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09-12254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09-122544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稻米產業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
The state role of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7-29
關鍵字
Keywords
歷史結構途徑、國家角色、稻米產業
rice industry, state role, historical-structural approach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透過歷史結構途徑觀察1949年後國民政府遷台的稻米產業發展歷程及其國家角色。透過戰後稻米產業演變過程中的國際情勢、政治經濟與社會因素觀察其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本論文依據產銷政策的變動共分為四個時期,透過各時期國家、非官方性農業部門與稻農三者間的互動關係理解稻米產業發展過程,並探討國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Abstract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historical-structural approach to study rice industry of the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stat role how to change. We through the influence cause and structure by whole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circumstance,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social factors during the transferring process of rice industry after the government of R.O.C. moved to Taiwan in 1949,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the rice policy changing in four different and sequential stages, which is used to examine the four stages a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ate、rice farmers and unofficial agricultural sectors in development of Taiwan Rice Industry, and also explores what kind of pressures will influence the state’s rol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第四節 研究途徑、架構、方法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第六節 章節安排 22
第二章 西元1949~1973年的奠基創匯期 23
第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 23
第二節 政府與稻農間的關係─合作、抗爭與馴化 28
第三節 稻米產業產銷狀況與產銷政策變革 39
第三章 西元1974~1983年的穩定外銷期 51
第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 51
第二節 稻農與政府間的關係─稻農反抗意識的弱化 56
第三節 稻米產銷概況與產銷政策的變革 68
第四章 西元1984~2000年的衰微停滯期 77
第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 77
第二節 政府與稻農間的關係─勃興到衰弱的稻農反抗意識 82
第三節 稻米產業現況與產銷政策變革 91
第五章 西元2001年~迄今的改革轉型期 97
第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 97
第二節 稻農意識的變遷─衰弱的農民運動 100
第三節 稻米產業現況與我國稻米產銷政策變革 106
第六章 結論 111
研究發現 111
研究建議 119
參考文獻 12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 (1951~1965)》,台北: 自立晚報。
毛育剛,1994,「臺農業政策對工業成長之影響」收錄於毛育剛主編,《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303-346。
尹仲容,1953,《我對台灣經濟看法初編》,台北: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
中央社,2004.07.29,「WTO談判農委會不戰而退 七月套案為臺灣入世貿組織首度全程與會時機 交由G10主導 罔顧我農業貿易及關鍵談判 官員缺席令人訝異與困惑」,《中央日報》,第6版。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一期:民國37年10月1日至39年2月15日)。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78,《農復會卅年紀實》,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王仁宏,1980,「一九七八年中美雙邊貿易協定之法律分析」,《臺大法學論叢》,第9卷1&2期,107-128。
王仁宏,1982,「美國對中華民國之經貿政策的因應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12卷,第1期,67-75。
王瑚瑂,1987,「美國保護主義與臺灣對美貿易」,《經濟前瞻》,第2卷,第4期,8-13。
王憲文,2002,〈加入WTO後有機稻米產銷之因應策略─以朴子市農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濟增,1969,「台灣農業資金對經濟發展之貢獻」,《台灣銀行季刊》,20卷,第2期,60-75。
台灣省政府糧食處,1997a,《台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一篇》,台北:台灣省政府糧食處。
台灣省政府糧食處,1997b,《台灣百年糧政資料彙編,第二篇》,台北:台灣省政府糧食處。
朱惠如、汪文豪,2003.10.30,「農民爭生存 自救會 今北上陳情 不滿稻穀收購價與成本差太多 農委會駁斥:扭曲事實」,《聯合報地方版》,B2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5,《農業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灣省農林廳統計室,1988,《台灣農業年報》,台北:台灣省農林廳。
行政院農委會,2001;2002,「農產品進口損害救助基金90度、91年度法定預算」,取自農委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7642
行政院農委會,2004.12.17,「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委會保證照顧農民權益」,取自農委會網站
