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30102-1008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30102-100854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中國及香港之知識經濟發展與比較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Taiwan, China, and Hong Kong: A Comparative Stud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30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人力資本、知識經濟、中國、香港、資訊通訊科技
Taiwan, Hong Kong, Human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hin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5 次,被下載 319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96 times.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中國、以及香港的知識經濟發展政策、發展情況,並且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在知識經濟理論部分,本研究根據「創新理論」與「人力資本理論」,闡述知識經濟的結構與意含。在實證研究部分,我們主要根據世界銀行出版的世界發展指標光碟 (2001),針對1995年的跨國資料選取適當指標,透過「因素分析法」抽取出「知識與資訊傳遞效率」以及「人力資本」兩個重要的知識經濟發展構面,並且探討其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一個國家的「知識與資訊傳遞效率」與「人力資本」對於其「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每勞動者農業附加價值」、與「研發支出費用」均有統計上顯著且強烈的正向影響。
  我們針對台灣、中國、及香港,就兩個知識經濟發展構面中的個別指標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台灣的知識經濟發展水平近似APEC會員體的平均水準,不但優於東亞及環太平洋國家的平均表現,也優於中高所得國家/地區的平均水準。中國雖是APEC會員國,亦為東亞及環太平洋國家之一,並被歸類在中低所得國家,但是研究發現,中國的知識經濟水平,均不及上述這些國家分類的平均值。香港的知識經濟發展不但優於APEC會員體與東亞及環太平洋國家的平均水準,與OECD及八大工業國相比較,亦是各有千秋。
  如果將這三個地區的知識經濟發展指標相互比較,香港最優,台灣次之,中國居後,且落差相當大。如果將這三個地區與日本、南韓及新加坡做比較,那麼香港在所有項目的表現都是數一數二,其次是日本,接下來是新加坡、南韓,台灣排名第五,而中國在所有項目的表現都非常落後。
  本研究的結論是,在東亞的區域競爭當中,台灣在知識經濟發展的表現上雖然遠優於中國,但是不如香港、日本、新加坡與南韓。究其原因之一,應為台灣在知識經濟的相關國家政策起步較晚,而且產業的表現較趨於製造業,不像港、星以知識型服務業為主。因此台灣若要趕上先進國家的知識經濟水平,不但要重視知識經濟所需之高等人力素質之培養,更必須加緊完備資訊通訊等基礎設施,提高知識的傳遞、激發與擴散效率,如此方能在世界的知識經濟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Abstrac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related policies in Taiwan, China and Hong Kong. Furthermore,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conducted.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re firstly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innovation theory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study is then conducted. The data source is 2001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CD-Rom published by the World Bank. Utilizing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we extract two important factors characteriz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first is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efficiency of delivering knowledge, and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which represents the stock of knowledge. Th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produ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both factors have strong positive effects on GDP per capita, agriculture value added per worker,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ndividual indicators in the two factors are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aiwan, China, and Hong Kong. It is found that Taiwan’s leve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similar to the average level of APEC memberships, but better than that of East Asia, of Pacific countries, and of upper-middle income countries. China’s leve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obviously not a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average level of APEC memberships, that of East Asia, that of Pacific countries, and that of low-middle income countries.