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9114-23442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9114-234421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產權制度之比較:以蘇南、溫州模式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operty System of Township and Vallage Enterprise in China :Case Studies in Southern Jiangsu and Wenzhou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29
關鍵字
Keywords
鄉鎮企業、產權、科斯理論、蘇南模式、溫州模式
Coase theory, property rights, TVEs, Case study in Sunan, Case study in Wenzhou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9 次,被下載 3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9 times.
中文摘要
鄉鎮企業有獨有的歷史背景,其產權的特性,不可能完全國有企業相同,因為國有企業受計劃嚴格的控管。提到鄉鎮企業必須先了解鄉鎮企業獨有的歷史背景,本文將簡略從農村的經濟組織開始談起,到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公社,隨後解釋鄉鎮企業的起源與人民公社的關聯。本文所討論的蘇南模式及溫州模式差異將聚焦於“至今”的差異,藉由兩種模式的歷史差異、發展至今的差異,比較後的結果是否能解釋上述理論的不足?是本研究所期待發現的。透過新蘇南、新溫州模式此種新名詞,來加深、拓寬鄉鎮企業產權發展至今的新溫州、新蘇南模式的研究,預期能得到新的分析及解釋。
Abstract
TVEs, have unique historic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roperty, the same can not be completel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plan as rigorously regulated. TVEs, first understand the uniqu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began to talk about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rur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people's communes, and then explain the origin of TVEs, associated with the people's communes. Case study in Suna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case study in Wenzhou "So fa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ases by historical differences,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so far, whether the comparison results can explain the lack of these theories? The Institute is looking forward to discovery. Through the new case study in southern and case study in Wenzhou of this new term, to deepen and broaden the study of TVEs, in Wenzhou new property development to date, the new case study in Sunan is expected to get a new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章、 理論分析架構 11
第一節 產權的理論回顧 11
第二節 科斯的產權理論 21
第三節 鄉鎮企業指標應用相關產權文獻與理論 25
第三章、 蘇南模式的鄉鎮企業 30
第一節 前言 30
第二節 蘇南模式鄉鎮企業的發展介紹 31
第三節 蘇南模式鄉鎮企業面臨的問題與衰退 40
第四節 新蘇南模式下的鄉鎮企業 47
第五節 小結 51
第四章、 溫州模式的鄉鎮企業 53
第一節 前言 53
第二節 溫州模式鄉鎮企業的發展介紹 54
第三節 溫州模式鄉鎮企業面臨的問題與衰退 60
第四節 新溫州模式下的鄉鎮企業 66
第五節 小結 71
第五章、 蘇南、溫州模式的鄉鎮企業產權比較 73
第一節 前言 73
第二節 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的鄉鎮企業比較 74
第三節 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鄉鎮企業產權發展階段的不同 82
第四節 新蘇南模式、新溫州模式鄉鎮企業不同的產權發展 87
第五節 小結 94
第六章、 結論 95
參考文獻 10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頁6。
林毅夫,《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頁20-45。