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9_diamond_200412171236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a,《94年台灣糧食統計要覽》,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b,《94年農業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6,《95年農業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7,《96年農業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8,《97年農業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2003,「稻米因應對策」,行政院農委會網站,取自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54&print=1
汪文豪,2008.06.18,「破碎的土地,消失的糧食」,《天下雜誌》,第399期,150-165。
李元和,「稻米產銷政策之檢討與基本改革措施效益之分析」,《農業經濟叢刊》,9卷,第2期,79-111。
李允傑,1999,《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商鼎文化。
李明峻譯,凃照彥著,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
李登輝,1983, 「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收錄於《台灣農業經濟論文集》,台北,李登輝。
李筱峰,1986,《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李筱峰,1999,《台灣史一百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
李金龍,200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農政與農情》,第137期,6-18。
李瓊莉,1994,「美國對我加入關貿總協之觀點」,《美歐月刊》,第9卷,第8期,82-96。
邱茂英,1978,《台灣稻米產銷及價格》,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編印。
東南亞投資,1990,「美國對ASEAN國家的反傾銷概述」,《東南亞投資》,第14期,23-26。
林如森,2006,「社會運動過程中的認同、共識動員與傳播策略」,《台灣社會研究》,第64期,151-218。
林美萱,2002,「加入WTO對台灣產業與經貿之影響」,《國家政策論壇》,2卷第1期。
林英彥,1994,「台灣農業經濟之變遷」,收錄於毛育剛主編《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3-42。
林宜諄,2005.01,「打造品牌 走出悲情 臺灣米農不死!」,《遠見雜誌》,223期,202-211。
林鍾雄,1987,《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林祖嘉,2006,「東亞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與衝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3期,15-20。
林文彬,2008,「台灣發展型國家的調適或轉型?政府、金融與企業間的考察」,《政治科學論叢》,第37期,95-149。
林寶安,2003,「農會金融改革-事件或結構」,發表於台灣社會學會研討會。台 北:政治大學。11月29、30日。
吳光華, 焦維城編,1978,《農復會卅年紀實》,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 會。
吳生賢,1992,《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改革實錄專集》,地政叢書第1輯,內政部。
吳田泉,1993,《臺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
吳旻倉,1989,〈臺灣農民運動的形成與發展. (1945∼1990)〉,國立臺灣大學農業 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敏主編,2002,《台灣農業的挑戰與對策》。台北:台灣智庫。
吳明敏主編,2005,《變局與曙光台灣農業的現在與未來》。台北:台灣智庫。
吳音寧,2007,《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
苦勞論壇,2005.12.25,「12月23日楊儒門案高院二審第一次交互詰問庭報告」, 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ews/trackback.asp?tbID=108597
南方朔,2003,「南方朔序」,收錄於《天黑黑嘜落雨: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 台北:台灣社會科學。
柯志明、Mark Selden,1988,「原始積累,平等與工業化——以社會主義中國與資 本主義台灣為案例之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1期,11-52。
柯志明,1992.11,「殖民經濟發展與階級支配結構-日據臺灣米糖相剋體制的危 機與重構〔1925-1942〕」,《台灣社會研究》,第13期,195-258
柯志明,2005.12,「米糖相剋,耕地的爭奪或利益的衝突」,《台灣社會學期刊》, 第35期,23-73
段成璞主編,1999,《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
施孟隆、黃炳文,2006,「臺灣農業發展與農業結構變遷之研究」,《中華農學會 報》,第7卷,第4期,324-342。
侯坤宏,1988,《土地改革史料(民國十六年至四十九年)》,台北縣:國史館。
徐世榮、蕭新煌,2001,「臺灣土地改革再審視─一個「內因說」的嘗試」,台灣 史研究,第8卷,第1期,89-124。
殷章甫,1984。《中國之土地改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秦孝儀主編,1983,《中華民國經濟發展史》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韋政通,1985,「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收錄於中國論壇 編委會《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聯經,369-370。
翁嘉禧、吳達凱,2005,「WTO架構下台灣稻米產業的定位」,收錄於顧長永主 編《台灣與世界 地方化與全球化》。高雄市:復文,141-158。
翁嘉禧,「台灣稻米產業在WTO架構下的定位與展望」,收錄於《東部稻米產銷 研討會專刊》,花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24。
郭敏學,1982:《合作化農會體制》,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郭明仁,2003,「加入WTO後稻米行銷策略」,《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37期, 43-45。
國合處,2001,「加入WTO稻米產業因應對策」,《農政與農情》第112期,28-32。
國合處,2001,「加入WTO農業總體因應對策」,《農政與農情》,第111期,36-43。
陳誠,1961,《台灣土地改革紀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陳志奇,1981,《美國對華政策30年》,台北:中華日報社。
陳朝威,1985,《大宗穀物平準基金之設置與評估》,台北市:凱侖。
陳秀蘭,1994.02.28,「入關已成既定方向,農業因應對策應速公布」,《中國時報》, 2版。
陳秀蘭,1998.02.04,「加入WTO中美入會雙邊諮商 出現新轉機我正研商就美 方關切農業議題做重大 讓步 本月中旬進行技術.政策諮商」,《中國時報》, 15版。
陳尚懋,2007,「台灣金融改革的政治分析:ACTA模型的檢驗」,《東吳政治學 報》,第25卷1期,115-160。
陳建斌,2006,「強化優質台灣米產銷體系成果」,《農政與農情》,第168期,42-46。
崔慈悌,1998.02.07,「不滿入會諮商美方要求降稅 我畜牧業者將發動抗爭自 保」,《中國時報》,頭版。
