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31116-1312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31116-131254
論文名稱
Title
家長教養方式與高中生學習動機、社團參與之相關研究 ---以高雄市區高中為例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ing Styl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7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9-01
關鍵字
Keywords
外在動機、參與動機、參與態度、父母教養、內在動機
Extrinsic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Parenting Style, Participation Attitud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3 次,被下載 38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81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生學習動機、社團參與之相關。研究者採用SURVEY MONKEY電腦問卷施測系統,由同學於課堂上使用電腦填答,選取高雄市六所市立高中進行研究分析,每校各選取兩個班級,共計有393名學生參與,得有效問卷38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7.96%。根據問卷所得之資料以SPSS 19.0 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使用之方法包含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主要發現如下:
一、 背景變項與內外在學習動機、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之關聯性:
1. 女生比男生有較高的外在動機,在社團參與態度方面,女生比男生正向。
2. 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對於內外在動機或是社團的參與動機參與態度均沒有顯著關聯性。
3. 有無擔任幹部在內外在動機均無顯著關聯性。但在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方面,有擔任社團幹部其社團參與態度較正向,參與動機則無顯著關聯性,沒有擔任幹部者無論是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均無顯著關聯性。
4. 社團活動參加頻率愈高對於社團的參與動機愈強,參與態度也愈正向。
二、 子女知覺父母趨於情感溫暖向度的得分高,其子女擁有較高的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此外在社團的參與動機比較強,社團參與態度上比較正向。
三、 子女知覺父母趨於拒絕向度得分高,子女的內外在動機及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均無顯著關聯性。
四、 子女知覺父母趨於過度保護向度得分高,子女擁有較高的外在動機,對於社團參與態度上比較正向。
五、 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高者,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也高。
最後,本研究依據結果,提出建議供學校教育、家庭教養及未來研究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arenting styl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omputerized questionnaire testing system (or online survey system), the Survey Monkey is applied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lass. Six high schools in the Kaohsiung City are selected. With two classes chosen from each school, totally 393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and 385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The response rate is 97.96%. All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SPSS 19.0 softwar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one way ANOV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s,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ttitude as following:
1. Female students have higher intrinsic motivation than male students, also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2. Grade and parent’s educ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or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3. Taking a leader role or not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or extrinsic motivation. But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students who are taking a leader role has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f participation. Only it has no influence on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For students who are not taking a leader role, their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Students who are attending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more frequently have stronger motivation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II. With parents tending to be emotional warmth parenting style, those students have higher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stronger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f participation.
III. With parents tending to be rejection parenting style can not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IV. With parents tending to be over protection parenting style, those students have higher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f participation.
V. Students with high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have higher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learning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implications are made to improve the school education, parent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父母教養方式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4
壹、 父母教養方式之理論 4
貳、 父母教養方式之測量 8
參、 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學生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 10
第三節 社團參與的探討 13
第四節 父母教養方式、高中生學習動機及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之相關文獻探討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1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1
第五節 實施程序 2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25
第一節 高雄市高中生之父母教養方式、學習動機與社團參與之現況分析 25
第二節 背景變項對內外在學習動機及社團參與之差異分析 29
第三節 教養方式對子女內、外在學習動機之差異情形 36
第四節 教養方式對子女社團參與之差異情形 38
第五節 學生內、外在學習動機與社團參與動機、參與態度之相關 39
第六節 討論 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5
第一節 結論 45
第二節 建議 48
參考文獻 51
中文部分 51
英文部分 57
附錄一 60
附錄二 61
附錄三 62
附錄四 6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王伶伶(2012)。參加社團對高中生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王德強、王珍珍(2012)。父母教養方式對高中生學習主體性因素的影響。貴州師範學院學報,4,77-81。
王萬清(1988)。醒來吧!社團活動。師友月刊,10,12-13。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曲曉艷、甘怡群、沈秀瓊(2005)。青少年人格特點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3,288-290。
吳鴻松(2008)。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麗(2012)。自我決定理論中的動機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5,41-43。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所,臺中市。
呂侑靜(2011)。國中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導向、動機強度與英語學習成就(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季燕、馮家榆(2008)。以自我決定理論預測大專體育課學生動機、興趣及努力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3,1-8。
