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30108-1203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30108-120351
論文名稱
Title
非婚生子女的憲法保障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Illegitimate Childre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30
關鍵字
Keywords
家庭權、訴訟權、財產權、非婚生子女、人性尊嚴、人格權、平等權
Litigation Right, Illegitimate Child, Human Dignity, Personality Right, Family Right, Equity, Property Righ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0 次,被下載 288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881 times.
中文摘要
非婚生子女,俗稱為「私生子(女)」,從社會面而言,此稱謂充滿著歧視與原罪的感覺。從法律面而言,非婚生子女於私法上之權利並未受到保護,因此身為母親者,必須為子女之利益不顧社會輿論嘲諷與貶謫,而被迫提起強制認領之訴,以確保子女之利益,此正是「婚生推定制度」所帶來之弊害,值得探究之。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採用歷史法、比較法及文獻分析法等方法,以期能對我國之傳統制度、外國之體制均有所涉獵,以免向隅。再者,以國內學者對相關議題之文章予以分析,以求取子女在憲法上之保障。
非婚生子女本屬私法之範疇,關於親屬與繼承部分涉及立法制度及強行規定,恐非私法自治所及。又人民基本權利之規範,憲法無法為鉅細糜遺的規定,其內涵須借由民事法律以充實之,然於非婚生子女之權利上,民事法顯未落實憲法基本權利規範,故有提升為憲法層次討論之必要,而本文即著眼於子女憲法上之保障,故採用憲法上之人性尊嚴、人格權、家庭權、平等權、財產權及訴訟權等為主要架構,並研究「非婚生」子女於憲法上各該權利之保障。
將子女界分為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除造成民法體系之雜亂外,並以法律為歧視非婚生子女之工具,致使人民權利無法落實於法律之中,為此本文草擬修法建議,其中以廢除婚生推定制度為主軸,使得子女不因父母是否結婚而異彼等之權利,輔以保障子女之利益為立法趨向,以使得我國之親子關係得以媲美先進國家。
Abstract
Illegitimate child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bastard,” which contains the implic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nd original sin from social viewpoint. As far as law is concerned, private law doesn’t provide protection for the rights of illegitimate children, whose mothers are therefore forced to file for compulsory recogni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consensus and depreciation to ensure their rights, and this is exactly the canker that “Martial Presumption System,” which is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

As for research method, historical method, comparative method, and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 are adopted herein so as to cover domestic traditional system as well as foreign system. Furthermore, domestic scholars’ articles on relevant issues are herein analyzed to seek protection for children on Constitution.

Laws concerning illegitimate children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private Law, for the aspects of relatives and inheritance are relate to legislative system and compulsory regulations which are beyond the governing of private autonomy. Additionally, the regulations of citizen’s basic rights are not stipulated in detail and specifically on Constitution and must be supplemented by Civil Law. Nevertheless, in the respect of illegitimate children’ rights, Civil Law obviously fails to reinforce the regulations of basic rights provided on Constitution. Therefore, it’s a necessity to have it discussed at equal level of Constitution. This essay then focus on protection for children on Constitution and therefore adopts human dignity, personality right, family right, equity, property right, and litigation right recorded on Constitution to build the principal structure and study the protection for the rights of “illegitimate” children on Constitution.