許嘉猷,1992,「台灣農民階層剖悉」,收錄於台灣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主編
《解剖台灣經濟》,台北:前衛,52-72。
馮瑞傑,2007,「民主轉型期臺灣市民社會與國家的互動:市民社會菁英的認知」, 《國家與社會》,第2期,127-170。
曾逸昌,2007,《悲情島國四百年》,第二版,台北:曾逸昌。
彭作奎,1994,「加入關貿總協對水稻及主要農畜產品之經濟影響」,收錄於《參 與GATT對農業之衝擊及政策因應》,台北:業強出版社,頁126-161。
彭懷恩,1987,《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彭垂銘,1988,《經濟自由》,台北:時報。
華松年,1984,《台灣糧政史下冊》,台北:商務印書局。
黃子庭,2008,「以﹝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及〔日本農業協同組合」為例--日 本利益團體在自由貿易政策上的遊說要素與角色扮演」,《台灣經濟論衡》,第6卷,第1期,68-91。
黃添才,1999,「台灣稻米生產概況及政策之演變」,收錄於中華農藝協會、豐年 社編《台灣稻作發展史》,南投:台灣省政府農林廳,9-42。
黃俊傑,1991a,《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臺北:三民。
黃俊傑編,1991b,《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臺北:三民。
黃俊傑,2006,《戰後台灣的轉型與其展望》,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張伶銖,1994.09.25,「因應入關 農地將擴大轉為工商用連戰指政府將運用談判 籌碼與貨進口救濟處理辦法 設法將衝擊降至最低」,《中國時報》,第6版。
張茂桂,1994,《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業強。
張楊乾,2003.1.04,「詹朝立:土地,請站起來說話」,《新台灣新聞週刊》,第134期。
張興華;孫香蘭,1998.02.11,「養豬業怒吼 萬人今上街 理性訴求 赴國民黨中 央黨部陳情取消包圍總統府 抵制奏效 美國穀物協會致函美代表要求對我 鬆手」,《中華日報》,第3版。
張訓舜,1986,「我和台灣農業發展」,收錄於《中華農學會成立七十年週年紀念 專集》,台北:中華農學會,259-271。
張憲秋,1979,「致黃俊傑先生函」,收錄於《中國聯合復興委員會資料彙編》,黃俊傑,1991,台北:三民。
張嘉蘭,1995,〈台灣農業政策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一、張勤民等(講述),1999,「台灣實施土地改革五十周年口述歷史座談會記錄」,《近代中國》,131期,175-209。
張靜貞、許文富,2004,「台灣農產品的出口行銷--兼論政府角色」,《農業與經 濟》,第32期,頁1-28。
張靜貞、傅祖壇、李元和、施順益,2000,「台灣加入WTO後稻米政策的調整-市場導向與非市場導向的經濟分析」,《自由中國之工業》,91卷,第7期, 15-40。
張鐵志,2008,「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政治邏輯:黨國資本主義的轉型與新政商聯 盟1980-2000」,《台灣政治學刊》,12卷,第1期,101-145。
湯惠蓀,1952,「臺灣省扶植自耕農條例幾個重大的問題」,收錄於內政部,1992,台灣光復初期土地改實錄專集,地政叢書第一輯,台北:內政部編印,235-243。
湯惠蓀,1954,「臺灣之土地改革」,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特刊第九號。
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
雷立芬,2009,「從CECA到ECFA:台灣經濟往哪裡去」,《海峽評論》,第220 期,頁35-37。
趙國材,1992,「李登輝總統務實外交新評估」,《海峽評論》,第18期,頁63-67。
董中生,1952,「台灣推行「三七五」地租的檢討與展望」收錄於《台灣光復初 期土地改革實錄專集》,地政叢書第1輯,內政部。
楊懋春,1970,《台灣土地改革對鄉村社會制度影響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 中美人文社會科學合作委員會編印。
楊明憲,1995,「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稻米政策之演變與政治經濟分析」,《農 業金融論叢》,第34期,283-311。
楊明憲,1996,「台灣稻米政策之各時期成效與定位」,《台灣銀行季刊》,第47 卷,第3期,300-330。
楊明憲,2004,「臺灣農業發展與農會變遷」,《農業與資源經濟》,第2卷,第1 期,1-12。
楊雅民,2001.06.20,「協助農民安度難「關」 入會頭四年須花千餘億」,《自由 電子新聞網》,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n/20/today-e4.htm
楊義隆,2008年,「台灣光復後的土地改革」,空大學訊,395期,76-83。
葉日朗,1995,「﹝抗爭﹞是不得已的選擇」,《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9月份, 8-9
葉柏祥,1994,《黃信介前傳:民進黨永遠的大老》,台北:日月。
葉萬安,1967,《二十年來之台灣經濟》,台北:台灣銀行。
廖美,1991,〈臺灣農民運動的興盛與衰落─對二○年代與八○年代的觀察〉,國 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光復後台灣農業政策的演變─歷史與社會分 析》,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廖正宏、黃俊傑,1992,《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的轉變》。台北:聯經。
詹朝立,2003,《天黑黑嘜落雨: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台北:台灣社會科 學。
鄭明德,2003,〈民進黨派系政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 文。
鄭端耀,1998,「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37卷,第4期,1-20。
潘俊英,2004,「台灣農民運動初探1895-2005」,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蔡宏明,1996,「加入WTO影響評估」,《工業雜誌》,6月號,14-21。
蔡文輝,1997,《不悔集:日據時代臺灣社會與農民運動》,臺北:簡吉陳何文 教基金會。
鄧雪冰,1954,台灣農村訪問記。台北:不明出版社。
鄧耀宗,1999,「台灣稻作發展之演變及背景」,收錄於中華農藝協會、豐年社 編《台灣稻作發展史》,南投:台灣省政府農林廳,9-18。
劉志偉、柯志明,2003,「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的轉型過程中的國家、 地主與農民〔1945-1953〕」,《台灣史研究》,第9卷,第1期,107-180。
劉進慶著,1995,《台灣戰後經濟分析》,王宏仁、林繼文、李明峻譯,台北:人 間。
劉健哲,1996,《農業政策之原理與實務》,台北:啟英文化。
劉家燊、曹紹徽,2002,「我國公糧外銷業務之回顧」,《農政與農情》,49-51
劉凱豪,200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台灣稻米產業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為 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夢麟,1967,《新潮》,台北:傳記文學。
蕭錚,1980,《蕭錚回憶錄、土地改革五十年》,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蕭全政,1984,「台灣地區稻米政策之結構性分析,1945-1973」收錄於中國政 治學會73年年會學術研討會。