張迎維,《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頁5-7。
張紅宇,《中國大陸農村的土地制度變遷》(北京:中國大陸農村出版社,2002),頁47。
黃少安,《產權經濟學導論》(北京:經濟學出版社,2004),頁269。
錢忠好,《中國大陸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頁123-124。

丁可香,〈家族企業的產權制度模型分析〉,《新東方》,第3期,2005年3月,頁49-52。
于維洋,王紅毅,〈鄉鎮企業產權結構變遷比較分析─已江陰市為例〉,《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卷第2 期,2008 年6 月,頁1-4。
文启湘 周曉東,〈集體主義、鄉鎮企業與農村工業化〉,《現代經濟─天津財經大學學報》,第28卷 第9 期,2008 年9 月,頁9-13。
毛帥,聶銳,程平平,〈基於政府機制的創業模發展研究——蘇南、温州、珠江模式再析〉,《科技進步與對策》,第4期,2012年,頁36-39。
孔祥智,〈北京市鄉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北京社會科學》,第1 期,2004 年1 月,頁55-62。
尹福生,〈論鄉鎮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江漢論壇》,第2009 卷第3 期,2009 年3 月,頁40-42。
方曉悟,〈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問題與規範〉,《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7 期,2001 年7 月,頁72-74。
王松海,〈我國鄉鎮集體企業制度變遷進程分析〉,《經濟縱橫》,第4 期,2003 年4 月,頁25-27。
王俊,〈鄉鎮企業產權變遷的融資動因-以福建省鄉鎮企業為例〉,《福建論壇》,第6 期,2004 年6 月,頁107-109。
王英,〈株洲市鄉鎮企業發展思路探討〉,《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第7 卷第5 期,2002 年10 月,頁94-96。
王禮力,倪細云,〈江西鄉鎮企業員工流失原因及對策研究〉,《商業現代化》,第X 卷第558 期,2008 年11 月,頁304-305。
冉棋文,張嵐東,〈蘇南鄉鎮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滯候的原因及對策〉,《企業經濟》,第10 期,2003 年10 月,頁77-78。
史普川,〈溫州模式的歷史制度分析──從人格化交易與非人格化交易視角的觀察〉,《浙江社會科學》,第2期, 2004年2月,頁5-11。
台新民,〈促進溫州區域經濟發展的知識產權對策選擇〉,《科技管理研究》,第21期,2011年,頁147-152。
田國强,〈內生產權所有制理論與經濟體制的平穩轉型〉,《經濟研究》,第11期,1996年11月,頁11-20。
任東峰,〈基於模糊綜合評價的鄉鎮企業人才流失危機預警方法探析〉,《安徽農業科學》,第37 卷第13 期,2009 年5 月,頁6216-6217。
伍莉,〈鄉鎮企業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國大陸鄉鎮企業會計》,第2008 卷第9 期,2008 年9 月,頁79-80。
何光輝,楊咸月,〈曲線MBO與蘇南產權制度變革的審視〉,《江海學刊》,第5期,2004年5月,頁81-85。
吳一平,〈企業產權與職工收入差距研究-蘇南鄉鎮企業改制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財經科學》,第 2期,2005 年 2月,頁168-175。
吳華,〈股份制辦學研究——歷史回顧與產權結構分析〉,《浙江大學學報》,第1期, 2007年1月,頁110-119。
吳群,〈蘇南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對策〉,《農村經濟與技術》,第4 期,2002 年4 月,頁9-11。
吳慶田,劉衛平,〈中國大陸鄉鎮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模式選擇〉,《企業經濟》,第11 期,2003 年11 月,頁20-21。
呂勇斌,蔡根女,曹霞,〈關於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考〉,《鄉鎮經濟》,第3 期,2002 年3 月,頁20-22。
呂開宇,東梅,王立鶴〈鄉鎮企業產權制度理論變遷及啟示〉,《農業科學研究》,第1 期,2004 年1 月,頁89-92。
呂靜靜,〈我國鄉鎮企業的制度變遷〉,《統計與決策》,第11 期,2005 年11 月,頁72-73。
宋林飛,〈蘇南模式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經濟管理文摘》,第17期, 2001年,頁17-22。
李宗哲,〈大陸鄉鎮企業合作網路的形成〉,《經濟前瞻》,第74 卷,2001 年3 月,頁61-67。
李時椿,〈產權改造後江蘇鄉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南京財經大學學報》,第2006 卷第1 期,2006 年2 月,頁32-35。
李婷,〈從產權和制度角度解讀蘇南模式的變遷〉,《科技與管理》,第27期,2007年4月,頁63-65。
李稻葵,〈轉型經濟中的模糊產權理論〉,《經濟研究》,第4 期,1995 年4 月,頁1-10。
李雙菊,〈企業產權與職工收入差距研究-蘇南鄉鎮企業改制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鄉鎮經濟》,第5 期,2006 年5 月,頁25-28。
李鑫,何葉,〈鄉鎮企業人力資本產權的制度安排〉,《商業研究》,第317 期,2005 年9 月,頁28-31。
汪立鑫,〈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根本仍在於理順政企關係〉,《現代經濟探討》,第3 期,2000 年3 月,頁25-28。