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f Hong Kong is much better and equal to that of OECD and of G8 memberships.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f Taiwa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hina, but inferior to that of Hong Kong and that of Japan, Singapore, and Korea. The reason might be that Taiwan’s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national policies falls behind these countries. We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elivering, stirring up, and diffusing of knowledg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6
 第一節 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性………………………………………… 8
   一、知識經濟議題為何重要………………………………………… 8
   二、知識對經濟的影響力…………………………………………… 10
 第二節 知識經濟概念的提出與內涵…………………………………… 13
   一、知識經濟的定義與範疇………………………………………… 13
   二、知識經濟的特質及與傳統經濟的異同………………………… 14
 第三節 知識經濟的理論………………………………………………… 18
   一、創新理論………………………………………………………… 18
   二、人力資本理論…………………………………………………… 19
 第四節 由美、歐先進國家的經驗來探討發展知識經濟的條件……… 22
   一、美國「新經濟」的發展歷程…………………………………… 22
   二、愛爾蘭「知識經濟」的發展歷程……………………………… 26
 第五節 台灣、中國與香港必須發展知識經濟之原因………………… 29

第三章 台灣、中國及香港與亞洲主要國家的知識經濟發展…………… 30
 第一節 台灣的知識經濟發展政策……………………………………… 30
 第二節 中國及香港的知識經濟發展政策……………………………… 46
   一、中國……………………………………………………………… 46
   二、香港……………………………………………………………… 51
 第三節 亞洲主要國家的知識經濟發展政策…………………………… 57
   一、日本……………………………………………………………… 57
   二、南韓……………………………………………………………… 70
   三、新加坡…………………………………………………………… 74
 第四節 各國知識經濟發展政策之啟示………………………………… 84

第四章 實證研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知識經濟發展比較……………… 88
 第一節 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及對產出面的影響………………… 88
   一、測試之假設……………………………………………………… 88
   二、實證資料來源…………………………………………………… 88
   三、統計方法………………………………………………………… 88
   四、研究設計………………………………………………………… 89
   五、樣本特性描述…………………………………………………… 90
   六、信度分析………………………………………………………… 90
   七、因素分析結果…………………………………………………… 91
   八、迴歸分析………………………………………………………… 92
   九、假說測試結果…………………………………………………… 94
 第二節 台灣、中國及香港與其他國家的知識經濟發展地位比較…… 95
   一、比較的基礎……………………………………………………… 95
   二、平均值的計算方式……………………………………………… 96
   三、台灣相關統計指標的來源……………………………………… 96
   四、計算與分析結果………………………………………………… 97
    (一)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21個會員體作比較…… 99
    (二)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0個會員體作比較… 99
    (三)與「八大工業國」作比較…………………………………… 100
    (四)與「東亞及環太平洋」34個國家/地區作比較……………… 100
    (五)與「低所得」64個國家作比較……………………………… 100
    (六)與「中低所得」55個國家/地區作比較……………………… 101
    (七)與「中高所得」38個國家/地區作比較……………………… 101
    (八)與「加入OECD的高所得」23個國家作比較……………… 101
    (九)與「非加入OECD的高所得」27個國家/地區作比較…… 102
    (十)結論…………………………………………………………… 102
 第三節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現況………………………………………… 105
   一、知識與台灣經濟成長…………………………………………… 105
   二、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指標………………………………………… 107
   三、台灣知識經濟發展面臨的課題…………………………………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9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5
圖2-1 知識經濟理論架構圖………………………………………………… 6
圖2-2 知識創造與競爭優勢的關係………………………………………… 12
圖2-3 知識經濟範疇………………………………………………………… 14
圖2-4 人力資本理論………………………………………………………… 21
圖3-1 台灣的綠色矽島與知識經濟………………………………………… 40
圖3-2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具體措施示意圖……………………… 43