蕭全政,1993, 「戰後美援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政治學報,第21期,121-144。
蕭全政,2002,《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蕭全政,2004,「經濟發展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台灣民主》,第1卷,第1 期,1-25。
蕭萬長,2003,「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8 期,1-5。
蕭振寰,2005,「台灣加入GATT/WTO的歷史回顧」,《台灣國際法季刊》,第2 卷,第2期,323-386。
簡慧樺,1998,〈國家權力與農民抗爭: 以1895年至1980年代臺灣農民運動為 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寶珠,2004,「加入WTO以來重要農產品進口、價格及產銷情形」,《農政與農情》,第123期,29-40。
羅明哲,「農地流動與農業發展研究」,收錄於毛育剛主編,《台灣農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253-299。
羅如文,2005,〈我國稻米產銷管理與糧食安全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
Amsden, Alice. 1985.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eter Evans, et. a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8-107.
Barrett, Richard E. & Whyte, Martin King, 1984. ”Dependency Theory and Taiwan: Analysis of a Deviant C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89, No. 4, Jan., 1064-1089
Berger, Peter L. & Huntington, Samuel,2002,《杭亭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王柏鴻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Cardoso, Fernando Henrique & Faletto, Enzo. 1979.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aporaso, James A. & Levine, David P. 1992.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 B. & Chien-kuo, Pang. 1990. “State Structure and State Policies: Implications of the Taiwanese Case for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In Hsin-Huang Michale Hsiao, et. al, eds. ,Taiwan: A Newly Industrialized State, Taipei: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vans, Peter. B. 1979. 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Alliance of Muti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Capital in Brazil, New Jersey: Princetion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 B. 1992. “The State as Problem and Solution: Predation, Embedded Autonomy, and Structural change”,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Adjustment, In Haddard, S & Kaufman,R. Princeton, ed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 Milton & Friedman,R.1980.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Gold, Thomas. 1992. State and Society in Taiwan Miracle, Armonk:M.E.sharpe, 1986.
Gould, David M. , Woodbridge, Graeme L. 1998.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taliation, liberalization & trade wars. “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14. 115-137.
Held, David. 1987. Models of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Hammer, Heather-Jo. 1984. “Comment on Dependency Theory and Taiwan: Analysis of a Deviant Case”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89, No.4, 932-937.
Haggard, Stephan. 1992 ‘’Review: [untitle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86, No. 1, Mar., 280-281
Patel, Paj. 2008,《糧食戰爭:市場、權力和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戰爭》,郭國璽、 程建峰譯,北京:東方。
Rivoli, Piertra.,2006,《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洪世民譯,台北:日月。
Roy, Denny.,2004,《台灣政治史》,何振盛、杜嘉芬譯。台北:台灣商務。
Skocpol, Theda.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In Peter Evans, et. a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wartz, Herman M. 2000. States versus Markets: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Econom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Shiva, V.,2006,《失竊的收成》,唐均譯,上海:上海人民。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Weiss, Linda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Rethinking the Gover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Easy asia,” The Pacific Review, Vol.8, No4, 589-61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88.60.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88.60.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