區競逐,《美歐季刊》,15卷1期,117-121,149-152。
陳武駿,剖析中國大陸西部大開戰略,《共產問題研究》,28卷2期,2002年2月,頁
45-49,55-58。
陳聯璧,中亞五國民族關係問題,《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3期,頁42-47。
陳秀英、涂勤、綜合國力:評價與比較(上),《開放時代》,2000年6月,頁125-128。
夏立平,新世紀美國全球戰略與中美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10期,頁22-25。
孫永祥、張晶,中國和俄羅斯、中亞國家油氣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東歐中亞場研 究》,2002年1期,頁13-16。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地位,《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4期,頁61-67。
楊成緒,世紀更迭與大國關係變化,《國際問題研究》,1999年1期。
楊明杰,國際社會思潮與911事件,《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10期。
張文木,美國的石油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新疆地區安全,《海峽評論》2000年2月,頁 13-18。
張步仁,維護地區安全是上海五國合作主旋律,《現代國際閞係》,2000年3月,頁27-29。
張亞中,中共的強構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3卷2期。2002年4月,頁1-40。
張哲銘、李鐵生,信心建立措施概念的回顧與展望,《戰略與國際研究》,2卷1期
,2000年1月,頁1-20。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角色,《中國大陸研究》,44期4卷,2001年4月,
頁33-54。
張錫模,911事件後的中亞情勢,《國際事務季刊》,2002年2期,頁82-87,97-102。
張宇翔,恐怖主義的銓釋與發展,《俄情雜誌》,民國85年6月。
張中勇,論各國反恐怖主義活動之對策與經驗對我國國境安全維護的啟示,《警學叢刊》,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張博文,「美國新中亞戰略及其對中國戰略安全的影響」,《陜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蔡裕明,後911 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卷第10 期,2002 年10 月,頁53。
畢英賢,上海合作組織評議,《共黨問題研究》,27卷7期(2001年7月),頁1-3。
湯瑪.麥克瑞卡(Tamara Makarenko) ,中亞恐怖主義發展模式之轉變,(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Central Asian Trrorism),劉慶華譯,《國防譯粹》,29卷5期,2002年5月。
湯瑪.麥克瑞卡(Tamara Makarenko),中亞國家合作將共蒙其利,吳奇達譯,《國防譯粹》,28卷9期,2001年9月,頁32-38。
鄧浩,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回眸與前瞻,《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3期。
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39卷9期,1996年9月,頁27-31,42-46。
鄭雪飛,中國的西線地緣與外交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北京:2001年第2期)。
趙常慶,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貿關係,《東歐中亞市場研究》(北京:2002年第1期)。
趙常慶,中亞國家:國際戰略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3期,頁 48-51,52-54。
趙常慶,中亞五國與中國西部開發關係,《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1年12期。
趙常慶,中亞油氣工業與中國發展對外何作,《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5期。
趙常慶,中國與中亞五國經貿關係,《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1期,頁24-28,30-31。
趙寶麟,中國大陸西部地區開發政策之研究,《共產問題研究》,28卷4期,2002年4月,頁53-57,69-77。
劉芳,試論世界貿易組織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容性,《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1期,頁28-30。
劉飛壽、梁強,反恐合作與俄羅斯對美國政策取向,《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2年3期,頁79-82。
蕭曙,中亞地區新三角習題,《中共研究》,34卷8期,2000年8月,頁36-39,41-47。
閻學通,冷戰後中國的對外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年8期,頁23-27。
龍舒甲,歐安組織-召開伊斯坦堡高峰會之意義,《美歐季刊》,第14卷1期。2000年春季,頁113-115,130-135。
戴超武、李春玲,911事件後美國對中亞地區的政策及其影響,《國際政治月刊》,2000年5月,頁77-81。


三、英文書目及期刊:
(一)、Books:
Charles P. Kindleberger
1973,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unter, Shireen T.
1999 Central Asia Since Independece,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eis: Gennady Chufrin ed., Russia and Asia: the emerging security agend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 Lewis, Gaddis,
2001 “And Now This: Lessons From the Old Era for the New One,” in Strobe Talbott and Nayan Chanda eds., The Age of Terror: American and 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Basic Books and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p.3
Michael T. Hayes
1992 Incrementalism and public policy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Paul Kennedy
2001 “Maintaining American Power: From Injury to Recovery,” in Strobe Talbott and
Nayan Chanda, eds., The Age of Terror: America and 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 (Basic
Book and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Paul R. Pillar
2001 Terror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Brookings)
Paul Kennedy,
2001 “Maintaining American Power: From Injury to Recovery,” in Talbott and Chanda eds., The Age of Terror: America and 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 (Basic Book and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p.64.
Robert O. Keohane
1984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order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1989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2n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Robert D. Putnam
1993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 Peter B
Evans, Harold K. Jacobson and Robert D. Putnam ed., Double-Edged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Bargaining and Domestic Politics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robe Talbott ,
2001 Strobe Talbott and Nayan Chanda, eds., The Age of Terror: America and 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 (Basic Book and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Waltz , Kenneth
1959 Man, the State, and War(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Zbigniew Brzezinski
1997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二)、Periodicals:
Arnold Wolfers, “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y, Vol.67, No.4,Dec. 1952, p.481.
Barry Wain, “A Questionable Strategy”,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anuary 31, 2002, pp.19-20
David A. Baldwin,
1995, “Security stud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orld Politics, Vol.48, No.1, pp.117-121.
Gill, Bates Matthew Oresman ,
2003, CHINA’S NEW JOURNEY TO THE WEST, China’s Emergence in Central Asia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A Report of the 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August.
John, Ruggie
1992 “Multilateralism: The Anatomy of An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6, No.3,summer), pp. 562-565,595-598.
Putnam, Robert D. 1988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 level Ga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2:479-481,509-512
Peter M.Haas, ‘‘Introduction: 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2, 46(1), p. 1.
Robert O. Keohane, “Multilateral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45 (Autumn 1990), pp. 731-733,736-741,747-752,761-764


