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8105-16362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8105-163621
論文名稱
Title
澎湖縣公務員廉政倫理行為決策因素之研究
Research on Ethical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Models: Taking Penghu County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28
關鍵字
Keywords
倫理決策、道德認知發展、廉政倫理規範、公務員、行政倫理
ethical decision, codes of ethics, government officials, public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character and ide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72 次,被下載 389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7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894 times.
中文摘要
澎湖縣公務員廉政倫理行為決策因素之研究
摘 要
政府之清廉度為國家競爭力之重要基礎之一,亦為一國政府施政良窳之重要評量指標。在國際上,防制貪腐已成為全球化之公共議題,足見其重要性。歷年來我國政府於各階段投注於防制貪腐的努力並非毫無進展,但與人民的期待總是落差過大。其中有關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之建立與充實,已從早期極度籠統的道德宣示,進步到較為具體與詳細之行為規範,部分規範並已完成法制化,雖距完備尚有一段距離,但從廉政規範之實施狀況觀察,廉政倫理規範之實踐應與規範本身的內涵一樣重要。

行政院頒布「執行肅貪行動方案防貪部分應注意事項」以來,對於公務員經常面對之請託關說、飲宴應酬、贈受財物事件,已有較明確具體之規範,但執行之成效並不理想,相對影響政府防貪之成效。經由文獻顯示,個人倫理行為決策,係受到多方因素之影響,而會有不同之倫理行為表現,但有關公務員廉政倫理行為決策相關因素之研究卻相當少見。因此本文引用L. K. Trevino所提出的個人情境互動模型為基礎,探討影響公務員的廉政倫理行為決策因素間的相關性,以俾進一步提出廉政策進建議。

本文以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為研究分析之要素,並依文獻探討結果擷取各因素相關評量之指標,以澎湖縣行政機關公務員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為實證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計424份,經由實證分析結果發現:

一、公務員屬性部分
本研究將公務員之屬性區分為個人屬性與群組屬性,在個人屬性方面計有性別、年齡、公職年資、教育程度、職等五個變項;在群組屬性方面共有職位、服務單位、工作性質三項,分別與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道德認知發展因素交叉比較,經研究結果顯示,公務員因個人屬性或群組屬性之不同,確實會在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道德認知發展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不同之廉政倫理行為。

一、個人因素部分
本研究之個人因素包括:公務員對廉政倫理之認知程度、廉政倫理之價值系統、公務員之激勵趨向、公務員之廉政倫理察覺等四項。經研究結果顯示,公務員確實會在不同自變項的條件上,而在個人因素上有不同之影響,進而表現出不同之廉政倫理行為。印證倫理行為決策學者Linda K. Trevino, O. C. Ferrel., and Larry G. Gresham, D. P. Wittmer 等人之倫理行為決策模型,有關個人因素對倫理行為決策之影響。
二、環境因素部分
本研究之環境因素包括:高階管理的承諾、重要人物、參考團體、獎懲制度、組織氣氛、廉政倫理規範、組織倫理政策等七項。經研究結果顯示,公務員確實會在不同自變項的條件上,受環境因素之影響,進而表現出不同之廉政倫理行為。印證倫理行為決策學者Linda K. Trevino、O. C. Ferrell., and Larry G. Gresham、D. P. Wittmer 等人之倫理行為決策模型,有關環境因素對倫理行為決策之影響。

三、道德認知發展部分
本研究之道德認知發展係採用Kohlberg(1969, 1984)所提出的三層級(成熟前期、次成熟期、成熟後期)六階段(1.他律性道德2.個人主義的,工具的目的及交換3.相互的人際期許、關係及順從4.社會系統及公道5.社會契約或效益及個人權利6.普同的倫理原則)理論。經研究結果顯示,公務員確實會因道德認知發展階段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倫理行為,而道德認知發展亦受到年齡、公職年資等因素之影響。印證倫理行為決策學者Linda K. Trevino、O. C. Ferrell., and Larry G. Gresham 等人之倫理行為決策模型,有關道德的認知發展階段對個人倫理行為決策之影響。

一個行為從認知到形成態度到行為的結果,中間尚受到很多變數之影響,以致產生各種不同行為差異。倫理規範之實踐必須由其外控(External Controls)之形式(倫理守則),導向內控(Internal Control)之內涵(自律與內省),其成效方能持之久遠。因此,規範之周延充實與公務員認知道德水準之提升等同重要,必須從此兩方面著手,才能期待公務員有良好的倫理行為表現。本文最後並就如何強化廉政倫理規範之實踐,實現預防貪腐之目標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公務員(Government Officials)、行政倫理(Public Administrative Ethics)、廉政倫理規範(Codes of Ethics)、倫理決策(Ethical Decision)、道德認知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Character and Ideology)
Abstract
Abstract
A government free from corrup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and therefore the degree of incorruption is a major criterion to use when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a country’s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are to be judged. In fact, corruption prevention has long been a universal issue. For decades, our country has invested much in corruption prevention with certain advancements achieved, and yet the achievements still fall far behind people’s expectations. The codes of ethic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have been moving from hollow moral appeals towards concrete, detailed behavioral norms, and some have even become laws. However, we are still quite a distance from corruption prevention law completion and full-scale practice.