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03-17252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03-172520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地區國民中小學學生永續發展概念認知之研究-國語科與社會科教材分析及其評估
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cogni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in Kaohsiung - analyze and evaluate Chinese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7-0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29
關鍵字
Keywords
永續發展概念、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5 次,被下載 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在於分析並比較康軒、翰林和南一等三個版本的國小國語和社會課文,符合永續發展概念的句子比率。其二在於瞭解國民中小學學生永續發展概念的認知現況,並探索國民中小學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的迷思,以及比較不同背景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的認知差異。之後,再綜合研究結論,提出建議。
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前者乃依據永續發展十大基本原則,來分析康軒、翰林、南一三版本的國語和社會科課文,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統計其數量,並加以探討。後者則是編製「國民中小學學生永續發展概念認知問卷」,對高雄地區2850名國中小學生進行施測,所得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以及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以瞭解學生永續發展概念的認知現況、迷思和差異情形。
本研究發現,三種版本國語和社會課文,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數量,都很豐富,特別是集中於「世代公平、環境承載、平衡考量」等三個原則。國語科方面,康軒句子符合率集中於第九冊;翰林則是高年級符合率,比低年級高;南一各冊符合率趨於平均。而社會科方面,三版本符合率,皆以第十二和第七冊較多,其他冊皆寥寥可數。
其次,本研究發現,國民中小學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的認知情形,僅達大致尚可的程度。探究其因,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的認知,的確有所迷思。特別是有益於人類生活實用目的的行為,學生往往認為其合乎永續發展,卻忽略後續的環境傷害,此顯示出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的認識程度,不是那麼的清晰與深刻。
另外,本研究發現,雙因子交互作用效果達顯著者,一是年級和地區兩變項,在「平衡考量、世代公平、優先預防」三層面和總量表上。另一是,學校和地區兩變項,在「平衡考量」層面和總量表上,產生顯著的交互作用效果。唯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而主要效果達到顯著者共有四組,包括:(1) 女生在「平衡考量、環境承載、世代公平」層面和總量表的得分,顯著優於男生;(2) 國一學生在「環境承載」層面和總量表之得分,顯著優於國小六年級;(3) 國中學生在「平衡考量和環境承載」層面之得分,顯著優於國小學生;(4) 郊區學生在「世代公平」層面之得分,顯著優於都會區學生。
Abstract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conforming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ree versions of elementary Chinese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Kang Xuan, Han Lin and Nan Yi versions, and to understand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nowledge, recognition and myth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It was also analyz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ual differences of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made an integrated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proceeds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inquiry method. The former is in accordance with ten Principles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iwan to analyze sentences conforming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in three versions of Chinese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Subjects respond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recognition questionnaire consist of 2850 student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percentage and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computed to understand the state, myths and differences of pupil'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ree versions of Chinese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present plentiful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conforming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especially centralizing on three principles “generation fairness”, “environment carrying”, and “balance consideration”. In Chinese Studies, the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of Kang Xuan centralizes Book Nine; the high grade of Han Lin's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is higher than the low grade's; each volume of Nan Yi's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tends to average. In Social Studies, the proportion of sentences of three versions all centralizes Book Twelve and Seven, but it is very little in other volumes.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reaches approximately acceptable degree. The reason is that students’ recognition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really implies myths, especially students often think that the behaviors good for human living practical purpos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y neglect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n sequential environmental damage. It reveals that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ion is not so clear and profound.