圖3-3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創新及創業機制示意圖……………… 43
圖3-4 香港1998年「數碼21新紀元」資訊科技策略之四項促進資訊科技發展的要素和一套措施…………………………………… 52
圖3-5 香港2001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政策目標……………… 54
圖3-6 「日本新千禧年大計畫」架構……………………………………… 58
圖3-7 日本「電子化政府」年度目標……………………………………… 59
圖3-8 日本「資訊化教育」年度目標……………………………………… 60
圖3-9 日本「IT21計畫」年度目標………………………………………… 60
圖3-10 日本IT國家戰略發展動態…………………………………………… 61
圖3-11 日本「e-Japan戰略」重點政策示意圖……………………………… 67
圖3-12 新加坡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結構……………………………………… 76
圖4-1 台灣知識經濟投資佔GDP比例圖…………………………………… 113



表 目 錄

表2-1 三種社會型態的特質………………………………………………… 18
表3-1 台灣「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案」之內容………………… 31
表3-2 台灣「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之內容……………………………… 33
表3-3 台灣「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之內容……………………………… 35
表3-4 台灣「綠色矽島建設藍圖」經濟面中,與知識經濟相關的政策方案……………………………………………………………… 36
表3-5 台灣「綠色矽島建設藍圖」經濟面中部分的重要發展指標……… 39
表3-6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之內容………………………………… 40
表3-7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具體執行計畫一覽表………………… 44
表3-8 中國科技發展重要大事紀…………………………………………… 47
表3-9 中國國家科技計劃…………………………………………………… 48
表3-10 香港2001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五個主要工作範疇,及其相應的目標和具體計劃………………………………………… 55
表3-11 日本「IT基本法」主要內容………………………………………… 62
表3-12 日本「e-Japan重點計畫」五大重點政策目標及主要措施………… 63
表3-13 日本2001年度IT政策預算案……………………………………… 65
表3-14 日本光纖接取網路建設實績………………………………………… 68
表3-15 日本光纖接取網路計劃進度………………………………………… 69
表3-16 新加坡「Singapore ONE計畫」政府單位負責參與的角色………… 80
表3-17 新加坡「全國中文網際網路計畫」(NCIP)政府參與單位與執行內容……………………………………………………………… 81
表3-18 主要國家/地區推動知識經濟與資訊科技(IT)發展政策概要…… 84
表4-1 因素分析預設構面與項目群………………………………………… 90
表4-2 因素分析項目的樣本特性描述……………………………………… 90
表4-3 信度分析結果………………………………………………………… 91
表4-4 轉軸後的因素負荷量矩陣…………………………………………… 92
表4-5 知識經濟發展影響構面之因素分析表……………………………… 92
表4-6 影響「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高科技出口值」、「每勞動者農業附加價值」、「佔GNI比率的研發支出費用」等項目的迴歸分析結果………………………………………………………… 93
表4-7 各分類別所構成的國家/地區……………………………………… 95
表4-8 以各分類標準的平均值與台灣、中國及香港的知識經濟發展指標比較(1995年)…………………………………………………… 98
表4-9 亞洲主要國家/地區的知識經濟發展指標比較(1995年)………… 104
表4-10 台灣投入面經濟成長來源(1986~2000年)……………………… 105
表4-11 台灣知識密集型產業之變化………………………………………… 106
表4-12 台灣知識經濟發展重要指標………………………………………… 107
表4-13 世界經濟論壇(WEF)2001年全球競爭力指標排名……………… 108
表4-14 世界市場研究中心(WMRC)2001年全球電子化政府評比……… 109
表4-15 2000年主要國家/地區之社會指標統計…………………………… 111
表4-16 1995年與1999年ICT支出占GDP比率之國際比較……………… 112
表4-17 各國科學與工程的研究人員數……………………………………… 112
表4-18 2000年美國與台灣的知識經濟發展指標比較……………………… 113
表4-19 美國與台灣的創業投資金額比較…………………………………… 11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Dordick, Herbert S.、汪琪等著 (1995),《尋找資訊社會》,台北市:三民書局
丁錫鏞 (2001),《台灣的綠色矽島與知識經濟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出版社
王鳳生 (2000),《知識經濟時代》,高雄:宏文館圖書出版
行政院主計處 (2001),《中華民國統計年鑑-中華民國九十年》,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2002),《知識創新2002》,台北市:科資中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1),《綠色矽島建設藍圖暨相關政策方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世傑、王惟貞等著 (2000),《中國大陸科技發展體系概況》,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林志鴻、賈昭南、廖惠珠等著 (1995),《經濟未來學》,台北縣:書華出版
林鍾雄 (1997),《熊彼德 經濟思想新定位》,台北市:三民書局
孫震 (2001),《臺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宇、王忠厚、陳健、吳珠華等著 (1991),《人力資源經濟活動分析》,北京市:中國勞動出版社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等著 (1995),《經濟學理論與實證(三版.下冊)》,台北市:翰蘆圖書出版