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codes of ethic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by the Administrative Yuan in 1994, there have been code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follow when it comes to lobbying, banqueting, and bribery, but disappointingly, corruption has not been suppressed by much. So far, quite a number of studies can be referred to that are focused on common individual’s ethical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at affect the decisions. However, hardly any integrity-related behavioral decision-making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especially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is thesis, on the basis of L. K. Trevino’s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 the author aim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factors that affect government official ethical behaviors so as to thereby offer more practical corruption prevention suggestions.
This thesis analyzes person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ethical awareness. In addition, indicators to these factors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concerned and put together into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filled out by Penghu County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a result, 42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and analyzed, revealing the following facts:
1. Government official attributes: including individual attributes and group attributes. Sex, age, seniority, education, and rank of position are the five individual-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問題……………………………………………………………2
第三節 研究目的……………………………………………………………2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範圍……………………………………………………3
第五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3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6
第一節 行政倫理……………………………………………………………6
一、倫理之定義…………………………………………………………6
二、行政倫理之意涵……………………………………………………7
三、行政倫理之重要性與實踐…………………………………………8
四、行政倫理困境與違反行政倫理之因素……………………………10
五、倫理決策……………………………………………………………14
六、認知的道德發展因素………………………………………………23
第二節 廉政倫理……………………………………………………………27
一、廉政倫理之意義……………………………………………………27
二、廉政倫理之範圍……………………………………………………29
三、廉政倫理執行機關…………………………………………………30
第三節 廉政倫理規範………………………………………………………35
一、法規 (rules) 與守則 (code)………………………………………35
二、請託關說、飲宴應酬與贈受財物文化……………………………37
三、貪瀆之成因與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之關係…………41
四、我國現行法令對請託關說、飲宴應酬、贈受財物之規範………42
五、當前請託關說、飲宴應酬、贈受財物規定相關問題探討………45
六、有關請託關說、飲宴應酬、贈受財物民意調查結果……………46
七、台灣省各縣市近年執行廉政倫理規範成效………………………47
八、其他華人地區及國家廉政倫理規範………………………………49
九、歐美國家(以美國、芬蘭、丹麥為例)廉政倫理規範…………54
十、小結…………………………………………………………………56
第三章 實證研究…………………………………………………………………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58
一、研究概念……………………………………………………………58
二、研究指標之建立……………………………………………………58
三、研究限制……………………………………………………………59
四、研究架構……………………………………………………………59
第二節 研究假設……………………………………………………………60
第三節 研究方法……………………………………………………………62
一、問卷設計……………………………………………………………62
二、前測(試測問卷信度分析)………………………………………63
三、衡量指標形成構面…………………………………………………63
四、母體之界定與樣本數………………………………………………65
五、問卷之發放與回收…………………………………………………68
六、樣本結構……………………………………………………………68
七、基本資料描述性統計………………………………………………69
八、道德認知發展六階段描述性統計…………………………………73
九、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的方式描述性統計………………………74
十、政府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描述性統計……………………………………………………………………75
十一、請託關說事件最主要的來源次數分配…………………………76
十二、符合正常社交禮俗贈受財物價值上限之次數分配……………77
