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00-0006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00-000612
論文名稱
Title
《晏子春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7-29
關鍵字
Keywords
晏子春秋、晏嬰、晏子、齊國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2 次,被下載 762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620 times.
中文摘要
《晏子春秋》全書共分八篇,一百二十五章,《漢書•藝文志》將本書歸之儒家,列為儒家之首。然自唐柳宗元〈辨《晏子春秋》〉一文提出「疑其墨子之徒有齊人者為之」的觀點後,歷來研究者即對其作者、成書年代、篇章分合、學派等問題多所討論,眾說紛紜。因此,在《晏子春秋》為本論文論述的主要材料的情況下,第二章〈《晏子春秋》考〉便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全章就歷來的研究情形分為四節,針對著錄情況、版本、作者、成書年代、所屬學派等問題進行歸納與整理,希望在此章中能就各個問題有一確定的結果,使得《晏子春秋》做為本論文之基本材料不致引發爭議。
在第三章中,本論文先就晏嬰其人生平事蹟進行說明,所以參考《左傳》、《史記》及《晏子春秋》一書中的資料,以「禮」為主軸,對其生平重大事件加以說明,使讀者對晏嬰有初步的了解。欲深入分析晏嬰的思想,當由其學說之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兩方面進行考察。故先以齊國地理環境為出發點,探討他的成長環境對其行為的影響,知齊風尚實,故禮制在晏嬰時已多所崩毀;又知齊國地處東方濱海之國,人民思想奇幻,易接受新觀念與新事物,在人才的進用上態度開放,是故管仲、晏嬰不必為公族大夫亦可為執政。「尚實」、「唯才是用」使得齊國稱霸東方,但就政權上來說,晏嬰為政時的姜齊三公:靈公污、莊公怯、景公奢,皆為昏庸腐朽的闇主,陳氏大夫隨時可能代之而起,是故晏嬰雖為執政卻面臨相當大的政權保衛危機,此為晏嬰相齊的時代背景。晏嬰博通古今,其學說、治術皆有所本,其學說大抵以六經為基礎,輔之以史書上聖王先賢為政的各種措施,揉合成為其治術。
最後則跨出齊國地域,將晏嬰置於國際舞台上,以《左傳》資料為主,針對同時的子產與晏嬰就其思想中最大差異:禮、法關係之演變進行說明,希望能從中對晏嬰力行禮治的行為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就晏嬰、子產二人長期為該國執政之功過進行比較,以說明晏嬰在春秋末期備受肯定的原因。
第四章之內容以《晏子春秋》一書為主,輔以晏嬰的政績,探討他的政治理念與治國方略,由於晏嬰的天道與鬼神之說極富人文精神,故此章另闢一節以論之。晏嬰力主「以禮治國」,是故先由禮之源起探討,了解禮的本質與其重要性,次就晏嬰的「以禮正綱常」、「以禮別人倫」的施政理念,觀看其如何推行禮制以抑制陳氏政權的擴張,以及晏嬰力行禮制對齊國政局的影響。《呂氏春秋•知分》引崔杼弒君事件,對晏嬰不因君死而殉之的態度評論道:「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義。」又說:「晏子可謂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舉錯者不得與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國士知其若此也,故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晏嬰對於君臣相處之道亦有獨到之處,故就晏嬰論為君之道、為臣之道、君臣合同之說三方面加以申論,以明《晏子春秋》中的君臣關係。
《晏子春秋》一書的內容多為晏嬰勸諫景公如何為政,因此將晏嬰的治國方略分為三部分:其一為針對公室之弱,力主強公室以抑私門;其二為社會風氣尚奢靡,是故晏嬰以身作則,廉正不阿以崇儉抑奢;其三針對齊國困頓不堪的社會環境,提出省刑罰、薄賦斂以減輕人民痛苦,使人民休息養生、藏富於民。此外,晏嬰對當時齊國國君動輒以祝禳、祭祀的行為來解決「異象」的方式提出諫言,他以為天道有常,當以民意為依歸,遵從固有道德即可得天道。至若鬼神之說,則以非人為所能影響,故不應徒事祭祀而妄信,並以鬼神能降福致禍之說來端正國君行為。而晏嬰這種將鬼神之說的迷信轉化為對人自身行為努力的肯定的作法,在上使國君有所畏懼而知收斂,在下使人民生活因此而有依從的標準,就當時來說是極有意義的。
第五章則針對前面所論述的部分加以整合評述,並就《晏子春秋》一書的意義及價值予以說明,希望能藉由這樣的討論與說明,俾使後來的研究者能有所助益。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晏子春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晏子春秋》考
第一節 歷代著錄與亡佚 7
第二節 《晏子春秋》古本簡述 10
第三節 《晏子春秋》真偽考辨 17
第四節 《晏子春秋》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28
第五節 《晏子春秋》所屬學派 37
第三章 晏嬰與春秋政局
第一節 晏嬰行誼 44
第二節 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 52
第三節 禮制崩壞 69
第四章 從《晏子春秋》看晏子
第一節 晏子論禮 77
第二節 君臣關係 93
第三節 晏子的治國方略 114
第四節 天道與鬼神 127
第五章 《晏子春秋》的意義與價值
第一節 晏嬰對齊國的貢獻 138
第二節 晏嬰對齊文化的貢獻 141
參考書目 14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以作者筆畫多寡為序)

一、 《晏子春秋》相關書目
王更生註譯:《晏子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7
王念孫:《晏子春秋雜志》二卷,臺北,廣文書局,初版,1963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臺北,鼎文書局,二版,1977
李萬壽譯注:《晏子春秋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第1版,1993
金其源:《晏子春秋管見》一卷,臺北,世界書局,再版,1980
孫彥林、周民、苗若素譯注:《晏子春秋譯注》,濟南,齊魯書社,第1版,1991
孫星衍校、蘇輿校:《晏子春秋》,臺北,廣文書局,再版,1991
孫星衍校併撰音義:《晏子春秋》七卷,、附音義二卷,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