狄慧志,〈清徐縣鄉鎮企業調查及空間集聚對策研究〉,《城市規劃匯刊》,第1 期,2002 年1 月,頁45-55。
周作翰 張英洪,〈改革以來中國大陸鄉村和農民研究的回顧〉,《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第3 期,2007 年3 月,頁148-150。
周森,〈廣州市鄉鎮企業改革開放30年〉,《南方農村》,第2008 卷第6 期,2008 年12月,頁11-13。
周韶峰,朱水成,梁鵬,〈鄉鎮企業的產權制度分析與創新〉,《農業經濟》,第2001 卷第8 期,2001 年8 月,頁30-31。
尚華絕,黃明知,李文軍,〈浙江經驗和溫州模式的可移植性研究〉,《華東經濟管理》,第6期, 2003年6月,頁10-12。
金祥榮,朱希偉,〈溫州模式變遷與創新兼對若干轉型理論假說的檢驗〉,《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8期,1991年5月,頁70-75。
金曉瑜,孫路,〈演進中的蘇南產權模式路徑依賴與轉型——一個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視角〉,《南京大學學報,第5期, 2007年5月,頁56-60。
姜長云,〈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邏輯〉,《經濟研究》,第10 期,2000 年10 月,頁23-29。
施瑞寧,陳乃軍,〈制度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温州模式和蘇南模式的比較分析〉,《江西社會科學》,第9期,2000年9月,頁88-90。
施端宇,陳乃軍,〈淺談鄉鎮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與完善〉,《江西社會科學》,第9 期,2000 年9 月,頁88-90。
胡同恭,〈我國鄉鎮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路徑選擇〉,《農村經濟與科技》,第28 卷第5 期,2006 年9 月,頁647-651。
胡同恭,〈蘇南鄉鎮企業改制後的農村新經濟關係〉,《淮陰師範學報》,第28 卷第5 期,2006 年5 月,頁647-651。
范從來,孫覃玥,〈新蘇南模式所有制結構的共同富裕效應〉,《南京大學學報》,第2期,2007年2月,頁39-46。
唐敏,徐文超,〈鄉鎮企業實施會計委派制的制度缺陷〉,《山東社會科學》,第7 期,2004 年7 月,頁50-52。
夏少瓊,蘇科,〈蘇南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社會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0 卷第1 期,2008 年5 月,頁63-67。
夏永祥,王常雄,〈市場化、政府行為與所有權變革:對鄉鎮企業興衰的一種解釋 〉,《制度經濟學研究》,第x 卷第8 期,2005 年6 月,頁38-58。
夏永祥,成濤林,〈試論新時期鄉鎮企業的角色定位〉,《現代經濟探討》,第3 期,2004 年3 月,頁40-43。
孫早,魯政委,〈從政府到企業:關於中國大陸民營企業研究文獻的綜述〉,《經濟研究》,第4期,2003年4月,頁79-87。
徐明華,〈從溫州模式道浙江現象過程與邏輯——兼論溫州模式的歷史地位〉,《浙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9年1月,頁22-27。
殷龍,〈產權改革與鄉鎮企業發展〉,《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 卷 Z1 期,2005 年12 月,頁1-2。
秦法萍,〈鄉鎮企業產權制度創新與結構調整〉,《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4 卷第1 期,2000 年2 月,頁90-92。
秦輝,〈十字路口看企業〉,《改革》,第1期,1998年,頁35-40。
馬仁菊,〈我國鄉鎮企業改革存在的問題淺析〉,《集團經濟研究》,第06X 期,2006 年6 月,頁84-85。
高祥曉,安存紅,〈以人為本,努力實現鄉鎮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現代商業》,第2010 卷第10C 期,2010 年10 月,頁73。
張力,〈鄉鎮企業實施會計委派制的制度缺陷〉,《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 期,2004 年1 月,頁69-70。
張仁壽,〈温州模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浙江社會科學》,第8期, 2004年8月,頁8-9。
張弘遠,〈產權改革與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不完全競爭-以蘇南地區產權改革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5 卷第3 期,2006 年5 月,頁59-84。
張明龍,〈鄉鎮企業資產淨值的核定〉,《鄉鎮企業研究》,第5 期,2001 年5 月,頁52-53。
崔毅梅,〈股權多元化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基業長青之道〉,《鄉鎮經濟》,第12 期,2003 年12 月,頁33-34。
張衛國,〈我國東西部鄉鎮企業產權制度的比較─兼對“政府以行政手段推進市場化進程”理論假說的再驗證〉,《制度經濟學研究》,第x卷第14 期,2007 年2 月,頁144-160。
張衛國,〈對“以行政手段推進市場化進程論”的再驗證-來自我國鄉鎮企業產權制度變遷的經驗〉,《現代經濟探討》,第1 期,2007 年,頁49-54。
張震,〈蘇南經濟發展的歷史考察〉,《現代經濟探討》,第1 1期,2005 年11 月,頁19-22。
張震,〈蘇南經濟發展的歷史考察〉,《現代經濟探討》,第11期, 2005年11月,頁19-22。