彭台臨 (1989),《人力發展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三民書局
曾孝明 (2001),《台灣的知識經濟:困境與迷思》,台北市:群學出版
羅志如、范家驥、厲以寧、胡代光等著 (1993),《現代西方經濟學說》,台北市:揚智文化
羅於陵、柏安東、李杏芬等著 (2001),《國家創新體系:向知識經濟轉化》,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二)期刊
王以國 (2001),「朱敬一:到底什麼是知識經濟?」,《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3期,頁32~41
王佳煌 (2001),「資本主義國家與國家資訊基礎建設-政治經濟的比較分析」,《思與言》,第39卷第1期,頁89~143
王則柯 (2000),「知識經濟邊際談」,《中國社會科學季刊》,2000年春季號,頁197~203
王政彥 (2001),「知識經濟以教育投資為本」,《成人教育》,2001年9月20日,頁2~11
王泰銓 (2001),「建構知識經濟導向之財經法制」,《月旦法學雜誌》,2001年10月號,頁80~85
王素彎 (2001),「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人力資源的因應與挑戰」,《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4期,頁1~21
王珺 (2000),「知識經濟中的政府角色:國家競爭優勢創造」,《經濟問題》,2000年第5期,頁10~13
王健全 (2001),「以知識服務業帶動台灣產業的升級與轉型」,《經濟前瞻》,2001年7月5日,頁53~57
王健全 (2001),「知識經濟的涵意、特質與迷思之解讀」,《今日會計》,2001年3月25日,頁32~39
王懷寧 (1999),「試論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兼及”知識經濟”與其他」,《世界經濟》,1999年第2期,頁26~31
王艷霞 (1998),「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經濟問題》,1998年第11期,頁15~16
方竹蘭 (1998),「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本產權」,《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12期,頁23~26
毛建儒 (1999),「論發展知識經濟之條件」,《經濟問題》,1999年第6期,頁10~13-
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 (2001),「重要議題分析-知識經濟」,《APEC2000年年報》,頁66~69
左孝順 (1998),「知識經濟: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7期,頁22~25
朱文暉 (2000),「新經濟、國際分工重構與中國的機遇」,《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第6期,頁37~44
杜巧霞 (2000),「美國新經濟的發展及其政策意涵」,《經濟前瞻》,89年5月5日,頁76~80
呂政 (2000),「知識經濟與傳統產業改造」,《經濟管理》,2000年第8期,頁4~5
吳江 (1999),「美國經濟的新變化與知識經濟的興起」,《經濟學動態》,1999年5月,頁75~77
吳昊 (2000),「科學地分析知識經濟的前景及影響」,《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2期,頁46~53
吳忠吉 (2001),「知識經濟下的人力資源政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9~54
吳怡銘 (2001),「從創投看台灣知識經濟發展前景」,《能力雜誌》,2001年1月號,頁100~102
吳祖勝 (2001),「『知識經濟』與『二十一世紀中共教育發展』芻議」,《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期,頁57~74
吳家興 (2000),「韓國知識經濟發展概況及策略─兼述中、韓知識經濟發展策略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2期,頁216~239
李長久 (1999),「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世界經濟》,1999年第8期,頁67~74
李訓智 (2001),「知識經濟中的終身學習」,《成人教育》,2001年9月20日,頁30~38
李琮 (1998),「西方轉向知識經濟」,《世界經濟》,1998年第11期,頁5~8、29
李煥仁 (2001),「第三波工業化變革-新興知識型產業特性與策略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25~30
李會明 (1998),「知識資本與美國的知識經濟」,《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9期,頁26~29
李禮仲 (2001),「知識經濟發展應建立法律風險觀」,《話題》,2001年3月號,頁58~61
李瓊瑤 (2001),「以知識經濟開創產業競爭力」,《綜效》,2001年7月號,頁26~29
武文瑛 (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等教育因應之道」,《成人教育》,2001年9月20日,頁39~44
邱秋瑩 (2001),「知識經濟之意義、內涵與發展策略」,《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第6期,頁1~38
邱錦田 (2000),「知識經濟時代之我國科技競爭力分析」,《科學發展月刊》,第28卷第10期,頁780~788
林欣吾 (2000),「韓國與新加坡『知識經濟』的發展近況」,《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6期,頁124~132
林欣吾 (2001),「知識經濟時代傳遞知識的橋樑-知識密集型服務業(KIBS)」,《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35~42
林秀英 (2000),「全球知識經濟之相關研究計畫與課題介紹」,《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6期,頁103~112
林建山 (2001),「國家知識經濟發展的觀念與議題」,《經社法制編叢》,第28期,頁1~35
林錫金 (2001),「電子商務政策啟動知識經濟的櫥窗-剖析美、新、荷、澳各國電子商務政策」,《能力雜誌》,2001年7月號,頁92~100
林錫金 (2001),「知識經濟下產業應有的策略作為」,《能力雜誌》,2001年6月號,頁76~83