四、報紙、雜誌專文
中文部份:
有五國士兵駐紮探訪中亞美軍基地,人民日報,2002 年04 月11日第七版。
美續增兵中亞 俄中猜忌,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5月19日。
外交部發言人說:江澤民訪美富有成果,《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0/29/content_612175.htm。
陳有為,「反恐合作與中美關係」,《信報》(香港),引自陸委會網站,
林中斌,911 後的北京外交反攻,聯合報(台北),2002年7月24日,第15版。
聯合報,(台北),2001年9月19日,第14 版。
鄭偉靜,911 事件後的中國外交,《大陸工作簡報》,引自陸委會網站,
http://csin.mac.gov.tw/maccgi/ttsweb?@4:25290:3:2:419。2001/10/17。
王紹忠,慎防中國利用維和插足中亞,《青年日報》(台北),2001年11月25日,版5。
鄭偉靜,2002年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大陸工作簡報》,2003年1月8日,頁19。
江澤民:中國反對美在中亞中東軍事存在,《聯合早報網》,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3/sino_us220402.html

英文部份:
David Lampton, “ To Be Pragmatic is Glorious,” Time, November 4 2002, p.35。
2001/10/29。
Bonnie S. Glaser “ Fleshing out the Candid, Cooperative, and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參見http://www.csis.org/pacfor/cc/0202Qus_china.html

五、網路資料:
David M. Lampton, “Small Mercies: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9/11,”From the Winter 2001/02 Issu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See: http://cns.miis.edu/pubs/reports/sino911.htm
Phillip C. Saunders, “Can 9-11 Provide a Fresh Start for Sino-U.S. Relations?,” CNS Reports, :http://www.glo.org/article1029.html
Report of the 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August 2003.
George W. Bush, “President Bush’s Address on Terrorism Before a Joint Meeting of Congress,”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1, 2001.
Robert G. Kaise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ugust 29, 2002 http://www.iht.com/articles/69118.html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Mar1996/t030496_tper0304.html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Nov1997/t11171997_t117kaza.html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1998/t07201998_t0720hon.html
“Travels with Secretary : April 14-19, 2000”
http://secretary.state.gov/www/travels/2000/000414trip_remarks.html
“Secretary of State Colin Powell to visit Kazakhstan” http://www.kazakhembus.com/
“Presidents Bush and Nazarbayev to meet on December 21 in Washington”
“U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returns to Kazakhstan”
“Secretary of State, Foreign Minister Kassymzhomart Tokaev visited USA”http://www.kazakhembus.com/021202.html
“ U.S. troops participate in Zhardem 2002 exercises in South Kazakhstan”
“U.S.- Uzbek bilateral relations” http://www.usembassy.uz/albright/bilat.htm
“Travels with Secretary : April 14-19, 2000” http://secretary.state.gov/www/travels/2000/000414trip_remarks.html
“Heads of U.S. Central Command Visits Uzbekistan” http://www.usembassy.uz/news/000515.htm
“Press Availability with General Tommy Franks, Commander-in-Chief U.S. Army Central Command,
Intercontinental Hotel Tashkent, Uzbekistan, November 21, 2001” http://www.usembassy.uz/news/011121.htm
“U.S. Secretary of State Colin L. Powell to visit Uzbekistan” http://www.usembassy.uz/news/011207.htm
“Head of U.S. Central Command to visit Uzbekistan” http://www.usembassy.uz/2002/020121.htm
“United States-Uzbekis tan Declaration on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Framework”
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02/8736pf.htm
“Travels with Secretary : April 14-19, 2000”
http://secretary.state.gov/www/travels/2000/000414trip_remarks.html
“US security experts discuss border security in Kyrgyzstan”
http://www.eurasianet.org/resource/kyrgyzstan/hypermail/200102/0021.html
“State Dept. Official Meets with Reporters in Kyrgyzstan Nov. 7: Deputy Asst. Secretary Pascoe on
anti-terror coalition” 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ur/terrorism/kyrgyz1107.htm
“Assistant Secretary Beth Jones’ Travel to Central Asia”
http://www.silkroad.org.cn/market/scfx/05.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5.211.10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5.211.10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