張曉山,〈中國大陸的鄉鎮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變遷與現狀〉,《企業改革與發展探索》,第1 期,2001 年1 月,頁54-60。
張應強,〈蘇南模是、溫州模式發展現狀比較〉,《甘肅社會科學》,第6 期,2002 年6 月,頁129-130。
梁世夫,〈鄉鎮企業產權轉讓中的集體資產流失及其防範〉,《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 期,2004 年1 月,頁23-25。
梁福,〈温州民營企業管理模式轉型——基於信任文化視角〉,《商情》,第31期,2013年,頁191-193。
許惠淵,〈保護農民權益的關鍵在於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兼談農村產權改革的具體型式〉,《開發研究》,第1 期,2005 年1 月,頁1-4。
許經勇,〈我國農村的三次歷史性變革─人民公社、家庭承包、鄉鎮企業、城鎮化〉,《廣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4卷 第1 期,2002 年1 月,頁10-15。
許經勇,任柏強,〈對我國鄉鎮企業產權制度的深層思考〉,《經濟縱橫》,第9 期,2001 年9 月,頁16-21。
陳銘恩,〈西部地區鄉鎮企業初始產權形式的制度經濟學分析〉,《經濟縱橫》,第12 期,2003 年12 月,頁40-42。
陳劍波,〈鄉鎮企業的產權結構及其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經濟研究》,第9 期,1995 年9 月,頁24-32。
彭永成,許慧淵,王麗珍,〈京郊鄉鎮企業產權結構分析與發展思考〉,《中國大陸農業大學學報》,第4 期,2002 年4 月,頁10-14。
程勝利,〈持股的相關因素及其勸職工分化的影響 ─ 一項關於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實證研究〉,《社會實證》,第5 期,2003 年5 月,頁45-48。
程穎慧,劉濛,〈溫州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戰略探析〉,《中國大陸商貿》,第5期, 2010年5月,頁78-79。
黃少安,魏建,〈國有中小企業產權改革及政府在改革進程中的角色 山東諸城國有中小企業改革〉,《經濟研究》,第10 期,2000 年10 月,頁14-22。
馮曲,張濤,〈權威、權威組織與效率权与——兼對經濟軌跡路徑的評述〉,《世界經濟文匯》,第5 期,2002 年5 月,頁27-41。
黃金樹,呂錦玫,李仁耀,楊禮楨,〈不明確產權、自主權與努力程度:中國大陸集體鄉鎮企業的理論分析〉,《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10 卷第1 期,2006 年9 月,頁27-44。
楊光,〈經濟轉型中的江浙鄉鎮企業產權改革路徑分析〉,《特區經濟》,第5 期,2005 年5 月,頁32-35。
楊光輝,〈從模糊產權到管理層收購-政府放棄鄉鎮企業產權原因分析〉,《珠江工學院學報》,第2 期,2005 年2 月,頁113-114。
楊彬,〈温州模式缺陷整治對策初探〉,《廣西社會科學》,第8期, 2004年11月,頁62-64。
楊會軍,朱欽崇,〈論鄉鎮企業集體企業產權及其改革〉,《現代商業貿易》,第19 卷第9 期,2007 年9 月,頁5-6。
解力平,〈市場型鄉鎮企業發展模式〉,《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第9期, 1989年9月,頁4-10。
鄒明波,〈歐美企業產權治理與資本營運的新趨勢〉,《中國大陸鄉鎮企業會計》,第6 期,2005 年6 月,頁46-48。
鄒明波,〈歐美現代企業產權治理發展新趨勢〉,《改革與開放》,第2 期,2003 年2 月,頁19-21。
鄒耀平,江飛濤,〈蘇南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模式〉,《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第13卷第3 期,2003 年1 月,頁127-129。
熊建益,漆雁斌,〈急議邊遠山區鄉鎮企業改制〉,《農村經濟》,第2 期,2004 年2 月,頁46-47。
管林根,〈關於鄉鎮企業產權制度選擇與運行效率的理論思考-深圳南岭村模式及其啟示〉,《南方經濟》,第6 期,2004 年6 月,頁26-28。
趙挺,〈鄉鎮政府轉型趨勢的探討〉,《福州黨校學報》,第1 期,2010 年1 月,頁31。
劉宇杰,〈對廣西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層思考〉,《沿海企業與科技》,第4 期,2003 年4 月,頁13-17。
劉長江,〈鄉鎮企業改制背景下的黨政組織〉,《江漢論壇》,第2005 卷第11 期,2005 年11 月,頁14-17。
劉剛,〈轉型期鄉鎮集體企業模糊產權的根源與明晰途徑〉,《孝感學院學報》,第1 期,2004 年1 月,頁121-125。
劉煒,董瑞華,〈鄉鎮企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來自山東的調查〉,《山東經濟》,第24 卷第5 期,2008 年9 月,頁156-160。
樊建鋒,〈鄉鎮企業產權變革路徑的考察〉,《生產力研究》,第7 期,2006 年7 月,頁139-140,153。
樊綱,陳瑜,〈“過渡性雜種”:鄉鎮企業的發展及制度轉型〉,《經濟學季刊》,第4 卷第4 期,2005 年7 月,頁937-952。
蔣伏心,周春平,〈交易費用視角的政府行為+以温州模式為例〉,《中國大陸工業經濟》,第6期,2005年6月,頁24-30。
蔡昉,〈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邏輯與成功條件〉,《經濟研究》,第10期,1995年10月,頁35-40。
課題組,〈四川省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目標與模式研究〉,《農村經濟》,第10 期,2010 年10 月,頁31。