十三、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構面的描述性統計………………………78
第四章 實證分析及結果…………………………………………………………81
第一節 平均數的差異檢定-T檢定………………………………………81
第二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7
第三節 卡方檢定—差異性分析…………………………………………153
一、個人屬性、群組屬性與道德認知發展差異性分析……………153
二、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與贈受財物之價值上限差異性分析………155
第四節 小 結……………………………………………………………155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160
第一節 研究發現…………………………………………………………160
一、 公務員個人屬性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環境因素
間之差異…………………………………………………………160
二、 公務員群組屬性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環境因素
間之差異…………………………………………………………161
三、 組織倫理政策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間
之差異……………………………………………………………162
四、 當前機關廉政倫理規範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環
境因素間之差異…………………………………………………166
五、 道德認知發展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環境因素間
之差異……………………………………………………………167
六、個人屬性、群組屬性在道德認知發展上之差異………………169
七、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與贈受財物的價值上限之差異……………169
八、公務員群組屬性、請託關說事件來源與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
個人因素間之差異………………………………………………169
第二節 結 論……………………………………………………………170
一、公務員屬性部分…………………………………………………169
二、個人因素部分……………………………………………………170
三、環境因素部分……………………………………………………170
四、道德認知發展部分………………………………………………170
第三節 建 議……………………………………………………………171
一、 建構我國行政倫理法制,明確規範公職人員行政倫理與行為
準則………………………………………………………………171
二、透過資訊透明化,擴大社會參與,型塑公民社會……………171
三、專職機關打擊貪腐………………………………………………172
四、建立以廉潔為基礎之組織核心價值,內化廉政倫理規範……172
五、加強公務員倫理教育,提升道德認知水準……………………173
六、 重視公務員品位,維護文官體制,提振公務員士氣…………174
七、高階管理者以身作則,率先示範廉政倫理行為………………174
八、強化違反倫理之調查……………………………………………174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175
參考文獻……………………………………………………………………………176
附錄一………………………………………………………………………………185
附錄二………………………………………………………………………………189
附錄三………………………………………………………………………………190
附錄四………………………………………………………………………………191
附錄五………………………………………………………………………………192
附錄六………………………………………………………………………………193
附錄七………………………………………………………………………………194
附錄八………………………………………………………………………………195
圖 目 錄
圖 1-1 本文研究流程圖…………………………………………………………5
圖 2-1-1 賽蒙的理性決策模型……………………………………………………15
圖 2-1-2倫理分析的過程…………………………………………………………16
圖 2-1-3 倫理的決策模式…………………………………………………………17
圖 2-1-4 個人情境互動模型………………………………………………………18
圖 2-1-5 Ferrell 和 Gresham 的權變倫理決策…………………………………19
圖 2-1-6 整合的倫理決策模式……………………………………………………20
圖 2-1-7 Thomas Jones 倫理決策議題的權變模式………………………………20
圖 2-1-8 Wittmer 的倫理決策綜合模式…………………………………………21
圖 2-1-9 柯柏格(Kohlberg)道德認知發展三層次六階段…………………………26
圖 2-2-1 工作場所的偏差行為類型………………………………………………28
圖 2-2-2 廉政倫理建制概念流程…………………………………………………29
圖 2-2-3 廉政倫理之範圍…………………………………………………………30
圖 2-2-4 全國政風機構組織架構…………………………………………………32
圖 2-2-5 政風工作目標體系………………………………………………………34
圖 3-1-1 本研究之理論架構………………………………………………………60
圖 3-3-1 性別、年齡、公職年資、職等、教育程度、職位次數分配…………71
圖 3-3-2 服務單位之性質、工作性質次數分配…………………………………72
圖 3-3-3 道德認知發展六階段次數分配…………………………………………74
圖 3-3-4 最能代表一般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的方式次數分配………………75
圖 3-3-5 政府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次數分配……76
圖 3-3-6 請託關說事件主要來源次數分配………………………………………77
圖 3-3-7 贈受財物的價值上限次數分配…………………………………………78
表 目 錄
表 2-1-1 行政倫理內涵認知項目之比較………………………………………8
表 2-1-2 認知的道德發展階段…………………………………………………25
表 2-2-1 官僚控制類別…………………………………………………………31
表 3-3-1 測試問卷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α值……………………63
表 3-3-2 廉政倫理行為決策因素構面結果表…………………………………64
表 3-3-3 澎湖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各鄉市公所現有員額統計表……………66
表 3-3-4 澎湖縣政府及所屬機關、各鄉市公所及所屬機關現有員額及抽樣
次數分配………………………………………………………………67
表 3-3-5 母體組與樣本組在性別、服務機關、職等、職位次數分配表……69
表 3-3-6 個人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70
表 3-3-7 道德認知發展六階段次數分配………………………………………73
表 3-3-8 最能代表一般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的方式………………………74