莊適選註:《晏子春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72
陳濤譯注:《晏子春秋譯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版,1996
陶梅生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晏子春秋》,臺北,三民書局,初版,1998
鄒太華輯注:《晏子逸箋》,臺北,中華書局,初版,1973
趙蔚芝注解:《晏子春秋注解》,濟南,齊魯書社,第1版,1997
劉師培:《晏子春秋校補》二卷,臺北,大新書局,1965
劉師培:《晏子春秋補釋》一卷,臺北,大新書局,1965
劉師培:《晏子春秋斠補定本》,臺北,華世出版社,初版,1975
劉殿爵編:《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第1版,1993
錢熙祚校:《晏子春秋》,上海,大東書局,影印本,1935
駢宇騫:《晏子春秋校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初版,1988

二、 專著
于欽:《齊乘》六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73
尹桐楊:《諸子論略》三卷,臺北,廣文書局,初版,1975
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二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孔鮒、宋咸注:《孔叢子》七卷,臺北,中華書局,臺一版,1966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七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毛鵬基編撰:(增補)諸子十家平議述要,臺北,雅言出版社,初版,1971
王士禎:《池北偶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76
王充:《論衡》三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9
王志民主編:《齊文化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初版,1993
王更生:《晏子春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1976
王叔岷:《諸子斠證》,臺北,世界書局,初版,1964
王念孫:《讀書雜志》八十二卷,臺北,世界書局,再版,1972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社,初版,1968
王堯臣等編次、錢東垣輯釋:《崇文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8
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王肅注:《孔子家語》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67
王貴民:《商周制度考信》,臺北,明文書局,初版,1989
王閣森、唐致卿主編:《齊國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初版,1992
王應麟:《玉海》二百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3
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一百三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1
左言東:《中國政治制度史》,上海,浙江古籍出版社,初版,1986
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何休集解、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二十八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何建崇:《晏子政治思想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六十四學年度碩士論文)
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二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1980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時報出版社,初版,1987
吳汝綸點勘:《諸子集評》,臺北,中華書局,臺一版。1970
吳壽暘:《拜經樓藏書題跋記》,臺北,新文豐書局,初版,1984
吳德旋:《初月樓文鈔》十卷,臺北,新文豐書局,臺一版,1989
呂文郁:《周代采邑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92
呂思勉:《經子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四版,1986
巫邦男撰,溫天河、李壽林譯:《殷墟卜辭研究》,臺北,鼎文書局,初版,1975
李昉奉敕編:《太平御覽》一千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三版,1975
李新泰主編:《齊文化大觀》,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初版,1992
李新霖:《從左傳論春秋時代之政治倫理》,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91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初版,1979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1990
杜預集解、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杜預集解、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臺北,廣文書局,1961
汪中:《述學》,臺北,世界書局,再版,1972
屈萬里:《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1983