林麗貞 (2001),「建設知識社會、縮小數位差距」,《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6期,頁69~98
胡以祥 (2001),「知識經濟時代金融業發展之策略方向」,《財稅研究》,第33卷第4期,頁144~160
施燕、林文琇等著 (2000),「知識經濟與金融政策」,《中央銀行季刊》,第22卷第4期,頁17~20
郎偉芳 (2001),「知識與資訊經濟的特質與挑戰-美國新經濟經驗與啟示」,《財稅研究》,第33卷第3期,頁56-76
柯歡 (1999),「現階段中共『科教興國』策略與運用」,《中共研究》,第33卷第3期,頁53~63
柯歡 (1999),「對中共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11期,頁38~48
柯歡 (2000),「對中共科技發展趨勢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12期,頁77~88
袁明昌 (2001),「知識經濟及其運用」,《信用合作季刊》,2001年7月20日,頁8~17
秦永良、張滿銀、姜秀謙等著 (2000),「發展知識經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最佳戰略選擇」,《經濟學動態》,2000年1月號,頁19~23
高春梅 (2001),「論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的管理、開發和利用」,《經濟問題》,2001年第4期,頁15~17
孫智麗 (2000),「國家創新系統:知識經濟體系下創新政策的新思維」,《亞太經濟合作評論》,第6期,頁113~123
孫震 (2001),「台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5期,頁1~20
孫震 (2000),「台灣邁向知識型經濟的優勢和潛力」,《產業論壇》,第2卷第1期,頁1~7
唐榮智 (1999),「論兩岸知識經濟及其法律調整」,《台灣研究》,1999年第2期,頁4~9
許志義 (2001),「知識經濟與競爭政策-兼論台灣產業自由化與國際化之發展策略」,《公平交易季刊》,第9卷第4期,頁123~136
許統邦、陳澤鵬等著 (2000),「知識經濟與國際分工」,《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第1期,頁105~109
陳信宏 (2001),「我國知識密集產業之發展方向」,《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論文》。
陳建甫、李毓湞、陳雅如等著 (2000),「中國大陸在發展知識經濟的挑戰與策略」,《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2期,頁63~77
陳樹綠 (2001),「擘劃知識經濟的願景與省思」,《中信通訊》,2001年7月1日,頁31~35
陳繼勇、彭斯達等著 (2001),「論知識經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2001年第3期,頁46~53
陳元保、杜巧霞、吳惠林等著 (2000),「新經濟是泡沫嗎?」,《經濟前瞻》,89年7月5日,頁20~30
陳光榮 (2001),「提升人力素質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之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4期,頁97~117
陳畊麗 (2001),「建設國家創新系統、縮小知識差距」,《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6期,頁39~68
陳畊麗 (2000),「知識經濟與台灣產業結構轉變」,《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0卷第4期,頁17~38
陳錦玲 (2001),「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政策之一」,《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3~48
張佩珍 (2001),「從意識型態、高科技人力與創投談『十五』期間大陸發展高科技之助力與阻力」,《經濟前瞻》,2001年7月5日,頁43~52
張春霞 (2000),「知識經濟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所提供的途徑與動力支持」,《北方論叢》,2000年第6期,頁52~54
張素芝、仵穎濤等著 (2000),「知識經濟與高素質人才」,《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第2期,頁103~105
張溫波 (2000),「建設知識經濟、增強國家實力」,《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0卷第5期,頁1~26
張鈿富 (2001),「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師友》,2001年7月號,頁11~16
商慶軍 (2000),「美國”新經濟”述評」,《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第1期,頁38~41、47
賀力行、李陳國、謝新梅等著 (2001),「政府如何推動知識經濟的成長」,《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4期,頁118~137
曾建權 (1999),「略論台灣知識經濟發展策略」,《台灣研究》,1999年第3期,頁67~71
曾銘深 (2001),「淺談知識經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13~16
黃仁德、姜樹翰等著 (2000),「知識經濟、區域中心與國際人才流入」,《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4期,頁52~86
黃仁德、姜樹翰等著 (2000),「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策略:高科技中心的發展經驗」,《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2期,頁41~69
黃俊英 (2000),「贏向網路和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1期,頁198~210
黃紋綦 (2001),「徐小波:知識經濟來臨之挑戰與省思」,《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2期,頁38~46
黃崇哲 (2001),「建構知識經濟社會與相關社會基礎建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55~57
黃富順 (2001),「以終身學習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成人教育》,2001年5月20日,頁26~35