Besides, this research showed two significant two-way interaction effects. One is for the variables of grade and area on three subscales “balance consideration”, “generation fairness”, “advance prevention” and total score. The other is for the variables of school and area on the subscale "balance consideration” and total score. Significant main effects include that (1) girl students’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 students’ on “balance consideration”, “environment carrying”, “generation fairness” subscales and total score; (2) the first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n “environment carrying” subscale and total score; (3) high school students’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n “balance consideration”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subscales; and (4)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uburb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a city on “generation fairness” subscal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4
第二節 研究目的…………………………………………………………………9
第三節 研究範圍………………………………………………………………10
第四節 研究限制………………………………………………………………10
第五節 名詞界定………………………………………………………………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永續發展的興起背景…………………………………………………13
第二節 永續發展的意涵………………………………………………………15
第三節 永續發展的原則………………………………………………………26
第四節 永續發展概念認知的相關研究……………………………………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36
第三節 研究方法……………………………………………………………37
第四節 研究對象………………………………………………………………38
第五節 研究工具………………………………………………………………40
第六節 實施程序……………………………………………………………45
第七節 資料處理………………………………………………………………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8
第一節 教科書內容分析………………………………………………………48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學生永續發展概念認知之現況與迷思…………7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小學生對永續發展概念認知之比較分析…80
第四節 綜合討論……………………………………………………………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8
第一節 結論……………………………………………………………………138
第二節 建議……………………………………………………………………141
參考文獻……………………………………………………………………………145
附錄一 預試問卷…………………………………………………………………….151
附錄二 正式問卷………………………………………………………………...…..155
附錄三 課文分析統計表……………………………………………………………158

表次
表 2-2-1 永續發展相關定義表……………………………………………………19
表3-4-1 本研究樣本學校及有效樣本數統計表……………………………………38
表3-4-2 樣本學生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40
表3-5-1 預試樣本人數分配表………………………………………………………41
表3-5-2 決斷值未達顯著水準的題目………………………………………………42
表3-5-3 問卷層面和預試統計數據摘要表………………………………………44
表4-1-1 三種版本國語和社會科的課文有效頁數………………………………49
表4-1-2 三種版本國語和社會科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數量.…………………50
表4-1-3 康軒國語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3
表4-1-4 翰林國語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3
表4-1-5 南一國語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4
表4-1-6 康軒社會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4
表4-1-7 翰林社會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5
表4-1-8 南一社會每一頁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子比率…………………………55
表4-1-9 三版本國語科永續發展原則符合率(之一)………………………………56
表4-1-10 三版本國語科永續發展原則符合率(之二)……………………………57
表4-1-11 三版本社會科永續發展原則符合率(之一)……………………………57
表4-1-12 三版本社會科永續發展概念符合率(之二)…………………………….58
表4-2-1 國民中小學學生永續發展概念認知現況摘要表…………………………73
表4-2-2 問卷各題答對和答錯人數比率……………………………………………74
表4-2-3 答對人數比率在70﹪以上的題目之統計表………………………………77
表4-2-4 答對人數比率不及70﹪的題目之統計表…………………………………78
表4-2-5 「深思題」類型的題目之含意分析…………………………………………80
表4-3-1 六個自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次數表……………………81
表4-3-2 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摘要表……………………………………………81
表4-3-3 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84
表4-3-4 性別和年級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5
表4-3-5 性別和年級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6
表4-3-6 不同性別和學校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86
表4-3-7 性別和學校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4-3-8 性別和學校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
表4-3-9 不同性別和地區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89
表4-3-10 性別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
表4-3-11 性別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4-3-12 不同性別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92
表4-3-13 性別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3
表4-3-14 性別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4
表4-3-15 不同性別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94
表4-3-16 性別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4-3-17 性別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6
表4-3-18 不同年級和學校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97
表4-3-19 年級和學校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8
表4-3-20 不同年級和地區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99
表4-3-21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4-3-22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表4-3-23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在「平衡考量」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03
表4-3-24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在「世代公平」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04
表4-3-25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在「優先預防」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05
表4-3-26 年級和地區兩變項,在「總量表」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06
表4-3-27 不同年級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07
表4-3-28 年級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8
