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8118-23254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8118-232548
論文名稱
Title
福利社區化的案例分析-以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A Case Study of Shih 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Tain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6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8-07-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8-08-29
關鍵字
Keywords
社區、社區發展、福利社區化、社區合作社、社區經濟、永續社區
Community,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the community cooperation society, Community economic, Sustainable commun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發展協會,如何藉由福利社區化引發社區居民之認同,進而促成社區合作社之動機及成立,並了解社區合作社支持社區推動福利社區化促使社區改變及朝永續社區發展脈絡進行探討,並提出建議。

研究採深度及焦點團體訪談,資料蒐集對象以所在地區公所業務承辦、實際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合作社主要核心幹部及社區居民為主。

研究發現,社區透過合作社公益金回饋,支持福利社區化,相輔相成,形成循環,此社區發展經驗對欲發展社區自主經濟之社區,具參考價值,本研究也依訪談歸納出可供推動福利社區化實務上的建議,以及後續研究建議方向。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hih 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fostered recognition of the community members in the Houbi District of Tainan, which led to consequent moti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ty cooperation society. Then, we also analyzed the support provided by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the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to promote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and steer the community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we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In-depth and focus-group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data. Subjects included administrators of the local district offic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ore promoters of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ommunities support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through cooperative society contributions. Therefore,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 virtuous cycle.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experience consolidated in this study serves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ommunities striving for economic autonomy. Moreover, we formulated several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rom the findings to promote community-oriented social welfare and facilitate future research.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社區、社區發展與組織相關文獻 9
第二節 系統理論、福利多元主義、福利社區化之相關文獻 13
第三節 社區經濟及合作社相關文獻 17
第三章、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2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8
第一節 社區發展的脈絡 28
第二節 福利社區化的體現 31
第三節 社區居民的認同與參與 34
第四節 社區經濟的發展 37
第五節 永續社區發展的軌跡 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8
參考文獻 5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手冊
丁秋芳(2002)。合作社的社間合作,社會服務與文化活動,合作社理監事手冊。台中:台灣合作事業發展基金會。
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譯(1985),亞歷山大.賴羅博士(Dr. Alexander F. Laidlaw)著。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王金永等譯(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臺北市:紅葉文化。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李宗勳 (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易駿(2008)。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臺北市:雙葉。
李增祿(1986)。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李聲吼(2010)。社區產業的經營發展策略與運作之探討─以鄉村型社區為例,遽變時代 中多元與活力的社區工作研討會手冊。台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與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
周沛(2002)。社區社會工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振春(2011)。社會教育專論。臺北市 : 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臺北市 : 五南。
林勝義(1998)。兒童福利行政。台北:五南書局。
林勝義(1998b)。福利社區化的概念與策略。收錄於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編印《社會福利社區化文獻》。台北:臺灣師範大學。
孫炳焱譯(2003),史望.奧克.貝克(S. Å. Böök)著。世界變遷下的合作社基本價值。台北:中華民國合作學社。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徐震、林萬億(1982)。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張鴻鈞(1969)。社區發展。收錄於谷正綱編,《張鴻鈞先生社會發展言論 彙編》, 59-67。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麗芬、王順民(2014)。社會福利服務析論-當代台灣地區的方案計畫討論。台北:洪葉。
陶蕃瀛(1994)。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黃源協、蕭文高 (2010)。社區工作。台北:空大。
賴兩陽(2011)。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第三版)。台北:洪葉文化。
二、期刊
李宗派(2009)。社會工作師應認識之社區概念與系統。社區發展季刊 ,127。
李易駿(2011)。我國社區發展工作的沿革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3,418。
李建興(1994)。運用社會資源協助社區發展可行途徑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28, 104-117。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21。
邱汝娜、陳素春、黃雅鈴(2004)。照顧服務社區化-當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照顧服務之推動與整合規劃。社區發展季刊,106,5-17。
徐震 (1982)。我國推行社區發展的回顧 。社區發展季刊,18, 31-43。
莫藜藜(2004)。張鴻鈞先生與臺灣的社區發展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42-51。
陳欽春(2000)。社區主義在當代治理模式中的定位與展望。中國行政評論,10(1),183-213。
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107,78-88。
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9)。從「社區發展」到「永續社區」--臺灣社區工作的檢視與省思。臺大社工學刊,19,87-132。
楊孝濚(1980)。社區合作社在社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之研究研討會 。社區發展季刊,11,106-109。
熊健英(1976)。社區合作社的需要及推行情形。社區發展月刊,4。
蔣玉嬋(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241-252。
蕭文高(2013)。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第三卷第二期2013 年 10 月 , 143-150。
韓央迪(2004)。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 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国外社会科学,2012。
三、學術論文
陳靜誼(2007) 。社區居民社區意識及對社區總體營造認知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河堤社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劉巧玲(2011)。都市型社區永續發展之社區資源整合分析研究-以新竹市東區科園社區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劉芳綺(2014)。 社區發展協會轉型成社區型合作社之可行性研究 -以德興社區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謝新春(2013)。台東縣太麻里鄉社區發展協會運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東。
四、官方文件
侯念祖(2009)。社區青少年工作與社區產業─兩年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的觀察。98 年度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評鑑報告,41-45。台北:內政部。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4。台北:文建會。
黃志忠(2007)。社區組織推動福利社區化之我見。臺閩地區96年度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評鑑報告,176-178。台北:內政部。
五、網路資料
楊金城(2018/03/17)。全國第一個!仕安農村社區企業建運銷處理室。《自由時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68352。瀏覽時間:2018/4/1。

貳、外文部分
Bellah ,et al, (1985). Habits of the heart: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American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ckner, J. C. (1988).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Neighborhood Cohe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6(6) :771-791.
Hamstead,M.P.&Quinn,M.S.(2005).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Theroetical convergence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Local Environment,10(2),141-158.
J.Wolfenden(1978).The Future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London: Croom Helm, pp. 9-14.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NASW(2003).Social Work Speak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PolicyStatements (2003-2006).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Press.
Peat,K(2007).The ideal of a sustainable community,in.C.J.Clay,M.Madden,&L.Potts(Eds.),Towards understanding community:People and place(pp.97-110).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R.Rose,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 the St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 Mix.in R.Rose & R. Shiratori,The Welfare State East and Wes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pp. 13-39.
Sheng, Y. K. (1989).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Low-income Housing Project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25(1):56-65.
Shragge, E. (1993). The Politics of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Stragge (Eds),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1-17, New York: BlackRose Books.
S.Hatch & I. Mocroft(1983), Components of Welfar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Social Services and Politics in Two Local Authorities,London: Bedford Square Press, p. 287.
Vaske, J. 2001. Place Attachment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2(4):16-21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1987).Our common future.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