表 3-3-9 政府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次數分配…75
表 3-3-10 請託關說事件主要來源次數分配……………………………………76
表 3-3-11 贈受財物的價值上限次數分配………………………………………77
表 3-3-12 各構面的描述性統計…………………………………………………79
表 4-1-1 性別與請託關說事件報備、知會、登錄之制度可以保障公務員免
遭受栽贓抹黑T檢定…………………………………………………81
表 4-1-2 性別與多給予公務員外在激勵誘因,有助於增加公務員遵循廉政
倫理規範之意願T檢定………………………………………………82
表 4-1-3 性別與目前公務員時常面對倫理困境 (兩難情境)T檢……………82
表 4-1-4 性別與對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看法T檢定……83
表 4-1-5 性別與公務員遇請託關說事件,依規定應報告長官並知會政風機
構的作法相當合理T檢定……………………………………………83
表 4-1-6 性別與覺得現有的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為可以產生有效之
規範效果T檢定………………………………………………………84
表 4-1-7 職位與對廉政倫理規範熟悉度之T檢定……………………84
表 4-1-8 職位與餽贈與賄賂之區辨T檢定……………………………………85
表 4-1-9 職位與高層管理者對廉潔行為的關切在組織中之激勵作用T檢定85
表 4-1-10 職位與對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加以規範之必要性
T檢定…………………………………………………………………86
表 4-1-11 職位與高層管理者必須率先以身作則T檢定………………………86
表 4-2 影響廉政倫理行為決策之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道德認知發展因素
差異性分析總表 ………………………………………………………87
表 4-2-1 年齡與廉政倫理規範之熟悉度多重比較……………………………90
表 4-2-1-1 年齡與廉政倫理規範之熟悉度事後比較……………………………90
表 4-2-2 年齡與時常承受請託關說壓力之多重比較…………………………91
表 4-2-2-1 年齡與時常承受請託關說壓力之事後比較…………………………91
表 4-2-3 年齡與同仁處理公務很少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規範和原則行事多
重比較…………………………………………………………………92
表 4-2-3-1 年齡與處理公務很少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規範和原則行事之事後
比較……………………………………………………………………92
表 4-2-4 年齡與現有的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行為之規範效果多重比較
…………………………………………………………………………93
表 4-2-4-1 年齡與現有的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行為之規範效果事後比較
…………………………………………………………………………93
表 4-2-5 公職年資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區隔認知之多重比較………94
表 4-2-5-1 公職年資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區隔認知之事後比較………95
表 4-2-6 年資與倫理困境 (兩難情境)察覺之多重比較……………………95
表 4-2-6-1 年資與倫理困境(兩難情境)察覺之事後比較 ……………………96
表 4-2-7 年資與處理公務是否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規範和原則行事之多重
比較……………………………………………………………………97
表 4-2-7-1 年資與處理公務是否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規範和原則行事之事後
比較……………………………………………………………………98
表 4-2-8 服務單位與對廉潔行為關切之組織氣氛多重比較…………………99
表 4-2-8-1 服務單位與對廉潔行為關切之組織氣氛事後比較…………………99
表 4-2-9 工作性質與適時予以獎勵或處罰有助於廉政倫理規範之實踐的多
重比較…………………………………………………………………99
表 4-2-9-1 工作性質與適時予以獎勵或處罰有助於廉政倫理規範之實踐的事
後比較…………………………………………………………………100
表 4-2-10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餽贈與賄賂之區辨的多重比較 …100
表 4-2-10-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餽贈與賄賂之區辨的事後比較……101
表 4-2-1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之區辨的多重
比較……………………………………………………………………102
表 4-2-11-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之區辨的事後
比較……………………………………………………………………103
表 4-2-12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公務員時常承受請託關說壓力之多
重比較…………………………………………………………………103
表 4-2-12-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公務員時常承受請託關說壓力之事
後比較………………………………………………………………104
表 4-2-13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公務員時常面對倫理困境(兩難情境)
之多重比較……………………………………………………………105
表 4-2-13-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公務員時常面對倫理困境(兩難情
境) 之事後比較………………………………………………………106
表 4-2-14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之關切的
多重比較………………………………………………………………106
表 4-2-14-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之關切的
事後比較………………………………………………………………107
表 4-2-15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一般民選與政治任命官員的廉標準
是否與常任文官一樣之看法多重比較………………………………108
表 4-2-15-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一般民選與政治任命官員的廉潔標
準是否與常任文官一樣之看法事後比較……………………………109
表 4-2-16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機關同仁是否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
規範和原則行事之多重比較…………………………………………110