諸敏剛,〈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知識產權》,第4 期,2012 年4 月,頁81-84。
諸敏剛,〈知識產權與區域經濟——從“温州模式”到“新温州模式”〉,《知識產權》,第4期,2012年4月,頁81-84。
鄭有貴,〈蘇南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轉換以常熟市及其4個企業為例〉,《經濟研究》,第12期, 2002年9月,頁16-21。
鄭勇軍,陳潘武,〈中國大陸鄉鎮集體企業產權結構變遷制度分析〉,《浙江學刊》,第4 期,2000 年4 月,頁47-51。
黎明,黎藜,〈温州模式的自组織性質研究〉,《甘肅社會科學》,第6期,2007年6月,頁28-33。
賴曉瑜,〈淺談我國鄉鎮企業管理〉,《商業現代化》,第X 卷第564 期,2009 年1 月,頁86。
錢遙,〈淺析鄉鎮企業產權與制度變遷〉,《江蘇建材》,第2 期,2006 年2 月,頁62-64。
戴秀英,李華,〈鄉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商業現代化》,第X 卷第551 期,2008 年9 月,頁49。
應雲進,〈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發展的共同點研究〉,《企業經濟》,第4期, 2003年4月,頁14-16。
繆仁炳,陳志昂,〈中國大陸交易費用測度與經濟成長〉,《統計研究》,第8期, 2002年8月,頁5-8。
羅漢,李雪梅,〈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問題探討〉,《雲南學民族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8 期,2001 年8 月,頁31。
譚秋成,〈鄉鎮企業產中經營者持大股:特徵及解釋〉,《經濟研究》,第4期,2003年4月,頁45-52。
邊哲,〈企業產權與職工收入差距研究-蘇南鄉鎮企業改制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中國大陸鄉鎮企業會計》,第8 期,2001 年8 月,頁31。
嚴公平,〈對1984年以前社隊企業發展的歷史考察與反思〉,《當代中國大陸史研究》,第14卷 第1 期,2007 年1 月,頁60-69。
竇開龍,〈“温州模式”和“蘇南模式”比較研究及啟示〉,《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3年2月,頁13-15。
鐘甫寧,程桂軍,〈企業產權與職工收入差距研究-蘇南鄉鎮企業改制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農業技術經濟》,第1 期,2007 年1 月,頁13-19。
黨國英,〈論農村集體產權〉,《中國大陸農村觀察》,第4 期,1995 年4月。

王紅嶺,〈經濟學家看中國大陸(之一)從鄉鎮企業看中國大陸經濟〉,《人民網》,2000 年8 月,<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81/663/77375.html>。
MBA智庫,〈科斯的產權理論〉,《MBA智庫》,2000 年8 月,<http://wiki.mbalib.com/zh-tw/科斯的产权理论>。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局,《2005年鄉鎮企業統計年鑑》,2005 年3 月,頁25。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局,《2012年中國大陸鄉鎮企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年鑑》,2011 年3 月,頁163-164。
中國大陸鄉鎮企業局,《2011年中國大陸鄉鎮企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年鑑》,2010 年3 月,頁132-133。

North ,Douglass C. and Thomas, Robert P.,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pp. 150-180.
John Wallis and North D., Measuring the Transaction Sector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Growt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pp. 120-200.
Coase ,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New York: Economica, 1937) , pp. 386-405.
Weitzman, M. and C.G Xu , Chinese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as Vaguely Defined Cooperatives, (New York: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94), pp. 121-145.
Chen, Hongyi & -Scott Rozelle, 1999, “Leaders,manag—ers,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01,60, 529—557.
Oi , Jean C., 1992 , “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in world Politics,Vol.45,No.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