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30103-1039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30103-103906
論文名稱
Title
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研究
A study on re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aina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7-0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30
關鍵字
Keywords
科技工業區、科學園區、科技工業區園區化
Science Park,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Change the Technology Park to the Science Park progr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3 次,被下載 304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048 times.
中文摘要
工業區開發係世界各國追求經濟發展之首要策略,回顧台灣經濟發展之軌跡亦復如此;政府透過科學園區及科技工業區等之設立,以提升國內企業競爭力,成效相當卓越。過去文獻中工業區的相關研究多著重集中於工業區的設置或區位選擇、科學園區與週遭空間的互動影響、工業區的經營與運作以及生態化工業 (園) 區的論述,較少有綜合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的整合性探討。本研究即針對此課題進行探討,提出研究架構與假設,並進行實證分析,試圖找出完整的思考脈絡與工業區轉型之策略,一方面可補文獻之不足,他方面可供未來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參考。
本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調查已進駐或可能進駐台南科技工業區的台南市企業,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樣本涵蓋台南科技工業區中的所有企業,共寄出340份問卷。回收問卷178份,扣除廢卷9份,有效問卷共169份,有效回收率為52.35%。同時進行深度訪談,深度訪談對象包括從樣本中隨機抽取6家企業廠商及各2位學者、官員。本研究根據問卷進行T檢定、單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與檢定,據以得到以下結論:
1.產業環境變動越劇烈對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2.政府的有力支持對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3.顧客的滿足對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4.產業環境變動越劇烈對政府因素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5.顧客的滿足對政府因素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6.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對組織績效有正相關的影響關係。
最後針對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建議:(1)現階段應落實執行科技工業區管理科學園區化方案;(2)加快腳步強化生活機能,完成完善之三生園區;(3)加強創新技術與周邊產業整合,帶動產業高科技化,發揮產業群聚(Industrial cluster)效果;(4)繼續提供更優惠方案措施;(5)調整土地售價以符合市場機制;(6)強化服務中心功能協助廠商提昇競爭力;(7)加速改善聯外交通,以便利物流;(8)重新檢討都市計劃及都市設計管制規範;(9)繼續加強產品或生產過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確保產業永續發展;以及(10)加快政府組織再造,將經濟部改制為經貿部,整合科技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並予以法制化,以充分運用資源改善並發揮互補功能。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之重要性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7
第六節 論文架構 7
第七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工業區的定義與內涵 10
第二節 工業區發展歷程與演進 16
第三節 科技工業區與科學園區 18
一、科技工業區 19
二、科學園區 21
三、科技工業區與科學園區之比較 26
四、國內科學園區個案 29
(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29
(二)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31
五、國外科技園區個案 37
(一)中國中關村科技園區 37
(二)韓國大德科學園區 41
第四節 科技工業區園區化之意義與內涵 44
第五節 工業區發展影響因素之相關文獻 49
一、產業環境因素 49
二、政府因素 50
三、顧客因素 53
四、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 55
五、組織績效 56
第三章 台南科技工業區之規劃與發展現況及發展課題 57
第一節 科技工業區之規劃 57
一、開發目標 57
二、規劃特色 57
三、預期效益 58
第二節 發展現況與發展課題 62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4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64
第三節 研究變項及操作型定義 6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0
一、文獻分析法(Archival Research) 70
二、實地考察 70
三、問卷調查法 70
四、半結構性深度訪談 70
五、統計方法 71
六、質性資料分析 73
第五節 問卷設計 73
一、抽樣設計 73
二、問卷內容設計 74
第六節 問卷回收 75
第五章 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方向調查結果與實證分析 78
第一節 因素分析及信度檢定 78
一、因素分析 78
二、信度檢定 81
第二節 研究各構面之相關性檢定 83
第三節 不同產業在各構面之變異分析(ANOVA) 85
第四節 T檢定 86
第五節 各構面因素之迴歸分析 88
一、產業環境因素、政府因素、顧客因素對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迴歸分析 88
二、產業環境因素、顧客因素對政府因素之迴歸分析 90
三、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對組織績效之迴歸分析 91
第六節 深度訪談結果分析 92
一、專家學者 92
二、廠商 95
第七節 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方向暨管理策略芻議 98
一、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方向 98
二、管理策略芻議 1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05
一、對學術的貢獻 105
二、對產業界的貢獻 108
第三節 建議 109
一、對政策的建議 109
二、後續研究的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3
一、中文部分 113
二、英文部分 119
三、日文部分 124
附錄一 研究問卷 125
一、專家學者-工業區服務中心主任 130
二、專家學者-國立大學育成中心主任 133
三、專家學者-經濟部工業區管理處執行長 137
四、專家學者-教授 140
五、廠商-紡織產業A公司 145
六、廠商-紡織產業B公司 148
七、廠商-製藥產業A公司 151
八、廠商-印刷出版業A公司 154
九、廠商-精密機械產業A公司 160
十、廠商-精密機械產業B公司 163

表目錄
表2-1 工業區類型一覽表 13
表2-2 台灣地區工業用地供給法令之演變 14
表2-3 科技工業區與科學園區之比較分析 27
表2-4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各專用區規劃 32
表2-5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引進廠商 33