表 4-2-16-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機關同仁是否會根據現行廉政倫理
規範和原則行事之事後比較…………………………………………110
表 4-2-17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擔心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
酬事件曝光產生負面影響之多重比較………………………………111
表 4-2-17-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對擔心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
酬事件曝光產生負面影響之事後比較………………………………112
表 4-2-18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與請託關說事件、贈受財物、飲宴應
酬事件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的感覺之多重比較……113
表 4-2-18-1 一般機關處理倫理議題方式與請託關說事件、贈受財物、飲宴應
酬事件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的感覺之事後比較……114
表 4-2-19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公務員對廉政
倫理規範熟悉度多重比較……………………………………………115
表 4-2-19-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公務員對廉政
倫理規範熟悉度事後比較……………………………………………116
表 4-2-20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提供外在激勵
誘因是否有助於增加公務員遵循廉政倫理規範之意願之多重比較117
表 4-2-20-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提供外在激勵
誘因是否有助於增加公務員遵循廉政倫理規範之意願之事後比較118
表 4-2-2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高層管理者對
廉潔行為的關切在組織中是否有激勵作用之多重比較……………119
表 4-2-21-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高層管理者對
廉潔行為的關切在組織中是否有激勵作用之多重比較……………120
表 4-2-22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對一般民選與政
治任命官員的廉潔標準是否與常任文官一樣之多重比較…………121
表 4-2-22-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對一般民選與政
治任命官員的廉潔標準是否與常任文官一樣之事後比較…………121
表 4-2-23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遇請託關說事件,依規定應報告長官並知會政風機構的作法之合理性多重比較122
表 4-2-23-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遇請託關說事件,依規定應報告長官並知會政風機構的作法之合理性事後比較123
表 4-2-24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認為現有的廉
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為可以產生有效之規範效果多重比較…124
表 4-2-24-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認為現有的廉
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為可以產生有效之規範效果多重比較…125
表 4-2-25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將請託關說、
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之感
覺的多重比較……………………………………………………126
表 4-2-25-1 主管機關處理廉政倫理議題所應採取的最佳途徑與將請託關說事件、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
之感覺的事後比較……………………………………………………127
表 4-2-26 請託關說來源對認為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比我
個人的標準還要高之多重比較………………………………………128
表 4-2-26-1 請託關說來源對認為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比我
個人的標準還要高之多重比較………………………………………128
表 4-2-27 請託關說來源與公務員遇請託關說事件,依規定應報告長官並知
會政風機構之作法的合理性多重比較………………………………129
表 4-2-27-1 請託關說來源與公務員遇請託關說事件,依規定應報告長官並知
會政風機構之作法的合理性事後比較………………………………130
表 4-2-28 請託關說來源與覺得現有的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為可以產
生有效規範效果之多重比較…………………………………………130
表 4-2-28-1 請託關說來源與覺得現有的廉政倫理規範對公務員之行為可以產
生有效規範效果之事後比較…………………………………………131
表 4-2-29 請託關說來源與覺得將請託關說事件、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
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之感覺多重比較………………132
表 4-2-29-1 請託關說來源與覺得將請託關說事件、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
知會政風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的感覺之事後比較……………132
表 4-2-30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餽贈與賄賂的區辨之多重比較………………133
表 4-2-30-1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餽贈與賄賂的區辨之事後比較………………134
表 4-2-31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之區辨之多重比較
…………………………………………………………………………135
表 4-2-31-1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之區辨之事後比較
………………………………………………………………………136
表 4-2-32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的關切多重比較…137
表 4-2-32-1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對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的關切事後比較…138