楊家誠 (2001),「『網際網路』對中共統治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0期,頁85~92
楊雅惠 (2000),「發展知識經濟應有之金融環境」,《經濟前瞻》,2001年11月5日,頁87~91
鄒楨 (1998),「中共『火炬計畫』發展走向與存在梗阻」,《中共研究》,第32卷第12期,頁58~66
寧光杰 (2000),「美國新經濟的體制基礎」,《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第6期,頁45~48
綜合計劃處 (2000),「知識化、公義化、永續化-綠色矽島的建設藍圖」,《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0卷第8期,頁17~36
裴長洪 (2000),「兩岸經貿發展前景與美國新經濟」,《世界經濟》,2000年第2期,頁62~67
廖湘琨 (1999),「香港能否進入『知識經濟』體系?」,《信報財經月刊》,1999年9月,頁18~22
廖湘琨 (2000),「『知識經濟』對未來全球經濟秩序的挑戰」,《信報財經月刊》,2000年1月,頁3~6
廖湘琨 (2001),「廿一世紀的知識經濟與亞洲─《財富》論壇後的迷思」,《信報財經月刊》,第25卷第3期,頁22~24
趙育玄 (2001),「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就業與訓練》,第19卷第4期,頁76~80
趙輝 (2000),「論人力資本理論和知識經濟的關係-尋找知識經濟的理論基礎」,《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第2期,頁8~11
蔡宏明 (2001),「知識經濟時代對產業人力資源的挑戰與因應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第6卷第4期,頁22~51
蔡宏明 (1999),「知識經濟時代的產業趨勢與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卷第3期,頁1~30
蔡宏明 (1999),「數位經濟時代下的產業發展趨勢」,《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卷第2期,頁41~69
劉大和 (2001),「台灣發展知識經濟的課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2期,頁20~24
劉孟俊 (2001),「知識經濟的觀察層面與指標」,《經濟前瞻》,2001年5月5日,頁99~104
劉柏立 (2001),「日本推動IT國家戰略之研究-兼論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9期,頁1~47
劉國新、李勃、陳遙等著 (1998),「知識經濟與產業結構演變」,《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12期,頁27~31
鄭祖邦、蕭永琪、陳柏菁等著 (1999),「『知識經濟時代的國家創新系統』對談會」,《思與言》,第37卷第4期,頁1~30
鄭貞茂 (2000),「知識經濟引領新經濟風騷-美國新經濟的發展及對我國之啟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4期,頁93~100
鄭淑穎 (2001),「知識經濟時代台灣知識產業如何發展」,《工業技術與資訊》,2001年2月號,頁10~12
鄭錫鍇 (2001),「對我國發展知識經濟政策之省思與建言」,《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4期,頁138~142
霍春英 (1999),「知識經濟討論觀點綜述」,《經濟問題》,1999年第11期,頁10~12
韓小明 (2000),「從工業經濟到知識經濟: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頁34~41
魏可銘 (1999),「數位經濟時代下之政府角色與政策發展」,第5卷第2期,《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卷第2期,頁1~8
鍾景婷、陳淑貞等著 (2000),「美國新經濟模式與台灣經濟發展」,《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0卷第10期,頁35~61
藍海 (1999),「發展知識經濟,才能繁榮香港」,《鏡報月刊》,1999年1月號,頁11~13

(三)編輯書
李誠 (2001),《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高希均、李誠主編 (2000),《知識經濟之路》,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饒美蛟、陳廣漢主編 (2002),《新經濟及兩岸四地經貿合作》,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四)博、碩士論文
陳美雀 (2001),《兩岸國家創新系統之探索性比較研究-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五)學術研討會論文
「知識經濟之產業科技競爭力衡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00),台北:經濟部技術處主辦
「知識經濟之產業研發暨創新衡量與評估」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01),台北:經濟部技術處主辦

(六)英、日文中譯書
王德玲、蔣雪芬等譯 (2001),大前研一著,《看不見的新大陸-知識經濟的四大策略》,台北市:天下雜誌
吳迎春譯 (1991),Toffler, Alvin著,《大未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李田樹、李芳齡等譯 (2000),Hamel, Gary著,《啟動革命》,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李明軒、邱如美等譯 (1996),Porter, Michael E.著,《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李明軒、邱如美等譯 (1999),Porter, Michael E.著,《競爭優勢(上)(下)》,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李振昌譯 (2001),Leadbeater, Charles著,《知識經濟大趨勢》,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邸東輝、范建軍等譯 (2001),Neef, Dale & Siesfeld, G. Anthony & Cefola, Jacquelyn主編,《知識對經濟的影響力》,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
周翠如譯 (1999),Krugman, Paul著,《全球經濟預言-克魯曼觀點》,台北市:先覺出版