Classifying children into legitimate children and illegitimate children will not only cause confusions in Civil Law system, but convert law into a means to discriminate illegitimate children and then result in public rights impracticable in law. As a result, amendment drafts are proposed herein, taking the abolishment of martial presumption system as the main idea that enables children whether whose parents got married or not to enjoy equal right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hildren’s rights protection to enable Taiwan’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o compete with advanced natio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和範圍……………………………………………………003
第一項、研究方法…………………………………………………………003
第二項、研究範圍…………………………………………………………00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004
第二章 非婚生子女的權利失衡………………………………………007
第一節 概述…………………………………………………………………007
第二節 非婚生子女於民法上的權利失衡…………………………………007
第一項、非婚生子女之沿革………………………………………………008
第二項、非婚生子女之定義………………………………………………009
第三項、子女在我國民法上的分類………………………………………010
第四項、學說上之補充──不受婚生推定的婚生子女…………………012
第五項、民法上之權利失衡………………………………………………013
第三節 非婚生子女於民事訴訟法上的權利失衡…………………………013
第一項、否認子女之訴……………………………………………………013
第二項、認領之訴…………………………………………………………015
第三項、認領無效之訴……………………………………………………015
第四項、撤銷認領之訴……………………………………………………016
第五項、母再婚後所生子女確定其父之訴………………………………016
第六項、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016
第七項、民事訴訟法上之權利失衡………………………………………018
第四節 婚生推定之缺失……………………………………………………018
第一項、子女人性尊嚴之缺失……………………………………………018
第二項、子女人格權之缺失………………………………………………019
第三項、子女家庭權之缺失………………………………………………020
第四項、子女平等權之缺失………………………………………………020
第五項、子女繼承權之缺失………………………………………………020
第六項、訴訟權之缺失……………………………………………………021
第三章 傳統基本人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023
第一節 概述…………………………………………………………………023
第二節 人性尊嚴之保障……………………………………………………023
第一項、人性尊嚴的起源…………………………………………………025
第二項、人性尊嚴演化為「憲法價值」之意義…………………………029
第三項、憲法中人性尊嚴之本質…………………………………………033
第四項、人性尊嚴在我國憲法上的落實…………………………………037
第五項、人性尊嚴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045
第三節 平等權的保障………………………………………………………047
第一項、學者見解…………………………………………………………048
第二項、實務見解…………………………………………………………062
第三項、平等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065
第四節 財產權的保障………………………………………………………068
第一項、德國財產權保障的憲法意義……………………………………069
第二項、我國憲法財產權保障之規範體系………………………………073
第三項、財產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084
第四章 新與人權對非婚生子女的保障………………………………087
第一節 概述…………………………………………………………………087
第二節 新興人權的入憲……………………………………………………087
第一項、該自由與權利在實質上已具有基本權利的品質………………088
第二項、該自由與權利之行使,須不妨害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088
第三節 新興人格權…………………………………………………………089
第一項、學者之見解………………………………………………………089
第二項、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105
第三項、實務見解…………………………………………………………109
第四項、人格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113
第四節 新興家庭權…………………………………………………………114
第一項、學者之見解………………………………………………………115
第二項、實務見解…………………………………………………………128
第三項、家庭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129
第五章 訴訟權之保障 ……………………………………………………131
第一節 概述…………………………………………………………………131
第二節 訴訟權之見解………………………………………………………131
第一項、學者之見解………………………………………………………131
第二項、實務見解…………………………………………………………142
第三項、訴訟權對非婚生子女之保障……………………………………143
第六章 修法建議 …………………………………………………………147
第一節 修法方向……………………………………………………………147
第一項、民法之修法方向…………………………………………………147
第二項、民事訴訟法的修法方向…………………………………………155
第二節 具體修法建議………………………………………………………160
第一項、民法之修法建議…………………………………………………160
第二項、民事訴訟法之修法建議…………………………………………172
第七章 結論…………………………………………………………………17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77
第二節 結語…………………………………………………………………178
參考書目.............................18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依姓氏筆劃排序)
01、王甲乙三人,民事訴訟法新論,三民書局,1992年10月版。
02、王書江二人,日本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2刷。
03、王澤鑑,民法叢書──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5年9月再刷。
04、王麗萍,親子法研究,中國法律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3月2刷。
05、史慶璞,美國憲法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1刷。
06、李木貴,民事訴訟法(上、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修訂二版。
07、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二版二刷。
08、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1月修訂再版。
09、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2刷。
10、林秀雄,繼承法講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5月初版2刷。
11、林騰鷂,中華民國憲法,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2年2月修訂2版5刷。
12、法治斌二人,憲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3版2刷。
13、夏吟蘭,美國現代婚姻家庭制度,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1刷。
14、許志雄,憲法秩序之變動,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0月初版1刷。
15、陳棋炎三人,民法繼承新論,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2月修訂3版3刷。
16、陳棋炎三人,民法親屬法新論,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11月修訂5版3刷。
17、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