表 4-2-33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與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多重
比較……………………………………………………………………139
表 4-2-33-1 贈受財物價值上限與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事後
比較………………………………………………………………140
表 4-2-34 道德認知發展對餽贈與賄賂之區辨多重比較………………………141
表 4-2-34-1 道德認知發展對餽贈與賄賂之區辨事後比較………………………142
表 4-2-35 道德認知發展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之區辨多重比較………142
表 4-2-35-1 道德認知發展對飲宴應酬與正常社交往來之區辨事後比較………143
表 4-2-36 道德認知發展對遵守飲宴應酬事件之規範,會使公務員正常人際
往來社交活動產生困擾之多重比較…………………………………144
表 4-2-36-1 道德認知發展對遵守飲宴應酬事件之規範,會使公務員正常人際
往來社交活動產生困擾之事後比較…………………………………145
表 4-2-37 道德認知發展與同事對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處理方式
是否會影響個人對類似案件的處理多重比較………………………146
表 4-2-37-1 道德認知發展與同事對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處理方式
是否會影響個人對類似案件的處理事後比較………………………147
表 4-2-38 道德認知發展與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的關切多重比較…147
表 4-2-38-1 道德認知發展與在工作中表達對廉潔行為的關切事後比較…148
表 4-2-39 道德認知發展與評價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多重
比較………………………………………………………………149
表 4-2-39-1 道德認知發展與評價一般高階管理人員自我要求的廉潔標準事後
比較………………………………………………………………150
表 4-2-40 道德認知發展與有無必要對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
加以規範多重比較……………………………………………………150
表 4-2-40-1 道德認知發展與有無必要對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
加以規範事後比較……………………………………………………151
表 4-2-41 道德認知發展與將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知會政風
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之感覺的多重比較………………………152
表 4-2-41-1 道德認知發展與將請託關說、贈受財物、飲宴應酬事件知會政風
單位,會有檢舉他人不法之感覺的事後比較………………………153
表 4-3-1 年齡與道德認知發展階段交叉表…………………………………154
表 4-3-2 公職年資與道德認知發展階段交叉表……………………………154
表 4-3-3 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與贈受財物的價值上限交叉表………………155
表 4-4 研究結果一覽表………………………………………………………15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書目
吳瓊恩(1998年)。心靈改革與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二輯,頁5。
呂育誠(2000年)。課責觀點下行政中立的意涵與落實途徑。考銓季刊,第23期,頁68-75。
呂育誠(2002年)。政務人員行為規範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77期,頁14-28。
李其泓(2003年)。從倫理的觀點探討公務人員利益的衝突。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淑琦(1985年)。自我肯定度、熟識度、酬勞與大學生接受請託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登燦(1993年)。公務機關貪污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杜維狄(1980)。公務人員的道德問題,(劉永憲譯)。台北,政大公共行政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頁8-9。
汪明生(1989)。多元公共認知之研究-社會判斷理論的準實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書。
汪明生(1998年)。加強公共倫理落實政府再造。人力發展月刊,第56期,頁18-19。
林子銘、李東峰、連俊瑋等(2002年)。臺灣人在不確定環境下倫理決策行為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第四卷,第3期。
林煌(1991年)。道德判斷與道德價值取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法務部政風司(2002年)。「如何加強稽核及減少公務人員受賄的可能」專案研究報告。
邱華君(2004)。行政倫理理論與實踐。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4.10.29,取自 http://www.nhu.edu.tw/~policy/ch7.htm
邱瑞忠(1988)。美國規範性行政倫理的研究源起及其演進。人事月刊,第十二卷,第2期,頁23-34。
邱瑞忠(1990年)。規範性行政倫理。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碩士論文,頁13-17。
邱瑞忠(2000年)。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途徑:行政倫理的思考。東海大學社會科學報,第19期,頁97-120。
邱瑞忠(2001年)。行政倫理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規範作用—倫理分析與道德抉擇途徑。東海社會科學學報,頁27-44。
邱瑞忠(2001年)。規範性行政倫理理論的建立。弘祥出版社,頁1-84。
施能傑(2003年)。建立公共服務倫理規範—以OECD的標竿經驗。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台灣透明組織、國際透明組織、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香港年報2002(2003年)。93.10.27,取自http://www.info.gov.hk/yearbook/2002/chtml/c16-05.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2004年)。防止賄賂條例。93.10.27,取自 http://www.emb.gov.hk/index.aspx?nodeID=1959&langno=2
孫海雲(1982年)。變遷社會中的行政倫理。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席美銀(1994年)。如何杜絕關說、避免人情壓力、影響公務推行。人事月刊雜誌,18卷4期,頁67-69。