林宜亭(2013)。高中住宿生之生活適應與其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秀蓉(2014)。高中生社團參與經驗與課業壓力因應關係之研究—以北一女中樂儀旗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炳宏(2016)。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家榆(201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洪巧(2006)。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溱蔆(2015)。高中生社團參與、正向情緒與人際關係對學校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基隆市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徐彩淑(2005)。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維辰、邱文信(2008)。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體育態度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22,50-56。
徐玉婷(2004)。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莊富源(2000)。淺談學生社團活動的基本素養。高中教育,10,15-20。
莊美枝(2016)。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以桃園市C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明琴、劉發勇(2008)。大學生父母養育方式與其人格特點的相關研究。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83-187。
陳雪(2008)。初中生人際信任和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寒莊學院學報,25,92-98。
陳清檳、黃文喜、張文宗(2010)。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知覺之研究。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5,223-260。
陳志恆(2016)。為什麼沒有學習動機?-淺談自我效能理論與課業學習。擷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a/chsc.tw/heng711/home/xin-li-wen-zhang/4-2),Feb28.2016。
陳柔娟(2014)。臺北市高中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與學校社團環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瓊瑩(1986)。國民中學聯課活動實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 -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張雪梅(2005)。大專院校學生事務工作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雪梅(2015)。大三學生學校社團參與經驗及參與效益研究。學生事務與輔導,53,25-45。
張少華(2015)。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和學業成績: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仲介作用。心理學進展,5,828-834。
郭蘊忻(2008)。父母教養、自我控制、自我韌性與自尊對青少年壓力因應方式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益松、羅麗雲(2007)。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17-34。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0,114-134。
黃麗憬(2015)。行進管樂社團學生其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葉炳煙(2013)。金門縣國小學童游泳課自我效能、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金門大學,金門市。
葉雅婷(2000)。高中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及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閻淑華(2008)。父母教養方式及其與高中生學習狀況相關研究。石家莊學院學報,6,94-98。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劉芳吟(2013)。父母教養態度對子女行為影響的分析──就文獻回顧探討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家政群群科中心電子報,65,取自http://group.cyhvs.cy.edu.tw/mediafile/403/fdownload/810/1691/2013-3-11-9-43-11-1691-nf1.pdf
劉島伊(2012)。數學自我概念對內、外在動機與數學學業成就中介效果之探討-以TIMSS 2007臺灣資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榮豐(2008)。潮州高中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歐妙苓(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鄧清如(2005)。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蔡銀展(2014)。國中生社團參與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後甲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謝東波(2013)。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參與動機、社團涉入及學習成效之探討-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魏宇明(2002)。大學學生社團組織管理績效之研究-以清大學生社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蕭世原(2004)。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藍天雄、李建中、林惠萱(2015)。國小三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4,282-291。
羅麗雲(2001)。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評價之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羅寶鳳(2004)。發現學習的真實面貌:正規教育中的非正式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3,1-36。
Amabile, Teresa M.; Hill, Karl G.; Hennessey, Beth A.; Tighe, Elizabeth M.(1994).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950-967.
Arrindell, W. A., Akkerman, A., Bagés, N., Feldman, L., Caballo, V. E., Oei, T. P. S., … Zaldívar, F. (2005). The Short-EMBU in Australia, Spain, and Venezuela: Factorial invariance and associations with sex roles, selfesteem, and Eysenckian personality dimen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1 , 56-66.
Arrindell, W. A., Sanavio, E., Aguilar, G., Sica, C., Hatzichristou, C., Eisemann, M., Recinos, L. A., Gaszner, P., Peter, M., Batagliese, G., Kallai, J. & van der Ende, J.(1999).The development of a short form of the EMBU: Its appraisal with students in Greece, Guatemala, Hungary and Ital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7,613–628.
Astin,A.W. (1999).Student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0, 518-529.
Astin, A. 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
Biggs, J. B. (1995).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In J. B. Biggs & D. Watkins (Eds.), Classroom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the Asian teacher ,147-167. Singapore: Prentice-Hall.
Darling, N., &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 487-496.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Deci, E. L., Koestner, R., & Ryan, R. M. (1999).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 627-668.
Maccoby, E. E.,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 – child interaction. In P.H. 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 4, 1-101.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arker, G., Tupling, H., & Brown, L. B. (1979). A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50, 1-10.
Pelletier, L. G., Fortier, M. S., Vallerand, R .J. , Tuson, K. M., Briere, N. M. & Blais, M.R. (1995). 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 in sport: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7, 35-53
Perris, C., Jacobsson, L., Lindstrom, H., Knorring, L. V., & Perris, H. (1980). 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for assessing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61, 265-274.
Pursell, G. R., Laursen, B., Rubin, K. H., Booth-LaForce, C., & Rose-Krasnor, L. (2008).Gender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2, 472-481.
Sorkhabi, N. (2005). Applicability of Baumrind’s parent typology to collective cultures: Analysis of cultural explanations of parent socialization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9, 552-563.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 209-22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