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1103-11570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1103-115701
論文名稱
Title
分析開放空間技術之改良作法及成效---以屏東安泰醫院主管共識營為例
To Analyze The Improvements and Results of Open Space Technolog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8-01
關鍵字
Keywords
360度AI、圍圓、集體討論、生命中的最、開放空間技術、共識營、說話棒
Circling, Talking stick, Open space techn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0 次,被下載 671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713 times.
中文摘要
企業經營過程中,不斷面臨到的是諸多突如其來的變化與難題,能否及時應變得宜,端看企業本身如何有效掌握反應時間而做出對策。時間似乎像是決策者永遠的敵人,往往因為時間不夠充足,即使有充分的人力與資源可以派上用場,急急忙忙地採取應變行動,徒然用盡辦法想把事情做對,卻未能掌握到正確的方向,而早在行動初期就能做對的事情,此企業仍然無法逃脫功敗垂成的命運。

大部分的人懷疑有沒有必要召開會議,只要是召集會議者或是參加會議者,任何一方未能善盡職責,就很容易使會議成效不彰。當團體嘗試達成一致性共識時將會經歷一些障礙,對一個團體而言,它無法對所有的問題提出全部有關的選擇方案,因為團體的成員可能遭受某一位個人支配或脅迫。專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發展出幾種集體決策的方法。擬定決策時,為求慎重起見,經常會徵詢其他成員的意見,但集體決策亦有其盲點存在,故決策者不可不察。

台灣的企業或是組織,雖然相當願意改造企業組織、引導創新的變革。但是目前並無正確的觀念與良好的風氣,甚至無法付出相對程度的心力,所以不容易透過大規模的活動形式,舉辦員工訓練與企業組織改造之活動,於是執行開放空間技術的活動時,便常常遭遇許多難以促成的理想條件。考量我國之國情、社會文化,針對開放空間技術進行改良一套適合我國企業使用的載體(carrier)工具。藉由瞭解開放空間技術與其使用原理,並明白此項工具究竟可以運用至何種範圍,與最終成效如何。為了突破國情、社會文化對理想式開放空間技術所造成的限制,勢必進行改良才能夠將此套載體工具善用在企業、組織的輔導專案。所以設計與改良開放空間技術之前,必須先對輔導的目標團體有充分瞭解,建立相關的假設,才能確定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之中心思想及原理,而設計一套真正符合企業、組織需求的技術,協助他們達成變革與創新的目標。楊碩英博士基於「創造性的模仿」概念,將歐文的開放空間技術重新做修正與部分創新。本研究將分別介紹說明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這項載體工具進行集體決策過程中,與搭配其他輔助工具與方法,如何能夠使整個集體決策流程之進行更加順暢,並且在短時間之內有效凝聚所有參與者的共識,形成具體的行動方案。

針對利用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作為主要的載體工具,將歷時十二小時的活動流程設計規劃之後,搭配介紹學習型組織與五項修練等觀念之演講、圍圓與使用說話棒、Check in、有技巧的分組(skillful grouping)、360度AI(Appreciative Inquiry)與分享「生命中的最」、產生議題(issues generating)、形成具體方案(action planning)、Check out等工具與方法,同時分享能夠幫助組織成員,朝向正向思考的科學新知,觀察過程中一些驚人的發現,並記錄這些工具與方法運用在集體決策流程所創造之成效。歷經十二小時的討論,從不知如何準備好醫院評鑑,到醫院可以從哪幾方面著手做好接受評鑑,五十四位員工集體決策從無到有、從解決短期難題至發展到長期、根本且更好的管理方式,在主管共識營當中總結出七大議題與具體行動方案。

運用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進行集體決策,所有攸關議題之利害關係人皆能參與、引起參與者高度投入、自願承諾負責完成行動方案,並且大幅提升決策效率、提升組織成員思考與互動品質等,誠可謂:「畢其功於一役」。運用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進行集體決策,確實能為「如何進行充分溝通,以達到兼具效率與效果,形成整體考量之決策會議」開創一個嶄新的面貌。