馬公市公所政風室(2001)。九十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報告。
馬公市公所政風室(2002年)。澎湖縣馬公市公所九十一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馬公市公所政風室(2003年)。澎湖縣馬公市公所九十二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馬公市公所政風室(2003年)。澎湖縣馬公市公所九十三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馬國泉(1999年)。美國公務員制和道德規範。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馬慶強(2005年)。中國人道德發展理論的建構。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第7期,94.3.21,取自http://www.sinica.edu.tw/~kuoshu/journal/vol_7/7_5.htm
高博銓(1999年)。後現代主義、倫理規範與道德教育。臺灣教育,第586期,頁48-53。
高博銓(2000年)。郭爾保道德認知發展論之評析。臺灣教育,第595期,頁36-44。
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法規。空大學訊,第227期,頁56-59。
張石光(2000年)。領導風格行政倫理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學(2005年)。社會互動中的關係和人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94.3.21取自 http://www.sinica.edu.tw/~kuoshu/faiprics/news/no_4/4-2-2.htm
張其祿、葉一璋、張文豪等(2003年)。貪瀆與治理—台灣現況之法制分析與建言。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台灣透明組織、國際透明組織、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張春興(1986年)。價值學習四步曲—價值感、價值觀、價值標準、價值判斷。輔導月刊,18卷,第7、8期,頁11-16。
張榮貴、林健民、潘允文、王贊佳、莊其華、劉廣基等六人(2002年)。考察「丹麥、芬蘭、瑞典現行執行廉政制度及發展」報告。台北市政府政風處,頁12-16。
許濱松(1993年)。公務員貪污行為的成因及防治之道。理論與政策,第8卷第1期,頁10-21。
陳克允(1995年)。我國現代公務倫理之檢討與改進。今日會計,第60期,頁17-37。
陳坤發(2001年)。公務人員行政倫理認知研究—地方行政精英調查分析。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陳怡秀(1996年)。行為規範要求的意義。鵝湖,21卷,第7期,頁39-46。
陳秉璋(1990年)。道德規範與倫理價值。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陳恆鈞(1992年)。社會指標在政策分析運用之困難。東海學報,第39期,頁51-71。
陳起雲(2001)。行政倫理法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出國報告書。
陳愛娥(1996年)。公務員之操守與利益迴避的現代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十八期,頁6-12。
陳德禹(2000年)。現代行政倫理體系初探。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四輯。
陳錦麗(1998年)。公務倫理與行政生產力關係之研究—以經濟部暨所屬行政機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
陳豐文(1984年)。行政院暨所屬各級行政機關推行「端正政風整肅貪污方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單昭琪(1998年)。中國人的行政倫理觀。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2輯,頁353-372。
黃仁宏(1998年)。贈禮行為與個人價值觀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黃國鐘(1992年)。關說與遊說。國會觀察會訊,第1期,頁29-31。
楊政寬(1989年)。行政倫理與責任(上)。行政院研考月刊,第153期,頁77-81。
楊政寬(1989年)。行政倫理與責任(下)。行政院研考月刊,第154期,頁52-55。
葉育堅(1995年)。台灣大型企業之倫理守則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靜芬(2003年)。我國公務人員行政倫理困境之研究:以中央機關中級主管為研究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敏璋(2002年)。美國行政倫理法制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灣透組織(2005年)。台灣透明組織公布2004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新聞稿,94.5.21 取自 http://ti-taiwan.org/ch.files/doc.files/GCBPressRelease1209.doc
劉文仕(1993年)。有關防貪措施的刑法學理問題。立法院院聞,21卷,第12期,頁48-57。
劉文隆(1985年)。公務員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昊洲(2002年)。遊說與關說情形之處理。研習論壇,16期,頁29-35。
澎湖縣政府政風室(2001年)。澎湖縣政府辦理九十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澎湖縣政府政風室(2002年)。澎湖縣政府九十一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澎湖縣政府政風室(2003年)。澎湖縣政府九十二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報告。
澎湖縣政府政風室(2004年)。澎湖縣政府九十三年度政風實況問卷調查研析報告。
蔡良文(2003年)。公共關係與關說之處理。人事行政,第144期,頁18-32。
磨天相(2003年)。民選公職人員貪腐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蕭武桐(1996年)。行政組織的倫理決策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倫理決策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武桐(2000年)。試論行政倫理的意義、範圍及內容。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四輯。
戴楊建(1996年)。行政倫理守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全吉(1989年)。行政倫理的困境與強化。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四輯,台北:銓敘部,頁401-412。
謝鴻傳(1991年)。影響決策的價值判斷因素之分析。警專學報,第4期,頁173-181。