表2-6 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的現況 39
表2-7 台南科技工業區園區化執行方案 46
表2-8 政府策略與評估指標 52
表3-1 台南科技工業區土地預售與交地時程 59
表3-2 台南科技工業區引進之產業類別 60
表3-3 台南科技工業區已進駐(包括核准進駐)廠商 62
表4-1 本研究之變項操作型定義 68
表4-2 本研究之樣本特徵變項分析 76
表5-1 產業環境的因素分析 78
表5-2 政府因素的因素分析 79
表5-3 顧客因素的因素分析 79
表5-4 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規劃藍圖的因素分析 80
表5-5 組織績效因素分析 81
表5-6 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82
表5-7 敘述性統計 84
表5-8 不同產業在各構面之變異分析 85
表5-9 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在各構面因素之比較 87
表5-10 產業環境因素、政府因素、顧客因素對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迴歸分析 89
表5-11 產業環境因素、政府因素、顧客因素對政府因素之迴歸分析 90
表5-12 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對組織績效之迴歸分析 91
表5-13 大台南地區已開發工業區概況 98
表5-14 台南地區產業結構變遷 99
表5-15 台南科技工業區再發展與轉型之四種方案 102
表6-1 問卷分析之統計結果 10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5
圖2-1 台灣地區工業用地之供給體系 11
圖2-2 工業區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對應圖 16
圖2-3 工業區的發展之三大趨勢 17
圖2-4 科技工業區之營運管理目標架構 20
圖2-5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位置圖 30
圖2-6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組織架構 31
圖2-7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的組織架構 33
圖2-8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位置圖 34
圖2-9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廠商投資流程 36
圖2-10中關村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40
圖2-11 Taedok Science Town 43
圖2-12 一元化服務模式架構 47
圖2-13 The Diamond of National Advantage 51
圖3-1 台南科技工業區位置圖 58
圖3-2 台南科技工業區分區圖 59
圖3-3 東區分期分區開發平面圖 60
圖4-1 研究架構 64
圖4-2 研究程序 7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書籍
李鴻毅(1996)。土地法論。中國地政研究所。
黃俊英(199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期刊
中國高技術產業年鑑,2001,本書編委會編,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沈明展(2000)。工業區規劃發展趨勢初探。工業簡訊,30(8),4-7。
吳濟華、陳協勝(2001)。臺灣地區工業區廠商創新擴散及其空間互動之探討。中山管理評論,9(2),179-200。
林建元、王連常福、林政芳、楊勝評(2001)。工業區開發政策檢討與發展規劃。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馬維揚(1995)。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績效評估-以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台北銀行月刊,26,2,29-40
凌韻生(1999),工業區編定開發與管理,工業簡訊,卷29(4),3-7。
陳正男、譚大純(1998)。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與廠商績效-依據「世界競爭力報導」與Porter「鑽石模式」為基礎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43,73-106。
陳國超、薛竣文、黃瀛東(2001)。淺談歐美與國內科技工業區之差異。工業簡訊,31(12),57-61。
張吉宏、陳育成(2000)。未來科技工業區營運管理模式之探討。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期刊,66,27-43。
張璠、張吉宏、朱琦文(2001)。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域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4)。取自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9003/sag6-4.htm
張璠、張吉宏(1997)。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域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3(3)。取自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a15.htm
鄒克萬、黃書偉、王智聖(2001)。以生命週期之觀點探討工業區永續經營機制之建立。第十一屆環境管理與都會發展研討會。
蔣世安、魯立雄(1999)。工業區發展新趨勢--生態化工業區。中華技術,43,69-77。

研究報告
台南市政府建設局(2001)。對台南科技工業區轉型為「科學園區」之可行性評估。
立德管理學院(2002)。台南市政府91.6修訂台南市綜合發展計劃。
洪敏雄(2000)。台南園區產業資源投入產出與發展策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開發籌備處。
凌韻生(1998)。工業區市場可行性評估。工業簡訊。28(9),136-151。
張璠(2001)。台灣地區工業區開發之問題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
張璠、張吉宏(1997)。「科學園區」與「科技工業區」之競合問題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3(3)。頁87-94。
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型工業園區開發規劃設計作業規範五年計畫(第二年)。台大城鄉所、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薛琦(1998)。我國高科技產業與經濟發展。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網路
毛石磊(1996)。韓國工業區之開發與規劃。http://idb.management.org.tw/chinese/research/Annals_Journal/journal/004/004-02-01.asp
中關村科技園區。http://www.fdibeijing.org.cn/big5/area/zgc.asp
中關村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http://cgdc.wa-do.com.tw/
台南科技工業區。http://203.74.178.72/
台南科學工業園區。http://www.tnsipa.gov.tw/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http://www.sipa.gov.tw/
溫肇東(2001)。生態工業區的形貌—以北九州ECOTown為例。取自http://nr.stic.gov.tw/ejournal/SciPolicy/SR9002/SR9002T2.HTM
經濟部工業局(1997)。工業區開發管理通報系統之建立(五年計畫)。
經濟部工業局台灣工業用地供給與服務計畫決策支援小組(1999)。工業用地開發使用分析。取自http://idb.management.org.tw/chinese/Research/study/paper3/index.asp。
經濟部工業局(2002)。工業區開發管理90年度年報。取自http://idb.management.org.tw/chinese/Research/Annals_Journal/index.as。