18、陳榮宗二人,民事訴訟法(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4版1刷。
19、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7月5版2刷。
20、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7月5版2刷。
21、陳碧盈,民事訴訟法,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7月5版。
22、陳葦,家事法研究,群眾出版社,2006年1月1版。
23、陳葦,外國婚姻家庭法比較,群眾出版社,2006年1月1版。
24、楊立新,親屬法專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1版1刷。
25、鄭正忠三人,法國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初版1刷。
26、駱永家,民事法研究Ⅱ,三民書局,1995年9月修訂5版。
27、駱永家,民事法研究Ⅱ,三民書局,1994年9月修訂4版。
考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序)
01、王千維,論人格法益損害之賠償方法,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8月,第115頁至第133頁。
02、王海南,論一夫一妻婚姻制度與重婚信賴保護──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52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5月第284頁至第297頁。
03、王國治,台灣、香港、澳門與大陸繼承法上法定繼承人之比較,崇右學報第8期,第81頁至第110頁。
04、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一)──人格權、人格尊嚴與私法上的保護,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3月,第105頁至第120頁。
05、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憲法上人格權與私法上人格權,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4月,第89頁至第108頁。
06、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6月,第59頁至第73頁。
07、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2)──姓名權,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9月,第41頁至第55頁。
08、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3),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10月,第61頁至第78頁。
09、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4)──外譽權(上),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12月,第31頁至第48頁。
10、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4)──名譽權(下),台灣本土法學,2007年1月,第21頁至第42頁。
1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5),台灣本土法學,2007年2月,第33頁至第45頁。
12、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2007年7月,第21頁至第42頁。
13、李木貴,否認子女之訴與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643號判決解釋論之批判,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7月,第186頁至第212頁。
14、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期,第61頁至第104頁。
15、李震山,憲法中基本權利保障規範間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2003年8月,第127頁至第133頁。
16、李震山,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6)生命權,法學講座,2003年10月,第1頁至第17頁。
17、吳從周,否認子女之訴與一般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之關係──觀察釋字第587號解釋作成前後實務見解之變遷,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2月,第203頁至第209頁。
18、吳從周,再訪否認子女之訴──以親生父提訴權之探討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2007年7月,第71頁至第89頁。
19、林正雄,真實血緣與繼承權,司法新趨勢第21期,第32頁至第41頁。
20、姜世明,婚姻第三者之家庭權──生父提起確認親子關係訴訟之許可性評估,台灣本土法學,2006年3月,第149頁至第156頁。
21、柯滄銘,淺談親子關係鑑定,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49卷第4期,第77頁至第79頁。
22、郭振恭,論認領之無效,台灣本土法學,2004年6月,第178頁至第180頁。
23、郭振恭,論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台灣本土法學,2003年4月,第129頁至第131頁。
24、郭振恭,民法親屬編結婚規定修正之評述,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8月,第35頁至第40頁。
25、許文德,從遺產繼承談DNA鑑識,科際發展雜誌,2003年1月,第66頁至第69頁。
26、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平等原則憲法審查標準之探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2006年6月,第111頁至第168頁。
27、陳宜倩,以家庭之名強化父權的社會控制,月旦法學雜誌,2005年5月,第199頁至第209頁。
28、黃茂榮,一般人格權及其保護,軍法專刊第45卷第3期,第1頁至第21頁。
29、黃虹霞,子女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暨直系血親概念之迷失──兼談民法親屬之修正及否認子女之訴,萬國法律,2001年12月,第71頁至第77頁。
30、雷文玖,國家、父母與兒童少年權益間的拉鋸,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11月,第116頁至第127頁。
31、蔡維音,論家庭之制度保障,月旦法學雜誌,2000年8月,第138頁至第143頁。
32、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第36頁至第48頁。
33、賴見強,他不「驗」,他是我爸爸!?──DNA鑑定與親子關係之確定,全國律師,2006年1月,第83頁至第91頁。
34、賴見強,豪門遺產,「私生」無份──論非婚生子女之繼承權,法令月刊,95年5月,第59頁至第66頁。
35、鄧學仁,虛偽出生登記之親子關係──評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2318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8月,第236頁至第241頁。
36、鄧學仁,親子關係之確定,月旦民商法第8期,第5頁至第17頁。
37、鄧學仁,DNA之鑑定與親子關係之確定,警大法學論集第4期,第317頁至第335頁。
38、鄧學仁,親屬法修正後之親子關係,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7月,第148頁至第159頁。
39、劉燕萍,消逝的愛情成為負擔──論非婚生子女之認領及繼承回復請求權,司法新趨勢,第21期,第71頁至第80頁。
40、戴東雄,論民法親屬編修正內容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8月,第5頁至第34頁。
41、戴東雄,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新修正,司法週刊第1342期,司法文選別冊。
42、魏大喨,親子關係存否之實體規範及其確認之訴,台灣本土法學,2004年9月,第1頁至第16頁。
43、魏大喨,訴訟基本權在民事訴訟法之實現,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2月,第120頁至第143頁。
參考網路文獻
01、李立如,朝向子女最佳利益的婚生推定制度。
http://cycu.lawbank.com.tw/page013.htm#03
02、黃錦堂,基本人權試論。hwngntn@ntu.edu.tw
03、鄧學仁,現代親子關係爭端之解決。www.ncu.edu.tw
04、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人類基因工程之基礎法律規範理念──「人性尊嚴」作為法律概念其內涵開展之可能性。myweb.ncku.edu.tw
05、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myweb.ncku.edu.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