表4-3-29 年級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4-3-30 不同年級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09
表4-3-31 年級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0
表4-3-32 年級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4-3-33 不同學校和地區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112
表4-3-34 學校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3
表4-3-35 學校和地區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4-3-36 地區和學校兩變項,在「平衡考量」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16
表4-3-37 地區和學校兩變項,在「總量表」層面之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17
表4-3-38 不同學校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18
表4-3-39 學校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9
表4-3-40 學校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9
表4-3-41 不同學校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20
表4-3-42 學校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1
表4-3-43 學校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2
表4-3-44 不同地區和父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23
表4-3-45 地區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4
表4-3-46 地區和父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4-3-47 不同地區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25
表4-3-48 地區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3-49 地區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7
表4-3-50 不同父親和母親教育程度的國中小學學生在問卷層面得分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128
表4-3-51 父親和母親教育程度兩變項之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9
表4-3-52 兩兩變項間對永續發展概念認知具有顯著的交互效果之摘要表……132
表4-3-53 兩兩變項間交互作用未達顯著,其主要效果摘要表…………………135



圖次
圖 1-1-1 永續發展整合架構圖………………………………………………………8
圖 3-1-1 教科書內容分析架構圖…………………………………………………35
圖 3-1-2 問卷調查架構圖…………………………………………………………36
圖3-7-1 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定流程………………………………………47
圖4-1-1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數比率……………………59
圖4-1-2 三版本各冊社會課文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句數比率……………………60
圖4-1-3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世代公平原則的句數比率……………………61
圖4-1-4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環境承載原則的句數比率……………………61
圖4-1-5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平衡考量原則的句數比率……………………62
圖4-1-6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優先預防原則的句數比率……………………62
圖4-1-7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社會公義原則的句數比率……………………63
圖4-1-8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廣泛參與原則的句數比率……………………63
圖4-1-9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成本內化原則的句數比率……………………64
圖4-1-10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重視科技原則的句數比率……………………64
圖4-1-11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系統整合原則的句數比率……………………65
圖4-1-12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國際參與原則的句數比率……………………65
圖4-1-13 三版本各冊社會課文符合世代公平原則的句數比率……………………66
圖4-1-14 三版本各冊社會課文符合環境承載原則的句數比率……………………66
圖4-1-15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平衡考量原則的句數比率……………………67
圖4-1-16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優先預防原則的句數比率……………………67
圖4-1-17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社會公義原則的句數比率……………………68
圖4-1-18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廣泛參與原則的句數比率……………………68
圖4-1-19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成本內化原則的句數比率……………………69
圖4-1-20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重視科技原則的句數比率……………………69
圖4-1-21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系統整合原則的句數比率……………………70
圖4-1-22 三版本各冊國語課文符合國際參與原則的句數比率……………………7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央研究院週報(1997)。周昌弘院士榮獲教育部頒獎。中央研究院週報,623 。引自網頁資料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86/623/#2.
方凱玲(2001)。從台灣鄉村產業的轉型探討農地的永續利用—以桃園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秀(1999)。環境公民與社會足跡:環境社會學的永續發展觀。社會文化學報,8,31-46。
王俊秀(2001)。環境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王鑫(1987)。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
全中平(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概念研究:地球是一個環境的復合體,載於行政院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國科會八十三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討論會論文摘要,頁155-163。
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2000)。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詩都(1994)。我國與日本現階段國民小學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之分析及比較研究,載於行政院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國科會八十三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討論會論文摘要,頁169-181。
吳鵬兆(2001)。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嘉泓(2000)。社區營造在永續發展中之角色—以嘉義縣山美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台北市:胡氏圖書出版社。
李永展、李欽漢譯,M.Wackernagl and W.E.Rees著(2000)。生態足跡—減低人類對地球的衝擊。台北市:創興出版社。
李永展、張曉婷(1999)。都市永續性偵測工具之研究-以台中都會區永續發展指標為例。社會文化學報,8,156。
李佳蓉(2000)。運用網際網路促進國小高年級學生綠色消費行為之介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卓翰(1997)。期待一個兼顧環境正義的永續發展策略,載於國家永續發展青年論壇論文集,頁209-211,台北:東海大學。
杜姿緯(2002)。永續發展觀點下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政策之檢視。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Held, D. and Anthony Mc Grew and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 Perraton著(2001)。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市︰韋伯文化出版。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昌弘(1989)。國科會科教處「環境保護教育研究」推動概況。科學發展月刊,17(4),351-355。
周昌弘(1995)。生物多樣性: 觀念、假說及研究。科學月刊,26(7),547-553。
周昌弘(1999)。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第3版。引自網頁資料http://orcinus.ae.ntu.edu.tw/六大主題文章/生物多樣性.htm.