謬全吉(1998年)。行政倫理。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4期,頁22-24。
顧慕晴(1996年)。行政人員倫理行為之維持—德行(Virtue)途徑的探討。中國行政論評,第六卷,第1期,頁27-42。
顧慕晴(1998年)。縣市政府行政人員行政倫理強化之研究。中國行政論評,第七卷,第3期,頁85-112。
參、英文期刊論文
Allan J. Kimmel(1988), Ethics and Values in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25-27.
Boling, T. E. And John D.(1981), “Ethical Dilemmas in Government: Desiging an Organizational Respone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10:1, p.11-13.
Cooper, Terry L.(1994),The Emergence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as a Field of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ry L. Cooper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D.P. Wittmer(1992), ”Ethical Sensitivity and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An Experiment,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p.443-462.
Felix A. Nigro and Lloyd G. Nigro(1989),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7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 p.49.
Gortner, Harold F.(1991), “Ethics for Public Managers”, New York: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p5-13
H. George, Frederickson(1993), “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monk, New York London, England: M. E. Sharpe, P136-157
Kernaghan, Kenneth (1991), “The Ethical Dimension in Public Service”, 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12-16.
Kernaghan, Kenneth(1993), “Promoting Public Service Ethics: The Codification Option”, Ethics in Public Service, Richard A. Chapman ed. P15-29
Kohlberg, L.(1984),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Linda K. Trevino(1986),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Organizations : A Person- Situa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uly, p.603.
Marshall E Dimock, Gladys Ogden Dimock and Douglas M.Fox(1983), Public Administration, 5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93.
O. P. Dwivedi(1978), Public Service Ethics, Belgiu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p.2.
O.C.Ferrell., and Larry G. Gresham(1985),“A Contingency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Summer, p.87-96
O.C.Ferrell., Larry G. Gresham.(1989), and John Freadrich, A Synthesis of Ethical Decision Models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Fall, p.60.
OECD(2000), “Trust in Government: Ethics Measures in OECD Countries”,Paris: OECD, p32-33,24-25
Pope, Gerald M.(1988), “Ethics in Government: A Framework for In James S. Bowman and Frederick A. Elliston(eds.), Ethics, Government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Rohr, John A.(1991), “Ethical Issues in French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uly/August 1991, Vol. 51, No 4., p.283-297
Shafritz, Jay M. & E. W. Russel(2000), 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2nd ed., N.Y.: Longman: 533-535
Starling, Grover(1998), 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5th ed. Belmont, C. A.: Wadsworth Publishers
Terry L. Cooper(1990), “Understand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 New York: Associated faculty Press Inc, P.16-23.
Terry L. Cooper(1990), The Responsible Adminitsrator: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homas M. Jones(1991),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by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An issue-Conting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2),,p.379
Warren R. Bailie, David Johnson (1991), “Governmental Ethics and Ethics Agencies”, 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158-16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