學位論文
王蘭生(1993)。工業區位政策應用領域市發展途徑之評估—由台灣工業區開發經驗論起。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嘉明(1985)。台灣地區工業區開發區位與利用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恩洙(2000)。韓國大德科學園區個案研究-國家創新系統遠景。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呂清松(1997)。科學園區對地方發展之論爭與臺灣實證:新竹科學園區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敏華(2001)。台灣產業空間在地條件之研究--以科學園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士群(1999)。產業網絡之發展與空間替代之研究-以新竹地區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坤龍(2000)。工業區生命週期及其效率評估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工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周諺鴻(1999)。以投入產出分析論台南科學園區設置對於區域經濟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范慧宜(2000)。我國高科技產業國際競爭優勢之實證研究—以LED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柯大鈞(2001)。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對周遭工業區影響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徐嘉男(2001)。臺灣工業區開發法制之研究--由臺南科學工業園區的選址糾紛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明和(1997)。台灣地區資訊工業區位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俊麟(2001)。科學園區與地方發展: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量產前台南地區之區域變遷。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懷山(2000)。探討德國科技城之發展-以烏爾姆Ulm科學城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明燦(1986)。工業區位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金涼(2001)。我國科學工業園區定位、營運模式及設立條件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書銘(2000)。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與廠商績效--依據「世界競爭力報導」與Porter「鑽石模式」為基礎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黃介振(1998)。高科技工業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羽舟(2002)。地層下陷地區農地變更開發為高科技工業區之適宜性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彭黃群(2000)。以都市設計之觀點探討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置對周邊地區空間結構之影響-以園區一、三期安遷戶社區和相鄰都市計畫區為對象。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友仁(1998)。從新竹到台南:科學園區、新興工業與地方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雲龍(1981)。新竹科學園區環境衝擊之研究--社會經濟地理環境之探討。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樓邦儒、曾國雄(2000)。工業區位決策--模糊多評準方法之應用。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3,127-140。
鄧文宗(1992)。都市類型及其工業區發展方向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未出版碩士論文。
鄧光浦(2001)。運用多評準決策方法於科學園區區位選址之研究-以中部科學園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歐連發(1987)。高雄都會區工業區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啟賢(2001)。透過產業生態學的理論建構「綠色矽島」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國輝(2001)。生態工業園區概念在竹科之應用研究-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羅秋美(2001)。台灣地區科學園區開發與營運機制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ldrich, H., (1976)•Resource Dependence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Local Employment Service Offices and Social Sector Organiz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419~453•
Al-Sultan, Y. Y. (1998)•The Concept of Science Park in the Context of Kuwai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 (8),800-807•
Bakouros, Y.L.,Varsakelis, N.C.,&Mardas, D.(2002) •Science park, a high tech fantasy?:An analysis of the science parks of Greece•Technovation,22(2),123-128•
Biggiero, L. (1998).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A Triple Helix Pattern of Problem Solving.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12 (4),227-234•
Cabral, R. (1998)•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Paradigm: An Introdu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8),721-725•
Cabral, R. (1998).From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faces to the making to a science park: Florianopolis ,Southern Brazi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 (8),778-790•
Cabral, R. (1998)• Refining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Paradig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6 (8) ,813-818•
Cabral, R.& Dahab, S. S. (1998)• Science Par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BIORIO n Brazi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 (8) , 726-739•
Charles, D.,Hayward, S., & Thomas, D. (1995) .Science Parks and Regional Technology Strategies: European Experiences.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9(6),332-339.