運用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搭配各項輔助工具之創新作法進行集體決策,於集體互動過程中所產生效益之特質:一.對於討論場(talking fields)的貢獻
1.跳脫零或一的觀念。
2.有效降低習慣性之溝通障礙。
3.進行方式輕鬆活潑。
4.集體創造安全的場。
二.激發參與者投入(commitments)的貢獻
1.保持尊重、欣賞之態度。
2.大幅增加參與者之互動性。3.快速縮短彼此距離進入深層議題的討論。
4.集體高度參與。
5.形成集體緊密相連之關係。
6.獲得更多正面回饋。
三.對於行動方案(action plans)的承諾
1.自願為行動方案負責到底。
2.真正做出具體貢獻。

理想條件的開放空間技術經過楊碩英博士改良之後,此改良方法經過實際驗證,的確能夠成為一種如何學習創新的載體。本研究只是針對單一個案進行探索性之觀察、紀錄與整理分析。是故,將此套方法工具運用至更多類型的組織團體,則愈能評估此套方法工具於普及化之適用程度,以及成效是否亦如是彰顯。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一節 集體會議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節 組織成員之集體思考
一. 集體思考之優點
二. 領導者與參與者的態度
第三節 經由團體討論協助集體決策的方法
一. 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
二. 名目團體技術(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
三. 德爾菲法(Delphi Technique)
四. 深度匯談(Dialogue)
五. 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OST)
第四節 輔助集體決策之工具
一. 圍圓(Circling)
二. 說話棒(Talking Stick)
第五節 團體迷思(Group thinking)
第六節 本章小結
一. 集體決策之優缺點
二. 各種集體決策方法之限制
第三章 開放空間技術之改良方式
第一節 執行開放空間技術所欠缺的理想條件
一. 時間不夠
二. 參與人數不夠多
三. 未能事先討論出議題
四. 參與者並非自願參加
五. 參與者之背景缺乏多元性質
六. 缺乏應該參與之關鍵人物
第二節 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所持之假設及原理
一. 對人之假設
二. 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所持之原理
第三節 改良方式之設計
一. 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Improved OST)
二. 運用於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上之其他輔助工具與方法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於共識營中進行集體決策之流程
第一節 情境描述
情境一:專家演講導入新觀念
情境二:Check in暖場
情境三:圍成兩圈同心圓集體攤出資訊
情境四:決定關鍵議題
情境五:分組報告各議題之具體行動方案與Check out
第二節 運用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進行集體決策之成效
一. 參與者之反應
二. 本設計之驗證
三. 具體呈現之成果
四. 什麼才是能達到有效或者可能無效的團體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運用改良技術於集體互動過程產生效益之特質
一. 對於討論場(talking fields)的貢獻
二. 激發參與者投入(commitments)的貢獻
三. 對於行動方案(action plans)的承諾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如何帶好改良式開放空間技術」備忘錄
附錄二、「如何維持討論場之順暢」-注意事項
附錄三、第二梯次主管共識營結論七大議題與具體的行動方案
附錄四、第三梯次主管共識營結論四大議題與具體的行動方案
附錄五、共識營議題會後討論
圖表目錄
圖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圖4-1 屏東安泰醫院主管共識營活動流程圖
表2-1 open space technology活動流程表
表2-2 活動時間與地點配置表
表2-3 集體決策之優缺點
表2-4 各種集體決策方法之限制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1.彼得•聖吉著,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Peter M. Senge, New York:Doubleday/Currency, c1990)。台北,天下文化。
2.彼得•聖吉等合著,齊若蘭譯,1995,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Peter M. Senge, Art Kleiner, Charlotte Roberts, Richard B. Ross, Bryan J. Smith. New York:Doubleday/Currency, c1994)。台北,天下文化。
3.彼得•聖吉等合著,齊若蘭譯,1995,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Peter M. Senge, Art Kleiner, Charlotte Roberts, Richard B. Ross, Bryan J. Smith. New York:Doubleday/Currency, c1994)。台北,天下文化。