屈萬里:《尚書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4刷,1997
房玄齡等奉敕撰:《晉書》,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1971
拉斯威爾(Harold Lasswell):《政治:論權勢人物的成長、時機和方法》,鯨鯤、和敏譯,臺北,時報出版社,初版,1991
姚永樸:《諸子考略》二卷,臺北,廣文書局,初版,1975
姚彥渠:《春秋會要》,北京,中華書局,初版,1955年
姚際?琚G《古今偽書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68
宣兆琦、李金海主編:《齊文化通論》,北京,新華出版社,初版,2000
段志宏:《周代卿大夫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94
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67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初版,1986
韋昭註:《國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9
孫德謙:《諸子通考》三卷,臺北,廣文書局,初版,1975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94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一-周秦漢社會政治結構之研究》,臺北,學生書局,臺三版,1978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二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1
桓寬:《鹽鐵論》,臺北,中華書局,臺二版,1968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一百二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1
馬端辰:《毛詩傳箋通釋》,臺北,中華書局,台三版,1980
馬端臨:《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87
馬總輯:《意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9
馬驌撰:《繹史》,臺北,廣文書局,初版,1969
高維昌:《周秦諸子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四版,1976
高誘注:《呂氏春秋》二十六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三版,1974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93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1997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臺北,中華書局,臺一版,1972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中華書局,臺十一版,1984
梁啟超:《諸子考釋》,臺北,中華書局,臺一版,1972
許慎、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書局,增訂七版,1991
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1984
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3
陳瑞庚:《晏子春秋考辨》,臺北,長安出版社,初版,1980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初版,1997
陳維德:《晏子思想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六十學年度碩士論文)
陳韻:《春秋齊之國高兩氏譜系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89
陳鐘凡:《諸子通誼》,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7
陳灃:《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臺北,中華書局,臺一版,1966
章太炎:《國學略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再版,1987
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鼎文書局,增訂一版,1977
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臺北,臺大出版社,初版,1952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增定臺一版,1993
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1993
黃震:《黃氏日鈔》九十五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1
惲敬:《大雲山房文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67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再版,1991
葛洪撰:《涉史隨筆》一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3
虞世南撰、陳禹謨補註:《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3
管子學刊編輯部編:《管子與齊文化》,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初版,1990
管子學刊編輯部編:《齊文化縱論》,山東,華齡出版社,初版,1993
管仲、房玄齡注:《管子》二十四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83
趙世超:《周代國野關係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1993
劉向撰:《新序》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67