洪財隆譯 (1999),Krugman, Paul著,《克魯曼驚奇-大師解讀經濟亂象》,台北市:先覺出版
康代光、丁記涵、陳珍佩等譯述 (1966),Harbison, Frederick & Myers, Charles著,《教育人力與經濟成長-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台北市:正中書局
財訊出版社譯 (2001),Kermally, Sultan著,《通往新經濟法則的7個途徑》,台北市:財訊出版社
高登第、李明軒等譯 (2001),Porter, Michael E.著,《競爭論(上)(下)》,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盛逢時譯 (1999),Krugman, Paul著,《失靈的年代-克魯曼看蕭條經濟》,台北市:先覺出版
黃百合譯 (1993),Crawford, Richard著,《人財時代》,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黃彥達譯 (2001),Turner, Colin著,《知識經濟入門》,台北市:藍鯨出版
傅振焜譯 (1994),Drucker, Peter著,《後資本主義社會》,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彭蕙仙、常雲鳳等譯 (1999),Saxenian, AnnaLee著,《區域優勢》,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楊子江、王美音等譯 (1997),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著,《創新求勝-企業智價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齊思賢譯 (2000),Thurow, Lester C.著,《知識經濟時代》,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劉京偉譯 (2000),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商周出版
鄧嘉玲譯 (1998),Drucker, Peter F. & Isao Nakauchi著,《杜拉克看亞洲》,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謝宗林、李華夏等譯 (2000),Smith, Adam著,《國富論》,台北市:先覺出版
羅漢、方燕、陸從珍等譯 (2000),Coyle, Diane著,《無重量世界-科技和創意主導的年代》,台北市:先覺出版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APEC (2000), Towa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in APEC
Cowan, R. and G. van de Paal (2000), Innovation Policy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 merit study commission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2002),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2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2001), YEARBOOK OF STATISTICS –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Chronological Time Series 1990-1999, Switzerland
Lewis-Beck, Michael S. editor (1994), Factor analysi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 Singapore : Toppan
Machlup, Fritz (1962),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chlup, Fritz (1981), Knowledge : Its Cre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chlup, Fritz (1982),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Human Capital (Knowledge : Its Cre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Vol 3),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chlup, Fritz (1984),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lthus, Thomas Robert (1958), An essay on population, New York, Dutton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
OECD (1997),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Paris
OECD (1999),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1999:Benchmark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ies, Paris
OECD (2000), A New Economy? The Changing Role of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rowth, Paris
OECD (2001), The New Economy : Beyond the Hype, Paris
OECD and World Bank (2000), Korea and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
Rostow, Walt Whitman (1971),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Solow, Robert M. (2000), Growth Theory:An Expo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2000), Digital Economy 2000, Washington D.C.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01),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1-2002