4.彼得•聖吉等合著,廖月娟、陳琇玲合譯,2001,第五項修練Ⅲ 變革之舞: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上)(The Dance of Change-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 Peter M. Senge, Art Kleiner, Charlotte Roberts, Richard B. Ross, George Roth, Bryan J. Smith. New York:Doubleday/Currency, c1999)。台北,天下文化。
5.彼得•聖吉等合著,廖月娟、陳琇玲合譯,2001,第五項修練Ⅲ 變革之舞:持續「學習型組織」動力的挑戰與策略(下)(The Dance of Change-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s/ Peter M. Senge, Art Kleiner, Charlotte Roberts, Richard B. Ross, George Roth, Bryan J. Smith. New York:Doubleday/Currency, c1999)。台北,天下文化。
6.愛德蒙•格雷、賴利•史麥爾澤合著,劉明德等譯,1993,管理學:競爭優勢(Management:the competitive edge/Edmund R. Gray, Larry R. Smeltzer)。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7.潘正德,1995,團體動力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8.彼得•杜拉克著,蕭富峰、李田樹合譯,1998,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談創新實務與策略。台北,麥田。
9.米高•奎因•巴頓著,吳芝儀、李奉儒合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0.威廉•伊薩克著,柯雅琪譯,2001,深度匯談:企業組織再造基石。台北,高寶國際。
11.狄波諾著,彭碧台譯,1986,在對錯之外思考。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2.柯林斯著,真如譯,1996,基業長青:百年企業的成功習性。台北,智庫文化。
13.Jerald Greenberg著,謝馥蔓、張善智合譯,2000,組織行為(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台北,學富文化。
14.Robert Kreitner, Angelo Kinicki著,葉忠達、梁綺華、林文政合譯,1997,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3rd ed.)。台中,滄海書局。
15.江本 勝著,廖哲夫譯,2002,來自水的信息。台南,統一夢公園。
16.劉明俊,2002,在條件不理想情況下開放空間技術之改良作法及成效。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7.杜魯蒙德著,羅耀宗譯,1993,決策力。台北,允晨文化。
18.羅索、舒馬克合著,張城生譯,1991,決策陷阱:如何克服十種明智決策的障礙(Decision Traps.)。台北,聯經出版社。
19.羅杰•摩司魏克、羅伯特•尼爾森合著,高維泓譯,1999,會議管理:如何創造高效率會議(We’ve got to start meeting like this:a guide to successful meeting management.)。台北,寂天文化。
20.J. Geoffrey Rawlinson著,林隆儀譯,1982,創造性思考與腦力激盪法。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1.郭行健編譯,1998,企劃會議運作技巧:有效增進企劃會議技巧和能力。台北,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2.徐西森,1997,團體動力學與團體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23.楊碩英指導、李世珍整理,2003,「建立醫療品質學習型組織計畫」九十二年輔導專案-屏東安泰醫院期中報告。高雄,中山大學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
24.楊碩英指導、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整理,2003,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會議記錄。高雄,中山大學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
25.楊碩英指導、劉明俊整理,2003,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會議記錄。高雄,中山大學系統思考與組織學習研究室。
26.楊碩英指導、研究者筆記整理,2002,組織學習課程。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二、英文部分
1.Cooperrider, David L., 2001, “Appreciative Inquiry:Change at the Speed of Imagination”. Jossey Bass/Pfeiffer, San Francisco, CA.
2.Owen, Harrison, 1997, “Open Space Technology:A User’s Guide”.Berrett Koehler Publishers, Inc
3.Owen, Harrison, 1997, “Expanding Our Now:The Story of Open Space Technology”. Berrett Koehler Publishers, 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