周昌弘(2000)。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政策月刊,65,8-13。
周昌弘、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冠政、黃政傑、晏涵文(1991)。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5-250。
於幼華(1999)。序二。載於葉俊榮著,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頁4-6,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文政譯,Daniel Sitarz (ed) (1995)。綠色希望:地球高峰會議藍圖 (The Earth Summit Strategy To Save Our Planet)。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林村助(2002)。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機械群學生環保態度與認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佳容(2002)。從永續城鄉觀點論地方公共支出與需求期望差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台北市:建都文化事業。
洪于婷(2000)。都市發展永續性結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芳傑(1998)。以永續發展的觀點探討農地釋出政策。文化建研所基地環境規劃設計理論論文集(三),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北。
胡濤等(1995)。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概念到行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孫志鴻(1999)。永續發展研究,載於師大環教中心發行:環境教育季刊,37,75-81。
孫志鴻(2001)。永續發展研究。引自網頁資料http://www.geo.ntnu.edu.tw/geoweb/perildical/envi_edu/no37/p_env_no37-7.htm
徐亨崑(2000)。水資源永續發展導論。台北市:經濟部水資局。
徐國森(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晏涵文(2001)。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引自網頁資料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education/014_020_晏涵文.pdf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引自網頁資料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10330-2.htm
張子超(1995)。環保教師對新環境典範態度分析。環境教育季刊,26,37-46。
張子超、楊冠政(1997)。學生環境知識概念結構發展的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2,31-48。
張坤民(1997)。可持續發展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張雨霖(2003)。精熟學習,莊老師的心理輔導資源網。引自網頁資料http://teacher.nhjh.tp.edu.tw/teacher/t279/psychology/p0303.htm
張益誠(2001)。應用因子分析方法為台灣地區建構永續發展趨勢評估指標系統。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真嫚(2002)。環境公民教育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學生校園惜水行動研究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素瓊(1994)。公害污染環境教育概念對國中生認知發展之研究,載於行政院國科會科學教育發展處,國科會八十三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討論會論文摘要,頁141-147。
郭容容(2001)。從海洋環保論生物多樣性之法制發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王琨(1997)。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竹上(2002)。論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生態價值及其永續發展方向。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亭玉(2000)。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承載力與永續力評量模式之發展。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正(1997)。永續發展在國民小學教育之落實,載於國家永續發展青年論壇論文集,頁207-208,台北:東海大學。
陳秋澕(1999)。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卿(2002)。宜蘭縣水資源永續指標與架構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勝彰(2002)。台灣地區河川新生地開發之研究─從永續發展觀點進行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裕益(2002)。永續發展理念下都市住宅設備現況調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鎮東(2000)。國家永續發展。政策月刊,65,23-25。
童智偉(2001)。濁水溪流域水質永續指標及評量系統之建立。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書禮(1996)。台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黃書禮、許伶惠(1992)。人、物與環境的互動—永續發展之生態經濟觀。經濟與環保,44,20-23。
黃書禮、許伶蕙(1993)。永續發展之生態經濟觀。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4(1),99-120。
黃盛豐(2002)。環境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校本位行動研究-以電池回收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鄒東明(2002)。中山大學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以生科系和企管系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章鈞(2001)。台灣環境保護政策之研究 (1992年~2000年) --戰略思考觀點的分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阿榮(2001)。台灣之永續發展--國家與社會的觀點。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孟宜(2000)。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崇禮(2002)。台灣地區建築業轉型暨永續發展策略之探討-以東岩建設個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清彥(1999)。八十七年度國科會永續會計劃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蔡勳雄(1999)。序一。載於葉俊榮著,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頁1-3,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蔡勳雄、胡思聰(2002)。展望我國廿一世紀議程。引自網頁資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B-091-039.htm
黎孟修(2002)。原住民對森林遊樂區開發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盧誌銘(1998)。永續發展概念的興起與演變。載於李公哲主編,永續發展導論,頁10-34,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盧誌銘、黃啟峰(1995)。全球永續發展的緣起與發展。工業污染防治,56,1-21。
蕭新煌(1999)。永續發展概念對海島台灣的啟示。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8,1-10。
賴如怜(2002)。南庄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志成(1998)。城鄉社區對永續發展的認知與行為差異之研究-臺北市大學社區及澎湖縣鎮海社區個案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政勳(2002)。都市永續發展指標適用性評估-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任鋒(2000)。探討大學院校非環境專業科系教師進行環境教育之教學現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gency Group (2002). Remarks At The Congo Basin Forest Partnership Launch. FDCH Regulatory Intelligence Database.
Brundtland, G.H. (2002).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25(7361),p399-400.
Carruthers, D. (2001). From opposition to orthodoxy:The remak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ird World Studies,18(2),p93-112.
Isa, M.K. (2002).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siness Times;Column Name: Minority, p2.
Lamm, R.D. (2001). Governance barriers to a sustainable world.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67(21), p647-650.
Ledewitz, B. (2002). The constitutions of sustainable capitalism and beyond. Boston College Environmental Affairs Law Review,29(2),p229-279.
Lombard, J. (2002). Sustainability and waste management. Civil Engineering : Magazine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10(9),p9.
Makhubu, L. (2002). Sustaining our environment to promote our development. UN Chronicle,39(3),p28.
Mazurkiewicz, G. (2002). An examination of sustainability.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 Refrigeration News,215(12),p12.
Taylor, J. (2002). Greeniacs in Jo-burg. National Review,54(17), p29-30.
Thomas, A. (2000). Meanings and views of development, in : Allen ,Tand Thomas , A.(eds) , Povertyand Development into the 21st century.Oxford: OPU.
Vanables, R. (2002). Deliv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vil Engineering : Magazine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10(6),p33.
Weizsaecker, E.V. (2002). Harmonizing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al goals. UN Chronicle,39(3),p12-1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2.14.8.3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2.14.8.3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