劉向撰:《說苑》二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9
劉安撰、高誘註:《淮南子》二十一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三版,1974
劉知幾撰、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二十卷,上海,中華書局,四版,1936
劉師培著:《劉申叔先生遺書(二)》,臺北,大新書局,1954
劉畫:《劉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83
劉義慶撰、劉孝標注:《世說新語》三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79
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初版,1996
劉麟生:《中國政治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74
歐陽詢等奉敕撰:《藝文類聚》一百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3
蔣伯潛:《諸子通考》,臺北,正中書局,臺初版,1948
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六十三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四十二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鄭玄注、賈公彥疏:《儀禮注疏》五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鄭克堂:《子產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89
黎東方:《先秦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1974
墨翟:《墨子》五卷,臺北,世界書局,1988
盧文弨:《群書拾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67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社,初版,1982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出版公司,再版,1990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修訂十五版,1988
錢穆:《國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95
應劭:《風俗通義》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1965
韓非、李瓚注:《韓非子》二十卷,臺北,世界書局,初版,1988
韓嬰:《韓詩外傳》十卷,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55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初版,1981
魏徵、蕭德言合撰:《諸子治要》二十卷,臺北,世界書局,再版,1967
魏徵等撰:《群書治要》五十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1967
羅根澤等撰、高蔭祖主編:《諸子續考》,臺北,世界書局,初版,1957
嚴可均:《鐵橋漫稿》,臺北,藝文印書館,初版,1971
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臺北,中華書局,臺三版,1976
三、期刊論文
王更生:〈《晏子春秋》現存版本知見錄〉,《師大國文學報》,1984年第十三期
王更生:〈《晏子春秋及其散文特色》〉,《孔孟學報》,1984年6月
王善祿:〈齊國土地資源開發論述〉,《管子學刊》,1998年第三期
王超:〈晏子思想•春秋思潮•齊文化〉,《管子學刊》,1998年第一期
王夢鷗:〈中國古代家族之形成及流變〉,《政大學報》,1962年第五期
江舉謙:〈《史記》晏子傳〉,《明道文藝》,1996年3月
沈剛伯:〈齊國建立的時期及其特殊的文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4年9月
孟天遠:〈論晏子在齊文化中的歷史地位〉,《晏子學刊》,1999年第三期
林永光:〈晏嬰治國方略當議〉,《管子學刊》,1998年第一期
侯強:〈齊俗「怯於鬥眾,勇於持刺」論析〉,《管子學刊》,1999年第四期
徐勇:〈春秋時期齊國的軍事制度初探〉,《管子學刊》,1998年第三期
高亨:〈《晏子春秋》的寫作時代〉,收錄於《文史述林》,北京,中華書局,第1版,1980年12月
高廣政:〈論晏子與孔子的關係〉,《晏子學刊》,1996年第一期
高廣政:〈春秋時期齊國卿大夫家族私屬武裝淺析〉,《管子學刊》,1998年第三期
張柳雲:〈晏子言行與傳統道德〉,《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60年11月
張富祥:〈齊地名稱的來歷與先秦古史征略〉,《管子學刊》,1997年第一期
陳槃:〈春秋列國風俗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1976年12月
陳維德:〈晏子春秋歸屬問題之商榷〉,《女師專學報》,1973年7月
陳維德:〈晏子思想與儒家精神〉,《孔孟月刊》,1977年2月第六期
勞榦:〈論齊國的始封和遷徙及其相關問題〉,《食貨月刊》,1984年11月
黃寶先:〈晏子倫理思想略論〉,《管子學刊》,1998年第一期
楊杰:〈晏嬰散論〉,《管子學刊》,1999年第二期
董治安:〈說《晏子春秋》〉,《山東大學學報》,1959年第四期
董治安:〈與吳則虞談《晏子春秋》的寫作年代〉,轉載於駢宇騫《晏子春秋校釋》一書之附錄,原文發表於1961年
鄭良樹:〈論《晏子春秋》的編寫及成書過程(上)〉,《管子學刊》,2000年第一期
鄭良樹:〈論《晏子春秋》的編寫及成書過程(下)〉,《管子學刊》,2000年第二期
駢宇騫:〈對《晏子春秋》的再認識〉,《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下冊)》,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嚴靈峰:〈《管子》《晏子》知見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72年12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