Chorda, I. M. (1996)•Towards the Maturity Stage: An Insight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French Techno poles•Technovation,16 (3),143-152•
D'Cruz, J. R. (1989). Scorecard on Canad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1989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 Business Quarterly, 54(1), 106-115•
Doreen Massey, Paul Quintas and David Wield (1992)•High-Tech Fantasies: Science Parks in Society, Science and Space•Routkedge•
Dorfman,N.S(1983)•Route128:Th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high-technology economy•Research Policy•12,299-316•
Echols, A. E.,&Meredith, J. W•(1998)•A Case Study of the Virginia Tech Corporate Research Cen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Cabral-Dahab Paradigm, with Comparison to Other US Research Pa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 (8),761-777
Grayson, L(1998).Science Parks and Innovation in the UK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11(30),17-22
Hall, R.H. et al•(1977)•Patterns or Inter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457-474•
Harper,M.(1991)•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poorer nations•Entrepreneurship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ummer issue,11
Hsu, C.W,&Chiang, H.C.(2001)•The Government Strategy for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Taiwan.Technovation,21(2),123-132
Lan, X. (1997)•Promoting Industrial R&D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through Science Parks•The Taiwan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3 (7/8),744-761•
Ma, Bo-Q. (1997)•A Project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China: Kwanghua Science P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8),808-812
Monck,C.S.P., Porter,R.P., Quintas,R.P. and Storey,D.J. (1988).Science parks and the growth pf high technology firm,Peat McLintock,Ken,UK
Mian,S.A(1997)•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incubator:an integrative frmaework.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2,251-285•
Porter M.E(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68(2),73-93•
Robertm,E.B & Malone D.D(1996)•Policies and structures for spinning off new companies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R&D Management,26(1), 17-48
Segal Quincw Wicksteed Limited(1995)•Science Parks Networks. A Repor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ommission,Luxembourg•
Souitaris, V., & Daskalopoulos,T. (2000) ,Man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Low-tech Environments: A Resource-based Strategic Mapping Framework,Int. J.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 (1-7),994-1012•
Staudt, E.,Bock, J.,&Muehlemeyer, P.(1994)•Technology Centers and Science Parks: Agents or Competence Centers for Small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9 (2),196-212•
Tsipouri,L.j.(1990)•HEI/PRE industry links in Europe,the case of Greece.Report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DG XIII/sprint,mimeo•
Tsipouri,L.j.(1991)•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revisites:some evident from Greece•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3,145-157•
Vedovello, C. (1997)•Science Parks and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 Geographical Proximity between the Agents as a Driving Force.Technovation,17(9),491-502•
Williams, J. C. (1998) • Frederick E. Terman and the Rise of Sillicon Vall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6 (8),751-760•

三、日文部分
天谷章吾(1991)。美國工業區漸蛻變成科學園區之始末。エコノミスト,7,62-65。
清水周(2001)。21世紀的科學園區經營策略。技術經濟,10-18。
淺昭宣夫(2001)。新世紀的科學園區及技術園區。技術經濟,19-2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