Wor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Alliance (WITSA) (2000), Digital Planet 2000 :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conomy
World Markets Research Centre (WMRC) (2001),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二)期刊
Arrow, K. J. (2000), Knowledge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pp15-20
Gordon, Robert J. (2000), Does the “New Economy” Measure up to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Pas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14 n.4:49~74
Hansen, Morten T. & Chesbrough, Henry W. & Nohria, Nitin & Sull, Donald N. (2000), Networked Incubators Hothouses of the New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78 n.5:74~84
Jones, C. I. (1998), The Japanese Economy in a World of Knowledge-Based Growth, IMES Discussion Paper, No. 98-E-16
Kim, Ho-Gyun (2001), Developing Korea’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orea Focus, v.9 n.3:135~148
Li, Ding (1998), Knowledge Economy is on the way, Beijing Review, v.41 n.35:11~13
Makihara, Minoru (1998), The Path Transformed:Redefining Japan’s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51 n.2:555~564
Oehlers, Alfred L. (2001), The New Economy Middle Class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tisation in Singapore, Asian Profile, v.29 n.4:305~314
Romer, P. M.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94 n.5, pp.1002~1037
Rule, James B. (2000),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Hype, Dissent, 83~87
Sahlman, William A. (1999), The New Economy is Stronger Than You Thin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1999
Senge, Peter M. & Carstedt, Goran (2001),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42 n.2:24~38
Smith, Jackie (2001), Cyber Subversion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Dissent, 48~52
Stiroh, Kevin (1999), Is There a New Economy?, Challenge, v.42 n.4:82~101
Summers, L. H. (2000), The New Wealth of Nations, Hambrecht & Quist Technology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CA, May 10
Sun, Chen (2000),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Taiwan’s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Sino-American Relations, v.XXVI n.2:20~37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2000), Digital Economy 2000, Washington D.C.
Vatter, Harold G. & Walker, John F. (2001), Did the 1990s Inaugurate a New Economy, Challenge, v.44 n.1:90~116
Wang, Huaining (2000), What’s New in the US’s New Economy?, Beijing Review, v.43 n.19:10~11

三、網路部分

1.EC研究報告,2001,「新加坡推動電子商務相關政策研究報告」,http://www.nii.org.tw/cnt/info/Report/20011203_2.htm
2.王子博,2000,「國家資訊的應用能力提升方向之研究」,http://www.cepd.gov.tw/service/eco/89/0906/890906-g.htm
3.台灣「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案」,http://www.ey.gov.tw/planning_old/pz871022-1.htm
4.台灣「科技化國家推動方案」,http://www.nsc.gov.tw/techpro/pro/index.html
5.台灣「知識經濟發展方案」,http://www.cedi.cepd.gov.tw/kbe/;
http://www.ey.gov.tw/web/menu_plan/plan890904-8.htm
6.香港2001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1998年「數碼21新紀元」資訊科技策略,http://www.info.gov.hk/digital21/chi/strategy2001/strategy_main.html
7.「新加坡網際網路應用現況」,1999,http://www.find.org.tw/trend_disp.asp?trend_id=102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